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什么意思,唯利是求翻译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6 0
  1. 视 结尾的词语
  2. 唯利是图的意思
  3. 惟利是图的解释
  4. 帮忙翻译一下这200个成语,求求求...
  5. 形容奸商的词语或成语?
  6. 义与利文言文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解释:“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诗词名称:《吕相绝秦》。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的详细介绍:

一、《吕相绝秦》的全文点此查看《吕相绝秦》的详细内容

唯利是什么意思,唯利是求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

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

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

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

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献公即世。

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

跋履山川,逾越险阻,

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

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文公恐惧,绥静诸侯,

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

穆为不吊,蔑死我君,

寡我襄公,迭我肴地,

奸绝我好,伐我保城。

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

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

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

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

天诱其衷,成王陨命,

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

康、灵即位。康公,

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

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

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犹不悛,入我河曲,

伐我涑川,俘我王官,

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

‘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

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

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

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

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

复_旧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

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

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

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

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

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

曰:‘晋将伐女。

’狄应且憎,是用告我。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

‘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

“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

余唯利是视。’”不_恶其无成德,

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

_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

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

矜哀寡人,而赐之盟,

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

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

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二、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三、赏析

前580年,晋、秦为了讲和,在令狐(今山西临猗氏)会盟。晋侯首先到达令狐,秦伯不肯渡过黄河,住在王城,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__到河西与秦伯结盟。晋大夫范文子说:“这个盟会,有什么好处?斋戒盟誓,是所以证成信用的。会议的地点,是取信的开始。开始就不顺从,难道可以保证信用码?”结果,秦伯回国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

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晋侯派吕相(即魏相,魏_之子)去断绝和秦国的邦交,即有此篇《吕相绝秦》的檄文。(——个人以为是由于秦、晋虽已结盟,但秦却诱使白狄、楚讨伐晋国,才有此吕相绝秦)

秦桓公已和晋厉公结了令狐之盟,却又召来狄人和楚国,想引导他们讨伐晋国。诸侯因此跟晋国和睦。晋大夫栾书为中军统帅,荀庚为佐,士燮统率上军,__为佐;韩厥统率下军,荀_为佐(即《楚归晋知_》中那个知_,荀_,因封于知,也叫做知_);赵旃统率新军,_至为佐;_毅驾驶(栾书)的战车,栾针做右卫。鲁大夫孟献子说:“晋国的将帅和战车的甲士相互合作,军队必然建立大功。”

五月丁亥(初四),晋军率领诸侯的军队与秦军在麻隧(在今陕西径阳县北)作战,秦军失败,俘虏了秦国的成差(秦将名)和不更(四等爵)女父。曹宣公死在军中。晋军于是渡过径水,到达侯丽(今陕西礼泉县境)后回来,在新楚(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迎接晋侯。

四、注解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戮力:合力,并力。

申:申明。

重:加重,加深。

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即世;去世。

俾:使。

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厥:其,指秦穆公。

用:因而。

集:成全。

躬:亲身。

擐:穿上。

跋履:跋涉。

胤: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旧德:过去的恩惠。

怒:指侵犯。边疆。

询:指商量。

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疾:憎恶,憎恨。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

绥静:安定,安抚。

大造:大功。

西:指秦国。

不吊:不善。

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奸绝:断绝。

我好:同我友好。

保:同“堡”,城堡。殄灭;灭绝。

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散离:拆散。

兄弟:指兄弟国家。挠乱;扰乱。

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犹愿:还是希望。

即楚:亲近楚国。

谋我:谋算我晋国。

诱:开启。

衷:内心。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

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阙翦:损害,削弱。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

悛:悔改。

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涑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俘:劫掠。

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

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君:指秦桓公。

引:伸长。脖子。大概,或许。

抚:抚恤。

称盟:举行盟会。

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

郜: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芟:割除。

夷:伤害。

农功:庄稼。

虔刘:,***。

边垂:边陲,边境。

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

聚:聚众抗敌。

伯车:秦桓公之子。

寡君:指晋历公。不善。

白狄:狄族的一支。

及:与。

同州:同在古雍州。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是用:因此。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昭:明。

昊:广大。

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

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出入:往来。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不壹:不专一。亲近。

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承宁:安定。

不佞:不敏,不才。

图:考虑。

利之:对秦国有利。

五、译文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中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中国的图谋得逞。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_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_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_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中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当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请向你的左右执事布置清楚,使他们权衡怎样才对秦国有利。”

相同朝代的诗歌

《***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吕相绝秦的详细信息

视 结尾的词语

吕相绝秦

[作者] 左丘明 ? [朝代] 先秦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仇,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标签: 外交 文言文 其他

《吕相绝秦》译文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拚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中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中国的图谋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劫掠我们的王宫,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中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着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当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请向你的左右执事布置清楚,使他们权衡怎样才对秦国有利。”

《吕相绝秦》注释

⑴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色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⑵戮力:合力,并力。

⑶申:申明。

⑷重:加重,加深。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⑸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⑹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

⑺即世;去世。

⑻俾:使。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⑼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⑽厥:其,指秦穆公。

⑾用:因而。集:成全。

⑿躬:亲身。擐:穿上。

⒀跋履:跋涉。

⒁胤(yin):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⒂旧德:过去的恩惠。

⒃怒:指侵犯。疆场:边疆。

⒄询:指商量。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⒅疾:憎恶,憎恨。

⒆致命于秦;与秦国拚命。

⒇绥静:安定,安抚。

(21)大造:大功。西:指秦国。

(22)不吊:不善。

(23)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24)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25)奸绝:断绝。我好:同我友好。

(26)保:同“堡”,城堡。

(27)殄(tian)灭;灭绝。费(bi):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28)散离:拆散。兄弟:指兄弟国家。

(29)挠乱;扰乱。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30)犹愿:还是希望。

(31)即楚:亲近楚国。谋我:谋算我晋国。

(32)诱:开启。衷:内心。

(33)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

(34)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35)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36)阙翦:损害,削弱。

(37)蟊(mao)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

(38)悛(quan):悔改。

(39)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40)涑(Su)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41)俘:劫掠。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42)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43)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44)君;指秦桓公。

(45)引:伸长。:脖子。

(46)蔗:大概,或许。抚:抚恤。

(47)称盟:举行盟会。

(48)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49)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50)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郜(gdo):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51)芟(shan):割除。夷:伤害。农功:庄稼。

(52)虔刘:,***。边垂:边陲,边境。

(53)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聚:聚众抗敌。

(54)伯车:秦桓公之子。

(55)寡君:指晋历公。

(56)不详:不善。

(57)白狄:狄族的一支。及:与。同州:同在古雍州。

(58)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59)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60)是用:因此。

(61)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62)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63)出入:往来。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65)不壹:不专一。

(66)昵就:亲近。

(67)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68)承宁:安定。

(69)不佞:不敏,不才。

(70)图:考虑。利之:对秦国有利。

《吕相绝秦》相关内容

读解作者:佚名  照吕相的说法,秦国及其国君秦桓公真的是十恶不赦了,岂止断交,就是亡国灭种都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这就是言辞的力量。他们没有象索绪...

《吕相绝秦》作者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概述来自:)

左丘明的其它作品

○ 曹刿论战

○ 烛之武退秦师

○ 郑伯克段于鄢

○ 子鱼论战

○ 周郑交质

○ 左丘明更多作品

唯利是图的意思

忽视, hū shì 不重视

忽视了学生们的真正需要

嫉视, jī shì 基本解释

犹仇视。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 满清 ***之政策,质言之,一嫉视异种,自私自便,百折不变之虐政而已。”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七:“他不喜欢穷人,嫉视那些替穷人办事的干部。”

***, yǐng shì **和电视的合称

远视, yuǎn shì 视觉的影像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的情状

远视眼镜

近视, jìn shì 视力缺陷的一种,看近处的东西清楚,看远处物体模糊

比喻眼光短浅

政治上的近视

逼视, bī shì 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省视, xǐng shì 看望

仔细地检查

坐视, zuò shì 不***取人们所期望的或适当的行动:袖手旁观

鄙视, bǐ shì 轻视,看不起

鄙视他因为他是胆小鬼

鄙视不诚实的政客们

无视, wú shì 不放在眼里;根本不考虑

这位编辑不能无视这个问题

数字电视, shù zì diàn shì 通过编码把图像、伴音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的电视。可减少畸变和干扰,提高电视画面的清晰程度。

珍视, zhēn shì 珍爱重视

像一件古玩,因其年代久远而受到珍视

弱视, ruò shì 眼的结构无明显改变的视力模糊,尤与某些药物或化学药品的毒性作用或与伙食缺乏营养有联系

重视, zhòng shì 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

重视人才开发

藐视, miǎo shì 认为 [某种事物] 很卑贱、渺小、没有价值或令人厌恶,从而对它加以轻视,加以嘲笑

我们不再藐视她了

渺视, miǎo shì 基本解释

小看;轻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布 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 清 方文 《田居杂咏》之三:“我亦负奇气,渺视乡里俦。” 鲁迅 《呐喊·阿Q正传》:“这 王胡 ,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 王癞胡 , 阿Q 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

近义词

傲睨、鄙视、鄙夷、漠视、藐视、看不起、看轻、忽视、歧视、小看、轻视、忽略、疏忽、无视、蔑视

反义词

尊重

英文翻译

1.override

惟力是视, wéi lì shì shì 只有视其力量大小而行动

本朝图报,惟力是视。——史可法《复多尔衮书》

唯力是视, wéi lì shì shì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惟利是视, wéi lì shì shì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wéi lì shì shì ㄨㄟˊ ㄌㄧˋ ㄕㄧˋ ㄕㄧˋ

惟利是视(惟利是视) 

见“ 惟利是图 ”。

唯利是视, wéi lì shì shì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wéi lì shì shì ㄨㄟˊ ㄌㄧˋ ㄕㄧˋ ㄕㄧˋ

唯利是视(唯利是视) 

亦作“ 唯利是求 ”。亦作“ 唯利是图 ”。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 晋 出入,余唯利是视。”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徵赋严切,唯利是求。”《陈书·虞荔传》:“此数人者,将军所知,首鼠两端,唯利是视。”《隋书·百官志上》:“其衣冠子弟,多自修立,非气类者,唯利是求,暴物乱政。”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 张虔钊 多贪……心与口背,唯利是求。” 徐迟 《火中的凤凰》:“他们唯利是图,以低价得到精品,以高价向外兜售。” 陆文夫 《小贩世家》:“从唯利是图变得大公无私。”

卫视, wèi shì 的简称。

束手坐视, shù shǒu zuò shì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shù shǒu zuò shì ㄕㄨˋ ㄕㄡˇ ㄗㄨㄛˋ ㄕㄧˋ

束手坐视(束手坐视) 

拱着手,坐着看。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问。《明史·徐有贞传》:“京军一出,日费不赀,遇涨则束手坐视,无所施力。” 《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三节:“添加军队,胁国民以服兵役,增徵租赋,数倍於前。彼义侠之 匈加利 人,岂肯束手坐视此辜恩非礼之行哉!”

给视, jǐ shì 基本解释

犹速视,快速地看一眼。《庄子·山木》:“鸟莫知於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

目不给视, mù bù gěi shì 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蔑视, miè shì 轻蔑鄙视

她蔑视那些只看过简写本的人

正视, zhèng shì 严肃认真地对待

他现在必须准备正视严峻的考验

傲视, ào shì 高傲自负而轻视他人

傲视群雄

注视, zhù shì 注意地看

瞿然注视。——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歧视, qí shì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不平等地看待。

[构成]

偏正式:歧〔视

[例句]

不要歧视残疾人。(作谓语)

[反义]

重视

[同音]

奇事、骑士

近义词

鄙视、鄙夷、漠视、渺视、藐视、看不起、看轻、忽视、小看、轻视、蔑视、敌视、敌对、仇视

反义词

尊重、尊敬

英文翻译

1.discriminate against; discrimination

详细解释

不平等地看待。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朕恭膺天命,寅绍丕基,中外一家,罔有歧视。” 巴金 《家》二五:“节省时间,便于工作,以及减少社会上歧视女子的心理。”

通视, tōng shì 1. 眸子明而不正。《释名·释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视,言视通达目匡一方也。”一说,为瞋视貌。 王先谦 疏证补引 王启原 曰:“通视祗能旁达。《说文》:‘ 吴 楚 谓瞋目顾视曰眮。’顾视则亦旁达,盖字本为眮,然非疾病之容。”

2. 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训》:“ 通视 ,明庶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通视 ,天神也。”

3. 犹遍视;通览。《后汉书·冯衍传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

4. 指能见度。《人民日报》1***2.8.29:“第二天大家起早爬山,重新造标,最后把钢标造在通视良好的山顶上。”

***, tòu shì 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自然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利用荧光学方法的检查;X光检查

比喻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

幻视, huàn shì 视幻觉,目视的幻觉

熟视, shú shì 基本解释

注目细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魏勃 ﹞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 灌将军 熟视笑曰:‘人谓 魏勃 勇,妄庸人耳。’”《新唐书·文艺传上·胡楚宾》:“性重慎,未尝语禁中事,人及其醉问之,亦熟视不答。”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英文翻译

1.pore

并视, bìng shì 基本解释

谓全能看见。《韩非子·喻老》:“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 陈奇猷 集释:“能并视,谓并远近而能见之。”

鹰视, yīng shì 基本解释

如鹰视物。形容目光锐利。《新五代史·李从荣传》:“﹝ 秦王 从荣 ﹞其为人,轻隽而鹰视。”参见“ 鹰视狼步 ”。

近义词

虎睨

英文翻译

1.fierce look

众目共视, zhòng mù gòng shì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豫视, yù shì 基本解释

预先审察。《汉书·丙吉传》:“﹝驭吏﹞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

目不妄视, mù bù wàng shì 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

预视, yù shì 字符识别中,试图得到有关输入源文献上字符的初步情况的过程;这些情况可包括墨水密度范围,相对位置等等,在字符识别的规格化步骤中起***作用

阅视, yuè shì 基本解释

(1).查看。《汉书·游侠传·原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 涉 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柳家行 ﹞嫁其孤女,虽箱箧刀尺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传记文学》1990年第2期:“他留有遗嘱,其内容据阅视者回忆:存折有500元钱,欠工友×××、×××多少多少,要还人家。”

(2).检阅视察。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虽未尝阅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 蓟镇 近在辇毂下耳,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阅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诏严赏罚之。”《明史·熊廷弼传》:“后夤缘复吏科,阅视 辽东 士马,与 廷弼 议多不合。”

禽息鸟视, qín xī niǎo shì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qín xī niǎo shì ㄑㄧㄣˊ ㄒㄧ ㄋㄧㄠˇ ㄕㄧˋ

禽息鸟视(禽息鸟视) 

比喻空受爵禄而无益于世。《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於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吕向 注:“言受爵禄,无益於时,亦何异为牢圈以养畜也,如此非我之本志。” 宋 王安石 《委任》:“使上下之诚相照,恩结於其心,是岂禽息鸟视而不知荷恩尽力哉?”

攒视, zǎn shì 基本解释

围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种梨》:“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疎。”

狼贪虎视, láng tān hǔ shì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膜视, mó shì 基本解释

轻视。《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天马山房遗稿》:“集中所载南洋水利之议,山寇海寇之防,皆指陈利病,斟酌时宜,委曲以告当事,不以罢黜而膜视。”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中古以后,地天之通绝矣,天与人日远矣,人且膜视乎天,且渐不信天敬天,圣人纵欲谆谆以天道诏人,天何言哉?”

目不忍视, mù bù rěn shì 惨状之甚令人不忍心再看下去

又导观诸狱,景象甚惨,目不忍视,狼狈而走。——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丹台记》

怒目而视, nù mù ér shì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nù mù ér shì ㄋㄨˋ ㄇㄨˋ ㄦˊ ㄕㄧˋ

怒目而视(怒目而视) 

圆睁着眼睛怒视对方。《三国演义》第三回:“时 李儒 见 丁原 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金庸 《笑傲江湖》一:“他遇到总镖头怒目而视的严峻眼色,不敢再说下去。”

狼顾虎视, láng gù hǔ shì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láng gù hǔ shì ㄌㄤˊ ㄍㄨˋ ㄏㄨˇ ㄕㄧˋ

狼顾虎视(狼顾虎视)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亮 南征,留 邵 为治中从事,是岁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 《华阳国志》:“ 亮 身杖彊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慰视, wèi shì 基本解释

慰问看顾。《宋书·彭城王义康传》:“停省十馀日, 桂阳侯 义融 、 新喻侯 义宗 、秘书监 徐湛之 往来慰视。”

澄视, chéng shì 基本解释

犹明察。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澄视於秋毫者,不见天文之焕炳;肆心於细务者,不觉儒道之弘远。”

眈视, dān shì

惟利是图的解释

读音:wéi lì shì tú

释义:意思是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译文:你虽与晋国往来,但看中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已。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造句:现在许多人招摇撞骗,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真是人心不古。

扩展资料:

近义词:欲壑难填

读音:yù hè nán tián

释义:形容欲望像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无法满足。

出处:《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译文:叔鱼刚生下来的时候,他母亲仔细看后,说道:这孩子虎眼猪嘴,鹰肩牛腹,溪壑上有盈满的时候,他的欲望却不会得到满足,将来必定贪财受贿而死。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造句:她们欲壑难填,时而争风吃醋,时而为争夺权力而剑拔弩张。

百度百科——唯利是图

帮忙翻译一下这200个成语,求求求...

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成语出处: 晋·葛洪《 抱朴 子·勤求》:“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成语例句: 富自何来?每见贪酷 小人 , 惟利是图 ,不过使这几家治下百姓卖儿贴妇,充其 囊橐 ,此真狼心狗行之徒!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繁体写法: 惟利是图

注音: ㄨㄟˊ ㄌㄧˋ ㄕㄧˋ ㄊㄨˊ

惟利是图的近义词: 唯利是图 自私自利,只图有利,其他一切都置于一旁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同“唯利是图”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be intent on nothing but profit <be bent solely on profit; put profit making first; h***e an eye on he brain chance>

俄语翻译: погоня за наживой <корыстолюбие>

日语翻译: ただ利益(りえき)だけをはかる

其他翻译: <德>lediglich auf gewinn aus sein <profitsüchtig><法>aspirer uniquement au profit

形容奸商的词语或成语?

安然无恙----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或忧患。现泛指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拔苗助长--即揠苗助长,嫌禾苗长得慢而用手向上提,以助其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搞坏。

跋山涉水--形容远道奔波之苦。

百看不厌--一直看也不满足。形容特别喜欢。

班门弄斧--在 鲁班 门前摆弄斧子。 鲁班 即 公输班 ,古代巧匠。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搬弄是非--在背后乱议论或传别人的话,进行挑拨,引起***。

变本加厉--原意是在本来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后多形容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

变幻莫测--变化无常,无法捉摸。

别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心思或创造性。

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

不可救药--病重到没有药可以医治,比喻事态已严重到无法挽救。

不可思议--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不能自已--已:停止。多指不能控制自已的感情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加以辩解。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明白。形容事理极其显明。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不折不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层峦叠嶂--山峰重叠。

畅所欲言--痛痛快快地说出想说的话。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

承前启后--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且为后人开创事业。

诚心诚意--心意真诚。

触景生情--看到眼前景象因而产生某种感情。

唇亡齿寒--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和品行学问,或事物的因果关系。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而无愧色。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得不偿失--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

滴水穿石--喻坚持不懈则事必有成。

断壁残垣--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

峰回路转--山峰和道路盘旋曲折。

赴汤蹈火--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比喻不避艰险。

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 瀽 ”,倾倒。

刚正不阿--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

各持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

各得其所--1.谓各自得到其所需要的。2.谓事物或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各尽所能--各自献出全部才能。

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根深蒂固--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冷遇另一方。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

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斤斤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惊惶失措:惊惶:惊慌。失措:举止失常。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财物上仔细计算,筹划,不使浪费。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多指创造艺术品时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的态度。也比喻工作耐心细致。

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迥然不同:迥然:差得远。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

居高临下:临:从高处俯视。处在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举一反三:反:类推。指从一件事情类推,可以知道其他许多同类的事情。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可歌可泣:可:值得。泣:不出声的哭。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令人非常感动。

刻舟求剑:一个楚国人过江时剑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身上刻了记号,船靠岸时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扣人心弦:扣:敲击。指文学作品或表演等富有感染力,激动人心。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而不切实际地乱说一顿。

脍炙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赞美和传诵。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流连忘返:流连:依恋而不忍离开。指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也泛指留恋而舍不得离去。

流离失所:所:指安身的处所。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满载而归:载:装载。装得满满的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门庭若市:若:像。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明察秋毫: 明:眼力,视力;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名正言顺: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莫名其妙:名:说出。无法用言语说出其中的奥妙。指出某件事情很奇怪,让人无法理解。

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默默无闻: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迫不得已: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破釜沉舟: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色、事物美丽壮观,千变万化。

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前赴后继:赴: 倒下 。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巧妙绝伦:巧妙:(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的;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物体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情不自禁:禁:抑制。形容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真意切:情意十分真切。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的器物,有三足两耳。沸:沸腾。人声嘈杂,就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任劳任怨:任:担当。做事情不怕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锐不可当:锐:锋利。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赏心悦目:赏心:心情欢愉。悦目:看了舒服。形容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诗文等而心情舒畅。

舍生取义:舍:放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泛指为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身临其境:临:到;境: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深恶痛疾:恶:厌恶;疾: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宁,行动失去常态。

诗情画意:指自然景色像诗画中的境界一样美。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也指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

势不两立:立:存在。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首屈一指:首:首先。屈:弯曲。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最好的。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水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的事物增高而相应的提高。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随波逐流:逐:随着。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随声附和:随:跟着。形容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谈笑风生:形容说话时又说又笑,兴致勃勃而有风趣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推陈出新:泛指一切事物的除旧更新。多指对旧事物去其漕粕,取其精华,使其以新的面貌出来。

完璧归赵:璧:宝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万簌俱寂: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妄自菲薄:妄:没有根据。菲薄:轻视。没有根据地看轻自己,失去了自信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唯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温故知新:温:复习。故:旧。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体会或有新的发现。现也常指吸收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

无边无垠:垠:边。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无精打***:***: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形容诚心诚意地听人讲话的态度。

喜不自胜: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喜出望外:望:希望或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鲜为人知:鲜:少。很少有人知道。

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毫无事务所累,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相得益彰: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相辅相成:辅:***。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缺一不可。

相提并论:相提:相比,相互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心驰神往:往:向往。形容一心向往。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心悦诚服:悦:愉快,高兴;诚:确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诚心诚意地折服。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像;狂:狂:发狂。欢乐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胸有成竹: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成熟的打算。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轩然***: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或乱子。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股:大腿。梁:房顶上。

鸦雀无声:形容静默之极。

言简意赅:赅:完备。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杳无消息: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夜以继日:以:用。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一碧万顷:万顷水面,一片碧绿。形容水面宽阔无际。

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一望无际: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一语双关: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依然如故: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要想到水的源头。比喻不忘本。

油然而生:油然:自然而然地。指某种思想或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与日俱增:与:跟。俱:一起。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再接再厉:再:又一次。厉:同“砺”,磨快。引伸为努力。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张灯结彩:张:陈设。悬挂灯笼,扎结彩带。形容喜庆的场面。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央。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装模作样:指故意做出某种样子给别人看。

壮志未酬:壮志:伟大的志向。酬:实现。伟大的志愿没有实现。

谆谆教诲: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形容老师、长辈恳切、耐心地启发教导。

自得其乐:乐:乐趣。自己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自给自足:给:供应。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自强不息:息:停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①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②形容迟疑不决的样子。

义与利文言文

1、为富不仁

[成语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典故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自古道“为富不仁”。

译文:古代的时候说过: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2、唯利是图

[成语解释]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典故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原来这黄祸居乡,唯利是图,无恶不作。

3、见利忘义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典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4、见钱眼开

[成语解释]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现在的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5、见钱眼红

[成语解释]看到钱财,眼睛就红了。形容人贪财。同“见钱眼开”。

[典故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

1. 查《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看待义与利的文言文是哪句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2. 利与义的文章

利与义之间平衡的艺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把君子和小人就这样简单而粗暴的区别了开来,但是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既不是小人也算不上君子,但我们至少要做到看见“利”的存在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义。俗话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主要是在利与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所谓不为利驱、不为物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 综上所述,所谓义,应该是一种有正当付出,有正当回报的行为及行为精神。,而所谓利,则不仅仅只是一种索取,关键在于不妄取,不妄做,照我看来,利与义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完全可以兼顾到做人的道义: 商人追求的是平等交换的利,利己不损人的利,满足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 君子追求的是世道和善的利。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国之栋梁应有之胸怀。求在利人,不在利己。他人与国家获利,就等同于自己获利。损己利人之心,虽人皆有之,但也惟君子常有。此类人当得社会称誉与信任。 圣人之求利,在于万民,在于长久;其利可施诸社会,可流诸百世。如孔子爱人之思想,老庄无为相谐之道。既秆于春秋战国,亦延至于今,使大众受用,可称之。 故为国求利者,圣贤;为己求利者,亦君子而非小人。 只要是凭着自己双手打拼赚来的,利己不损人的就应当说是有义之人。 总之,利与义并不矛盾,二者没有善恶之分,分别善恶的是我们的心,是取利还是取义,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利要取的合理合法,才能问心无愧,义要光明磊落,才能心安理得。

3. 关于利与义的文章

“普世***”的重要思想***——《论语》的道德哲学(刘示范)《论语》一书总共一万五千余言。

通观全书,始终贯穿一个十分明确的思想:教人处理好“利”与“义”的相互关系,即处理好利益和道德的相互关系。这正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任何社会和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总有一个基本的关系,这是任何人都不可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问题。《论语》书中所阐发的诸多观点,旨在教人以“义”(即以“道德”)制“利”(即“利益”),用“义”这种“道德”作为制衡“利益”的工具,以便将人们对利益追求的这种强烈欲望,牢牢地控制在社会整体利益所允许的范围之中,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续运行及其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那种以“子罕言利”作为根据,断定孔子与先秦儒家是只重“义”,排斥“利”的。这是与孔子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实际相悖的、不科学的结论。

《论语》书中,孔子和他的众***,对“义”与“利”的相互关系进行过多次讨论和辩论,也有多次正面的阐述,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孔子和先秦儒家在“义”、“利”关系问题上所坚持的以“义”制“利”的基本主张和坚定立场:《论语.里仁篇》有言曰: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雍也篇》载言曰: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子路篇》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宪问篇》又记:子路问成人。

……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各篇中所记孔子及其***有关“义”与“利”的相互关系的言论,均表明:孔子及其***在“义”、“利”关系问题上,主张:以“义”制“利”,使两者在社会发展的动态中保持某种“平衡”,由此取得社会稳定与发展。

这个基本主张,在先秦另一位儒学***——孟子那里,表现得更是明澈。《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记载: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怕梁惠王不理解自己的用意,紧接着便晓以利害: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朱熹在这一段文字之后作注说:程子曰: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

当是之时,天下之人唯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对梁惠王的这一番教诲,十分清楚地表明孟子及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强调以“义”制约与保证获得更大、更长久也更根本的“利”。为此,一定要防止急功近利。

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只顾眼前而不择手段地攫取“利”,其结果可能是社稷倾覆,性命不保,此时还有什么“利”可言呢?对儒家的这种“义”、“利”观,汉朝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认识比较到位。他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司马迁非但理解儒家的上述“义”、“利”观,而且十分肯定和赞同这种“义”、“利”观。孔子与先秦儒家关于以“义”制“利”的“义”、“利”观,自孔子之后,对中华民族的积极影响深刻而久远。

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我们处理和解决国内外一切“利”、“义”关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实践证明:先秦儒家以“义”制“利”的基本主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尤其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孔子和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仍具有扬善拒恶的多种积极作用。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坚持这个原则,不论在经济往来中,还是在政治交往中,我们都能较快地得到对方的信任,朋友日益增多。

这都受益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受益于博大精深的先秦儒家文化。在当前市场经济几乎遍布全球,不少人为了某种“经济”的或“政治”的利益,揎拳捋袖寸利必得地“斗争”,真应了古人所说的“争名于朝,争利于世”。

我们研究和讨论“普世***”和《论语》的道德哲学,就应当着重注意并弄清楚孔子和先秦儒家以“义”制“利”的道德原则。其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对于“普世***”的枸建,还是有积极镜鉴作用的。

4. 文言文翻译:《言而有信,见利思义》

原文

赵柔,字元顺,金城人也。少以德行才学知名河右。沮渠牧犍时,为金部郎。

世祖平凉州,内徙京师。高宗践阼,拜为著作郎。后以历效有绩,出为河内太守,甚著仁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纟兼,柔呼主还之。后有人与柔铧数百枚者,柔与子善明鬻之于市。有从柔买,索绢二十匹。有商人知其贱,与柔三十匹,善明欲取之。柔曰:“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也。”遂与之。搢绅之流,闻而敬服焉。(选自《魏书·赵柔传》有删改)

译文

赵柔,字元顺,北魏金城人,年轻时就以德行才学闻名河西。沮渠牧犍做金帝时,赵柔做金朝的部郎。

世祖平定凉州以后,赵柔到京师任职。高宗即位以后,赵柔任著作郎。后来因为历任有政绩,出京任河内太守,仁厚的名声非常显著。赵柔曾经在路上捡到别人掉的一贯金珠,价值数百匹黄绢,赵柔立即叫回失主,把金珠还给了他。后来有人赠送给赵柔数百枚铧(犁铧,翻土农具),赵柔于是同儿子善明去集市上卖。有个人要买赵柔的铧,赵柔向他要价20匹绢。另一商人见他的要价低,于是要给他30匹绢来买,善明便打算卖给这个商人。赵柔说:“和别人做交易,一句话说了就好了,怎么可以因为利益而改变心意呢?”随即卖给了原来那个人。当时的官僚士绅听说此事后,都对赵柔非常佩服。

5. 作文,,《利与义》范文

学生的一收一据,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要理智对待利与义。

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的托住了高楼坠落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她就选择了义,而那双手也因此骨折。她没有像常人一要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她同时选择了利,于是她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是接受了重金的酬谢。对此人们的看法不拘一格,而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已是毋庸置疑。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力与义务,行了义何畏收利?难不成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

把捡到的贵重物品交到市 *** ,这在中国实在是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谢与款待。然而,爱国青年杨立在德国却有这么一段经历: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他领回一枚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发动了百名警察寻找。镇长曾郑重的告诉杨立,奖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是啊!行多大义收多大利,利是义的衡量,。学生的一收一据,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要理智对待利与义。

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的托住了高楼坠落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她就选择了义,而那双手也因此骨折。她没有像常人一要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她同时选择了利,于是她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是接受了重金的酬谢。对此人们的看法不拘一格,而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已是毋庸置疑。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力与义务,行了义何畏收利?难不成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

把捡到的贵重物品交到市 *** ,这在中国实在是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谢与款待。然而,爱国青年杨立在德国却有这么一段经历: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他领回一枚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发动了百名警察寻找。镇长曾郑重的告诉杨立,奖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是啊!行多大义收多大利,利是义的衡量,那衡量的背后不正凝聚了整个社会对善举的认同和尊重吗?

利是义的鼓励。道德仿佛是一株鲜花,义是花朵,利是徐徐的微风,义有了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发扬。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收购届“最高科学荣誉奖”。我不清楚跨越千年的“接受”是否还会迎来众人的一片唏嘘?只是倘若孔圣人可以再度点评,定还是只褒不贬。因为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养活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养活了亿万的世界人口,这个奖项对他来说受之无愧。更何况,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对千千万万个有才之士的鼓励和号召,是对善举的传承和发扬。

雅典运动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起了众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然而重奖效应却在中国与此同时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它不仅激励了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更让“善举”的火炬一再传承——中国女排集体捐款慈善机构,球员明星签名售衣募捐活动等屡见不鲜。这便是对义与利最好的诠释,对道德最好的发扬。

跨越千年的沉思,穿越时空的警钟。流水化开春来也,心中自存清澈透明的流水,又哪怕是世间之利。理智对待利与义,让道德之花绽放四季。来自网络。希望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