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陇望蜀成语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2.贪得无厌是什么意思?

3.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得陇望蜀主人公是谁-得陇望蜀和谁有关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读音 délǒngwàngshǔ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通俗讲法:吃在碗里,看在锅里)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得陇望蜀

 原作“既平陇,复望蜀”,后来以此形容贪心不足,一步比一步胃口大。岑彭(?——36年),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将,从光武帝刘秀定天下。建武初,封归德侯,行大将军事。八年(32年),与吴汉合兵围隗嚣于西城,四川公孙述遣将来救隗嚣。光武帝在致岑彭的信中说:“如果将隗嚣盘据的西城、上邽两处城池攻下,即可率兵南下攻打四川。人心总是不知足,我的愿望就是既要得到陇(甘肃),又要得到蜀(四川)。可每次发兵出征,我的头发就要花白一些。”

 出典:

 《后汉书》卷17第660页《岑彭传》:“(建武)八年,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时公孙述将李育将兵救嚣,守上邽,帝留盖延、耿弇围之,而车驾东归。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48回:“香菱笑道:‘好姑娘,趁着这个功夫,你教给我做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

 连动 既得到陇地,又望着蜀地。比喻不知足。语本《后汉书·岑彭传》:“光武敕岑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官场现形记》12回:“胡统领早存了个——的意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贬义。用于贪心不足方面。→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贪心不足 ?知足不辱 知足常乐 称心如意 一枝自足。也作“获陇望蜀”。

 解释 陇:地名,指今甘肃省东部。蜀:地名,指今四川中西部地 区。原指攻下陇地后又打算攻下蜀地。后比喻贪心不足。

 出 处《后汉书·岑彭传》:“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 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岑彭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平南大将军。建武八年(公元 32年),岑彭带兵跟随刘秀攻打盘踞在陇西的隗嚣,攻克了陇西重 镇天水,与吴汉一起把隗嚣围困在西城。公孙述派李育为将,带 兵进驻上邽,以援救隗嚣。

 这时颍川、河东两地发生了叛乱,京师骚动,刘秀留下盖延、 耿弇(yǎn)围攻李育,自己急忙从上邽返回洛阳。刘秀返回时, 在给岑彭的信中说:“西城、上邽两个城池如果攻下,便可以带 兵乘胜向南攻打蜀地。人心总是苦于不知道满足,我也有这样的 毛病,一旦攻下了陇地,就又盼望攻下蜀地。每一次发兵,我的 头发胡须就要多白一些。但若不这样,天下又怎能统一呢?”

 岑彭堵塞谷水,打算用灌淹的办法攻克西城,不料水从地下 流走,没有成功。不久隗嚣的手下行巡,周宗带领救兵来到,而 汉军粮尽,只能领兵退还。等到颍川等地的叛乱平息后,隗嚣也 随即病,他的儿子隗纯 继位,一年后投降,陇地 即告平定。

 岑彭在平定蜀地时一 路势如破竹。建武十一年, 岑彭率军攻至距离成都只 有几十里时遭刺客暗杀。 建武十二年,大司马吴汉 继续进兵成都,才最终平 定了蜀地。

 近义 得寸进尺

 反义 心满意足

 例句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 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贪得无厌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贪:求多;得:指追求名利;厌:满足。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原意:贪婪到无法满足的地步。今意:贪图名利或金钱之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二 、举例

1、**中的主人公由于贪得无厌,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2、资本家贪得无厌地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3、群众用蔑视的目光看着那个贪得无厌的腐败分子。

4、腐败分子贪得无厌,索贿受贿达到疯狂的程度。

5、那个腐败分子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终于落得可耻的下场。

扩展资料:

贪得无厌的近义词:

1、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 指贪心不满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出自《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

造句:法国得寸进尺,五年以后吞并了整个南圻,而心犹未足,还打算攘夺北圻,仅留下中圻给越南。

2、贪滥无厌

意思是乱贪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出处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造句:他贪滥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严重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贪得无厌

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

老骥伏枥,猜历史人物,是谁?

老骥伏枥(曹操 )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

管仲

老马识途

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出处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骥伏枥、开门见山成语中的人物主角是

老骥伏枥

[语出]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

开门见山

[语出]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老骥伏枥,猜历史人物,是谁

老骥伏枥(曹操 )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莫须有 的主人公是谁

莫须有:岳飞

开卷有益:宋太宗赵光义

围魏救赵:孙膑

前倨后恭:苏秦

呕心沥血:李贺老骥伏枥:曹操

枕戈待旦:刘琨(详细点还有祖逖)

侧目而视:汲郑

相煎何急:曹植与曹丕

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路人皆知:司马昭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刘秀

成语词条: 得陇望蜀

成语发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释疑: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故事::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成语:老骥伏枥,是指?

成语"老骥伏枥", 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说,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卧躺在马槽边,却仍激荡著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后人常以这句"老骥伏枥"来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释义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字词释义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著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