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傲情残月》txt全集下载

2.刘备之是第几回内容详解

3.写ABB和AABB

4.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选自哪?

5.鲁迅的故事

6.关于鲁迅的话题

《傲情残月》txt全集下载

扭扭捏捏却是何故-扭扭捏捏这是何故张飞

傲情残月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五章

伸手扶起她,让她靠在他胸前,又对上她那双恨极的水眸。

"劝你命先保住再气,别跟自己性命开玩笑。"刑彻话语不变,仍是不正经,可声音不知不觉地放柔许多。

"我若了不正称你心意?"这话一说出口,她就后悔了,只因平常最不爱与人逗嘴,在他面前如此的反常。

她不喜欢心头浮出那种他是与不同的感觉,非常不喜欢。

"要杀你早就动手了,哪还等到现在?"再说现在也不是逗嘴时机。

"那……你闭上眼!"她咬著唇,斥道。

"我又不是神仙,闭眼怎么治你的伤?"他一愣,一时之间居然没想到她因何故扭扭捏捏。

"你──"粉艳的玉颊泛白,她气得冷汗自额头冒出。就算她再怎么不起眼,他就是没将她当成女子吗?

瞧见她的神情,刑彻暗骂自己一声。他这般举动就算不说出来,也是伤了一个女子的心了。

说来奇怪,男女之间的事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但一遇上这名女子,他怎么完全忘得乾干净净!

"其实……我还真怕我会乱了性子,你这样……很让人移不开眼。"他的声音出奇的惑……

刘备之是第几回内容详解

刘备是 历史 上著名的一代霸主,也是小说《 三国 演义》中爱民如子、体恤臣子、关怀下属的仁义之君。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在第几回的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刘备之是第几回,欢迎阅读!

刘备之是第几回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为保关羽之仇,与东吴争夺荆州,御驾亲征,被吴烧连营,杀的大败。刘备感到无颜回首府成都,只好在白帝城居住,将馆驿改名为?永安宫?。住处随名?安?人却未得?安?,就在这永安宫内,刘备染病不起,渐渐加重,至章武三年四月驾崩。

 这一回印象中好像叫白帝城托孤吧

三国演义中的遗憾刘备之

 桃园三结义,实际上是为他结下了两位忠肝义胆的保护神:关羽、张飞。或曰?黑红保护伞?。作为乱世英雄,他武有五虎上将,文有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军师。《三国演义》里说:?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两人但有其一,大业可图?。特别是庞统,竟然忠义到自愿为主殉命。

 三国鼎立,他成了香饽饽,利用也罢,暂时也罢,战略上谁都想与他联合,先对付另一方。

 是天时,地利,特别是人和(人才济济),成就了刘备,成就了白帝城里的刘先帝。

 至于刘备的仁和义,也是他成就大业必备的领袖品德,否则,麾下也难聚浩浩荡荡百万兵马。

 但我认为,他的仁义是有条件的,甚至有些虚伪。他也放火,他也阴谋诡计,他也苟且偷生。桃园结义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的盟誓,也是一纸空言,他压根儿就没有准备兑现。自己想的要让别人去猜,即使按我的心事谏言,我还要扭扭捏捏一番。所以我说,他是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功名大业。虚伪,或许也是人的本性。

 哄人是不偿命的。因此,刘备,人见人爱。关羽、张飞、孔明、庞统等统统爱他,爱的去活来;罗贯中、高希希、朱苏进等也一样褒他,溢美之词连篇,直到寿终正寝。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东汉远支皇族。幼年贫困,与母亲贩鞋织前维持生计。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巾起义军。为了争得一方霸业,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的主张,于208年,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占荆州夺益州和汉中,终成一方霸主,于221年称帝(蜀汉阳烈布),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赤壁之战后,荆州是蜀吴两国争夺的焦点。

 219年,江陵一战孙吴取得荆州并杀关羽。刘备一怒之下,倾全力出兵攻吴。他轻敌冒进,222年吴蜀彝陵之战中刘备为吴将陆逊打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刘备因伐吴失败,加上战阵疲劳,于223年6月10日(蜀汉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北),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60多岁患病而,也是一种运气。

 曾有多人多次想杀他都让它安全躲避。早年他遇曹操,曹操就想杀他。曹操叫来一位谋士征求 意见 ,谋士说杀了吧,以绝后患;曹操又叫来一位谋士征求意见,谋士说不能杀,乱杀则无人跟随;曹操又叫来一位谋士征求意见,谋士说先用后杀,现在为时过早。曹操笑了:不杀不杀。

 《三国志》里说章武?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司徒许靖卒。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刘备后墓在哪里

 对于刘备怎么的,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也有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 故事 。刘备的或多或少跟东吴是有联系的,在当时,关羽和张飞相继去,而且的原因都跟东吴有关,所以气急败坏的刘备才会起兵攻打东吴,惨败而归,最终郁郁而终。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事情很多人都应该知道的,这三兄弟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他们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被广为流传,许多人都在聆听着他们的故事,也成就了中国四大名著的辉煌,熟知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在其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位成员,而关于刘备怎么的,很多人都应该有所了解,刘备最后是病在了白帝城,可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的都或多或少的都牵扯到了东吴,其实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应该知道的,因为在三国的后期,刘备所属的西蜀以及孙权所属的东吴存在很多的战争对峙,并且存在很多的矛盾,因此三兄弟的才会和东吴扯上关系。

 刘备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春,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等战。刘备退至永安。孙权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刘备病逝,享年63岁,谥号为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后到底葬在哪里呢,历经了这么多年以来专家学者争论不休。一说刘备墓是在成都,一说刘备葬在奉节,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又冒出?刘备葬在彭山县?的说法。一时间,这一千古奇案更加迷雾重重。

 公元221年4月6日,汉中王刘备在成都正式当了皇帝,改年号为章武。刘备建立的政权,仍称汉王朝。由于他称帝的地点在成都,为了区别西汉和东汉,于是史学家把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蜀汉。从这一年起,中国正式进入了三国时代。

 刘备称帝不久,就想到要为去的关羽报仇, 决定 去攻打东吴。当时,朝内有很多人都反对。刘备不听。但是大军尚未出征,张飞又让人杀了,而且杀的人又跑到东吴去了。刘备东出夔门,攻到了夷陵,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宜昌市。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而回,退驻永安,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县。

 公元223年农历2月,诸葛亮从成都到了奉节。4月,?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关于刘备墓的所有折腾,也许不单是为了一个墓,还有背后蕴含的? 风水 ?卖点。沉默10天后,成都武侯祠终于决定站出来,?澄清刘备墓在成都?。在此之前,有关刘备墓究竟在成都还是彭山的争议,已经铺天盖地。1月14日,《成都商报》发表《曹操都出来了,刘备还在彭山躺起?》一文,称刘备墓可能在彭山。

 据报道,重庆奉节已于前年试探挖掘刘备墓,当地人大都认为刘备葬在本地。继河南宣布发现曹操墓后,四川省彭山挑起刘备墓之争,彭山县村民们联名上书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请求对该县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期望能确认该墓为刘备墓。目前,学术界所持普遍观点是,刘备墓可能在成都,也可能在奉节,彭山的可能性则很小。

猜你喜欢:

1. 刘备赐刘封的历史真相

2. 刘备之真相

3. 刘备是怎么的

4. 三国演义周瑜之是哪一集

5. 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是多少集

6. 三国周瑜之的趣闻

写ABB和AABB

口口声声 断断续续 浩浩荡荡 稀稀拉拉 琐琐碎碎

松松散散 密密麻麻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踉踉跄跄

来来去去 来来回回 风风火火 匆匆忙忙 忙忙碌碌

骂骂咧咧 里里外外 跌跌撞撞 红红火火 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认认真真 规规矩矩 端端正正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详详细细 反反复复 明明白白 指指点点

老老实实 大大方方 大大咧咧 大大落落 恭恭敬敬

扭扭捏捏 唯唯诺诺 快快乐乐 高高兴兴 嘻嘻哈哈

开开心心 疯疯癫癫 蹦蹦跳跳 吞吞吐吐 隐隐约约

犹犹豫豫 迷迷糊糊 含含糊糊 恍恍惚惚 朦朦胧胧

大大小小 男男女女 千千万万 山山水水 生生世世

风风雨雨 干干净净 严严实实 零零星星 歪歪扭扭

叽叽喳喳 乒乒乓乓 地地道道 叮叮当当 滴滴答答

沸沸扬扬 舒舒服服 郁郁葱葱 三三两两 婆婆妈妈

洋洋洒洒 轰轰烈烈 鼓鼓囊囊 完完全全 弯弯曲曲

结结实实 形形色色 三三五五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吹吹打打 纷纷扬扬 昏昏沉沉 洋洋洒洒 战战兢兢

是是非非 哼哼唧唧 唠唠叨叨 哭哭啼啼 袅袅婷婷

庸庸碌碌 堂堂正正 唯唯否否 唯唯诺诺 悠悠荡荡

偷偷摸摸 磊磊落落 懵懵懂懂 葱葱茏茏 严严实实

痴痴呆呆 冒冒失失 蹦蹦跳跳 老老实实 郁郁葱葱

疯疯癫癫 鬼鬼祟祟 絮絮叨叨 浑浑噩噩 结结巴巴

断断续续 扭扭捏捏 匆匆忙忙 白白净净 推推搡搡

嘟嘟囔囔 嘀嘀咕咕 轱轱轳轳 比比划划 踉踉跄跄

干干净净 唠唠叨叨 利利落落 冷冷清清 吞吞吐吐

大大方方 客客气气 说说笑笑 的的确确 反反复复

歪歪斜斜 方方正正 实实在在 踏踏实实 扎扎实实

迷迷糊糊 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 严严实实 世世代代

千千万万 纷纷扬扬 三三两两 吹吹打打 蓬蓬松松

陆陆续续 啰啰嗦嗦 层层叠叠 结结实实 明明白白

辛辛苦苦 舒舒服服 勤勤恳恳 慌慌张张 痛痛快快

稳稳当当 急急忙忙 暖暖和和 整整齐齐 袅袅婷婷

双双对对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大大咧咧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纷纷扬扬

风风火火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家家户户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成绩来.——华罗庚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NextPage]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2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2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2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9、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NextPage]

3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

3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郭沫若

34、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6、读书忌读,读钻牛角。——叶圣陶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4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4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2、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罗曼、罗兰(法)

43、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契坷夫(俄)

44、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

4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4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47、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48、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孟子[NextPage]

49、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50、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51、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52、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爱迪生

53、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雨果

5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

55、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5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7、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58、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5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NextPage]

6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61、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6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63、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韬奋文集》

64、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选集》

65、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66、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67、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68、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NextPage]

69、“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70、“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71、“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72、“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73、“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74、“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75、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76、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77、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78、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79、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80、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81、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NextPage]

82、勤动笔墨勤看书。

83、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84、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85、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86、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87、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88、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89、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90、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91、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92、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93、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94、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95、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96、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97、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98、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99、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NextPage]

100、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101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102、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103、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104、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10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106、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英国作家]

107、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10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10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1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11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112、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NextPage]

113、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14、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

115、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116、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117、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118、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 熹

11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 熹

120、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121、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 熹

12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 熹[NextPage]

123、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 熹

12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

126、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2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28、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2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130、 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惟精心寻思,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反覆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薛宣,明朝理学家

131、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南宋 尤袤

132、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 ―――清 童铨

13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明代学者)[NextPage]

135、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 徐谓 (明代)

13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37、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138、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139、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140、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141、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142、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

14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4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145、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146、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宋]

147、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

14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NextPage]

14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150、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151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明]

152、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15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54、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55、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门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56、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选集》

157、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15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159、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 ——--鲁 迅

160、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161、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全集》

162、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163、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164、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16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166、努力耕耘,少问收获。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叶圣陶

167、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八位顾问》

168、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169、奋力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

170、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书库。 ——谢觉哉,

171、没有时间,挤;学不进去,钻。—--谢觉哉

172、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173、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174、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176、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NextPage]

177、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一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要如获至宝,准确地摘记下来。天才是就是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这样,卡片摘记积累的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 ―――吴晗

178、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 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吴晗

179、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180、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181、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书。――向警予

182、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黄庭坚

183、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译者: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中国诗人何其芳[NextPage]

184、读书也象开矿一样,――赵树理

185、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186、非读书,不明理。――李光庭

187、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89、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190、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金缨

191、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19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19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94、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闻一多

195、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196、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19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98、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199、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200、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201、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202、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203、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204、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205、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206、勤动笔墨勤看书。

207、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208、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209、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210、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211、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212、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213、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214、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215、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216、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217、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218、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219、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220、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221、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222、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223、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224、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225、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226、努力耕耘,少问收获。不给分真事的。

先说点无限多的,大哥哥,小妹妹,老奶奶,好妈妈。。。。。

那个太多,但是你还没有限制!先给你点,看够不够。看了就给分啊。

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阴森森,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红彤彤,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黄灿灿,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水灵灵 水灵灵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笑嘻嘻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笑呵呵 脏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傻乎乎 顶呱呱 白皑皑 白花花,绿莹莹,黄澄澄,绿油油,明晃晃,慢腾腾,

沉甸甸,红彤彤,白蒙蒙,黑黝黝,黑糊糊,黑洞洞,

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水凌凌,湿漉漉,笑吟吟,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明晃晃,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蓝湛湛,红彤彤,碧澄澄,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乱腾腾、慢腾腾、热腾腾 喜洋洋,乐呵呵

红彤彤,白蒙蒙,黑黝黝,黑糊糊,黑洞洞,

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水凌凌,湿漉漉,笑吟吟,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明晃晃,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蓝湛湛,红彤彤,碧澄澄,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乱腾腾、慢腾腾、热腾腾 喜洋洋,乐呵呵 笑呵呵 笑吟吟 笑盈盈 水汪汪 水灵灵 滴溜溜 乌溜溜 直勾勾 骨碌碌 眼睁睁 眼巴巴 乱蓬蓬 齐刷刷 凉冰冰 热乎乎 潮乎乎 黑乎乎 油渍渍 湿淋淋 汗腻腻 汗渍渍 油亮亮 油腻腻 光亮亮 光闪闪 油乎乎 光溜溜 黑油油 粘糊糊 亮晶晶 脏兮兮 皱巴巴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瘦巴巴 瘦嶙嶙 喜洋洋 喜滋滋 喜冲冲 兴冲冲 乐悠悠 乐陶陶 乐滋滋

茵茵 绿莹莹 青幽幽 毛茸茸 软绵绵 光秃秃 绿森森 直挺挺 一串串 一簇簇 白嫩嫩 白生生 白花花 黄灿灿 黄澄澄 红殷殷 红艳艳 甜丝丝

绿茸茸 绿油油 绿茵茵 绿莹莹 青幽幽 毛茸茸 软绵绵 光秃秃 绿森森 直挺挺 一串串 一簇簇 白嫩嫩 白生生 白花花 黄灿灿 黄澄澄 红殷殷 红艳艳 甜丝丝 甜津津 沉甸甸 香喷喷 胖乎乎 圆溜溜 油黄黄 黑亮亮 圆乎乎 圆滚滚 滑溜溜 蓬松松 油亮亮 红嫩嫩 红扑扑 冷冰冰 笑嘻嘻 阴森森 苦巴巴 笑眯眯 笑哈哈 笑呵呵 笑吟吟 笑盈盈 水汪汪 水灵灵 滴溜溜 乌溜溜 直勾勾 骨碌碌 眼睁睁 眼巴巴 乱蓬蓬 齐刷刷 凉冰冰 热乎乎 潮乎乎 黑乎乎 油渍渍 湿淋淋 汗腻腻 汗渍渍 油亮亮 油腻腻 光亮亮 光闪闪 油乎乎 光溜溜 黑油油 粘糊糊 亮晶晶 脏兮兮 皱巴巴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瘦巴巴 瘦嶙嶙 喜洋洋 喜滋滋 喜冲冲 兴冲冲 乐悠悠 乐陶陶 乐滋滋

白花花,绿莹莹,黄澄澄,绿油油,明晃晃,慢腾腾,

沉甸甸,红彤彤,白蒙蒙,黑黝黝,黑糊糊,黑洞洞,

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水凌凌,湿漉漉,笑吟吟,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明晃晃,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蓝湛湛,红彤彤,碧澄澄,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选自哪?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原文: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 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战?”声如巨雷,曹军闻知,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 左右曰:“吾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2,事件介绍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刘琮投降。刘备得知后南逃,数十万百姓相随,曹操派遣曹纯率领虎豹骑急追一日一夜,于当阳长坂追到刘备,刘备军被击溃,只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大获人马辎重。

慌乱间又不见了赵云,刘备乃派张飞去断后,张飞召集二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

曹军大众至,张飞据水断桥,曹操军都害怕张飞的勇猛,虽然看见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刘备军因此获安,而后赵云又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与刘备汇合,此时关羽从水道前来接援,张飞与刘备等前往江夏。

赤壁之战后,刘备将张飞借给周瑜攻打南郡, 围攻一年后,南郡守将曹仁溃逃。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鲁迅的故事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 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 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的专栏,并配合刊出接受采访的作家的肖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的合照。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 “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芋其例。近来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 ‘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

上世纪二十年代,北大教授川岛大部分时间用在谈情说爱上,他留了个学生头,绰号“一撮毛”。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后,送给川岛,鲁迅在扉页上这样写道: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我所敬爱的一撮毛哥哥呀

鲁迅的幽默

原载:《中国作家网》

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孙刚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是的,鲁迅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冷竣而严肃的。但那决不是他的全部,鲁迅还是一个全身被幽默感充斥着的人。那种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一笑了之,而是一种从骨髓里溢露出来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犀利深刻。所以,我们不妨说说鲁迅的幽默,我想他决不比专业的幽默大家逊色。

1881年9月25日,一个娃娃诞生了,这个人就是鲁迅。他的出生,在今天看来,用一个不恰当的歇后语来说是“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的。因为这注定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诞生。但他那时哪晓得这些!小时候他相当调皮活泼,他的曾祖母不苟言笑,小孩子都很怕,他却故意从曾祖母面前走过,假装跌跟头倒在地上,引得老太太惊叫:“哎呀,阿宝,衣裳弄脏了!”这时他才满意,不闹了。12岁时被母亲牵着去三味书屋,他却扭扭捏捏,一百个不情愿的小模样,和现在的小伢子软磨硬蹭不愿上学没个两样。在三味书屋也不好好读书,只留恋紫红的桑葚,墙边的小虫子和赤练蛇的故事。但他终究是聪明的,尽管贪玩,后来却颇有建树。倘在今天,小鲁迅定会被奉为素质教育的典范加以膜拜。

鲁迅是一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爱穿长袍,相对他瘦弱的身材来说,似乎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不修边幅了一点,经常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感觉竟有点像他笔下的落魄人物孔乙己,于是便闹出了笑话:在电梯里经常被认为是可疑人物;许多人见到他以为是有幸发现了鸦片鬼;有时去买药,竟然连药房里小伙计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

鲁迅是义无返顾把辫子剪了的人。这在当时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但他面对嘲笑、讥讽、辱骂,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基本上留平头(相当于现在的板寸),他的发质坚硬,根根迎风翘立,铁刷一般,简直酷毙帅呆了。现在的俊男靓女们热衷的染发、烫发等等,和鲁迅比可就小巫见大巫啦。

他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 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

他的胡子也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本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鲁迅烦扰得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竟然从此平安无事。

看过鲁迅年轻时的照片,觉得并不是很帅,起码和现在韩国、日本的所谓“第一美男”有段距离。但鲁迅对自己却信心有加,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不但没有谦卑之词,还竟然说:“我老了会更漂亮!”这个老头真是有意思极了。

鲁迅有很多嗜好。比如爱给人起绰号这个从小养成的习性,至老都未能改。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他的成绩不错,屡受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他在北大讲课,当时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真是搞笑的能手!而且他竟把爱人许广平叫做“害马”,甚至在给母亲写信时也派上用场,说:母亲放心,害马现在很好……

吸烟、喝酒、饮茶可谓是鲁迅的“三瘾”。他的烟瘾一向很大,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他夹烟的姿势很特别: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指中间(窃以为有现代老大的风范)。还有一点很有趣,在人前吸烟的时候,他总是从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喜欢将烟包先拿出来,然后再从烟包抽出一支,而再将烟包塞回袋里去。他这脾气,一直到了上海,仍没有改过。不晓得是怕麻烦呢,抑或怕人家看见他所吸的烟低劣,觉得没面子?

除了三瘾之外,他还喜欢吃糕饼糖果等甜食,这是在日本留学时养成的习惯。有一回,人家送了柿饼给他,他喜欢得不行,藏起来自己偷偷享用,还舍不得给别人吃呢!只有在女士来做客时,才“大方”地拿出来,因为女士们胃口小,只能吃个一两片而已!他还能吃辣椒。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没有把奖章作为自我炫耀的标牌,却懂得实惠,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买一大串红辣椒回来。每读书至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嘘唏不已。只觉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现在看来除了可笑之外,也生出几分感动。 他的胃口很特别,喜食蛇肉、龙虱、梅干菜。而且从不吝惜money,经常请友人吃饭,且不看菜单一口气就能点出“木樨肉”、“酸辣肚丝”、“炸核桃腰”、“三鲜铁锅蛋”、“糖醋软溜鲤鱼陪面”等好几道菜来!

他爱看**,几乎可从影迷升格为影狂。鲁迅到43岁时才首次观看影片,但一看而不可收。鲁迅后期(46-55岁)在上海生活的9年内,共观看**142场。其中1934年37场,1935年36场,1936年秋季病危前19场。这三年平均起来几乎每周一场。好**不轻易错过,甚至一看再看;而且大都是率领家小、呼亲唤友,数人驱车同去!有趣的是,在国外引进的**里面,他最爱看的是大自然丛林草莽的野兽影片(相当于近来的“动物世界”。鲁迅今若健在,定是赵忠详的fan)。

鲁迅还喜欢习武,他曾在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踉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鲁迅虽瘦削,但功力略见一斑。

生活中的鲁迅,幽默、风趣,幽默中又带着一种大气、智慧、乐观和风度。有一次他的侄女问他:“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扁一点呢?”鲁迅笑了笑:“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

广州一些进步青年创办“南中国”文学社,怕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希望鲁迅给创刊号撰稿。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名流免不了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在北京女师大任教时,一次一个学生未经家长允许,和别校一男生去逛公园。她父母发现后,跑到学校大吵大闹,咒骂校方管教不严.封建板的校长也像泼妇一样斥责女学生“太不像话了”。鲁迅先生正好经过那里,得知原委后诙谐地说:“现在风和日丽,有两位青年一块逛公园,有何不好?那些公园年青人都不准去逛,非得成了老头子老太婆才能去逛吗?!”

鲁迅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经常发生口角。他受不了整天的吵闹,竟病倒了。隔壁一个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即使暂时压下去了,心里那股气也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

他说话向来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比如他对人们遮遮掩掩的“性”发表看法: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的事;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竟与这道理完全相反。直到生了孩子,还是躲躲闪闪,惟独对孩子威严十足。这种行径,简直和偷了钱发迹的财主不相上下!他为了说明看人不能片面,风趣地说:英雄是厉害的,但不能因为英雄也,就称得上“大师”!

鲁迅虽然胸襟宽广,但决不适用于对待丑陋的社会现象上。一切假恶丑的东西在鲁迅面前都无以遁形。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鲁迅看不惯:“同学同泳,偶尔皮肉相触,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同吸着天地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简直淆乱乾坤。还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说着还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状。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鲁迅对腐朽文人向来是不留情面的,这是个不怕得罪人的怪人。似乎整个文化界知识界都是他的前世冤家。徐志摩、胡适、郭沫若、林语堂、梁实秋、成仿吾等都曾经受过鲁迅的唾沫的“侵害”,常过骂的滋味;就连与文学不怎么搭界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竟也和他打过笔墨官!看来鲁迅真是汲取了“博爱”的精髓。

鲁迅本身就是一个会说幽默和笑话的能手。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是如何地主持“公道”。鲁迅先生为揭穿这一,说了个小故事:“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喜形于色,说是阔佬同他讲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了。他对我说:滚开去!’”听故事的人哈哈大笑。国民党对美国主子摇尾乞怜的丑态被揭露无遗。

他为了说明派鱼肉百姓,把百姓当炮灰,举了一个寓言:某朝某帝的时候,许多宫女生了病,总是治不好。最后来了一个名医,开了处神方:壮汉若干名。皇帝没有法,只得照他办。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时,宫女们果然个个神采焕发了,却另有许多瘦得不像人样的男人,拜伏在地上。皇帝吃了一惊,问:“这是什么?”宫女们就嗫嚅地答道:“是药渣!”

30年代,一些作家的主观主义毛病很厉害。一次,有人请鲁迅谈谈这一问题,鲁迅没有多说只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有所感悟道:皇帝用什么挑水吃的呢?后又自言自语:一定用金扁担的!其二:有个农妇很想吃柿饼想,于是她就想:皇后娘娘是怎么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觉醒来就下令:快拿一个柿饼来吃吃!

难能可贵的是,鲁迅对幽默和笑话理论还有独到的看法。他在1934年4月1日给陶亢德信中说:“中国之所谓幽默,往往尚不脱《笑林广记》式,真是无可奈何。”在鲁迅看来,《笑林广记》式的幽默,并非真正的幽默,只不过是轻松好懂、油滑庸俗的东西,用以娱己或朋友间玩笑罢了。鲁迅坚决反对油腔滑调的打诨、装疯卖傻的逗笑、轻薄的奚落,讲求的是一种机警、深刻、余音绕梁的深意,欣赏水平是很高的。而鲁迅也以自身演绎和证明了这一点。?

鲁迅的很多文字也是犀利幽默的。他说: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真是另类极了!鲁迅很讨厌蚊子,受不了蚊子的叫声,于是蚊子在笔下很有笑意。他说:“你只管叮我好了,但请不要叫!然而蚊子仍然呜呜地叫。这时倘有人问我‘于蚊子跳蚤孰爱’,我一定毫不迟疑答曰‘爱跳蚤’!这理由很简单,就因为跳蚤是咬而不嚷的。早上起来,但见三位得胜者拖着鲜红色的肚子站在帐子上;自己身上有些痒,且搔且数,一共五个疙瘩,是我在生物界里战败的标征。我于是也便带了五个疙瘩,出门混饭去了……”

然而他的文字终是战斗性的,是投枪,是匕首。他的许多文章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等,至今读来,仍能感到一股凛然正气。但现在,一些顽皮的孩子们却捣蛋地将鲁迅某些文字的本意曲解了,使庄严肃穆变成了滑稽搞笑,但也体现了智慧和生趣。不妨引荐一则,姑且认为这是鲁迅以变相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幽默。(下面是一名记者“采访”鲁迅的“实录”)

鲁迅对早恋问题的精辟回答

问:您对早恋者的评价是什幺?

答: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问:您对已经被老师和家长发现了的早恋学生有何建议呢?

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问:父母应该怎样看待早恋问题?

答: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问:你怎样评价那些排斥早恋的学生呢?

答:无情未必真豪杰。

问:您对早恋中的男女有何劝告呢?

答:不能只为了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忽略了。

问:您对早恋本身的看法是?

答:他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人们也便这么过。

问:请您将国内外同龄人的早恋问题做一个比较?

答: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问:您对教师干涉学生早恋抱什么态度?

答: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问:您对教师不干涉学生早恋又抱什么态度?

答:则普天下之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问:您对学生某某因早恋而被其父殴打有何看法?

答: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问:您认为早恋的学生应具有怎样的气质?

答:横眉冷对千夫指。

问:胆量呢?

答:我以我血荐轩辕。

问:您觉得早恋者该怎样面对师长呢?

答: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问:您自己有过早恋的经历吗?当然您可以不回

答: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

问:最后,你最想对早恋者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诚然,我以上的文字带着一种游戏的味道,但其实它是含着苦涩的。鲁迅的悲哀和沉重足以感染每一个人。他烙于脑骨的幽默气质谁也学不来。就连他的遗言“赶紧埋掉,拉倒,管自己生活,否则可真是糊涂虫”都是那么风趣而催人泪下。我们不会忘记鲁迅,就像我们不会忘记自己。

秦堤的富有情趣的小诗《鲁迅轶事》,也许恰倒好处地概括了鲁迅的一生——

那年,鲁迅远离故乡

来到了城市

他慢步在街头

感到空气恶心

很快就呕吐了

隔夜饭连同许多八股文

都呕了出来

他来到医院

医生说他的病

非常古怪,恐怕不能治

他愕然,一声轻咳

愤怒喷了一地

之后他经常失眠

经常听到植物痛苦的呻吟

一天夜里

他的胡须在摆动中

似有金属的碰击声

不少人害怕起来

担心会被针灸

他的语言也四处飘闪

长成了株株野草

倒被另一些人挖回去

医好了久治不愈的老病

至于他的身躯

据说变成了一把

正义的匕首

长期被一个国家佩带着

一直至今

原载:《中国作家网》

原作者:孙刚

关于鲁迅的话题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 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 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的专栏,并配合刊出接受采访的作家的肖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的合照。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 “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芋其例。近来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 ‘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

上世纪二十年代,北大教授川岛大部分时间用在谈情说爱上,他留了个学生头,绰号“一撮毛”。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后,送给川岛,鲁迅在扉页上这样写道: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我所敬爱的一撮毛哥哥呀

鲁迅的幽默

原载:《中国作家网》

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孙刚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是的,鲁迅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冷竣而严肃的。但那决不是他的全部,鲁迅还是一个全身被幽默感充斥着的人。那种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一笑了之,而是一种从骨髓里溢露出来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犀利深刻。所以,我们不妨说说鲁迅的幽默,我想他决不比专业的幽默大家逊色。

1881年9月25日,一个娃娃诞生了,这个人就是鲁迅。他的出生,在今天看来,用一个不恰当的歇后语来说是“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的。因为这注定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诞生。但他那时哪晓得这些!小时候他相当调皮活泼,他的曾祖母不苟言笑,小孩子都很怕,他却故意从曾祖母面前走过,假装跌跟头倒在地上,引得老太太惊叫:“哎呀,阿宝,衣裳弄脏了!”这时他才满意,不闹了。12岁时被母亲牵着去三味书屋,他却扭扭捏捏,一百个不情愿的小模样,和现在的小伢子软磨硬蹭不愿上学没个两样。在三味书屋也不好好读书,只留恋紫红的桑葚,墙边的小虫子和赤练蛇的故事。但他终究是聪明的,尽管贪玩,后来却颇有建树。倘在今天,小鲁迅定会被奉为素质教育的典范加以膜拜。

鲁迅是一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爱穿长袍,相对他瘦弱的身材来说,似乎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不修边幅了一点,经常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感觉竟有点像他笔下的落魄人物孔乙己,于是便闹出了笑话:在电梯里经常被认为是可疑人物;许多人见到他以为是有幸发现了鸦片鬼;有时去买药,竟然连药房里小伙计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

鲁迅是义无返顾把辫子剪了的人。这在当时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但他面对嘲笑、讥讽、辱骂,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基本上留平头(相当于现在的板寸),他的发质坚硬,根根迎风翘立,铁刷一般,简直酷毙帅呆了。现在的俊男靓女们热衷的染发、烫发等等,和鲁迅比可就小巫见大巫啦。

他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 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

他的胡子也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本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鲁迅烦扰得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竟然从此平安无事。

看过鲁迅年轻时的照片,觉得并不是很帅,起码和现在韩国、日本的所谓“第一美男”有段距离。但鲁迅对自己却信心有加,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不但没有谦卑之词,还竟然说:“我老了会更漂亮!”这个老头真是有意思极了。

鲁迅有很多嗜好。比如爱给人起绰号这个从小养成的习性,至老都未能改。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他的成绩不错,屡受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他在北大讲课,当时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真是搞笑的能手!而且他竟把爱人许广平叫做“害马”,甚至在给母亲写信时也派上用场,说:母亲放心,害马现在很好……

吸烟、喝酒、饮茶可谓是鲁迅的“三瘾”。他的烟瘾一向很大,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他夹烟的姿势很特别: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指中间(窃以为有现代老大的风范)。还有一点很有趣,在人前吸烟的时候,他总是从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喜欢将烟包先拿出来,然后再从烟包抽出一支,而再将烟包塞回袋里去。他这脾气,一直到了上海,仍没有改过。不晓得是怕麻烦呢,抑或怕人家看见他所吸的烟低劣,觉得没面子?

除了三瘾之外,他还喜欢吃糕饼糖果等甜食,这是在日本留学时养成的习惯。有一回,人家送了柿饼给他,他喜欢得不行,藏起来自己偷偷享用,还舍不得给别人吃呢!只有在女士来做客时,才“大方”地拿出来,因为女士们胃口小,只能吃个一两片而已!他还能吃辣椒。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没有把奖章作为自我炫耀的标牌,却懂得实惠,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买一大串红辣椒回来。每读书至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嘘唏不已。只觉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现在看来除了可笑之外,也生出几分感动。 他的胃口很特别,喜食蛇肉、龙虱、梅干菜。而且从不吝惜money,经常请友人吃饭,且不看菜单一口气就能点出“木樨肉”、“酸辣肚丝”、“炸核桃腰”、“三鲜铁锅蛋”、“糖醋软溜鲤鱼陪面”等好几道菜来!

他爱看**,几乎可从影迷升格为影狂。鲁迅到43岁时才首次观看影片,但一看而不可收。鲁迅后期(46-55岁)在上海生活的9年内,共观看**142场。其中1934年37场,1935年36场,1936年秋季病危前19场。这三年平均起来几乎每周一场。好**不轻易错过,甚至一看再看;而且大都是率领家小、呼亲唤友,数人驱车同去!有趣的是,在国外引进的**里面,他最爱看的是大自然丛林草莽的野兽影片(相当于近来的“动物世界”。鲁迅今若健在,定是赵忠详的fan)。

鲁迅还喜欢习武,他曾在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踉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鲁迅虽瘦削,但功力略见一斑。

生活中的鲁迅,幽默、风趣,幽默中又带着一种大气、智慧、乐观和风度。有一次他的侄女问他:“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扁一点呢?”鲁迅笑了笑:“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

广州一些进步青年创办“南中国”文学社,怕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希望鲁迅给创刊号撰稿。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名流免不了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在北京女师大任教时,一次一个学生未经家长允许,和别校一男生去逛公园。她父母发现后,跑到学校大吵大闹,咒骂校方管教不严.封建板的校长也像泼妇一样斥责女学生“太不像话了”。鲁迅先生正好经过那里,得知原委后诙谐地说:“现在风和日丽,有两位青年一块逛公园,有何不好?那些公园年青人都不准去逛,非得成了老头子老太婆才能去逛吗?!”

鲁迅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经常发生口角。他受不了整天的吵闹,竟病倒了。隔壁一个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即使暂时压下去了,心里那股气也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

他说话向来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比如他对人们遮遮掩掩的“性”发表看法: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的事;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竟与这道理完全相反。直到生了孩子,还是躲躲闪闪,惟独对孩子威严十足。这种行径,简直和偷了钱发迹的财主不相上下!他为了说明看人不能片面,风趣地说:英雄是厉害的,但不能因为英雄也,就称得上“大师”!

鲁迅虽然胸襟宽广,但决不适用于对待丑陋的社会现象上。一切假恶丑的东西在鲁迅面前都无以遁形。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鲁迅看不惯:“同学同泳,偶尔皮肉相触,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同吸着天地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简直淆乱乾坤。还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说着还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状。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鲁迅对腐朽文人向来是不留情面的,这是个不怕得罪人的怪人。似乎整个文化界知识界都是他的前世冤家。徐志摩、胡适、郭沫若、林语堂、梁实秋、成仿吾等都曾经受过鲁迅的唾沫的“侵害”,常过骂的滋味;就连与文学不怎么搭界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竟也和他打过笔墨官!看来鲁迅真是汲取了“博爱”的精髓。

鲁迅本身就是一个会说幽默和笑话的能手。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是如何地主持“公道”。鲁迅先生为揭穿这一,说了个小故事:“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喜形于色,说是阔佬同他讲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了。他对我说:滚开去!’”听故事的人哈哈大笑。国民党对美国主子摇尾乞怜的丑态被揭露无遗。

他为了说明派鱼肉百姓,把百姓当炮灰,举了一个寓言:某朝某帝的时候,许多宫女生了病,总是治不好。最后来了一个名医,开了处神方:壮汉若干名。皇帝没有法,只得照他办。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时,宫女们果然个个神采焕发了,却另有许多瘦得不像人样的男人,拜伏在地上。皇帝吃了一惊,问:“这是什么?”宫女们就嗫嚅地答道:“是药渣!”

30年代,一些作家的主观主义毛病很厉害。一次,有人请鲁迅谈谈这一问题,鲁迅没有多说只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有所感悟道:皇帝用什么挑水吃的呢?后又自言自语:一定用金扁担的!其二:有个农妇很想吃柿饼想,于是她就想:皇后娘娘是怎么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觉醒来就下令:快拿一个柿饼来吃吃!

难能可贵的是,鲁迅对幽默和笑话理论还有独到的看法。他在1934年4月1日给陶亢德信中说:“中国之所谓幽默,往往尚不脱《笑林广记》式,真是无可奈何。”在鲁迅看来,《笑林广记》式的幽默,并非真正的幽默,只不过是轻松好懂、油滑庸俗的东西,用以娱己或朋友间玩笑罢了。鲁迅坚决反对油腔滑调的打诨、装疯卖傻的逗笑、轻薄的奚落,讲求的是一种机警、深刻、余音绕梁的深意,欣赏水平是很高的。而鲁迅也以自身演

采纳下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