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相如那段凤求凰的故事

2.诱友出户文言文阅读答案

3.请帮忙找由历史故事或名人典故演变的成语 并写上主人公 越多越好

4.中国古代读书人谁的毅力最强?

司马相如那段凤求凰的故事

家徒四壁的主人公是谁-家徒四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凤求凰的故事:传说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待嫁闺中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扩展资料:

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凤求凰

诱友出户文言文阅读答案

1. 诱友出户的古文意思

诱友出户 就是题目编辑本段原文朱古民文学善(1)谑.一日在汤生斋中,汤曰:“汝素(2)多知术,假如今坐室中,能诱我出户外立乎?”朱曰:“户外风寒,汝必不肯出;倘(3)汝先立户外,我则以室中受用诱汝,汝必从矣.”汤信之,便出户外立,谓朱曰:“汝安(4)诱我入户哉!”朱拍手笑曰:“我已诱汝出户矣.”——《雅谑》《古今谭概》编辑本段译文朱古民说话有智慧喜欢开玩笑,一天在汤生的书房里,汤生说:“你平时知道很多办法,假如今天我坐在屋里,你能引导我出门站在外面吗?”朱古民说:“门外有风且寒冷,你一定不肯出去,假如你先站在门外,我就用屋里的优越条件来引诱你,你一定会听从的.”汤生相信了他的话,就走到室外站着,对朱古民说:“看你怎么引导我进室内!”朱古民拍着手笑着说:“我已经引导你到户外了.”注释善:擅长素:平时倘:假如安:怎么诱:引导 谑:开玩笑 主人公朱古民是一个说话有智慧,聪明机灵的人.。

2. 诱友出户的古文意思

“看你怎么引导我进室内诱友出户 就是题目

编辑本段原文朱古民文学善(1)谑?”朱曰:假如安。”注释善:“汝素(2)多知术,假如今坐室中,我就用屋里的优越条件来引诱你:“汝安(4)诱我入户哉:引导 谑,你一定不肯出去,汝必不肯出!”朱拍手笑曰,汝必从矣,谓朱曰;倘(3)汝先立户外:“门外有风且寒冷!”朱古民拍着手笑着说,汤曰,你能引导我出门站在外面吗,能诱我出户外立乎,假如今天我坐在屋里:平时倘:“我已经引导你到户外了,我则以室中受用诱汝,一天在汤生的书房里:怎么诱:“我已诱汝出户矣:“你平时知道很多办法。”——《雅谑》《古今谭概》

译文朱古民说话有智慧喜欢开玩笑,你一定会听从的。一日在汤生斋中。”汤生相信了他的话:擅长素,便出户外立:“户外风寒,就走到室外站着,对朱古民说?”朱古民说,假如你先站在门外,汤生说。”汤信之:开玩笑

主人公朱古民是一个说话有智慧

3. 弈秋 文言文阅读 及答案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⑤,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⑦。为是其智弗若与⑧?曰:非然⑨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弈秋,当时的围棋高手。弈,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②〔通国〕全国。

③〔诲〕教导、指导。

④〔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⑤〔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鸿鹄,天鹅。

⑥〔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想着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援,取过来。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⑧〔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为,通“谓”,认为。是,这个人。

⑨〔非然〕不是这样。然,这样。

⑩弈秋:弈,指下为期.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⒒鸿鹄:大雁、天鹅类的鸟。

⒓俱:一同,一起

⒔为是:为,同“谓”,说。是,这。为是,这是说。

⒕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像弈秋这么高明的师傅,第二个徒弟还是学不好,说明学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师傅好不好,而在于自身

4. 张衮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

太原郝轩,世名知人,称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太祖幸邺,历问故事于玄伯,应对若流,太祖善之。

迁吏部尚书。命有司撰朝仪,定律令,申科禁,玄伯总而裁之,以为永式,深为太祖所任。

势倾朝廷,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

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①忤旨,亦不谄谀苟容。

大臣多犯威怒,玄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曾引玄伯讲《汉书》,至娄敬说汉祖欲以鲁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叹者良久。

是以诸公主皆厘降于宾附之国,朝臣子弟虽名族美彦,不得尚焉。 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

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门下,虚己访问,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

诏遣使者巡诸郡,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鱼与宜都公穆观等案问之,太宗多其平当。又诏玄伯坐朝堂,决刑狱。

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

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

太宗乃引玄伯及元城侯元屈等问曰:“前以凶侠乱民,故征之京师,而守宰失于绥抚,令有逃窜。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等以为何如?”屈对曰:“民逃不罪而反赦之,似若有求于下,不如先诛首恶,赦其党类。”

玄伯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法度不平,须荡而更制。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

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

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疾,一夜数返。

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注①謇谔:言语正直。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伯总而裁之 裁:判断,决定。B.不得尚焉 尚:崇尚,尊重。

C.朕欲大赦以纾之 纾;缓和,解除。D.须荡而更制 荡:涤除,廓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 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①乃优诏征之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①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 ②批大郜,导大窾,因其固然 D.①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崔玄伯受皇帝器重的一组是( ) ①称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②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 ③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 ④善之,嗟叹者良久 ⑤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门下,虚己访问 ⑥又诏玄伯坐朝堂,决刑狱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玄伯担任吏部尚书后,在朝廷中权倾一时。太祖因此对他有所忌惮,派人秘密调查,发现他简朴贫寒后,又厚加赏赐。

B.崔玄伯为官既不因言语正直而与太祖相抵触,也不阿谀奉承讨好太祖,在其他大臣大多触怒过皇上的情况下,很好地处理了君臣关系。C.崔玄伯为太祖讲《汉书》时,提到娄敬劝说汉高祖将鲁元公主远嫁匈奴的事,太祖受到启发,也将公主下嫁到臣服归顺之国,以利国家安定。

D.西河、建兴两地盗贼纷起,当地官员无法禁止,崔玄伯反对元屈诛杀首恶的观点,支持太宗大赦盗贼以安抚他们的主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幸邺,历问故事于玄伯,应对若流,太祖善之。(2)诏遣使者巡诸郡,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案问之,太宗多其平当。

答案:1.B 2.B 3.C 4.A5.⑴太祖到邺地,向玄伯遍问以前的典章制度,玄伯应答如流水一样自如,太祖认为他应答得非常好。⑵(太宗)下诏派遣使者到各郡县巡视,督查检举不守法规的官员,命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人审查他们,太宗称赞他们(做得)公平得当。

解析:1.尚:仰攀婚姻,特指娶公主为妻。2.均为副词,于是。

A①介词,因;②介词,用。C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照。

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4.“太祖因此对他有所忌惮”一句原文中没有依据。

请帮忙找由历史故事或名人典故演变的成语 并写上主人公 越多越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 (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金屋藏娇(刘彻) 十面埋伏(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千金买骨(郭隗)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封金挂印(关羽)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一字千金(吕不韦) 背水一战(韩信) 才高八斗(曹植)

手不释卷(刘秀)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宝刀不老(黄忠)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七擒七纵(诸葛亮) 言过其实(马谡)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暴殄天物(武丁) 怒发冲冠(蔺相如) 暗渡陈仓(刘邦)

手不释卷(吕蒙) 赤膊上阵(许褚) 韦编三绝(孔子) 程门立雪(杨时)

背水一战(韩信) 嗟来之食(黔敖) 墨守成规(墨子) 鸡犬升天(刘安)

三令五申(孙武) 狡兔三窟(冯谖) 大义灭亲(石碏) 黄袍加身(赵匡胤)

偃旗息鼓(赵云) 风声鹤唳(符坚) 梦笔生花(李白)

口蜜腹剑(李林甫) 力透纸背(颜真卿) 泰山北斗(韩愈) 司空见惯(刘禹锡)

旁若无人(荆轲、高渐离) 孺子可教(张良、黄石公)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病入膏肓(扁鹊、蔡桓公)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投笔从戎—班 超 紫气东来—老 子 始终不渝—魏 征 刮目相看—吕 蒙

暗渡陈仓—韩 信 凿壁偷光—匡 衡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白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马绍良 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孟子

中国古代读书人谁的毅力最强?

第一名:曾国藩

曾国藩几乎是近代公认的圣贤,最初也是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各种缺点。并且资质也不是特别突出,他从14岁开始,考了7次,直到23岁才考中秀才。但是,他凭借超人的毅力修身改过,最终成为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的奇才,成功的实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最高追求。

曾国藩所有成就都与读书学习分不开,他的这个案例成功的反驳了“读书无用论”。

体现曾国藩毅力的事迹有:长期坚持读书学习、坚持写日记(从他29岁开始,直到去世前一天,从未间断)、坚持静坐养心、坚持练习书法、坚持早起、坚持做笔记、坚持改过、坚持慎独。

曾国藩实在是所有读书人的楷模!

第二名:

蒋公是近代最有争议、最有毅力的领袖人物。抗战八年,和日军斗得异常惨烈,却誓不投降。虽然后来内战失败,退居台湾,但是依然顽强抗衡不屈服,可见其斗志和毅力。

更令人佩服的是,一生活了88岁,日记写了57年,据说每篇日记都在末尾写上“雪耻”,坚持到去世。可见,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其毅力也是异于常人的。

第三名:谈迁

谈迁是明末清初浙江人。他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结果他又重振旗鼓,又花了四年重写了一部新的《国榷》。

第四名: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最有名的史学家,他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武帝的时候,他为李陵求情,结果被牵连,遭受了“腐刑”。什么叫腐刑呢?就是阉割男性。这对古人来说可是奇耻大辱!他曾一度崩溃到想要自杀,可是想到答应父亲写的史书还没完成,所以忍受着巨大的心理痛楚,凭借惊人的毅力,写出了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不朽经典《史记》!

第五名:王献之

二王

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关于王献之的典故:因为母亲说他”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所以不服气,最后用光了18缸墨水,终于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第六名:孙敬和苏秦

苏秦

苏秦是战国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师从鬼谷子,通过说服各国合纵对抗秦国。相对于苏秦,孙敬就没那么有名了,其实孙敬也是纵横家,只不过是东汉时期的。

把他们两个摆在一起并列第六,是因为他们是“悬梁刺股”的主人公。

悬梁刺股

关于“悬梁刺股”,估计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就不多说了。我只是想说,都要用这种方法来读书了,只能说明那书不精彩,或者读书的人变态,居然这样折磨自己!

第七名: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了。很多人都说勾践“卧薪尝胆”,所以战胜了吴国。我觉得,和“悬梁刺股”一样,这个和他成功战胜吴国关系不大,不存在因果关系。只能说勾践决心强,需要时刻记住耻辱而已。

第八名:唐僧

按理说唐僧应该排名靠前一点的,因为我个人不喜欢唐僧,他不能以德服人,所以放到最后。哈哈,西游记带来的后遗症。

唐僧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途径西域,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荒漠沙丘,困难险阻可想而知。现实中,唐僧取经用了17年,又花了2年返回长安,共用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