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迫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症到底是神经递质出问题还是心理出问题?

2.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及行为有哪些?

3.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4.小学生的缺点有哪些?

强迫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症到底是神经递质出问题还是心理出问题?

谨小慎微会导致抑郁吗-谨小慎微的人性格

强迫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症到底是神经递质出问题还是心理出问题?

很多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患者到医院就医,一般先了解一下情况,做一个或几个心理量表,有的还可能做一下神经递质的检测,神经递质包括五羟色胺、多巴胺,是体内内分泌系统分泌出来的,是一类让人快乐积极的激素,但是这些患者的检测结果往往是减少,处在较低水平有的医生就说,你的神经递质少了,所以得病了,需要吃药补充。

我们问一下,一个好好的人,神经递质为什么会突然减少呢,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人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内分泌系统会紊乱,导致神经递质分泌减少,女性的月经也属于内分泌系统,很多女性患者的月经都不正常,同时她的神经递质也处在低水平,男性也是如此。所以是焦虑导致的,而不是神经递质少了导致的焦虑症,强迫症等。

我们看一下各种问题的原理,焦虑症不用说,强迫症是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是焦虑;疑病症是担心得了绝症,是焦虑;社交恐怖症是担心别人笑话自己,是焦虑;抑郁症是担心自己能力解决不了问题,也是焦虑。

把焦虑消除了,神经递质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先说一下我自己,我曾经是一名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症,社恐,强迫症,还有强迫自杀思维的患者,患这所谓的心理问题将近十年时间,已经痊愈马上两年了。

它不是什么神经递质出了问题,实质就是我们内心出了问题,我就是例子,之前吃了很多药,中药,西药,都试过,后来从内心去转变,现在完全好了。

其实这所谓的心理问题,只是我们内心的负能量太多了,自己却无法控制,无法摆脱,关于正负能量,下面附上了一张图。

一般人,有时在正能量状态,有时在负能量状态。抑郁症就是长期处在负能量状态下,无法自拔,无法产生正向能量,时间久了之后,由于离正能量的距离太远,已经无法对正向能量产生共鸣,甚至大脑对正向能量是无知觉,无反应的。反而对于负能量状态,异常的兴奋。虽然抑郁的人也不想这样,也知道这样很痛苦。但就是无法控制,有时越想控制越痛苦,比如对于生活当中的所有不如意的事,就不停地要去想,越想越痛苦,大脑越想越兴奋。

所以经常是整夜想得睡不着,每想一次都使负能量加大,那根竖轴线,不断地向下走,越走越兴奋。负能量越大,吸引来更多的负能量,越多越兴奋,无限的恶性循环,无限放大痛苦,甚至一点很小的事都会让患者极其痛苦、焦虑。这样一直走下去,最终就是想走向亡。

所有的外在表现这些所谓的症状,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你的内心是怎样的,表现出来的外在症状就是怎样的。

你说我们抑郁症或强迫症患者缺了啥,缺的不就是快乐吗,快乐是我们内心发出来的,内心没有障碍了,凡事都知道如何正确去做,不再迷茫,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哪里还有什么痛苦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希望人人都快乐, 健康 ,幸福!

人有强迫情绪和忧郁情绪都属于心里问题,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自行缓解,也可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解和倾诉,还可以求助往年交。如果这种强迫情绪和忧郁情绪耿耿于怀,半个月不能释怀,很有可能导致强迫症、忧郁症,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换句话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掌控自己的未来。

强迫症就是无论思维还是动作,都反复去做同一件事情和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明知没有必要,但不得不被迫去做去想,虽然有意识对抗,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思维症状:盯一件事想,门锁是否锁好?今天孩子是否回家,反复的想,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答案是肯定的,还是忍不住去想。

动作症状:患者反复的洗手、洗脸,甚至洗得皮肤发白、脱皮,还再洗,患者明明知道却控制不了自己,自己也感到非常痛苦。

再说忧郁症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忧郁症是 情感 持续低下,行动缓慢,自卑、自罪,易怒,自我否定,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想而不怕,甚至存在自残、自杀倾向为主诉的精神心里障碍疾病。

强迫症、忧郁症都离不开药物治疗,更离不开中医调理,唯有中西结合,才能标本兼治,这是最佳的黄金搭档。

与其说强迫症、忧郁症是大脑线路出了问题,还不如说是人的精神出了问题,倒不如说强迫症、忧郁症就是精神心里疾病。

作者简介:我是20年双相 情感 障碍抑郁症康复者,超心理学受益者!

乐于分享成功走出心理问题的经验,希望能给遭受心理困苦的人们带来信心和希望!

相遇是缘,亲先点击右上角关注作者后阅读哦

作为一个有着20年双相 情感 障碍抑郁症史的康复者,我有着太多的经历,也有着太多的苦。

从最开始的失眠睡不着发展到中度抑郁症,后来每天都控制不住的想自杀。

在这个过程中,我跑遍了无数的医院,吃尽了药,西药,中药,偏方药,去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信主,信神,信神婆,烧香拜佛,所有方法都用尽了,也咨询了当时最权威的心理咨询师,最终也没有治好我的病。

我对能好已经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只等自生自灭了,等到父母百年以后,等到女儿长大成人,我就来个自行了断。

感谢命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后来遇见了我生命中的大贵人,我的老师李嘉琪。

是老师救了我的小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自从跟着老师学习,改变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和思维模式,我的人生真正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直到遇到老师,跟老师学习才知道了抑郁症的本质,才知道原来是方向错了,才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吃药不好的原因。

是因为负面思维和负面情绪释放和纠缠了太多的负能量,方向一直向下,直到最后每天都在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自杀,到了亡的边缘。

经历九一生,经历无数磨难,得了20年的抑郁症好了后,也久病成医了。

至于强迫症和抑郁症是因为神经递质出问题了还是心理出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以为是先是心理出现问题了,然后导致神经递质也不正常了。

因为以前我吃的药,医生说就是为了调节神经递质,可是吃了13年的药,调节了13年的神经递质,也没有治好治好我的双相 情感 障碍抑郁症。

因为心病还需心药医,吃药治标不治本!

有个人需求可以私信,本人业余时间承接成人个案咨询、儿童教育和学生心理辅导。

抑郁症的源头在哪里,大家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生理问题。例如知名媒体人张进老师,自己曾是抑郁症患者,痊愈后先后接触了上千例患者。他在《抑郁完整认知》系列文章文中说写道:‘大约40%的患者用药是无效的,这还不包括误诊、用药不当、患者缺乏服药依从性等情况。”

这类人坚持认为抑郁症是生理疾病,是缺少多巴胺等神经递质造成。是抑郁症造成心理疾病,不是心理疾病造成抑郁症。抑郁症的长期病痛折磨,长期的思考原因,苦苦寻找解脱方法而不得,病痛的压力下思想行为走上歪路才出现心理问题。抑郁症的病痛压力不得解脱,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只是无限恶性循环。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更多人认为的造成神经症的源头 —— 心理问题,所以现在心理医生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很可怕的是,现在很多人会将神经衰弱归结到抑郁症,造成病人家属过分担忧,没有抑郁症也整出抑郁症。 所以,拜托别再给那些神经衰弱的患者戴一顶抑郁症的帽子。

我是注册 健康 管理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神经递质和心里疾病是相互关联的,心里疾病可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也会影响心里状态,抑郁症药物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增加神经递质分泌,缓解症状。

抑郁症中重度几乎不会产生生理症状,很容易耽误治疗,但随着症状加剧,各种生理疾病症状开始出现,后果是很严重的,很容易产生自杀想法。

作为一个抑郁症亲历者,从一开始对它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可以说是久病成良医,我个人认为,强迫症和抑郁症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而并不是一个方面出了问题而造成的病症

首先是大脑神经递质出了问题

咱们一般都说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每个人大脑也是不同的,某些人的神经外科功能就比较好,而某些人就不太好,这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是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的大脑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它会抑郁大脑活动,包括活动频率和活动方式,大脑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这样下去的话,你的整体感觉会给别人不好的感受,而这时候,如果外界对你再不好的评价和影响的话,心理问题就会随着而来,心理负担。

其次是心理问题

患者基本都存在一个对自己认识不够理性和客观,或者说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自闭,比如说自卑甚至自负,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当外界出现自己不喜欢的情况或者不受控制的情况,又或者是自己听到了别人对自己的攻击的时候,心理问题就会放大,心理问题方法的话,就会影响你的大脑思考,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行为,进而影响大脑正常运行

最后的话,比如身体虚弱,精神低迷的情况下,抑郁都会趁机而入,从而给抑郁症发生创造了温室。

以现代目前的科学眼光来看,强迫症、抑郁症与心理、个性、 社会 、遗传等都有关系。但这种说法,并不利于解决这两种病症,无法真正帮助人从强迫症、抑郁症中解脱出来,甚至还不停吃药,不吃药还不行,而且越吃越严重。所以,我觉得这种认识和观念,对强迫症、抑郁症患者来说价值和意义不大。

强迫症、抑郁症,在本质上都是心理的问题,是心上的秩序出现了混乱造成的。这两种病症首先是心上出了问题,才会导致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是脑内神经错乱,各个原因要发生影响都是需要借助心理这个通道才能成功影响患者。

无论哪种心理疾病,都要从心上下手。所以,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心到底指的是什么。

心在目前的科学中,认为是心脏,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心其实就类似于空心一样,是一个中空的穴位,在我们的胸口中央凹下去的地方,中医里称它为膻中穴,老百姓称为心窝、心口、心门、心头等。从心窝这样的称呼中,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心的窝、心的口、心的门、心的头。而且我们听到这些名词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把注意力往胸口上去观察一下。

那心的作用是什么呢? 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记载“膻中者,喜乐出焉”,就是在告诉我们,膻中穴的作用也是心的作用,就是发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我们内心感觉到强迫、必须,压抑、郁闷等情绪也同样是发生在这里的,这些都是我们情绪的种种表现。

了解到我们的心就是我们强迫、压抑等情绪的发生位置,以及心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来治这个心了。 药方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中庸》当中,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告诉我们在情绪没有发生的时候,要去感受内心没有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中的状态,在《道德经》里也有“常无欲以观其妙”,就是体会这种中的状态,就是观察它的妙的感觉;我们有情绪发生的时候,就要去感受我们内心生起各种感觉的大概样子是什么,正如《道德经》里“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样貌、样子。观其徼,就是要观察这情绪感受来临时候的样貌,那种感觉是热的还是冷的,是温的还是凉的,是柔的还是刚的,是急的还是慢的,是沉的还是飘的,是轻的还是重要,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是体会类似于一个物品的物理属性一般,这就是发而皆中节,也就是观其徼。

这个整体的药方的核心就是观,要么观察无的、妙的、中的感觉,要么观察有的、徼的感觉,做到和的感觉,也就是与我们的内心情绪和平共处。有的时候自在,无的时候自在,时时刻刻都自在。有了这个药方,观就可以治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一个黑屋子一样,把灯打开,有亮光就不再黑暗了。心中有情绪,把内心一观,看清楚这股情绪的感觉、物理属性以后,所谓的情绪就自在了,我们就能做到与情绪和平共处。

强迫症、抑郁症,作为心上的病症,一样用这种方法来对治,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他再配合放松、饮食、调理等,有个别实在太严重的配合药物,就能迅速从各种心理疾病中走出来。

神经递质出问题、心理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而且身心是一体的,神经递质出问题,心理也会跟着出现障碍;心理出问题,神经递质也会发生异样,两者可形成恶性循环,致人起病后难以自愈。

从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病因来说,神经递质出问题属于生物学因素,比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体内激素水平分泌异常;心理出问题属于心理 社会 因素,比如个性内向、敏感多疑、追求完美、谨小慎微、要强好胜等,对小事情反应过大过多过久;或者工作竞争激烈、工作或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恋爱婚姻失败或长期不满意、疾病久治不愈、亲人亡故、生意失败等等,使人难以适应,都可能引发神经症。导致神经症的原因还包括遗传因素等。

总的说来,心理 社会 因素是导致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神经症更多是心理出现问题引起的。所以,得了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需要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心病心医,它是能治愈的。

平时,个人需要多注意自我调节,避免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每天下班、放学回到家,把一天的情绪整理一下,工作、学习有压力,或者人际关系没处好要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不开心就唱唱歌聊聊天或者换上运动装出门跑跑步,或者开场**什么的。及时疏解负性情绪,避免不良情绪淤积时间长了致病。

类似抑郁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成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以抑郁症为例,它是生物-心理- 社会 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让我简单地给屏幕前的剖析下:

1.遗传与生物因素,我们知道,同卵双生子拥有一样的遗传基因,科学家也在同卵双生子的群体中发现,当其中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另外一个人患有抑郁症的概率是50%,而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大概是2%,由此可见,基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那是不是说,只要有“抑郁症”的基因的人,一定会患有抑郁症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基因影响一个人的表型时,需要经过翻译,表达等过程。就像你想画一幅山水画,基因就是给你一张纸,但要画成一幅画,还要再画上去。拥有“抑郁基因”,我们说这个人就拥有了生物性质上的易感性,比普通人患上抑郁症的概率要大,但不是一定就会。剩下的就还包括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思维方式。

出身在一个不断吵架,父母不懂教育,甚至受到过家暴,虐待的经历肯定要比相反情况下出身的孩子更易患抑郁症;此外,有没有重要的亲密关系的支撑,所处的 社会 氛围,工作压力等等都是外部“ 社会 ”因素的影响。

3.最后,就是个体的气质,思维方式等等。为什么同一件事,抛开前面的因素,有的人会被挫折打倒,有的人越挫越勇?就在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的不同。有的人的核心信念是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面对挫折就很容易消沉;有的人则相反。

当然,患有抑郁症的两个人,情况也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可能是遭遇到了重大生活事件打击,一时间应付不了;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有抑郁气质,小小的一件事就像世界末日般。前者对应的是“外源性的抑郁症”,以生活事件,外部因素为主;后者对应的是“内源性的抑郁症”,以生理因素为主。

总而言之,抑郁症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以上,希望我的专业回答能帮到你!

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及行为有哪些?

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的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此而导致的优越地位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也由此引起了种种消极的心态及行为。

有个叫张华的初二女生,不但人漂亮活泼而且还是班里的学习尖子生,因此成了同学们吹捧的偶像。几个学期以来都是这样,张华的心里也暗自高兴,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别人眼里“白雪公主”。不料,这个新学期刚开始,班里就来了一位十分漂亮的女同学,同学们都说她长得像刘亦菲,把张华给气得好多天都不跟同学们说一句话。

谁想这新来的同学学习还别的特勤奋用功的,考试成绩一出来,竟然全班第一。而张华则由于近来心情不好,竟然倒退了好几名,这下可把张华给气的怒火中烧,晚上胡思乱想的睡不着觉,白天精神恍惚没心思学习。因此,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强烈的嫉妒终于成了她的心痛,最后不得不去求助心理医生。

嫉妒的成因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愤恨,甚至加以损害。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通常表现在学习工作、情感和才貌三个方面。

嫉妒这种“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青少年应学会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

人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

嫉妒的调适

青少年首先要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这样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一个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追求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情的。

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密切交往,加深理解,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消除。

有个读初二的女孩,皮肤黝黑,五官也不算精致,是个名副其实的丑小鸭,但是小时候她并不也知道自己长的不漂亮,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还是充满积极与热情的。

谁知到了中学以后,由于青春期发育的原因,校园里大部分的女孩子都出落得漂亮、娇美,唯独她还是一副黑黝黝的老模样,于是一些爱多事的男生和生开始在一边悄悄地议论她。

“瞧,她怎么这么了丑?”

“是啊,简直可以和乌鸦媲美。”

“哼,就她副尊容,将来谁想娶她?哈哈……”

这些风言风语,终于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她开始伤心起来,而且不再与同学们来往,她觉得所有的人都在嘲笑她,看不起她,即使与以最前要好的同学也产生了的距离。于是。她便不理任何人,见了同学们就躲着走。

这样,她就不肯与任何人来往,在学习上也没有心情,同学们就更是看她怪怪的。而她的伤心也愈加严重,结果就想上学、不想见到任何人,终于形成了难以自拔的绝望的自卑心理。

自卑的成因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在人群中相当普遍,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

生理上的某些不足也会引起青少年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青少年会因为个子矮、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有残疾、缺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于是感到精神压力重重,常怀疑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因而不敢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

有些青少年由于学业上、工作上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导致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甚至对整个自我认识消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

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以通过补偿的方法来加以调适,这种补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的青少年明知自己能力不强,却故作姿态,甚至以奇异打扮来引人注意。,借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是不足取的。

如克服自卑

青少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要知道,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

自信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凡事都要有一个必成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在自信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将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的心理需求。“抱负水平”不宜定得太低或过高。定得太低,激不起奋斗热情,反而引起惰性;定得过高,超过自身能力,达不成则易引发“失败感”。所以,“抱负水平”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条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又不顾影自怜。不要盯着自己的短处,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

宇航从小在乡下的奶奶家长大,现在虽然爸爸妈妈接他到省城读中学,但是他却与城里的同学们显得格格不入,与同学们的交友和语言沟通都很难进行。因此他只好独来独往,下课了没一个人与他在一起玩,上学放学他也是一个人回家,成了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

最后,他甚至连跟爸爸妈妈也不想说一句话。感觉事情不妙的爸爸决定带他看心理医生。

孤独的成因

有些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而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青少年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青少年处于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从不成熟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他们的实践范围在逐步扩大,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加强,于是开始积极地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再盲目地依从父母。他们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现实又让他们心生不安全感。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多数青少年积极投入同龄人交往,但也有少部分人站在人群外观望,或不屑于与同龄人交往,唯我独尊;或害怕增加不安全感而紧张不适,从而转向自我内心的交流。

青少年智力的发展几近成熟,这有力地促进了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基本能正确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他们常会产生关于自己的许多独特的想法和憧憬,发现自己心灵中的美,也看到自己心灵中的丑。由于青少年自尊心的增强,个人隐私的范围逐渐扩大,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

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青少年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青少年期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出孤独感。深沉的孤独感会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所以,青少年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消除孤独感。

青少年虽然应该力求避免陷入孤独,但却没有必要害怕孤独,对孤独要有辩证的看法。孤独并非孤立,也不一定是坏事,要学会享受孤独。我们知道,有些伟大的思想者,可能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只能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掘进。这也许正是天才的萌芽。如何摆脱孤独

人应该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要主动亲近别人,关心别人,因为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所以别人也会对你以诚相待。这样就能扩大社交面,融洽人际关系,孤独感自然就会消退了。

青少年要学会尽量缩小与同代人之间的差异。既不自傲清高,做脱离集体、高高在上的“超人”,也不自卑多虑,脱离同伴,做索然独居的“怪人”。从文化教养到兴趣爱好的各个方面,都应与同代人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为自己安排好丰富有益的业余生活,把思想感情从孤独的小圈子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广泛的高尚的活动中去。

成年人要对青少年一代多一些理解、体贴和帮助;青少年也应多了解、多学习成年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相互尊重和体谅。两代人之间尽量增进相互了解,以填平所谓的“代沟”。

在很早的时候,骆驼与耕牛都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它们饿了就吃新鲜的青草,渴了就去小河里饮水,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但是天不测有风云,草原上刮起了前所未有的大风暴,剧烈的狂风夹着漫天的黄沙,刮了三天三夜,迷漫了整个草原。于是,碧绿碧绿的大草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面对如此巨变,骆驼与耕牛都不知所措,它们已经三天都没找到东西吃了。但是,要活下去,就必须得去寻找一个可以维持生命的地方。

就在这时,来了一个种田人对他们说:“两位朋友,我可以帮助你们,但是你们必须得答应我的条件。”

“什么条件?你说吧。”骆驼与耕牛一起说。

“就是我把你们带到有吃有喝的地方,你们必须听我的话,做我的奴隶、给我干活,怎么样?能答应吗?若不答应就只有等啊,哈哈……”种田人得意的大笑。

“我们答应你,做奴隶也比饿好啊。”耕牛说。

“不,我不想做奴隶,我要自己去寻找一个可以自由生活的地方。”骆驼说完,就依然的向前走了。

它走了几天几夜,偶尔碰到一些被大风刮落的树叶、小草,就赶紧吞进肚里,有时几天都喝不上一滴水,但,它还是顽强地往前走,就这样它用自己的意力穿越了茫茫的沙漠。终于,找到了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后来,人们知道了它的事迹,就称它为“沙漠之舟”,并被看成是敢于挫折抗争的勇士。

而耕牛虽说没费周折就有了有吃有喝的生活,但却整天过着奴隶似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发展与自由,最后还免不了被宰杀的命运。

挫折感的成因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为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称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

如果挫折产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业、工作、爱情等方面,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身心发展的人生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这些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感的强弱,往往决定于挫折对象的知觉判断。其实,知觉判断仅仅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特点的感性认识,所以当挫折产生后,要认真分析引起挫折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估计,然后再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觉判断夸大了事实。就要改变对引起挫折对象的认识,从而减轻挫折感。如果发现挫折是因自己的错觉造成的,便可以很快消除挫折感。

如何消除挫折感

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挫折承受力不仅与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有关,也与人的抱负、经历、意志等相关。比如,同样是遭到诽谤,外向的人可能暴跳如雷,骂人发牢骚,以求心理平衡;内向的人则可能流泪叹息,用读书等其他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求忘却。怀有远大抱负和有过艰难经历的人对一般的挫折会泰然处之;思想境界高的人,也许会把挫折看成一次考验机会。意志坚强者的抗挫折能力大大强于意志薄弱者。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任何挫折。在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完善、不稳定的青少年的情绪容易波动,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挫折产生后,谁都会感到紧张、烦闷,行为也不免有些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控制好自己,有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一些比较积极的间接反映方式,从而避免加重挫折或由挫折带来新的挫折。

容易产生挫折心理的人常常有这样的心理:认为人很难改变命运,认为锲而不舍不会创造奇迹,相信运气比正确的方法更重要,认为不好的运气会抵消所有的努力;无法相信他人,也难以与他人建立友谊,他们转学、调动工作、搬家后难以适应新环境。

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应当主动分散挫折的压力,向老师、同学或亲友倾诉。争取别人的谅解、同情与帮助。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

遭受挫折后,一般人都会感觉度日如年,这时。要适当安排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转移自己的视线。走出户外去呼吸大自然那新鲜的空气。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扩大思路,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自信心。

“喂、喂,急救中心吗?马上派一辆救护车过来,我们学校有人自杀了!”星期一的早晨,一个同学急不可耐地拔通了急救中心的电话。救护车马上到了,人们七手八脚地从寝室抬出来一个不省人事的男生。

这男生叫宇雷,今年刚十七岁,在市高三中读书。他在夜里吞了大量的安眠药,知道他的人都十分奇怪,因为宇雷曾经是个不错的男孩子,懂事而又礼貌,学习成绩也可以,同学与老师对他的印象都不错。

可是,他为什么要吞吃那么多的安眠药、为什么要自杀呢?大家都猜不透。这时,宇雷的一个最好的同学说出了实情。

原来,宇雷的情况最近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本和蔼的家庭发生了破裂,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甚至闹到了非要离婚的地步。这给宇雷带来极大的伤害,他想:要是爸爸妈妈真的离了婚,自己到底该跟谁过呢?若是他们都不想要他该怎么办?这样宇雷有了心事,就没有心情去学习,一个人在酒吧就结识了几个“阿飞”类的“新朋友”,于是,他便整天与他们混在一起,出入酒吧、舞厅、,在舞厅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是,却又没钱陪她消费,于是,他就向“新朋友”借了一笔钱准备到去捞一笔,谁知运气不佳,一下输了个净光,还输掉了他心爱的MP3。

然而,那位“新朋友”却十分的不够义气,追着让他还钱,他喜欢的女孩也不再理他,正在准备离婚的父母都不想关心他。于是,宇雷感到生活一点希望也没有,四周全是黑洞洞的一片,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由于药量过多,抢救无效,安眠药的威力带走了一个春笋般茁壮的生命。

有人说自杀,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特别是18~30岁年轻入的主要因之一。自杀是当一个人的烦恼和苦闷发展到极端,对失败产生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唯一的、最后的自我保护的手段。

自杀一般始于心理挫折,发生在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按其心理类型,可分为心理满足型和心理解脱型两大类。前者如宗教中的绝食坐化,为坚持某一信念的示威性、赌气性自杀;后者如由于挫折、自卑、厌世、绝望等,为排解心理抑郁而自杀。

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结果。一些青少年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日趋淡薄,而新的社会主义的激励人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又非常缺乏。当然这并不是责怪他们,社会、学校、家庭对此都负有责任。

严酷现实

据了解,在美国,上过大学的人自杀率比没有上过大学的同龄人高50%,有37%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对1378名大学新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偶尔有自杀想法的学生占25%,经常有此想法的占7%。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的问题,重点大学尤其明显。一方面,社会、家庭和学生自己都会给予很高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期望过高和达成期望渺茫的矛盾也就很大。

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总是以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周围的人觉得自杀的青少年十分愚蠢,责怪自杀的想法太糊涂了,但是,采取自杀的青少年本人往往自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对有关自杀的看法差别不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显然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加悲观。因为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更大。

青少年的自杀心理剖析

显而易见,自杀的青少年的情绪绝不是积极的、愉快的。因为在积极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下,绝对不可能发生自杀行为。通常,青少年自杀者具有严重的消极情绪,如极端的失望、孤独和焦虑等。这不同于一般的消极情绪,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后就会解脱,而是已经达到无法摆脱的绝望的地步,因而这是一种危险性情绪,正是由此才导致了自杀行为。

我国近几年陆续出现了关于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报道和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一些中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感到缺乏理解,生活的压力太大,分数的压迫、考试的威逼、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社会上的诸多不快使他们内心沉重。这样,自杀就成了一些青少年学生摆脱痛苦的消极方法。

从社会性情感来看,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已经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同时,又割断了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当然,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满怀悲愤,甚至心中充满着某种仇恨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些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是抱恨而、含冤而的。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实施,表示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已经没有勇气和力量来战胜压力和痛苦了。在生的欲望与的欲望的斗争过程中,结果是的欲望战胜了生的欲望,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形成了自杀的动机。

青少年自杀心理的早期预防与干预

自杀与个性特征、环境状况有关。当个人能力感丧失或受到威胁时,就可能采取自杀行为。一旦发现有自杀倾向,就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要请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努力消除或减轻危险因子。在家庭、学校和亲友的配合下,帮助他们消除自杀心理,增强其能力感,恢复自信心和生存价值感,使其自杀倾向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当某个人的自杀意念发展到自杀预演,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时,社会或他人要伸出援助之手,从社会、心理和医学上进行危机干预(也称为危机介入),以便帮助当事者从困境和苦恼中解脱出来,重新建立新的适应机制,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或从绝望中醒悟过来,树立起强烈求生的愿望。可通过电话、信件、家访等进行咨询和服务。如发现有自杀倾向者,可以劝他到医院门诊或保健部门进行心理咨询,或向电台、书刊、报纸求助,也可直接向心理学家、社会医学家和少儿卫生保健专家咨询,以减轻心理上的压抑,打消自杀念头,避免发生自杀。

对于自杀未遂者,家庭、学校及亲友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支持。要引导他她们定期接受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的咨询与指导,及时处理新发现的心理问题,并密切进行追踪观察,以防止再度发生自杀。

心理医生指出:要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开展人生意义与价值观的教育实属必要。对于人生观的教育,应从医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及法学等诸方面来进行,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人生与社会。

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我们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则关于 小学心理 健康方面的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这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由于父母到外地打工,心理状况发生严重变化的真实案例,下面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个案基本情况:

 林林,10岁,三年级学生。该生一至二年级,品学兼优。自从升入三年级,他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问题学生。究其原因:林林的父母去年暑假都到深圳打工,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回家看望儿子。虽大还小的林林跟随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奶奶教育观念落后,对林林的生活与学习照顾的不如父母那样周到。

  辅导方法及成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心理引导。在上课时只要林林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一点做的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

 (2)辅导功课。他很厌恶做作业,特别是作业较多时就非常的不愿意做,我将他独自留下,一个一个指导他,当他写对了的时候及时肯定鼓励,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真,速度也快了许多。

 (3)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每当林林有了点滴进步时,我就在全班极力表扬,让全班同学改变看法,愿意和他做朋友。让同学们也越来越关注他的变化。

 3、与家长沟通。我多次与他的父母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他们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林林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都回来看望林林,林林重新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与温暖,性格又回到了以前。

 经过几个月细心辅导林林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慢慢的容入到集体生活中。

 通过以上这则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个小学生来说,父母的关爱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们也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小孩动不动以相逼!专家快救救我们吧,该怎么办?

 只要一提写作业,9岁男孩就要跳楼!

 “乖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困惑的妈妈刘女士求助本报。

 “没招,儿子还和全家对着干”

 陶陶(化名)在沈阳市沈河区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在上学前,他一直是妈妈眼中的乖孩子。

 “我儿子小时候很听话,邻居们都夸他!”昨日,陶陶的妈妈刘女士说,可上二年级后,这个乖孩子却性情大变。

 “干脆就不写作业了,咋说、咋奖励也不行……老师发8张卷子,他一个字都不写,还把卷子卷成团扔了……老师以为他没卷子,就帮着复印,结果他一看到卷子,就气得脸通红。

 ”刘女士说,9岁的儿子聪明,学习成绩也还可以,可是在学校,他却是老师们公认的淘气包,不听讲宁可出门罚站!

 不过,最让刘女士无法忍受的是,这孩子经常寻觅活!“一让写作业,就暴跳如雷,用玩具砸脑袋,拿菜刀抹脖子,头往墙上撞,还气得朝窗户跑,抬腿就要跳……”刘女士说,儿子的这种行为让她不知所措。

 刘女士还告诉记者:“因为学习,儿子没少挨打,现在我一打他,他还敢动手打我呢,还和姥姥对着干,骂爸爸,简直是不像话!”

  分析 孩子内心封闭渴望被呵护

 昨日9时许,记者陪着刘女士和陶陶来到了沈阳市心理研究所。

 陶陶告诉记者,他上课也说话,他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心里就难受。“但我没办法,我爸总打我,我比别人慢写两行,他就打!”

 在近半个小时的交谈中,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心理专家发现,陶陶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不想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心理专家让陶陶在一张白纸上画两幅画(一张是自我发挥,另一张是要画出人、房子和树)。

 在第一张画上,记者看到陶陶画了太阳、大海、海鸥、鱼,还有蝴蝶。“这是小鱼,后面两条鲨鱼,他们想吃它,后面3条小鱼是来救的……”陶陶解释着。

 通过两张图画,心理专家分析:“这个孩子的想法很多,心思细腻,画中能表现出他虽然很阳光,但自己心是封闭的!并且希望得到呵护。”

  支招 换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通过和陶陶的交流,专家说:“早期生长环境造成孩子行为偏差!”

 心理专家分析,老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时可能是不经意间使孩子产生挫折感。而家长打骂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也会使孩子干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出现逆反。

 “孩子要跳楼,往往是想向家长示威,让家长担心。大人不再过多地要求,孩子的目就达到了,他们就以为找到了获胜方式。”专家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独立,想展示自我,但又缺乏是非观念,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行为偏差。

 专家给刘女士支招:“别轻易激怒孩子,找到孩子的亮点,多鼓励他。此外,家长要和老师勤沟通,引导孩子带着兴趣学习,别强行逼他写作业,换一种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专家还建议陶陶做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彻底解决“低自尊”问题。

  一种最优的迎考心态

 众多考生的实践表明,迎考的最好心态就是在塑造并保持一种不骄不躁的平和心态。以下,心理专家给出五条措施帮助你调整自己的心态。

 1.正确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把以前的卷子拿出来看看,主要是看那些答错的题,并根据此判断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哪些是自己不会且短期不能学会的知识点。由此做到对自己的水平心中有数。

 2.期望要合理。根据自己的客观评价,确定一个正常发挥的分数标准,并给予上下20分的浮动空间,作为自己允许的波动范围。期望过高会加重你的焦虑,不利于考场正常发挥,期望太低会影响你大脑的兴奋程度,也不利于挖掘你的潜力。

 3.顺其自然的心态。告诉自己,现在,我只需要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至于考试结果,是以后的事。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事情上来。

 4 重温成功的体验,排除杂念,培养自信心。自信可以唤醒个体成功的愿望和动机,可以赋予个体冷静的头脑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所以在考前,有意识的用过去的成功体验来激发个体的自信心有助于考试发挥。

 5 注重细节和答题过程。在考试过程中,专注于答题过程和细节,有助于个体忽略外界的环境变化和内心的情绪体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排除干扰,做到超水品发挥。考生在考前一周就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关注细节、关注过程的能力。

  如何做到上课不走神?

 在学习中,同学们也常有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出现。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有的同学却偷偷地玩玩具,或者想着未完成的作业,想着**、电视中的情节,想着运动场上激烈的比赛。结果,当老师课堂提问到他时,就往往站起来答非所问,弄得哄堂大笑。要知道,注意是心灵的'警卫,学生上课时分散注意力,就等于注意这个警卫失职了,它将该接收的信息拒之门外,而让不该接收的信息闯入人心灵,使正常的学习受到了影响。

 导致学生走神的原因因人而异,也有很多是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从一般情况来看,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上不喜欢或感到乏味、没用的课程时,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动辄走神;而遇到那些内容新、感觉好的课,则学起来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不分神、听课效率高。

 二是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反应比较慢,思想容易“开小差”。

 三是过重心理压力造成的。在工作中发现,学生中的走神现象大都是消极心理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或病重、有的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此类心理因素也会造成走神现象。四是学生自身性格因素使然。自卑感强烈的学生总觉得己不如人,再努力也没用。心理上顾虑太多使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分心走神,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走向自我封闭。盲目自大的学生恰好相反,总以为自己什么都胜人一筹,甚至把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不容易安心听课。

  那么,怎样克服上课分散注意力的毛病,专心致志地听好课呢?

 第一,要重视45分钟的听课时间。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但是有些同学没有把握好这一重要的学习机会,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课后自己看书来解决老师所讲的问题。因而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上课也就没有要求自己集中精力去认真听课,结果将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因此,希望同学们懂得珍惜上课45分钟的宝贵学习时间,保证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第二,明确听课的具体任务。一节课刚开始时,老师往往会将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达到的目的明确提出。这时同学们一定要一一记住。并根据这些要求认真听好老师的课。这样,带着一定的任务听课。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了。

 第三,打好知识基础,扫除听课障碍。有些同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缺漏多。造成听新课困难和听不懂,这样就很难集中精神往下听了。这些同学解决上课分心的首要任务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及时补好知识缺漏,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第四,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上课坐45分钟难免会辛苦,也难免会有内外的干扰,这时,同学们要凭意志力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把注意力自始至终集中到听课上来。

 第五,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并且要克服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到深夜的习惯,不要让无聊的事耗费宝贵的精力,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来满足学习的需要。

  识别小学生的性格缺陷

 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缺陷的表现有: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由性格缺陷导致的心理疾病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可从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入手,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比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思想意志,树立正确“三观”,多从积极层面去开导孩子,让他们从心理上自己说服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式的灌输孩子心理健康知识。如果孩子因为性格缺陷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应尽快接受专业心理治疗。

  贪玩的孩子是聪明还是笨

 淘气、调皮的孩子总是贪玩,他们不停地摆弄着各种各样的物品、玩具,从许多相近似的物品中形成概括力;他们喜欢“逮猫猫”捉迷藏,认真观察排除假象寻找目标,养成细致的思维习惯;他们能把一根竹竿当成骏马、火箭、飞机、机关枪,把眼前子虚乌有的东西想象得活灵活现;他们玩耍时激动、舒畅、愉快的情绪激发和调动着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

 所以贪玩的幼儿多智慧。对此,成长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在他的实验室里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

 第一组三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此为“标准环境”;第二组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这叫做“贫乏环境”;第三组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内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此所谓“丰富环境”。

 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丰富环境”的老鼠最“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将老鼠的大脑摘出解剖分析,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着。实验揭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

 玩,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也有助于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玩耍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们一起玩耍,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所以,幼儿的早期教育只能是在玩中学,切莫只学不玩或多学少玩,就违背了 小学教育 学和儿童行为科学的规律。

;

小学生的缺点有哪些?

小学生的缺点有哪些

问题一:小学生的全部缺点学习兴趣不高,不喜欢看书、不愿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很关键。在三年级之前,建议家长抽出更多时间,关注孩子,引导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年级之前好习惯养成了,四年级以后多数孩子在学习上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了。

还有就是玩LOL坑,喜欢骂人!

问题二:小学生上课的缺点一般有哪些?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分心,做小动作,讲空话,在下面偷偷看漫画书等缺点

问题三:孩子学习的缺点和优点有哪些先从优点说起吧,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理解力好,活泼快乐的性格,单纯简单,能够干脆利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想像力强,心思细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特别专注,学习比较主动,精力充沛。记忆力好。

缺点也是不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喜欢的事情坚决不沾边。爱考验大人的底线。喜欢得寸进尺。自由散漫,不守规则。上课时的走线阶段,从没有认真走过。自信过度,从不按老师的课程教授进行,不满足要求会哭闹得无休无止。喜欢说“不”,什么都“不”,唱歌“不”,背诗“不”,该表现时不表现。

问题四:学生的缺点有些什么单纯、幼稚、缺乏社会经验,还是因人而异的!

问题五:学生的缺点有什么?呃呃,能说我们学生没缺点吗?

那就说说我的吧

懒,不想干活

困,早上经常起不来

运动细胞不是很发达,跑操就是上刑场啊

上课无聊的时候会走神.......

行吗?

问题六:小学生优点有什么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家尊老,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问题七:小学生性格缺陷会有哪些表现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缺陷的表现有: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由性格缺陷导致的心理疾病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可从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入手,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比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思想意志,树立正确“三观”,多从积极层面去开导孩子,让他们从心理上自己说服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式的灌输孩子心理健康知识。如果孩子因为性格缺陷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应尽快接受专业心理治疗。

问题八:小孩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优点:好奇,对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天真无邪,有求知欲,是未来国之栋梁。顽皮(因为我认为这是孩子好奇的表现)

缺点:防范意识不强,易受骗。易受周围恶劣“环境”影响。

问题九:缺点都有哪些不少于100条1、着急、性子急,做事情急于求成。

2、浮躁,做起事不够沉稳。

3、喜欢吃喝、抽烟,年轻人喝酒不上进,对自己的身体也不负责任。

4、有时候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工作安排的很好,就贪睡。

5、在工作中,自己不主动学习外专业的知识。

6、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7、组织和管理能力比较弱。

8、网络占用了我晚上学习的时间,所以没能好好利用时间来提高自己。

9、年轻经验不足,导致做某些工作效率低。

虚荣心强

好面子,

做事易冲动,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粗心大意,

脾气暴躁,

奢侈浪费

问题十:学生知识缺陷有哪些不同学生接受新知的能力存在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面对同样的新知识,有的学生接受得较快,有些学生接受得较慢。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接受新知快的学生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接受新知慢的学生则被看作是智力一般或智力较差的学生。事实上,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能力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导致学生接受新知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一、心智迟钝心理学家詹森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智能有两个水准:水准Ⅰ的智能是指把输入照样输出的联合学习能力,水准Ⅱ的智能是指把输入经过变换重编后再输出的能力,即概念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智迟钝的学生往往只具备水准Ⅰ的智能,他们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记忆容量很小,且难于把学过的东西输入到长期贮存系统,这种情形通常与他们掌握的概念过于简单、缺乏概括能力有关。是心智迟钝造成他们接受亲知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心智迟钝的主要原因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伤有密切关系,这类学生所占比例很少。教育这类学生需要教师适应学生的智能水平。由于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掌握简单的概念,所以教师就应该尝试着为他们提供只包括少量原素的作业,这种作业中至少要有一些是他们以前学过的。又因为这类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要他们专注于那些延时报偿的课业,他们就很可能注意力分散或因得不到及时报偿而灰心丧气。因此,最好要给他们系列的、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的作业。此外,还要引导他们经常重温学过的材料,但要尽量使这种重温更有趣味。二、心理发展缓慢心理发展缓慢不同于心智迟钝。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刚上学儿童提供一些事物,让他们列举这些事物的特征,在可以举出的20个左右的特征中,正常发展儿童平均能举12个,心理发展缓慢儿童平均举了6.5个,而心智迟钝的儿童平均只能举出4.5个。当他们对这些低常儿童进行了一些帮助后,再让他们做类似练习时,情况就有了变化:这时心理发展缓慢儿童能举出10.5个特征,而心智迟钝的儿童只能举出5.7个。这个实验表明:心理发展缓慢不同于心智迟钝。心理发展缓慢不仅表现在智力上,而且也表现在情感、意志方面。深重心理发展缓慢并不是由其机体内部的机能障碍所致,而与儿童早期生活环境中的某些缺陷(如缺乏丰富的刺激、缺乏增长认知能力的条件)或与儿童心理成熟较晚有关。根据苏联科学院和教育科学院的研究,在6岁儿童中,生理机能与智力发展超过和低于应有发展水平的儿童各占20%。另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在6岁入学儿童中,6.3%的孩子处在无法进入教学过程的一般发展水平上。正是其心理发展缓慢才导致他们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差。与心智迟钝学生相比,心理发展缓慢儿童具有更大的智力潜能。教育这类学生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上适应其心理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怎样怎样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学生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动作。通过动作,使主体和客体发生联系,相互作用而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学生主体既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又获得智力活动的方法和能力。所以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和环境相互作用而理解客观世界,积累经验,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有效促进了学生心理发展。三、尚未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能力的强弱,主要差别在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如何利用这种知识结构。譬如,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乐山大佛是在哪一朝代修筑?”一们优胜者赛前并不知道这一知识,非接受新知能力,临场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获得了正确答案。他说,乐山大佛是佛像,佛教传......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