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矫枉过正什么意思

2.“矫枉过正”什么意思?

3.?矫枉过正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4.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

矫枉过正什么意思

矫枉过正的意思-矫枉过正的意思是啥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自:《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示例: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近义词:矫枉过直、过犹不及

反义词:差之千里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矫枉过正”什么意思?

矫枉过正,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近义词过犹不及、矫枉过直、矫枉过中、矫枉过甚、矫枉过当

反义词恰如其分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纠正错误过度,导致了其他错误。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彩 中性成语

使用程度 常用成语

基本解释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正常限度,反而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1,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2,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玉杯》:“《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行不备也,是故垂累责之,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而义毕矣。”

3,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十四卷:“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4,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

5,唐·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6,唐·李延寿《南史·王琨传》:“琨避违过甚,父名恭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时咸谓矫枉过正。”

7,宋·晁补之《鸡肋集·六O·代尚书侍郎两制祭魏王文》:“汉惩秦馀,非刘不王,矫枉过中,尾大股强。”

8,宋·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

9,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矫枉过正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释义: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读音:jiǎo wǎng guo zheng

近义词:过犹不及 矫枉过直

例句:

1.然而,矫枉过正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2.但市场往往会矫枉过正。

3.但我们不应该矫枉过正。

4.所有那可能有些矫枉过正了吧。

5.不过,我觉得他们有些矫枉过正了。

6.打击欺诈还有一个风险就是矫枉过正。

7.不要找借口,被自己打败或矫枉过正。

8.但是,一旦市场开始变动又往往会矫枉过正。

9.甚至对美国来说,《经济学人》的一项公平价格指标显示,房价可能矫枉过正了。

10.因此,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快乐、「健康的图标」,而不是矫枉过正。

11.但在决心回避「邪恶轴心」之类的概念之际,对前任的错误矫枉过正。

12.诚然,监管业的竞争并非完全不好它既能抑制 *** 矫枉过正又能推动实验试典。

13.即使是在对经济硬着陆风险忧心最重的中国,也没有迹象表明 *** 措施有矫枉过正之嫌。

14.这确实矫枉过正了。

15.此类法规很可能会矫枉过正。

16.需要更严厉的措施,但却有可能矫枉过正。

17.当然,当我们经历这些变化的时候存在矫枉过正的危险。

18.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质问: ***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四次加息,此举是否矫枉过正?

19.但是,当在正常视距时大多数人并不能区分,每英吋300点和每英吋150点的打印照片之间的差异,你就不得不反思4320p标准的超高清电视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20.但是另一方面,驾驶员经常在灯变黄的时候加速,或者说猛踩刹车后边的车与之相撞,这样都有些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 “矫枉过正”与“畸轻畸重”意义相近,两者皆有事物发展不均衡的意思;区别在于“矫枉过正”强调的是纠正错误超过了正常合理的范围,结果又产生新的错误;“畸轻畸重”强调的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或者事态发展不均衡。

矫枉过正的出处: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玉杯》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此而义毕矣。"《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行不备也,是故垂累责之,以矫枉

3,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十四卷:"而潘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4,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

5,唐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6,唐李延寿《南史王琨传》:“琨避违过甚,父名恭怪母名恭,心并不得犯,时咸谓矫枉过正。"

7,宋见补之《鸡肋集六 O ·代尚书侍郎两制祭魏王文》:"汉惩秦馀,非刘不王,矫枉过中,尾大股强。“

8,宋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

9,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

成语故事:

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总结了夏、商两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把王族和功臣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分封到全国各地,成为诸侯,进行分区管理,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当时共封了800个诸侯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后代并不一心扶助周王室。他们之间因为利害关系的冲突,你争我夺,互相攻打,长期进行争霸战争,周王朝则日趋衰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王朝,他废除诸侯分封制,将天下分为36郡,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但是,由于秦王朝对人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化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认为秦王朝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造成处境孤立。于是,他改变这种局面,恢复分封制,刘邦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大封功臣。但是,后来诸侯义纷纷叛乱。

汉景帝在镇压了吴楚七国叛乱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王国的行政南朝廷任命官吏处理,以巩固中央集权。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诸侯王表序》时,对此评论说:西汉初年恢复分封制,大的诸侯王国跨州兼郡,拥有几十座城池,宫室百官的制度同京都的朝廷一样,真可说是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的寓意: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成语告诉人们,欲速则不达,事情一旦过了头就会引起其他的错误。人们更多的是要学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事情,避免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