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2.成语: 以逸待劳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3.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

4.三十六计以逸待劳的故事

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以逸待劳的历史典故-以逸待劳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以逸待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以逸待劳的意思

以逸待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出自《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逸:安闲;待:等待;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的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栒邑。隗嚣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栒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栒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栒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打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以逸待劳近义词

养精蓄锐:养:休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指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体力恢复健康。也指保存部队的战斗力,准备新的战斗。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用逸待劳:意思是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奔走疲惫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出自《晋书·庚翼传》:“御以长辔,用逸待劳,比及数年,兴复可骥。”

成语: 以逸待劳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成语: 以逸待劳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972 成语 : 以逸待劳 注音 : |ˇ |ˋ ㄉㄞˋ ㄌㄠˊ 汉语拼音 : yǐ yì dài láo 参考词语 : 以佚待劳, 以逸击劳, 用逸待劳, 以逸制劳, 待劳以逸, 逸以待劳 反义 : 疲于奔命 近义 : 养精蓄锐 释义 : 「以逸待劳」之「逸」,典源作「佚」。「佚」同「逸」。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则可胜。语本《孙子.军争》。 △「堂堂正正」 Emoji符号 : 以?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以逸待劳”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以逸待劳」原作「以佚待劳」。《孙子》一书为春秋孙武所撰,共十三篇,为古代兵书之一,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为历代兵书之祖。〈军争〉一篇中由「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多方面谈作战方法。先就「治气」来说,军队的士气在初期最为旺盛,接下来就会逐渐怠惰,久了以后思归之心殷切,军心涣散。善用兵的人就会避开初期的锐气,而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攻击,这是「治气」。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敌机先,来等待敌军的挠乱不安;以镇静自己的心,方寸不乱,来对付敌军的喧闹嚣杂,这是「治心」。就近等待远来之敌,以安逸等待疲惫之军,以饱食等待饥渴之众,这是「治力」。「以逸待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而出,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等待疲惫的敌人,而予以痛击则可胜。 典源 : 《孙子.军争》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1>,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3>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注解〕 (1)惰归:松懈返回。 (2)哗:音ㄏㄨㄚˊ,大声喧闹、吵杂。 (3)佚:音|ˋ,通「逸」。安闲。 书证 : 01.《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02.《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列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今县军远伐,经途万里,众寡事殊,客主势异,以逸待劳,全胜难必。」 03.《朱子语类.卷一二○.朱子.训门人》:「若常加省察,使良心常在,见破了这私意只是从外面入。纵饶有所发动,只是以主待客,以逸待劳,自家这里亦容他不得。」 04.《隋唐演义.第五八回》:「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阳,殿下自领精锐,速据成皋,养威蓄锐,以逸待劳,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05.《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逆苗巢穴,正在野羊塘。我们若从大路去惊动了他,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06.《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老师的事情,门生还有不竭力的吗?但是一件,我们也只可以逸待劳,以静待动,等他们来请教我们。」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而予以痛击则可胜。 使用类别用在「从容应付」的表述上。 例  句 <01>稳坐网中的蜘蛛,以逸待劳地等候猎物上门。 <02>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03>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04>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 <05>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06>这一场比赛的胜队将获得决赛权,和以逸待劳的我队争夺冠军。 <07>敌军经过长途跋涉,力量已削减大半,反观我军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胜。 成语接龙

“劳”字开头的成语

劳燕分飞 劳燕西东

“以”字开头的成语

以讹传讹 以德报怨 以邻为壑 以身试法 以逸待劳 以身作则 以貌取人 以毒攻毒 以卵投石 以管窥天 以卵击石 以蠡测海 以夜继日 以日继夜 以胶投漆 以逸击劳 以身试险 以漆投胶 以逸制劳 以沫相濡

“劳”字结尾的成语

汗马功劳 好逸恶劳 以逸待劳 汗马之劳 以逸击劳 以逸制劳 欲逸恶劳 以佚待劳 用逸待劳 汗马勋劳 逸以待劳 参考链接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以逸待劳。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以逸待劳。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以逸待劳”分成的单字详解:

以, 逸, 待, 劳。

名称 请输入您的名称,自动过滤HTML标签,请不要带链接。 邮件 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系,请输入您的邮箱,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 正文 请输入留言内容,自动过滤HTML标签,请不要带链接。

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

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如下:

道家思想提倡的“以逸待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一种生存哲学。典故中,有许多例子可以表达这种思想,比如“以逸待劳”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观念都反映了智慧和灵活的针对方案。其中以逸待劳的故事尤为精彩,是经典故事之一。

以逸待劳的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的中国。有一支装备齐全的军队准备攻打一个小城镇,然而百姓们早已听闻战事,做好了防备。他们准备在城门口为坚守城镇的士兵提供食物和水。于是,他们很早就开始准备,当敌人的军队到达时,他们竟然用他们自己弄的深沟大壕挡住了城门口。

敌人一见到这个意外的情况显然很惊讶。然后,他们在城门外设立了营地,开始了长时间的围攻。百姓们也通过微弱的压腔声、战斗声和营地外的陈列让敌人感到他们有无数箭支。在城镇坚守的士兵没有任何攻击与反击,敌人很快就精疲力陶、疲于应对、物资消耗,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进攻的打算。

故事所反映出的“以逸待劳”思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一定需要用更大的力量去解决它,有时候还可以采用另一种策略:竭尽全力让自己进入到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机会。如果我们在一个等待的状态中,我们会更加灵活地应对困境,更加容易抓住自己的机会。

此外,在商业活动中,“以逸待劳”也广泛存在。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经常会放慢,没有冒险,留存储备,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坚实可用的资源和金融工具。企业家需要对市场风险透彻地了解,提前做出布局,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从市场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总之,“以逸待劳”是一种随时可以使用的策略,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商业领域中,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应对策略。

三十六计以逸待劳的故事

三十六计以逸待劳的故事

  以逸待劳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进攻的手段(而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以逸待劳典故: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以逸待劳解析: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以逸待劳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