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宾语前置-马首是瞻宾语前置还是后置
1.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有哪些
2.精通语文的进来帮帮我!~~[如果对我有帮助,100分归你啦]
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是宾语前置吗 还有 无乃尔是过与呢 怎么判断呢?有之 字就是吗?是说做宾语的放在前面吗
4.怎么区分文言文中的语句宾语前置省略还有个状语后置
5.赤壁赋中有一句 :何为其然也,为什么是宾语前置的句式 何 为 其 然四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讲解 有悬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有哪些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分类及分析
一、否定句宾语前置
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如:
(1)忌不自信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 (《邹忌讽齐王纳谏》)
(2)毋吾以也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未之有也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 (《寡人之于国也》)
(4)寂寥而莫我知也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寂寥而莫知我也”) (《愚溪诗序》)
(5)以为莫己若者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为莫若己者”) (《秋水》)
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不用我。(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 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 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
(1)大王来何操?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 (《归去来兮辞》)
(3)则何以哉?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何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何有于我哉?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我何有哉”?) (《<论语>十则》)
(5)牛何之?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牛之何?”) (《齐桓晋文之事》)
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大王来,拿了什么礼物?(2)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之”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3)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那么(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就要看在疑问句中动词前的代词是否作它的宾语。是,则宾语前置,代词位于动词前。
(二)疑问句介词的宾语前置
(1)何以自托于赵?(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何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2)何由知吾可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由何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
(3)君何以知燕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君以何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为而在吾侧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为何而在吾侧也”?)(《祭十二郎文》)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也?”)(《种树郭橐驼传》)
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凭什么在赵国托身?
(2)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介词“由”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呢?
(3)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凭什么知道燕王(可以依靠)?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就要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是否作介词的宾语。是,则宾语前置,代词位于介词前。
三、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为了强调宾语,文言文中可把体词性宾语移在动词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面加“之”“是”作为提宾的标志。有的文言句式为了表示强调,特意在宾语的前面加副词“唯”,组成“唯……是”,“唯……以”式。
(一)“之”、“是”作为提宾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一般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师说》)
(2)夫晋,何厌之有 (一般语序为“夫晋,有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
(3)何陋之有 (一般语序为“有何陋”) (《陋室铭》)
(4)宋何罪之有 (一般语序为“宋有何罪”) (《公输》)
(5)何功之有哉 (一般语序为“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1)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句读”、“惑” 前置在动词“不知”、“不解”前,表示强调。句意是: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2)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何厌” 前置在动词“有”前,表示强调。句意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3)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何陋” 前置在动词“有”前,表示强调。句意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要看疑问代词的定语和中心语是否一起作前置宾语(如(2)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动词“厌”的定语,则一起前置作整个句子的宾语,以区别于疑问代词单独作宾语);是否是动词所关照的对象(如(1)句中“句读”“惑”是“不知”“不解”所关照的对象)。它们往往和“之”“是”配合使用,“之”“是”一般无实义。
(二)宾语前加副词“唯”,组成“唯……是”,“唯……以”式。
比如我们常用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1)唯利是图 (一般语序为“唯图利”)
(2)唯命是听 (一般语序为“唯听命”)
(3)唯余马首是瞻 (一般语序为“唯瞻余马首”)
从三句中可见“唯……是”已成为一种固定格式。(1)句句意是:只讲求利益;(2)句句意为:只听从命令;(3)句句意是:只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首先要看句子是否是“唯……是”,“唯……以”的格式;再看“唯”后的名词是否作宾语,“是”后的动词是否作谓语。
(三)“……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句式
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格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虽可看出“之”可作为提宾的标志,但“……之谓也”可以形成一种固定格式,因此在这简要谈及。
(1)我之谓也 (一般语序为“谓我也”) (《秋水》)
(2)夫子之谓也 (一般语序为“谓夫子也”) (《齐桓晋文之事》)
上面(1)(2)句用“……之谓也”的格式一套便知其意:
(1)句句意是:说的就是我啊!
(2)句句意是:说的就是(夫子)您啊!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很简单,看其是否是“……之谓也”的固定格式,且“之”可否作为提宾的标志。
上述三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在中学文言课文中频繁出现,我们应熟练掌握和运用。但还有几种情况也有出现,因其次数较少,所以常常被忽视,现提及如下:
四、方位词作“向”、“面”等的宾语,宾语前置
(1)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应为“沛公向北坐,张良向西侍”)(《鸿门宴》)
句中方位词“北”、“西”分别作“向”的宾语,被前置。这种例子在中学文言课文中出现得很少。
五、无任何标志的宾语前置
(1)闻一言以自壮 (现代汉语语序为“闻一言以壮自”) (《上枢密韩太尉书》)
(1)句句意是: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心雄志壮。在此句中代词“自”是动词“壮”的宾语,位于动词“壮”之前却无任何前置的标志。
精通语文的进来帮帮我!~~[如果对我有帮助,100分归你啦]
从这里下文言文语法
句式倒装
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或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
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
1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
否定句中
出现结构助词
2定语后置:
数量性定语后置
修饰性定语后置
“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3介词并语前置
4介词宾语的位置,
5谓语前置
(1) 宾语前置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三:
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① 大王来 何操 ?
② 沛公 安在 ?
③ 臣实不才,又谁 敢怨 ?
④ 圣王有百,吾 孰法 焉?
⑤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⑥ 吾 谁欺 ,欺天乎?
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它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最有启发性的是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但由于“天”这个宾语是名词。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二、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例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 也。 (未有之)
②臣未 之闻 也 (未闻之)
③我无 尔诈 ,尔无我虞。 (无诈尔…)
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 或欺 。 (莫欺之)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据统计,《左传》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占98.4%。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例如:
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何求 。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
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 为之 。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们可以认为前置是沿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
① 宋何 罪之有 ?
②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虢之谓 也。
③ 将 虢是灭 ,何爱于虞?
④ 我周之东迁, 晋郑依 焉。
⑤ 王贪而无信, 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
⑥ 子曰:“求,无乃 尔是过 与?(责备你)
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
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 就是这种格式。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其他语句如:
1惟余马首是瞻。 (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
2惟陈言之务去。 (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
以上各句翻译要体现出“只要…就”的意思来,如只要是命令就听从,只要有利就图,只要是人才就举荐。
古汉语中,还有些没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但并不多见。
(2)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没,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今译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语前面,其格式有三类
〈1〉数量性定语后置
① 命子封帅 车-- 三百乘 以伐京。
② 不豫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③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2〉修饰性的定语后置
①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分别译为:“长长的剑”(陆离,形容剑之长),“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庙堂,远远的江湖。
〈3〉“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① 太子宾客 -- 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
② 其石 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③ 村中少年 -- 好事者驯养一虫。
译为“知其事的太子宾客:“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的石头:“好事的少年”。都因为有“者”字标志而将定语后置 。
(2) 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主要以下两种:
〈1〉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
①许子 奚为 不自织? (为什么?)
②何以 战? (凭什么?)
③客 胡为 若此 (为什么?)
④曷为 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为何?)
⑤ 学 恶乎始 ? 恶乎终 ? (从哪里?)
〈2〉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的前置。
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虽无形式标志,但也可以将宾语提到介词之前。例如:
① 楚国 方城以 为城, 汉水以 为池。
② 楚战士无不 一以当十。
③ 沛公 北向坐,张良 西向待。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 夜以 继日”这类成语是古汉语的遗够
(3) 介宾语短语的位置
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表示方式、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以、宾”式短语作状语。补语参串,而这些补语的短语,今译时一般要作状语翻译。若仍作补语直译,便感到生际别扭,如:
① 何不 试之以足 ?(用脚试试)
②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
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④ 兵数 破于齐秦 。
⑤ 名垂乎后世 。
例①、②是介对象,③介处所,主动者,⑤介时间,今译时,都应译作状语。
(4) 谓语前置
主倒置,是为了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彩,或是为了合乎讲对仗,押音韵,如
①子耶,言伐莒者?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 美哉室!
④ 大哉,其之为君也!
⑤ 灼灼其华
⑥ 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
以上之例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
A.疑问句 B.感叹句 C.旧诗词押韵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是宾语前置吗 还有 无乃尔是过与呢 怎么判断呢?有之 字就是吗?是说做宾语的放在前面吗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是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翻译为:季氏将对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是宾语前置。这一句当中,“无乃。。。。与”是一个固定用法,意思是:“恐怕。。。吧”,剩下的“尔是过”,是一个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过尔”,翻译成“责备你”。那个“是”是宾语前置标志。
这个就好像:
“惟命是听”翻译成:只听命;
“惟XX马首是瞻”翻译成:只瞻XXX的马首
其中的“是”和上句一样,无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语法结构上的倒装而存在的。
3,宾语前置有大体4种条件,以“之”为代表的,只是其中之一。如“句读之不知”翻译为“不知句读”。这个“之”没有意思,只是为了只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语法结构上的倒装而存在的。
4,如何判断。
你首先要明白现代汉语中的主谓宾关系。
简单得说,你一定听过八仙中的“吕洞宾”,现代汉语中,都是“动”+“宾语”。
例如:1,“责备你”,“责备”是动词,“你”是宾语。“责备+你”就是一个“动宾”结构。
2,“只听命”,“听”是动词,“命”是宾语。“听命”就是一个“动宾”结构。
3,“不知句读”,“不知”是动词,“句读”是宾语。
而古代汉语中,在一定条件下要把宾语拿到它的动词前面去,变成“宾动”,我们就称之为“宾语前置”了。
于是就出现了把“责备你”变成了“你责备”,就是“尔过”,其中加上一个宾语前置标志“是”,就变成了“尔是过”。在加上一组语气词,就变成了“无乃尔是过与”
同理,把“不知句读”变成宾语前置,就是“句读之不知”。
总之你要记住:现代汉语中结构为“动+宾语”,古代的宾语前置,就是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变成“宾+动”,理解这个结构,你就可以清楚的辨别宾语前置了。
————————————————————————————————————————
还有其他情况的前置,希望你在理解了之前的内容之后再看。
比如:
1,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忌不自信”,“信”是动词,“自”是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就是一组宾语前置。翻译应该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沛公安在?”,“在”是动词,“安(哪里)”是宾语,把“在哪里”变成了“哪里在”,就是并与前置。
3,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是以天下安定。”其中,“是以”,应该为“以是”,翻译成“因为这”。
怎么区分文言文中的语句宾语前置省略还有个状语后置
说来话长,直截了当。
1状语后置,凡是动词后面有“于……”或者“以……”,就是。
前者如: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后者如:祭以尉首
不属于以上情况的,考虑宾语前置。
分为
1,动词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安,宾语,在,动词)
2,介词宾语前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以何)
3,带有标志词的宾语前置,基本属于动词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有何陋。
马首是瞻……瞻马首
赤壁赋中有一句 :何为其然也,为什么是宾语前置的句式 何 为 其 然四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讲解 有悬
何为其然也,意思是:(箫声)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宾语前置句式,指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何为其然也,此处,“何”为代词作宾语,等于“其为何然也”。
何:代指箫声。
为:为什么。
其:这样。
然:什么的样子。
《赤壁赋》: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赤壁赋》原文:
壬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qǐng)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f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zhuó)。肴(yáo)核既尽[42],杯盘狼藉。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咏(赞美)明月的诗句和《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浩浩然的样子,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飘飘然的样子,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我的容色忧愁凄怆,(我)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是不可能马上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应该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我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