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而不发是何意·出自于哪?

2.“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中的“钩”是什么意思? “引而不发,跃如也”怎么翻译?

3.“隐而不发,忍而不语”出自哪里?

引而不发是何意·出自于哪?

引而不发越如也-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意思

“引而不发”比喻善于诱导、启发,让别人自己去摸索、提高。

此典出自《孟子·尽心上》:“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同老师对话。公孙丑问孟子说:“老师关于儒家学说的道理,讲得的确非常好,也很完善。可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想掌握它,几乎像登天一样难,老师,您为什么不把这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我们能够掌握的东西,使我们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掌握它呢?”

孟子回答说:“我先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吧。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迁就工人的笨拙而改变用墨绳测好的尺寸标准,更不会因此废弃它。著名的射箭能手后羿,也不会为了迁就射手的笨拙而改变拉弓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有地位、有道德的人在教导别人的时候,就像教人射箭一样,拉满了弓却不把箭射出去,只是摆出一个跃跃欲射的姿势,让学习射箭的人观摩、体会。”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中的“钩”是什么意思? “引而不发,跃如也”怎么翻译?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解释:偷钩的要处,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钩:带钩,古代一种生活用具,这里指代很微小的物件)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

“隐而不发,忍而不语”出自哪里?

原话是 : 引而不发,跃如也。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原指善于教射箭的人,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以便学的人观摩领会。后用以比喻作好准备,待机行事。或比喻善于引导而不代庖。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