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方腊损兵折将_征方腊损兵折将 破辽国徒劳无功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01 0
  1. 梁山好汉108将为何之前没有一人死亡,征方腊却死伤70人?

征方腊是梁山好汉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征战。但决不是宋江无能,确实是方腊势力太强。

按《水浒传》中来说,当时有四股强大的反***武装,分别以方腊、宋江、田虎和王庆为代表。其中方腊势力最大,拥有六州五十二县,手下兵精将猛,再加上在江南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他黄袍加身直接称帝,与宋王朝分庭抗礼。朝廷多次镇压无果,他是四股势力中最强的一支。其次为宋江一支,他拥有的地盘不大,仅靠水泊梁山一带为基地,最多容纳数万人而已,但他手下连同自己共有一百零八将,而且很多将领都是风云人物,本领高强,水平超过方腊手下。梁山以忠义为本,只反奸臣昏官,并不对抗朝廷,所以最后走向了招安之路。再就是田虎和王庆,都是一方豪杰,但纯属强盗出身,格局较小未成大器,势力要小得多,与方腊宋江远不在一个级别上。

宋江受招安后,奉诏征讨大辽,获胜回朝。接着被安排的任务就是打其他三方势力。或许朝廷难派出更强的军队,或许有意让宋江势力消耗掉,所以在打败大辽后接着讨伐田虎,消灭田虎后接着征讨王庆。毕竟田虎王庆势力不强,在梁山强大的战斗力面前先后灭亡,而梁山好汉无一阵亡。但是紧接着就征讨势力更大的方腊,这才是一场坚苦卓绝的征战,梁山军队损失巨大,梁山好汉阵亡达七十人,几近三分之二。

征方腊损兵折将_征方腊损兵折将 破辽国徒劳无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宋江受招安后的几次征战,败大辽,灭田虎,擒王庆最后剿灭方腊,他绝非无能。他苦心积虑受招安也是为了能替朝廷出力,建功立业。他的能力得到了体现,但是他也走到了尽头,功成名就后就被奸臣暗害而死。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会从如下几点来分析:

第一:梁山,800里水泊 ,王伦时代,兵力只有800人左右,晁盖上山后兵力发展至6000人左右,宋江上山后,人员大量扩展,主要人员来自于几大山头的***,像二龙山、桃花山、对影山、清风山等等,另外就是招降,像呼延灼、关胜等,这些都是带来了不少的兵力, 真正宋江时代在接受朝廷招安时,梁山的人数最保守的估计至少也在3万至5万这个位置,甚至更多,不然朝廷出动10万以上的大军时,不管你如何强也很难守得住 ,接受朝廷招安时,有3000至5000人不愿接受招安,宋江都是发盘缠让其离开了的,这些人的离开也根本没有动摇梁山的根本,所以可以看出,当时招安时,梁山的人数估计可能不会少于5万的,在征辽,征王庆,田虎的过程中,有损耗,但也有收纳新兵与招降旧兵, 并且梁山108好汉没啥损失,兵源只会更多,估计在征方腊时,梁山的总兵力应该在10万左右,最少也不会少于8万人 至于很多资料说梁山兵力只有2万左右,我觉得是不实际的,2万兵力对方腊10万兵力去攻城战,无法与方腊一决高低的 ,经过前三轮战争,将也没少也没有增加,还是108人, 说是108人,但能称的上大将军级别的,也不会超过15人,108好汉里,排名60位以后都没啥看头。

第二:方腊,八州二十五县,做为一个自立为王的小朝廷,各编制一应俱全,有良好的民众基础,为兵源与后勤提供了保障,能战的兵力不会少于10万人 ,估计最多也不会超过20万人,毕竟以前一个郡县也就几万人,也做不到全民皆兵,手上也有一堆文武大将, 最出名的有八大王等,像石宝(杀梁山好汉最多的将领,估计超过10个以上是死于他手,个人战力有可能超过关胜)、邓元觉(和鲁智深打了个平手,并略胜于***),方杰(干掉了五虎将秦明,虽然有人配合,但战力不一般)、厉天闰(杀死了张清),王寅(杀了石勇,后面孙立,邹渊,邹润,黄信加林冲才杀死他),行方(三十个回合斩掉五虎将雷横)等 。朝廷以前出兵攻方腊也不是一次二次,也是一直没有攻下来,可见方腊其实实力是真的很强的。

第三:四大山头,最强的本身就是方腊,梁山只能排老二,所以老二打老大,不管是兵源的数量,还是地理位置,方腊都是占有优势的 ,当然,相对将的数量,梁山从数量上是占有优势的,但最重要的是方腊是守,梁山攻,失去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很多优秀的将领都是在攻城时当兵用,死在的城门下或是被乱箭射死,又或是马踩死,还有就是被乱刀砍成肉块,所以无往不利的梁山好汉,打方腊时碰到了硬石头 ,能打赢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了,宋江虽然是个小人,把梁山好汉给带入了一条不归路,但是他把一个不足一万人的梁山扩大到了近10万人,把20来个兄弟,扩展到了108人,其拢络人心的手段还是不一般的,并且这一攻城战,最后也做到了惨胜,一堆的兄弟甘愿为他去送死,其个人的领导魅力还是很强的。

所以,众上所述,我觉得宋江是小人,罪人,但宋江与梁山的能力都很强,只是他碰到了是方腊,如果宋江领导的梁山能与方腊联手,大宋江山是真的会被他们给平分了。

宋江和方腊同属农民起义,只是被朝廷利用而相互消耗力量,当然在水浒传中梁山的好多细节是来自***,而真正 历史 上的方腊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方腊因不堪 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

因此,即便按照水浒传的描述,梁山损兵折将确实因为方腊的势力强大,另外还有他占据河流,山崖等有利地势,易守难攻,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方腊和宋江都是被宋朝统业者称之为贼寇的起义者。宋江有一百单八兄弟,个个武艺高强,占据水泊梁山。而方腊已占领江南半壁江山,称起了帝王,他的手下将领非等闲之辈!两强相战,宋江方面战死七十个弟兄,也在意料之中。换言之,方腊很强大。

不是同一时间段,宋,方哪能碰面?是‘关公战秦琼’吗?

作者说了算……

潘金莲撑开窗户,撑窗户滴棍子掉下去了,于是西门庆看到了,于是他们相遇了。如果潘金莲同学当时没有开窗,那么她就不会遇到西门庆。

如果没有遇到西门庆,那么她就不会被迫的事,那样武松哥哥就不会怒发冲冠为红颜,这样他就不会奔上梁山。

武松就不会奔上梁上,不会奔上梁山之后,哪怕水泊梁山107将依旧轰轰烈烈,但是宋江和方腊的战役,方腊也不会被武松单臂擒住。

只要武松治不了方腊,枭雄方腊就能取得大宋的江山。

只要方腊取得了大宋的江山,就不会有靖康耻,不会有偏安一隅,不会有金兵入关。

金兵不入关,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清朝。

没有大清朝,当然也不会有后来的闭关锁国,没有慈禧太后。

没有慈禧太后,没有闭关锁国,自然也不会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啊,不会有神马***战争啊。

没有这些杀千刀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中国说不定凭借五千年的文化首先就发展资本主义了。

发展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说不定中国早就超过了美国、小日本神马的,赶超了几百年了。已经是最发达的最强悍的国家了。

一百单八将,天文所载,上应星曜,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梁山之上,兄弟无隙,仿若一家,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有战一起打,出生入死,同败官兵,同受招安,同征辽国,同剿田虎,同擒王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征战数载,不曾折损一员将领,可为何偏偏在南讨方腊时,却屡屡损兵折将,竟至“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

一百单八员将领,只剩的二十余人,其中猛将如董平,秦明,张清,史进,张顺,石秀等的横死,更是让人不胜嘘唏!

梁山好汉为何大都折在方腊手中?

1、南方地形的复杂。长江中下游一带,水网庞杂, 再往下,崇山峻岭颇多,和北方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比较大的区别。这一点,在水浒传倒数第二回(一百一十八回)由神机军师朱武点的很明了,朱武道:“古人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山东、河北人氏,不曾惯演水战,因此失了地利。须获得本处乡民,指引路径,方得知得他此间山路曲折。”光这一回里,损失的天罡地煞将领就达到二十四员。

想梁山好汉,在我粗看之下,至少有五六个, 由于不会游泳而溺死,金眼彪施恩,独火星孔亮,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住;而跌入溪中挣扎不得,被乱枪搠死的如猛将项充,李衮,若在平地,百十人近身不得,不想,地形不熟,横死山涧中,更是让人不胜感慨。

而死在那崇山峻岭间的,更是不可胜数,梁山好汉,在北方平原山川,纵横驰骋,甚至攻城掠地,天下莫敢撄其锋;然而,到了南方,地形崎岖,山岭连绵,隘口众多,反而让这群大虫施展不开。这种依地形而建的隘口,险关,和北方的大城不一样,能施展和躲避的空间不大,因此,什么独松关,就陷了五虎上将之一的董平,若是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那两杆枪杀入万军丛中,也不见得会受伤;什么乌龙岭,让惯穿山跃岭的解珍,解宝也不免跌落身死;昱岭关更是一战失陷了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领。

梁山的水军,一直都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在梁山搞什么童贯,高太尉的官兵时 ,那是游刃有余,连重兵守护的高太尉,也是手到擒来。然而,在对付方腊的军队,却吃尽苦头,水军主力张顺被乱枪丛箭射杀水里,另一主力阮小二在水中***,孟康死的更惨,被火炮打做肉泥,算是完败给方腊的水军,让人看了不免悲由心生。

2、水土不服。那杨志才到丹徒县,就 病倒了,后来的张横,穆弘,孔明,朱贵,杨林,白胜,穆春,朱富,一一因病倒下。我寻思着,还是水土不服。连五虎之一的豹子头林冲,也不适应这水土,一到杭州,就病倒了。

3、方腊手下的猛将颇多。 以往,梁山那种敢死队的作战方式,在方腊这头,还是起作用的,只是,代价也很大,在索超,邓飞死后,这一点,连吴用都不得不承认,他曾对宋江道:“城中有此猛将(指石宝),只可智取,不可对敌。”

石宝,福州人氏,秀州降将段恺在向宋江介绍方腊的手下实力时,就把石宝和邓元觉排在前两位。而石宝在接下来的对阵中,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手段,大战宋江的左右***吕方郭盛夹击不败,锤击急先锋索超,刀斩火眼狻猊邓飞,伏击丧门神鲍旭,这鲍旭死之日,连李逵这种***不眨眼的魔头都放声大哭,可见,他和李逵之间的默契。后来,在乌龙岭,又一锤杀死宋江的半嫡系锦毛虎燕顺。最后石宝看实在支持不住了,才拔刀***而死。

另外,和鲁智深打成平手的宝光和尚邓远觉,和秦明能斗三十余合的方觉,还有厉天闰,司行方,王尚书王寅,可见,方腊的手下,藏龙卧虎之辈极多。

《新水浒》就把方腊浓妆重抹的一翻,原来方腊是被鲁智深打下马来,抓了,这编剧还偏要把这功劳带在武松头上,让他和行者大打一番,然后行者自残一臂,才抓获方腊。可见,方腊的实力,也是得到各方认可的。

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南方的地形复杂,隘口众多,而方腊手下的猛将如云,才让身经百战的梁山好汉,也折损大半,应了一句老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梁山实力骤减,才让四大奸贼公然毒害宋江,卢俊义。

换一个角度看,正因为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大小活宝天天只知道舞文弄墨, 玩石头,斗蟋蟀,逛妓院,让奸臣小人充斥朝廷,而像宋江,方腊这样的好汉都流落民间,朝廷根本没有太多能征善战,又能忠心报国的人才,后来的靖康之耻,也就不足为奇了。

方腊并非能人而宋江亦非鼠辈,所谓征方腊死了七十个梁山好汉不过是作者的想想罢了,左右宋江不过是虚构的,他的生平作为也是施耐庵根据自己的心情随心而发。

《水浒传》是中国 历史 上少有的佳作,更是唯一一部在封建时代歌颂农民起义的文学作品,要知道古代的皇帝是天子,历代皇帝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出身,对于农民起义都是十分痛恶,所以施耐庵能跳出这种 社会 局限,以水浒传震惊世人并传之后世,其中也必然经历了很多的曲折。

或许《水浒传》后期的惨剧就是这种现实曲折在书中的真实写照吧

据说当时《水浒传》刚刚发行,明朝的官员就以此书妖言惑众意图造反为由想要禁止,于是施耐庵在朝廷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最后再书中把宋江等人一概写死,造成“造反者无好下场”的局面,朝廷才满意,此书才得以发行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复杂

原因一:产生隔阂。

108个不同道路走到一起的英雄好汉到底想干什么?绝大多数是为了复仇。对高俅、蔡京、奸臣当道环境的复仇。可后来却被招安了,108个态度也就不一致了,以前大家都会一个目的聚在一起。现在像武松、鲁智深、阮氏兄弟等人不谙官场,而像杨志、呼延灼等人则打算在朝廷干一番大事业。他们不同的态度换来了不同的结果。比如杨志得到高升,可高升也就带来了阶层关系。阶层的出现,也使得原来浑然一体的兄弟出现隔阂。在征方腊的路上,有提前“逃跑”的,有中途“病倒”的,有的打架不出力。一个不团结的团体,他的战斗力是大大下降的。

原因二:方腊太厉害了。

朝廷为什么招安梁山好汉,是因为比起梁山的好汉,南方的方腊更让他们头痛!要知道在方腊起义后,他组织群众,乘北宋朝廷没有反应过来之际,迅速扩大战果,割据东南。且方腊起义的人数规模很快就扩大到了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朝廷曾派军队镇压,结果派出去的军队数月便被方腊击溃了。

原因三:朝廷让他们死。

朝廷招募梁山无非是想让他们黑吃黑,最后互相消耗!哪怕这次不死,下次也得死。你看看梁山打战,朝廷根本不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兵员补充,梁山英雄打一仗,死多少人,就损失多少人,长久的输出而不补给,再大的势力也经不起这么消耗。

梁山好汉108将为何之前没有一人死亡,征方腊却死伤70人?

在《水浒传》中,自从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便开始为朝廷效力,一路东征西讨,取得了很多次的胜利。后来又被派去攻打方腊,可是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损失惨重,其中头领战死59人,病死11人。梁山好汉个个武艺高强,却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损兵折将如此严重,由此便足以看出,当时方腊的实力是多么的强悍。那么在正史上,方腊的实力究竟如何?他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宋徽宗宣和二年,在睦州清溪县,方腊高举起义的大旗,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便占领了6州52县,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东南地区。由于方腊起义军的声势浩大,以至于出现了州县官兵?闻风溃散? , 地主豪绅?率皆迁徙?的场面。当时很多的北宋官府只要一听说?方腊来了!?的呼喊声,便全都吓得纷纷逃命。当方腊带着起义军攻占杭州的时候,守城将士竟然吓得全部扔下武器弃城而逃,方腊还没怎么打,北宋官兵就已经逃得差不多了。

方腊起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如此迅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方腊所提出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因此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和响应。面对发展势头如此强劲的方腊,北宋朝廷一阵恐慌,有人建议赶紧派兵镇压,有人则建议***取招安的措施。

最终,在北宋统治者的权衡之下,干脆两种建议都***纳。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方面派遣童贯率领15万大军南下,对方腊进行打压和围剿。另一方面宋徽宗又授权童贯以皇帝的名义下发招安和悬赏的榜文,当然这是北宋的套路,其实并不是真想对方腊进行招安,反倒是想将其一网打尽。宋徽宗主要是想利用这些招数,来达到诓骗起义军的目的。

所以在当时,到处可见?能自首者允罪给赏?,捉得方腊或其首领赴官者?并特与免罪,一切不 问,亦依赏格推思支赐?这一类的榜文。但是方腊是一个聪明人,一眼便看出来其中有诈,若是北宋真有招安的打算,为何还让童贯亲率15万大军来前来征讨呢?因此,方腊决定于北宋抗争到底,绝不服输。

起义军发展过快固然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给北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与此同时,方腊也面临着紧缺兵器和军服的窘迫局面。但是起义军却依然斗志昂扬,就算赤手空拳也要和北宋官兵战斗到底。面对方腊军的勇猛无畏,着实把北宋朝廷吓得不轻。以至于出现了朝廷想要委派人前去招安,却找不到一个敢接此任命大臣的尴尬局面。

但是终究还是因为起义军严重缺乏武器,力量上过于悬殊,对于装备精良的北宋大军根本难以抵抗,经过几个月的斗争之后,最终方腊起义军被北宋剿灭,方腊本人被俘押往汴京被杀。虽说方腊聚集了百万之众,但基本都是手无寸铁的底层百姓,就算他占领了6个州,有了自己的地盘,但是想要打造出一支强悍的部队仍需要不少时间的训练。而对于北宋来说,派出的全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因此方腊最终难以敌对。

虽然方腊起义的火苗已经熄灭,但是方腊那种敢于反抗封建统治压迫的精神依然存在人们的心中。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方腊,专门把方腊当初起义的根据地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这个洞至今仍在,位于浙江淳安县洞源里村,洞口立有一块由郭沫若亲笔题写的?方腊洞?石碑。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颗魔星转世,小时候曾经很执迷的记忆他们的绰号,并经常做为记忆力的标识跟旁人吹嘘,而且绝大多数至今不忘。以前看水浒,只看一百单八将排座次和一些著名桥段(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后面一般都不细看,特别是征方腊,每一回,篇后都列出阵亡名单,每看到此,心底都有瑟瑟秋风涌起,或者中国的每一个男人曾经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着梁山情结,梁山情结是什么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四海兄弟是一家。

自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梁山好汉们就没过过一天消停日子。非但没有走向幸福生活,反而走向绝路。他们同征辽国,同剿田虎,同擒王庆,望风披靡,攻无不克。 征战数载,没有损失一员将领,可偏偏在南征方腊时,却屡屡损兵折将,竟至“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为何单单南征方腊损失如此严重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宋江带领好汉进攻大辽时,是梁山最鼎盛的时期,并且和辽打仗,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大多数人都是心甘情愿的,所以势如破竹,才能大获全胜。轮到宋江去打南国的方腊,当时好汉们对招安本身就十分不满意,并且在招安后好汉立下三次大功,皇帝无动于衷不见封赏,私底下好汉们都十分寒心,这时梁山气数已尽!不再是众志成城,人心已经散了。

第二,地利优势不存在了。宋江集团地盘在北方,要到南方的和方腊集团作战,方腊处于主场位置,北方人不熟悉南方的地利、气候、人文环境,这对作战非常不利,很多人就是这么牺牲的。中箭虎丁得孙在山路草丛中被毒蛇咬伤了脚,毒气入腹而死。赛仁贵郭盛攻***龙岭时,被山上飞下的巨石连人带马砸死;小温侯吕方与敌将白钦拼斗时,双双跌入岭下同归于尽。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柱从海路驶入钱塘江时,遭遇风浪船翻,落入海中淹死。

第三,人和优势不存在了,神医安道全被召回京师了,没有了安道全的妙手回春,大量受伤的将领死于不治身亡。杨志病逝于丹徒县,林冲得风瘫而死,杨雄发背疮而死,时迁患搅肠痧而死。入云龙公孙胜回去修道了,没有了公孙胜的道法和智谋,也就没人能和方腊手下同样懂道法的包道乙天师、郑彪魔君对抗。并且由宋江、卢俊义分两路进军,给了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决定战争形势的因素非常复杂,但这些就已足够说明,宋江集团和方腊集团对抗,肯定不会如前期屡次战争那么容易,会异常艰难。这场战争,作战的双方都没有成功,成功的是大宋王朝,坐收渔翁之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