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之间》-须臾之间便是永恒
1.[追分200]求一首散文诗歌翻译《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作者是47楼302
2.小丹我爱你
3.绝世唐门结局是什么?
4.见取见是什么意思
[追分200]求一首散文诗歌翻译《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作者是47楼302
原文:
白晃晃的窗外,依稀地望见那不变的蓝靛色的苍穹。曾经的奋勉,昨日的敷衍,如同往事在目,犹在眼前。情爱阑珊,淡了的感觉,也是畏葸不前。如果说勇往直前的心,带着至诚悃愊的情,才是爱的勇士。那么给予对方幸福而放弃自己幸福的抉择,更是让人却步的美丽。
----题记
《放弃是一种种美丽》
泠泠的清风吹过蓂荚的祥瑞,初开欲绽的蓓蕾有着羞赧的邂逅,相拥着款洽的阳光,静静地感受幸福的时光。河水汩汩地淌过,滋润着的爱情漫溢着心扉,桀骜不屈逐渐婉娩,伶俜的倩影已牵手静憩在湖畔的烟雨间。视为禁脔的左手,不容分享的幸福,爱与被爱谨饬着进行着竭蹶的遥途。心越加惶惑,喟叹昨日的时光,顾眄右手边的梦想,像囹圄般囚束着自由的天地,在岁月后的蚕食鲸吞,寂寥空旷的心,泾渭分明的情,因了解而渐渐清晰走向尽头的日子,衔恨着黯然的心境。须臾之间,自私而又需所无厌充斥着灵台,茫然自失,彷徨歧途,还余留多少爱情的真谛,人生就此孤寂。明月稀星,暗淡地照着黯然的步伐,岁月的时轮还未殆尽,而晦涩的心灵之中还剩下多少相信爱的抉择。暌违数载,圹埌原野上的荆棘栽途,即使狂飙的风也撼动不了曾经蓓蕾的紫丁香,不经历受伤又怎么能望见成熟的阳光,淡了的爱只剩下思慕的情,廊落的心却劳顿而坚毅,身与心已忣切而桀骜不屈地成长。生活一如既往般的艰辛,梦想淡淡冷却,昨日倨傲而鄙俚的心,曾几何时变地睿智稳重,现实的磨折早已习以为常,在有过展翅翱翔的岁月里探寻着栖息的那方莽莽天地,向往真情的依靠,等待着深承眷注的心意,从此虔诚祷告,从此渴望心扉等待叩问的振奋。不经意的十年,消逝殆尽的勉励与爱,又邂逅在澈明的湖畔旁,蘧然相遇,短暂而刻骨的交往,如欢心畅言,缘来相识争如梦一场。惶惑的痴心踌躇而未敢表白,相思已种。愁绪悠悠,奈何执着,真心谁识,漫笔涕泣,愁绪万千,梨雨阑干,恍如梦里。惯看路沿的野白菊,犹如相让的幸福,远远地相望,懊悔犹豫的心,如今无法洄游,悱恻难安。是放弃还是继续,左与右的选择,缠绕着每天的思绪。人生就此低调,无法逾越的坎沟,沉沦于酒精的麻木中,酩酊大醉,醉梦不醒,讥诮冷眼与谰言蜚语飘然而至。溟溕的景色如同看不见终点的长途般的迷茫,等待无法逃避茫然的现实,信念无法实现心中的夙愿。叹息钱与势的爱情,纯真的年代已不在,繁华的城郭,还余留多少眷眷地期待。秋风晚来,韶华将失,此中十年,落魄的心感慨无数,只因从开始到现在,珍惜着一份幸福的回忆。愧怍曾经的自私,后悔当初的昏沉,今世今日今时,既然放弃才能给予幸福,何必苦苦牵强。海誓山盟,烟消云散,世间有多少个需要用一辈子守候的诺言,如今也是诓骗情感的誓言。只要明日过得比往昔好,放弃也是一条向左的路,苍颜的脸和坚定的心,彼此祝福带着深深的回忆,在若干年的街隅,轻轻的寒暄未尝不是一种美丽,也未尝不是一条无奈的选择。眼泪如崩溃的心情,宣泄后明澈的双眸,注视地不再是泯灭的感觉,一个人的勤勉,一个人的精彩,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一定有为丁香花的沁人芳香而却步停留的路人。泪水漫漶着依依稀稀地笔迹,忧伤着放弃在那十年前小巷的相遇,以此永存于记载着昨天的日记,以题记,放弃未曾不是一种美丽。
翻译:
早晨窗外的景色被那刺眼的强光照射地白而明亮,我模模糊糊地远远望着那深蓝色的天空,不禁想起了从前的好多好多。曾经所奋斗努力的工作,还有那昨天勉强维持的感情,清晰地就像刚刚还发生在眼前一样,每天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爱情将尽,感觉在两个人之间也渐渐淡漠,因而以后的路也会彼此畏惧而停下脚步,不再一同前行。在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了,如果心中带着真诚的情感,有着敢于表白的爱意,那才是真正体会过爱情的人。那么放弃自己幸福而成全对方幸福的选择,更是让人确信,无法做到的另一种境界。--题记
凉爽的微风吹过传说能带来幸运的小草,与你羞涩相遇后的我就像朵初放欲开的花朵儿,一起拥抱着享受那温柔亲切的阳光,静静地享受这彼此在一起的时光。河水在身前哗哗地淌着,而我的心中,此时满是恬美的爱情,倔强的性格也因此渐渐柔顺,曾经孤单的身影如今和你一起静静地休息在小湖的细雨间。你的爱如同我左手,不容许别人的分享,爱着与被爱着谨慎而又小心的进行在艰难地路途上。渐渐地渐渐地,彼此的迷茫使得心中越加害怕对未来的遥想,感慨昨天那幸福的时光而不禁叹气,回头远望那曾经天天向往的梦想,却只是象牢笼般束缚着自己自由的天地,经历岁月的沧桑,心还是寂寞无助,情还是彼此分明,因为互相了解彼此的梦想,彼此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梦想,分手的结果越来越清晰可见,黯淡的心情不断怨悔自己。片刻之间,才发现心中充满着对爱情自私和贪婪,而如今却发现对感情越来越迷茫,犹豫不决地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如今我们之间还有多少真正的爱情,感觉人生就此孤单。稀疏的星群陪伴着明月,也只是暗淡地照着我没有前途的方向,青春岁月还未过尽,不懂爱情的我还剩下多少相信被选择的爱情。彼此分开数年,生活的路途就像空旷原野上种着的荆棘,而愈渐坚定的信念,如今狂撼的风也无法动摇曾经是花朵儿的丁香,不经历挫折又怎能变得成熟,爱情的感觉渐渐淡然而心中只剩下过去余留的回忆,如同被遗弃在角落的心劳累而又坚毅,急切而又倔强的成长。生活象往常一样艰辛,我的梦想也被现实慢慢遗忘,昨日骄傲而又平庸的思想,如今没过多久却变得睿智稳重,现实生活的挫折早以习惯,在有过梦想的岁月里寻找着能成功的那方天地,我盼望真情地依靠,等待着一份深深关怀的心意,从此真诚祈祷,从此渴望久闭的心扉再次被打开。平淡的十年过后,原来忘却的爱情,我们又相遇在清澈的湖边小岸,突然地相遇,短暂而又刻骨地交往,欢心畅谈,缘分相识地到来如同梦境一样。却又害怕彼此不了的心,犹豫不定,我不敢表白,因为心中已经刻下了阴影。这么多心烦的事,怎奈何那份执着的心意,我得心意又有谁知道,写着书信而眼泪忍不住低落,写着写着,心中感慨万千,嚎啕大哭。我习惯性地看着路边的白色的野菊花,才发现,它们将自己幸福让给对方,互相远望观赏,我后悔犹豫的心,如今我们无法再次从来,杂乱的心情无法让我安心睡眠。是放弃还是继续,这两条难以选择的路,每天在脑海里呈现。我的人生从此进入低谷,心中对爱情还是有一道无法逾越的坎,在酒精的麻木中,渐渐醉去,在醉梦中寻找一丝安宁,然而现实的冷眼嘲讽和中伤的话却到处流传。模糊的景色就像看不见终点的迷途,我的等待也无法逃避的现实,信念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叹气惋惜现在的爱情只有钱和权利,纯真的年代早已经不在,在这繁华错路的城市,还有多少人在期念念不忘地期待着纯真地爱情。晚来的秋分如同已经逝去的青春,在这十年,落魄失意的心感慨万千,只因为从懂事到现在,我的心里珍惜这一份幸福的回忆。我后悔而又惭愧以前的自私和当初的昏沉,直到现在才发现,既然放弃才能给予对方幸福,我又何必苦苦牵强维系你。山盟海誓,如同过往云烟,人世间有多少要用一辈子才能守候等待的诺言,现在才明白,这都是欺骗感情的誓言。只要明天过得比昨天好,放弃这份感情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渐渐苍老的脸和愈加坚定的心,心中彼此祝福彼此回忆曾经的快乐,在几年后的街脚,我们再次遇到时,互相寒暄问暖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彼此无奈的结果。眼泪就像绝望的心情,哭泣后的双眼看清着现实的世界,从此寻找的爱情不再是至不渝的永远。一个人的努力,一个人的成功,在夕阳即将成为黄昏前,一定会有欣赏我这小小丁香花而停下脚步的陌路人。依稀可见的笔记早已被泪水覆盖,忧伤放弃那十年前小巷的相遇,把这段心情永远存放在记载着昨天所有的日记里,把放弃也是一种幸福的美丽,用做题记.
小丹我爱你
小山丛桂吐清芬
山丹最晚出云林
淹泊我生应有定
曲江翻爱软美人
你赓周雅鱼丽什
第一句地一个字、 第二句 第二字 第三局第三子、 第四局 第四子 四五句 第一句、 合起来是 晓丹我爱你
丹彩结心才辨质
我行自喜有胜事
永嘉风景入新年
远取南朝贵公子
守定龙舟看不归
护长仰天攒十指
你学画眉张内史
这首诗 比较容易看 是 丹 我永远守护你。 是地一个字。
绝世唐门结局是什么?
斗罗大陆2绝世唐门完结了。
《绝世唐门》的结局是:唐舞桐(王东儿)继承了他妈妈小舞的神位或者海神,雨浩成为了情绪之神,如果唐舞桐没继承海神,就是雨浩继承,而帝天的逆鳞也在霍雨浩突破封号斗罗时脱落。
最后,霍雨浩还打败了帝天,带领着史莱克的军队打败了日月帝国,统一了斗罗大陆,更加稳定了史莱克学院的名声!
扩展资料:
绝世唐门主角的个人资料
姓名:霍雨浩(戴雨浩)
性别:男
年龄:20多岁
绰号:修罗之瞳
封号:灵冰
等级:神王
神位:情绪之神
原型:唐门雨浩,《神印王座》总盟主,曾经三少为他在神印结尾时候连续更新十更,成为当之无愧的月票王。
武魂:灵眸、冰碧帝皇蝎、灵圣法神
超神器:永恒之眼
魂导师等级:九级
装备:冰极战神甲、冰雪女神的叹息——晨露刀(已归还融念冰)、鬼雕神刀(已归还融念冰)
身份:斗罗大陆最强者、史上最强大极限斗罗,史莱克七怪排行第六、唐门小师弟、星罗帝国世袭侯爵、海神阁顺位继承人、传灵塔名誉塔主、史莱克学院唯一成功的极限单兵、星罗帝国皇帝戴浩之子。
三生武魂魂环:
1.灵眸(后进化为修罗之瞳):金 红 红 红 红 玫瑰金 红 红 红
2.冰碧帝皇蝎:红 橙金 橙金 橙金 橙金 红 红 红 红
3.灵圣法神:灰
参考资料:
见取见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五见是什么意思啊 谜面不成文,乃灯谜之大忌!1满上5,是6吧。因有“六出雪花”之说,所以把“雪花”又“溶”去,余下的正是“六”!
问题二:请教一下,“见惑”中的“见取见”与“禁戒取见”是指什么? “见取”(Ditthupadana) 是对见解的执着,即是对观念、见解、主观想像的执着,是为第二种执取,也是我们可觉察到而又不难明白的事情。当我们一出世,就自然的必须要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所谓的“见解”,即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这是每个人所必须执取的主观见解,而不肯轻易向人低头,把它称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性也不为过。这种对自己见解的执着,是在自然之下所形成的。正因为它是自然的事,所以我们不能批评也不能制止它。但是如果我们好好去观察,将可看出它的严重性、危害性不少于欲取。若我们执着自己任何一种旧有的见解,那就算是一个绝对固执的人,必须招受到毁灭。础果我们还是执取着观念,那就必须设法纠正,使自己越来越正确高尚起来,让邪见转变为正见,且不断的提升,最终到达那究竟的正见,那就可以了解前天所讲述的四圣谛法。
见解为执着的根源,是由多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的,尤其是风俗习惯、文化,而宗教的教育影响更大。谈到这些之后,就更能了解我们所执着的那些自认为是最正确或最好的观念。见解的执着大多是来自那公认为最好的风俗习惯、文化或宗教教理。至于那些自己所强烈执着的,也比不上那逐渐受宗教教理、风俗习惯等薰陶所累积下来的见解。还有另一个更重要且不容忽视的要点,那就是烦恼和不觉悟,会带来各种各样不正确的见解。当有了这不觉悟、无明,我们就会随着基本烦恼的推动力去判断或了解,而认为这是值得贪爱的、执取的、是永恒不变的、是欲乐的、有个实在不变的“自我”,来取代原本是污秽的、虚幻不实的、无常、苦、无我的诸行等。不论是什么,若是自己所明白、所认识的,他都认为是正确的,虽有时知道那是错的,但是为了要维护自己的见解,而明知故犯,不肯认错,是谓不认错的人。这种固执己见或爱面子的心态,可说是我们人类最大的障碍,最大的敌人,它使我们没有能力逐渐纠正自己,改变见解,或对某一种宗教教理产生信念,逐渐使自己好起来。这种问题一定出现在那些信仰低级宗教教理,或其它教理的人身上。虽然自己已看出它是低级的,但还不能改变它,因为他认为这是父母亲及祖先们所信仰而延续下来的,不必有任何理由来改变自己,只是把它当做一种信仰罢了。因此,可以这么说:执着不正确的见解是一件危险、严重且不容忽视的事,必须要精进、努力地使它逐渐松弛淡薄下来,直到完全地脱离。
● “戒禁取”――没有正见不了解其真正的目标、不去思惟的行持
“戒禁取”(Silabbatupadana) 是第三种的执取,其意是执着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而没有理由的行持,或对所喜爱的那神奇灵验、具有无比神通力的行持执取。认为那是不可改变的事情,同时也不愿改变、放弃。事实上,泰国人所持的戒禁取也不比外国人少,有着各种各类的神奇灵物、神秘仪式和经咒。比如有人醒后拿水来念经作法洗脸;要排泄时就念各种各样的咒语,头转向这个方向又转向那个方向,要用餐或要睡觉时,也必须念各式各样的咒语;有的相信鬼神、灵术、神奇动物等。其实那是古人的习惯,但是现在仍有这样执取的人,尤其是那风俗习惯和宗教教理方面的事情更为严重。
戒禁取主要是指出那些不可理喻,没有理由的行持方式,也不必思考任何理由、不需任何解释。人们只是依据自己所曾相信的语言文字,而执着地去奉行,不愿意去改变它。甚至佛教中优婆塞、优婆夷还会对某种事物执取,僧人也不例外。尤其是那些外道,信奉梵神、天神及神奇灵物的人,有更多此类的信仰,而佛教徒中此类人也不少。这是当一个人在行持任何戒条或法则时,不了解其目标,也不去思考原因是什么,只是认为应当去实行那被称为灵验的事物之后,必定可获得良好的果报;因此这些人......>>
问题三:108颗菩提子代表什么意思 一百零八粒,代表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而证得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
三昧即是心安住于一境的寂静状态而不散乱,也就是正定中的境界。
百八三昧是指大乘菩萨所修的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妙月三昧,
狮子游戏三昧,无住三昧,妙行三昧,观顶三昧,欢喜三昧,宝聚三昧,释名三昧,
无去三昧,无憎爱三昧,净相三昧,灭相三昧等一百零八种三昧。
一百零八种烦恼即众生之烦恼种种,能生种种恶业。
是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
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总共为三十六种,配以过去、
一百零八种烦恼又称一百零八种结业。
也解释为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即贪,嗔,痴,慢,疑,身见(执取五蕴根身),
边见(执取常断见),邪见(谤无冈果,坏渚善果事),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
戒禁取见(执持不戒,非冈计因),合称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便成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粒也可表示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表示本有:的五十四个阶位和修证的五十四个阶位,当然还有其它含义。
宋朝陈善在《扪虱新语》里记载:韩愈问大颠和尚的岁多数,
大颠笑着提起念珠说:昼夜一百八。语含机锋。
问题四: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贪心、爱慕、执着
嗔――冲动、脾气暴躁、心理不平衡
痴――愚蠢、不用头脑、不明白事理
慢――骄傲、自以为时。
疑――多疑、疑神疑鬼、对谁都不信任。
问题五: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 COPY也是一种艺术!
圣菩提心极珍贵,诸未生者令生起,令已发起不衰退,辗转增上恒滋长。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心经是一本文字简要,内容丰富的佛教经书,也是理事圆融,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妙文,历来注释很多,各出手眼,发挥妙义,有以唯识理论解释的;有以华严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观融会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论的。但总的都不离一实相印。此经虽仅二百六十字,却是诸部般若的核心,是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文约义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今融会大德们的注释,结合自己的点滴体会,简要地讲解此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先释经题。般若是梵语,翻为智慧,也称无分别智,故非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能照见真空实相的清净智慧,或译为妙智,是指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大智慧。‘波罗’翻为彼岸,‘密’翻为到,‘多’翻为上,意即智慧观照,息妄显真,到达解脱彼岸之上。也有把‘多’字解为定的,意即解脱生烦恼之大定。‘岸’是假名,也无所谓彼此,以迷妄颠倒假名此岸;灵明觉照,假名彼岸。‘心’是指常住真心,又因般若为诸佛之母,此经又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故称心。‘经’有恒常的意思,诸佛言教,莫能改动,故曰常;又有‘径’字的意思,是修行成佛必经的路径,又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天台宗解释经典先讲五重玄义,即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般若波罗密多是法,故此经是单法立名,(如佛说阿弥陀经是单人立名;妙法莲华经是法喻立名。)是以实相为体,以观照为宗(宗即修行纲要),以度苦为用,以熟酥为教相,在五时八教中,属第四般若时。佛说般若历时最长,计二十二年,带通教、别教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
全经可分为七部分:一、总纲分,二、色空分,三、本体分,四、妙用分,五、果德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作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理解。
一、总纲分
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即修甚深观照法门,照见诸法皆空,出生苦海,证无上菩提。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从菩萨大悲济世,寻声救苦来说,名观世音;从菩萨智慧广大,观照无碍来说,名观自在。从悲德与智德立此二名。菩萨本地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为利济众生,现菩萨身。
观自在的‘观’字很重要,修心关键在一‘观’字。此观并非眼观,而是回光返照,观我非空非有、寂寂无念、了了常知的本来觉性,这是修心的总诀。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须臾之间,摄念观心,薰成无上大菩提种。’又:‘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观心法门在初下手时,必先放下一切妄想杂念、心身世界,直下回光观看自己当下的心念,这时定觉妄念忽生忽灭,奔驰不停,要既不随逐流浪,也不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观纯熟,妄想分别便能逐步歇落,达于空寂。这是慧以资定,楞严经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时要继续前进,时时处处从寂定的性体上,起观照妙用,这是定以资慧,久久便能达到定慧一如、寂照不二的地步。所以华手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观自在’便是常寂常照,了了见性,自在无碍的意思。‘菩萨’具体称‘菩提萨省。菩提译为‘觉’,‘萨省译为‘有情’(指一切众生),合称‘觉有情’。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为行愿,功行圆满,便成为福慧具足的佛陀。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行’即修行。‘深般若’是对浅而言。凡夫无明障覆,般若不开;二乘人只证我空,知五蕴假合,并无实我,但不明法空,不明五蕴诸法,也是缘生性空,并无实法,所以见理不彻;至于初发心下位菩萨,观力微薄,都是......>>
问题六:八十八品见惑是什么意思? 这八十八品见惑是什么?佛菩萨慈悲,为了便利教导初学,他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就是五种。第一种身见,这身体,你看我们都把这个身当作我,看得很重,佛告诉我们,身是假的,身不是我。也就是说小乘初果、大乘初信的菩萨已经把我放下,这个功夫就不简单。我一放下,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们念《金刚经》,《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须陀洹就把四相放下。如果四相没有放下,释迦牟尼佛绝对不说他是证须陀洹果,说他证须陀洹果,就是他这个放下,他无我了,身见破了。第二条,边见破了,边见是什么?对立。边是二边,我跟人,这就对立,众生跟佛,对立了。现在科学家讲什么?相对,相对是边见,相对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不能管别人事情,要管自己,我自己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我们跟佛对不对立?不对立,跟菩萨也不对立,跟天人也不对立,跟鬼神也不对立,跟妖魔鬼怪也不对立,为什么?一体!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叫看破。所以,真看破了才没有对立,没有对立,身心和谐。第三、第四叫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合起来我们讲成见。成见是什么?是自己的意思,强烈的执着,我是对的,你们是错的。这两个是有因果关系,戒取见是因上的执着,见取见是果上的执着,都是错误的。为什么?你执着是以为它真有,你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会放下。所以这个标准还是挺高的,不容易。昨天刘富台在此地听讲,这是个学科学的,讲完之后他告诉我,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宇宙现象不是真的,是一种相似相续相。科学的发展愈来愈接近佛法,在某一个角度上很接近,实际上没有办法达到佛法的究竟圆满,为什么?他们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放下。所以他们发现这种现象,他得不到受用。佛法的修学不需要用任何科学仪器,他用什么?用心灵、用禅定、用清净心去证得,所以他得受用。最后一个叫邪见,除了前面讲的四种错误见解之外,其他一切错误的见解就归纳到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统统放下,这是大乘初信菩萨、小乘须陀洹,都在放下!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五种见惑放下,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给诸位说,肯定往生。生到哪一品?生到方便有余土,不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带业,这五种东西都带着,没放下,所以你在这个世间是凡人,到极乐世界也是凡人,叫凡圣同居土。可是带了这么多东西,他怎么能去得了?这个要知道,经上说得很多,祖师大德就说得更清楚,只带旧业,不带新业。你没有学佛之前,你造作这些业可以,你能够带,现前造的不能带,也就是告诉你,我昨天造的业可以带,今天造的不能带。明天呢?明天又变成今天,我今天造的业能带,明天造的业就不能带,就是你可以带前一天以前的,当天的不能带。这样一算就能算到你临命终时,你临命终那天你造的业就不能带,你就去不了,你命终前一天造的业还可以带去,这个很重要。昨天造的是旧业,今天是新业,新业会产生障碍,旧业就可以带。
问题七:见思烦恼、 尘沙烦恼、 无名明也破了几品、 分别是什么意思? 70分 尘沙 (喻)数量极多,如尘如沙
烦恼(梵kles/a,巴kilesa,藏n~on-mon%s-pa)
指恼乱身心,令不寂静之诸种心理作用。与随眠(nus/aya)相同。然有谓潜在的烦恼称为随眠,显在表面的烦恼称为缠(paryava-sthana)。《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大正28?984a)∶‘烦乱逼恼身心相续,故名烦恼,此即随眠。’《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及《俱舍论》卷二十等,谓一切烦恼系由因力、境界力、加行力等三力而起,随眠未断未遍知为因力,顺于欲等之境界现前称为境界力,缘彼之非理作意称为加行力。《入阿毗达磨论》卷上,谓有唯依境界力而起之烦恼。
烦恼之种类甚多,大别有迷理与迷事二种。迷理即见惑,指迷于四谛之理,为见道所断之烦恼;迷事即修惑,指迷于物之事相,为境界所逼的烦恼,修道所断。见惑修惑中又总有贪、嗔、痴、慢、疑、见六种,为诸惑之根本,故称根本烦恼,或称六随眠。此中,又开‘见’为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称为五利使;相对的,‘贪’乃至‘疑’之五种则称五钝使。此十使称为十根本烦恼、十随眠。就中,五利使唯属迷理之惑,五钝使则通于迷理、迷事二种。
依《俱舍论》等书所载,于见道断贪等十随眠时,欲界四谛下生三十二之别,上二界( *** 、无 *** )四谛下各生二十八之别,故见惑合有八十八使,于此加上修道所断之十随眠,名为九十八随眠,再加十缠,则称百八烦恼。但是唯识家认为,见道所断之欲界四谛下有四十,上二界四谛下各有三十六,如此见惑合有百十二使,又于修惑加身、边二见则三界合有十六,即见修所断总有百二十八根本烦恼。按,唯识家将烦恼分为分别起、俱生起二种,见惑为分别起,于见道时断除;修惑是俱生起,于修道时断除。
又,从此等根本烦恼等流而出的染污心所,称为随烦恼,或称枝末惑、随惑。《俱舍》等书谓随烦恼有放逸、懈怠、不信、干颉⒌艟佟⑽薏选⑽蘩、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x、睡眠、恶作等十九种,唯识家则除去此中之悔、眠二者,另加失念、散乱、不正知三种而成二十法。又,烦恼有不善、有覆无记二种,欲界之见修二惑其性通不善与有覆无记。不善之烦恼能招引非爱之异熟果,故称为有异熟烦恼,此于得不还果时断除。上二界之见修二惑唯属有覆无记,不招非爱之异熟果,故总称无异熟烦恼,此于得阿罗汉时断尽之。
烦恼随义之差别,而有随眠、缠之异名,此外,又有结、缚、瀑流、轭、取、系、盖、株机、垢、烧害、箭、所有、恶行、火、炽然、漏、稠林、根、拘碍等种种异名。此等皆能恼乱有情之身心,由其增上力而造恶业,令于现在、当来感受忧苦果。据《瑜伽师地论》卷八所载,‘结’有爱、恚、慢、痴、疑、见、取、悭、嫉九结;‘缚’有贪、嗔、痴等三缚;‘随眠’有欲贪、嗔、有贪、慢、无明、见、疑等七随眠;‘缠’有无惭、无愧、干颉⑺眠、掉举、恶作、嫉妒、悭吝等八缠(《大智度论》卷七以嗔替代其中的恶作,再加嗔忿、覆而成十缠);‘瀑流’有欲、有、见、无明等四瀑流;‘轭’亦分欲、有、见、无明四者;‘取’有欲、见、戒禁、我语等四取;‘系’有贪身、嗔身、戒禁取身、实执取身等四系;‘盖’有贪欲、嗔恚、赋了眠、掉举恶作、疑等五盖,‘株机’有贪、嗔、痴等三株机;‘垢’、‘害’、‘箭’、‘所有’、‘恶行’、‘火’、‘炽然’、‘稠林’亦分贪、嗔、痴三种;‘根’亦有三不善根;‘拘碍’则有顾恋其身、顾念诸欲、乐相杂住、阙随顺教、复微少善便生喜足等五拘碍。
◎附一∶水野弘元〈烦恼论〉(摘录自《佛教要语的基础知识》第八章)
烦恼也译作惑、尘劳、染等等,它扰乱了有情身心,障碍佛教的理想。由于有烦恼,所以......>>
问题八:请问什么是见思烦恼? 1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烦恼有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是执着,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这三类烦恼,特别是见思烦恼,是我们六道轮回造业受报的因缘。
2 见思烦恼是根本烦恼,因为我们有见思烦恼,我们的一切智显不出来,我们脱离不了六道轮回;阿罗汉是见思烦恼都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了。
3 见思烦恼包括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一共有十类。见惑尽了,你不堕三恶道;思惑尽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你把这十类统统断掉,你的一切智就透出来。
4 见惑有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一般人执着这个身是我,以为身就是我,这是错误的。我们都把这个身体看作是自己,起心动念第一个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是一切祸患罪恶的根源。
5 第二个是“边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我的对面是人,大的对面是小,长的对面是短,在相对里面起了分别执着,麻烦就来了;第三类叫见取见,第四类叫戒取见,“戒取见”是修因的成见,“见取见”是果报上的成见;不属于上面四大类,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邪见”。
6 思惑也有五大类,贪嗔痴慢疑。“贪”是生根本;“嗔”是修定最大的障碍;“痴”是邪正、是非、真妄不分;“慢”是贡高我慢、目中无人;“疑”是对佛法、正法怀疑,这个损失太大,因为佛的教训是我们这一生得度的机会,你一怀疑,这个机会错过,下一次再遇到,不晓得要等到哪一生哪一劫?
7 贪、嗔、痴、慢、疑,我们想一想,这五种思想上的错误,我们能断得了吗?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我们能不能断?如果不能断,换句话说,我们三途还有分,三恶道免不了。
8 所以要知道,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特别为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太重,修其他法门,见思烦恼没断,不能了生、出三界;修净土容易成就,不需要断见思烦恼,可以带业往生。
问题九:怎样分六随眠,七随眠和十随眠?什么叫欲贪、有贪? 六随眠:贪随眠,如是嗔、慢、无明、见、疑随眠等是六随眠。(贪随眠是根本,以贪执为我所,然后余五随眠才得以生长。)
七随眠:欲贪、有贪、嗔、慢、无明、见、疑是七随眠。
十随眠:贪、嗔、慢、无明、见、疑、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是十随眠。
欲贪:欲贪是指缘欲界的色、香等欲妙而产生的贪心,欲界中才有;
有贪:上二界中生起的贪为有贪,上界贪等至而喜内观入定,又为了遣除有人对上界起解脱想,而立有贪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