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袍泽是兄弟的意思吗

2.袍泽指的是什么意思

3.带泽的成语

4.为什么古代称军中战友为“袍泽”?

袍泽是兄弟的意思吗

袍泽之谊的成语典故有哪些-袍泽之谊的成语典故

袍泽是指兄弟的意思。

1、解释“袍”为中式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泽”为内衣或衬。同袍是指同时同朝做官做事。同泽是指兄弟朋友们。一般都指军人之间的那种超越生兄弟关系。

2、拼音páo zé。

3、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4、出处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5、近义词亲如手足、生兄弟。

造句:

1. 他嘴上不说,可是我,还有他许多的前袍泽都清楚,陆军放他走实在是一件大蠢事。

2. 吾之袍泽,魂兮归来。与尔英灵,共饮此酒。

3. 我们都有袍泽丧命战场,有些甚至是被五角大厦的人所遗弃。

4. 第十七章勇将舍己救袍泽,英雄宁不变节。

5. 说起来也是我当年因袍泽之谊在汉王面前引荐了他。

6. 帝阙高深不知路,愿得袍泽并肩行。

7. 医官措手,袍泽掩泣,叹一代英豪就此殒命!此子闻听营中悲泣,急趋而至。

8. 咱们湘军子弟正应多多走动,也不枉父辈们的袍泽之谊。

9. 区区百两不成敬意,尚勿嫌弃,务必收下,以作相识的袍泽之谊。

10. 王烈和苏良回到酒宴上,又连饮了袍泽敬上的几碗这个时代浊如浑水的米酒,酒席总算散去,一干人马呼喝着,各自回营房安睡。

袍泽指的是什么意思

袍泽:本指衣服。今为军人互称,表示患难与共。

读音:páo zé。

出处:先秦·佚名《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例句:他嘴上不说,可是我,还有他许多的前袍泽都清楚,陆军放他走实在是一件大蠢事。

相关成语

1、袍泽之情

读音:páo zé zhī qíng。

释义: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与共。“袍”为中式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泽”为内衣或衬。

出处:先秦·佚名《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2、袍泽之谊

读音:páo zé zhī yì。

释义:是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出处:先秦·佚名《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带泽的成语

带泽的成语有竭泽而渔、竭泽焚薮、袍泽之谊、彭泽横琴、手泽尚存。

1、竭泽而渔

成语拼音:?ji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竭泽而渔指把池塘里的水抽干了捉鱼;比喻做事只顾眼前的利益,丝毫不为以后打算。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最早出自于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

2、竭泽焚薮

成语拼音:?jié zé fén sǒu。

成语解释:意思指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成语出处:出自《吕氏春秋·义赏》。

3、袍泽之谊

成语拼音:páo zé zhī yì。

成语解释:意思是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成语出处: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4、彭泽横琴

成语拼音:péng zé héng qín。

成语解释:陶渊明摆了一张无弦琴。比喻志趣高雅不俗。

成语出处: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毅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去彭泽县令,回到家乡自耕自食。

他喜欢种植菊花,爱好喝酒,同时也喜欢弹琴。他家摆了一张没有标注符号的素琴,他边弹边说:但识琴中趣,何老弦上声。

5、手泽尚存

成语拼音:shǒu zé shàng cún。

成语解释: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仍然保存着。多指著述、手迹。?

成语出处:《礼记注疏》卷三十〈玉藻〉。

第四个字是泽的成语?:

焚林竭泽、顺非而泽、深仁厚泽、三江七泽、同袍同泽、遗惠余泽、遗风余泽。

为什么古代称军中战友为“袍泽”?

为什么古代称军中战友为“袍泽”?

 那么,为什么古代称军中战友为“袍泽”呢?

 “袍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天官。冢宰》︰“掌王之燕衣服。”汉郑玄注︰“燕衣服者,巾絮、寝衣、袍襗(泽)之属。”清朝孙诒让《正义》:“案泽、襗字通,《诗》笺、《杂记》注及《论语。乡党》皇疏引郑注并以袍泽为亵衣。”

 按郑玄笺注,是说掌理君王日常闲居的便服,有头巾、睡衣﹙或说被子﹚、内衣之类的。这里的“袍襗”是指贴身内衣,尚无军中战友之意,而依清朝孙诒让《正义》记载“袍泽为亵衣”,亵衣,即贴身的内衣。

 袍泽,开始用来专指“军中的战友”,则源自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这首诗主要是表现秦军战士出征前,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

 袍,长衣。如汉朝史游撰《急就篇。卷二》曰︰“袍襦表里曲领裙(裙)。”唐颜师古注:“长衣曰袍,下至足跗。”

 另“与子同泽”,东汉郑玄笺︰“襗,亵衣,近污垢。”及宋朝朱熹。集传:“泽,里衣也。以其亲肤,近于垢泽,故谓之泽。”泽,通“襗”,贴身内衣,即汗衫,俗称“汗褟”。因其贴身,近于汗垢,故称之。

 古代男子凡穿着袍服,必先穿泽﹙亵衣﹚,再穿袍﹙长衣﹚,再加中衣﹙穿在小衣之外、大衣之内的近身衣物﹚,最后再加礼服。如清朝孙诒让《正义》:“盖凡着袍襺者必内著襗,次着袍,次着中衣,次加礼服为表。”

 由此可知,袍、泽都是古代衣服名称。同袍,本义为同穿一件长衣;同泽,本义为同穿一件内衣。当然,能够同穿一件衣服,就表示双方感情深厚,也就是指战士间相亲相爱,故“同袍”、“同泽”都作为军人间的互称。

 此外,“同袍同泽”亦指共穿一件衣服,原是形容军中士兵相互友爱,同仇敌忾,后用来形容军中同事之间患难与共的情谊。因此,后来“袍泽”就合用成为军中战友的代称了,如袍泽故旧、袍泽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