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光是怎样接受汉武帝托孤的?

2.最失败托孤:老皇帝刚,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废黜

霍光是怎样接受汉武帝托孤的?

汉武托孤以前开过什么生肖-汉武托孤故事

霍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大汉王朝在他手下延续盛世;另一方面又权倾朝野、擅行废立,家族又在他身后败亡。因此,史家对他历来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无可争议,他虽然权欲熏心,却未藏谋篡;而且废昏立明,说明他还是怕辜负了武帝刘彻的重托,坏了汉家的江山——仅从这一点来说,刘彻没有看错人。下面笔者就试着对他作一下简单解读。

一、根红苗正,是一个政治可靠的人。

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而霍去病,一个震烁古今的名字,燕然勒石、封狼居胥,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总率万国的无敌将军,大汉王朝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带刀侍卫”。作为他的亲弟弟,霍光首先在出身上就占了优势。

二、从容稳健,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从十来岁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到三十多岁被托孤,霍光像一个影子一样一直陪伴在刘彻左右。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像刘彻这样的强势帝王更难伺候。有一个数字很说明问题,就是刘彻的丞相几乎没有善终。但是,霍光在他身边二十多年,愣是没出任何问题,这就不是一个稳健能解释的了。

可怕!

三、类比周公,一个比肩上古先贤的人。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彻送给霍光一幅画,内容是周公背负着周成王朝见诸侯,并告诉霍光: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意思很明确:让霍光遵周公故事,辅佐刘弗陵,等刘弗陵长大成人,再还政于汉家天子。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那么霍光就被拔得太高了,作为孔子的第一偶像,周公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品行和能力,而是一个象征和一种精神。

刘彻的眼光没错,作为托孤和辅政大臣,霍光不仅称职,而且过分称职。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他是一名合格的政客。一是专权,实现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无论是辅政班子的上官桀(金日磾早亡),还是中央权力机构的桑弘羊和田千秋,都被他摁得的——

这一点在皇权时代无可非议,如果分权,表面上看是民主了,但现实中什么事也做不成。

二是先后两次粉碎叛乱阴谋。第一次是了刘长、刘旦和刘成三个不成器的皇室。第二次是刘旦、盖长公主和上官桀、桑弘羊皇室与朝臣的相互勾结。这两次行动保证了皇权的顺利过渡,维护了政局和社会的稳定,为后来的“昭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不仅完美地度过了昭帝一朝,还经历了宣帝一朝。为政期间继续汉初的与民休息,奖励农耕,同时与匈奴和亲休战,遭受汉武帝穷兵黩武之害的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尤其是昭帝刘弗陵少年继位,二十三岁时就因病去世,所以后人称“

昭帝之政即霍光之政”,也就是说,所谓的“昭宣之治”,刘弗陵的政绩其实都是霍光做出的。

第三,如果以上两条是说他称职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说他“过分称职”——他不仅专了朝廷中枢的权,还专了大汉王朝的权,昭、宣二帝在他的“辅助”期内别说权柄,政绩方面也几乎毫无作为,刘病已甚至还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如芒在背”的成语。

但是,如果因此说他有谋篡之心的话,那也冤枉他了。这一点不管后人如何猜测甚至诋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废掉昌邑王刘贺后立刘病已为帝——虽然刘病已无根无凭,但毕竟已经成年且有贤名,如果他有不臣之心,完全可以立一个娃娃当摆设。他没有,说明他就是单纯地迷恋权力。不过遗憾的是,在权力的顶端待得时间过久就很容易迷失自我,霍光也不例外,他虽然最大限度地控制好了自己,但却没有控制好家族,尤其是他老婆霍显为了自己的女儿上位而鸩杀刘病已的结发妻子许皇后,就真正触到了皇权的底线,那个时候,霍光身后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最失败托孤:老皇帝刚,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废黜

托孤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位皇帝在驾崩之际,会选择朝中的大臣进行托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看,托孤的意思是人临终前,委托他人照料遗留的子女。这个词最早的时候出自《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因此,在东汉时期,就有托孤的情况发生。只不过在史书上,托孤这时候正式出现。

自古以来,托孤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这是因为托孤代表着一种信任,一种忠诚。 历史 上成功托孤的案例有很多,同样,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成功的托孤案例有很多,举个例子来说,商汤托孤于伊尹,周武王托孤于周公,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都被后世称为旷世美谈。

历史 上出现的失败的托孤也有很多,托孤之后,托孤大臣就是一家独大的存在。由于托孤的情况出现后,继位之君年龄都不会太大,因此这些继位之君根本不是托孤大臣的对手,这种情况在 历史 上出现过很多次。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顺治帝托孤,当时的顺治帝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但是差一点就被鳌拜掌权。

只不过年少的康熙帝没有服从鳌拜,最早的康熙智斗鳌拜,将鳌拜打败,否则康熙能不能亲政,也是有疑问的。史上最成功的托孤,当数刘备托孤诸葛亮了。为了一句承诺,诸葛亮真的是“鞠躬尽瘁、而后已”,他的故事也一直为世人称道。那么 历史 上最失败的托孤是谁造成的呢?

最失败的托孤案,千古一帝刚,他的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废杀了!这最失败的托孤,就是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临终托孤了。刘裕,小名寄奴,或许是中国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在南北朝这样的乱世中,刘裕通过不断的征战,建立了 历史 上的刘宋王朝。

刘裕出身于草根,生长于乱世。刘裕生活的时代,正值五胡乱华的最后时期。中原大地饱经胡汉军阀的蹂躏,可谓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裕出现了,通过自己不断的征战,建立了刘宋王朝。刘裕称帝时,已经年过六旬。就当刘裕准备北伐北魏时,他却一病不起。

公元422年,刘裕病重。因此刘裕嘱托了后事,将太尉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任命为顾命大臣。这就是四位托孤大臣。面对自己的儿子,刘裕是有所嘱托的,史书记载了“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

在刘裕眼中,檀道济、徐羡之和傅亮都没什么威胁,唯独只有谢晦心思诡诈,若有人心有异志,必然是他。刘裕叮嘱太子要防范谢晦。刘裕的一番告诫,让刘义符对四大辅政大臣起了怀疑之心。于是,刘义符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试图制约辅政大臣。与此同时,擅长骑射的刘义符还在宫中训练士兵。

后来的刘义符干脆对政事不闻不问。四大辅政大臣决定和刘义符彻底决裂,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准备发动政变。这时候的刘义符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四大辅臣已经不想在听从他的命令。政变当天,刘义符还像往常一样,在龙船上酣睡。而檀道济带领军队,杀入了宫中。到了龙船,刘义符发现檀道济已经发动政变。于是他手持武器,与乱兵格斗。

结局可想而知,四大辅政大臣宣布将刘义符废黜,并让宜都王刘义隆迎入皇宫继位,是为宋文帝。而刘义符则被邢安泰所。刘裕尸骨未寒,刘义符即被,年仅18岁。简单来说,刘义符太不争气,其次就是四大辅臣的权力过大,否则不可能轻易废黜皇帝。现如今看来,刘裕的托孤,是 历史 上最失败的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