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逸恶劳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2.(1)好逸而恶劳的好和恶是什么意思(2)亲劳胼胝的最后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3.好逸而恶劳文言文翻译

4.好逸恶劳的意思是什么

?好逸恶劳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好逸恶劳好是什么意思-好逸恶劳的好什么意思

出处:《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释义: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读音:hao yi wu lao

例句:

1.这三个年轻人好逸恶劳。

2.别让他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

3.他认为贫困是对游手好闲和好逸恶劳的一种惩罚。

4.好逸恶劳那个任务做不过去啦,求一个减速齿轮,1043289973@。

5.一代人的时间里,首席执行官已从好逸恶劳转向了极度活跃。

6.有些妈妈不让孩子劳动,这样会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完全依赖大人生活的坏习惯。

(1)好逸而恶劳的好和恶是什么意思(2)亲劳胼胝的最后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简答

(1)好逸而恶劳,『好』和『恶』是什么意思?

『好』(读hào)=喜爱;『恶』(读wù)=讨厌。

(2)亲劳胼胝,『胼胝』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胼胝』(pián zhī)=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老茧。

(3)躬历山川,『躬』字的意思?

『躬』(gōng)=亲自,自身。

(4)相度,『度』是什么意思?

『度』(duó)=测量。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是』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

-------------------------------------------------------------

出处

[治水必躬亲,选自清代钱泳《履园丛话·水学》。

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官吏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好逸而恶劳文言文翻译

1. (1)好逸而恶劳的好和恶是什么意思(2)亲劳胼胝的最后两个字是什么

简答

(1)好逸而恶劳,『好』和『恶』是什么意思?

『好』(读hào)=喜爱;『恶』(读wù)=讨厌。

(2)亲劳胼胝,『胼胝』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胼胝』(pián zhī)=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老茧。

(3)躬历山川,『躬』字的意思?

『躬』(gōng)=亲自,自身。

(4)相度,『度』是什么意思?

『度』(duó)=测量。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是』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

-------------------------------------------------------------

出处

[治水必躬亲,选自清代钱泳《履园丛话·水学》。

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官吏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2. 这个文言文的翻译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

《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参考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六、古今异义1.泥:古义,拘泥。

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2.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例句:泥于掌故。3.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

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4.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

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5.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

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七、词类活用布袍缓带:名词做动词,穿着轻便服装。

八、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例句: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介宾短语“于荒村野水之间”作往来的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于荒村野水之间往来”。译文: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

2.宾语前置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3.省略句例句:“如好逸而恶劳……”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官员”,应为“如(官员)好逸恶劳……”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厌恶劳动……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妄意:随意。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好逸恶劳的意思是什么

 好逸恶劳的意思:

 贪图安逸,厌恶劳动,专指好吃懒做的人。出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贬义词。

 英文解释

 love leisure and hate labour;despise labour and love ease;dislike work and love ease;indulge in ease and comfort and dislike labour;indolence ;

 解释: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自:《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示例:岂古之人有所异哉?~,亦犹夫人之情也。

 ◎清?黄宗羲《原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典故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出处

 故 事 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很高明,经常手到病除,他为人仁义厚道,为穷苦百姓治病尽心尽力,药到病除,为达官贵人治病经常不见效。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郭玉回答达官贵人自做主张,态度不谦和,好逸恶劳,不愿配合治疗。

 小贴士:习惯的不同,会导致身体的健康差异,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常常锻炼身体,不好逸恶劳,总是好习惯。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墨守成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

 反义词 不辞辛劳、旰食宵衣 随机应变、见风使舵、通权达变、除旧布新、标新立异

 中英例句

 一代人的时间里,首席执行官已从好逸恶劳转向了极度活跃。

 In a generation, chief executives have turned from indolence to hyper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