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两役典故-一身两用是什么生肖
1.对子中的典故
2.两字成语 五字成语 六字成语 七字成语 九字成语 十字成语
3.阿谀奉承的典故
4.想了解一下霍去病
5.嵇康的一个典故
6.带有任何两字的四字成语
对子中的典故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声律启蒙中上下对句经常有一些名人轶事,与中华古史、古籍息息相关。有些典故颇为生涩,望诸公不吝赐教其梗概与出处。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手[上辟下手]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汉致太增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
出使振威冯奉世,
伯乐马,浩然驴,
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涛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 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裙.
读书甘刺股,煮粥需焚须.
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
徐稚榻,鲁班梯.
戴发惟闻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无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
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
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
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解析:
老大出的题目好难哪,小弟献丑,不当之处还请高手指正。
1、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颜巷陋”说的是孔子门生颜回,孔子认为其虽生活困顿但乐观豁达,是为贤。语出《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就是指的颜回。
“阮途穷”说的是魏晋时的著名隐士阮籍,他生性好酒,常常独自驾着牛车,载着一坛好酒,边行边喝,有时前面没路了,阮籍便痛哭一场,再转向其它道路继续前行。一日来到山颠,曾感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来鲁迅和 *** 都对这句话爱不释手,反复引用。典出《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2、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冯妇虎”指的是打虎的英雄冯妇,他曾发誓不再打虎,但是一日路过一地,见到老虎伤人,还是忍不住上前打了那只虎,人们很感激他,但是有些士人却认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非大丈夫所为。
“叶公龙”自然指的是著名的叶老儿了,此人天天逢人便吹嘘自己有多么喜欢龙,家中的字画,吃饭的饭碗,甚至睡觉的被子,无不有龙的形状。但是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龙,却吓得魂不附体。
3、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前句说的是东晋毕卓的故事,他虽身居高位,但是时常喝酒误事,有一次甚至不顾身份,潜入一家酒店盗酒喝,结果大醉于酒瓮旁,被传为笑柄。后来被朝廷解职,但他毫不在意,并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了足一生。
后句说的是东汉著名的帅哥王恭,此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一次身着鹤氅,也就是羽毛大衣在雪中行走,见到的人都说“真是神仙中人啊。”
4、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前句说的是东汉初年的大将马武,西汉末王莽篡权,天下大乱,起义军林立,马武最初是绿林军的麾下将领,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也就是文中的“世祖”,屡立奇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后句说的是夏朝末年的忠臣关龙逢,暴君夏桀有一天让龙逢陪他观看炮烙之刑,桀看的兴高采烈,龙逢看不下去,冒劝谏,结果触怒了夏桀,惨遭炮烙。
5、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前句说的是东汉仇览,此人起初当亭长,后为县衙主簿,就是主管文书簿籍之类的事的小吏,他认为“做鹰鹯,不如做凤鸾”,意思是人要往高处走,后来入太学。
后句指三国时刘备麾下谋士庞统,庞统为人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但是初时刘备只委任他做一个小小的县令,结果他的政绩很差。鲁肃认为,这样的人物不是百里之才,只有使他的官位在治中别驾间,才能展其骥足。
6、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前句是指春秋时著名的刺客豫让,他投入晋国大夫智伯门下,智伯以国士待他。后来智伯在权力斗争中被赵襄子所杀,他的门下人都作鸟兽散,唯有豫让铁心要为主公报仇,为此不惜毁坏面目,吞下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并扮成乞丐终日流落街头,等待机会。一日他伏在桥下,欲杀赵襄子,被发觉后,提出临前要斩赵襄子一件衣服,象征性的表示杀了赵,赵襄子同意了,于是豫让挥剑斩衣,长啸而亡。
后句说的是西晋大将羊祜,他奉命驻守襄阳,到任后,对东吴军民实行怀柔政策。一次部下从边境带回两个小孩,一问是东吴守将之子,便立即派人送回。其父十分感激,第二天就率部来降。吴将邓香侵犯夏口,被活捉,羊祜以礼相待,教育一番之后,又放回东吴,邓香感其恩,也前来归顺。羊祜率众游猎,每遇到吴国将士射伤的野兽被手下捕获,总是命人送还。他后,襄阳百姓在其生前游玩之地建庙立碑,以示纪念。后来每当人们至此,睹碑生情,莫不流泪,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
7、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前句说的是西晋张骏的故事,他曾为凉州官员,移植柳树到凉州,没想到全了,仅有酒泉宫西北长出一些槐树来,张因而作《槐树赋》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很有点“有心栽花,无心插柳”的意思。
后句说的是诗圣杜甫,古人对父母名讳颇为重视,杜甫也不例外,因为他的母亲名字叫做“海棠”,因此他从来不做海棠诗,表示对母亲的敬重。
8、汉致太增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
前句说的是汉高祖刘邦,他在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后常常自夸道:“我乃三尺龙泉剑夺天下。”
后句说的是周武王姬发,他举兵伐纣,建立周朝,后来史书赞扬他:“一戎衣,天下大定。”意思是他穿着战袍(也就是起兵),平定了天下。
9、出使振威冯奉世
指的是汉代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当时正值西域羌人造反,攻陷城池,烧杀抢掠,冯逢世领兵征讨,大获全胜,斩下八千余个胡人头颅,缴获马、牛、羊数以万计。
10、 伯乐马,浩然驴
前句说的是战国时秦国人孙阳,他以善于相马著称于世,号称“伯乐”。
后句说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有一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骑着驴子在风雪天行路,往往由此就诗兴大发。
11、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涛书
未有解,请高手指点。
12、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上句指的是殷高宗武丁的典故,他一夜梦得圣人,名字叫做“说”。醒来后就用梦中那个圣人的特征去查验群臣,结果都不是。他于是让人去宫外寻找,最后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这个“说”。他那个时候是一个胥靡,正在傅险修筑城池。胥靡就是劳役之刑人的意思。
后句说的是周朝姜尚姜子牙的典故,他学识渊博,有王佐之才,但是却每天在渭水垂钓,而且不用鱼饵,钩子离水面尚有一定距离,名曰“愿者上钩”。他其实是在等待有缘之人。终于有一天遇到了周武王姬发,姜认定他日此人必定君临天下,于是出山辅佐。
13、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前句指的是孔子的典故,语出《孔子家语·致思》。有一天孔子要出门,天下大雨,但是他没有伞,他的门人说:商有啊,你可以问他借。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就是说,何人交往,要多看对方长处,少提及短处,才能相交的长久。
后句语出《晋书·列传第十九》。阮裕有一辆好车,别人但凡借用的无有不给,一次一个人母亲去世了,想借他的车来运母亲的遗体却又不敢开口,后来阮裕知道了,感叹说:“我有车别人却不敢借用,那还要车来干什么?”于是命人焚毁了。
14、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
前句语出《晋书·载记第十三》。前秦国君符坚正打算大赦天下,在集市上突然出现了一只大青蝇,盘旋着嗡嗡直叫,赶也赶不走。后来忽然有很多人奔走相告说皇帝要大赦天下了,别人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都说,是一个瘦小的青衣人在集市上大喊“官欲大赦”的,后来那个青衣人不见了……估计是大青蝇所化。
后句语出《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机养了一条黄狗,名叫黄耳,聪明伶俐,深得主人欢心。当时兵荒马乱,消息不畅,陆机很久都没和家人书信联系了。一次他开玩笑的对黄耳说:“你能给我送信吗?”没想到黄耳连连摇尾巴,似乎表示没问题。陆机很奇怪,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写了一封信,系在黄耳颈上。没想到黄耳真的跨越千山万水把信送了回去,又捎来了家人的回信。如此好几次,从没有失误过。
15、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裙
前句好像是荆轲刺秦的典故。不敢确定,请高手指正。
后句语出《汉书·列传第二十一》:大夫邹阳谏吴王书曰:“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曳裾指的是客寓豪门。
16、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
第一句典出《书·武成》。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后,就“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也就是表示以德服人,给那些还未归降的人看。
第二句指的是伯乐的故事,伯乐一日路过虞板,见到一匹老迈的千里马,因主人不识货居然把它当作拉车的马来用,眼看这匹马步履艰难,伯乐不由上前抱住马脖子,失声痛哭,那匹马也仰天长嘶,似乎是找到了知音。
第三句典出《汉书·传第四十一》。汉代舒广作太子太傅,他的侄儿舒受作太子少傅,广对侄子说:我听说人要是懂得满足就不会受辱,如果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困顿,“功成身退”是天道,如今咱俩身居高位,功成名就,如果还赖着不走,恐怕有祸,不如早点急流勇退。侄子深表赞同,于是双双辞官而去。
第四句语出《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是殷商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王要立叔齐为君,他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同意,说这是父亲的意思,并且逃走了。叔齐不愿为君,也逃走了。后来二人双双不食周粟,饿于首阳山。
17、徐稚榻,鲁班梯
前句语出《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徐稚是豫章南昌人,当时陈蕃是那里的太守。陈蕃性格很是严厉固执,从来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的时候,才会设下一榻,徐稚走后立刻命人撤掉。“下榻”就是由此而来。
后句出自《墨子·公输〉。公输班,也就是鲁班曾经制造过攻城梯,为了展示效果,拿来攻击宋国。没想到墨子却来守城,二人斗法,鲁班使出百般手段,最后无计可施,可是墨子守城还是绰绰有余。
两字成语 五字成语 六字成语 七字成语 九字成语 十字成语
一字:
安于一隅 傲睨一世 八字没一撇 百不失一
百不一存 百尺竿头,更… 百里挑一 百闻不如一见
百无一能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百无一用
百星不如一月 背城借一 背城一战 背水一战
彼一时,此一… 毕其功于一役 表里如一 别具一格
别树一帜 冰冻三尺,非… 并为一谈 不敢越雷池一…
不管三七二十… 不经一事,不… 不拘一格 不堪一击
不可一世 不名一钱 不能赞一辞 不识一丁
不屑一顾 不一而足 不以一眚掩大… 不易一字
不赞一词 不值一顾 不值一钱 步调一致
沧海一粟 猖獗一时 尝鼎一脔 成一家言
惩一儆百 吃一堑,长一… 尺蚓穿堤,能… 传诵一时
串通一气 吹皱一池春水 春风一度 一刻
此一时,彼一… 从一而终 聪明一世 打成一片
当头一棒 道高一尺,魔… 倒打一耙 登高一呼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定于一尊 洞察一切
斗南一人 独霸一方 独步一时 独此一家,别…
独当一面 独树一帜 独一无二 多此一举
耳目一新 二虎相斗,必… 二一添作五 罚一劝百
反戈一击 风靡一时 风行一时 讽一劝百
浮一大白 付之一炬 付之一叹 付之一笑
高出一筹 高人一筹 高人一等 各执一词
更进一竿 更上一层楼 攻其一点,不… 功亏一篑
苟安一隅 孤注一掷 挂一漏万 冠绝一时
桂林一枝 沆瀣一气 合而为一 哄动一时
虎生三子,必… 划一不二 欢聚一堂 焕然一新
黄梁一梦 回眸一笑 毁誉不一 毁于一旦
荟萃一堂 浑然一体 混然一体 混为一谈
机杼一家 济济一堂 季布一诺 季路一言
加人一等 价增一顾 剑头一吷 江天一色
教一识百 鹪鹩一枝 孑然一身 九九归一
九牛一毛 九一生 举国一致 举一反三
举一废百 决一雌雄 决一胜负 决一战
君子一言,快… 可发一噱 窥豹一斑 利出一孔
聊备一格 聊胜一筹 麟凤一毛 灵机一动
略高一筹 略见一斑 略胜一筹 略逊一筹
罗掘一空 眉毛胡子一把… 眉头一皱,计… 面目一新
名震一时 抹一鼻子灰 莫衷一是 目空一切
南柯一梦 捏一把汗 偶一为之 睥睨一切
平地一声雷 破题儿第一遭 漆黑一团 七次量衣一次…
棋高一着,缚… 铅刀一割 牵一发而动全… 千部一腔,千…
千金一掷 千钧一发 千里一曲 千里姻缘一线…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千载一时
青山一发 全国一盘棋 劝百讽一 人己一视
人手一册 人一己百 日长一线 日复一日
日甚一日 容膝之安,一… 如出一口 如出一辙
三位一体 杀一儆百 赏一劝百 上下一心
稍胜一筹 稍逊一筹 舍得一身剐,… 盛极一时
十日一水,五… 十一生 始终如一 首屈一指
数一数二 水天一色 说一不二 说一是一,说…
宿弊一清 太仓一粟 昙花一现 堂上一呼,阶…
天各一方 天下第一 天下乌鸦一般… 天下一家
天字第一号 铁板一块 通同一气 同出一辙
同功一体 万口一谈 万一生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网开一面 文武之道,一… 闻一知二
闻一知十 无官一身轻 无一不知 心口如一
心有灵犀一点… 虚晃一枪 烜赫一时 嫣然一笑
言行不一 言行一致 奄奄一息 养兵千日,用…
养军千日,用… 摇身一变 一把拿 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一般见识 一斑窥豹 一板三眼
一板一眼 一瓣心香 一棒一条痕 一本万利
一本正经 一鼻孔出气 一笔勾销 一笔抹煞
一臂之力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秉至公
一病不起 一波三折 一波未平,一… 一不扭众
一不压众,百… 一不做,二不… 一步登天 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鬼 一草一木 一差二错 一长两短
一长一短 一场春梦 一倡百和 一唱三叹
一唱一和 一朝天子一朝…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一成一旅 一尺水十丈波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一触即溃 一传十,十传… 一串骊珠 一床锦被遮盖
一床两好 一锤定音 一锤子买卖 一辞莫赞
一蹴而就 一寸丹心 一寸光阴一寸… 一搭两用
一代风流 一代楷模 一代谈宗 一箪一瓢
一刀两断 一刀切 一得之功 一得之见
一得之愚 一德一心 一丁不识 一定不易
一定之规 一动不如一静 一而再,再而… 一发破的
一发千钧 一帆风顺 一反常态 一饭千金
一方之任 一飞冲天 一风吹 一分为二
一佛出世,二… 一夫当关,万… 一傅众咻 一改故辙
一概而论 一干二净 一干人犯 一个巴掌拍不…
一个萝卜一个… 一股脑儿 一鼓作气 一官半职
一轨同风 一棍子打 一国三公 一寒如此
一哄而散 一呼百诺 一呼百应 一壶千金
一狐之腋 一簧两舌 一挥而成 一挥而就
一麾出守 一己之私 一技之长 一家眷属
一家之计 一家之言 一见倾心 一见如故
一见如旧 一见钟情 一箭上垛 一箭双雕
一箭之地 一箭之遥 一浆十饼 一介不取
一介书生 一举成名 一举两得 一举千里
一举手之劳 一举一动 一蹶不振 一决雌雄
一客不烦二主 一刻千金 一孔之见 一口两匙
一口三舌 一口吸尽西江… 一口咬定 一块石头落地
一匡天下 一夔已足 一馈十起 一来二去
一览无余 一劳永逸 一雷二闪 一力承当
一了百当 一了百了 一鳞半甲 一鳞半爪
一鳞一爪 一溜烟 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
一路福星 一路平安 一路顺风 一落千丈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一脉相承 一脉相传
一毛不拔 一面如旧 一面之词 一面之交
一瞑不视 一鸣惊人 一命呜呼 一模一样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一木难支 一年半载
一年被蛇咬,… 一年之计在于… 一念之差 一牛九锁
一诺千金 一拍即合 一盘散沙 一喷一醒
一片冰心 一片宫商 一片焦土 一片汪洋
一贫如洗 一颦一笑 一抔黄土 一曝十寒
一气呵成 一谦四益 一钱不落虚空… 一钱不值
一钱如命 一窍不通 一切众生 一琴一鹤
一清二白 一清如水 一穷二白 一丘一壑
一丘之貉 一去不复返 一犬吠形,百… 一人传虚,万…
一人得道,鸡… 一人善射,百… 一人有庆 一人之交
一人之下,万… 一仍旧贯 一日不见,如… 一日九迁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日三省 一日万机
一日万里 一日之长 一日之长 一日之雅
一如既往 一扫而空 一觞一咏 一蛇两头
一身都是胆 一身而二任 一身两头 一身两役
一身是胆 一身五心 一生一世 一失足成千古…
一时半刻 一石二鸟 一视同仁 一事无成
一室生春 一世龙门 一世之雄 一手包办
一手独拍,虽… 一手托天 一手一足 一手遮天
一树百获 一双两好 一丝半粟 一丝不苟
一丝不挂 一丝不紊 一丝两气 一丝一毫
一岁九迁 一索得男 一塌刮子 一塌糊涂
一榻横陈 一潭水 一弹指顷 一体同心
一天星斗 一统天下 一团和气 一团漆黑
一推两搡 一退六二五 一碗水端平 一往情深
一往无前 一网打尽 一望无际 一文不名
一问三不知 一窝蜂 一无长物 一无可取
一无是处 一无所长 一无所得 一无所能
一无所取 一无所有 一无所知 一五一十
一物不知 一物降一物 一误再误 一息尚存
一相情愿 一笑千金 一笑置之 一蟹不如一蟹
一泻千里 一心一德 一心一计 一心一意
一星半点 一行作吏 一薰一莸 一言半语
一言既出,驷… 一言九鼎 一言难尽 一言为定
一言一行 一言以蔽之 一叶障目,不… 一叶知秋
一衣带水 一以当十 一以贯之 一意孤行
一吟一咏 一饮一啄 一应俱全 一拥而上
一隅三反 一隅之地 一隅之见 一语道破
一语破的 一元大武 一元复始 一则以喜,一…
一张一弛 一着不慎,满… 一朝权在手,… 一朝一夕
一朝之忿 一针见血 一针一线 一枕槐安
一枕黄梁 一知半解 一之谓甚 一枝之栖
一纸空文 一致百虑 一掷百万 一掷千金
一柱擎天 一字褒贬 一字不苟 一字不易
一字长蛇阵 一字连城 一字千金 一字一板
一字一珠 一字之师 一座皆惊 以求一逞
以一持万 以一当十 以一奉百 以一警百
以一知万 亿兆一心 盈盈一水 有一搭没一搭
有一利必有一… 有一得一 有一无二 有朝一日
又弱一个 愚者千虑,必… 运用之妙,存… 在此一举
振臂一呼 知其一,不知… 知一万毕 只此一家,别…
只知其一,不… 智者千虑,必… 中河失舟,一… 众口一词
侏儒一节 专心一志 自成一家 罪加一等
做一日和尚撞…
二字:
不二法门 不管三七二十… 不擒二毛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独一无二 二八佳人 二把刀
二分明月 二虎相斗,必… 二惠竞爽 二龙戏珠
二人同心,其…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竖为虐
二桃杀三士 二心两意 二姓之好 二一添作五
寡二少双 贵贱无二 国无二君 毫无二致
划一不二 家无二主 接二连三 金钗十二
九牛二虎之力 君命无二 两面二舌 七十二行
器二不匮 三平二满 三下五除二 三心二意
三占从二 识二五而不知… 十二金牌 誓不二
数一数二 说一不二 说一是一,说… 天无二日
闻一知二 心无二用 言无二价 一不做,二不…
一差二错 一分为二 一佛出世,二… 一干二净
一客不烦二主 一来二去 一雷二闪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一身而二任 一石二鸟 一退六二五
有无二 有一无二 知其一,不知… 只知其一,不…
三字:
挨三顶五 巴三览四 半夜三更 冰冻三尺,非…
不成三瓦 不管三七二十… 不三不四 草庐三顾
差三错四 垂涎三尺 此地无银三百… 此中三昧
攒三聚五 倒三颠四 得其三昧 低三下四
颠三倒四 掉三寸舌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丢三落四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桃杀三士 红日三竿 虎生三子,必…
喙长三尺 火冒三丈 几次三番 颊上三毛
狡兔三窟 接二连三 接三连四 九烈三贞
九流三教 举一反三 犒赏三军 拉三扯四
利市三倍 连中三元 两面三刀 六街三市
六韬三略 屡次三番 孟母三迁 拿三搬四
欺三瞒四 七年之病,求… 日上三竿 入木三分
三百六十行 三班六房 三曹对案 三差两错
三茶六饭 三长两短 三朝元老 三从四德
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鸟,七寸… 三寸之舌 三迭阳关
三对六面 三番五次 三翻四复 三分鼎足
三坟五典 三复斯言 三纲五常 三个臭皮匠,…
三更半夜 三姑六婆 三顾茅庐 三过其门而不…
三户亡秦 三皇五帝 三魂七魄 三缄其口
三教九流 三街六巷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六九等 三马同槽 三媒六证 三命而俯
三年化碧 三年之艾 三朋四友 三平二满
三妻四妾 三拳不敌四手 三人成虎 三人为众
三人行,必有…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三蛇七鼠
三牲五鼎 三生有幸 三尸暴跳 三十而立
三十六策,走… 三十六计,走… 三十六行 三十三天
三豕涉河 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行 三天打鱼,两…
三天两头 三头对案 三头两面 三头两绪
三头六臂 三推六问 三瓦两舍 三位一体
三五成群 三下五除二 三心二意 三衅三浴
三星在户 三星在天 三旬九食 三言两语
三阳开泰 三余读书 三浴三衅 三月不知肉味
三灾八难 三占从二 三战三北 三折肱,为良…
三贞九烈 三纸无驴 三旨相公 三智五猜
三足鼎立 士别三日,当… 说三道四 岁寒三友
挑三拣四 调三窝四 推三阻四 退避三舍
网开三面 韦编三绝 稳吃三注 无风三尺浪
无事不登三宝… 五大三粗 言三语四 阳关三迭
一板三眼 一波三折 一唱三叹 一而再,再而…
一国三公 一口三舌 一日不见,如… 一日三秋
一日三省 一问三不知 一隅三反 勇冠三军
游戏三昧 约法三章 再三再四 再衰三竭
张三李四 长年三老 朝三暮四 着三不着两
四字:
巴三览四 版版六十四 不三不四 差三错四
倒三颠四 低三下四 颠三倒四 丢三落四
放之四海而皆… 烽火四起 家徒四壁 接三连四
九洲四海 拉三扯四 狼烟四起 拿三搬四
囊括四海 骈四俪六 欺三瞒四 三从四德
三翻四复 三朋四友 三妻四妾 三拳不敌四手
说三道四 四不拗六 四大皆空 四分五裂
四海波静 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四海升平
四海为家 四海之内皆兄… 四郊多垒 四脚朝天
四马攒蹄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平八稳
四清六活 四衢八街 四时八节 四书五经
四体不勤,五… 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四姻九戚
四战之地 挑三拣四 调三窝四 投诸四裔
推三阻四 微机四伏 文房四宝 五湖四海
五零四散 言三语四 眼观四路,耳… 眼空四海
一谦四益 再三再四 张三李四 朝三暮四
志在四方
五字:
挨三顶五 拔十得五 不为五斗米折… 攒三聚五
二一添作五 腹载五车 过五关,斩六… 九五之尊
麻雀虽小,五… 铭感五内 目迷五色 如堕五里雾中
三番五次 三坟五典 三纲五常 三皇五帝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三五五 三牲五鼎
三五成群 三下五除二 三智五猜 伸手不见五指
识二五而不知… 十风五雨 十日一水,五… 十围五攻
四分五裂 四书五经 四体不勤,五… 梧鼠五技
五彩缤纷 五大三粗 五斗折腰 五毒俱全
五短身材 五方杂处 五风十雨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五谷丰登 五羖大夫 五光十色
五鬼闹判 五行八作 五行并下 五合六聚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黄六月 五脊六兽
五角六张 五经扫地 五劳七伤 五里雾
五陵年少 五零四散 五马分尸 五内如焚
五内俱崩 五雀六燕 五日京兆 五色缤纷
五色无主 五十步笑百步 五世其昌 五体投地
五心六意 五行并下 五虚六耗 五言长城
五颜六色 五音六律 五月披裘 五月粜新谷
五脏六腑 五子登科 夏五郭公 学富五车
一身五心 一退六二五 一五一十
六字:
版版六十四 过五关,斩六… 呼幺喝六 六朝金粉
六尺之孤 六出纷飞 六畜不安 六出奇计
六耳不同谋 六根清静 六合之内 六街三市
六马仰秣 六亲不认 六亲无靠 六神无主
六韬三略 六月飞霜 骈四俪六 七情六欲
三百六十行 三班六房 三茶六饭 三对六面
三姑六婆 三街六巷 三六九等 三媒六证
三十六策,走… 三十六计,走… 三十六行 三头六臂
三推六问 身怀六甲 四不拗六 四清六活
五合六聚 五黄六月 五脊六兽 五角六张
五雀六燕 五心六意 五虚六耗 五颜六色
五音六律 五脏六腑 一退六二五
七字:
昂藏七尺 不管三七二十… 打蛇打七寸 横七竖八
夹七夹八 开门七件事 零七八碎 乱七八糟
七步之才 七长八短 七次量衣一次… 七颠八倒
七高八低 七行俱下 七棱八瓣 七零八落
七年之病,求… 七扭八歪 七拼八凑 七窍生烟
七擒七纵 七青八黄 七情六欲 七日来复
七上八下 七十二行 七事八事 七手八脚
七八活 七推八阻 七折八扣 七嘴八舌
三寸鸟,七寸… 三魂七魄 三蛇七鼠 污七八糟
乌七八糟 屋如七星 五劳七伤 倚马七纸
杂七杂八
八字:
八百孤寒 八拜之交 八斗之才 八方呼应
八公山上,草… 八荒之外 八街九陌 八九不离十
八面见光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八面莹澈
八面圆通 八面张罗 八仙过海,各… 八音迭奏
八珍玉食 八字打开 八字没一撇 半斤八两
才高八斗 耳听八方 二八佳人 横七竖八
胡说八道 挥斥八极 夹七夹八 九垓八埏
零七八碎 乱七八糟 女大十八变 七长八短
七颠八倒 七高八低 七棱八瓣 七零八落
七扭八歪 七拼八凑 七青八黄 七上八下
七事八事 七手八脚 七八活 七推八阻
七折八扣 七嘴八舌 三灾八难 十万八千里
十之八九 四面八方 四平八稳 四衢八街
四时八节 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污七八糟
乌七八糟 五行八作 五花八门 眼观四路,耳…
右传之八章 杂七杂八
九字:
八街九陌 八九不离十 愁肠九回 含笑九泉
鹤鸣九皋 回肠九转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九垓八埏 九回肠断 九九归一 九烈三贞
九流人物 九流三教 九流十家 九年之蓄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拉不转 九牛一毛 九曲回肠
九泉之下 九儒十丐 九世之仇 九未悔
九一生 九天九地 九天揽月 九五之尊
九霄云外 九原可作 九洲四海 九转功成
举十知九 龙生九子 齐烟九点 三教九流
三六九等 三旬九食 三贞九烈 十病九痛
十拿九稳 十年九不遇 十亲九故 十生九
十室九空 十羊九牧 十之八九 四姻九戚
天保九如 箫韶九成 行百里者半九… 言重九鼎
一牛九锁 一日九迁 一岁九迁 一言九鼎
羿射九日
十字:
八九不离十 拔十得五 版版六十四 不管三七二十…
金钗十二 九流十家 九儒十丐 举十知九
驽马十驾 女大十八变 七十二行 软红十丈
三百六十行 三十而立 三十六策,走… 三十六计,走…
三十六行 三十三天 神气十足 声价十倍
识二五而不知… 十病九痛 十步芳草 十步香草
十冬腊月 十恶不赦 十二金牌 十风五雨
十行俱下 十里长亭 十面埋伏 十目所视,十…
十拿九稳 十年窗下 十年寒窗 十年九不遇
十年磨剑 十年生聚,十… 十年树木,百… 十亲九故
十全十美 十日一水,五… 十日之饮 十生九
十室九空 十鼠同穴 十一生 十万八千里
十万火急 十围五攻 十羊九牧 十载寒窗
十之八九 十指连心 十字街头 十字路口
闻一知十 五风十雨 五光十色 五十步笑百步
行百里者半九… 一尺水十丈波 一传十,十传… 一浆十饼
一馈十起 一目十行 一年被蛇咬,… 一曝十寒
一五一十 一以当十
百字:
百般刁难 百步穿杨
百般奉承 百弊丛生 百不失一 百不一存
百尺竿头,更… 百川归海 百辞莫辩 百代过客
百代文宗 百读不厌 百堵皆作 百端待举
百发百中 百废待举 百废俱兴 百感交集
百花齐放 百花生日 百卉千葩 百家争鸣
百举百全 百孔千疮 百口莫辩 百里挑一
百炼成钢 百了千当 百伶百俐 百龄眉寿
百年不遇 百年大计 百年难遇 百年树人
百年偕老 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百年之后
百念皆灰 百鸟朝凤 百巧千穷 百舌之声
百舍重茧 百身何赎 百身莫赎 百世不磨
百世师 百兽率舞 百思不解 百岁千秋
百万买宅,千… 百万雄师 百闻不如一见 百无禁忌
百无聊赖 百无一能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百无一用 百星不如一月 百业萧条 百依百顺
百衣百随 百战百胜 百战不殆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百足之虫,… 长命百岁 惩一儆百
愁肠百结 丑态百出 舛讹百出 垂范百世
鹑衣百结 此地无银三百… 斗酒百篇 罚一劝百
讽一劝百 富面百城 海纳百川 教一识百
精金百炼 经史百子 举一废百 流芳百世
漏洞百出 南面百城 破绽百出 千疮百孔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回百折 千娇百媚
千里不同风,… 千了百当 千奇百怪 劝百讽一
人百其身 人一己百 柔肠百结 三百六十行
杀一儆百 赏一劝百 身价百倍 身经百战
十年树木,百… 堂上一呼,阶… 五十步笑百步 行百里者半九…
悬鹑百结 一不压众,百… 一倡百和 一传十,十传…
一呼百诺 一呼百应 一了百当 一了百了
一犬吠形,百… 一人善射,百… 一树百获 一致百虑
一掷百万 以一奉百 以一警百 拥书百城
只许州官放火… 诸子百家 坐拥百城
千字:
白发千丈 百卉千葩 百孔千疮 百了千当
百巧千穷 百岁千秋 百万买宅,千… 笔扫千军
敝帚千金 壁立千仞 彪炳千古 跛鳖千里
不远千里 差以毫厘,失… 差之毫厘,谬… 蝉翼为重,千…
成千上万 尺幅千里 赤地千里 寸步千里
寸心千古 大千世界 惮赫千里 东方千骑
独有千秋 恶事行千里 发引千钧 感慨万千
各有千秋 毫厘千里 好事不出门,… 皓月千里
横扫千军 积财千万,不… 家有敝帚,享… 见之不取,思…
举目千里 拒人于千里之… 决胜千里 跬步千里
力敌千钧 名垂千古 气象万千 千变万化
千变万状 千部一腔,千… 千仓万箱 千差万别
千疮百孔 千锤百炼 千刀万剐 千叮万嘱
千端万绪 千恩万谢 千方百计 千夫所指
千呼万唤 千回百折 千回万转 千娇百媚
千金弊帚 千金买笑 千金市骨 千金一掷
千金之子 千军万马 千钧一发 千钧重负
千里不同风,… 千里莼羹 千里送鹅毛 千里迢迢
千里同风 千里一曲 千里姻缘一线… 千里犹面
千里之堤,毁… 千里之行,始… 千里之足 千了百当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门万户 千篇一律
千奇百怪 千千万万 千秋万代 千秋万岁
千人所指 千仞无枝 千山万壑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头万绪 千万买邻 千辛万苦
千岩竞秀 千岩万壑 千言万语 千载难逢
千载一时 千真万确 日转千阶 失之毫厘,谬…
十万八千里 万古千秋 万壑千岩 万缕千丝
万水千山 万紫千红 沃野千里 下笔千言,离…
养兵千日,用… 养军千日,用… 一发千钧 一饭千金
一壶千金 一举千里 一刻千金 一落千丈
一诺千金 一日千里 一失足成千古… 一笑千金
一泻千里 一掷千金 一字千金 蝇附骥尾而致…
盈千累万 愚者千虑,必… 月明千里 咫尺千里
智者千虑,必… 中河失舟,一… 转战千里
万字:
万寿无疆
万无一失
万水千山 傲睨万物 百宝万货 碧空万里 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拨万轮千 拨万论千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八万四千 百万雄兵
百万雄师 报效万一 不远万里 插架万轴 成千成万
成千累万 成千论万 成千上万 灯火万家 读书破万卷
腹饱万言 方寸万重 富轹万古 抚绥万方 扶摇万里
感慨万端 感慨万千 光芒万丈 广厦万间 挂一漏万
光焰万丈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计出万全 计出万 惊惶万状
惊恐万状 阶前万里 家书抵万金 经纬万端 渴尘万斛
恐慌万状 狼狈万状 立马万言 论千论万 雷霆万钧
离题万里 名垂万古 明见万里 泥金万点 鹏程万里
排除万难 鹏霄万里 千变万化 千兵万马 千变万状
千变万轸 千差万别 千差万错 千愁万恨 前程万里
千村万落 千乘万骑 千仓万箱 千愁万绪 千刀万剁
千刀万剐 千端万绪 千叮万嘱 千恩万谢 千峰万壑
千方万计 千沟万壑 千呼万唤 千回万转 千红万紫
千汇万状 巧捷万端 千家万户 千军万马 千了万当
千龄万代 千门万户 千难万苦 千难万难 千难万险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千秋万岁 千秋万世 千千万万
青钱万选 千山万壑 千生万劫 千丝万缕 千思万虑
千山万水 千生万 千水万山 千思万想 千条万端
万里长征 傲睨万物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百万雄师 包罗万象
不远万里 成千上万
方寸万重 扶摇万里
抚绥万方 感慨万端
感慨万千 挂一漏万
光芒万丈 光焰万丈
广厦万间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计出万全 家书抵万金
阶前万里 惊恐万状
经纬万端 渴尘万斛
恐慌万状 雷霆万钧
离题万里 明见万里
排除万难 鹏程万里
千刀万剐 前程万里
千秋万岁 千岩万壑
千丝万缕 千仓万箱
千万买邻 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青钱万选
气象万千 千变万状
千差万别 千叮万嘱
千秋万代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端万绪
千回万转 千门万户
千千万万 千头万绪
千恩万谢 千山万壑
千呼万唤 千真万确
千辛万苦 日理万机
日食万钱 森罗万象
食日万钱 十万八千里
十万火急 瞬息万变
万应灵丹 万贯家财
万家灯火 万籁无声
万全之策 万里鹏翼
万不得已 万夫不当之勇
万紫千红 万目睽睽
万水千山 万不辞
万头攒动 万口一谈
万寿无疆 万一生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万古流芳 万劫不复
万里长征 万马齐喑
万箭攒心 万缕千丝 千水万山、千山万水、千丝万缕 、千思万虑、 千思万想 、千思万虑、千岁鹤归 、千态万状、 千条万端 、千言万语、千条万缕 、千条万绪、 千端万绪、千头万序、 千头万绪 、千万买邻 、、千辛万苦、 千形万状 、千言万说 、千言万语、千岩万壑、 千语万言 、千言万语、千章万句、千真万确、千状万态 、千态万状、千姿百态、千姿万态、千变万化、千变万轸 、千变万状 、千兵万马 、 千仓万箱 、千差万别、千乘万骑 、千愁万恨、千愁万绪、千村万落、千刀万剁 、千刀万剐、千叮万嘱 、千恩万谢、千方百计 、千峰万壑 、千岩万壑、千沟万壑 、、千红万紫、千呼万唤 、千回百折 、千回百转、千回万转、千汇万状 、千家万户、千军万马 、千了万当、千龄万代、千虑一得 、千难万苦 、千辛万苦、千难万难 、千难万险、千千万万 、千秋人物 、千秋万代、千秋万古、千秋万世、千秋万岁、 千生万劫 、千生万
万签插架 万事大吉
万选青钱 万马奔腾
万人空巷 万世师表
万无一失 万变不离其宗
万古千秋 万壑千岩
万壑争流 万家生佛
万里长城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事大吉
万古长青
万象更新
万众一心
阿谀奉承的典故
第八回 假虎威古玩流殃 奋鹰击书生仗义
石火光中暂欠伸,百年飘忽类轻尘。富责倘来宜任运,问人何事苦萦神。矛顶利,
剑头珍,得来犹恐累吾身。自古聪明输懵懂,半缘耻贱半忧贫。
右调《鹧鸪天》
人世营求,无过富贵两途。贵这一途,上等是读书取科第。其外,以辛
苦博来,是吏员承差之类;以钱财买来,是监生儒士之类。若夤缘 ① 作弊,就
不免有祸。富这一途,守分是蚕桑耕织。其余,在家安逸擢钱,是铺行经营
之类;在路跋涉擢钱,是商贩赶趁之类。若飘洋走险,也不是万全。
至守贵必须奉公循法,勤慎谦恭。守富必须量入制出,小心勤俭。这等
叫做须取顺守,可以常保。若是不才小人,也不晓甚么是名义,甚么是法度。
奴颜婢膝,蝇附狗偷,笑骂由人。只图一时快意。骗得顶纱帽,不知是甚么
纱帽,便认作诈人桩儿。骗得几个铜钱,不知是甚么铜钱,便做出骄人模样。
平日于他有恩的,怕认了形他短处,置之不闻。平日于他有怨的,一遇著下
石设阱,睚毗必报。
器小仅斗筲 ② ,毒甚似蜂虿。
惟逞一时心,不鉴前车败。
忘却自己出身,家里僮仆,跟随人役,一味暴戾克剥,似服事奔走,应
得衣食养家不该的。不想钱财有命,借人虎威,逞己鼠腹,一味贪婪狡诈,
似权势再用不尽,天理竟可抹杀的。总之仗了个说不省、道不省黑肚皮,闪
了付打不怕、骂不怕花脸嘴。也知道走得慢,须掉下个打破醋钵儿的头;走
得快,添一顶压折强脖项的帽。他说得一时,且快活一时。还晓得追给主,
还好把家伙什物来搪。追入官,须要将真金白银来纳。他说有一日且享用一
日,直到恶贯满盈,人怨天怒。那时:
瓮贮周兴骨,车分商子尸 ③ ,
逆凶惟影响,人尚怨来迟。
成化年间,有一个王臣,原不知姓甚么,名甚么。因十余岁时,投了一
个江南大家,姓王,从此叫做王勤。大凡大家,出于祖父以这枝笔取功名。
子孙承他这些荫藉,高堂大厦,衣轻食肥,美姬媚妾,这样的十之七。出于
祖父以这锄头柄博豪富,子孙承他这些基业,也良田腴地,丰衣足食,呼奴
使婢,这样的十之三。但贵的多半骄侈而少文,富的多半鄙吝而近朴。有那
强脱俗子弟,毕竟结纳些才人墨客,谈诗论古,学文墨。收纳些篾片陪堂,
谈琴格物,学清致。更寻几个僧人,探花问竹,学风流。出入小舆画船,
华衣丽服,娈僮俊仆,务求异人。只是骄侈鄙吝,这习气断断除不尽的。若
世家子弟,脱去骄侈,定是个手底来不得。财主人家,脱了这鄙吝,定是个
不久。我道还是一窍不通,广居厚积,所以常守贵也。一毛不拔,银脂钱血,
所以常守富也。
汉家侈金张,晋室称王谢 ① 。
这王大户,也是个学文墨,学清致,学风流的。见这王勤,人儿标致,
言语伶俐,举动活变,就收在书房中。叫他烹茶洗砚,闲时叫他习字摹帖,
服事书房往来朋友清客。到十四五,面首儿 ② 好,也充了娈童之数。鲜衣洁食,
主翁相待甚好。但只是主翁甚酷,他却多情,甚好结客。主翁知道,打骂无
所不至,他却改不来。趁著人要拐他,他也拐人。遇棋客,要他教棋。遇琴
客,要他教琴。写的学他写,画的学他画,唱的学他唱,识古董的,学他识
古董。吃了主翁闲饭,又得闲工夫,仗着后庭,也弄有一身本事。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纤指调弦,泼墨成图。
养就凌霄,岂曰庸奴。
小人有了些伎俩,他跃跃自是,也有个不能安其身之意了,偏又凑出事
来。江南娘娘们极脱洒,大家闺门整肃,内外悬绝的固多。好这等寻山问水,
笑谈玩耍,脱略绳墨的也有。王勤十四五小伙,人看他还是小。况且十来岁,
就在内外跑动,出入也惯的。说他会得吹会得唱,还有一般几个小似他,略
会吹唱的,遇时节,常常叫进里边吹唱。
软语能膻意 ③ ,柔声更
心 ④ 。
碧箫轻弄处,应自有知音。
他是个聪明人儿,庞儿生得媚,袍仗儿也济楚。又看惯了这些来往子弟
举止,站在人前,略弄目就有腔,低低眉就是态。吹唱到幽扬不尽处,真是
新莺雏燕,引得人心俱飞。所以每到承应,们得各位娘娘赏鉴,也多得各位
娘娘赏赐。
这其间无情有情,他也不免揣摹道,个娘娘似个喜我,个娘娘甚是爱我,
动了一点邪心。
未必他心在,低徊我自猜。
秦宫花里活,帷薄每怜才。
不知这些大户人家,倚著有两分钱,没个不畜妾置婢。但其中或苦干大
娘禁制的;或苦于同辈专宠的;或主人浓于书史,急于经营,昏于怀酌;或
情分外宠,里边返不及;或质赋得柔薄,风月苦不胜;或年事高大,支给常
不到。婢妾中常有虚设的。他在大家,衣丰食足,身闲心闲,秋夜,那
能不胡思乱想?不见可欲心不乱,看了这标致后生,有衅可乘。怕事的还恐
碍著人眼,顾著后来;好事的便百计千方,且图目下。先是送目传情,还贻
书赠物, 后来毕竟到逾墙穴壁。 在男子中几个鲁男子 ① , 女人中几个鲁共姜 ② ?
男求女难,女求男易。单相思也有成时,两相思无所不就。
无花不来蝶,何蝶不寻花。
香逐轻风远,偏牵粉翅斜。
所以大家少置妾腾,不惟惜身;严整闺门,不惟存体。这王勤在家中,竟至
与主人妾勾搭上了。
寂寞秦台上,时看赤凤来。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闺中原有一辈喜伺察的,好要寻人不是。又有一
种脸儿强心儿痒,要做不做,人得头筹,心里也怏怏,忌人要害人的。况王
勤还是小厮,轻浮不晓事,也不免露出些马脚,早已为主翁知道了。这主翁
却也有主意,道这件事发不得,发出来关系家丑。捏做盗情,送到官府,他
供出实情,也不像样。只说他将书房中玩物,屡次盗出花费,不由分说,将
来打上一顿。身边还带著其妾与的香囊,穿著其妾的裤,主翁只做不见。将
来锁在一间冷房,吩咐不许与他饮食,待要饿他。
曾得深闺著意怜,娇颦巧笑共灯前。
寻香日作穿花蝶,吸露今为抱叶蝉。
王勤到那房里,没有桌凳床铺,不免地下坐卧。想道,这应是事发了。
我是小厮,与人混账,尚且吃打了几次。今日是他妾,怎肯甘休,这是大
分了。却喜这王勤平日做人,狡诈强狠,却只凌虐同辈的。到主人用事的人,
都肯奉承,揉著就倒,都肯倾身结识。所以有人照管他,打也不甚凶,饮食
明绝,暗里不绝。他又央个最厚的,里边求各位娘娘,外边求这些平日与他
有些账的相公阿爹。不知他为的甚么事,这些娘娘自避嫌不说,这些相公阿
爹,不过平日把他做玩具而已,有甚情谊,肯为他贴面皮?
过了几日,主翁问饿得仔么了,意思望他。其妾的又要他走,弄个没
赃证,悄悄叫个心腹丫环紫荆,拿二两银子与他,道:“救你不得,与你盘
缠。”关在房中,要甚盘缠,明是叫他走。王勤也省了,黑夜将房门挖去一
块板,伸出手来扭去锁。自家家里人,走自家家里路,人不惊、狗不吠。只
有大门上锁,他就在大门里走了出去。
为攀上苑花,竟作丧家狗。
夤夜 去投平日爱他这几家宦家富室。不期这几家已知他行径,容留不惟
体面有伤,抑且那家没有姬妾,肯引狗入寨?都拒绝不留。饭也没讨一碗,
他也甚恨这些人情薄。
朱门空遍谒,蹴断履头芒。
谁作绨袍恋,徘徊落日黄。
无可奈何,只得买了床被缛,在姑苏沿途雇船,要寻个显宦家躲雨。年
纪儿青,到处有人搭伴。光 ② 得著,光人些;光不著,也被人光些。只是说起
投靠,人儿聪俊,人也要他。但嫌他没些根蒂,留在家中,住了一两个月,
偷了些物件逃去,何处找寻?没个收留的。每日饭店安身。会得唱,跟人去
赶唱;会得写,也去与人抄书。看见人编头修脚,也就买副家伙编头修脚。
撞著风月人,也搭卖。嘴是糊得过,却伯家中知风来缉捉。东飘西荡,不敢
停脚。
只羽白云边,翩翩影自怜。
汀芦栖不敢,几欲落惊弦。
幸得主翁知他逃走,捉来必致彰扬,也只出两张招纸,阁起。
他在南京饭店,看见个走方弄戏法的,好有擢钱,却也就拜他为师。那
人得个老婆,在河南山东混了两年。王勤每自想,自己也是个百能百会人,
怎做个方上终身?捉空把这人身边积趱下几两银子偷了,竟到北京。道大邦
②
去处,还可以图得出身。
燕台方下士,朽骨也千金。
试策驾骀步,腾骧入上林。
他在礼部前,见人与人写扇儿擢钱,他也去写,不弱于人。又自己拿出
一二两银子,买几把扇子,自己写画了,逢庙市去卖,就与人写。
一日,逢玄武 ① 市。他向来带中,这日要进内市,换了帽子,带几柄扇去
卖。摆得下,早走过几个中贵来。内中一个淡黄面皮,小小声气,穿著领翠
蓝半领直缀,月白贴里,匾绦乌靴。拿起一把扇来瞧,是仿倪云林笔意画,
一面草书。那中贵瞧了,道:“画得冷淡。这鬼画符,咱一字不认得。”撩
下,又看一把,米颠山水,后边钟繇体。他道:“糊糊涂涂。甚么黄儿,这
字也软,不中!”王勤便也知他意儿,道:“公公,有上好的,只要上样价
钱。”那中贵道:“只要中得咱意,不论钱。”王勤便拿起一把,用袖口揩
净递上。却是把青绿大山水亭台人物,背是姜立纲大字。才看,侧边一个中
贵连声喝彩道:“热闹得好!字也方正得好!”一齐都赞。王勤又递上一把
宫式五色泥金花鸟,背后宋字《秋兴》八首。那中贵又道:“细得好,字更
端楷。”
浓注胭脂画牡丹,青山叠叠绿波寒。
更教小阁云烟里,相对苍苍竹万竿。
那中贵道:“要多钱?”王勤道:“这凭公公。”中贵道:“你的货,
还你说一说价。”王勤道:“公公只与扇子钱。字画都是小人自己手出,孝
顺公公罢。”中贵道:“写画都是你写的?好!有才学。如今两殿中书,也
只写得一家,学一家画。你怎这样会得,你姓甚么,在那厢住?”王勤道:
“小人姓上名勤。”调个谎道:“随父选官,父亡,流落京师。琴棋吹唱,
无所不会。如今只住在东江米巷客店里。”这中贵道:“我要画一架屏风,
你会么?”王勤道:“画得。”那中贵便拈一块银子,可有一两,拿了两把
扇去。
悲鸣方在市,回盼得孙阳 ② 。
次日去画,拿住了他生性,大红大绿,画得他中意。那中贵见他诸样会
得,又无家,自己在司礼监文书房,姓王名敬。就叫他在家出入,认作侄儿,
其实是个毛实。又道“勤”字不好,这番才改作王臣。又荐到各相识处去写
画,弹琴教棋,市上去陪走买古董。为他娶了一房妻小,竟在内监中做了个
清客。
悄语深躬,不怕脸红。
狐骨鸽心,何地不容。
又撞著一个大中贵韦春公公,他通文墨,上位极喜的。上位喜的是书画,
他乘机把王臣书画进献。与他量在武英殿书画局,列衔锦衣卫千户,常托他
在京收买古玩书画。这厮本以人奴,一旦里逃生,得了个官,跟了两个长
班,叫爷,家里叫奶奶。这便是平步登云,落了好处了。
昔为骑从奴,今为马上郎。
大扇簇乌云,殿阁从趋跄。
得两个中贵做靠山,捱资序俸,可以升转。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
①
②
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一日,韦公公说道:“今上位好书画古玩,
如今京师再寻不出。”他却胡诌道:“这书玩,宋朝有个徽宗,极喜的。他
遍天下搜访极多,后来南渡,这些玩物都流落江南。所以如今江南大家都有,
只除往那厢收买,有奇异的。”韦公公道:“前日皇上,也曾要刻丝 ① 观音。
那应天王巡抚上本不与,这恐要不来。”王臣道:“内面做事,外边时时执
拗。只除里边差一个人,自带些银子去收买,这有司须阻当不得。”
这韦公公听了他,在皇上御前奏了。就差他赍了二万银子出京,也吩咐
他不要生事扰民,惹这些酸子言语。他却志得意满,那里肯听。用几个走空
光棍做书房,收了些无赖泼皮做人役,带些清客陪堂,叫了两只座船。每只
得他八十两坐舱钱,容他夹带私货。打了个钦差金字牌,中书科不轩豁,倒
打锦衣卫头行。
每船起夫五十名,沿途索要廪给口粮下程,一路折乾需索,好不骚扰。
鼓吹如虎啸,邪讦是鲸鸣。
一路脂膏罄,民悲官吏惊。
渡淮到了扬州,过江在镇江,这是江南地方了。他就在公署坐下,锦衣
卫官与抚按巡道相见,都是宾客礼。又是奉著钦差,人都奉承他。他在出京
时,已与清客陪堂,造一本古玩书画册在前,他就出下一纸告示道:
钦差锦衣卫王为公务事。照得本卫奉旨采买书画玩器,上供御览。凡缙绅士民等,
如有存蓄,许得送官,以凭平价回易。如有隐匿,以抗违诏旨问罪。首发者官给赏银五十
两。特示。
这个风一倡,宋徽宗时进花石纲,人家一花一石,以为不祥。如今人家
一幅破画儿、呆字、旧铜炉、破磁瓶,都道是戴嵩牛、韩干马、吴道子人物、
小李将军山水、汉鼎周彝、哥窑瓶碗,借此吓诈。先时有几个怕事的,拿几
件来交易,里边也偿他半价。内中去了官的头除,人役使用,已十不得三。
以此人不甚来。他却坐名,某人某样画,某家某人字,某家某器。把自己主
翁名下,填上几种。前日去求他说分上下说的大户,不管他有没,名一
二种,叫他亲送至监领价。先通行苏、凇、常、镇、杭、嘉、湖七府。
不啻摸金校尉,何殊发丘中郎。
括尽前朝翰墨,搜穷历代彝章。
凡一应来见王千户,有那回没有的,拿赝造的来,难逃王千户眼睛。先
将来打上一套,然后来拶,叫他彼此攀引追捉。追到真的,他还不肯作真,
还要短他价。自己家主家中,原没多几件,拿几件出官,其余回没有。这来
回话人,正曾与王臣同服事的,觉得这干户有些面善,偷看了几眼。他将来
打了三十,说他抗违,将这人墩在衙门里,又拿他亲身。其余不收留他的,
都要追他玩物,提他本身。此时渐有人知他是王勤了。
新来不义侯,故是彭苍头 ① 。
臧获滥名器,应生簪组 ② 羞。
想了解一下霍去病
从大汉帝国雄风录看到的.
探索千年的迷雾将军之
十岁,两出定襄,功冠全军;十九岁,三征河西,开疆拓土;二十一岁,统帅三军,纵横漠北。
霍去病,一个代表着青春、勇武与奇迹的名字。
他一生数次指挥大军与匈奴会战,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大胜而归!
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却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突然划上了生命的句号。仿佛一颗流星一般,划过夜空,耀眼夺目,但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千百年来使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与霍去病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后的葬礼描述的十分详细,从送葬队伍的出身来历到他们的衣着打扮,再到墓的形状,甚至连谥号的意义都做了解释,但却没有一个字提及为什么这个威名赫赫的无敌战将会在风华正茂之时早卒。
如果有人认为霍去病去世时匈奴已经无力再战,霍去病的对历史进程根本没有影响,所以史官对他的可记可不记。这个说法真是大错特错。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漠北大战后,双方均受损伤,匈奴遗使和亲,汉朝派任敞出使,与匈奴谈条件。然而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方的条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于是武帝决心发动又一次的对匈战争。“汉方复收士马”,积极的备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身为主将的霍去病突然去世,这次很可能彻底摧毁匈奴势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战夭折了。
霍去病的突然离世,对汉匈双方来说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于霍去病的,朝廷肯定会对外公布一个因,否则怎么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交待。然而司马迁居然将此遗漏掉了,他不厌其烦的详述霍去病的葬礼,却单单漏掉了最关键的主因,简直是不分轻重之至。
纵观司马迁论述汉匈战争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他从底层收集了很多消息,但是这些消息大多只是肤浅的,琐碎的。真正对战争起作用的决策谋略和大政方针司马迁没有记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分轻重,偏激狭隘。
然而这并不是司马迁选择的结果,相反,这是他没有选择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获知这些重要消息的途径,所以只能从最底层最表面的现场入手去记录历史。说到底,司马迁在当时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万能的,他只是站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叙述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只能记轻,无法写重,因为很多重要的事,隐讳的事根本不是他这个小人物所能得知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后人似乎就更无法得知了,霍去病之已成了千古之谜!
然而后世却又忍不住对霍去病之做出了种种猜测,最有分量的便是病之说。
此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然而具休是什么病,没有记载。
这段话出自霍光上奏给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孙也没必要说谎,所以基本上可信的。这也就是说,官方说法是病。
然而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在战场上经常是一马当先,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积劳成疾;若是有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
病之说很难令人信服,何况如果真的是病,司马迁为什么不记?他为什么记了那么多细节却漏掉这个主因?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病之说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司马迁也不例外。他本着对史实负责任的态度,不将虚假的因写在他的史书上。然而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因,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空缺。
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亡,那么是谁杀了他?为什么要杀他?朝廷又为什么要掩饰?
翻开史记,千头万绪,仿似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很多地方都解释不通。然而,如果能够找出一条主线,是否就可以将这团乱麻理清楚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个人就是卫太子刘据。
之所以忽视他,是因为霍去病去世时,卫太子年仅十二岁,还只是一个孩子,智力有限,能力有限,干不出这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是别忘了,这个孩子并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的是一大群与他利益休戚相关的卫氏家族的利益,他代表的是围在他身边的太子少傅、太子太傅等等一系列想从他身上捞取好处的政客的利益。
在这里有必要将太子与卫氏的关系做一下澄清。太子与卫氏休戚相关,俱为一体,太子需要卫氏的势力来扶持,卫氏需要太子的地位来巩固。
武帝后期也许很想将太子与卫氏分开,他不希望太子过多的依靠外戚,所以做了很多努力来打压卫氏,想让太子独立。但事实证明太子与卫氏根本就分不开,他们也不想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与卫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拨开迷雾的主线就是太子与整个卫氏集团的利益。
让我们先看看霍去病去世前后的几件史实。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李广自杀,李敢刺伤卫青。武帝暗中尊霍抑卫。
公元前118年,李广从弟丞相李蔡坐侵陵园,自杀,太子少傅庄青翟继任丞相。霍去病射杀李敢。
公元前117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请刘彻立三皇子为王。四月,册立三王,武帝宠姬王夫人病。九月,霍去病。
公元前116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罪被削去侯爵。
公元前115年,御史大夫张汤被丞相庄青翟以及他手下的三长史陷害,自杀,武帝处了庄青翟以及三长史。太子太傅赵周继任丞相。
短短的几年间,朝廷发生了激烈的震荡,了两个丞相,一个大将,一个御史,分封了三个诸侯王。无论是内朝外朝都出现了很大的人员变动,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充满着血腥味。
在这一系列变故中惟一得到好处的是太子,也就是卫氏集团。
让我们就以下几点来分析当时的情况:
一,漠北大战后武帝为何尊霍抑卫,以及霍去病与卫氏的关系。
漠北大战后,霍部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卫部日渐裒落,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日薄西山,照此发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卫青之势。卫霍之间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对家人重情,对朋友重义。看看漠北大战时他身边的将领就可知其为人,公孙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孙贺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继子,李广是皇帝派给他的……
这就是他的个性,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从来不会说不。他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家族利益,是卫氏家族最理想的保护神。
反观霍去病,他用人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的得力手下几乎全是匈奴降将,选的将士都是能骑善射的低级军官,一切只着眼于战场,没有一个沾亲带故的亲友,没有一丝人情可讲,甚至连一向由皇帝指派的裨将都可以拒绝不要。
这种方式保障了他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但是他却失去了以卫氏为首的皇亲国戚以及世家贵戚们的支持。
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卫氏家族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可以说,霍去病虽然出自卫氏的分支,但他并不代表着卫氏的利益。
武帝为什么要暗中尊霍抑卫?就是因为霍去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地位再高也是皇帝赐予的,他没有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跟着霍去病而获得荣华富贵的都是底层之人,大多数还是匈奴人,这些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所以霍去病根本没有拉帮结派的可能,不构成政治威胁。
然而卫青不同,卫青虽然一直谨小慎微,但是他的身上担负着太多人的利益,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势力十分庞大,武帝必须想办法扼制他,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卫。
当霍去病作为大将军的一个部将而获封侯时,他是卫氏家族的一个锦上添花者,当他威胁到卫氏的保护神卫青的地位时,他便是整个卫氏的敌人。
如果说漠北大战后,卫青面临的是众叛,霍去病面对的则是亲离。卫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绝对不愿意看到霍去病取代卫青地位的,他们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
1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04:56 | 删贴
二,李敢伤卫青事件及其背景
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
李敢因为父仇所以不顾性命的去找卫青拼命,这符合一个刚从沙场上下来的军人的身分,也符合李家人质朴的个性。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也完全符合他一向仁善退让的个性。
卫青的大度有没有使李敢心生愧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李敢后来还恨不恨卫青,他的这个举动已经足以为整个李氏的衰落埋下祸根。
2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06:35 | 删贴 | 加精
三,李蔡之与李敢之
丞相李蔡于第二年的三月份畏罪自杀了,他的罪名是侵占了先皇陵寝的一块地。
一个很可笑的理由,李蔡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是要钱不要命的财迷。天下那么大,身为丞相的他要想占一块地,哪里不行,为什么要去侵夺先皇的墓地?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那是罪,李丞相为什么要冒天大的风险去占那块地?占了这块地,他得到了什么天大的好处了?
政治是不讲因果逻辑的,有人证据确凿的指出他犯了这种大逆不道之罪,皇帝只能派人查,还没有下狱,李蔡便自杀了。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才智平庸的武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根本不堪一击。
3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07:36 | 删贴 | 加精
如果说霍去病杀李敢是蓄谋已久的,实在说不通,因为他采取的办法真是太笨了,对他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还会给他带来种种潜在的恶果。世上有千百种比这更好的办法,聪明绝顶的霍去病为什么想来想去偏偏挑中了这种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办法?
如果不是酝酿已久的谋杀,那这个事件便是一个突发事件。卫青受伤后对外封锁了消息,霍去病一直不知此事,他是在甘泉宫狩猎之前,或者就是在狩猎之时才刚刚得知李敢伤卫青这件事的。依他在战场上雷厉风行的个性,一箭便取了李敢的性命。
霍去病为什么会突然知道这个消息的呢?是谁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他的呢?为什么要选在狩猎场?透露信息的人目的何在?
排除偶然因素,如果是有人故意将此事透露给霍去病,那此人一定与卫青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否则不会知道卫青曾经被李敢击伤。
4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08:44 | 删贴 | 加精
选择在狩猎场,一是因为这里人多嘴杂,二是因为这里有足够的空间,霍去病可以非常方便的用他手中的弓箭,就像他在战场上一样。
此人透露这件事的目的很明显了,借刀!
霍去病如果在冲动之下亲自动手,自然最好,霍去病如果不急着动手而是把这件事告诉武帝,设计者的目标也达到了,李敢必无疑。
如果有人蓄意要杀李敢,为什么不立即进行而要隐忍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呢?
这个问题只要联系到李蔡事件便不难解释。李蔡于这一年的三月,正是春暖花开之时,李敢具体于几月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他是在武帝狩猎时的,这时应该不是冬季。那时的历法一开年便是冬季,李敢之应该是在春季以后。
按常理推测,李敢之很可能紧挨着李蔡之,因为要对付李家,当然是先对付身为丞相的李蔡,杀李敢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不必急在一时。
5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09:33 | 删贴 | 加精
李敢李蔡叔侄在这一年一起去世,李家势力被连根拔去,李家几乎没有了成年的男丁,再也不会有人向卫家寻仇了。
霍去病以极端的方式处李敢,同情李家的人绝不在少数,这势必他带来很多麻烦,甚至连武帝也会对他产生一些不满,这不正是卫氏想看到的结果吗?
一石二鸟,卫氏大获全胜。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家势力衰退后,李敢的一双儿女却在后来得到机会亲近太子,并受宠于太子。
若没有人引荐,李家的儿女怎么能进太子东宫?引荐者倒是很有可能是打着保护李敢遗孤,防止霍去病再下毒手的口号将李家儿女送进去的。
霍去病杀李敢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件公开的秘密,甘泉宫的狩猎场一定有很多的目击者,连小小的司马迁都知道,李敢的家人不可能不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太子将两个霍去病的仇人弄在身边,养着,宠着,他想干什么?
6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10:58 | 删贴 | 加精
四,霍去病请立三皇子之迷
霍去病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领兵打仗,几乎没有参与过朝政,但是在元狩六年却发生了一件极为奇怪的事,他两次带头,请武帝册立三皇子为王,这件事得到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张汤的鼎力支持,声势浩大,满朝文武都加入了进来。
分封皇子这件事跟霍去病似乎怎么也扯不上关系,霍去病为什么要当这个发起者和带头人?难道他不打仗的时候无聊之极,管起闲事来了?
当我们抓住卫太子这条主线时,这桩离奇的怪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三皇子被册封为王,最大的得益者就是太子。
皇后卫子夫早已年老色衰,失宠已久,武帝此时宠爱的是王夫人,王夫人生有一子,已经威胁到了太子的地位。
漠南之战后,卫青没有益封,却得到了千金的赏赐,此时他的一个门客劝他给王夫人的家人送份厚礼,卫青照办了,分了一半的赏赐给王夫人的家人送去。武帝得知此事后,立即就提拔了那个门客,由此可见王夫人的影响力。
7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12:48 | 删贴 | 加精
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很多方面上都跟秦始皇非常相似,人们总喜欢将秦皇和汉武相提并论。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做了很多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全部没有分封到外地,都留在他的身边,这也就使得宫闱斗争异常的激烈。最终他的一个小儿子逼了太子,坐上了皇位。站在卫太子刘据的角度来看,最害怕的就是武帝效法秦始皇不分封皇子,太子身边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千万不要重蹈扶苏的覆辙。
在分封制下,封国国君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组建军队、收取赋税、制订法律、任用官吏、发行货币,职务父子相袭,俨然就是一个国中之国。武帝一直都在致力于消除封国的影响力,从他内心深处来讲,他是不愿意再制造国中之国的。
霍去病两度请刘彻册立三皇子为王,第一次很可能只是口头请求,刘彻未予理睬,紧接着霍去病上书,再请册立皇子为王,武帝无奈,吩咐下
8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16:14 | 删贴 | 加精
御史讨论。
没想到这一讨论带来的竟是群臣附和,声势浩大,武帝本来不想封王,但是外有群臣一请再请,内有病中的王夫人哀哀哭泣,最后,他终于妥协了,在这年的四月册立了三个皇子为王。
封了王的皇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必须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从此离皇权越来越远,很难再对太子的地位构成威胁。而此后不久,王夫人也离开了人世。
这场宫庭的夺嫡大战以太子的胜利而告终。
这件事由霍去病带头,群臣附议,但是为何身份显赫的卫青从没表过态呢?是为了避嫌疑吗?为什么霍去病就不避嫌疑?霍去病不是一个老练的政客,请求封三王这件事不可能是他自己某天的忽发奇想,从后来的群臣附议来看,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忽发奇想,这件事有很深厚的政治背景,是一件预谋已久了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只是一个发起者和带头人,后来群臣一请再请,他并没有加入,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可见他对此事并不热衷。
9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18:06 | 删贴 | 加精
前面已经说过了,漠北大战后,霍去病最缺的便是亲情,最想挽回的,也一定是亲情。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一件事对卫氏非常有利,但是却需要他鼎力相助,此时的霍去病一定会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当这个带头人。
五,霍去病之与卫伉矫制元狩六年九月(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而失去了侯爵,这两者在时间上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当时的人以十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说霍去病于那一年的年末,与第二年紧紧相接。霍去病之与卫伉失侯最短有可能只相差一天,最远不过一年。
史记记载:“自骠骑将军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毫无疑问,这两件事在时间上紧紧相接。再来看卫伉的罪名,矫制。
10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19:50 | 删贴 | 加精
矫制,也就是假传圣旨,后果非常严重,需要冒很大的风险,那么卫伉为什么要矫制呢?他干冒奇险去矫制,不可能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可能是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那么他假传圣旨的对象是谁呢?他假传了一道什么样的圣旨?
这么重的一个罪,不管多么大的人物,只要沾上这两个字,罪难逃。为什么卫伉仅仅是削去了侯爵,而没有呢?以卫青当时在武帝心中的分量,能保得住这个犯了罪的儿子吗?
这一年霍去病不过二十三岁,按常理推算,卫伉很可能只有十几岁,这样的一个少年能有多大的本事?能掀起多高的风浪?他有什么资格矫制?
六,张汤之
张汤是武帝朝极为重要的一个大臣,当年陈皇后的巫蛊案是他处理的,淮南王的谋反案也是他镇压的,朝中律令是他修订的,算车缗是他最先提出的。
11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20:49 | 删贴 | 加精
他的作用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武帝前期的每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几乎都有张汤的身影,可以说他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集内外朝身份于一身。他会否只是一个被人利用,受人摆布的小棋子呢?
张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除了心狠手辣,树敌颇多之外,他还非常清廉,后家无余财。
张汤虽然不爱财,但是对权势的追求却是狂热的,这势必会影响到卫氏的利益。具体的说,张汤与丞相存在着利益之争,有谋夺丞相之位的野心,而丞相是太子少傅,与卫氏利益密切相关。
武帝对张汤非常倚重,甚至在张汤生病时,亲自去他家里看望他。然而封建帝王都是多疑善变的,当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诟病张汤时,武帝动摇了,将他下狱审查。
张汤是有名的酷吏,平时得罪的人太多,很快就被人群起而攻,最终他在狱中自杀而亡,临前传话给武帝,说陷害他的人是三长史。
长史是丞相的长史,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丞相兼太子少傅庄青翟的人。
12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22:23 | 删贴 | 加精
张汤一,武帝立刻就后悔了,非常心痛,但是已经无法挽回了,他能做的只有怒诛三长史,丞相庄青翟后来在狱中自杀。
这是一场典型的权利之争,最终得利的仍然是太子卫氏一党,他们虽然了一个少傅,但是新任的丞相赵周是太子太傅,可以说卫氏势力并没有受到打击,反而他们很可能因为张汤之引起的权利真空而得利,在这个事件中,受到打击的是武帝。
,谁是真凶?
一连串的政治事件,一连串的人员变动,权利更替,足以证明这段时间政治斗争的复杂激烈,卫氏一直处于风暴的核心地位,并始终牢牢的占据着上风。
视卫青为仇敌的李氏叔侄了,给太子带来压力的三个皇子被分封了,与卫子夫争宠的王夫人了,威胁着卫青地位的霍去病了,与太子少傅争权的张汤也了。
如果这一切不是巧合,那卫氏的手段真是厉害的吓人,高明的可怕
13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23:50 | 删贴 | 加精
卫氏代表的是一大群人,是一个庞大的即得利益群体,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但是在这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一个带头的人,一定会有一个阴谋的主要策划者。这个人必然对权势极端热衷且心狠手辣;这个人必然非常强悍且身份不低,如此才有足够的手段,足够的分量来胜任这许多复杂的政治斗争。
这个人会是大将军卫青吗?如果是,那他所表现出来的宽和大度,仁善退让就全是伪装,这样的卫青太可怕了。但是这可能吗?要知道伪装一时不难,伪装一世是不可能的。
这个人会是皇后卫子夫吗?我们很难将那个阴险强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与这个身不由已的可怜女子联系在一起。太子年幼,卫青长子也年幼,公孙贺平庸,卫氏还有什么人?
除去这些人,卫家还有一个分量非常重的厉害人物,那就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武帝的长姐,她的母亲便是一个非常擅长宫庭斗争的厉害角色,当年从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坐上了皇后宝座,也将她的儿子刘
14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24:56 | 删贴 | 加精
成年后的平阳公主嫁给了平阳侯,她的这个名号因此而来,平阳远在河东,从此远离了京城长安,与政治绝了缘。(平阳公主一定是到过平阳县的,否则她不会碰到卫氏,卫氏是平阳县土生土长的,卫家的两代人都与平阳县吏私通足以证明。)
如果平阳公主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很可能会在平阳县过一辈子,但她显然不是这种人,她抓住一个机会回到了长安,并且长久地留了下来,得到了亲近皇帝的机会。
回到长安后她便开始处心积虑的想讨好皇帝,捞取政治资本。当时陈皇后无子,她便选了十几个良家女子在家里,随时准备献给她那个当皇帝的弟弟。武帝最终看上了身份卑贱的卫子夫,在临走时,平阳公主抚着卫子夫的背说:“即贵,愿无相忘。”其目的,真是昭然若揭。
卫子夫虽然进了宫,但是地位仍然卑微,陈皇后压制着她,她只能当一名普通的宫女,根本无法接近皇帝。此时卫子夫的家人仍然在平阳府为仆,地位不会改变。
嵇康的一个典故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年仅三十九岁。
轶事典故
从容受刑:
吕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陷害嵇康,将吕安、嵇康都处。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广陵散》并不是嵇康独作)说完后,从容就戮。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才意识到错误,并深为后悔。谢万将其列为“八贤”之一。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嵇康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狂放任性: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42] 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鄙视权贵: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43]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隐于竹林: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仗义执言: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嵇绍不孤
嵇康临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嵇康后,山涛对待嵇绍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绍子培养成才。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带有任何两字的四字成语
1. 带两字的四字词语
首鼠两端、半斤八两、模棱两可、两全其美、两面三刀、两小无猜、一举两得、三长两短、两袖清风、三言两语、两肋插刀、势不两立、一刀两断、调停两用、两败俱伤、三三两两、进退两难、判若两人、两脚居间、一床两好、两两三三、三心两意、执两用中、三天两头、两鬓如霜、三番两次、一刀两段、螭魅罔两、两世为人、首尾两端、两脚野狐、一言两语、两虎相斗、两相情愿、掂斤播两、两虎相争、掂斤估两、三脚两步、两手空空、两脚书橱、一双两好、誓不两立、两鼠斗穴、两瞽相扶、一长两短、分金掰两、忠孝两全、一簧两舌、合两为一、音问两绝、三步两脚、两部鼓吹、三差两错、三婆两嫂、三头两绪、两耳塞豆、两头和番、魑魅罔两、三般两样、两豆塞耳、一蛇两头、三瓦两舍、一栖两雄、擘两分星、二心两意、一口两匙、一身两役、两叶掩目、两肩荷口、两相情原、三节两寿、两面二舌、三好两歉、两道三科、一差两讹、公私两便、分斤掰两、公私两济、两次三番、一身两头、三汤两割、三饥两饱、公私两利、三瓦两巷。
2. 含有二的四字成语大全三心二意、
二话不说、
合二为一、
别无二致、
不二法门、
独一无二、
一清二白、
一干二净、
二道贩子、
说一不二、
一石二鸟、
一清二楚、
一穷二白、
数一数二、
一分为二、
丈二和尚、
接二连三、
略知一二、
二旬九食、
二三君子、
忠贞不二、
三占从二、
口不二价、
隔二偏三、
三言二语、
十二金牌、
一差二错、
二三其德、
二心两意、
尊无二上
百二金瓯、
二八佳人、
十二万分、
不擒二毛、
不二之老、
金钗十二、
誓无二志、
二罪俱罚、
二帝三王、
二三其操、
曾无与二、
五男二女、
足尺加二、
一雷二闪、
国无二君、
才贯二酉、
二龙戏珠、
连二并三、
三平二满、
事无二成、
尺二秀才、
感戴二天、
二心三意、
二仙传道、
家无二主、
三好二怯、
七十二行、
二郎作相、
丁一卯二、
狐不二雄百二金瓯、二八佳人、十二万分、不擒二毛、不二之老、金钗十二、誓无二志、二罪俱罚、二帝三王、二三其操、曾无与二、五男二女、足尺加二、一雷二闪、国无二君、才贯二酉、二龙戏珠、连二并三、三平二满、事无二成、尺二秀才、感戴二天、二心三意、二仙传道、家无二主、三好二怯、七十二行、二郎作相、丁一卯二、狐不二雄
3. 带两字的四字词语首鼠两端、半斤八两、模棱两可、两全其美、两面三刀、两小无猜、一举两得、三长两短、两袖清风、三言两语、两肋插刀、势不两立、一刀两断、调停两用、两败俱伤、三三两两、进退两难、判若两人、两脚居间、一床两好、两两三三、三心两意、执两用中、三天两头、两鬓如霜、三番两次、一刀两段、螭魅罔两、两世为人、首尾两端、两脚野狐、一言两语、两虎相斗、两相情愿、掂斤播两、两虎相争、掂斤估两、三脚两步、两手空空、两脚书橱、一双两好、誓不两立、两鼠斗穴、两瞽相扶、一长两短、分金掰两、忠孝两全、一簧两舌、合两为一、音问两绝、三步两脚、两部鼓吹、三差两错、三婆两嫂、三头两绪、两耳塞豆、两头和番、魑魅罔两、三般两样、两豆塞耳、一蛇两头、三瓦两舍、一栖两雄、擘两分星、二心两意、一口两匙、一身两役、两叶掩目、两肩荷口、两相情原、三节两寿、两面二舌、三好两歉、两道三科、一差两讹、公私两便、分斤掰两、公私两济、两次三番、一身两头、三汤两割、三饥两饱、公私两利、三瓦两巷。
4. 含有经典二字的四个字的词语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形容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
指宰割的工具。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溃:溃决。
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
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没有堵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小蛇不打,成了大蛇怎么办?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原来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
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
勤:劳作。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于安乐:忧患使人勤奋,因。
5. 带‘’有所‘’两字开头的四字成语1、有所不为
yǒu suǒ bù wéi
解释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先主》:“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2、有所作为
yǒu suǒ zuò wéi
解释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6. 带有“二”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三心二意( sān xīn èr yì)释义: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造句:做事情要专一,切忌三心二意。
2、独一无二( dú yī wú èr) 释义: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造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3、说一不二( shuō yī bù èr)释义: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造句: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做事情十分讲原则。
4、一石二鸟(yì shí èr niǎo)释义:本义指用一块石头砸中两只鸟,现用来比喻一个举动达到两个目的。造句:这可真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5、一分为二。释义: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7. 带有昔日两字的四字成语非昔是今 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抚今悼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 抚今思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同“抚今悼昔”。 抚今痛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同“抚今悼昔”。 抚今追昔 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感今怀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感今思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感今惟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今不如昔 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 今非昔比 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是昔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同“今是昨非”。 今昔之感 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
下逐客令 东门逐兔 中原逐鹿 乘胜逐北 喜逐颜开 夸父逐日 如蝇逐臭 嫁犬逐犬 嫁狗逐狗 嫁鸡逐鸡 寻流逐末 寻行逐队 弃本逐末 思所逐之 情逐事迁 惟利是逐 成群逐队 挨门逐户 捐本逐末 损本逐末 操奇逐赢 放鹰逐犬 眈眈逐逐 笑逐颜开 群雄逐鹿 舍本逐末 营营逐逐 贪名逐利 贪声逐色 趁波逐浪 迁臣逐客 追云逐电 追亡逐北 追亡逐遁 追奔逐北 追趋逐耆 追风逐影 追风逐日 追风逐电 逐句逐字 逐名趋势 逐字逐句 逐宕失返 逐客令 逐影吠声 逐影寻声 逐影随波 逐新趣异 逐日追风 逐末弃本 逐末忘本 逐末舍本 逐机应变 逐流忘返 逐浪随波 逐物不还 逐电追风 逐臭之夫 逐近弃远 逐逐眈眈 逐队成群 逐风追电 逐鹿中原 避重逐轻 酒食征逐 附膻逐腥 随方逐圆 随波逐尘 随波逐流 随行逐队 随近逐便 飞土逐害随风逐浪 随高逐低 韩卢逐块 今不如昔 今昔之感 今是昔非 今非昔比 感今怀昔 感今思昔 感今惟昔 抚今思昔 抚今悼昔 抚今痛昔 抚今追昔 非昔是今
序号
成语
拼音
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举例子
1
非昔是今
fēixīshìjīn
昔:过去。今
《
宣和书谱
·
隶书叙论》:
“
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
2
抚今追昔
fǔjīnzhuīxī
抚:拍,摸,
清
·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
“
吾道洵堪千古,抚今追昔,能无黯然。”
~,低徊不已,恭王不由得痛哭了一场。(高阳
3
感今怀昔
gǎnjīnhuáixī
对当前的事物
晋
·
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
“
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4
今不如昔
jīnbùrúxī
昔:往昔,过
宋
·
吴曾《能改斋温录
·
冷斋不读书》:
“
作诗曰:
?
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
5
今非昔比
jīnfēixībǐ
现在不是过去
元
·
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
“
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
胜败军家常事
”
何得为愧。~,不可欺敌。(明
·
许仲琳《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