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四大美男子是谁?

2."潘安“是何许人也?

3.赛潘安,是宋玉 潘安和宋玉都是谁啊

4.谁知道“潘安挟果”这个典故?求大神帮助

古代四大美男子是谁?

掷果盈车是谁-掷果盈车出处

其实古代人人家审美也是很高的,成为一个美男,不但要求你长得要好,你还得有气质,最后,还得有特长,你是是写的好,还是画画得好,要不曲子做得好也行。

都不会?

那你领兵打仗行不行?都不行,没有一技之长,你凭什么称为美男?从古至今,你见那个农民成了网红,就算草根出身,你要红,你也得有一技之长。

历史 上的四大美男,其实有好几种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的,就是以下这四位。

关于潘安有一个成语“掷果盈车”。

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做潘安的人,长得太好看了。每次他出门的时候,都有很多他的迷妹疯狂的给他送花,送果子。到回家的时候,能满满拉一车。

这个画面,像不像,现在的粉丝追明星?当然我们没办法回到千年之年去看看潘安的粉丝究竟是怎么追着自己的偶像跑的。

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些给潘安送花送果子的少女们是怎么知道潘安什么时候出行、用什么方式出行?那必然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在里边吧。

潘安身上还有一个优点值得我们广大男子去学习,那就是,他痴情。

潘安的妻子姓杨,他和妻子一生恩爱。老婆不幸去世后,更是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悼亡赋。古代写文章的人那么多,有几个肯为自己老婆写诗?

而且就搁在现在来说,身边有那么多迷妹诱惑,他还能对自己老婆忠贞不二,太难得了。

但是很遗憾,最终因为依附贾南风一党,在司马伦当政后,被杀。

其次是兰陵王。

兰陵王的下场也比较悲惨。

我记得前两年有部电视是由冯绍峰饰演的兰陵王。

当然我个人对冯绍峰没什么意见,他的绿肥红瘦我还是喜欢的,就冯绍峰饰演的兰陵王,没什么说服力!

最基本的,颜值就不过关。

关于兰陵王的美貌 ,有一个说法是 :兰陵王作为一个将军 ,长得太过貌美了 ,因此震慑不住敌人。不得不在行军打仗之前戴上一个面具,显得自己凶神恶煞。

兰陵王一生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参与了北齐于北周的历次大战 ,并以此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也因此被国君所忌惮,最终赐。

第三个是宋玉

宋玉这个人,爱好文学的一定知道他。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谢谢典故都是因为他。

阳春白雪指的是高雅文学,下里巴人指的则是通俗文学。

宋玉与屈原的文风一脉相承,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也有人传,他师从屈原,这个还是有水分的。

宋玉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李白曾经有一句话:“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将屈原和宋玉放在一起,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当然,美男子嘛!肯定是容貌初衷。是书上并没有只言片语关于宋玉容貌的描写,我们只知道他很美,很美……

美到什么程度,说不上来。

最后一个,卫玠。

我一直玩儿一款 游戏 ,《熹妃传》,里边有个随从卫叔宝,就是他。

四大美男,的最惨的就是他。

传说,有一次卫玠出门,被他的迷妹们知道了,很不幸,还被堵住了。粉丝们很疯狂呀,里三层,外三层,就是为了观赏卫玠。

这个人又常年身体不太好,一着急一上火,就病了,病了就没能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被自己给美了!

卫玠美到什么程度呢。有个人说过一句话,“珠玉在侧,觉我行秽”,啥意思,人家现在我身边,珠玉一样,我自己,像脏东西!

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潘安,剩下的忘记了

"潘安“是何许人也?

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潘岳非常复杂,是个矛盾集合体,历来对他评价有正负两面。从正面看,他很英俊很有才气,是西晋顶尖的文学家;政治方面也有一定才能;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孝母有名,对妻子专情,对亲朋感情真挚,人情味很浓。从负面看,他“性轻躁,趋势利”,在政治权势方面欲望过于强烈,有时赤裸裸地不择手段,当然这也是有他的时代背景的。

这是一个显得肃静的墓地,圆形坟头上生着繁茂的茅草,墓后是一小片树林,墓前立有汉白玉的香炉和一整块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个黑漆大字显得静穆、哀戚,碑的背面是潘安的生平简介:潘安,字安仁,生于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籍中牟县大潘庄人,是西晋时期文学家……

这就是中牟县城关镇政府在1996年投资600多万元兴建的“潘安故里游乐园”。

游乐园开业时很隆重,令人惊奇的是开业的第二天,潘家古坟上的五棵棠梨树,未到开花时节却突然开出满树白花,引得游人每日高达上万。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将此宣传为“花神”显灵,对今人纪念潘安之举表示感激之情。其实这只不过是棠梨树反季节开花,纯属巧合而已。潘安真正让人纪念的,该是他那出众的才华和俊美的相貌。

掷果盈车夏穿冬衣

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祖父名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芘,曾为琅琊内史。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少年时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总角辨惠,口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岁就写出著名的《藉田赋》,是晋代“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讲究形式完美,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悼亡诗》、《寡妇赋》、《哀永逝文》等。

由于潘安丰姿秀美、相貌出众,被誉为中国第一美男子,有“潘安街头来,宋玉墙边走”之说,所以也就蔓生了他很多的典故。传说潘安少年居京都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拦住他的车不让走。晋代民风古朴,女人并没有那么多束缚思想感情的清规戒律,所以她们见到潘安,就绕着车唱歌跳舞,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也就用“掷果盈车”来形容潘安的美。

男人美了也麻烦。潘安曾在宫廷派系斗争中,辛辣地题书道词,得罪了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等人。山涛就在皇上面前说:“潘安之美,并不是真美,化装术而已,以小计即可识破。”然后给皇上献计,让皇上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宣潘安穿冬衣上朝。潘安觉得事出蹊跷,预感到有祸事临头,就急匆匆换上冬天的朝服,顶着烈日来到殿外,等旨面君。可等了很久皇上才召见,这时的潘安汗流浃背,朝服早已湿漉漉了。脸面经过汗水的冲刷,不但没有半点粉脂痕迹,而且愈加肌肤凝脂,玉面粉色。龙颜大悦,称赞潘安的美是空前绝世,名副其实。

潘安的美没有给他带来仕途上的一帆风顺。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司马炎建晋后,却因为吹捧司马炎所作《藉田赋》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

咸宁四年(公元278),贾充召潘安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县(今河南孟县)令,四年后迁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公元290),杨骏辅政,召潘安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元康六年(公元296),由长安召入京都洛阳为博士,未拜职,因母有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不但博得孝名,还在此期间写下了《闲居赋》。回顾自己三十年的官场沉浮,真是“历尽坎坷路,少有顺畅时”。其后又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政勤廉明文赛陆机

潘安可不是一绣花枕头,在政绩上是政勤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河阳做县令时,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间,调查民情、民意,根据当地河流纵横、山川遍布的自然优势,号召百姓广种桃李,不但绿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后代。

潘安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爱美成性,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几年后,每逢春至,河阳县境内成了鲜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硕果累累,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潘安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

在整治民风上,潘安也是因势利导,以德育人。传说有两家邻居,为一墙之地闹起了纠纷,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安没有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给两人一只尖底水桶,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他们给自己的花园浇花。起初两人别别扭扭,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如狼似虎地在一旁呵斥,他们也只得闷声闷气地互相协作。二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同一上肩,一致行动。两个小时后,两个人配合默契,终于把花园浇完。这时两人气也消了,火也熄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面愧色。跟随衙役到大堂复命,潘安问:“你们的官司还要本县裁断吗?”二人连忙磕头如捣蒜般地回答:“小的明白了,这官司不打了。”

潘安给两人讲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又根据事因恰如其分地划分责任,做了公正的裁决,二人口服心服地携手回家去了。

在长安为官时,长安曾是难以治理的府地。潘安到任后,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公字当头,德字当先。他认为治国与治病是相通的,惟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在他在任时,把长安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文学史上,潘安的地位也不亚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很多作家。潘安就是众多作家中的佼佼者。

潘安与陆机齐名,古语云“陆材如海,潘才如江”。其艺术表现的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所以孙绰说“潘文烂若披锦”。特别是他诗词间的真挚感情,比陆诗要高一筹,这点在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潘安12岁与其妻杨氏定亲,婚后共同生活二十余年,夫妻情深。其妻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其念念不忘,在他的许多诗作里面寄托了他对亡妻的无限哀思。真挚而浓烈的感情抒发总是能打动人心的。“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渑免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兄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春风缘隙来,晨留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写得凄美动人,读来有断肠之感。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也都用“悼亡”为题,全是因为他的影响。

潘安又“善为哀诔之文”。他的《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如《哀永逝文》说:“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瀚。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写丧失了亲人之后,觉得周围一切都变得空旷萧条,表现哀情曲折而深入,读来缠绵悱恻。

潘安没有兄弟姐妹,对母亲极其孝敬,对妻子情深意切。潘安相貌上本是一空前绝后之妙人儿,又少年有才,可这样的一个“万人迷”却用情至专至纯,当为现代那些薄幸男儿的借鉴。

提起他的“哀诔之文”,不能不提他的《马口督诔之并序》。此文作于元康七年。当时氐人齐万年起兵,朝廷派夏侯骏、周处率兵征讨。由于周处为人刚直,执法不避宠戚,得罪了权贵。梁王彤和夏侯骏伺机报复,使周处孤军陷阵,力竭而亡。储有粮草数百万石的口城危在旦夕。在这紧急关头,“位末名卑”的口督马敦奋勇而起,才使口城得以保全。可恨的是马敦又被诬而。潘安和马敦并无任何交往,出于义愤,挥笔而就了《马口督诔》一文。此文一反潘安的凄婉风格,笔力刚健,明快有力,表现了潘安对“功存口城,身口狱”的马敦的敬佩及同情。张溥在《潘黄门集》题词中说:“余读潘安仁《马口督诔》,恻然思古义士,犹班孟坚之传苏之卿也。”对潘安此文评价甚高。

潘安的赋也多有名篇,如《射雉赋》、《秋兴赋》等,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溥编辑的《潘黄门集》,比较全面地收录了潘安的作品。

杀身灭门千年余恨

公元296年,潘安转在京都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依仗贾后的权势,独断专行。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于潘安之手。潘安追随贾谧,谋无遗计,举不失策。贾谧也视潘安为心腹。贾谧的宠信,使潘安为其效力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一介文人在宫廷政权争夺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贾后、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策划了一起谋害太子的计划。潘安参与了这起密谋。潘安奉贾后之旨,仿造太子逾的口气作书,如太子醉酒后所作。其中说与谢妃(太子的生母),共约害帝之事。贾后设计将太子骗入宫中灌醉,然后授以纸笔,照着潘安拟好之文麻木地抄了一遍。贾后随即将太子手书呈送给惠帝面前。盛怒之下,惠帝立刻下诏书废太子为庶民,关在金庸城中,不久,又将太子迁往许昌,以防后患。

玩火者必自焚。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梁王彤矫诏废贾后为庶民,贾谧被杀了头。潘安依靠的贾氏集团彻底崩溃。

潘安作为文臣才子、知名人士,本该免除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潘安站错了队伍。况且潘安是吃谁家饭,拿谁家钱,谋谁家事,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巧的是赵王伦手下有个叫孙秀的亲信,是新上任的中书令,与潘安有过节。早年潘安随其父在山东琅琊时,孙秀在潘父手下为一小吏,专门服侍潘安的日常生活。潘安厌恶其人虚伪狡诈,当面叫朋友,背后使家伙,为此潘安曾多次鞑辱过他。

潘安为免一,就找到孙秀试探:“孙书令还计较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吗?”孙秀引用了两句《诗经》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安听后知道无回旋余地,朗声说到:“大丈夫砍头也不过碗大伤疤而已,愿杀愿剐,潘某恭候!”拂袖而去。

孙秀向赵王伦诬告潘安辱骂相国,但赵王伦珍惜潘安是个难得的人才,没有做答,想留做他用。

心胸狭窄的孙秀岂会罢休?不久,就又诬告潘安及石崇、欧阳建等人,阴谋奉淮南王允等人作乱。赵王伦信以为真,没有核实,下令将潘安、石崇株,三族抄斩。当时潘安在《金谷集诗》中的最后两句“投身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竟成了现实!可叹潘安一世的英名,落了个“杀身灭门”的结局。

这次“杀身灭门”之祸,潘安一家老小被杀十余口,只有潘安哥哥潘释之子伯武幸免于难。潘安的侄子潘尼因回老家扫墓没在京都而逃脱。潘安的弟弟潘燕的孙子,在刑场上与母亲相抱大哭,惨不忍睹,惠帝降诏免其母子不。潘家的此场劫难,逃出者仅4人。

害人害己,孙秀也因为陷害国家英才、文学领袖潘安等人而触犯众怒,在宫廷政治斗争中,授人以把柄,遭到官兵乱刀砍的下场……

2004年6月中旬,记者来到潘安的故里。潘安故里游乐园当时红火已经不再,代之以冷清、幽静。本来是想着“潘安故里游乐园”应该有许多关于潘安的资料,没想到为找潘安的史料,中牟城关镇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跑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只在“潘安故里游乐园”的看管人潘大爷那儿,看到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张国强写的一点资料,也多是编撰的。

记者问起潘大爷知道潘安的哪些典故,六十多岁只上过几天学的潘大爷,不仅能讲许多潘安的故事,竟然还能背诵潘安的《悼亡诗》,着实让记者吃惊了一把。

现在的“潘安故里游乐园”已经承包给了村民周东林,承包期是6年,门票一张一元。就这一元门票,“潘安故里游乐园”曾经一天门票收入达到一万多,而现在星期日才有一百多人,平时就更少了。

工作人员把“潘安故里游乐园”的冷清归结为潘家墓地是新建的,里面没有潘安的遗物。潘安墓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还存在,沉陷在绕大潘庄西南的小清河里,孩子们到小清河洗澡玩耍时,要站到墓的顶上,手拿两米长的芦苇高高举起,才能看见潘安墓的位置。1938年国民党决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潘安墓从此埋没在历史的泥沙中。后经几次挖掘寻找,但都无果而返,潘安墓到底淹没在何处,无人知晓了。

但路过潘安故居的文人墨客,都会到“潘安故里游乐园”走一走,祭奠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大作家李准到“潘安故里游乐园”后,亲自题词:“借鉴历史,开拓中牟。”

潘安的一生,像他的作品一样清绮哀艳,他的文学成就,翻过思绪的千山万水,划过时代的沟壑,从远古走来,从中牟的大潘庄走来,像一首隽永的诗,带着潘安独特的魅力走向未来……

赛潘安,是宋玉 潘安和宋玉都是谁啊

潘岳、字安仁,世称美男子潘安。城关镇大潘庄人,西晋文学家。

潘岳自幼聪颖过人,乡人称为“奇童”。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后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勤于政事,倡导人民多植果木,全县林木丛丛,桃李处处,人称“花县”。后转任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

晋武帝后,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任潘岳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贾后与杨骏争权,杀杨骏。潘岳被株连,贬为平民。后任长安令,继而征补为博士。因母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博得孝名。朝廷召潘岳入朝,任著作郎(编修国史),转任散骑侍郎,后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丰姿秀美,容貌出众,少年居都城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绕车,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以“美男子”、“掷果潘郎”称赞他。

与其叔潘勖、侄儿潘尼并称文学史上的“三潘”,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道。他20岁作《藉田赋》以歌颂晋武帝司马炎躬耕之事,词藻清艳,声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排斥。《晋书·潘岳传》中有:“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在何处

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 皆知,“貌似潘安”一语流传至今。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他“善为哀谏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请著称。

公元265年,潘安19岁,其父潘芘为琅耶内史,岳即随父赴任。潘安曾任河阳、怀县县令,后又任太常博士、尚书度支郎,最后官至黄门侍郎。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被赵王司马伦、中书令孙秀诬陷,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4岁。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今人于1996年在潘安故里建起了“潘安故里游乐园”,总投资600多万元,十月一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园内游乐项目达30多个。游乐园开业后的第二天,潘家古坟上的四棵棠梨树,未到开花季节却突然开出满树白花,令人称奇,也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看。

潘安到底有多美?《晋书》没详细的描写,但有比详细描写更高明的表现方法:“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故事,不堆砌辞藻,不乱戴桂冠,却十分到位地凸现了这位“大众情人”的民间地位、容貌标准和受欢迎的程度。潘安貌美,却不利用这个个人优势胡来,用情专一,与夫人杨氏感情很好,杨氏去世,潘安悲痛欲绝,作悼亡诗文,不经意之间成为名制,这些故事,对他当时在妇女界树立美好形象得到一致认同一定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许以庙堂的观点和话语很难对潘安

这个历史人物有什么不得了的评价,但是从江湖从街巷从民间的观点来看,潘安是一个应当认真回眸端详重新描摹图绘的形象。

1. 掷果盈车——潘岳

此君即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多好听!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潘岳年轻时,拿着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姑娘们争相向他丢水果,每每满载而归。常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皮肤更好,形成良性循环。MM们愈发狂热,干脆手牵手将他围起来,看个够。可惜照相术还没有发明,否则檀奴出本写真集一定很赚。有个人也学着潘岳的样子郊游,不幸他长得很丑,被人家吐唾沫。男性版的东施效颦!那是著名丑男左思,和潘安一起出游,结果回来的时候,潘安车上的水果够开水果店了,左思车上的烂砖破瓦头连盖间房子都有赢余.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兴趣来了,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颂扬其事。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那个。立马赶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为“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只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以笔为刀,不流血!太子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end孙秀,这会儿当然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塌糊涂,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不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很忧郁的一个美男子。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得是时候,幸与不幸,很难说),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当年洛阳城外的那些热情奔放的姑娘们想必都为人母了,有为青葱岁月的热情流一把泪的吗?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之后,楚有宋玉、唐 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 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 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 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 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 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 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 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 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 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 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 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 《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 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 《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 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 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 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 失职”的“不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 诗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不象屈原那样激烈和执著,情 调相对有些低沉。诗中悲秋感怀的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手 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汉武帝《秋 风辞》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 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咏秋》,湛 方生的《秋夜诗》,何瑾的《悲秋夜》等,都与《九辩》 一脉相承。此后继踵而作者,也代不乏人。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篇,以 丰富的想象和铺陈的手法来描绘女性的神情与体貌,在 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类作品可能渊源于《离 骚》中上天求女的传统,但多佚荡的情思而少讽谕的意 味。汉以后如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司马相如的《美 人赋》、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江妃赋》等, 均由此发端;至南朝梁、陈间,更演化为宫体、诗 的末流。《风赋》一篇,以“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 雌风”作对比,写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生活差别,虽属 游戏娱乐文章,但多少带有一些讽谏意味,在写法上对 后代作家也有一定的启发性。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 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 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姜亮夫)

宋玉和他的《九辩》

屈原之后,祖述“风骚”的楚辞作家俊才辈出,群芳竞秀,蔚为大观。在众多的诗人中,崛起于战国末季的楚国,卓尔不群、才华横溢的佼佼者便是宋玉。他是服膺屈原而又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楚辞大家。虽然他的品格志行和艺术造诣难与屈子相侔,但是,在汉文学史上,却屈宋并称,相沿至今。

唐代爱国诗人杜甫曾感慨万端地咏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咏怀古迹》)诗句表达了他对宋玉的悼惜爱重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宋玉的身世、情志与艺术成就。

宋玉的身世

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与艺术生涯,史料极少,而且互有牴牾,真伪莫辨。不过,我们还是应当从纷繁的乱丝中理出一点端绪,争取比较正确地认识这位独步一世的才士。

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又,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又,《汉书·地理志》曰:“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以上记述是比较可信的。此外,某些古代文献,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如:《韩诗外传》(卷七)、《新序·杂事(第一)、(第五)》、《楚辞章句》(卷九)等。

综合各方面比较可信的资料,我们可以基本上勾画出宋玉小传的轮廓:

宋玉,是晚于屈原的楚人,为屈原的后辈,与唐勒、景差同时,大约生于屈原沉江前后,于楚亡之际。虽不是屈原的受业弟子,但他非常景仰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师承屈原的风格,却又自出机杼,另立门户。“悲秋”,便是宋玉赋的特征之一。他是寒门素族的贫士,为了谋求出路和报效君国,曾经离乡背井远适京都等地。几经周折,百般营求,当过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虽然官卑职小,但凭着他那超群的才力,犀利的谈片,也曾一度博得楚王的赏识。谁知宦海风波,仕途崎岖,他不为乱世所容,横遭奸佞谗害,而昏君信谗易怒,终于被黜失职,落魄江湖,潦倒终生。他忠君爱国,始终希望得到楚王的信任,以施展怀抱。但是,君门九重,忠悃(kǔn)难申。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却不能象屈原那样冒谏诤;只是以“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与不幸的遭际。他托志芳洁,修身自好,宁肯穷处守高,也不同流合污以求显荣。他是一位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

宋玉留下了哪些作品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这是自古至今难以质证的问题。《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现存题为宋玉赋者则仅有十四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文选》和《古文苑》等书还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数篇,古今许多学者经过研核鉴别,多认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伪托。现举几例:

一 《文选》、《古文苑》等书所录各篇散文赋的体式,并非楚辞体;而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创制的那种散文赋体。这种体式不是宋玉所处的战国时期所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说它们是宋玉之作,那么,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楚人了。

二 这些作品多为宋玉与楚王对话的形式,而在叙事行文中又常称“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称本国国君时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国君生前预称其溢号。

三 《笛赋》有言:“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认定宋玉主要生活年代为楚襄王时,而荆轲刺秦王则在楚王负刍元年,晚于襄王数十年,那么,荆轲的典故就决不会被几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说,即使负刍元年宋玉尚存,也不会将同时的故事这样写进自己的作品中。

四 这些作品多是明显地以第三者口吻写的。宋玉不应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问于宋玉曰”、“宋玉对曰”,等等。

五 《高唐赋》述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显系后人追记之词。

六 《高唐赋》、《神女赋》、《高唐对》共叙一事;《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内容相仿,文气格调雷同。尤其《高唐对》一篇,文字与《高唐赋》首段基本一致,只将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实乃《高唐赋》首段的重录。试问宋玉一人缘何重复制作同一题材之文章?

七 《古文苑》成书较晚(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得之于佛寺中,后经南宋韩元吉、章樵厘订注释),而《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却首次被它所著录。假令此等作品确系宋玉所撰,那么,去古未远而且见闻广博的刘向、王逸何以不将其收入《楚辞》?

八 这些作品用的多非周秦古韵,而是汉代以后的音韵。

总之,这些作品可疑之处甚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在现传宋玉的作品中,能考信证实的只有《九辩》一篇。现在我们准备结合宋玉的时代、生平、思想谈一谈《九辩》。

谁知道“潘安挟果”这个典故?求大神帮助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现在,潘安已成为美男子的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掷果盈车图。少年潘安风流顽皮,喜欢挟牛皮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妇人们见着,竟手拉手围将起来,争相丢水果,这便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这样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称赞。西晋时,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中牟县人,虽然他的容貌现在尚无法复原,但据史书记载,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倾国,也算是倾城,由于他出众的美更是演绎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令人艳羡的是,这名美男子不仅有貌,而且有才。在历史上,他是与陆机齐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只爱老婆杨氏,而这也正是他成为众多女子梦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掷果盈车 潘安之美倾动全城 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 “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这是一首歌的歌词,由好男儿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 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美男子”,但在史书中,潘安的美虽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爱美成癖”,并无从考证。而“非凡人气”、“时代的万人迷”来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实。 那么,潘安究竟有多美?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了一本《世说新语》,其中有一篇《容止》,专门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极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处记载,如《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中写道“潘岳,少有容止”。 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长得太俊美了。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女孩子们见了他,都不由得围着他。而老女人们见了他,就用水果投掷他,这样,当潘岳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这里的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应是“潘安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古代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把仁字给省略了。而民间说法则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称为“潘安”。 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曾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卫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岳同时代的另一个美男子,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潘安”就是潘岳;在说唱文学里,首次出现“潘安”之名的则是唐代的《敦煌变文》;戏剧中使用“潘安”更晚。 潘安小名檀奴,因为他长得美,在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写了一首《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也提到“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苹,笑向檀郎唾。” 让人喷饭的是,在《晋书》中还记载了两个丑才子的小故事。一个叫张载,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另一个人叫左思,“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一个被人扔砖头瓦块,一个被人吐唾沫,结果这两人都“萎顿而返”。看来,爱美之心,从古皆有。 用情专一 潘安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 虽然长得帅,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不过,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三首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除了有“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样尚算朴素的诗句之外,还有很多大而无当的废话。如“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这后四句是说,我抚摸着你的衣服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泪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伤又从中而生啊。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