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伦逸群三国志战略版-三国志战略版战法绝其
1.三国演义中的典故有哪些
2.揭秘:在正史里武圣关羽真实武力三国应当排第一
3.《三国》人物评论
4.三国正史那个最厉害
5.《三国志》关羽为什么会失荆州?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有哪些
成语
不出所料
谗言之可怕处,就是传播者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哪怕是一丁点。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不知所云
诸葛亮这一生,诚恳忘我的工作,就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情动难已,连自己说些什么话都不清楚。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乘虚而入
田丰的这一提议,已经超出了袁绍的所能理解范围之内,因而不能采用,若袁绍能听取此计,那北方的天下也就可能不姓曹了。
出自:《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仰人鼻息
公孙瓒的大兵压境,倒是让袁绍白白地捡了“入主冀州”这个大便宜。韩馥的行为实为不智,大大的地盘拱手让于人,从让人仰鼻息百而转变为仰他人鼻息。
出自:《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
伯仲之间
将班固提到了傅说的高度,不知傅说他老人家是否能答应。
出自: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作奸犯科
在法律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你地位如何,每个人行为如何,都因有有关机构来执行。诸葛亮提醒人们,有罪无罪,有法律说了算。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有勇无谋,是谓匹夫;有谋无勇,是谓文士;有勇有谋,方为大丈夫。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手不释卷
经诗书文籍熏陶的曹丕,虽在统一大业上没有什么建树,可文学修养却是非其他君主扩一般文士所能匹敌的。
出自:曹丕《典论》,其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月明星稀
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曹操在写诗时观察得很仔细,月亮明亮了,星星的光芒自然也就暗淡了许多,现在还有人在写文章时还会用“星月交辉”的词来,应当好好地读读这道诗。
出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难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周郎顾曲
周郎风采,令人想往。
出自:《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品头论足
半吊子水的人,自以为才华快要溢出,往往就好这调调。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绝伦逸群
诸葛亮的这顶送给关公的高帽子,于无形之中,化解了一场武将的纷争。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一身是胆
用这词形容云哥,再也恰当不过,刘备的眼光及识人高人一等。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才高八斗
这个成语,与三国人物有关,与三国事件无关,一个有些才能的南朝宋国山水诗作家,再一次喝醉之后,说出的狂妄之言。
出自:《释常谈.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此事发生在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去讨伐张绣,当时,那个天气叫热,吐口唾沫出去,立时就给蒸发掉了,何况是还要在曲折的山道上行军,几个体弱的,一时抗不住,都倒在了路边,战士们一片哀声载道,大有兵变之势。
曹操想,这可不行啊,捅出了漏子,大家都要玩完。于是,手搭凉棚,便在向前望了一会后,说道:“哇噻,好大的一片梅林,从我那如望远镜般的眼睛中可以看见,那梅子又大又好吃,酸中带甜,甜中透着酸,一定解渴。”
士兵们一听,嘴里的哈喇子流了一地,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焕发,大步流星地快速向前,从而来到了水源之地,大大地痛快地喝了一回。
揭秘:在正史里武圣关羽真实武力三国应当排第一
三国是个很有内容的时代,这个应该是共识。当然,作为这个时代的小说载体,《三国演义》其实也有很多学问。你可以说它是本《管理学著作》、《心理学著作》、《人际关系学著作》,或者是本《实战兵法案例手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内涵。比如,当年努尔哈赤就把它当做兵法指南,筹谋着率清兵入关那会儿,手里就捧着一本。当然,我们还可以当做武侠小说看看。既然当作武侠小说,里面的英雄人物自然可以分出个高下。因此,民间说书人就搞了一套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云云。当然,可能也有其他的排法。但无论如何,吕布毫无争议都是第一的。这第一是怎么来的?当然是打出来的。
《三国演义》经常有这样的场景,两军交战,双方阵前各出一将,然后就是“你是风儿我是沙,咣咣铛铛干一架”。这干架,现代文艺一点的说法叫PK。干嬴的,武力自然就厉害,干输的或者干脆掉了脑袋的,武力排行自然就要落到后面。当然,也有干上数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时候。但无论如何,吕布总是占上风的一方,唯一的一次败绩,还是刘、关、张三兄弟耍赖皮,搞了一个组团。当然,也正是这“三英战吕布”,奠定了吕布三国武力第一的地位。
遗憾的是,《三国演义》虽然写得精彩,但阵前PK这事,在三国还真不流行。有人曾做过考究,三国这时代没有马镫,至少,是不普及的。马镫是什么,这玩意主要是和马鞍配套的,马鞍支撑臀部,马镫支撑双脚,这在几何学上就形成了三角支点,稳定,不容易掉下来。没有马镫,就无法彻底解放双手,这样的姿势,要骑着马干上几十回合,还是挺困难的。因此,三国时代两军交锋,作主将的,要么在压在后营指挥调度,要么就干脆冲到前面,加入乱战厮杀。这就是常说的领导要“身先士卒”。“身先士卒”这样的记载,在三国这个崇武年代还是很多,比如:
“(曹)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牛)金等乃得解”。“(张)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凌)统复还战,左右尽,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看的出来,曹仁、张辽、凌统等人都是以一敌十的牛人,武力值相当高。当然,这样的人物,记载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到《三国志》里去翻。但是,曹仁等人这是乱战,而且面对的也多是虾兵蟹卒,并没有拿下对方主将的实际记录,要登上武力榜前列,是不太有说服力的。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条件不成熟,刚才已经说了,由于装备限制(没有马镫),武将直接照面PK的机会不多。
武将鲜有PK,但还是有。上场的,正是我们常说的武力男一号吕布,这在《英雄记》有记载。《英雄记》这书,谈不上正史,从性质上讲,有点我们现在地摊上买的八卦周刊那种味道,而且多数也已失传。但此书作者,是三国同时代人王粲,因此,尽管有点捕风捉影,但还是有一定可信度。记载如下“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看的出来,吕布、郭汜二人还真干过一架,吕布赢了。这郭汜马贼出身,而且一直为董卓器重,应该是有一定战斗力的。这说明吕布确实是有点本事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也非徒有虚名。
但就凭这个,吕布就能坐稳三国武力第一的宝座。肯定有人不服,譬如,关羽就是一个。关羽这人恃才傲物,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且也作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我们熟识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都是《三国演义》为了剧情需要,套在他头上的。但“水淹七军”等,都是确有其事的。因此,各方对关羽军事能力的评价都是极高的。我们可以从魏、吴、蜀三方阵营里,提取一些对于关羽的评价(均采用《三国志》的记载)。魏方在某次军事会议上,群臣有这样的评价:“蜀,小国耳,名将唯羽”。吴方代表人物周瑜的评价是:“熊虎之将”蜀方的诸葛亮就更不得了,直接将关羽和张飞、马超做了比较:“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看的出来,关羽无疑是蜀将中的NO.1,是灵魂人物。
当然,有人可能要提出质疑了:这军事能力不能和武力值划上等号嘛。对,我们还得摆事实的。摆什么?刚才说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都不是关羽的作品,但关二爷做的,只有一件:“万军之中斩颜良”。当然,牛气的事,仅此一件,就足够了。颜良是谁?袁绍军中的一哥,一些很牛气的人物,比如文丑、鞠义、张A等,排名都在他后面。我们的颜良同志,“绣袍金甲、持刀立马”,当然,这个是袁军眼里“卖家秀“的形象。在关羽眼里,却是另一番“买家秀”状况,“如土鸡瓦犬、插标卖首尔”。其实,关羽估计真没说过这话,应该是《三国演义》为了剧情需要加上去的。
但接下来的事件,却是《三国志》明文记载的:“刺良于万马军中,斩其首还”。当然,对于关羽这逆天一战,太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也编排了诸如什么“关羽座驾是赤兔马,快,法拉利”、“刘备和颜良打了招呼,朋友圈里早跟关羽微信了,只待来降”云云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三国志》记载还没完,关键的还在后面一句:“绍诸将莫能当者”。什么意思?就是杀了主将,对方连吭气都不敢吭一声。其实,像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刺客,可能也会有一些办法干掉敌人阵营里的核心人物,但往往也会被剁成肉泥。而关羽却是丹凤眼一闭一瞪,一干敌将吓尿了,两股战战不能自已。这敌军之中杀上将如探囊取物,跟玩一样,牛气吧?值得说明的是,万军之中孤身斩上将首级的事件,不仅是在三国,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史,都鲜有记载。仅凭此点,关羽坐定三国武力榜头牌,应该是毫无疑义。
《三国》人物评论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主要故事:初出茅庐他献计(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出使东吴他(舌战群儒),七星坛他(巧借东风),与周瑜联手(火烧赤壁) "南抚夷越"他(七擒孟获),(失街亭)后他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他智退司马懿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主要故事: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主要故事: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水淹7军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主要故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主要故事:周瑜打黄盖
三国正史那个最厉害
正史上关张是最厉害的~~按照正史描述,以及两晋南北朝的传统说法,关羽、张飞应该位占前两位,张辽、马超第三、四位
(大家注意下面引得这些话是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这些人可没有受罗贯中的影响吧,反而他们的话影响了罗贯中也说不准!)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关公)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这句开始以为诸葛拍马屁,后来通观三国志。此话很中肯!)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南北朝?魏]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南北朝?魏]杨大眼: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南北朝?宋]檀道济:时以比关羽、张飞。
[南北朝?宋]薛安都:时人云关羽斩颜良不是过也。
[南北朝?陈]萧摩柯: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我说这些话,纯属是让大家知道一下关羽在真正三国中的猛将地位,他并不是浪得虚名,白戴着“武圣”(可能按真实历史的武力项羽与关公有的一比)这顶帽子!这里没有光荣三国志游戏,也没有演义,只是在现实世界中改变一下关羽在你心中的形象而已!真的不必讲关羽贬低的太让人气愤了,因为我也不认识你,犯不着得罪你而炫耀自己!但还是请大家多加指教!各抒己见(但要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胡搅蛮缠、说脏话的人我真是懒得理)。
《三国志》关羽为什么会失荆州?
今天每当人们想要形容一个人粗心大意、骄傲轻敌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时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大意失荆州”
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历史出处来源于:东汉末年,荆州在赤壁之战后被曹、孙、刘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后,委派大将关羽留守荆州根据地。在取得益州之后,虽然刘备集团用割让长沙、桂阳两郡的方式换取了联盟的维系,但此举并没有满足江东集团对荆州觊觎野心。于是在关羽发动北伐的襄樊之战时,孙权派大都督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关羽也因为腹背受敌而被孙权俘虏。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对这一段历史也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改编,比如:水淹七军、白衣渡江、败走麦城等等。
古往今来人们每当看到这段故事无不痛恨江东孙吴的两面三刀背信弃义;也为关羽疏忽大意没能察觉敌人的狼子野心而扼腕叹息。
那《三国志》所记载的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大意吗?还是另有原因?
我认为,关羽失去荆州是三种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关羽的“大意”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点:关羽长期性格傲慢导致镇守荆州的策略失误这一点几乎是历史爱好者公认的一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此也有所评价:
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而且关羽的傲慢自大非常的具有“关羽特色”:傲慢的对象“雨露均沾,无论是敌是友绝不厚此薄彼。”
在当年关羽曾经在曹操帐下效力之时,袁绍兵强马壮,手下颜良、文丑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在关羽看来他们“不过乃插标卖首耳”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孙权曾想让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通过联姻来巩固孙刘联盟,这本是当时常用的外交手段。
可关二爷的回复却不讲究什么“蜀汉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吴蜀关系,愿同东吴一道,进一步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为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孙刘联盟而不懈努力。”不仅没用外交辞令,反倒对孙权进行了人身攻击“吾虎女不能嫁犬子”。从此在孙权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羽侮骂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吴主传》即使是对同僚也不例外。刘备在自称汉中王后,册封马超为大将,身在荆州的关羽不以为然,认为马超新降之人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竟然要亲自入蜀和马超比试一番。
为了不破坏内部的安定团结,诸葛亮不得已亲自给关羽写信,在信中将马超和张飞划分为一等,而关羽则是超世之杰、无与伦比的“美髯公”,极尽吹捧之至。关羽阅读此信后,捋着自个的“美髯”不禁飘飘然,这才打消了与马超比武的念头。
亮答之曰:“超雄烈过人,当世英杰,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也”。而正是这种高傲自大让关羽错误的判断了当时的形势,当看到刘备率领其他将军在西线汉中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后,关羽此时自然不甘落后,悍然擅自发动了襄樊之战。
关羽看到了刘备在汉中大胜,却没有看到刘备军团此时也是强弩之末、人困马乏。此时已没有能力对自己的军事行动进行牵制或者支援。
关羽看到了曹操败退关中,却看不到谨慎的曹仁不是夏侯渊之流可比,曹仁多年经营的襄阳、樊城更不是曹操眼中的“鸡肋”,关羽大军杀到面对的不仅是和自己势均力敌的襄樊守军,更有他们身后的中原精锐“虎豹骑”。
关羽看到了孙权一次次被自己侮辱之后只能忍气吞声,吕蒙在自己的兵威之下更是吓得称病不出,就放心的抽调了荆州后方的兵力支援前线。但他却认识不到此时的敌我形势已经发生改变,而孙权、吕蒙更绝不是他眼中的懦弱无能之人。所以关羽前脚发兵,身后的孙吴就已经开始对他磨刀霍霍。
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不能正确估计敌我实力,导致作出错误的决策判断。关羽在荆州之战前,从温酒斩华雄到斩颜良诛文丑,确实可谓是“威震华夏”但也正是这一次次的功绩,让关羽越来越目空一切。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骄兵必败,而且都是被自己最看不起的人所击败。此亦天道。
第二点:关羽所占领的只是荆州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里部分具体指,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所占领的荆州南郡部分地区以及武陵、零陵两郡。
为什么说部分这个词很重要呢?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赤壁之战后三国进入到了鼎足而立的阶段。三方势力在大势上势均力敌,具体就体现在战略要地“天下之腹”——荆州,同时被三家所瓜分。而三家在这一阶段都将攻略重点放在自己的后方:曹操平定雍凉、刘备攻略两川、孙权占据交州。
巧合的是,三家在荆州范围内的战略优势和他们打势力强弱居然惊人的巧合,曹操占据荆州的治所襄阳,孙权占有战略要地江夏,后来又从刘备手中拿到了南方得长沙、桂阳,而刘备占据的南郡的江陵则是从孙权手中“借来的”,零陵和武陵虽然地大,确实荆州七郡之中最穷的两个郡,战略意义和曹、孙之地不可同日而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