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燔瘗的词语燔瘗的词语是什么

2.瘗是什么意思

3.闲读《随园诗话》(472)

4.袁宏道《灵岩记》原文和译文分别是什么?

5.香消玉殒近义词

燔瘗的词语燔瘗的词语是什么

瘗玉埋香-瘗玉埋香的意思

燔瘗的词语有:词不达意,点金乏术,瘗玉埋香。

燔瘗的词语有:东拉西扯,电光朝露,促膝谈心。2:注音是、ㄈㄢ_一_。3:结构是、燔(左右结构)瘗(半包围结构)。4:拼音是、fányì。

燔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祭祀天地。2.指祭品。

二、引证解释

⒈祭祀天地。引《汉书·终军传》:“专神明之敬,奉燔_於郊宫。”颜师古曰:“燔,祭天也;_,祭地也。”⒉指祭品。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__。_燔_,告类于天神。”

三、网络解释

燔瘗《汉书·终军传》:“专神明之敬,奉燔瘗於郊宫。”颜师古曰:“燔,祭天也;瘗,祭地也。”

关于燔瘗的成语

惮赫千里瘗玉埋香促膝谈心东拉西扯燔书_儒点金乏术电光朝露担惊受怕词不达意岛瘦郊寒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燔瘗的详细信息

瘗是什么意思

瘗的意思为烧火做饭,如分居各爨;引申含义为炉灶,如爨火、爨烟。

“瘗”字的汉语拼音念: yì。 瘗yì 1、掩埋,埋葬:瘗埋。瘗藏(cáng )(殉葬的金玉器物)。瘗玉埋香(旧指美女去)。封瘗[fēng yì.

在现代汉语中,“爨”字还有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含义,如《讲百花爨-》、《文房四宝爨》。

“瘗”,读音为yì,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瘗”的基本含义为掩埋,埋葬,如瘗埋、瘗藏;引申含义为埋物祭地,如瘗坎、瘗地。

在日常使用中,“瘗”也常做动词,表示埋藏,隐藏,如瘗钱。

闲读《随园诗话》(472)

高景藩,字怡园。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官道员。

高韫珍,字淡仙。清代女诗人。高景藩季女。

小青,即冯小青,名玄玄,字小青。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通为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近现代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曾著同名传记《冯小青》。小青墓原在西湖孤山。《西湖新志》卷九:“明女士广陵冯小青墓,在林公祠左。” 1955年废。

檀郎,音tán láng,旧时人称美男人为“檀郎”,女子也以其作认夫婿或所爱男子的尊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西晋文学家潘安的小名为檀郎,后遂用檀郎代指夫君或情郎或所喜欢的人之美称。

瘗玉,音yì yù,本义是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瘗,掩埋,埋葬。也指埋物祭地祭山。例:《吕氏春秋》:有年瘗土,无年瘗土。高诱注:“祭土曰瘗。年,谷也。有谷祭土,报其功也。无谷祭土,禳其神也。”瘗坎,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瘗玉,祭山后埋玉。后有成语“瘗玉埋香”,意思是指美丽的女子亡。出自南宋·吴文英《莺啼序》:“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明·高启《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回头乐事浮云散,瘗玉埋香今几载?”

淡人,高韫珍丈夫的字。郎君,女子对丈夫的雅称。

甲辰,指雍正二年,1724年。

丁巳,指乾隆二年,1737年。是年,袁枚因为上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未中,流落在京,等待参加乾隆三年的乡试。期间在高景藩家寄住三个月。袁枚自称“主其家”,意思是“管家”。实际上是在他家坐馆,即当家庭教师。见《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五一》

铭墓,指为其撰写墓志铭。

(待)

袁宏道《灵岩记》原文和译文分别是什么?

灵岩记

作者:(明)袁宏道

原文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曰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挈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或曰即翫华池也。

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境。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佩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瞠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镱缃钩,宛然石髬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色之于人甚矣哉!

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米氏《砚史》云:“蠖村石理粗,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蒐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椒华沉彩,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霸;蜀国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无湛卢之藏,潮无鸱夷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译文

灵岩,又名砚石,《越绝书》上说:“吴国人在砚石山上修建了馆娃宫。”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山腰有两口吴王井:一口圆井,叫池;一口八角井,叫月池。周围的石头光滑如镜,石质细腻没有剥蚀,井内有常清的泉水,晶莹可爱,一般所说的井栏和井绳,早已不知道变成什么东西了。其间带着净瓶和饭钵而来的人,只有一两个山僧,(他们也不过)在衰草寒烟之中出没而已。悲哀啊!(山上)还有一处泉水叫砚池,极旱的年岁水也不干,有人说这就是翫华池。

登上琴台,(可以)看见太湖一带的几座山,就好像成百上千的发髻,出没在银色的波浪中,这也是区内的绝妙景色。山上原有响屧廊,满山谷都长满了松树,而廊下松树最为茂盛,每当疾风刮起,声若飞涛。我笑着对山僧说:“这是美人环佩钗钏叮当作响即将走来的声音,你受得了这戒律吗?大概应该避开去吧。”山僧瞠目结舌不知我说的是什么。石头上有西施的足迹,我命小童仆用袖子拂拭一下,小童都徘徊犹豫变了脸色。西施所穿的青丝的鞋缘和浅**的鞋扣,宛然在石头上忽隐忽现,即使是用铁石作心肝的人,能不魂销心吗?美色对于人来说真是太厉害了啊!

山侧有西施洞,洞中的石头样子很粗陋难看,不免有点唐突佳人。有人说这座石洞,是当年吴王用来囚禁范蠡的地方。山僧对我说:这下低洼之处,是东西两座画船湖,是当年吴王与西施泛舟游乐的地方。采香径在山前十里处,远远望去好像在山脚下,这条小路像箭一样笔直,是当年吴国宫中妃嫔们种香草的地方。山下有石头可以制砚,石色深紫,好的制成砚质量不差歙溪出产的歙砚。米氏(米芾)的《砚史》上说:“蠖村的石头文理较粗,发墨不会散落。”说的就是这种石头。山名得来,大概也是因为这一点,然而现在已经采伐殆尽,石材也不再有质地较好的了。

唉,山河久远,美女容颜还像新的。椒花的香气已经淡去,最终不过使为待月而开的香帘虚开罢了;历代被赞为美女的都已被埋葬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还有谁作佳侣双宿双飞呢?(这些)都已经化为灰尘白杨和青草了。百代之后,那些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之感到伤心寂寞的美人的足迹,为之感到断肠虚无的彩绘的木板鞋,何况那些在长洲苑看花,拥有翠白玉床的人呢,其情景会怎么样呢?齐国有不嫁的姊妹,管仲说这不会损害齐国的霸业;蜀国没有使国家倾覆的美人,刘禅最终成为俘虏。亡国的罪责,难道只是在女色吗?如果府库无湛卢那样的收藏,钱塘潮中没有伍子胥鸱夷裹尸的仇恨,越国即使进献一百个西施,又有什么用处呢!

注释

1、驳蚀:亦作“驳蚀”。犹剥蚀。明袁宏道《灵岩》:“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清王士禛《黄子文王叔明合作山水图》诗:“粉墨驳蚀神淋漓,岩谷高深气磐礴。”

2、银床素绠:井栏和吊绳。

3、挈:提;拎;持;拿。

4、军持:源于梵语。澡罐或净瓶。僧人游方时携带之,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唐贾岛《访鉴玄师侄》诗:“我有军持凭弟子,岳阳溪里汲寒流。”清钱谦益《舒仲符画丹徒张明府文光小像戏题四绝句》之三:“计口虀盐度六时,放衙取水一军持。”清陶炜《课业馀谈·器》:“军持,浄瓶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八章:“﹝李强﹞在临动身时特别找了一个装满冷开水的军持挂在腰间,这时取下来递给自成。”

5、瓶钵:梵语音译,和尚用的碗。

6、旱岁不竭:干旱年头也不干枯。

7、翫:同“玩”。

8、螺髻:古时童子把头发盘结在头上,形状像螺壳,称为螺髻。后人多以此形容山的峰峦。

9、响屧廊:相传吴王夫差所建,用楩木、梓木铺地,下空,让西施和官女穿着木屐,走着发响。屧,木板拖鞋。

10、冲飙:猛然而来的狂风;急风;暴风。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冲飙倾山,而不能效力於拔毫;火铄金石,而不能耀烈以起溼。”北周王褒《送观宁侯葬》诗:“冲飇摇桓榦,烈火壮曾昆。”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冲颷荡岳,宁移忍地之灵;烈火焚山,不挠坚林之色。”宋杨万里《海鰌赋》:“于是海鰌交驰,搅西蹂东,江水皆沸,天色改容,冲飙为之扬沙,秋日为之退红。”清吴伟业《松鼠》诗:“冲颷飘颓瓦,坏墙丛废棘。”

11、若:你。

12、具戒:即“具足戒”。佛教戒律。僧尼所受戒律之称。意谓戒条圆满充足,故名。其戒条数量,不尽一致。中国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善贤闻已,心浄信解,求入法中,受具足戒。”唐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旋将西游,受具足戒于襄州龙兴寺。”亦省作“具戒”。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及阿难之度出家也,其衣变为法服,及受具戒,更变为九条僧伽胝。”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受具戒。”这两句是袁宏道同和尚开玩笑,以松涛声比作美人来了,叫守戒的和尚快快避开。

13、瞠目:瞪着眼睛。

14、履迹:足迹。南朝陈何楫《班倢伃》诗:“履迹随恩故,阶苔逐恨新。”唐岑参《长门怨》诗:“绿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

15、小奚:即“小奚奴”。小童儿;小男仆。唐李商隐《李贺小传》:“﹝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元汤式《脱布衫带小梁州·四景为储公子赋·春》曲:“问春何处忘机,小奚奴相趁相随。”亦称“小奚”、“小傒”。《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又选小奚秀美者十人,教成吹弹歌曲,日以自娱。”清张岱《陶庵梦忆·冰山记》:“是夜席散,余填词督小傒强记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每出游,必使小奚负铁铛瓦缶纍纍,戞触有声。”参见“奚奴”。奚,奴婢。

16、色动:脸色改变。《战国策·赵策一》:“知过出见二主,入说知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东观汉记·班超传》:“﹝超﹞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隋书·高祖纪上》:“﹝帝﹞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公业﹞呼非烟诘之。非烟色动,不以实告。”

17、碧镱缃钩:青丝的鞋缘和浅**的鞋扣,比喻西施所着的鞋子。

18、石髬:字书无此字,疑有误,指石色明灭闪动的形状。髬:髬髵,猛兽鬃毛竖起的样子。

19、仄:同“侧”。

20、歙溪:在安徽省婺源县,以产砚石著名。

21、蠖(huò)村:地名,在灵岩山下。

22、糁:洒;散落。

23、蒐(sōu)伐:搜括开采。

24、绵邈:长久;悠远。晋陆机《感时赋》:“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辟草昧,岁纪緜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唐李华《咏史》之三:“緜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清周亮工《觉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绵邈,水火兵燹,以后虽复同处一域,不知为谁何氏之族者矣。”

25、粉黛:白粉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可怜粉黛丛中绝质,囹圄队里愁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嫁女》:“少间,粉黛云从,酒胾雾霈,玉椀金瓯,光映几案。”

26、椒华:即“椒花”。晋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越 又有美女二人……贡於吴 , 吴 处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幌。”唐 李贺 《巫山高》诗:“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王琦 汇解:“椒花坠红,即无人花自落之意…… 长吉生长中原,身未入 蜀 , 蜀地之椒,目所未睹,出於想像之间,故云耳。”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闻道云南 有 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

27、埋香:谓埋葬美女。唐李贺《官街鼓》诗:“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香骨,代指美女尸骨。宋吴文英《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词之二:“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此凤眼张三旧居也,门庭如故,埋香黄土已二十馀年矣。”《花月痕》第四一回:“名花证果知何日?蔓草埋香有旧盟。”王德锺《书感》诗之一:“气豪击剑吹箫里,才尽埋香葬玉中。”

28、双鸾:即鸾双。双宿双飞的鸾鸟。

29、幽人逸士:幽人:指幽居之士。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逸士:节行高逸之士,隐逸者。《后汉书·逸民传·高凤传论》:“先大夫 宣侯 尝以讲道馀隙,寓乎逸士之篇。”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商岭 老人自追逐, 蓬丘 逸士相逢迎。”《红楼梦》第二回:“若坐於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闻一多 《忆菊》诗:“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呀!”

30、香趺:美人的脚迹。

31、画屧:彩绘的木板拖鞋。《玉台新咏·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罗裙宜细简,画屧重高墙。”吴兆宜注引《说文》:“屧,屐也。”

32、矧:何况;况且。

33、仲父云无害霸:管仲说这不会损害齐国的霸业。

34、湛卢:宝剑名。这句说,吴王得了越王所献宝剑,骄傲起来,因而亡国。

35、鸱chī夷:皮革制成的囊。伍子胥谏劝吴王不要信任越王,不听,自杀。吴王把他的尸首盛在鸱囊中,浮在江中。

香消玉殒近义词

香消玉殒近义词:

一命归天,瘗玉埋香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香消玉殒_百度汉语

[拼音] [xiāng xiāo yù yǔn]

[释义] 比喻美丽的女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