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主人公是谁-中流击楫原文
1.闻鸡起舞的主人公
2.西晋的成语?
3.沁园春长沙的评论,并有出处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睡一处,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与刘琨一起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的时候,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让戎狄趁虚而入,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人人想着奋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祖逖北伐》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扩展资料:
祖逖北伐的历史背景:
公元4世纪初,匈奴等种族铁骑南下,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那时晋朝内部一些官僚们仍旧过着荒*腐朽的生活,只有祖逖坚持北伐,主张收复失地。朝廷虽同意他北伐,但只给他千人用粮和三千匹布做军需,军士要他自己招募。但祖逖没有灰心。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士族出身,任西晋司州主簿。值大乱前夕,怀抱报国之志,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十分关切。半夜里听见鸡鸣,即起身至户外,拔剑起舞,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
西晋末年洛阳沦没后,祖逖率领亲族乡党数百家避乱南下,“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时司马睿与南北门阀士族正热衷于建立东晋新朝廷,进行权力再分配,根本无意于北伐。
祖逖不甘故国倾覆,恒存振复之心,主动请缨,要求领兵北伐。司马睿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除了千人粮饷和3千匹布外,未给一兵一卒和兵器铠甲。
百度百科-祖逖北伐
西晋的成语?
Ⅰ 两朝南北晋的成语有哪些
信口雌黄: 这个典故出自西晋时有名的清谈家王衍。这家伙喜欢滔滔而论,但所说的话往往前后矛盾。有一次别人听他讲解后指出其中矛盾错误处,王衍不假思索,随口更改。故为“信口雌黄”。 信口:随口;雌黄:一种矿物,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擦去。 (报春居士评:老王卖瓜,不仅要有口才,反应也要快,这位仁兄真是个销售人才啊) 我把这些成语分成了几块,来供大家玩捏玩捏: 1)跟“情”有关的成语。 从人性上讲,晋朝是个很特别的时代,无论贵族还是布衣,人们崇尚自由的爱情和无拘束的生活,所以跟情有关的成语也就特别多。 偷香窃玉: 西晋有个叫韩寿的美男被他上司的女儿贾午所暗恋,于是上演了一段女追男的传奇。。。贾午为了追到美男,偷了别人送给她老爹的西域香料,再转送给韩寿(看来那个年代流行男用香水),终于捕获了“美人心”,此为“偷香”。上了钩的美男以后就经常晚上跳墙而入与贾午幽会,此为“窃玉”。 (报春居士评:哦,女的偷香,男的窃玉,原来这两件坏事不全是男的做的。冤枉男同胞这么多年了) 我见犹怜: 东晋大将桓温(“自古英雄出少年”就指他)灭了汉国后以汉王之女为妾。温之元配凶妒欲杀之,但见她神色娴正,辞甚凄婉,不禁弃刀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翻译为“妹妹啊,连我见了你都觉得可怜,何况那个老不的呢”。) (报春居士评:蛮妇中了毒妇之计了。玩肌肉的跟玩大脑的就是没得比啊!) 徐娘半老: 南朝梁朝湘东王萧铎有个姓徐的漂亮老婆,人到中年,地下情人依旧多多(原称“多面首”)。有闲人作一打油诗: 柏直狗,虽老犹能猎; 萧溧阳马,虽老犹骏; 徐娘半老,犹问多情。 (报春居士评:千年后LP远比LG出名,这对排名第一) 看杀卫阶: 卫阶是西晋最有名的美男子(晋朝男儿 美霸天下!!)。不过这位老兄因为长得太美了,走在街上所有人都会盯着他看,把他看得全身起鸡皮疙瘩。久而久之得了忧郁症了。 (报春居士评:在那个美男过剩的年代里居然还那么引人注目,只能说明卫阶他。。。他。。。美若天仙~~~~ 天啊!) 一往情深: 猜猜这个暧昧的成语是哪个晋人发明的。嘿嘿,估计没多少人会猜到,这个成语竟然出自于晋朝第一君子谢安之口,真是出人意料。谢安,就是那位东山再起的老兄,有一子辈朋友叫桓子野。“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从此,中国的言情小说里就多了个经典的词语:一往情深 (报春居士评:清歌大概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那个姓桓的小朋友正值青春期,听多了这种歌,出现些恋爱综合症这很正常。谢安这老家伙大惊小怪的,成心 *** 人家嘛) 2)很多成语跟晋朝南北朝发生的事件有关,考考大家的历史功底吧 l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三个成语出现在哪一场著名战役? l 与刘琨、祖逖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l 不越雷池一步 里的“雷池”在哪? l 乘风破浪来自哪段典故? l 吾不杀伯仁,伯仁由吾而之中的“吾”是谁?“伯仁”又是谁? l 晋朝著名将领羊祜有句什么名言? (答案见后) 3)有两个出自晋朝的成语用来形容厉害女子的 牝鸡司晨: 形容女性政治能力强,原意为母鸡报晓。典故的主人公是西晋的贾皇后,她为了自己专政大搞宫廷政变,发动了导致西晋毁灭的“八王之乱”,最终她离中国第一个女皇帝的头衔仅一步之遥而功败垂成人头落地,让五百年后生的武媚娘抢走了这个头衔。她LG晋惠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在“中国 *** 皇帝排行榜”里高居第一。 咏絮之才:形容女子文才了得。故事是这样的:东晋谢安侄女谢道蕴从小有才,谢安在一个下雪天和子侄们讨论文学大家用什么可以比喻。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从此说女性有“咏絮之才”就是在说她有惊人的文才。 4)跟谢安有关的成语(爆多) 东山再起:谢安早年出仕之前曾经在东山短期隐居,后人遂称其第二次出仕为东山再起 屋下架屋:谢安评论扬都赋的原话,指文章仿效他人前作,没有创新。 前倨后恭:谢安侄子谢玄幼年由谢安抚养,两人感情深厚。谢安曾取笑谢玄“前倨后恭”,谢玄也曾毫不客气的当谢安面批评叔父谢万“衿抱未虚”。 新会蒲葵:谢安得到当时几乎所有名士的推崇,因而一举一动都被世人仿效。曾经有他的老乡回家没有路费,只有五万把根本卖不出去的蒲葵扇,谢安得知以后,便抓了把扇子来用,结果人人仿效,积压的扇子不久便全部高价售出。 围棋赌墅:淝水之战前夕,谢安在东山别墅与人下棋,以别墅作为赌注。 雅人深致:谢安称赞谢道蕴的原话,后多用来指隐士风度,品味高雅。 一往奔诣:支道林称赞谢安的原话,后多用来指文章一气呵成,才气不凡。 老翁可念:谢弈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一往情深:上文 咏絮之才:上文 小儿破贼:谢安对淝水之战捷报的评价。 封胡羯末:均为谢安子侄的小名:封指谢韶,胡指谢朗,羯指谢玄,末指谢川。后用以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报春居士评:牛人啊,随便弄个事就是一成语,汗。。。 ) 公布一下刚才的答案: l 淝水之战 l 闻鸡起舞、胡笳退兵、中流击楫 l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晋苏峻造反时,大将军温峤欲率军灭苏,宰相庾亮认为苏不足以患,西边的陶侃才是心腹大患,要温坚守他在雷池的阵地,不准离开雷池一步,遂为“不越雷池一步”。雷池,在今安徽。 l 来自南朝元嘉年名士宗悫:“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l 东晋王敦造反,王敦的兄长王导向皇上请罪。周桤(字伯仁)当面不帮王导的忙,暗里向皇帝求情,王导终无罪,但他不知内情而恨周桤。等到王敦造反成功后要杀周桤,王导一言不发,周桤终。事后王导发现周桤救己之事,悔恨不已而说出此句。 l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
Ⅱ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
掷果盈车,看杀卫玠,玉润之望,珠玉在侧,卫玠谈道;平子绝倒,韩寿偷香,沈腰潘鬓,草船借箭,鞠躬尽瘁;而后已,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周郎顾曲,倾国倾城(形容慕容冲的),翩翩周生,婉娈幼童(也许不是一个成语,当小故事看吧,说得是周小史,西晋洛阳人,有诗赞曰: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傅粉何郎,行步顾影,侧帽风流,冰清之资,才比潘安貌比吕布,貌柔心壮;音柔兼美,芝兰玉树,既生瑜何生亮,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画梅止渴,才高八斗,三顾茅庐,望尘而拜,闻鸡起舞,枕戈待旦,江郎才尽,长林丰草,投鞭断流,入木三分,东床快婿,世外桃源,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落英缤纷, 与世隔绝, 咏絮之才,东山再起,欣欣向荣, 归去来兮 ,七步成诗,手不释卷 ,囊萤夜读,洛阳纸贵,广陵绝响,坦腹东床,三足鼎立,三足鼎立,作奸犯科,七擒七纵,集思广益,开诚布公,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临危受命,任重才轻,妄自菲薄,作奸犯科,白首同归,犀照牛渚,牛星织女,笔误作牛,桃园结义,路人皆知,东床快婿,吴牛喘月,坚壁清野,穷兵黩武,枕戈寝甲,势如破竹,屡战屡败 ,短兵接战,骁勇善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龙肝豹胎,龙肝凤脑,龙肝凤髓,虎踞龙盘 ,乘龙佳婿,藏龙卧虎,伏龙凤雏 ,龙蟠虎踞,七步之才,一衣带水,青白眼,望梅止渴 ,老骥伏枥 ,挟天子而令诸侯 ,说曹操;曹操就到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吴下阿蒙,髀肉复生,煮豆燃萁,临池学书,咏絮之才,后起之秀,画饼充饥,恃才傲物,收买人心,神武挂冠,李郭同舟,水陆毕陈,玉体横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买王得羊,画龙点睛,赴汤蹈火,恺崇斗富;浑浚争功,兴高采烈,鹤立鸡群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渊渟岳峙,渊渟岳立,岳峙渊渟 ,川渟岳峙 ,徐娘半老,情随事迁,携老扶幼,隔岸观火,穷途之哭,依缸习字
Ⅲ 关于晋朝的成语
投鞭断流
Ⅳ 说这个成语和西晋的王衍有关系 不好意思 居然没有打
麈(抄zhǔ)尾,是一种道具.1979年出袭版的 《辞海·下册》4728页 "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
王夷甫是西晋时的太尉,大名士王衍.少年王衍生活在西晋歌舞升平,崇尚清谈的和平岁月,世人多夸耀他的风采卓越,风度翩翩,有个成语就出自于世人对他的赞美--白玉麈尾.据《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夸夸其谈的时候,动情处,拨弄着散发贵族气息的麈尾扇子,柄尾用白玉装饰.时人惊叹他白皙的手儿,竟然如同玉柄一般洁白无暇,难以分辨.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
Ⅳ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和相应历史事件,要十个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势如破竹 解释: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半老徐娘 解 释 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出 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临池学书解释: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成语故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让儿子王献之从小学习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王献之写“大”字让父亲检查,父亲在字上加上一点成为“太”,他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只有一点才是真功夫。于是王献之守在家里18个洗砚的水池边练习写字。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或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有力。
画饼充饥解释充饥:解除饥饿;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画的意思就是用一个物体来表示另一个物体,充饥就是用一个你有的当做是你想要而又没有的。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找了很久,满意请采纳,谢谢!)
Ⅵ 关于 西晋 东晋 南北朝的成语
有很多,我举一些,纯手打,望采纳
洛阳纸贵-西晋-左思
白玉麈尾专-西晋-王衍
势如属破竹-西晋-杜预
潘文乐旨-西晋-乐广
闻鸡起舞-东晋-祖狄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前秦-苻坚
入木三分、东床快婿-东晋-王羲之
画龙点睛-东晋-张僧鹞
才高八斗-东晋-谢灵运
Ⅶ 和西晋人物祖逖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闻鸡起舞、南塘一出、中流击楫
Ⅷ 出自东、西晋朝的成语
出自东、西晋朝的成语——闻鸡起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解释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答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辨形鸡;不能写作“机”。
近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例句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Ⅸ 说这个成语和西晋的王衍有关系 知道的帮忙解释一下吧
麈(zhǔ)尾,是一种道具。1979年出版的 《辞海·下册》4728页 "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内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容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
王夷甫是西晋时的太尉,大名士王衍。少年王衍生活在西晋歌舞升平,崇尚清谈的和平岁月,世人多夸耀他的风采卓越,风度翩翩,有个成语就出自于世人对他的赞美--白玉麈尾。据《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夸夸其谈的时候,动情处,拨弄着散发贵族气息的麈尾扇子,柄尾用白玉装饰。时人惊叹他白皙的手儿,竟然如同玉柄一般洁白无暇,难以分辨。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
Ⅹ 用什么词形容西晋时期
西晋建立的时候,司马昭已经挂了。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内的统一王朝,容首都洛阳。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沁园春长沙的评论,并有出处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簦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簦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梗为开阔,气势梗为恢宏,哲理梗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词的上段,勾勒出无比壮美、充满生气的秋天图画。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的**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垫铺。
后面的词句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
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这是主客观的统一,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铺染!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当然,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但各人对同一自然现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式等等都千差万别,因此所发出的感慨也不一样。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求魂-到底是伟人。纵观全词就足以看出学古不泥古,继承更超越的禀赋和情怀。走笔至此,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当时仅32岁!
上段写的是“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段则是回忆“昔日之游”,表述的是小“我”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一个人独游多少有点孤寂感,当年同朋友结伴来游,生活是多么充实多么丰富。长沙,在词人的人生旅程中,是社会生活的初始舞台,又是革命斗争的壮丽舞台。“峥嵘岁月稠”正是对昔日学习、战斗审核的高度艺术概括。词人的注意力不在游戏山水,而在对历史使命的指点,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等问题的思考。在忆起往昔岁月时,感情之水顿时形成了拍天的江潮,因而接下来是以“恰”字引起的六个短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迸出了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气慨多么的豪迈,气势多么的磅礴。而词的结尾则意味深长。“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问句,呼应了上片的一问,也回答了上片的问题: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代表着“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全词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无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