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谁有 百家讲坛的 王立群读史记全集

2.吴用的主要事迹

求谁有 百家讲坛的 王立群读史记全集

蜉蝣撼树犹未可知-蚍蜉撼树 蜉蝣撼树

《史记》之汉武帝

 司马迁与《史记》 1.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武帝继位 2. 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思念迭生 3. 宫闱角逐:五女人争宠 悉数登场 4. 立储风波:太子位角逐 暗斗明争 5. 继位太子:皇十子胜出 吉人天相 6. 景帝清障:皇长于自尽 干系难脱 7. 平安太子:周亚夫就范 除却心患 武帝新政 8. 董生对策:仲舒定大政 独尊儒术 9. 窦婴为相:汉武帝钦点 新政栋梁 10. 太后干政:汉武帝隐忍 皇权旁落 11. 田窦交恶:权力更迭口 干戈必起 12. 窦婴之:离奇冤假案 武帝缄默 武帝军威 13. 汉匈交兵:苟和至绝路 唯有一战 14. 马邑之谋:汉武第一击 诱敌聚歼 15. 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 16. 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吋乖 17. 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赛胜小 武帝朝堂 18. 公孙丞相:八十岁终老 官运奇异 19. 煽风点火:公孙弘弄权 机关算尽 20. 惜刀:主父偃屈 公孙谗方 21. 以:一命换四命 张汤昭雪 22.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 武帝平叛 23. 淮南大家:刘皇叔谋逆 恩怨久长 24. 皇室恩怨:淮南王策反 杀父仇深 25. 一错再错:汉武帝平叛 兵不血刃 武帝弄臣 26. 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 27. 庐山真面:经纬天地才 屈尊界臣 28. 琴挑文君:千年一 劫色劫财 29. 情变之谜:卓文君胆识 成就情圣 武帝家事 30. 宠信江充:小人竟得志 武帝受骗 31. 金屋藏娇:轻狂不自知 命中必废 32. 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 双子星座 33. 太子失宠:汉武帝多疑 杯弓蛇影 34. 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 武帝丧子 35. 临终托孤:汉武帝罪己 顾托得人 武帝功过 36. 千秋功过:文治与武功 谁与评说

《史记》之项羽

 霸王出世 1.壮哉少年 英雄梦想 2.斩杀郡守 闪亮登场 3.前朝旧代 人心所向 项羽入关 4.函谷关前 盟主震怒 5. 戏水西岸 剑拔弩张 鸿门宴 6.巧言令色 暗藏玄机 7.愧然生悔 傲然显威 8.阴谋血腥 席间较量 9.警告威慑 武夫陈词 10.惧为鱼肉 避祸逃亡 11.浑然应答 道尽糊涂 西楚霸王 12.不为帝王 选择霸业 13.因功论赏 割地封王 14.所封不当 后患无穷 15.功臣失封 叛乱蜂起 生决战 16.两军对阵 拼一搏 17.杀庆救赵 威振楚国 18.力挽狂澜 灭杀强秦 19.战神显威 以少胜多 20.悍将叛楚 屏障丢失 荥阳会战 21.南北奔波 一失成皋 22.首尾难顾 再失要地 23.中分鸿沟 刘项议和 自毁长城 24.最重自尊 不容逆耳 25.刚愎自用 失察失人 26.心胸狭窄 缺乏宽容 霸王别姬 27.情怀美人 巾帼千秋 28.宽严失度 袒护亲情 29.重情念旧 封赏报恩 四面楚歌 30.张良献计 刘邦结盟 31.四面楚歌 霸王惊心 32.廿八壮士 五千追兵 33.自刎身亡 耻于起兵 34.琵琶一曲 十面埋伏 附录 附录一 谁还该为项羽的败亡负责 一、成事不如败事多的范增 二、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龙且 三、未能完成使命的武涉 四、完全不懂政治的韩信 五、关键时刻给项羽致命一击的周殷 附录二 影响项羽败亡的因素还有哪些 一、别忘了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残暴导致了项羽的败亡吗 三、“匹夫之勇”是项羽败亡的原因吗 附录三:咏项羽 一、英雄常使泪满襟 二、千古漫漫说得失 三、卷土重来未可知

《史记》之吕后

 吕雉出嫁 相面成亲 为人后母 下地种田 为夫入狱 一桩疑案 吕雉归汉 直面情敌 一桩疑案 初露峥嵘 诱杀韩信 诬杀彭越 废立之争 戚姬得宠 挑战皇后 吕后应战 四皓出手 废立之祸 谁该负责 保护爱子 残害母子 悲剧之因 女主称制 太后称制 称制之因 顾命制度 何不称帝 皇子命运 齐王遇险 最后疯狂 皇子奇迹 大封诸吕 严控军权 王陵抗旨 大封诸吕 朱虚酒令 陆贾穿针 和亲匈奴 杀父自立 白登之围 和亲匈奴 吕后决策 荡平诸吕 刘襄举兵 灌婴倒戈 剪除双吕 族诛诸吕 功过是非 问相高祖 废除苛法 历史记忆 [附录]《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史记》之秦始皇(上)

上篇 秦国崛起 一 荆轲刺秦王 督亢图穷匕首见 秦王绕殿呼且逃 有心为报怀权略 可在於期与地图 荆卿成尘渐离 异日还逢博浪沙 易水年年流不尽 荆卿代代名不消 二 襄公立国 复续赢氏祀 非子获食邑 周幽王烽火娱褒姒 秦襄公勤王封诸侯  亡由余戎王纳女乐 霸西戎穆公得其实 三 穆公东扩 虞国君贪贿亡家国 秦穆公礼贤得良才 晋惠公出尔反尔 秦穆公三救晋难 晋怀公逃归继位 秦穆公迎立重耳 秦穆公围郑 烛之武退师 蹇叔哭师 穆公伐晋 四 孝公变法 公叔痤举荐卫鞅 魏惠王佯应实违 秦孝公广招贤才 公孙鞅火速人秦 废井田开阡陌 奖军功建县制 徙木树信严惩贵戚 国富兵强路不拾遗 五 合纵连横 锥刺股苏秦发愤 说六国合纵抗秦 遭羞辱张仪负气 西人秦连横破纵 六国不同心 秦国破合纵 六 昭王称霸 姐弟联袂挺嬴稷 位高权重功震主 范叔奔秦倾九州 远交近攻杜私门 七 异人奇缘 王孙落魄邯郸城 上轻下慢无礼遇 吕不韦贩贱卖贵 秦王孙奇货可居 析危机恫吓阳泉君 保地位游说华阳姊 安国继王位 子楚立太子 八 生父之谜 不韦钓奇献爱妾 赵姬有身嫁异人 异人娶赵姬 大期生赵政 吕政赵政 真伪何从 九 赵姬之乱 子楚溘然离世 赵姬再续前缘 不韦金蝉脱壳 太后宠臣弄权 缪毒恣欲夷灭三族 赢政果决初显王风 茅焦冒说嬴政 秦王悔悟迎生母 十 吕不韦之 文信侯就国河南 秦始皇迫其饮鸩 吕不韦养士三千 秦始皇下诏流放 文信侯权重震主 秦始皇刚毅残酷 吕不韦以德治国 秦始皇果决寡恩 十一 李斯为政 仓中鼠领悟人生 西人秦初露锋芒 郑国修渠耗秦力 嬴政恼怒逐客卿 李斯谏逐客 嬴政收成命 保家国公子入秦 谋大业韩非见诛 十二 通天大计 李斯说王速攻韩 韩非使秦欲存国 门监子摆子四国 韩公子痛斥姚贾 李姚联手诛韩非 秦王然然成大计 下篇 横扫六合 十三 韩氏初兴 曲沃窥伺晋王室 献公诛杀诸公子 献公幸骊姬 废嫡立庶子 遭侮辱郤克记恨 鞌之战韩厥升卿 十四 三家分晋 强知伯欲壑难填 韩赵魏三家分晋 知伯不智亡宗族 三家智斗分晋土 十五 韩国之亡 申不害相韩变法 韩昭侯君人南面 强国环伺环境恶劣 空间狭小夹缝求生 实力弱小外交乏术 连横合纵朝秦暮楚 十六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辟地千里 赵雍立庶禅位 赵章篡权身亡 弃强权终酿内乱 惧族诛困赵雍 十七 秦赵之争 秦昭王欺诈夺宝 蔺相如完璧归赵 渑池会昭襄戏赵王 发冲冠相如折秦翼 秦赵战阏与 赵奢施奇计 十八 长平之战 长平起战事 合纵失须臾 秦赵各易主将 赵括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大败 赵国缘何失利 十九 邯郸之战 赵使人秦求和 秦军攻城受挫 鲁仲连义不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平原赴楚毛遂定盟 散尽家财李谈退兵 虞卿力辩拒割地 秦军邯郸无所得 求救援同仇敌忾 围邯郸秦军落败 二十 赵国之亡 掌实权嬴政伐赵 斩李牧赵迁亡国 昏庸信谗斩将败兵 主次不明割地求和 二十一 水灌大梁 公叔进谗 吴起南奔 卫鞅不见用 范雎几敝 庞涓嫉贤能 孙膑奔齐国 魏王昏蒙 信陵遭嫉 二十二 秦灭燕国 督亢图中不 咸阳殿上空流血 燕王哙禅让乱国 齐湣王趁火打劫 燕昭王招贤 秦始皇东进 燕王喜攻赵 赵王迁亡国 二十三 楚国之亡 秦国养精蓄锐 王翦灭亡荆楚 吴起变法威服诸侯 悼王下世宗室作乱 相国廿五遭灭门 养士三千竞豪砒 不明大势图苟且 鼠目寸光终遭灭 二十四 不战而降 秦兵长驱直人 齐王不战而降 唇亡齿寒国策误 谨慎事秦终被灭 耽于安乐 腐败亡国

《史记》之秦始皇下

第三部:千古帝业 二十五 股肱之臣 赢政虚怀若谷 王蒙能征善战 秦王知人善任 能臣济济一堂 二十六 六世余烈 奋六世之余烈 亡六国之诸侯 选贤不拘一格 统一并吞八荒 六国弊在自困 统一亦有偶然 二十七 集权皇帝 称皇帝废谥法 欲正名求神圣 奉天承运求正统 国玺封禅证合法 废分封设郡县 强皇威求集权 二十八 统一制度 书同文字 政令一统 统一货币 控制经济 法度归一 车辆同轨 二十九 万里长城 卢生图录谶国灭 万里长城皆缘胡 千堆白骨起垣墉 哭倒长城骂倒秦 万里长城今犹在 功过是非任人说 三十 生茫茫 鲸吞六国帝人寰 遣使寻药海上山 求仙未成半生疑 执迷不悟难放弃 三十一 焚书坑儒 咸阳殿淳于越发难 下廷议秦始皇焚书 方士议政畏罪潜逃 始皇弭谤怒坑诸生 简牍能焚烧不尽 谤声易弭怨难除 三十二 秦始皇之 荧惑守心落陨石 沉璧复返祖龙 避凶巡游离咸阳 銮舆同载鲍鱼归 寻仙讨药乞延年 短命而亡成疑团 三十三 秘不发丧 假供膳秘不发丧臭 鲍鱼掩人耳目 遇刺逢贼天下不稳 防内避外两难兼顾 无后无储丞相犯难 瞻前顾后二者不立 三十四 沙丘政变 世事沧桑始皇终作古 千古遗恨诏书变遗诏 见良机赵高萌生贼心 改诏书图谋上下其手 利诱降胡亥宫廷政变 皇权交接班节外生枝 三十五 李斯变节 陈利害李斯变节 六过招赵高得手 李斯缘何变节 丞相终被胁迫 三十六 二世诈立 效愚忠尽愚孝扶苏蒙骗 遵父命守古训太子自刎 生疑虑拒自裁蒙恬抗旨 劝扶苏再请示主帅被囚 除蒙氏杀忠臣赵高复仇 清政敌窃强权小人得志 思得失观历史拷问政变 得益者受害人个个糊涂 第四部:功过是非 三十七 巩固帝位 尊帝庙大巡游振威天下 逆父志杀长兄做贼心虚 诛公子杀公主尽除旧臣 皇族惧重臣危人心思叛 皇帝制忠孝观双双生效 偶然性必然相作用 三十八 李斯之 面劝二世胡亥发飙 进计中招李斯获罪 戍卒困顿陈胜起义 惨遭暗算李斯冤 保身恋位难辞其咎 擅杀重臣赵高设计 执政册载一朝被诛 大秦帝国命悬一线 三十九 胡亥之 咸阳殿指鹿为马 望夷宫二世殒命 赵高缘何二次政变 二世为何被逼自杀 朝中惊二世疑鸵鸟心态 关东反朝中乱事事堪忧 四十 赵高之 遭大难公子除奸 究原委子婴是谁 树大招风风撼树 恶人自有恶人磨 赵高五步乱秦 功罪孰是孰非 四十一 子婴亡国 二世养患积重难返 深宫自闭责难将臣 赵高嫁祸自毁长 城章邯无奈投降项羽 子婴补天竭尽全力 天不遂愿终归请降 关东巨变六国复辟 项羽入关子婴被杀 四十二 皇陵之谜 皇陵修筑历几时 动用民力知多少 巍巍皇陵貌如何 幽幽地宫在何处 秦陵修建何其奢 三泉之下藏珍宝 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各怀意图妄加罪 项羽岂是盗墓贼 牧童火人九泉底 道听途说未可知 四十四 汉儒评秦 二世亡国震惊汉人 洛阳才子纵论亡秦 论秦过得失寸心知 评秦皇人骨七分深 评秦皇一无是处 论速亡重在现实 四十五 唐人论秦 批始皇警示日显 束皇权暴君成鉴 评秦皇新论迭出 剑锋指骄奢*逸 坑术士得名暴君 取新说重释坑儒 柳河东首发新解 郡县制再获评骘 四十六 千古一帝 坑儒生再引争论 禁儒学莫衷一是 郡县制又起烽烟 封建制重获评定 掀翻一个世界 自是千古一帝 四十七 难说再见 灭六国一统天下 创制度千载传承 难定论英主暴君 骂不绝焚书坑儒 重实用法家独尊 秦贵族迅速腐朽 尾声 秦皇吟(代后序)

吴用的主要事迹

梁山泊108将-吴用

 吴用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所有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 、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出场回目:第14回(在刘唐和雷横交锋时) 上山回目:第20回 亡回目:第100回(吊在宋江坟前) 出场时外貌描写: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上山前身份及职业:乡学(基学)先生、知识分子. 上山原因:在好友晁盖的率领下,设计劫取生辰纲后,造反上山. 梁山职务:机密军师. 道号:加亮先生

 史书记载的吴用就叫吴加亮,是宋江起义军的副将,详细内容参考宋江起义.

 编辑本段主要事迹

 吴用生平

 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晁盖曾头市兵败后,吴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也暂时骗上山.卢俊义回去后被陷害,石秀劫法场亦身陷北京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大名府,并救出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

 吴用治病

 智多星吴用,曾经交了一位医术高明的朋友王先生.王先生的三个儿子,也都是出众的好郎中.这一天,王先生生了病,三个儿子方法使尽,也没有给自己的父亲看好病.王先生整日闷在屋里卧床不起,愁眉不展. 听说老朋友病了,吴用抽空从私塾出来去看王先生.一进王先生家门,吴用二话没说,先是给王先生号脉,接着开了一张药方,吩咐他的儿子们照药方去办. 王先生的儿子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甘草桔梗金银花,吃完之后再去抓.主治:经血不调.”这哪像是药方,简直是开玩笑,不过他们当着吴用的面,也不好说什么,就把药方放到了一边. 吴用走后,三个儿子把药方拿给王先生.王先生接过一看,差点把牙笑掉:“哈哈哈,好我的吴先生,连男女都不分还想治病,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可笑可笑!”笑完之后,觉得身上轻松了些,他便顺手把药方贴到墙上,看见了就想笑. 不久,王先生的病竟很快奇迹般地好了.这时,吴用又来到王先生的家中.王先生向他问起药方的事儿.吴用回答说:“您得的是忧郁症,无药可治,要想去掉烦闷,须笑口常开,方能治愈.所以我才给您开了那张看似荒唐的药方,来医治您的病情.”王先生听后,茅塞顿开,更加佩服吴用的才学了. 特殊问题,只有用特殊的办法,才能加以解决. 智多星,天机星吴用的绰号. 智多星的含义不难理解,“智多”就是足智多谋,“星”自然是天上之神,按张庆建先生的说法就是:“意谓吴用的才智像天上的神仙,知前晓后,看透世上芸芸众生.” 水浒中,刘唐得到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富贵”送与东京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的消息,欲“半路上取了”,来投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晁盖“商议个道理”.因醉卧灵官庙里被巡夜的都头雷横当贼拿了,晁盖知情后救下刘唐,并且为息事“取出十两花银送与雷横”.刘唐觉得冤,偷偷地赶上雷横欲取回银子,二人正在“厮并”时,吴用从“侧首篱门”出来,“把铜链就中一隔“,劝住了二人. 这是吴用在水浒中的首次出场.作者对其叙说道: 吴用 秀才打扮

 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见《水浒全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时吴用是个教书先生,在东溪村教几个蒙童为生,雷横、晁盖虽称他教授,书中也只是说他“似秀才打扮”. 按说,北宋时代是文人最扬眉吐气的时代,朝廷开科取士“有教无类”,对吴用的才智当不会“熟视无睹”,那么,他为什么还那么不被时代所接受? 读者都知道吴用籍贯郓城县,因在东溪村教书也就认为就是东溪村人了.据《郓城县地名志》记载,吴用是今郓城县城东约10公里的车市村人,这车市村原名吴家店,后来分为东吴家店和西吴家店.吴家店是个集市,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为“物资交流”大会,车辆及木料市设在西吴家店,人们呼其为“车市”,时间一久,西吴家店就自然成了车市村了,并成了今天“法定”村名.这也是车市村虽以“车”字打头,但村中并无车姓人家的原因.车市村以吴姓最多,都说是吴用的后裔. 其实,水浒作者只是叙述吴用“似秀才打扮”,并没有说他没有参加“科举”.按照吴用老家车市村流传下来的说法,他当时不仅参加了科举,还差点成为“状元”呢. 吴用的父亲是当时郓城县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四书五经尽皆知晓.大比之年,他命吴用前往京师赶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点吴用状元.此时,蔡京却另有想法:吴用的文章没说的,可他眼里并没有自己,一不来蔡府参拜,更无厚礼奉上,如果成了状元,怎好驾御?!于是,在定状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吴用文章虽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点他“无用”为状元,岂不有损大宋形象?”皇上认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吴用永不录用! 吴用的父亲对上述情况并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吴用再次应考.吴用行至曹州(今山东荷泽)附近,遇一个老汉正在路北场内晒小麦.此时虽烈日当空,吴用算到午后有大雨,便告诉老汉赶快把小麦收起,以免遭受损失.谁知老汉闻之一笑:“不必.大雨虽有但下不到我场里,刮阵风正好吹吹小麦中的土气.” 果然,不一会,东南风骤起,乌云突至,一声炸雷,大雨倾盆.奇怪的是路南水流成河,路北滴雨未落,只过了一阵风而已.吴用顿然省悟:遇到了高人! 自此,吴用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跟“老汉”学习周易和兵法.三年学成回家,被父亲斥为“逆子”而逐出家门.无奈,吴用投晁盖庄上教书,取“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与晁盖认识并逐渐成为莫逆之交.在东溪村,吴用每每为百姓“解难”,遂得“智多星”绰号. 智取生辰纲

 吴用在水浒中一出场,“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接着上了梁山,开始了他的“军师”的生涯.在梁山泊事业中,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激林冲火并王伦、破祝家庄和曾头市、攻取大名府等,事业蒸蒸日上,被宋江夸为“赛诸葛”.大聚义时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机密军师.不论在梁山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招安后辅佐宋江破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等历次战斗中,吴用都是梁山好汉一系列胜利的策源点.可知,这“智多星”绰号不虚. 无疑,吴用的智慧是高超的,水浒作者还把他比作诸葛亮.不过,综观水浒对吴用的描写,他这个智多星大有与诸葛亮不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可相提并论: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高瞻远瞩,而吴用则处处因事而施计、依“主”而定策,并无战略远见;诸葛亮事主两世,目标主张始终如一,鞠躬尽瘁、而后已,吴用亦辅佐两代寨主,其行为却随波逐流,他的计谋、机断总是依附在寨主身上,离了晁盖和宋江,吴用似乎就变得真的“无用”了.所以,范正红先生曾形象地形容道:“吴用似属兔子肉的,放在什么锅里就随什么味.” 是这样.吴用毕竟只是个天机星“下凡”. 据星象学家们的解说,自古人们对天机的评价不高,这跟古代社会重视稳定有相当的关系.如果说紫微星是帝王,那么天机星就是帝王身边的谋士.天机的基本性质是变动,不过,不代表人生的变动,而代表的是头脑的灵动,主要是表现在精神方面的活动.一个人头脑聪明,点子多,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愿意改变现状寻求突破,不安于稳定,在现代都是优点,但是在古代重视敦厚、守成、不重变革的社会,就难免会显得格格不入了. 天机星头脑灵活,可以做很好的幕僚人才,为别人出谋划策,是一个智多星,能够让天机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要让天机星独立开创事业,承担很多精神压力,却不是天机的特长所在. 古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最难了解的,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脑子虽然灵活,但结局是否都好,就要看能否将才智用于正途,能否深谋远虑,否则虽聪明却可能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作茧自缚的下场与结局. 天机在不同的宫位会发挥不同的力量,庙旺的天机,既有灵动力又有分析力,如果再会照昌曲,则是好学而且学有所成,往往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士,事业表现相当优秀,不可小看,甚至一样可以自己做老总.反之,如果天机落陷或者入平宫,要么只有灵动力而分析力不强,容易见异思迁,多学少成;要么分析力强而灵动力不足,擅长思考但容易心灵空虚缺乏寄托,此时必须有吉曜的配合才能弥补不足,如果再见煞曜,则往往仅仅是好动,又往往盲动,增加人生的波折. 七星聚义

 咱看看水浒中吴用是什么样的人.早期随着晁盖的性格,吴用果敢、无畏,加上晁盖所没有的智慧,一经出场,促成“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激林冲火并王伦,那是一个何等的生机勃发、韬略于胸的智者!一到了宋江时代,如此光彩照人的智多星虽然仍不断地谋划出胜人之计,则变得世故而沉郁、动摇而畏缩.征辽时辽主的一番劝告,吴用则感觉“端的有道理”;扫平王庆凯旋而归,梁山好汉却不得入城.水军头领要军师“做个主张”杀回梁山,吴用回话:“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蛇无头不行,我如何敢自作主张.”——那里还有事晁盖时“火并王伦”时的“智多星”的一点影子!招安后吴用虽然辅佐宋江破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后闻宋江被害致,也只有缢在宋江坟前. 所以,我在我的《水浒印象》中对吴用评价只用了72个字: “吴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心地纯正,智慧高超,神机妙算,驱策群力,实乃水浒一系列胜利的策源点,然而知识分子固有的弱点,限制了他的战略远见,自认智多星,最终仍旧“军师”而已.

 编辑本段特点

 神机妙算

 1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战略家,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5 足智多谋,能利用别人的优点,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性格特点: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例子:智取生辰纲 智取大明府 智取文安县 巧用双掌连环计

 编辑本段结局

 吴用骂蔡太师 (宣和元年,宋江于梁山泊揭竿而起,建号梁,自封梁太祖.三月,山东、河北诸县俱下,南接淮河,北近辽境;义师已聚十余万,又有攻汴梁之意.宋徽宗甚恐惧,当朝太师蔡京奏请愿凭寸舌招降宋江,徽宗许之.恰闻梁太祖亲率大军西征,天下兵马大都督太尉高俅挥师迎之,太师乃随高军见梁太祖.) 两军对垒,太祖身旁丞相吴用一见太师便想:“此人当是说客.”心中暗自戒备.却听那蔡太师道:“久闻梁山大寨诸将乃忠义之士,今日却为何行逆,为此不忠不义之举?”吴用遂道:“昏君当道,奸臣遍衙:可忍见之?怜民于生际,救民于水火间:岂可谓‘不忠’乎?大宋行将百年,气数已尽,满朝君臣无能,乡间饿殍遍野.上帝怜民之多艰,故遣我等一零八星宿下凡,除此暴君,重得人间安宁.我等起事人方数千,今经三月而以至十余万,盖非人谋,实乃天意.我大梁壮士李逵尝云:‘今国号宋,我太祖亦姓宋;便代之,有何不可?’方逢乱世,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我太祖济世顺民,何逆之有?” 蔡京大怒,道:“噫!宋江长方五尺,面黑,生具猥象;乃一刀笔小吏,至贫至贱之人;无仲尼、墨翟之贤,孙武、吴起之略:如此之人,怎敢起逐鹿之心、问鼎之意?”吴用道:“蔡京匹夫,怎敢直呼吾皇之名讳!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太师不记得否?齐之晏子、川之张松,不皆形容古怪而胸怀大才之人乎?汉高祖出于一亭长,后破项羽于垓下,擒韩信于淮阴,何其壮哉!大汉东据朝鲜,西通西域,南包交趾,北拥大漠,其土之广,宋有其半乎?孔子云“仁者爱人”,墨子云“兼相爱,交相利”,其贤不皆在于“仁”“爱”乎?当世之仁者,普天之下莫过于我梁太祖.我太祖爱民若子,民莫不感激涕零,谓之“及时雨”.凡我义师到处,民皆箪食壶浆以迎.我太祖比之孔、墨,或有不如,然亦不远矣.至于无略,盖因太祖仁爱,不肯与人勾心斗角耳.然亦无妨:汉高祖尝云:“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我梁太祖求贤若渴,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倒屐以迎贤士,哪似汝伪宋满朝文武,尽嫉贤妒能之徒?武圣之后,忠义磊落,汝宋以之为巡检,吾帝封之为征东将军;打虎英雄,胆义过人,汝宋以之为衙役,吾帝封之为步军大将;双枪如电,风流倜傥,汝宋以之为都监,吾帝封之为虎军大将;步行神速,一日千里,汝宋以之为县卒,吾帝封之为钦差;五世大豪,武艺无双,汝宋刑之以刀,吾帝封之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先朝贵胄,持有铁券,汝宋投之以井,吾帝封之为户部尚书.至于闲道求为国师,渔夫可作水将,农人而为步军,僮仆而为弓手,更不必提.汝宋何其昏也,吾帝何其明也!” 蔡京怒道:“汝当我大宋无人乎?我大宋有雄师百万,良将千员,顷刻将汝贼逆化作齑粉!”吴用笑曰:“吾知也.大宋立国百年,与辽九九八十一仗,仗仗皆败,辱尽国威.雁门关一役三路军皆溃,老将杨业节;澶渊结城下之盟,年贡三万岁币.又欲开疆,西射天狼而弃河西,北奔长城而退燕南,丢盔弃甲万千,损兵折将无数.再观今朝:汝军之高太尉,岂非良臣乎?日日不通政事,与帝闲游,以悦帝意,可见其忠;擢升相位便保举百十博球之友,可见其义;见人贿礼皆一脸和气,可见其仁;大将王进尝伤其父故公报私仇除之,可见其孝;三战于梁山,屡败屡战,可见其勇;被擒仍自夸举世相扑无对,可见其威!见如此之人,黄皓不敢夸其贿,杨国忠不敢耀其奸;此人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国力之威可知矣!吾观古往今来能贤于此人者,惟太师汝一人而已!” 太师大怒,道:“汝等俗人懂甚么!吾圣上圣明,笔善丹青;吾亦通书画,列“书法四大家”.汝等山寨小贼,止识吃喝拉撒,乃一桶桶酒囊饭袋耳,怎知其中玄妙?”吴用笑曰:“吾以为徽宗之词虽工,不及李后主《虞美人》、《相见欢》;徽宗之曲虽妙,不及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唐玄宗《霓裳羽衣曲》.方其日*而乐时,焉想日后囚闭汴京之痛楚、藏匿井中之狼狈、逃亡川蜀之慌疲?汝宋徽宗与我义军对抗,犹蚍蜉撼大树耳,不日将家破国亡、身遭横,便纵想囚闭他乡之痛楚、逃亡他地之慌疲,而尚可得乎?何不早降?” 蔡京道:“今北有大辽,西有西夏,若我等二虎相争,恐受其渔翁得利.何不暂且罢兵,合而对外,我奏与圣上,封宋义士永为齐王,世代受爵,岂不美哉?”吴用道;“今辽后院起火,北番女真反叛,早已自顾不暇;西夏一弹丸小国,又何足道哉?若有明主,大可北伐辽而据辽东,西袭夏而通西域.今徽宗无能,不但外战受阻,而对内暴虐,引宋王田方四雄并起,共讨不庭.宋百年前篡位得之,今天数已尽,理当让贤.今宋佩虎符、坐龙椅者,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托长绅者,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废而不知理.存此朝廷,于民何益?伪宋当亡!老贼可速!”蔡太师听罢气愤交加,突然大叫一声,口喷鲜血,坠马而亡.后人有诗叹云: 乱世义师围汴梁,太师蔡京说宋江. 不顾宋庭官无道,只看梁朝军猖狂. 饶舌欲学苏秦论,坠马只得王朗亡. 小丑跳梁空一场,令人千载笑奸相!

 编辑本段性格

 临危不乱 讲义气(给晁盖通风报信) 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 愚忠(闻宋江后自缢)

 编辑本段智赚玉麒麟

 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 正子公也所绘《绘卷水浒传》吴用

 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卢俊义乃河北俊杰,他不仅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济人危困,而且武艺高强,名闻四海,人称“河北玉麒麟”.梁山泊义军头领宋江久慕他的威名,一心想招取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共图大业,替天行道.偏偏这个卢俊义有钱有势,有名有位,吃不愁,穿不愁,而且满脑袋的忠君思想,要他上山造反谈何容易,宋江常常为此苦恼. 军师吴用,人称“智多星”,为人机敏善于谋略,凡事一经他策划,没有办不成的道理.所以,当宋江与他议起此事时,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 当时吴用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悄悄来到卢俊义庄上,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里,口占四句卦歌,并让他端书在家宅的墙壁上.这四句卦歌是: 芦花滩上有扁舟, 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 反躬逃难必无忧. 吴用在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四个字暗藏于四句之首,而一心躲避“血光之灾”的卢俊义哪里有心细察这其中的隐秘呢. 果然,这四句诗写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证据,大兴问罪之师,到处捉拿卢俊义,终于把他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