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是什么意思-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9-07 0
  1. 二十四品原文
  2. 美学散步。。。作业。。。跪求
  3.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什么意思哦,我看不出个味儿来
  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5.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送给企业领导、朋友开业、学校领导。

积健为雄书法适合挂的场合。

1、家居客厅或者书房适合挂积健为雄书法,一幅经典的励志书法积健为雄挂在客厅、书房,可以常用来修身养性,催促自己奋进,也有助于提升主人形象。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是什么意思-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企业办公室适合挂积健为雄书法。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将积健为雄书法悬挂在公司办公室、会议室等场合,不仅可以改善办公环境,彰显领导品味,

更重要的是可将“积健”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形象,还有助于激励员工用勤劳踏实的工作态度书写无悔青春,兢兢业业,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3、校长办公室适合挂积健为雄书法。可以体现校长为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辛勤付出的敬业精神,这样的正能量对学校师生也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校长辛勤管理,教师勤恳教学,学生勤奋学习,相信勤劳的汗水,日日的积累,一定能换来累累硕果。

4、朋友公司开业送礼适合送积健为雄书法。公司开业是朋友一生中的要事,所以开业送礼不可不用心,有句话说的好“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所以,在朋友公司开业的时候,送上一幅“积健为雄”书法,告诉朋友,想要把公司做成百年企业,仍需兢兢业业,脚踏实地。

积健为雄

是汉语词语,是指日积月累、学深养到、实实在在、不可作伪,都是积健的结果。“积健为雄”一语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出处

出自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其原文“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译文: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积健为雄”从企业角度来解释,就是员工和企业成长、境界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递进过程,只有自始至终不断地努力修身养成,探索实践,才能最终完成。因此,企业要发展壮大,则必须建立一个健康机制,健全的制度,用稳健的步伐奠定雄厚的基础,最终才能够实现雄图霸业。

二十四品原文

《二十四诗品》,又名《诗品二十四则》,诗论专著,唐司空图撰,成书年代不详。《二十四诗品》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汉族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并将其分类生发出二十四种美学境界。本书文字不多,妙语连珠,琅琅上口,将其本身当作诗作,也不为过。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

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沉着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诗人脱去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书信不来,亲人远行。我想念的游子并不遥远,好象依然相处互慰平生。海风吹送着碧云,明月掩映着沙洲;这时作家如能写出佳句,就会显现那沉着的妙境。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那有道的人乘风而行,手托着一束芙蓉。经历了尘世劫难之后,只留下缥缈空虚的踪影。月亮从东方升起,和风也有意伴从。华山的夜空碧蓝而宁静,人们倾听着清新的钟声。作家保持这样质朴的感情,超脱世俗陈旧的习性。向往远世寄托雅致的意趣,孤傲自赏高古的诗风。

6.典雅

玉壶 *** ,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用玉壶载酒游春,在茅屋赏雨自娱。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洁的翠竹。初晴的天气白云飘动,深谷的鸟儿互相追逐。绿荫下倚琴静卧,山顶上瀑布飞珠。花片轻落,默默无语,幽人恬淡,宛如秋菊。这样的胜境写入诗篇,也许会值得欣赏品读。

7.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像在矿石中炼出黄金,如从铅块里提取白银。精心进行提取,杂质务要除尽。深潭流泻的春水何等明净,古镜映照的物象多么传神。体察朴素事理,保持品德高洁,迎着明净月光,求得心神纯真。仰望着星辰的光,歌唱那隐逸的人。作品像清澈的流水,晶莹的月光是它的化身。

8.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诗人心神坦荡如同广阔的天空,气势充盈好象横贯的长虹。巫峡高耸万丈,飞云伴随轻风。作品饱含着纯真,培育着刚强,积累质朴品德,保持明洁心胸。好象天体稳健不息地运行,你的诗就能达到浑厚劲雄。这样的诗歌与天地共存,和大自然呼吸相通。让真切内容充实作品,用刚强的气势来统帅始终。

9.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精神世界丰富,才能轻视黄金。词藻过分浓艳,文思必定枯涩,清淡朴素描写,反而更深。晨雾消散水边,红杏点燃树林。月光照着华美的楼榭,绿荫隐现瑰丽的桥影。斟满美酒,陪同好友弹琴。这样的素材取之不尽,畅情抒写自己的胸襟。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在生活中到处能发现诗,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寻,顺应情理写作,就能着手成春。作品自然如花儿适时开放,又好象四季岁月更新。生活中得来的领悟不能被人夺去,勉强搜取材料就会陷于窘困。高雅的人身居空山,雨过以后集野萍。这一切都真切自然,就如同天体默默地运行。

11.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沈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不用文字明确表达,就能显示生活的美妙。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事物存在着实在的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呼吸。含蓄,就像漉酒时酒汁渗漏不尽,又如同花开时遇到满天霜气。空中的沙尘游荡不定,海里的泡沫飘荡涌流。万物不断变化聚散,诗歌需要博精收。

12.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虚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尽情赏花无拘无束,遨游宇宙任意远翔。诗人从自然之道培育豪气,创作才能够文思昂扬。那气势如太空长风千里浩荡,又好似大海高山一片苍茫。精神活力经常饱满,驾驭万物如在身旁。向前,能召唤日月星辰,从后,能挥手引来凤凰。拂晓时,乘坐六鳌飞驰而去,到晚上,洗足在太阳升起的扶桑。

13.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人的精神难以全部反映,适当时刻就会显现出来。好诗如清水能够见底,又如同奇花即将绽开。春光里鹦鹉正在歌唱,杨柳掩映着水中楼台,青山雅士飘然而至,共饮清酒慰我情怀。作品显出生气,毫不刻板滞呆。写得微妙达到与大自然同化,谁还能够加以指责评裁?

14.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作品里确实有真切的形貌,读起来细密而不见痕迹。诗歌的意象层层浮现,大自然已变为神奇。缜密的诗像水流花开,又如阳光下的露珠欲滴。主要的思路越是悠远,文笔的运行更要舒缓。用语不可繁琐,立意切勿板滞。作品如春天的一篇碧绿,又好似月光和白雪交辉。

15.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根据性情充分发挥,真实显现不受拘束。万象在胸就会取材丰富,率真描绘才能运笔自如。青松下面修建茅舍,悠闲坦荡频频读诗。只知日夜变换,不管今是何时。纵情挥毫自表心意,何必一定故作雕饰。顺应诗人天然气质,才能识得疏野真义。

16.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在苍翠秀美的松林中间,出现漾起波纹的溪流。天气初晴,小雪覆盖着沙滩,河的对岸,停泊着一叶渔舟。俊逸的人好象白玉般高洁,迈开脚步寻访幽静的美景,他在又行又止,仰望蓝天悠悠。神显得多么高雅奇特,风度恬淡使人难以描绘。像黎明前的月光那样明净,像初秋时的天气那样清秀。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攀登在太行山的高峰上,羊肠小道盘绕着翠绿的山岗。望着云雾迷蒙下幽曲的流水,闻到清新悠远的花香。笔力适时,要运用确当,音韵起伏,像笛声抑扬。似来又往曲折不尽,隐中有显委婉多样。如同水的波纹回转跃动,又像大鹏乘风飞卷直上。章法变化不要有固定程序,应随着内容需要或圆或方。

18.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选取用语极其质朴,作品构思也不艰深。正像忽然遇见一位高雅的人,一下就领悟了那道的精神。弯曲的山溪辉映着阳光,苍翠的松林一片浓荫。一位樵夫挑着柴担走过,诗人在独自听琴。凭着真情创造意境,妙在不是勉强自寻。切实的感受来自天然,这才是美好的心的声音。

19.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大风卷起狂澜,树木均被毁坏。思想痛苦令人难忍,召唤好友也未到来。百年岁月像流水飞逝,富贵权位都化作尘埃。世道日益沦丧,谁是今日雄才?壮士拔剑自叹,抒发满腔悲哀。无奈落叶萧萧下,且听残雨滴苍苔。

20.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 *** 。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凝神专注,积蓄纯洁感情,反映景象,就会清新逼真。像刻画水中的倒影,如描写艳阳的芳春。风云变化而多姿,花草繁茂而有神。大海波涛汹涌,高山险峻幽深。这些都要写得符合生活情理,微妙地与尘世万物融合共存。能够不拘形貌做到神似,那才是真正善于形容的诗人。

21.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不是因为心神灵巧,也非由于天赋智能。诗人好象在伴从着白云,随清风一起遨游同归。向前远行,好象即将面临妙境,到了那里,却又觉得并不如意。作者早就有了道的素养,写起诗来才能够超脱世俗。乔木高耸在乱山丛中,绿苔闪耀着春阳芳辉。在这种情景中构思吟咏,就感到忘记一切,深有韵味。

22.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诗人孤傲潇洒远去,超然独立不同凡群。像缑山上飞去的仙鹤,如华山顶游动的白云。高雅的名士内心聪慧,美好的风貌清秀有神。自驾蓬叶小舟乘风而去,向着无边大海畅游长吟。这样的境界好象难以捉摸,有时却能够有所领悟。理解此等情景才能心领神会,勉强硬求飘逸那就无处找寻。

23.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人的一生不过百年,从生到死相去几何?欢乐的日子苦于太短,忧愁的岁月实在太多。还不如每天携带美酒,漫游烟绕藤萝的处所。鲜花覆盖茅草屋檐,微微细雨飘忽而过。待到饮酒已尽,持杖且行且歌。人生向来谁无死,唯有南山永巍峨。

24.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诗的流动如同水车旋转,又好似滚珠滑动自如。这种诗风妙处岂可道出,借助比喻也难充分表达。苍茫的大地,悠远的天空,都像围绕着一个轴心移动。只有遵循它们的根本法则,作品才能与自然的变化相符。万物事理玄妙奇特,宇宙天地循环不已。千年万载它们往而复始,这才是流动的要义。

美学散步。。。作业。。。跪求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一、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二、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三、纤穠

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四、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五、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六、典雅

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七、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八、.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九、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十、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十一、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十二、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虚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十三、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十四、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十五、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十六、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十七、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十九、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二十、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二一、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二二、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二三、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二四、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什么意思哦,我看不出个味儿来

1.空灵: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

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李方叔词《虞美人》过拍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

风风雨雨也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充实:气象宏大、沉着深厚、内容丰满

周济论词空灵以后主张:“求实,实则精力弥满。精力弥满则能赋情独深,冥发妄中,虽铺叙平淡,摹绘浅近,而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罔识东西,赤子随母啼笑,乡人缘剧喜怒。”这话真能形容一个内容充实的创作给我们的感动。

司空图形容这壮硕的艺术精神说:“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吞吐大荒,由道反气”。“与道适往,著手成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艺术家精力充实,气象万千,艺术的创造追随真宰的创造。

3.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4.风骨: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既重视思想——表现为“骨”,又重视情感——表现为“风”

刘勰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呤铺辞,莫先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文心雕龙·风骨》。

对于“风骨”的理解,现在学术界很有争论“骨”是否只是一个词藻(铺辞)的问题?我认为“骨”和词是有关系的。但词是有概念内容的。词清楚了,它所表现的现实形象或对于形象的思想也清楚了。“结言端直”,就是一句话要明白正确,不是歪曲,不是诡辩。这种正确的表达,就产生了文骨。但光有“骨”还不够,还必须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感动人。所以“骨”之外还要有“风”。“风”可以动人,“风”是从情感中来的。

5.气象: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荐士》诗:“ 建安 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史籀李斯》:“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鸾鎞记·劝仕》:“这诗颇有台阁气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 刘大櫆《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珑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本身非常喜爱,每每研读总有所

获。《二十四诗品》实际上是二十四首非常优美的四言诗,每品以十二句分题系辞,描绘的是二十四种不同风格的诗境(雄浑、冲淡、纤稼、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功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秀、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它并没有直接讲到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技巧,故而有后来的《续诗品》之作,而这种对不同诗境的描绘更多地是在赞扬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品格。

在学界对《二十四诗品》是否为司空图所作有所争议,分别持肯定与否定两种观念的学者,都通过史料、文献、典籍等资料进行论证,但都缺乏推翻对方论点的确凿材料和证据。这是从外证来说的,举一个内证的例子,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反观司徒空,他并非真正属于醉心佛老,清心寡欲,虚静恬淡之辈,而是怀着儒家积极入世的强烈事业心之人,他极其关心李唐王朝的兴衰成败 ,只是由于李唐王朝颓败之势已成,自身又无回天之力,才不得不带着深切的悲痛,避于佛老,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但又时常在诗文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如他诗中所云:“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此生无忏处,此去作高僧。”这实在是因为悲凉寂寞而不得不去作高僧。“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这些作品无不代表着诗人那种隐居避世而又心系朝廷、充满伤感压抑的情调。也就是说,他的内心实际上并没达到真正的虚静超脱。因此,说司徒空的诗歌创作精神境界方面与诗品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诗品中我还发现,几乎每一品里都有虚构的人物出来晃荡,如“幽人”、“美人”、“畸人”、“碧山人”等等,并且都显得那样悠然自足、从容不迫,可以说是司空图理想中的人物,而与这些人物相对应的虚境,又是那样宁静、和平、没有一丝污染的痕迹,如“白云”、“空谷”、“深山”、“明月”,“清泉”。幽人与幽境,实为一体两面,而这一体就是“心”,以心造境,人情渗透于物理之中,而物理映射着人情。“人”、“物”、“心”及“境”不是孤立的、对立的,而是融合的、贯通的,透过司空图浑然天成的想象力与暗示力,两境巧妙的相浃化为一体,与宇宙自然达到一个完满和谐的境界,澄明恬然、挈幻归真。当此境诞生之时,就是文人士大夫找到其安顿精神生命的灵性之境,从而追求着内心的清净恬淡和宁静。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在二十四诗品中我也发现这个现象,虽然司空图未必是有意地按照顺序来排列,但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

自从司空图以来,诗歌美学所追求的那种形式之外的意境,就渗透到艺术美学之中。而这种形式之外的意境,也就是第一品中提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也就是说艺术的美已不在局限于形式(“象”)的一面,而在于探求更深层次、超越其上的意味,并且以这种意味感动于人。象,是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整幅图景。它不仅包括我们可见的孤立的有限境象,而且连不可见的但又客观存在的事物。更确切的说,我们张目所见的世界是具体的、客观的、实在的世界,但如果经过明心的映照,那将会蒙上一层灵性的妙悟与智慧的光芒,使观看他的人能在这个具体的、客观的、实在的世界之外,体会到一种更为生动、更富于意味的世界。对于司空图来说,他显然是将诗中所描绘的事、物、人、象视为“环”,而又把诗的本质与诗的精神视之为“环中”。简言之,“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附:

二十四诗品 [唐] 司空图 著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

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6.典雅

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12.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虚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13.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14.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15.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6.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BD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8.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9.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20.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21.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22.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关龙艳:从司空图的诗论看《二十四诗品》

哈尔滨电大 关龙艳 ( 2004年06月15日) 浏览人次8144

在司空表圣文集里,有论诗短文五篇,即《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题柳柳州集后》和《诗赋》,谈了创作的体会和诗文鉴赏的经验。我们统称其为“论诗杂著”。

首先,对于二十四诗品名目中的“品格”用语,在司空图的论诗杂著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说法。如“渟蓄”、“抑扬”、“温雅”、“澄澹”、“遒举”、“遒逸”、“渊密”、“沉郁”、“清厉”等,虽然远不及诗品面面俱到,但却是阴柔、阳刚并举,而且通观司空图的这几篇文章,虽然字数不多,篇幅不长,但涵盖面却相当之广。司空图简略地评论了从初唐到他所处的时代约三十位风格各异的诗人,可见,司空图对前代诗歌有着整体上的把握,对初、盛、中、晚各家各派的特点也是了然于心的。而且,司空图非常注重和强调诗歌的“全美”。“全美”这一概念是在《与李生论诗书》一文中提出的:“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此前,他曾列举了自己的二十几联诗,然后自评曰:“皆不拘于一概也。”在《题柳柳州集后》也有这样一段话:“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不能自办,已侧目相诋訾矣。痛哉!因题《柳集》之末,庶俾后之诠评者,无或偏说,以盖其全工。”综上,可以看出司空图不但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全美,而且也把这种观念运用到了对诗歌的品评上,他主张以宽广的视角对诗人诗作进行全面的衡量。他在评价诗作的美学风格时候,往往兼顾到了“全美”,如在说王维、韦应物诗“澄澹精致,格在其中”的同时,又从另一方面进行补充说明:“岂妨于遒举哉?”也就是说在司空图看来,“澄澹”与“遒举”两种风格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于同一诗作中,或是同一诗人身上,不过,只有以“全美为工”的诗人才能达到此种境界。再者,对于那些诗风单一、诗境狭窄的诗人,司空图是持否定态度的,对于那些自己本身诗才浅薄而又不能以通达的眼光看待别人作品的评家,司空图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再来看《二十四诗品》,它荟萃了各种美学品格与创作感受,正如王寿昌在《小清华园诗谈》中胜赞其“理熟言弥粹”,同时他也指出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在“深谙古作家”的前提下产生的。这个条件司空图显然是具备了,从他的论诗杂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但能从容地前辈诗歌的风格特色,而且对有唐一代诗歌发展脉络的把握是相当准确的。

《二十四诗品》作为一部诗歌理论著作,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丰厚性和包容性。从“雄浑”到“流动”,凡二十四品,从理论的角度看,到底有没有一个体系,这也是一个在学术界争论了很多年的问题,有人认为《二十四诗品》在排列顺序上体现了“脉络”、“伦次”,而所作的解释又不尽相同;也有人认为它并没有什么的理论体系,只是就诗的意境、风格问题陈述了二十四则罢了。但不管怎样,一个事实是不容否认的:诗品的确包罗万象,对各种风格意境及创作经验都有所阐释,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评论的那样:“故是书亦深解诗理,凡二十四品:曰雄浑、曰冲淡……各以韵语十二句体貌之。所列诸体皆备,不主一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称赞的“诸体皆备,不主一格”也正是司空图在诗歌创作上的一贯的主张:他曾自评己诗“皆不拘于一概也”,批评贾岛诗作:“大体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诗品》与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两相对照,就会发现虽然在形式上一个是四言韵文,一个是散文,但是在内容上却有高度的一致性,以下将一一对照加以分析:

1.“思与境偕”

在《与王驾评诗书》一文中司空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思与境偕”这一理论主要是针对写景之作提出的,要求作品的思想感情与生活景象应该相融合,诗人要钟情于自然,并于自然山水中见其性情;在此中,诗人本身被艺术化,成为一首自然与人和谐浑成的诗。诗本身的工巧就有赖于与这种诗化生活情调达到同一,景中含情,景中有“我”。而通观《二十四诗品》各则,每一则都是一首四言山水诗,都是自然之趣与人之情绪相结合的产物,无一不体现了这一创作观念。

2.关于“气”

《二十四诗品》中最能体现壮美气质的莫过于“雄浑”、“劲健”二则了。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在于都谈到了对“气”的崇尚,“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之以气相吹也”,首篇“雄浑”其实就是暗指一股浩大的自然之气,也只有它才能“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而这股“气”在作品里就会呈现出“劲健”的风格,这一则里首段极言“行气如虹”,突出一个“气”字,“饮真茹强,蓄素守中”也是从“气”的劲健来阐明风格的劲健,也就是指作家或作品的正直健康真实丰富的思想感情。而此种风格的诗就会达到“天地与立,神化攸同”的境界。司空图一方面欣赏“澄澹”的诗风,另一方面也对“劲健”的诗风大加赞赏:“愚尝观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题柳柳州集后》)这话虽说夸张,仍不失为知音。“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这九个字,乃韩愈诗劲健风格的绝妙注解。而在评论元、白诗的时候,则称其“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不论这段话说得是否妥当,但足见司空图对“气”的注重。

3.关于“淡”

《二十四诗品》第二则便以“冲谈”名篇。后面又有多处谈及“淡”,可见这又是一个贯穿于其理论中的一重要概念,而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素”、“清”、“浅”“空”。要求诗人心胸淡泊,恬静自安,发而为诗。吐词朴素自然,饶有超然尘外的闲适意趣。回顾诗坛,陶潜的田园诗,王孟韦柳的山水诗,便是实例。司空图对陶潜的关注后文会提及,在此不缀言,单从他对唐代诗人的品评上即可见其明显的倾向:在历数了沈宋、王昌龄、李杜、王维、韦应物、大历十才子、元白、刘禹锡、杨巨源、贾岛、孟郊、刘德仁这些诗人后,他所要着力表现的诗人还是王维和韦应物,称道二人诗歌“若清风之出岫”(一说“若清沇之贯达” )此外,对“澄澹精致”诗风的偏爱,又与其对元白的贬斥相得益彰:因为元白的诗歌,尤其是“因事立题”作“府”(白居易语),力求发挥诗歌的讽谕作用,自然与淡然的境界大相径庭。从另一个角度看,《诗品》虽“诸体皆备”,然而就是没有一则可与元白诗风相当,这也是耐人寻味的。

4.关于“含蓄”

司空图三外说的一个核心就是“含蓄”,在阐释“象外之象”时,他借用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指出作诗、赏诗都应保持一段审美距离,来感受那种朦胧飘忽的妙境,进而提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而这些都是对含蓄的解读。这与《含蓄》一品中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一样,都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含蓄,谈何容易!

5.“实境”与“题纪之作”

《二十四诗品》中的“实境”一则道出了真切地直接写所见所感而达到的境界。什么是实境,作者有明确的回答:“取语甚直,计思非深”,而如何能达到“实境”,则是“情性所至,妙不自寻”。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司空图《与极浦书》中谈及的“题纪之作”。司空图在强调了诗人写景要含蓄隐约,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后,不忘指出一个例外,“然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这与《二十四诗品》所说的“实境”之作是一回事,都注重直观性与可见可感性。

6.对诗歌艺术的推崇

在《雄浑》一品中有“具备万物,横绝太空”一句,与司空图《诗赋》中的“挥之八垠,卷之万象”所言情境气势极为相近,都极言诗歌的无穷魅力。不仅如此,《诗品》作者还有意将诗歌上升到一个“神奇”的境界中去玩味,道出了一些玄而又玄的创作体验:如“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自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精神》);“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缜密》);“神出古异,淡不可收”(《清奇》);“情性所至,妙不自寻”(《实境》)“夫岂可道,体遗愚”(《流动》),这些都说出了创作过程中的所体会到的诗的神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只标妙境,未写苦心”,然而“神”“奇”“妙”的背后却是苦心自见。这一点与司空图又不失为知音:在司空图看来,诗之妙处,亦难以言诠,在谈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时,他深有感触:“岂容易可谈哉”?(《与极浦书》);并明确地指出过“文之难而诗尤难”,又讲“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化,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与李生论诗书》);“知道非诗,诗未为奇……神而不知,知而难状”(《诗赋》),其共同之处是在对诗的神化中,都体现出了对诗歌艺术的崇敬和对更高诗境的追求。

以上几点我们亦只是摘取两株大树上的几枚果子,看其形状,品其味道而比较之,虽不能以此来为这两株树结成连理枝,但至少我们可以说它们确是同属一科的植物,故这几枚果子也是有意义.

王安石就擅长集句诗,“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为贵”(阮阅《诗话总龟》)。甚至有专集,如文天祥《集杜诗》、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至于集句为联,则是明清以后才兴起的风雅。如梁章钜《楹联丛话》、朱应镐《楹联新话》等书,往往有之。

在这些集句联中,笔者发现颇有一些自《二十四诗品》,格外引人注意。兹将所见《诗品》集句联汇辑如次,以飨读者。在相关句后用括号标明《诗品》品目;与通行本有异文者,用方括号标识。每联后标注出处。1. 碧山人来(精神),幽鸟相逐(典雅);金尊酒满(绮丽),奇花初胎(精神)。(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一一《集句》,下同)

2. 碧苔芳晖(超诣),如有佳语(沉著);绿杉野屋(沉著),良殚美襟(绮丽)。

3. 隔溪渔舟(清奇),幽鸟相逐(典雅);乱山乔木(超诣),奇花初胎(精神)。

4. 妙机其微(冲淡),是有真宰(含蓄);远引莫[若]至(超诣),忽逢幽人(实境)。

5. 娟娟群松(清奇),上有飞瀑(典雅);萧萧落叶(悲慨),人闻清钟(高古)。

6. 红杏在林(绮丽),幽鸟相逐(典雅);碧桃满树(纤秾),清露未晞(缜密)。

7. 蓄素守中(劲健),所思不远(沉著);返虚入浑(雄浑),其声愈希(超诣)。

8. 神化攸同(劲健),控[拾]物自富(疏野);性情所至(实境),著手成春(自然)。

9. 与古为新(纤秾),载瞻星气[辰](洗炼);其曰可读(典雅),如写阳春(形容)。

10. 青春鹦鹉,杨柳楼[池]台(精神);绿绮凤凰,梧桐庭院。(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一二《杂缀》)

11. 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洗炼)。(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二《胜迹》)

12. 水流花开(缜密),晴雪满竹[汀](清奇);柳阴路曲(纤秾),过雨[水](自然)。(梁章钜《楹联续话》卷四《集句》,下同)

13. 红杏在林(绮丽),如有佳语(沉著);碧桃满树(纤秾),良殚美襟(绮丽)。

14. 落花无言(典雅),幽鸟相逐(典雅);可人如玉(清奇),清风与归(超诣)。

15. 明月雪时(缜密),金尊酒满(绮丽);风日水滨(纤秾),碧山人来(精神)。

16. 红杏在林(绮丽),疏雨相遇[过](旷达);碧桃满树(纤秾),清露未晞(缜密)。

17. 脱帽看书[诗](疏野),生气远出(精神);杖藜行歌(旷达),妙造自然(精神)。

18. 流莺比邻(纤秾),如有佳语(沉著);晴雪满竹(清奇),冷然希音(实境)。

19. 如气之秋(清奇),窈窕深谷(纤秾);犹春于绿(缜密),荏苒在衣(冲淡)。

20. 画桥碧阴(绮丽),观化匪禁(豪放);绿杉野屋(沉著),幽行为迟(缜密)。

21. 夜渚月明(沉著),所思不远(沉著);柳阴路曲(纤秾),妙造自然(精神)。

22. 图画香山,风流玉局;荷花世界,杨柳楼台(精神)。(梁章钜《楹联三话》卷上,西湖苏公祠横翠阁)

23.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太华夜碧(高古),大河前横(沉著)。(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七《巧对补录》,下同)

24. 小窗多明,俯拾即是(自然);众山倒影,乘空欲飞。

25. 玉壶 *** (典雅),酒为欢伯;琅函吐秘,诗杂仙心。

26. 著手成春(自然),暗与道合;用心若镜,清恐人知。

27. 老骥伏枥;流莺比邻(纤秾)。(李承衔《自怡轩楹联话》卷三,下同]

28. 好风相从(高古),流水今日(洗炼);可人如玉(清奇),明月前身(洗炼)。

29. 似兰斯馨,长袖善舞;髫年总角,明月前身(洗炼)。(王堃《自怡轩对联缀语》卷下,下同)

30. 可人如玉(清奇);无言自芳。

31. 绿绮凤凰,梧桐庭院;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精神)。

32. 望衡对宇,大河前横(沉著);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33. 壮士拂剑(悲慨),高人惠巾[中](飘逸),生气远出(精神);白云初晴(典雅),碧桃满树(纤秾),独鹤与飞(冲淡)。(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二)

34. 红杏在林(绮丽),碧桃满树(纤秾);疏雨相过(旷达),清风与归(超诣)。(朱应镐《楹联新话》卷八,下同)

35. 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太华夜碧,人闻清钟(高古)。

36. 古镜照人[神](洗炼),体素储洁(洗炼);大风卷水(悲慨),积健为雄(雄浑)。

37. 白云初晴(典雅),如月之曙(清奇);黄唐在独(高古),与古为神[新](纤秾)。

38. 林阴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洗练),修竹古时。

39. 步武新临,云蒸霞起;饮食既毕,水流花开(缜密)。

40. 碧山人来(精神),幽鸟相逐(典雅);金樽酒满(绮丽),奇花初胎(精神)。(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

41. 新织凤凰,芙蓉玉碗;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精神)。(赵曾望《江南赵氏楹联丛话》附录《闲联类》)

42. 空潭泻春(洗练),若其天放(疏野);明漪绝底(精神),饮之太和(冲淡)。(林宗泽《平冶楼联话》)

43. 畸人乘真(高古),来往千古[载](流动);壮士拂剑(悲慨),横绝太空(雄浑)。(林宗泽《平冶楼联话·集句联》)

44. 金樽酒满(绮丽);碧山人来(精神)。(李伯元《南亭联话》卷三)

45. 人淡如菊(典雅);屋小于舟。(陈方镛《楹联新话·杂缀·旧书楹联》)

46. 小山承盖;大河前横(沉著)。(吴恭亨《对联话》卷三)

47.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高古);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吴恭亨《对联话》卷四)

48. 沈沈夥颐,超超元箸;荒荒坤轴(流动),泱泱大风。(吴恭亨《对联话》卷一二)

49. 可人如玉(清奇),尺璧非宝。鸣凤在竹,一客听琴(实境)。(吴恭亨《对联话》卷一三)

50. 游目骋怀,流水今日(洗练);修身体道,我思古人。(窦镇《师竹庐联话》卷一)

51. 白云在天,秋风牵手;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洗炼)。(张伯驹《素月楼联语》,下同)

52.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洗练)。

53. 高山仰止;大河前横(沉著)。(曹永森主编《古今扬州楹联选注》,仪征赞化宫联)

54. 忽逢幽人(实境),如有佳语(沉著);俱是(似)大道(形容),若为雄才(悲慨)。(曹永森主编《古今扬州楹联选注》)

55. 林阴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洗练),修竹古时。(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苏州拙政园玲珑馆)

56. 浩劫空踪,畸人独远(高古);园居日涉,来者可追。(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苏州狮子林真趣亭)

57. 碧[晴]涧之曲;古[碧]松之阴(实境)。(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苏州怡园画舫斋头舱内额)

58. 与古为新(纤秾),杳霭流玉(委曲);犹春于绿(缜密),荏苒在衣(冲淡)。(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苏州怡园藕香榭对联)从上面所辑情况看,这些集句联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裁取《诗品》某品之原句,自然成联者。如“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其实,我们检视《二十四诗品》,不难发现其中还有一些俪偶之句,径直取来,即成佳联,如:“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白云初晴,幽鸟相逐”;“饮真茹强,蓄素守中”;“浓尽必枯,淡者屡深”;“要路愈远,幽行为迟”;“似往已回,如幽匪藏”;“风云变态,花草精神”,等。

二是辑自《诗品》不同品目而骈合成联者。如:“碧山人来(精神),幽鸟相逐(典雅);金尊酒满(绮丽),奇花初胎(精神)。”梁章钜《楹联丛话》所录谢默卿、蔡佛田诸人辑《诗品》联,多是如此。

三是萃取《诗品》与他书而巧接成联者。一联数句之中,仅一句二句自《诗品》,而其他句则辑自他书。尽管如此,却能使整联产生出《诗品》一般的气韵。例如,同样是“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有时就被分别嵌入不同的楹联中: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白云在天,秋风牵手;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好风相从,流水今日;可人如玉,明月前身。

似兰斯馨,长袖善舞;髫年总角,明月前身。

林阴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

游目骋怀,流水今日;修身体道,我思古人。

林阴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像“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这样的《诗品》名句,我们自然是容易知道出处的。而像“小窗多明,俯拾即是;众山倒影,乘空欲飞”,就不便一眼看出。因为其中出自《诗品》的“俯拾即是”,已是成语,故不易分辨。“俯拾即是”外,其他三句则辑自《易林》与《水经注》。

这些集句联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二十四诗品》与六朝文章往往被辑集在一起。换言之,清人不仅喜欢从《诗品》中集句,也喜欢从六朝文中集句。所集六朝楹联,与《诗品》的味道又相近似;而反观《诗品》,便也似带有了几分六朝味道。故而清人连类相及,就不难理解了。

清代甚至有人专集六朝文,如赵曾望《江南赵氏楹联丛话》卷上《集六朝文》:“集六朝文,作八言对,其事极易,故名手不甚为之,然俗工正可借此藏拙,是亦一法。鱼湾曹姓有小园,余为制一联云:‘落叶半床,狂花满屋;焦麦两瓮,寒菜一畦。’潮桥朱氏有别业,余未获往游,张渭卿梦熊少府索余书一联赠之云:‘幽岫含云,深溪蓄翠;横藤碍路,弱柳低人。’”此乃直取六朝小赋,便自然生出一段六朝风韵。

又如朱应镐《楹联新话》卷八《集古》记嵩鹤舫、王可亭喜辑古今集句楹帖,其集自《诗品》中者,前文已录。其他如“茶乳流香,酒波泛碧;月珠澄夜,花露霭春”“披云看霄,超然独往;澄风观水,思若有神”“秀木干云,飞沿拂席;垂露在手,和风入怀”“言当其可,事得其叙;修期于永,德寄于虚”等。虽然集句对象不同,但其风调与集自《诗品》者庶几相近。

以上这些集句联,基本都有着清雅、高逸而冲淡的趣味指向,而这是六朝以降文人士大夫渐进养成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这种趣味在晚唐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诗学批评中得到重视而凸显;晚明而下,性灵派和神韵派的文人们则是这种趣味的继承和发扬者。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作文用“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