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日皇后是什么?

九日皇后是什么?

鸠占鹊巢是什么意思的意思是什么-鸠占鹊巢有何解法

这部**很浪漫,讲的是珍?格雷和丈夫之间先结婚、后恋爱、携手赴的悲情故事,也是一种解法,毕竟历史就是给人闲话用的。

好了,下面的内容就不太浪漫了,是导演没拍的部分。

说来凑巧,都铎王朝连出了三位女王,珍?格雷、血腥玛丽、伊丽莎白。她们是爱德华六世的外甥女和姐姐,又经同一位女学究王后的长期调教,却下场迥异。

亨利八世为了生一个王子,和罗马教廷决裂,两次离婚和两次杀妻折腾得血光四溅,最后只落下一个9岁登基15岁夭折的爱德华六世和一群野心勃勃的摄政大臣。与亨利八世同时期的明代嘉靖皇帝也多年无子,他踢了第一位皇后、囚第二位、烧了第三位。(关于亨利八世和他的6位妻子:)

在亨利八世频繁中,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会儿贵为公主,一会儿贬为私生女,她们的继承权也得了又失,失而复得,连国民、国会、教廷和欧洲都参与到她们的王位之战中。

爱德华六世去世之后,本应由他的长姊玛丽继位。玛丽的生母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她是罗马帝国皇帝的姑妈,在罗马天主教廷看来玛丽是亨利八世唯一合法婚生子,连爱德华六世都不算。玛丽和她母亲在英国天主教徒的心目中拥有无可替代的身份和价值。

说来玛丽的经历比灰姑娘更惨。18岁之前,她是集专宠于一身的公主,后妈安妮?博林鸠占鹊巢,毒凯瑟琳之后,亨利八世强行通过《继承法案》,该法案不但宣布亨利八世和她母亲的婚姻非法,玛丽是私生女,还剥夺了她的继承权,若有人敢反对一律以判国罪处。一时之间成百上千的人头落地,其中包括《乌托邦》的作者、亨利八世的挚友、首席大臣托马斯?摩尔。(奇怪怎么没人称亨利为血腥亨利呢?)。亨利八世还堵了她嫁到国外的出路,取消了她所有的婚约,包括当时最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是玛丽的表哥)和富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还记得《都铎王朝》第一集中小玛丽站在宴会桌上问法国小王子:你是我的未婚夫吗?那我得亲你。小王子被夺去初吻后失声大哭吗?)

玛丽的勇气也令人乍舌,她居然敢和暴虐乖张的亨利八世据理力争,宁不承认《继承法案》。她被派去给伊丽莎白换尿布,只能走在烂泥里,谁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折磨她;后妈要毒她,中毒后父亲禁止医生给她治疗。幸亏朝三暮四的亨利八世不久先砍了这个后妈,加上法官们又故意拖延对玛丽的审判,她才侥幸逃生。

第三人王后对玛丽很好,她后,玛丽掌握了后宫实权。她性格豪爽热情,第四任王后在她的感染下改信了天主教并和她成为好友。她虽然痛恨伊丽莎白的妈妈,却对伊丽莎白照顾有加。

相比之下,伊丽莎白比玛丽更早经历人生变故,历练得城府深多了。伊丽莎白三岁的时候,妈妈被杀她成了私生子,那时她问保姆:为什么昨天大家还叫我公主,今天都叫我伊丽莎白女士? 到了六岁,她就知道缝制被褥给人人宠爱的2岁的小弟弟作为礼物。

亨利八世了之后,玛丽和伊丽莎白恢复了王位继承权,九岁爱德华六世继任王位。老国王临前指定第三任王后简?塞穆的哥哥爱德华 ?塞穆为摄政王。他的弟弟托马斯?塞穆是貌比潘安、口吐莲花的大帅哥,曾经和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位皇后凯瑟琳?帕尔是一对,后来生生被老国王棒打鸳鸯。

王后丧服刚换下,就迫不及待地嫁给了托马斯?塞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全国人民都挡不住。

但是这个帅哥沾花惹草的习性似乎并无收敛,何况他野心勃勃把伊丽莎白作为皇位的踏板,和她打情骂俏,甚至溜进卧房动手动脚。俗话说,丈夫不忠,妻子最后知,凯瑟琳毕竟不聋不瞎,听到风言风语加上亲自看见伊丽莎白坐在塞穆怀里,她终于把伊丽莎白送出了家门。不过这母女二人倒是对家丑不可外扬有着共同的认识,一直维持着表面的礼貌。

在后来塞穆的情书攻势中,伊丽莎白的回应倒是没给外人落下把柄。凯瑟琳于产褥热后,塞穆肆无忌惮地夺权,甚至敢揍小国王,最后他的摄政王哥哥也坐不住了,以谋害君王罪把他关了起来。伊丽莎白也被迫上法庭交待他俩的私情,她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滴水不漏的雄辩才能,对与托马斯养下私生女的说法予以反击。摄政王拿伊丽莎白没有办法,只砍了弟弟一个人的脑袋。但是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因其“不清白的名誉”不得入宫,被监禁了起来。

到了爱德华六世统治后期,约翰?达德利逐步掌权,他让自己的儿子吉尔福德去引诱珍?格雷(她是爱德华、玛丽、伊丽莎白的侄女),并且很快得到了无知女孩的芳心,成了公爵夫人的丈夫。约翰?达德利又骗临的爱德华签署遗照:宣布他“亲爱的”异母姐姐们是“”,没有继承王位统治国家的资格,王冠应该戴在父母婚姻合法的表侄女们头上。

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里的小国王的原形就是爱德华六世,里面有个接见的场面。珍?格雷就在其中,而浪荡公子吉尔福德未能允许进见,还惹得珍?格雷十分失望。最好玩的就是穿衣服的时候,大臣们一个个跪下,一件衬衣经过侍从主管——总内侍官——次御寝大臣——温莎狩林总管——三级近侍官——兰开斯特公爵领地王室大臣——御服大臣——诺洛伊纹章局长——伦敦塔典狱长——皇家总管大臣——世袭花纹装饰司长——英国海军长官——坎特伯雷大主教——首席御寝大臣依次传递,才给汤姆穿上。

国王逝世后约翰?达德利先密不发丧,三天后安排妥当,宣布珍?格雷继位。

当国王的丧钟敲响,伊丽莎白推托有病,拒绝前往伦敦参加葬礼,聪明地避过了宫廷政变。

而玛丽在没有盟国后援的情况下,指责珍?格雷谋反篡位,毕竟整个英格兰都同情玛丽,反感约翰?达德利谋逆的罪行,玛丽号令一出天下应。天主教徒、新教徒在短短几天之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无数城镇都宣布他们只效忠玛丽。珍?格雷加冕才九天,伦敦市长就宣布冒牌女王无效。没多久,约翰?达德利、珍?格雷等人都被义愤的群众抓获,伦敦百姓几乎全都跑到街上庆祝,这时伊丽莎白很高调地站在玛丽身边接受百姓的朝拜。

其实玛丽不像很多**中刻画的狭隘恶毒,比如她放过了宫廷政变的从犯,只把达德利处以叛国罪,签署珍?格雷的刑判决书时,还犹豫再三,毕竟珍?格雷知书达理性格懦弱,是权力斗争中无辜的牺牲品。玛丽本来似乎打算留她性命,恰逢新教徒再度造反,珍?格雷又不拒绝皈依天主教,珍?格雷时仅16岁。她的妹妹凯瑟琳?格雷后来入宫成为玛丽和伊丽萨白的女侍。

玛丽上台后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必须宣布自己父母的离婚无效,这样伊丽莎白无形中就成了私生女。但她还是在各种仪式上,让伊丽莎白坐在自己旁边,并赐予她从未有过的优厚政治待遇。

不过,她那一系列天主教复辟的行为还是激怒了所有新教徒。毕竟亨利八世的妻子除了玛丽的妈妈之外以后五任都是新教徒,当时新教的力量在英国已经不可忽视。年轻一点的英国人,20年中都没见识过啥叫正宗的天主教。于是全国接二连三地也出现反天主教游行,其中自然不乏谋权篡位者的指使,玛丽一怒之下,逮捕了很多闹事者。

眼看火就要烧到自己身上,伊丽莎白颤抖地跪倒在姐姐面前泪如雨下:“姐姐请原谅我的愚昧无知吧,请带领迷途的羔羊走回正道。谁叫我生不逢时没福了解正统的宗教,受蒙蔽至今,请姐姐容我改过自新,赐我天主教书籍回家研读”。

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玛丽那么粗线条,谋士们坚决反对放虎归山,伊丽莎白一天不除,新教就有奋斗目标。玛丽却表示,只要妹妹不公然反对自己就够了。玛丽毕竟是老派女子,认为嫁鸡随鸡,也许结了婚伊丽莎白就改信了。于是,让伊丽莎白挑一个天主教的贵族子弟,在众多的候选人中,伊丽莎白偏偏选中了不肯娶她的康特奈,康特奈像那个光顾着吃喝玩乐的薛蟠,但选老婆眼光就高明太多了,他认定娶妻娶德。而伊丽莎白毕竟是情场高手亨利八世和安妮的女儿,外号小魔女。这样一个追一个躲,婚事便堂而皇之地没了下文。

伊丽莎白一副情场伤兵的模样,名正言顺地称病离开了伦敦。

而玛丽显然没想一人独挑国家重任,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小十岁的表侄儿、公认的野心家、独裁的统治者、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一则西班牙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她需要这个强援,二则两人都天主教徒。(玛丽小时候曾经跟自己的公公查理五世定过婚,腓力二世和他的儿子都曾向伊丽莎白求过婚。)

这场婚姻却遭到全国的反对。其中伊丽莎白生母的旧情人(就是《都铎王朝》中在宴会上闷头写诗的那个长头发)的儿子托马斯?怀特带头造反,而且他拥护伊丽莎白。

玛丽一怒一下下令把伊丽莎白押解回伦敦。伊丽莎白再次耍赖称病,实在装不过就一步当作三步走,五十英里磨蹭走了好几天,还在伦敦塔前上演了一出窦娥冤降滂沱雨的感人好戏,伊丽莎白失声痛哭对天陈情,赢得了无数民众和贵族的眼泪。好在托马斯?怀特比他的父亲坚强,在酷刑之下打不说,而伊丽莎白又一口咬定自己不知情, 终于在关押两个多月之后,被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软禁。

之后没人敢干涉女王的婚礼,据说女王很爱腓力二世对他言听计从,但他既不爱她也不爱英国人民,他鼓励玛丽用最残忍的刑罚来对付异己,在短短五年内有烧了300人,三朝大主教也不能幸免,这也是后来血腥玛丽的名号的来由。很多英国人都把玛丽的倒行逆施,归罪于残忍嗜杀的西班牙人的教唆,全国陷入恐慌。

在腓力二世的要求下,玛丽跟随西班牙加入意大利战争,结果被法国人夺走了在欧洲大陆上最后一块领地加莱港,加莱是英国通往欧洲的跳板,在百年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人不惜耗费巨资固守,它的失守让英国成为一个孤岛,也将玛丽永远钉在英国历史的耻辱柱上。另外,英国仅有的一点生产力,也被西班牙人借用为他们的廉价工厂,分担战争的费用。

但是,玛丽所作的这一切,并没有换来腓力二世对她的感激和关心,他忙着管理他庞大的帝国,附属国,还有很多殖民地,很少能来英国看望自己的妻子。玛丽是一个衷心的妻子,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女王。

一开始,腓力二世坚决要处伊丽莎白,但见面之后却被小姨子迷住了。按照那时的标准,伊丽莎白一世的美貌令所有的人倾倒。金红色长发、皮肤雪白透明、棕色眼睛迷离勾魂,大家还记得《飘》里面的郝思嘉那条傲视群雌的15英寸细腰吗?伊丽莎白能气郝思嘉,她的腰围仅有13英寸。后来全国妇女都仿效伊丽莎白,用铅粉拌蛋白加醋给自己增白,结果因皮肤癌溃烂而亡的人数急剧增高。

加上伊丽莎白在逆境之下的镇定和高贵,让腓力二世感叹这姐妹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他热心鼓动妻子放宽对妹妹的看管,后来若不是深信伊丽莎白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他肯定不会强迫玛丽临前把王位传给伊丽莎白。当时的他,自然没想到自己帮助的是他此生中的强敌。

当伊丽莎白在伦敦塔的狱友,大帅哥罗伯特?达德利带来玛丽的讯时,伊丽莎白不禁跪倒在草地上,用拉丁语吟诵出两句赞美诗:

这就是上帝的旨意,

这就是凡人眼中的神迹。

事实证明,上帝他老人家没少帮伊丽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