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投闲抵隙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9-07 0
  1. 文言文得时失时翻译
  2. 南怀瑾经典语录
  3.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文言文)
  4. 有关南怀瑾的格言
  5. 关于文言文施氏与孟氏的读后感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投闲抵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白公问孔子问:“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戳之,经月乃放。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厷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翕鱼而笑。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氏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哺之。爰旌目三哺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为不知己,去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凡知则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

杨朱曰:“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所出。”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而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诛。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几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以其父所言告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替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邻人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人有亡鈇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白公胜虑乱,罢朝而立,倒仗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意之所属著,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请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文言文得时失时翻译

心境修为是一种很难琢磨的东西,这东西就像是一种势,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明显作用,但是它却是很重要的一种个人提升方式,包括自身精神的加成。 每一个上位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心境优势,是无法长时间执权,甚至有可能在派系竞争中牺牲,这一点古今中外,例子不计其数。 ,每个人有不同的方式,茶道、书法、手动磨制咖啡等等都能有效的提高一个人的品味甚至是身上不自然流露出的那种淡然、豁达,越是执掌重要权势、金钱的,越是有能力的,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信,这种自信很容在自己周围产生一种势,也可以用科学点的话语描述为场,但是无论怎样形容,当一个人达到这种程度,都必定是已经掌握了某些重要的东西,否则,这便是一种亚势。虽然只是亚势,但是一旦掌握权势,便是一帆风顺。 想要提高这种心境,无需特别的需要什么,可以的去模仿什么,仅仅是对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深入的研究,深入的 探索 ,便可以拥有。当然,我对这中心境的提升方式,有自己的归结,那就是:用理智的方法去控制,用本能去执行的重复性运动。

很多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强迫等患者,其症状本质其实就是没有活在当下:他们纠结过去,担心未来,头脑中无限的设让自己活在“如果”的世界当中......

活在当下——原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人生观,它告诉我们要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

回到当下是一种能力,也是提高自己心境,治疗诸多心理疾病的目的和手段......

《心境提高在于个人涵养》

心境就是一个人的素质,涵养。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看来心境提高有个时间煮雨的问题?

不。

首先要多读书,多学习。80后的汪滔,这位让美国都制裁不了,用8年时间打造中国首个垄断全球无人机的企业,他成为无人机市场的领军者,成为中国高 科技 的代表人物。富二代又怎样,钱自己挣来的才叫本事。伟人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文化是资本。

再就要冷静思考、冷静观察,沉默是金。年轻人的特点气盛傲漫,目中无人。因此要冷静下来,让自己尽早成熟。一道数学题,有多种解法,简算最好,最快。数学公式不必死记硬背,它都是从母公式扩展而来的。数学好,理科就不成问题。把心计用在科学上,文章上;把善意用在待人上,工作上。这样必出成果。

现在国家要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就是说起码文凭都是高中毕业。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如何,心境高还是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待人处事好歹,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效益,不必等到五十而知天命。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有时发脾气,经常吵架打架,往往是感情冲破理智的大门造成的。每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是一成不变。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控制不良的情绪,使之不再扩大,蔓延。

心理 健康 的维护主要依靠自己,除了有心理医生的指导外,我们其实也需要依靠自己的信心与毅力。我在这里说一下,能保持最佳心境的五大招:

第一,要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我们万一遇上“顶牛“时,首先要善于“灭火”,要显示出自己的大度,以退为进,凡事应该三思而后行,否则很容易造成对方的不理解,进而形成激烈矛盾。

第二,每天学会反思。我们平时可以用日记形式回忆一天的生活,用这种方法自我增值,久而久之,你便会塑造出一种善于克己的高尚道德。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多学习一些与个人,职业,交往,生活等方面有关的报刊和书籍。这样你不仅能一步步提高心境,还会丰富自身的知识,广阔自己的视野。

第三,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平时要善于学习,仿效他人之长。这样不但能使自己与周围的人形成和睦的气氛,有利于最佳心态的培养,也容易把周围的事情处理好。

第四,心胸广宽,广交善友。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不要做双面人,以信求实,以实求信,遇到不愉快的事就会少。平时做到情绪平和,做个开心快活人。

第五,高雅文明做事。我们在参加社交活动时,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要注意礼貌待人。高雅的氛围,才能产生高雅的心境,联络好真挚的感情,我们也会逐渐培养出自己最佳的心境。

综上所述,如果要提高心境,我们凡事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大度一点,这样我们就生活得更开心。

心境差的本质原因就是你的阅历不够多,为什么一些成功人士的心理素质极佳.,就是因为他们的阅历可以说是丰富的,基本可以说是,非常全面.而如何去提高丰富你的阅历,那你就应该去不断的接触新的事物和人了,一般你只要不断的遭受失败,而每次都可以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的失败的原因,而下次的时候可以去尽量的避免,那就说明你的心理素质在慢慢的提高了,面试,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是怕的,而为什么还那么多的面霸呢,就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无数的面试才形成的,超级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说你需要做的就是解决你的怕失败的心理,因为你一直担心自己失败什么的,那你就不敢去尝试,那么你的下一次总是失败的结局了,反过来说,你都是知道自己是肯定失败的,那你又怕什么呢,已经是失败的了,那就把这次当次练习了,只要几次过后,我想你的心理应该会有种质的飞跃. 还有重要的一点,你每次的失败都必须要总结下,想想自己到底哪方面不足,因而去改善它,接下来的就是要对你的下次尝试充满信心了,因为信心充足是你成功的一半,对自己要心里不断的说:我一定行的! 怕什么,不就是次失败嘛对不? 现在你应该还很年轻吧,经历的多了,你的心理就会慢慢的成熟,人生不遇点挫折和失败那就不是个完美的人生了. 别人的看法你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做好你自己应该做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或许你做的好了,别人只会用嫉妒的心态去看你呢 做不好了,就争取下次让别人知道你不是那么差的,反复几次,就不怕别人的看法了. 总结下: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行,别人说就让他们说去,做好自己就行,失败经历的!

突破心境,需要心理的感悟。

有的人安于现状是害怕失败,有的人是没有居安思危的心态,总之有很多的心理原因。

人心里的每个状态总是自我平衡的,人总是在找理由说服自己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要想突破心境需要能打破心境的一个理由或者感悟。

只有勤于学习,多看看多走走多听听,才能是自己认识更多懂得更多,使心境变的积极,眼光更远。

最终突破自我。

与高人交谈,与比自己强的人学习,改变思路才能改变一切。

个人觉得,1. 首先从自我角度讲,我们应该去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兴趣、情绪;总结自己对于一些发生过事情的看法,然后学着去放下一切包袱,去相信自己,让自己从过去学习,从过去中获益。2.从处事的角度讲,我们不能太敏感,有事要严大宽小,有时要大小相济;还有不要轻易跟自己较劲。

“投隙抵时,应事无方”。这句古话值金子!投就是看准时机并且把握,隙就是缝隙,广义狭义都指事情的某个点。应事无方就是对待事情,做事情,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方法。也就是道家所讲的“无为而为”的巧劲。

这八个字,一般看来就是手段的极高明运用。其实不是,正因为它的巧,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一样。往往那种醍醐灌顶的智慧之语被他用私心盖释,很容易偏差,形成另外一种东西。远离本来面目。

曾子有句名言,叫做“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句,修持到一定境界,自然而然会心领神会那八个字的精髓所在。

曾子是孔门学生,孔学尚仁。说直白一点,将自己看得渺小一些,尽量去方便他人,帮助他人。慢慢养成这种修养,养成这种心境,天底下已然是没有好坏之分了。只在乎自己遇上了,有没有珍惜认真对待这个缘分。不求善果,但求善因。如此心境,于人于事,便是“投隙抵时,应事无方”。

心境修为是一种很难琢磨的东西,这东西就像是一种势,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明显作用,但是它却是很重要的一种个人提升方式,包括自身精神的加成。 每一个上位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心境优势,是无法长时间执权,甚至有可能在派系竞争中牺牲,这一点古今中外,例子不计其数。 ,每个人有不同的方式,茶道、书法、手动磨制咖啡等等都能有效的提高一个人的品味甚至是身上不自然流露出的那种淡然、豁达,越是执掌重要权势、金钱的,越是有能力的,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信,这种自信很容在自己周围产生一种势,也可以用科学点的话语描述为场,但是无论怎样形容,当一个人达到这种程度,都必定是已经掌握了某些重要的东西,否则,这便是一种亚势。虽然只是亚势,但是一旦掌握权势,便是一帆风顺。 想要提高这种心境,无需特别的需要什么,可以的去模仿什么,仅仅是对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深入的研究,深入的 探索 ,便可以拥有。当然,我对这中心境的提升方式,有自己的归结,那就是:用理智的方法去控制,用本能去执行的重复性运动。

怀瑾经典语录

鲁国的施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好儒学,一个好兵法,最后爱好儒学的到齐侯那儿得到了重用,担任公子们的老师。爱好兵法的担任了楚王军队的长官。亲戚们都感到荣耀。

施家的邻居孟家也有两个儿子,于是就学习施家,让一个学儒,一个学兵,学儒的去找到秦王,秦王说“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苦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如今各国诸侯以武力来争夺天下,当务之急是预备兵马粮草。若用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是自取灭亡。于是将这个学儒的孟家儿子处以宫刑(割掉)后驱逐出境。

孟家的另一个学习兵法的儿子去游说卫侯,卫侯说:“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扰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我们是一个弱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勉强生存,强大的国家我们得侍奉他,弱小的国家我们得安抚他,若是依赖军事策略亡国便指日可待了。你这样的人才,要是被其他器国家利用了,一定对我国造成更加严重的祸害。于是给处以刖刑(剁足)后放回了鲁国。

回家后孟家捶胸顿足去找施家算帐。施家父子说:“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凡是顺应时机的就昌盛,违逆时势的便灭亡。你们所学的东西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却不同,这是违背时宜的缘故,不是学错了东西。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迎合时机抓住机遇,应对事变不拘成法,才是智慧的表现。如果智慧不够,即使博学像孔丘,计谋如吕尚,到什么地方去才不会穷困呢?

孟家父子一听就说,我们懂了,您再不用说了。

宋国有个走江湖的凭借自己的杂技赢得宋元君大加赞赏,得了很多金银财宝。另有一个走江湖表演轻功的听到以后,也去求见宋元君。结果宋元君勃然大怒,说道:“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上次有个耍杂技的来,其实他的杂技也没什么情况,正巧碰上我心情好,所以赐给他许多东西。这个人一定是听说此事才跑来的,是想得到我的奖赏吧。于是把这个耍轻功的抓了起来差点处死,最后监禁了一个月才释放掉。

业内有个笑话,说有一次冯记者带着她同学去见贾总,贾总得知她这个女同学是学中文的,就说,你如果能把《兰亭集序》一字不差的背下来,桌上的这台笔记本电脑就归你了。结果那个女同学一口气背了下来,贾总没有食言真将笔记本给了她。回来后,冯记者苦背了好几首经典诗文,几次找贾总谈事,但再也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机会。呵呵。

所以经常跟老板谈合作的人都知道,有时老板的心情一高兴,说不定就能签个大单呢。以前在报社要结款时,有经验的人会从老板的秘书那里打听今天老板心情怎么样,如果心情不好,那就改天再去找。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文言文)

南怀瑾 经典语录

 1. 人生 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2.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3.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4.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5.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6.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7.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8.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的,但那个 故事 却往往是真的。

 9.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0.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11.在艰苦中 成长 成功 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2.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13.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14.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15.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的***;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16.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7.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18.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19.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20.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21.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时间。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道家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22.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23.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24.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25.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26.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 经验 ,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

 27.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28.当年我读四 书 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29.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30.“投隙抵时,应事无方”这八个字要紧得很!你懂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随便到哪里都可以找到 工作 ,大的大做,小的小做。你说你是个博士到处找不到工作,现在为了吃饭,有个地方需要一个工友,不要说什么博士啊!问你学历,直说我小学 毕业 ,问你认不认得字啊?大字认得几个,小字不认得。

 31.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32.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33.《庄子》是医心的,不管西医中医,都只是医身体的。心是个什么东西?思想情绪这个心很难医。我在美国的时候,看到一个日本人画的中国画,非常好。画的是中国大医师唐朝的孙思邈……我得到孙思邈这幅画,很有感想,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有药能医龙虎病”,龙王生病了向他求医;老虎生病也向他求医。下联“ 无方可治众生痴 ”,世界上哪个医生可以把笨蛋的头脑医得聪明起来?所以我说老庄讲的内容,就是 医药 。所有思想病、政治病、经济病,各种病,在《庄子》里头提的非常多了,只看大家如何去研究。

 34.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老庄以及《易经》,都是治心的药,也是治心的方法。一般医生能够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35.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这句话仔细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记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补拙”这四个字要记住。

 36.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37.你们打坐时,有的人不是会乱摇吗?只要你把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气就不会乱跑了。所以学密宗的讲,由喉轮到心轮的脉打通的人,妄念就不来了,忧愁烦恼自然就去掉了。

 38.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39.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40.什么叫作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

 41.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

 42.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有关南怀瑾的格言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①。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 “吾弱国也,而摄③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④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⑤,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1,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用现代汉语解释,

2,施家和孟家的儿子从政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什么?

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

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

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的事理没有总是这样的,也没有总不是这样的。以前用的东西,现在有的已经抛弃了;现在丢弃的东西,后世可能又会加以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是没有一定的。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如果你智力不够,即使像孔丘那样渊博,象吕尚那样富有谋术,又怎么能不处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听了,心情开朗,消除了怒气,说:“我们懂了,你不必再讲了。”

1。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

2。孟氏儿子——到处碰壁,遭受酷刑 施氏儿子——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3。认识到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关于文言文施氏与孟氏的读后感

1、“能过有九输对我别人下地么,百国会利样走事一可意中人”,人生的境时个为,能过次有九次是输的,打认足的极少。找一个结婚的对作年或物出风朋友的对作年,能够天打认正使我们打认意的,找不到。…“不如意地么可岁巫八九,可与人言国会利样走事二看那”…能过次那心有八九次是痛苦的…事个小觉是心作年觉在的痛苦,能够找知己来谈谈的,不到能过分多有二看那。 ----《列子臆说》

2、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3、我们的老祖宗,不是吃了苹果变的,不是什么细菌变的,而是***「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大概他们科学很发达,到太空来探险,他们一身有光,又不要吃东西,飞来飞去。可是有一次尝了一下地味,大概是盐巴,吃了以后身体变重了,飞不起来,所以就留下来了。这就是这个地球上人种的开始。光音天的人又是无***里下来的,至于无***的人种从那里来,佛说不可说,那就要推到原人论去了。 ----《如何修证佛法》

4、我们物对种一个人然事家有自卑感,事家对国着的英雄然事家有自卑感,受不了环境的***,环境的你战之击,自卑感自以水心天物对种过格之把产生了。自卑感重了,自以水心天物对种过格之把傲慢,那作为格之把的个傲慢,是对于自卑的防御。如果事家走水看走水有自卑感的出和,过格之把作于岁大以以水心天物对种,你看得起我,我把都中于是我,看不起我把都中于是我,我过格之把是我,我过格之把是格之把的个中于能山子

5、但愿此情长久,哪里分地北天南。 ----《聚散》

6、人生该这样过活: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能在身、技在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7、所谓当十学时堂得来开别路也狱与他能果轮回,皆此一心坚固妄想不是所建觉在如。

8、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9、读书不只时们觉靠起对十只有形的着没睛,时们觉用智慧的着没睛去读。 ----《论语十的裁》

11、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12、“小心啊”这一句起心西利学是“道”;“留意啊”这一句她要自起心西利学是道。过用为你的意是留不住,你能留意起心西利学得道了。小心!你起心西利学是小不了心,你小到心西利学每当么小心,起心西利学得道了。最一界凡的一句她要自,你能懂得了,起心西利学是圣人在说法。

同而个是这这任向还句她要自,悟道后轻好中是证到了这个境学打,开悟前只是他们可念上的她要自。他们可念上虽对,然大这任是,你嘴巴上后轻好中眼却说,物能作口头禅,还风心在成有证我为她去。 ----《这任刚经说什么》

13、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14、泠泠天风吹袂单,惺忪手把斗牛寒。

五千年事三千界,尽作南华一梦看。 ----《闲居杂咏》

15、越保守的人越有自己的范围,结果开这成固执,开这成粘胶一她是,自己不得解脱,觉能为风它胶住了,主时我比是佛家所讲的执著。

16、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庄子諵哗》

17、一间房屋,学军中实我是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还来作十透过缝隙,那然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后如过去开能扫它,也不后如过用一个她和吃法去掉它,只后如过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大了静止下去,它自还来作十家眼眼说来他对停止纷飞了。 ----《***修道与长生不会为吃里》

18、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倪龙南大禅在吕的一句词说得个多好:“如灵猫捕鼠,比作睛不瞬,岁可足据下也水过到,诸根顺心和,首尾并事吕过,拟用样不中。”

一只精灵异她到岁这在的猫,等过到觉别夫小生抓年还鼠,岁可只脚蹲在下也水过到上,头端正,尾巴并事竖起来,学对只锐别成打的他下珠并事盯即中得成比也到手的猎物,专心致志,动也不动,随时乘机一跃,多风予致命的一击。 这是描绘一个***参禅的人,参发她到岁头,作功把道,肉体集中,心用样旁骛的情况。 不如此,道功用样法成觉别夫军家。 ----《年还子道将下也水说》

19、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20、以现在的话来说,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世界的,是思想问题。所以我在讲哲学的时候,就说今天世界上没有哲学家。学校里所谓的哲学,充其量不过是研究别人的哲学思想而已。尤其是作论文的时候,苏格拉底怎么说,抄一节;孔子怎么说,抄一节。结果抄完了他们的哲学,自己什么都没有,这种哲学只是文凭!世界上今天须要真正的思想,要融汇古今中外,真正产生一个思想。可是,现在不止中国,这是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文化。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21、道十之为样不求上我患,之为样上我患则贪欲必生,处那说不求上我难,那说上我难则骄奢必起

22、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23、秋风落叶乱为堆,

扫去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 任他着地自成灰。 ----《圆觉经略说》

24、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25、也用子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每第上童阶段的你之泼好她也用子,了主家生了干净了。

26、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27、孔子说我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思无邪”。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28、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29、脾能可倔强、越硬的人,以实走住命一定里而悲惨,越是较劲的人命越不好。所以圣人天家讲,就子看于他还为的眼种,上善若的眼种,最上等的善人像的眼种一能可中的柔软,它能多路么万物么夫人不染,么夫人不辞。什么夫岁不辞?我多路么用万物,没都自孩于好是我跟谁天家不推辞,跟谁天家实走笑叫,没都自孩于好是刀劈不坏,火烧不坏,它永笑叫是的眼种。火就子烧它能实走笑叫其上人于好说,物看成的眼种蒸能可了,它国岁起更厉害了,学里为的眼种火是不容的,没都自孩于好是火能地了的眼种度上人于好说空。通过这个道成为他地了,啊!魔自孩于好能地了你度成佛,与不磨不成佛是一能可中的道成为他地了。

30、“投隙抵时,应事无方”这八个字要紧得很!你懂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随便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大的大做,小的小做..你说你是个博士到处找不到工作,现在为了吃饭,有个地方需要一个工友..不要说什么博士啊!问你学历,直说我小学毕业..问你认不认得字啊?大字认得几个,小字不认得。 ----《列子臆说》

南怀瑾语句

1、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2、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4、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5、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6、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7、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8、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9、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10、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1、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12、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13、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这就是学问。

14、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15、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6、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

17、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18、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19、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20、全世界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连科学研究、教育、学术都在听钱指挥,没有精神支柱,一旦失业,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21、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现在是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22、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南怀瑾名言

南怀瑾名言

1、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南怀瑾

2、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南怀瑾

3、男人的气质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南怀瑾

4、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5、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南怀瑾

6、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

7、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南怀瑾

8、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南怀瑾

9、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南怀瑾

10、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南怀瑾

南怀瑾名言名句库帕法伯格名言德莱敦名言 南怀瑾语录

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2、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3、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4、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5、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6、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 “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

7、现在人碰到事情就骂,我说你们错了,没有罪过。所谓,是文字上的一个符号,机构是水泥木头建的房子,里头的内容是官员。官员哪里来的?不是生的,是我们老百姓生的子女,培养出来送去做官的。他们做得不好,就是做得不好,所以应该骂我们自己,没有把子女教育好

8、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官九代牛啊

9、如果要消费***生产,顶好天天打仗。所以你看,美国到处挑动打仗,这是最大的消费***生产了。现在,美国又提倡走所谓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你们去研究下这个新自由主义,完全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拿经济武器统治全世界,用钱来控制全世界的人,变成经际经济军阀。这是什么文化?我们要深思

10、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个东西上面转。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一个凯恩斯的消费***生产,第四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想。这四样转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现在的整个人类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这一点你们要注意。其实,消费***生产,是最坏的经济思想观点。

11、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12、我讲一个故事,是唐人的两句诗,也是对现代状况和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所谓举子就是读书人,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知识分子一点都没用,读书没用!读了一辈子,不过归到泥巴里打滚。这宇宙,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属于小偷、土匪之类的,才会做出来。

13、一个均贫的社会,如果稳定下来,先求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我们今天还没办法。你到美国看看,人家的农庄,一望无际,看不到头。把农业基础打稳,工业发展,再谈商业,再谈国际贸易,那就不同了。结果,我们由均贫的社会,一下开放了,先盖高楼大厦,土地公有嘛,老板是,他能随便卖。

14、以前的官做得越大,书房越大,下班以后是先进书房。你们看京戏就知道了,那个做大官的回家,太太在门口,老爷请,夫人请,然后送到书房里了。现在呢?有些公务员一天两餐应酬,光吃饭,五六个钟头去掉了,哪有时间办公?回来以后,再卡拉OK一搞,完全是OK卡拉了!问题很严重,讲不完。

15、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16、你要注意每个经济学家是哪国人,他的立场就站在哪个国家。现在美国提倡新自由主义,我看这是侵略性的经济。那些著作都是强盗思想。我经常讲,你不要看入了世贸,入了后,美国来收购了,美国来参股了,美国来合并了,那是好事吗?你们有没想过啊?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场了

17、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社会很怪,就是要乱七八糟,有正有反,才有味道。平安固然好,但平安就不好玩了

18、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作一个人,职业技术则是另外学的。而且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然后才是跟先生老师学习。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力量、财富力量以外,还要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19、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管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20、这是一个好像最讲民主平等自由的时代,其实全世界的皇帝姓“钱”,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连科学研究、教育、学术都在听钱指挥,没有精神支柱,一旦失业,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1. 施氏和孟氏的故事

春秋时的鲁国,有个姓施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

他们都想 以自己的学问和才能求得一个官职,挣得一份俸禄。于是爱好学问的那一个到了齐国,用 仁义道德这一套治理国家的道理,来劝说齐国的国君。

国君听了很是高兴,就接受了他的 意见,并用他做了公子们的老师;那个爱好兵法的到了楚国,把他那一套用兵打仗,使国 家强盛的办法说给楚王听。楚王听后很是高兴,不但接受了他的意见,还封他做了执法将 军,这样一来,他们的俸禄使施家富裕起来,他们的官位也使他们的亲人十分荣耀。

施家有个姓孟的邻居,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可是却过着贫 穷的生活。他们看到施家既富足又荣耀,十分羡慕,于是他们便到施家请教求取富贵的方 法。

施家的两个儿子便把实情告诉了他们。 于是孟家的两个儿子就照着施家说的办法去求取富贵。

爱好学问的那个儿子到了秦国,用 仁义道德这一套来劝说秦王。秦王听了不但不接受他的道理,反而十分生气地说:"现今 各国都在激烈地争斗,此时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办粮饷;使用你说的仁义来治理我的国 家,岂不是叫我的国家走向灭亡的道路!"于是,便把他处了宫刑,然后把他赶走了。

孟家爱好兵法的那个儿子,到了卫国,就把如何用兵打仗的方法告诉了卫候。卫侯听后说 道:"我们是一个弱小国家,而且夹在几个强大的国家中间。

对于大国,我们要顺从他们 ,对于小国,我们要安抚他们,这才是求得安全的方法,使依照你说的兵法权谋去对待 邻国,那我的国家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卫候没有纳他的意见,又想道:"要是让他好 好地回去,他会到别的国家去劝说别的君主用兵,那我国就要受到严重的祸患。

"于是, 卫候便下令砍掉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送回鲁国去了。 孟家的两个儿子受刑回家,父子三人都认为是上了施家的当,就捶胸顿足地责骂施家。

施家知道了孟家的悲惨遭遇,便向孟家解释说:"凡是适合时机的事就能成功,失掉时机 的就要失败。你的本事和我们一样,走的道路也和我们相同;但是我们成功了,你们失败 了。

这是因为你们没有看清时机,把知识用到不适用的地方去了,并不是你们的作法有什 么毛病。况且天下的事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先 前能用的办法,今天就不一定能用:今天不能用的办法,以后或许能用。由此看来,什么 办法用得着用不着,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

只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规定适合时宜的 办法。能否做到这样,这就要靠一个人判断和认识具体情况的本领了。

如果没有这个本领 ,即使你有像孔子那样渊博的学问,有姜大公那样高明的才能,做起事情来,也是不能不 碰钉子的。" 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往往有人学了好经验却办了坏事,这就 是他们把别人的经验当成了金科玉律,只知死搬硬套,不知道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不 同画吸取其适用的部分,扬弃其不适用的部分,其结果只有把事情搞坏。

2. 求《列子》中孟氏与施氏的译文

原文: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

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因从请进趣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

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大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

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

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

之矣,子勿重言。”

翻译: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

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

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

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

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

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

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 *** 后才放走。另

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

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

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

(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

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

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

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

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

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3. 鲁施主与孟氏文言文阅读题

《鲁施氏与孟氏》阅读答案

①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说之,以为军正②。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②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③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④之,而还诸鲁。

③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注①干:谒见。②军正:军中的执法官。③摄:夹处,夹迫。④刖(yuè):古代刑名,即砍掉双脚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爵荣其亲 荣: ②大国吾事之 事:

③既反 反: ④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让:

10.下列句中的“之”与“好兵者之楚”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辍耕之垄上

C. 而摄乎大国之间 D.马之千里者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施氏与孟氏》阅读答案:

9.(4分)①使…荣耀 ②侍奉 ③同“返”,返回 ④责备

10.(2分)B

11.(4分)①(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所困。(得分点:补充省略成分,窘、于)

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你们没有顺应时势啊,并不是本事学错了。(得分点:判断句式,时,谬)

12.(1分)例:①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②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③做事情要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不能生搬别人的经验。(关键点:时机或机会很重要)

4. 鲁施氏与孟氏①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小题1:(4分)①使…荣耀 ②侍奉 ③同“返”,返回 ④责备小题2:(2分)B小题3:(4分)①(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所困。

(得分点:补充省略成分,窘、于)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你们没有顺应时势啊,并不是本事学错了。(得分点:判断句式,时,谬)小题4:(1分)例:①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

②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③做事情要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不能生搬别人的经验。

(关键点:时机或机会很重要) 小题1:。

5. 孟氏的儿子与施氏的儿子有什么不同

施氏的儿子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孟家的儿子没有弄清:别人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前因后果是什么。

施氏 一个在重文的国家宣传儒家仁义之术,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说齐王于是取得了成功。

另一个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楚王,而楚国重武也取得成功。

孟家一个在重武的国家宣传儒家仁义之术,

另一个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重文的国家。

于是失败了。

故事的哲理

做什么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势者昌盛,逆势者败亡。学习别人的经验时,要务必弄清:别人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前因后果是什么,绝不能割断历史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