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伦逸群是诸葛亮对谁的描述-绝伦逸群关羽
1.关于关羽的故事了300字
2.有关《三国演义》里人物的歇后语、小故事和成语
3.有管关羽叫“军神'的吗
4.在三国演义中,被后人敬仰并尊称为中国的“武圣”的是谁?
5.和现实还是会有所差距,《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情节不符合历史?
关于关羽的故事了300字
A. 关于关羽的故事 300字左右
1,温酒斩华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 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 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2,关羽单刀赴会: 鲁肃为了要回荆洲请关羽过江赴宴,关羽明知其中有诈,还是义无反顾去赴宴,并且只带了周仓和几个船夫,吃完饭喝完酒,关羽故做酒醉,一手提刀,一手抓住鲁肃的手,并按使眼色叫周仓发信号给接应的船只来接自己,鲁肃埋伏手下因怕误伤鲁肃,只能眼争争的看着关羽登船过江 3,关羽刮骨疗伤: 关羽在攻打曹操时,臂膀中了毒箭,请华佗来医治,华佗讲明要用刀割开肉将骨上的毒刮掉,并让关羽准备连大铁环,把关羽的两胳搏绑在上面,并用棉被盖上头,以免关羽看到皮开肉翻而害怕,关羽却不以为然,与马良下起了棋,并叫华佗在他下棋时给他开刀,当华佗给关羽割开肉刮骨时,关羽却面不改色,仍镇定自若的和马良下棋 4,过五关斩六将 他千里走单骑,一路夺关闯隘,化险为夷,这只是过的有形“关”,其实,他在曹营还过了五道无形“关”:一曰金钱关。曹操纳降关羽,即在许昌拨一府与他居住,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此后上马金,下马银,又赠锦袍,又赐赤兔马,源源不断,可谓至丰至厚。二曰名位关。曹操初封关羽偏将军,既封其为汉寿亭侯,始终以礼相待,可谓尊崇之极。三曰美女关。曹操先让关羽与年青貌美的二位嫂嫂同居一室,诱使其 *** ,先见他秉烛立于户外,通宵达旦,知不得逞,又拨美女十人,但关羽皆令服侍二位嫂子。四曰生活关。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口腹之欲足矣。五曰人情关。除了曹操百般用情外,还令张辽多番通融,千方百计以情打动关羽,让其留下,但机关算尽,关羽始终不为之所动,到底还是挂印封金,决然而去。
B. 关于关羽的小故事
1、桃园三结义
关羽杀了恶霸熊虎父子,逃逸江湖五,六年。一天,关羽在涿郡观看朝廷招募义兵的榜文,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三人一经相识,志趣相投。次日,于张飞家乡鲜花盛开的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关羽拜玄德为哥,拜张飞为弟。誓言不求同生但求同。从此三人同心协力开创了轰轰烈烈三分天下的宏伟大业 。
2、温酒斩华雄
汜水关大战,华雄打败孙坚又连杀两员大将,联军不敢应战。关羽请战:“不杀华雄,愿砍下我的脑袋”。曹操说“将军喝了这杯热酒前去杀敌”。关羽说:等杀了华雄回来再喝”言毕提刀前去。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曹欲派人前去打探,忽然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着华雄的头往地一掷。这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
3、斩颜良 诛文丑
白马对战,颜良连斩曹几员大将。曹请关羽出战。为报曹恩关羽奔马战颜良。颜良来不及问是谁,已被关羽斩下首级。为奖战功曹封云长为汉寿亭侯。袁绍为了雪恨,又派名将文丑追杀曹操。曹不抵,再请关公出战。云长纵马提刀,不到三回合,文丑心怯绕河而逃,关羽驱马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4、过五关 斩六将
关公辞别曹操,千里走单骑,一心去寻刘备。一路上,过了五关斩了六将。第一关东岭关,斩了孔秀。第二关洛阳关,斩了盂坦和韩福。第三关汜水关守将卞喜在关前寺庙中设计谋害关公。寺中和尚普净暗中相助关公识破卞喜阴谋。关羽结果卞喜性命,前行过第四关荥阳,斩了王植,又过了第五关黄河渡,斩了秦琪。
5、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2)关于关羽的故事了300字扩展阅读
关羽成为财神的由来:
关羽后,成为儒、释、道三教都供奉的神灵,享受历代统治者的一路崇封,都还“情有可原”,但关羽为何成为了财神,需费一番思量。原来,中国古代的商帮最讲究的就是一个“义”,他们知道经商必须同心志合,恨不得像桃园三结义那样的一心一意。而关羽是个义神,商人们就把这个“义”字投射到关羽身上去了。
尤其到了晚明,晋商开创了很多重要的商业制度,其中之一就是打出一个口号——“以义取利,诚信天下”,他们集体包装出来的代言人,就是关羽。因此中国才出现一种“上关下财”的财神。上边是关公,下边是一般的财神。关羽在财神里面代表道德,是道德神,也就是说他代表了中国传统商人向往的美好商业制度:义在上,利在下。
参考链接:网络-关羽人民网-关羽的真实面目
C. 关羽华容道捉放曹的故事300字
在“华容道关羽放曹操”中世人皆和关羽的“忠义”却不知曹操的“情义”回,没有曹操放关的“情义”答则不可能有关羽的“忠义”。
在一次进入华容道,关羽报答了曹操在“过五关斩六将”放走他的恩情。
大概的经过是这样的: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哪条路去?”曹操说:“投华容道。”他们向华容道走去。一声炮响,两边五白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散胆,面面相觑。曹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战!”可没有想到云长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比私废公?”关云长一想五关斩将时,是曹操救了他,谓众军曰:“四散摆开。”就这样关羽把曹操放了。
人们因此敬重关羽弃忠重义的举动,也迎回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人情重于山。
D. 写出有关 关羽 的三个小故事(每则300字左右用于写作)
上阵处三绺美须飘,
将九尺虎躯摇。
五百个保关西,
簇捧定个活神道。
敌军见了,唬得七魄散五魂消。
你每多披取几副甲,
每多穿取几层袍,
恁的呵敢荡翻那千里马,
迎住那三停刀!
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劈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三江口保驾、义释黄忠、千里走单骑、败走麦城
桃园三结义
千里走单骑
大意失荆州
关羽被斩
桃园结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土山约三事
斩颜良
诛文丑
千里走单骑
过五官斩六将
华容道
战长沙
单刀会
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
大意失荆州
桃园三结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赚城斩车胄
屯土山约三事
斩颜良诛文丑
挂印封金
五关六将
义释曹操
战长沙
单刀赴会
攻拨襄阳
水淹七军
刮骨辽毒
走麦城
玉泉山显圣
解百马之围
刮骨疗伤
水淹七军
桃园三结义
华容道
煮酒论英雄
单刀赴会
过五关斩六将
走麦城
千里走单骑
温酒斩华雄
诛文丑
斩颜良
三英战吕布
土山约三事
义释黄忠
关羽被斩
桃园结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土山约三事
斩颜良
诛文丑
千里走单骑
过五官斩六将
华容道
战长沙
单刀会
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
大意失荆州
走麦城
桃园结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土山约三事
斩颜良
诛文丑
千里走单骑
过五官斩六将
华容道
战长沙
单刀会
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
大意失荆州
走麦城
玉泉山显圣
挂印封金
义释黄汉升
温酒斩华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关云长挂印封金
美髯共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关云长单刀赴会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云长败走麦城
玉泉山关公显圣
E. 关羽的一件事迹,简写300字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兴。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陆树铭饰)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 *** 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ke./view/2275#3
F. 关于关羽的故事
1、单刀赴会
话说关羽奉命镇守荆州,当时吴国的大将为鲁肃,鲁肃从大局着想,因此和关羽的关系处理得不错。可是关羽镇守的荆州是从东吴借来的,因此吴国的孙权总是催鲁肃想办法把荆州要回来。鲁肃是个忠厚的长者,不好意思开口要,但是国家大事必须放在首位,于是鲁肃就想了个办法来找关羽索要。
鲁肃深知关羽不是个好说话的人,必须想个计策来对付他。鲁肃于是就发请帖给关羽来赴宴会。关羽当然知道这是吴国的圈套,可是他为人非常骄傲,因此觉得龙潭虎穴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何况是“江东群鼠”!关羽慨然应允。
鲁肃把关羽接到了吴国的地盘,然后亲自敬酒关羽,过了一会就问关羽,何时还借的荆州。关羽还没发话,他身后的周仓突然问鲁肃,借的东风什么时候还。鲁肃没想到周仓会这么问,于是发愣起来。埋伏的士兵突然冲了出来。
关羽突然大喝一声,拔出宝剑,骂周仓说:“我们说话,你敢插嘴!”假装要杀周仓,鲁肃连忙去劝关羽,关羽突然把剑架在了鲁肃脖子上,鲁肃和江东的人都吓得变了颜色。关羽就这样架着鲁肃来到了江边,然后上了船回到了荆州。
单刀赴会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2、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战。
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困住于禁、庞德。关羽发现于禁部队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又见襄江水势甚急,了解了地形,又根据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的情况,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
当夜风雨大作,于禁军队大乱,关羽及众将皆摇旗鼓噪,乘大船趁势而下大败敌军,活捉了于禁和庞德,大败敌军。
3、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
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
4、温酒斩华雄
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5、斩颜良 诛文丑
白马对战,颜良连斩曹几员大将。曹请关羽出战。为报曹恩关羽奔马战颜良。颜良来不及问是谁,已被关羽斩下首级。为奖战功曹封云长为汉寿亭侯。袁绍为了雪恨,又派名将文丑追杀曹操。曹不抵,再请关公出战。云长纵马提刀,不到三回合,文丑心怯绕河而逃,关羽驱马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G. 关羽的10个故事,每个100字到300字左右,谢谢了
1 桃园三结义
2 温酒斩华雄
3 三英战吕布
4 斩颜良诛文丑
5 秉烛达旦
6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7 古城相会
8 华容道
9 单刀赴会
10 水淹七军
11 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
H. 结合三国故事来评价关羽300字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便回信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吾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
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祖(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亡(韩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
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羽皆是如此。
关羽性格上也有优秀的一面。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他左臂。后伤口虽然,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关羽》)。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这段时,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陈隋间,佛都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带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山西浏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18出。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
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 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I. 关羽单刀赴会简述300字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占据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一面命令吕蒙强行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增援。吕蒙陷三郡后,关羽果然南下,被鲁肃堵住。鲁肃以大局为重,为了说服关羽以维持联盟,邀请关羽到约定地点会谈。
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但是,鲁肃从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地带着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
在谈判桌上,鲁肃不顾危险,据理力争,“厉声呵之,辞色甚切”,驳得关羽面红耳赤,理屈词穷。尤其是鲁肃的一番慷慨陈词,更是令关羽哑口无言:“当初刘备在长坂坡时,兵马不足,计穷虑竭,吴主同情刘备没有栖身之地,才割爱借荆州以济其患,使有所庇荫。
但刘备矫饰私情,已取得益州,还想兼并荆州,这种行为连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还是有头面的领袖人物呢!我知道有这样的话:贪而弃义,必为祸。将军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义辅主,反而一味袒护其短,哪里会有什么帮助呢?”最后,孙刘两家达成协议: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至此,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刘联盟的团结局面,其功可谓大也。
单刀赴会主人公明明是鲁肃,结果却被按在了关羽的身上。《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小说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色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J. 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300字
关羽的左臂曾经被飞来的箭射穿,之后虽然痊愈,但每到阴雨天,骨头依然酸疼。医生说:“箭头有毒,毒性已经进入骨头,应该割破胳膊,把骨头上的毒刮干净,这个病才能完全除去。”于是关羽伸出胳膊让医生用刀劈开。那时候关羽正与其他将领喝酒,胳膊上的血流得很多,盛血的盘子都满了,可是关羽割肉喝酒,谈笑很自然。取自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有关《三国演义》里人物的歇后语、小故事和成语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有管关羽叫“军神'的吗
没有关羽叫军神的说法。
作为羽粉,简单说说关羽形象的演变。
三国时候被评为万人敌,万人敌非敌万人,详情自行百度吧= =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陈寿
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程昱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用----郭嘉
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傅干
气质形象则是绝伦逸群----诸葛亮
在晋代开始,关羽也开始朝儒将方向发展,着重描写他美须髯好《左氏传》并且深刻影响了以后的后代史书对儒将的描述。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晋书·羊祜传
恢身长八尺,美须髯-----晋书·郗鉴传附郗恢传
忠美髭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周书·杨忠传
关羽让须髯之美成为男性美一种重要的标志。
唐代开始,佛教道教开始渗入,关羽斩妖除魔的形象开始流广。
佛教最著名的要数玉泉山显圣,该故事发生在关羽战的地方荆州。
道教最著名的要数盐池战蚩尤,该故事发生在关羽出生地
并且关羽的威力越来越强大,战蚩尤的时候都已经不需要阳兵助阵了。
PS:佛教对关羽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
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南宋时期关羽在民众中的影响已经不限于斩妖除魔,更是忠义的化身
曾敏行《独醒杂志》有其显圣的记载。
并且民众对于关羽的认知度已经不限于文化人,市井流民也对关羽的事迹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而元代则关羽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关羽的形象也在这个时候趋于成熟。众多评书可谓功不可没。
再后来,《三国演义》问世,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附带关羽称谓表
北宋 宋徽宗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代 泰定帝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代 明神宗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代 明思宗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代 清世祖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代 清世宗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代 清高宗 山西关夫子、灵佑二字
清代 清仁宗 仁勇二字
清代 清宣宗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代 清德宗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在三国演义中,被后人敬仰并尊称为中国的“武圣”的是谁?
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对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在《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五虎大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另外,古代有地名关羽,但其确切位置不明。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三国志》无记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三国志》记载,刘备对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演义》中则将此三人描述成了“桃园三结义”,为刘备二弟,张飞兄长。为后世传诵。关羽暂居曹操手下时,因阵前杀颜良解白马之围有功,由曹操上表封为汉寿亭侯;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总领荆州;关羽后,由后主刘禅追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是汉中王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光绪帝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还被称做“关夫子”;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佛教中称其为“伽蓝菩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宴”,“水淹七军”等佳话,亦有“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憾事!注:关羽的本字,可能因资料版本不同而有所出入,在“云长”之前有“长生”和“寿长”这两种说法。按《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本字长生。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温恢:“关羽骁锐。”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和现实还是会有所差距,《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情节不符合历史?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事实就是这样,演绎的野史好看了,人物刻画丰满了,让人记忆深刻了,但不够真实了。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的,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奸雄”本色,才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也没说祖茂被华雄杀。
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
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貂蝉”是后人编撰的,没有王允设计连环计、美人计一说。
6、曹嵩之: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依旧是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狠毒。
10、梦中保护自己:是虚构的,同样是为了刻画曹操。
11、辕门射戟:真有此事,不过距离没那么远。
12、关羽降曹:是关羽作战失败被俘虏,且遇到张辽就自动投降了,更没有三个条件。
13、关羽斩颜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张辽军先削弱颜良军,后来关羽杀出来斩了他。
14、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15、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17、赵云长板坡七进七出百万军中救阿斗: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张飞的字是益德而非翼德。
19、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但没被打。
20、草船借箭:这是孙权的策略,时间在赤壁之战后,罗贯中为了刻画孔明而故意编的。
21、周瑜使反间计:编的,想想也知道曹操没这么笨。还是在刻画他的多疑。
22、借东风: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冬至会刮东南风的事周瑜知道,曹操也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23、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24、计算华容:又是罗贯中为了往孔明脸上贴金,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他率军去追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不过由此可知孔明的军事才能恐怕还不如刘备。
25、华佗之: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曹冲将他处,他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26、三气周瑜:又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孔明,周瑜是在自己本身的疾病,跟孔明没关系。更没有说过什么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
27、攻打西川:是庞统和法正,不是孔明的功劳。
28、马腾之: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造反在先,令到马腾被处。
29、汉水之战: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30、水淹七军:那是天灾,不是关羽的策略。
31、杨修之:他的时候是45岁,是罗贯中为了让读者恨曹操而说他34岁。
32、甘宁之:他是病的,不是被沙摩可杀。
33、黄忠之:他也是病的,不是于战争。
34、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被蜀军击败后才坚守不出。
35、骂王朗:虚构。
36、司马懿算播谣言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37、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38、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39、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演义说他本名徐庶,化名单福,他妈被抓后他自动请辞,没有假信。
40、火烧葫芦谷: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而编。
41、延寿祭坛:想也晓得是假的,罗贯中为了丑化魏延而安排他害孔明的祭坛失败。
42、空城计:虚构的,那时主帅根本不是司马懿。
43、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44、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倚天剑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45、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46、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47、陈宫捉放曹操:陈宫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
48、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与韩遂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荆州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另外还有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河南尹朱隽反对董卓而起兵。
49、孙坚之: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于岘山。
50、刘皇叔刘备: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
51、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52、孙策之: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
53、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54、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55、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56、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
57、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58、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59、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
60、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61、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再者,周瑜的大度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
62、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63、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曹操割须弃袍才逃跑。
64、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
65、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66、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去。
67、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68、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69、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70、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
71、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72、关羽单刀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7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74、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
75、擒关羽: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
76、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
77、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78、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去。
79、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80、潘璋之: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于234年
81、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82、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83、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84、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85、《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86、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87、气曹真:曹真病于洛阳。
88、诸葛亮骂王朗:王朗病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89、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90、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91、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
92、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93、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94、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95、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96、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97、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98、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99、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