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文言文翻译断句-广陵散绝文言文翻译
1.葛洪苦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2.课外文言文《正人买女
3.文言文诗集自序
4.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文言文
5.文言文翻译弘治甲子春
6.盲者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葛洪苦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文言文《葛洪苦读》然火披览的意思是什么
然:同“燃”,燃烧 披:分开葛洪苦学 葛洪(我国古代化学家,东晋人),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篱笆)不修,常披(分开)榛(杂乱的草木)出门,排(推开)草入室.屡(多次)遭火,典籍(古代重要著作)尽,乃(便)负(背着)笈(书箱)徒步,借书抄写,卖薪(柴草)买纸,然(同“燃”)火披览(翻阅).《葛洪苦学》原文.译文 选自《初潭集》原文: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译文:葛洪,丹阳人,家种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也不修理,他常常披着破衣出门,穿着草衣回家.家中数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他就背起书篓步行到别人家抄书,他买柴火买纸抄书,点燃柴草读书.。
2. 葛洪苦学阅读答案文中对葛洪家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文言文《葛洪苦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葛洪,丹阳人,贫无僮仆,篱落不修,常披榛(zhēn)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jí)徒步,不远千里,借书抄写。
卖薪买纸,然火披览。所写皆反覆,人少能读之。
注释 葛洪:东晋人,我国古代著名化学家。 丹阳:古地名,今江苏丹阳市。
篱落:篱笆。 榛:杂乱的草木。
排:推开。 负笈:背着书箱。
披:用手分开。 披览:翻阅。
典籍:古典文献著作。 笈:书箱。
然:同“燃”,燃烧。 薪:柴草。
披览:翻阅。 翻译 葛洪,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也不修理,他常常用手分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野树回家。
家中数次失火,收藏的经典著作都被焚毁了,他就背着书箱步行,不怕千里之远,到别人家抄书。他卖木柴买纸抄书,点燃柴草读书。
在古代药物典籍里面,他所用的一张纸要使用多次,旁人难以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答案:1.C;2.B;3.C;解析:(1) A项中的“栉”,在句中为“梳子”,B项中的“内”通“纳”句中意为把什么放进,D项中的“慷慨”句中意为情绪激昂。
(2) “乃”在两句中都表判断,当“是”讲。A项中的“而”,在前句中是连词,表并列,可以不译,在后句中是通假字,通“耐”,当能力讲。
C项中的“为”,在前句中是介词,与“所”一起表被动,是“被”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介词,当“给”讲。D项中的“以”是连词,在前句中当“用来”讲,在后句中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3) A项中的“犁剥面皮”是在杀韩王之后的举动。B项的最终所有人都没有辨认出来与原文中的聂政母亲认出来相矛盾。
D项中的葛洪一文,没有铮铮铁戈之气。 (4) 答案:(1)(5分) 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
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 (2)(5分) 聂政杀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形貌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
附:译文 聂政刺韩王,是聂政作出的事情。聂政父亲给韩王铸剑,过了期限剑没有铸成,韩王杀了他,当时聂政没有出生。
等长大成人了,问他的母亲:“父亲在哪里呢?”母亲告诉了他。聂政打算杀韩王,就学习涂饰进入王宫,拔剑刺杀韩王,没有成功,翻越城墙逃出了。
离开王宫进入太山,遇到仙人,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
打算进入韩国都城,在道路上遇上他妻子,跟随着妻子买梳子,对着妻子笑着,妻子对着他眼泪流下来了。聂政说:“夫人为什么哭泣?”妻子说:“吾丈夫聂政出外旅行,七年都没有回来,我曾做梦都想念见到他。
您对着我笑着,牙齿像我丈夫聂政的牙齿,所以悲伤哭泣。”聂政说:“天下人们的牙齿,都会像您丈夫聂政的样子,为什么哭泣呢?”就分别离开了,再进到山中,仰天叹道:“啊,我改变容貌改变声音,想给父亲报仇,却被妻子认出了,父亲的大仇什么时候才能报呢?”拿起石块击掉牙齿,留在山中三年苦练琴曲,拿着古琴进入韩国国都,人们没有谁能认出聂政。
聂政在城门下弹奏古琴,观看的人们排成行,路上骑马坐牛车的人们都停下来听着,(人们)把这件事告诉给韩王。韩王召唤聂政并接见他,派他弹奏古琴,聂政就弹着古琴歌唱着。
把刀藏在古琴内,聂政于是左手抓住韩王的衣袖,右手拿出刀子,来刺杀韩王,杀了韩王。说:“哪里有让活着的孩子见不到父亲这种事发生呢!可以能这样吗?”聂政杀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
于是(王宫的卫士)把聂政的头和砍裂的身体悬示在大街上,并在他身旁悬挂着告示:“有知道此人者,赏赐千斤黄金。”于是就有一位老母亲前往哭道:“啊,替父报仇吗?”回头对大街上的人们说:“这就是聂政啊。
他为父亲报仇,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才自己割剥脸皮,我为什么要怜惜我这女人的身体,却不传扬我儿子的美名呢?”于是就抱着聂政的尸体大哭,冤恨凝结深深陷入心中堵塞气血,最终断绝脉搏而去。所以说:聂政刺韩王。
有一位叫嵇康的人,曾经游览天台山,忽然听到山谷中琴声幽幽,寻声找去,来到一处茅舍,一位容貌清丽的女子开门。这位神女说:“看到先生爱琴,我另有《广陵散》赠送。
这是天籁之音,是琴曲中的大丈夫啊,不可以轻易传给别人。”嵇康问:“是什么人作的曲子?”回答说:“是广陵子啊。
早年在山中教聂政习琴,形影不离如同亲人一般啊。”嵇康恍然大悟,恭敬地请求神女传授给他,学习至天亮才离散。
嵇康一生独爱这个琴曲,虽然有达官贵人求教,他一概不传。到嵇康将要在东市上赴刑的时候,三千名太学生“请求朝庭赦免嵇康让嵇康做他们的老师”,最终没有得到允许。
嵇康在刑场前调琴而弹,琴弦弹动处风停云止,人鬼全都寂静无声,只有音符在琴上跳跃着,他的思绪在指尖滑动,他的情感在五弦上流淌,天籁之声在青天之上回荡,仙乐袅袅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琴弦发出铮铮之声有如兵器相撞击,使天地惊恐,使鬼神哭泣,听着的人们无不改变容颜。曲毕长叹一声:“袁孝尼曾请求学习此曲,吾吝惜坚决不传,《广陵散》从今天就断绝了!”最终他壮烈激昂地赴。
海内之士,没有谁不痛惜。
课外文言文《正人买女
1. 文言文正人三性的翻译、注释
也有三种性:有正,有随,有遭。
正,就是禀承仁、义、礼、智,信的性;随,就是顺从,任凭父母的性;遭,就是遭受恶物的性。所以孕妇吃兔子肉,孩子生下来嘴唇是缺的。
《月令》上说:“这个月--夏历二月,要开始打雷,有同房行为不谨慎的,生下来的子女形体就会有缺陷,而且肯定要有大的灾祸。”嗓哑、耳聋、脚跛,目盲,是因为气碰上恶物,使胎儿受到损伤,所以受气形成的性狂乱背理。
羊舌似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声音像豺狼,长大之后性恶劣,遭受凶祸而。在母体内时,遭受这种性的,与丹朱,商均是一类。
性和命是最初承受气时形成的,所以《礼记》上有胎教的各种礼法:妇女有身孕时,座席不在正中不坐,割下的肉不方正不吃,不纯正的颜色眼睛不看,不正当的声音耳朵不听。等到孩子长大,安排个贤良的老师,教授君臣父子的道理。
是贤良还是不肖都在母体内时形成。父母交合时,如果母亲不谨慎,心中胡乱想邪恶的事,以后子女长大,狂妄背理行为恶劣,相貌难看。
素女对黄帝陈述御女yín乱的行为,不只是损伤了父母的身体,而且还伤害了子女的性。
2.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3. 找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曾子杀猪明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赏析: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竞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 课外文言文《陶侃惜阴》答案陶侃惜阴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正坐,军府中所有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从来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着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当时的国家有好处,了以后后人不传颂你,这是自暴自弃。”
注释
1.甓:砖
2.斋:书房
3.致力:努力恢复
4.中原:今河南一带
5.优逸:安闲
6.不堪事:担任不了重大任务
7.恭:谨慎
8.敛膝:盘着腿
9.危坐:正坐
10.军府:军中府中
11.检摄:自上而下的检查管理
12.逸游荒醉:吃喝玩乐
13.闻:传颂
14.自弃:自己糟蹋自己
15.故:所以,因此。
16.遗:遗漏
17.少:不够
18.终日:整日
5. 广陵散绝郑人买履初一配套教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他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守教条.广陵散绝[原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6. 课外文言文《信赏必罚》求翻译越王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
如果我们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要想知道这事的结果,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越王就下令焚烧宫室,可是人们当中没有谁去救火。
于是越王又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了,比照为抗敌而给与奖赏;去救火却没有的人,比照战胜敌人给与奖赏;不去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走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当中有涂抹身体的、又披着湿衣裳的,奔向火场,左边三千人,右边三千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必定取胜的趋势。
文言文诗集自序
1. 《梦溪笔谈》自序的全文的翻译
梦溪笔谈 卷一 故事一 学士院轶事 原文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 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玉堂东边,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玉堂,那时苏易简是学士,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侍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
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以便把它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 胡服 原文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
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巾分(这两个合起来是一个字)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即今之带銙也。
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人旧俗,而稍褒博矣。
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译文 中原地区的衣冠服饰,自从北齐以来,就全部采用了胡人的服装。
窄衣袖、长筒皮靴,有蹀躞皮带,这些都是胡人的装束。窄衣袖便于骑马射箭,短衣服、长筒靴便于在草地行走。
胡人喜欢茂盛的青草,经常在草丛中居住,我出使北方时都见过这种情形,即使是王宫也在深草中。我到胡人王廷时刚刚下过大雨,经过草丛时衣服裤子都湿了,只有胡人的衣裤一点都不湿。
皮腰带上挂着的蹀躞,大概是用来佩带弓、剑、手巾、算袋、磨刀石一类物品的。以后虽然去掉了蹀躞,但还保存着它的环,环与蹀躞连接如同系在牛马股后的革带,也就是如今皮带上的装饰扣版。
帝王必定以13个环为标准,唐代武德、贞观时期还是这样。开元以后,虽然沿用旧的习俗,但是稍稍宽大了些,不过带钩还是从带身穿过。
带身上原来做的是小孔,本朝改革为顺折,使人的外表装饰更加精美。 槐厅之争 原文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
旧传居此阁者,至多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
予为学士时,目观此事。 译文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门前有一颗巨大的槐树,一向称阁予为槐厅。
过去传说住在阁子里的人,很多都当上了丞相。因此学士们都争着居住槐厅,甚至有搬开别人行李抢占槐厅的行为。
我做学士时,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 雌黄改字 原文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
尝教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
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译文 馆阁新誊清的本子有写错的地方,用雌黄粉涂抹。
我曾经比较过一些改字的方法:刮洗损伤了纸贴了一张纸又容易脱掉;用粉涂字又不能涂没,要涂几遍才能完全盖住;只要用雌黄一涂就涂掉了,而且经久不脱落。古人称这个为“铅黄”,大概用这种方法已有很久了。
宋代藏书 原文 前世藏书分隶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院。
期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佑中,乃置编校官八员,杂雠四官书,给书吏百人。
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样雠累年,仅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
译文 前代藏书,分别放在几个地方,大概是为了防止水火等灾害引起的书籍散失。现在三馆、秘阁,共有四处藏书,但都在崇文院中。
其中的官府图书,大多被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找得到这些书。嘉佑年间,朝廷设置了8名编校官,集中校勘4个馆中的书籍,供给100个差吏。
校勘好的书籍都用黄纸装订成大册子抄录,从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校勘了好多年,也仅仅校完昭文馆中的书籍就作罢了。
王安石破常规 原文 嘉佑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为何人。及御试,王荆公时为知制诰,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人为详定官。
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地,复弥之,以送复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详定官,发初考官所定等,以对复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则详其程文,当从初考,或从复考为定,即不得别立等。是时王荆公以初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者,于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杨乐道守法以为不可。
议论未决,太常少卿朱从道时为封弥官,闻之,谓同舍曰:“二公何用力争,从道十日前已闻王俊民为状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即而二人各以己意进禀,而诏从荆公之请。
及发封,乃王俊民也。详定官得别立等,自此始,遂为定制。
译文 嘉佑年间,礼部上报进士名额完后,皇上还没有举行殿试,京城里就谣传王俊民是。
2. 古文翻译《太史公自序》中: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翻译:这时汉朝兴起,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不断地在各地发现。
於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
集解:如淳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瓒曰:“茂陵书‘丞相为工用程数其中’,言百工用材多少之量及制度之程品者是也。”
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彬彬:既有文采又有好品德。稍:逐渐。
3. 《归庄看牡丹诗自序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之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
乙巳,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 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
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已。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 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而归;复遍历昆山城内外有花之所。
浃辰①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殆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
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
溺其美而动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以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贻笑作者,吾无辞焉。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注:①浃辰:十二日。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得观而后已 已:停止B。
殆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C。溺其美而动其中 动:移动D。
以适一时之兴 适:满足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若余之寻花是也 B。 废然而返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
其可谓狂且癖矣 D。 惟诸诗皆信口率笔其孰能讥之乎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B。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D。
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我与世道不相和,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说我是妖呢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
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伴,如醉如痴。C。
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D。
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参考答案:6。
C(动:动摇)7。 B(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A取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代词,那;难道。
D这些;相当于“之于”。)8。
D(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9。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有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凡是做事专心致志、竭尽心思、日夜不息去干的,叫做“不遗余力”,叫做“只觉时日不够”。
我寻访名花好像就是这样。回想辛丑年,我从昆山到太仓,到嘉定,到南翔,看过牡丹三十五处,还写下了文章记录当时的情况。
乙巳年,到江阴去寻找牡丹,因为没有人引导,结果毫无收获而返。我早就听说洞庭山的牡丹品种很多,今年三月,就不以一百六十里路为远,渡过太湖的波涛,走了两天才到洞庭山。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有的地方初次不能进去,就二次三次地去,一定要看到牡丹花才成。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我平生没有见过的。
白天就坐卧在花前,夜晚就醉饮于花下,像这样过了好几天。兴致尽了就乘船挂帆渡过太湖,到虎丘看花市才回来;再走遍昆山城内外所有有花的地方。
十二天之内,到五十余处看花,大概就达到了“不遗余力”和“惟日不足”的地步。 那真可以说是疯狂和着迷呀!有宾客说:“周濂溪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我说:“我确实贫穷没有几石米,可是我的性情慷慨,喜欢豪迈,没有穷人的寒酸气;我确实低贱是个布衣之人,可是我藐视社会放纵个性,不去侍奉王侯,没有 *** 的软骨头。 为什么与牡丹花不相宜呢?”宾客又说:“欧阳修是(宋代的)儒者,他认为牡丹是花中之妖。
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此厉害呢?”我说:“所有美丽的事物,都能成为妖,何止是花呢?沉溺在它的美丽里面而动摇了你的内心,都能够使人丧命。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只是这些诗都是信口直说,来满足我一时的兴致,本来也没有特意追求多么工巧,如果作者被人讥笑,那我是无话可说的。
4. 文言文《奇零草》自序出自哪份试卷作品名称:奇零草序 作品年代:明代 作者:张煌言 文学体裁:散文[1]?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余自舞象[1],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2],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3],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4],[liáo]甲敽干[5],凡从前雕虫之技[6],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7],入典制诰[8],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9],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10],一切皆付之兵燹中[11],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12],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13],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14],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
戊子秋[15],节移于山[16],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17],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18]。
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19],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20]。
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21],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
戊戌[22],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23],长江之役,同仇兵熸[24],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25],尽同石头书邮[26],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27]。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28],虑河清之难俟[29],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30],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31]。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2]。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33],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34],流离蜀道,不废 *** ,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陶靖节躬丁晋乱[35],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36]。宋室既亡[37],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38]。
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39],亦云余行间之作也[40]。
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1]?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舞象:古代一种武舞。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成童指十五岁以上。
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 [2]先大夫:指去的父亲。
[3]登第:考中。作者二十三时中举人。
[4]倡大义于江东:指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南明弘光王朝垮台后,清兵南下江南,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派张煌言迎立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号召东南抗清事。(见全祖望著《年谱》) [5][liáo]:缝缀。
[liǎo甲]:把甲胄缝合起来。敽(jiǎo):系,连;干:盾牌。
敽干:把盾牌上的绳系好。语出《尚书·费誓》:“善[liáo]乃甲胄,敽乃干。
这里的意思是做好战前准备。 [6]雕虫之技:代指诗歌写作。
[7]筹:筹划。 [8]入典制诰:入朝掌管起草诏令。
张煌言起兵后,鲁王曾授以翰林院检讨知制诰的官。 [9]胡马渡江:指清兵南下。
[10]疏草:指作者自己给鲁王上书的底稿。代言:指替鲁王起草的制诰。
[11]兵燹(xiǎn):兵火。 [12]丙戌: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
[13]提师:领兵。 [14]丁亥: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
[15]戊子: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 [16]节:符节。
代指主将。顺治五年张煌言到上虞招集义兵,入平冈山寨。
(见赵元谦撰《年谱》) [17]庚寅: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 [18]己丑: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
[19]辛卯: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昌国:这里指舟山。
[20]笥(sì):盛物的方形器物。靡有孑遗:一个也没有剩下。
[21]丙申: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前一年张煌言等曾联合郑成功部队收复了舟山。这一年,舟山又被清兵攻克。
[22]戊戌: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 [23]己亥: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
[24]同仇:《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沿用为“战友”的意思,这里指郑成功。
熸(jiān):火熄灭。指郑成功战败。
[25]覆瓿(pǒu):盖罐子。汉代刘歆曾说扬雄的《太玄》将来只能盖盛酱的罐子。
后以覆瓿比喻著作没有什么价值。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话。
[26]石头:地名。在江西省南昌市北。
石头邮书:典见《世说新语·任诞》:晋代殷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临去,都人托他带信百余封。殷羡行至石头,把书信全部抛入水中,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指寄信的人)。”
这里借指作者的文稿全部沉水。 [27]职九之厄:厄运。
[28]天步:指国家的命运。夷:平,安定。
[29]河清之难俟:《左传》襄公八年引逸诗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认为等待黄河澄清,是不可能的事。
这里借以比喻等待乱世平定遥遥无期。 [30]楮(chǔ):桑类的树,皮可制桑皮纸。
这里代指纸。 [31]全鼎一脔:整锅肉中的一块。
[32]广陵散:古曲名。稽康善弹此曲。
稽康为司马昭所害,临刑,索琴弹此曲,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本传) [33]谬:这里是自谦之辞。膺:受。
节钺:任命大将时,皇帝给与受任者的符节的斧钺。这里指作者任军事统帅。
[34]少陵:杜甫。天宝之乱: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
5. 优秀的古文(长篇诗集,如《诗经》)小弓 卷上文 第一章 朴素之文 《尚书》 [附]金石文字 第二章 郁郁乎“文” 《左传》 [附]《公羊传》《毂梁传》《国语》 第三章 最初的平民趣味 《战国策》 [附]《晏子春秋》 第四章 “春风扇微和”与“猛志固常在” 《论语》 《孟子》 [附]《檀弓》 第五章 幻丽之文 《庄子》 第六章 “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老子》 《荀子》 《韩非子》 第七章 志怪意趣 《山海经》 [附]《穆天子传》 卷下诗 第一章 “思无邪” 《诗经》 第二章 《风》《雅》寝声,奇文郁起 《楚辞》 后记。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文言文
1. 能用古文来说竹林七贤的故事吗
带翻译,望采纳。
一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 阮籍遭母丧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2. 能用古文来说竹林七贤的故事吗带翻译,望采纳。
一 竹林七贤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
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 阮籍遭母丧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3. 竹林七贤的资料(古文翻译)竹林七贤 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嵇康(224—263) 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
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
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
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
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
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
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
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
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
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 *** 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
“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
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 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
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
4. 有关竹林七贤的古文 《世说新语》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1〕,吾常谓之知言〔2〕。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3〕,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4〕,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5〕,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6〕,多可而少怪〔7〕;吾直性狭中〔8〕,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间闻足下迁〔9〕,惕然不喜〔10〕,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11〕,手荐鸾刀〔12〕,漫之膻腥〔13〕,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14〕,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15〕。
老子、庄周〔16〕,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17〕,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18〕!又仲尼兼爱〔19〕,不羞执鞭〔20〕;子文无欲卿相〔21〕,而三登令尹〔22〕,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23〕。所谓达则兼善而不渝〔24〕,穷则自得而无闷〔25〕。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26〕,许由之岩栖〔27〕,子房之佐汉〔28〕,接舆之行歌〔29〕,其揆一也〔30〕。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31〕,殊途而同致〔32〕,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33〕。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34〕,长卿慕相如之节〔35〕,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36〕,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加少孤露〔37〕,母兄见骄〔38〕,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39〕,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40〕。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41〕。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42〕,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43〕,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44〕。此犹禽鹿〔45〕,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46〕,则狂顾顿缨〔47〕,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48〕,飨以嘉肴〔49〕,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50〕,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51〕。至为礼法之士所绳〔52〕,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53〕。
吾不如嗣宗之资〔54〕,而有慢弛之阙〔55〕;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56〕;无万石之慎〔57〕,而有好尽之累〔58〕。久与事接,疵衅日兴〔59〕,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60〕,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61〕,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62〕,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63〕,性复多虱〔64〕,把搔无已〔65〕,而当裹以章服〔66〕,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67〕,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68〕,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69〕,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70〕,则诡故不情〔71〕,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72〕,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73〕,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74〕,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75〕,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76〕,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以促中小心之性〔77〕,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78〕,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79〕,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80〕,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81〕,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82〕,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83〕,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84〕,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85〕。
不可自见好章甫〔86〕,强越人以文冕也〔87〕;己嗜臭腐,养鸳雏以鼠也〔88〕。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89〕,去滋味〔90〕,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91〕,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92〕,令转于沟壑也〔93〕。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
顾此悢悢〔94〕,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95〕,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96〕,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然使长才广度〔97〕,无所不淹〔98〕,而能不营〔99〕,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
5. 中国古代的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位"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
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
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 >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6. 道旁李树的文言文典故三国末年,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攀折树枝,摘取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⑴ 王戎:字浚冲,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
⑵尝:曾经。
⑶诸:许多。
⑷游:游玩。
⑸竞:争着。
⑹走:跑。
⑺折枝:压断枝条。
⑻信然:的确这样。 诸儿竞取走之:走:古议:跑; 今义:走路。
7. 关于竹林七贤的文章竹林七贤——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 *** ,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文言文翻译弘治甲子春
1. 文言文翻译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
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
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
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
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钟会因此怨恨嵇康。
到了嵇康被捕,种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
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
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
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时年四十。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
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2. 文言文翻译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丧完毕,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官员)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3. 文言文翻译节选(予至扶风之明年.)原文: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译文: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开酒宴于亭子里,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4. 骤视之,无不惊为天人者的文言文翻译(原文)骤视之,无不惊为天人者
(译文)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象是活人似的。
(原文)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译文)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象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翻译人员说:“西方人绝妙的技艺,尤其没有超过油画的,您何不马上到油画院去,看一下普法交战图呢?”
(这是在光绪年间,一位游客游历了‘巴黎蜡人馆’的记述。此文摘自《百度文库》)
5. 文言文翻译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
(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
6. 文言文翻译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7. 文言文翻译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
哪能够去拿别人优厚的俸禄,去为别人的事操心呢?
何为谬伤海鸟横斤山木?
为什麽要挫伤海上之飞鸟,乱砍山中之树呢?
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子响不悦而退。
宗测不得己,於是戴着粗布头巾来接待他,也不同他交谈,子响很不高兴地回去了。
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奕自代,遂迁太史令
(他)又耻于用数术进官,就推荐傅奕接替自己,傅奕因此升任太史令。
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
臣听说不孝者无亲,说得就是萧瑀啊!
举时皆惑,唯独窃叹,众不我从,悲夫!
全世界都被迷惑,我只能私下叹息,众人不听我的话,可悲啊!
8.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隰朋之知,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文言文翻译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它怎么走,人们跟着它,竟然找到了归宿。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盲者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文言文盲者说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和不瞎的人一样行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是与非。行走,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使用自己的力气在没有益处的事上,出来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没有由于眼睛看不见带来的烦恼。
“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打扮不合礼教的相貌,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有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厉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
“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丢失那些(老天)所赋予的本能。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自悲却悲我,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安慰您啊。”
2. 盲人摸象(9分)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小题1:示:给……看 以:用 即:就 类:像 小题1:大王就把各位盲人叫来问他们:“大象像什么东西?”(2分)小题1:D小题1:不是。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管中窥豹) (1分)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A、代词,代“众人”。B、代词,代“蚊子”。
C、代词,代“看到的景象”。D、助词,无意义。
点评:“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盲人摸象》这篇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以偏概全的人,在我们掌握的成语中意思与之相近的成语还有“井底之蛙、管中窥豹”等。点评: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文章中的具体情节来谈即可。
如本文的情节是“蒙眼摸象,得出的结果都很片面”,根据这一情节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是“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以偏概全的人”。然后根据平时成语的积累,写出意思相近的成语即可。
3. 盲者说的注释译文(1)日者:古时司占卜定时日之吉凶者称“日者”。
《史记》有《日者列传》。操日者术,意谓掌握算命技能,以算命为生。
(2)召而吊之:叫来加以慰问。吊:慰问。
(3)眇(miǎo秒):瞎。(4)冥冥:昏暗。
趋:疾走。(5)山川之流峙:川之流,山之峙。
峙:耸立。(6)妍(yán言)丑:美丑。
妍:美好。(7)第:但,仅止。
(8)百体:指身体的各种器官。(9)以:因。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因为眼盲,故目不妄动,不生邪念,于是四肢百体都能泰然自若。(10)审:审断辨别。
(11)度其平陂:审度道路的平与不平。陂(bēi杯):倾斜。
(12)入其所精业:专注于所精通的业务。(13)“而不疲”句:不在那些不急需的事情上劳神。
务:事情。(14)售其术:卖其技艺,即使用其日者之术挣钱。
(15)病:患,担忧。(16)非礼之貌:不合礼义的外貌。
(17)观:观览。(18)品:品第,优劣等第。
(19)伥伥:盲目无所见的样子。踬:绊倒。
蹶(jué掘):摔倒。(20)运动知识之具:指人身体的运动、感觉、思维器官。
知识:知觉认识。(21)假之:凭惜天给予人的运动知识之具。
陷溺:堕落、败坏。以上两句意为:人身体的各种器官,是天赋予人,使人感知运动的,但有些人却违背天的本意,滥用这些器官,纵情声色享乐,致使自己堕落、败坏。
(22)睥睨(pì nì):眼睛斜视,以示高傲。顾盼:向左右四周看,以示得意。
古有“顾盼自雄”之语。(23)乃:尔,你。
“乃子”意为“你这位先生”。(24)间诣余言:空闲时拜访我而谈到那盲者的话。
诣:拜访。(25)瞽、史教诲:语出《国语》。
“瞽”、“史”均为周代官名。“瞽”即太师,掌管音乐,因该职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史”即太史,掌管天时、阴阳、礼法等方面的记事。瞽、史都负有教育训导的责任。
(26)“师箴”句:语出《国语》。师:周代专掌一职之官称为“师”,这里指太师,即“瞽”。
箴(zhēn):劝戒,教导。瞍(sǒu薮):目无瞳人的盲者。
赋:朗诵,意为诵诗以资教诲。下文“诵”意同。
蒙(méng蒙),目有瞳人而无视力的盲者。(27)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
师慧:春秋时郑国的乐师。(28)其伦:那一类人。
伦:类。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善于弹琴。
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
“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盲人笑道:“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
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的原因不会乱动啊。对别人,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是与非。
行走时,靠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行业,不让自己的精神在不相干的事务上操劳,不使用自己的力气在没有益处的事上,出来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
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没有由于眼睛看不见带来的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打扮成不合礼教的相貌,喜欢做无用的观看。
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益、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平安和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能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丢失那些老天所赋予的本能。
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有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黢黢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自悲却悲我,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安慰您啊。”
那人没有言辞来作答。空闲时到我这里来,我听了很奇怪,说:“古代的盲人,有负责音乐的,有劝戒,教导的,有讼诗的,有作赋的,好像师旷、师慧一样。
这些盲人,难道不是一类吗?” 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4. 盲者说的注释译文(1)日者:古时司占卜定时日之吉凶者称“日者”。
《史记》有《日者列传》。操日者术,意谓掌握算命技能,以算命为生。
(2)召而吊之:叫来加以慰问。吊:慰问。
(3)眇(miǎo秒):瞎。(4)冥冥:昏暗。
趋:疾走。(5)山川之流峙:川之流,山之峙。
峙:耸立。(6)妍(yán言)丑:美丑。
妍:美好。(7)第:但,仅止。
(8)百体:指身体的各种器官。(9)以:因。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因为眼盲,故目不妄动,不生邪念,于是四肢百体都能泰然自若。(10)审:审断辨别。
(11)度其平陂:审度道路的平与不平。陂(bēi杯):倾斜。
(12)入其所精业:专注于所精通的业务。(13)“而不疲”句:不在那些不急需的事情上劳神。
务:事情。(14)售其术:卖其技艺,即使用其日者之术挣钱。
(15)病:患,担忧。(16)非礼之貌:不合礼义的外貌。
(17)观:观览。(18)品:品第,优劣等第。
(19)伥伥:盲目无所见的样子。踬:绊倒。
蹶(jué掘):摔倒。(20)运动知识之具:指人身体的运动、感觉、思维器官。
知识:知觉认识。(21)假之:凭惜天给予人的运动知识之具。
陷溺:堕落、败坏。以上两句意为:人身体的各种器官,是天赋予人,使人感知运动的,但有些人却违背天的本意,滥用这些器官,纵情声色享乐,致使自己堕落、败坏。
(22)睥睨(pì nì):眼睛斜视,以示高傲。顾盼:向左右四周看,以示得意。
古有“顾盼自雄”之语。(23)乃:尔,你。
“乃子”意为“你这位先生”。(24)间诣余言:空闲时拜访我而谈到那盲者的话。
诣:拜访。(25)瞽、史教诲:语出《国语》。
“瞽”、“史”均为周代官名。“瞽”即太师,掌管音乐,因该职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史”即太史,掌管天时、阴阳、礼法等方面的记事。瞽、史都负有教育训导的责任。
(26)“师箴”句:语出《国语》。师:周代专掌一职之官称为“师”,这里指太师,即“瞽”。
箴(zhēn):劝戒,教导。瞍(sǒu薮):目无瞳人的盲者。
赋:朗诵,意为诵诗以资教诲。下文“诵”意同。
蒙(méng蒙),目有瞳人而无视力的盲者。(27)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
师慧:春秋时郑国的乐师。(28)其伦:那一类人。
伦:类。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善于弹琴。
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
“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盲人笑道:“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
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的原因不会乱动啊。对别人,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是与非。
行走时,靠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行业,不让自己的精神在不相干的事务上操劳,不使用自己的力气在没有益处的事上,出来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
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没有由于眼睛看不见带来的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打扮成不合礼教的相貌,喜欢做无用的观看。
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益、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平安和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能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丢失那些老天所赋予的本能。
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有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黢黢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自悲却悲我,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安慰您啊。”
那人没有言辞来作答。空闲时到我这里来,我听了很奇怪,说:“古代的盲人,有负责音乐的,有劝戒,教导的,有讼诗的,有作赋的,好像师旷、师慧一样。
这些盲人,难道不是一类吗?” 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5. 说到音乐阅读答案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音,听他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地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典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了①.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难能了②,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这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1.第二段中的“贪夫廉,懦夫立”在文中的意思是?使贪婪的人变得清正廉洁,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自立 2.评价一首歌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他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简评下列歌词.①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爱江山更爱美人》人生短短几个秋,是夸张用法,其实很多人的秋天不只是几个,说 几个 是催促人们要珍惜短暂的人生;同时,这个 秋 也是代之,用球 指代一年的光阴.不醉不罢休,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用来加强语气.②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在漫漫人生路上,难免跌倒和彷徨,但只要你勇敢面对,耐心地等待,必将穿过重重迷雾,欣赏到那灿烂的阳光.?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使我们身处寒冷的冬天,只要坚信温暖的春天总会到来,用耐心去融化冰雪,那么你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人生陷于困境时,请不要怨天尤人,请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吧!只要心中有光,总会驱散天空中的乌云,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等待,那么我们的人生终将充满阳光.? 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一种智慧;敢于等待灿烂的阳光是一种勇气;勇于面对阳光前的暴风骤雨是一种坚强.? 古今中外一切伟人无一不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坚定的信心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