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什么意思_窃钩者诛窃钩者诸侯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6 0
  1. 窃钩者诛,“钩”字怎样解释。
  2. 盗国者王侯,窃钩者诛灭是什么意思
  3.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什么意思呢
  4.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什么意思?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窃钩什么意思_窃钩者诛窃钩者诸侯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钩”可以理解为农渔工具的铁钩之类,它在句中主要代指小偷小摸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罢了。

窃钩者诛,“钩”字怎样解释。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史记·游侠列传序》:“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后遂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讥刺旧社会小盗被杀、大盗得国的反常现象。亦省作“窃钩盗国”。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窃,本义偷、盗。盗贼所为也。孔乙己说:偷书不为偷,窃也。这当然是狡辩,但贼这个名实在不好听,孔乙己自认读书人,即使做贼,也要把自己打扮的雅点。这样的贼,姑且称之为“雅贼”吧。

贼有“雅、俗”之分外,还有另一种分法:窃钩者与窃国者之分。见《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窃钩者,偷鸡的,盗狗的,为贼;窃国者,为诸侯,为英雄,为元勋,为领袖。

对于窃钩者,人们自然恨之入骨,见之喊打;然而,对于窃国者,就难得看到几个人会愤怒了。老百姓的思想在这方面真的很奇怪,既统一,又矛盾。比如说,某某偷了邻家的牛,这咋行呢?不送你去坐牢,也要让你受尽千夫所指;然比如说将军呢,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人们又公认这是英雄,是元勋,是领袖了。细想来,总有点耐闷,难怪唐诗人曹松《己亥岁》诗中说:“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窃国者所窃何物也?当然不是山川草木、江海湖泊,这些是不用担心窃走的。窃国者所窃为民权、民心、民意也。为了党派利益,不顾天下众生,凭着高压手段与舆论导向,颠倒黑白、混淆美丑、指鹿为马。久而久之,“喜鹊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夜莺”(余杰语)。这样的精神窃贼着实可恨。所以说,窃民权、民心、民意之领袖,之政党,即窃国者也。

盗国者王侯,窃钩者诛灭是什么意思

“钩”意思是:指刀器、兵器,并非腰带间的坠物。

“窃钩者诛”意思是:偷带钩的要处死,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拼音:qiè gōu zhě zhū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庄子的《庄子·胠箧》: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翻译: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分句,含贬义。

扩展资料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相关典故:

窃国者侯,典故的主人公是田成子,也就是田恒。原是齐国大夫,鲁哀公14年,左相田恒与右相阚止争宠,因齐简公偏宠阚止对其造成威胁,于是杀了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君。后来到了他的曾孙子田和,再把齐康公驱逐到海上,自立为齐侯。圣人孔子对这事也极为愤怒,入宫请求鲁哀公发兵伐齐,但没能得到支持。

启示:实际上的意思是成王败寇,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圣人之道、法律都有可能被那些投机取巧、蝇营狗苟的人利用,从而掩饰他们为非作歹的行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一样,说的都是成王败寇——两种层次,两种标准。当你有能力制定法则的时候,法则将对你无用。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钩是指古人腰带上的带钩(挂钩),一般用金玉等材质,比较贵重,在此代指财物,意思是偷了一点值钱的小东西,就要作为***犯被依法诛杀,但是那些谋朝篡位、祸国殃民的大罪犯,却可以封王封侯,富贵荣华。一般用来比喻社会的不公,法律制下不制上,王子犯法不与庶民同罪,身为法律的制定者却践踏法律,凌驾法律之上。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什么意思?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这句话表现了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什么意思

原来的意思是指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这句话否定圣人之道,体现的是道家思想。

窃钩者诛,这里的“钩”不是钩子的意思,这个指古代腰带“带钩”。窃国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谋权篡位,对皇位有不正当想法。诛:诛杀。这里用作被动,即被诛杀。下同侯:被选上成为诸侯。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 ,号南华***,为道教四大***之一。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祖上迁至宋国。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出自《庄子·胠箧》,《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全文(节选)如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如下: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扩展资料:

其实,庄子写这一篇文章,压根儿不是在谴责所谓的「权贵犯罪」。通篇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强调应该要「绝圣弃知」,以重返太古时代那种恬淡纯朴的境地。很明显,庄子的这篇文章,否定的是「圣人之道」。

文章中所谓的「窃国」,是指“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田成子,就是田恒,原是齐国大夫,鲁哀公14年,田恒先杀了齐简公,后来到了他的曾孙子田和,再把齐康公驱逐到海上,自立为齐侯。

庄子看到这段历史,认为田恒他们一伙人所窃的,不止齐国而已,还包括建立齐国的「圣人之道」,而且最终还是利用这个「圣人之道」,来守护他们窃得的战利品。

所以庄子认为,那些公认为聪明的人,把财物紧密封锁在箱子、袋子及柜子里,正好方便大盗来搬取;而「圣人之道」普流人世,适可被大盗利用来美化掩饰其为非作歹的事实,故曰:「世俗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百度百科——胠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