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什么意思-奇谈怪说
1.文言文蹊的意思是什么
2.无稽之谈的意思
3.扶摇三万里抖擞九重天是什么意思
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什么意思?
5.薛定谔之猫的深刻意义
文言文蹊的意思是什么
1. 桃李不言,下子成蹊(文言文)及解释 拜托了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众多名垂青史的风云人物。西汉时期的一代名将李广便是其中之一。他智勇双全,长期与匈奴作战,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一个统军大将,他武艺过人、胆略非凡,是不用说的,即便在对待部下诸多兵士上,他也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在行军征战中,李广治军有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次,在行军途中,天气非常寒冷,李广发现身边有一个腿部负伤的士卒,冻得全身直打颤,行走起来一跛一跛的,十分艰难。于是他立即跳下马背,毫不犹豫地牵着缰绳来到这个士卒跟前,亲切地对他说:“你行动如此不便,就暂时骑我的马吧!”说完李广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马背,并且亲自为他牵马,同时,轻声地和他交谈。负伤的士卒受到将军如此的呵护,不由得感激涕零。当军队终于到达宿营地点时,又发现军中粮食缺乏,李广为了让负伤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将自己那份饭菜也给他送去,自己却是空着肚子挨了一夜。
李广为人真诚和善,行事磊落,关心部下,虽然不自我张扬,但也使许多人深受感动。士卒们因受到将军的关怀,便全力以赴地杀敌打仗,来回报他,致使军队捷报频传,所向无敌。因此,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李广称赞有嘉。
《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李将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全句指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德才兼备,自然能感召人心。
2. 文言文“王冕故事”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人韩性听说了这个人后感到惊异,于是把他收录为弟子,王冕的学士很快就可以通儒家了。韩性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冕像对待韩信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3. 文言文 桃李不言,下字成蹊 原文与翻译 文言文 水滴石穿 原文与翻译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李将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view/45547
水滴石穿 ( shuǐ dī shí chuān )
解 释 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出 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用 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磨杵成针,绳锯木断
反义词 虎头蛇尾
典 故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还 存友军卒 *** 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 这种行为。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 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 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 “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 杀我!”
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
4. 文言文中委是什么意思〈动〉
1. (会意。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本义:曲折)
2. 同本义 委,委随也。——《说文》。按,委随犹委蛇。
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史记·天官书》
3. 又如:委折(曲折);委注(曲折流往);委宛(委曲婉转);委纡(曲折);委延(曲折蜿蜒);委坠(曲折,遥远)
4. [在古书中的常用义]堆积,存放 牛不知其也,如土委地。——《庄子·养生主》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燕策》
委,犹积也。——《文选·芜城赋》注
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
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周礼·地官》
5. 委托 愿委之于子。——《战国策·齐策一》
委广州府余。——《广东军务记》
6. 又如:委计(托付以国家大计);委付(委托;嘱咐);委冰(托媒人);委政(付以政柄);委勘(交付审查);委权(授以权柄);委属(托付);委遇(信任)
7. 丢弃,抛弃 委,弃也。——《广雅》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方正》
8. 又如:委去(委弃而离去);委世(弃世);委仗(丢弃武器);委伏(委弃埋没);委舍(舍弃,委卸);委叛(弃官叛离);委捐(放弃,丢掉)
9. 委任,任命,委派 如:委札(委任文件);委用(任用);委成(委任而责成);委使(任用);委命(委派,任命);委重(委以重任);委信(委任信赖);委寄(委任托付);委诚(委任、信用)
10. 推卸;推诿司马欲委罪于孤耶?——《晋书·王裒传》
11. 又如:委咎(归罪);委卸(推卸)
12. 安,安于 乐天安分,以至百年。——陶潜《自祭文》
13. 随顺,顺从 [如:委贽(指人臣拜见君主时,屈膝委体于地);委化(随任自然的变化);委分(任凭天命);委质(下拜;屈膝委身于地下,后引申为托身;归顺。质:形体);委制(归顺并接受约束);委和(随顺自然);委面(归顺称臣);委从(随顺,顺从)
14. 通“萎”。委顿,衰败 如:委花(落花);委困(委顿困乏);委绝(衰亡,衰败);委然(困顿)
15. 交付,给 婆惜道:“第二件,我头上带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委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水浒传》
〈名〉
1. 水的下流 [confluence]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礼记》
2. 后称事情的本末为原委或源委
3. 帽檐,冠檐 [brim of a hat]
委武玄缟而后蕤。——《礼记》
4 末尾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骠国乐》
〈形〉
1. 懈倦,疲惫 如:委劣(委顿,衰弱);委惰(疲倦);委委悴悴(无精打彩)
2. 琐碎;鄙陋
〈副〉
1. 确实 [如:委知(确实知道);委的(的确);委是(确实);委果(果然;确实);委的(确实);委系(确实是)
5. 请高人帮忙翻译一篇文言文 刘辰翁《蹊隐堂记》门山县的官署,过去有一个“三老堂”。
大概在正寝室的西面,旧厅的东面,(与官署)屋脊相连,只是稍稍低矮些,现在用它来安顿客人。我到这里半年,重新修葺了它。
心想,这堂名叫“三老”,一定是有主人而命名的。然而搜求图册和记载的文字,却无法找到,询问当地父老,他们也不知道。
有客人问我(取名的原因),常常担心自己无法回答,于是就更名为“吏隐堂”。“吏隐”之一说法,始于谁呢?(《汉书》中说)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者是小隐,隐于朝市者是大隐。
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于是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已习惯了,不认为这是怪事。
唉,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
担任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为主人效力,求得称职。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寺庙、道观,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难道(非得)隐居在这里?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相信它。
既然这样,那么我取“吏隐”为堂名的用意在哪里呢?我说:“我所指的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自己做官如同隐居。门山县城是一座小小的孤城,高高地坐落在偏僻的山顶,人烟稀少,勉强叫做县。
这里四面荒芜险峻,令人不忍目睹,黯然神伤。这是过往的客人看到了都会叹息的地方,是读书人所鄙视的,不是迫不得已不愿来的地方。
起初我得到这个官职,亲朋好友都惨然失色,都来安慰我,没有人为我庆贺。我本来也很忧愁,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事务简单,民风淳朴,以致于疏懒,所以自己心里深感安慰。
等到国家边境警报四起,军事文书驰马传递,出使的人日夜兼程的时候,这个小县城却因为偏远而好像没有听到一样。邻县官吏疲于奔命,连一天休息都得不到,而我常常太阳升起很高才起床,四肢舒展,冠带马鞍,差不多都成了多余的东西,因此呆在这里更加安逸,只担心自己会离开这里。
有时我与客人们寻找幽深的景致,眺望空旷的山野,荫庇于高高的树木下,枕着丰美的野草,酒到尽兴时开怀大笑,自己和世人全都忘却了,不知道我身属于官府。这难道与隐者果真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江西筠州,因为百姓没有奸诈的诉讼,担任当地刺史的人,称为“守道院”。
那些州郡太守的居所,因而得以被称为“道院”,那么我这个厅堂的匾额虽然题为“隐”,谁说不行呢?。
无稽之谈的意思
无稽之谈的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说法。《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稽(jī):查考。
无稽之谈的拼音是wú jī zhī tán,出处是《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近义词:天方夜谭、流言蜚语、信口开河、风言风语、奇谈怪论、飞短流长、不经之谈,反义词:不容置疑、言之有理、至理名言、言之凿凿、真凭实据、无可置疑、言之成理。
无稽之谈造句
1、这并不是无稽之谈,有史为证。
2、说要我自刎是无稽之谈,殊不知我是心塌地地想好好活着。
3、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无稽之谈。
4、我对你心塌地,殊不知你竟与他人私通,简直是无稽之谈,我宁可自刎,也不愿受这奇耻大辱!
5、说过不会比你先走,说过就算走也决不回头,说过不再用手试泪,说过就算你走也不在原地逗留,说过的一切已不算,你的臂弯已不再是我心灵的港湾,而那些承诺不过是无稽之谈。
6、对于那些无稽之谈,我们最好的回答是不予理睬。
7、这并不是无稽之谈,确实是从大量史料中总结出来的。
扶摇三万里抖擞九重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一天会强大的,化作龙,并且会一发不可收拾,(比喻有本领了)它可以扶摇直上直到九万里的高空。
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原文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赏析
这首诗李白表达的狂是笑对冷眼,是人生快意的表达。24岁时,李白仗剑出游,意欲干一番事业,他到处拜谒,找人引荐自己。在渝州刺史李邕这里却碰了壁,李邕颇不喜欢李白的狂妄自大。
被人看不起的李白,于是写下这首诗,他自比大鹏:总有一天,我将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被人看不上,还依然这么狂,后世爱李白的狂,因为他“狂”得可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李邕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什么意思?
孔子只是复述而不创作,他复述的是天地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自己创立的学说和思想。信而好古就是说他坚信而且热爱比他还要古老的上古的圣人们传下来的教导。
这是当代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的著作。李炳南老居士将佛法的修学体悟融入《论语》,帮助世人重新认识儒家经典,走出了两千多年来对夫子的狭隘理解,应该更符合夫子之本来面目。
扩展资料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复述而不篡改,相信古人云而且保护古人遗留下来的奇谈怪论,我把自己私下比做老彭。”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百度百科——述而
百度百科——论语讲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薛定谔之猫的深刻意义
一只猫同时又是的又是活的?它处在不不活的叠加态?这未免和常识太过冲突,同时在生物学角度来讲也是奇谈怪论。如果打开箱子出来一只活猫,那么要是它能说话,它会不会描述那种/活叠加的奇异感受?恐怕不太可能。 换言之,“薛定谔猫”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反对量子理论中的二元解释以及统计解释。
薛定谔猫佯谬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量子力学的观测?观察或测量都与人的主观有关,而人在箱外,所以必须打开箱子才能决定猫的活。谁都知道箱中猫的活是由铀的衰变决定的——衰变前猫是活的,衰变后猫就了,这与是否有人打开箱子进行观察毫不相干。所以毛病出在观测的主观性上,应该朝这个方向寻根究底。
微观的观测与宏观的观测有所不同。宏观的观测对被观测对象没有什么影响。俗话说:“看一眼总行吧。”意思是对所看之物并无影响,用不着担心。微观的观测对被观测对象有影响,会引起变化。以观测电子为例,要用光照才能看见,光的最小单位光子的能量虽小但不是零,光子照到被观测的电子上,对电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微观世界中看一眼也会惹祸!
量子力学认为,观测的结果使得被观测对象的状态改变了:一个确定态从原先不确定的叠加态中蹦了出来。再追究下去,观测无非是观测手段(如光子)与被观测对象(如电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并不一定与观测者联系起来,后者可以用检测器之类的仪器代替。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物理学家终于认识到:在由叠加态到确定态的转变中,观测曾经扮演的角色应该以相互作用来代替,这样不仅更普遍而且更客观。具体到薛定谔猫佯谬,就能将人的主观因素完全排除——猫的活不是由人开箱看猫一眼所决定的。
读者会说:“不就是一只假想的猫吗,让霍金开枪打不就完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否则许多物理学大师就不会那么孜孜以求了。薛定谔猫佯谬衍生出更深刻的问题:大量原子、分子所构成的生物与这些微观粒子遵从的量子力学规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具有实际意义。例如,自我意识的机制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有人认为可能与量子力学或者更深层次的微观规律有关。再如思维过程中的“顿悟”,会不会与前述之“一个确定态就从原先不确定的叠加态中蹦了出来”有关呢?可能有关的还有:生命的起源、物种的变异、光合作用的机制……如此等等。总之,生命的秘密和思维的奥妙不可能与量子力学的规律无关。这就难怪薛定谔后来转而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了。1946年他写出了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一书,提出了一些很有创见的观点。遗憾的是,在他有生之年,那可怜的箱中之猫依然生不明。
“薛定谔猫”是被作为质疑量子力学的极端例子提出来的,但围绕着它一系列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其寓意是十分深刻的。一方面,薛定谔猫为我们提供了从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的范例,使人们充分领略到退相干过程的基本物理含义,并寻求比量子力学更基本的底层理论;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能够在特殊的条件下,制备出各种各样薛定谔猫态,使得量子力学适用的领域,从微观直接延伸到宏观,其进一步应用有可能发现新的、更宜于实际实现的量子信息载体。的确,站在量子与经典边界上的“薛定谔猫”告诉了我们许多自然界的秘密,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尚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个边界究竟在哪里。 寻求量子与经典边界的研究,或许会导致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