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怒发冲冠的主人公是谁

2.怒发冲冠是谁的故事

3.怒发冲冠源自于哪个故事

4.潇潇雨歌,壮怀激烈,怒发冲冠主人公

5.怒发冲冠是谁的主人公

怒发冲冠的主人公是谁

怒发冲冠的主人公-怒发冲冠的主人公和朝代

满江红·怒发冲冠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怒发冲冠是谁的故事

怒发冲冠的主人公是蔺相如。

怒发冲冠(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子等《庄子·盗跖》。“怒发冲冠”的原义是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补语。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和氏璧”因蔺相如怒发冲冠而完整地回到了赵国。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人的形体有很大的控制支配作用。头发竖起来,在平常状态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而当一个人极度愤怒的时候,却可能发生。

历史评价

司马迁:“知必勇,非者难也,处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能信意彊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

刘向:“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司马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

怒发冲冠源自于哪个故事

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主人公是齐国的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

1、孟尝君是齐国的一位贤能之士,他深得齐桓公的宠信,被任命为宰相。然而,他的才能和地位引来了许多人的嫉妒和诽谤。有一天,孟尝君在朝堂上向齐桓公汇报国事,突然有一名大臣站出来指责他贪污腐败,滥用职权。孟尝君一时之间无法反驳,只能默默忍受这些指责。

2、回到家中,孟尝君越想越生气,他决定要找出那个诬陷自己的人,为自己洗清冤屈。他找来了家中的仆人,让他们四处打探消息,寻找线索。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诬陷孟尝君的大臣。

3、孟尝君一见到这个大臣,就怒气冲冲地走上前去,将他的帽子狠狠地拔了下来,头发也因为愤怒而竖立起来,就像一把冲天的火炬。他对这个大臣说:“你为什么要诬陷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贪污腐败?”这个大臣被孟尝君的气势吓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

4、从此,“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人因为极度愤怒而头发竖起的情景。它告诉我们,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和诽谤,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默默忍受。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怒发冲冠造句

1、当他听到那个消息时,他怒发冲冠,立刻离开了房间。

2、她对他的无礼行为感到愤怒,怒发冲冠地离开了聚会。

3、当我看到他们欺负弱者时,我怒发冲冠,决定站出来保护他们。

4、他的不公正行为让我怒发冲冠,我决定向他的上级投诉。

5、当她听到那个谣言时,她怒发冲冠,立即向传播者发起了反击。

6、他的背叛让我怒发冲冠,我决定与他断绝一切联系。

7、当我看到他对待孩子的方式时,我怒发冲冠,决定报警。

8、她的侮辱让我怒发冲冠,我决定向她展示我的真正实力。

9、当他拒绝帮助我时,我怒发冲冠,决定自己解决问题。

10、她的无理要求让我怒发冲冠,我决定拒绝她的要求。

11、当他对她进行恶语相向时,我怒发冲冠,决定保护她。

12、他的欺骗让我怒发冲冠,我决定揭露他的真面目。

13、当她被欺负时,我怒发冲冠,决定为她讨回公道。

14、他的傲慢态度让我怒发冲冠,我决定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15、当她被冤枉时,我怒发冲冠,决定为她辩护。

潇潇雨歌,壮怀激烈,怒发冲冠主人公

岳飞

满江红

岳飞名作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3]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 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 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 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 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 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 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怒发冲冠是谁的主人公

怒发冲冠的主人公是蔺相如。

蔺相如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

怒发冲冠典故

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和氏璧到了赵惠文王手中,秦昭王想要据为己有,假意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怕有诈又不敢不从,大臣商议过后,推荐了有勇有谋的蔺相如出使。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秦王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且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而且接过璧后左右传看夸奖,就是不提换城池的事情。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愤怒至极,但依然保持平和的说要指出璧上的毛病。待和氏璧到手后他靠近柱子站住,已经气的头发直竖,顶起帽子,他怒斥了秦王的行为,表示不给城就撞坏这件宝贝,谁也别想占便宜。秦王无奈下表示斋戒后庄重的换城池,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