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由人兴己做孽,人不寡焉妖不随是出自哪本经_妖若有情妖非孽,人若无情枉为人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27 0
  1. 解答文言文师旷论学
  2. 求道家名言一两句的不要。
  3. 解析成语“妖由人兴”:不战而霸,齐桓公是怎么做到的呢?
  4. 人情薄如纸的诗句。
  5. 帮帮我啊!
  6. 翻译古文
  7. 写小人谗言的文言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妖由人兴己做孽,人不寡焉妖不随是出自哪本经_妖若有情妖非孽,人若无情枉为人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唐·白居易·琵琶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唐·白居易·长恨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解答文言文师旷论学

《轩辕本纪》载:

白泽,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

至于这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是哪些,并没有给出详细,毕竟是传说

现存《山海经》中有较全记载: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很类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

《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满强的)

《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

《神异经》有载。

傲因(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馀谈》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

《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

《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

Ps: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

(鼠勺)犬

类狗,能飞,食虎豹。

《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

《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佚事:

剑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谏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他就对师旷(人名)说:“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凤亦为之下;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那是凤吗?”师旷说:“东边有一种鸟,名叫谏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说:“是。”师旷说:“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义。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平公听后很不开心。

揭露八仙中张果老的真正面目:

《独异志》载:唐玄宗时有张果老此人,岁数不祥,被皇帝召见,以礼待,问他问题没有不知道的。

当时还有个道士叶静能,也很博学。玄宗问他张果老是什么人,他说:我知道,但我说了就死,不敢说。但如果皇上免冠赤足救我,我就能活。皇上答应了他。叶静能说:张果老乃混沌初开之白蝙蝠精。言毕就死。

玄宗去求张果老,张果老说:此小儿太多口了,不惩罚他,天地间的事情都要坏了。玄宗一再恳求,张果老用水喷他的脸,道士就活过来了。后来张果老便不知所终。

《通俗编》载:张果老骑一白驴,日行万里,休息时将驴叠成纸,放于箱中;用时用水喷之,又变为驴。

特别客串(喾王星作):

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传说世界中,有许多生物是横空出世,莫问出处的;但也有一些有着明确的来历,便于后人系统地去了解。

今天介绍的角色就是有着“显赫身世”的一个邪恶神兽-穷奇。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奸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桃(应为木+寿,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000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另(JohnnyHe提供):

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诉异记》有载。

异草:

车马芝

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

《太平御览》、《博物志(物产)》有载。

影木

一种植物。白天看它,一叶百影;花会发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万年才结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则身轻。

《拾遗记》有载。

更新佚事:

偓佺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药。喜欢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长。能在空中飞,能追上奔马。据说曾经把松子给尧吃,但尧没空。当时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岁。(那是什么松子啊!开过光的不成?不过用这个佚事作零食广告不错。)

《搜神记》有载。

乖龙

这个家伙厌烦了行雨,到行雨之时便四处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楼台厅阁;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旷野,无处逃避,往往钻入牛角,牧童往往因为受此牵累,被雷震死。

《亭夜话》有载。

这是标准的用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范例。

更新异兽: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云阳

山中有会说话的大树,并非树的缘故,而是因为树精云阳。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

《抱朴子(登涉)》有载。

龙生九子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於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上,让它为佛门***。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贔屭,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屭: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124;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更新异草:

洞冥草

一种植物。会发光,折下枝条可以用来当火把。可以照见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体亦会发光。

《洞冥记》有载。

更新异兽: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帝江

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识歌舞。(就是一带了点零碎的肉团。有说是古神,窃觉不似。)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此物算有些名气,在不少游戏中露过面。

更新佚事:

辟疟镜

尝有陈姓人家,有祖传古镜一面,直径大约八九寸。凡是患疟疾的人,用它照自己,必然看到自己背上有一模模糊糊,面目不清的东西附着。此物一被照到,立刻象受惊一般,突然消失,病就好了。猜测此物为疟鬼,羞于见己,故遁。世间称此为宝。

后来有兄弟分家,将此镜一分为二,再照疟疾,不复见鬼。(可惜了这面宝镜)

《庚己编》有载。

更新异草:

玉红草

应该是玉红色的一种植物。据说食它的果实会醉三百年,然后再醒来。(建议埃及法老使用,比制作木乃伊好的多了。冷冻睡眠也比不上它啊。)

《尸子》有载。

小常识:

龙的分类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

《广雅》有载。

(这东西解释很多,我选其一列之)

甲类,生于山溪中。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所中之出发疮,不及时医治则死。

《博物志(异虫)》有载。

更新异草:

如何

大树。三百年一开花,三百年一结果。花色朱,果实正**。高五十丈,叶长一丈,宽二尺多。果实有核,形状象枣子,长五尺,宽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则味酸,用芦刀切则味苦。食之则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前段感觉有点象王母娘娘的蟠桃)

《神异经(南荒经)》有载。

更新异兽:

毕方

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

《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更新佚事:

彭侯

吴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树,没砍几斧,突然有血出。树断,有一人面狗身(有说无尾)的东西跳出。太守说此为彭侯,杀了烹食,味道象狗。(和同是木精的青牛比运气差多了。)

《搜神记》有载。

更新异兽:

多即

形状象西方的狼狗。红嘴红眼白尾,一出现该地就有火灾。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小常识:

白鹿

瑞兽,常与仙人为伍。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太平御览》有载。

求道家名言一两句的不要。

[编辑本段]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编辑本段]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编辑本段]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编辑本段]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故事简介: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秉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

[编辑本段]《说苑》简介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也有一定的影响。

《说苑》的注本,以今人赵善诒《说苑疏证》质量较优,可以参阅。向宗鲁先生校点的《说苑校证》是《说苑》研究整理的集大成之作,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亦可参阅。

[编辑本段]《说苑》粹英

说 苑 粹 英 ( 第一篇 )

《说苑》为汉刘向所撰,全书凡二十卷。内容涉及广泛,诸多义理,言简意赅,饶富深远意趣。谨录其英华佳句,深盼能为大家所喜,并期于进德修业上能互共勉之。

◎ 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佚之路兴矣。 ——选自《政理48》

◎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 ——选自《政理37》

◎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选自《政理35》

◎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郊望褅尝,非求报于鬼神。 ——选自《贵德3》

◎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选自《贵德3》

◎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 ——选自《贵德3》

◎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 ——选自《谈丛80》

◎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选自《谈丛71》

◎ 枝无忘其根,德无忘其报,见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孙矣。 ——选自《谈丛75》

◎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选自《谈丛69》

◎ 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惟恐不卒。 ——选自《谈丛32》

◎ 道以***故能化,德以纯厚故能豪。——选自《谈丛34》

◎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选自《谈丛34》

◎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选自《谈丛34》

◎ 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选自《政理29》

◎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选自《敬慎24》

◎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选自《谈丛33》

◎ 富在知足,贵在求退。——选自《谈丛33》

◎ 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选自《谈丛41》

◎ 为上人者,患在不明;为下人者,患在不忠。——选自《谈丛42》

◎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选自《谈丛46》

◎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顺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难。

——选自《谈丛65》

◎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选自《谈丛62》

◎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选自《谈丛81》

说 苑 粹 英 ( 第二篇 )

◎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廪,圣人见所生,则知所归矣。 ——选自《谈丛6》

◎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选自《谈丛22》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选自《谈丛12》

◎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选自《谈丛48》

◎ 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四马不能追也。——选自《谈丛54》

◎ 夫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本也。可不慎乎!——选自《谈丛54》

◎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义之所在,天下畏之。 ——选自《谈丛18》

◎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选自《谈丛17》

◎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衣食足,知荣辱; 仓廪实,知礼节。江河之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须臾而毕。——选自《谈丛31》

◎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选自《谈丛29》

◎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选自《谈丛29》

◎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选自《谈丛29》

◎ 富必念贫,壮必念老;年虽幼少,虑之必早。——选自《谈丛30》

◎ 知者始于悟,终于谐;愚者始于乐,终于哀。——选自《谈丛30》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虽不能,心必务为。——选自《谈丛30》

◎ 慎终如始,常以为戒。战战栗栗,日慎其事。——选自《谈丛30》

◎ 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势不可同,两贵不可双。夫重容同双,必争其功。故君子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长久。——选自《谈丛76》

说 苑 粹 英 ( 第三篇 )

◎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 ——选自《谈丛78》

◎ 天地之道,极则反,满则损。五***耀眼,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盛衰,安得自若。——选自《谈丛82》

◎ 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选自《谈丛58》

◎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选自《谈丛52》

◎ 曾子曰:「君子苟不求利禄,则不害其身。」——选自《谈丛51》

◎ 圣人之衣也,便体以安身;其食也,安于腹。适衣节食,不听口目。

——选自《谈丛50》

◎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选自《谈丛46》

◎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选自《谈丛44》

◎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选自《谈丛45》

◎ 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选自《谈丛46》

◎ 营于利者多患,轻诺者寡信。——选自《谈丛43》

◎ 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选自《谈丛40》

◎ 江河大溃从蚁穴,山以小阤而大崩。——选自《谈丛40》

◎ 祸福非从地中出,非从天上来,己自生之。——选自《谈丛37》

◎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浮一没,交情乃出。 ——选自《谈丛35》

◎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选自《谈丛35》

◎ 先忧事者后乐,先慠事者后忧。——选自《谈丛33》

◎ 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选自《尊贤5》

◎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 ——选自《政理47》

◎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选自《政理30》

◎ 夫耳闻者,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选自《政理22》

说 苑 粹 英 ( 第四篇 )

◎ 子路将行,辞于仲尼,曰:「赠汝以车乎?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仲尼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说苑.杂言34》

◎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

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明者视于冥冥,谋于未形;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说苑.谈丛39》

◎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晚乎?」——《说苑.敬慎30》

◎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说苑.政理13》

说 苑 粹 英 ( 第五篇 )

◎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戒,敬慎所忽。——《敬慎.1》

◎ 谚曰:「诫无诟,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

《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敬慎.1》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敬慎.2》

◎ 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敬慎.2》

◎ 孔子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敬慎.4》

◎ 桓公曰:「金刚则折,革刚则裂,人君刚则国家灭,人臣刚则交友绝。」夫刚则不和,不和则不可用。是故四马不和,取道不长;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由不刚也。——《敬慎.7》

◎ 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戒之慎之。——《敬慎.8》

◎ 夫上知天则不失时,下知地则不失财。日夜慎之,则无害灾。——《敬慎.8》

◎ 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敬慎.13》

◎ 大功之效,在于用贤积道,浸章浸明;衰灭之过,在于得意而怠,浸蹇浸亡。

——《敬慎.14》

◎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敬慎.17》

◎ 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敬慎.20》

◎ 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敬慎.24》

◎ 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敬慎.24》

◎ 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

者,亲也。——《敬慎.26》

◎ 孔子顾谓***曰:「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敬慎.28》

◎ 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早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敬慎.29》

说 苑 粹 英 ( 第六篇 )

◎ 孔子曰:「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又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说苑.杂言45》

◎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说苑.杂言46》

◎ 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乐泮水,薄***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说苑.杂言47》

◎ 夫仁者何以乐山也?曰:夫山巃嵸礧嶵,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所以乐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侯是瞻。」乐山之谓矣。——《说苑.杂言47》

说 苑 粹 英 ( 第七篇 )

◎ 谋有二端:上谋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说苑.权谋1 )

◎ 权谋有正有邪,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夫正者,其权谋公,故其为百姓尽心也诚;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为百姓也诈。——(说苑.权谋.1 )

◎ 诚者隆至后世,诈者当身而灭。——(说苑.权谋1 )

◎ 夫智者举事也,满则虑溢,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则虑直,由重其豫,惟恐不及,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说苑.权谋1 )

◎ 屠余曰:「臣闻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之极谏之士;国之亡也,天与之乱人,与之善谀者。」——(说苑.权谋6)

◎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说苑.权谋12)

◎ 孔子曰:「奢者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

——(说苑.权谋20)

◎ 孔子曰:「圣人转祸为福,报怨以德。」——(说苑.权谋21)

◎ 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干泽而渔,得鱼虽多,而明年无复也;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说苑.权谋31)

说 苑 粹 英 ( 第八篇 )

◎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陭,始不盛者终必衰。

——(建本.1)

◎ 《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建本.1)

◎ 人之道莫大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贤父子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诲以成之。养其义,藏其伪,时其节,慎其施。——(建本.4)

◎ 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

——(建本.4)

◎ 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貎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子者,亲之本也,无所推而不从命者,惟害亲者也。故亲之所安,子皆供之。——(建本.4)

◎ 夫子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建本.4)

◎ 君以臣为本,臣以君为本,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其本者,荣华槁矣。

——(建本.4)

◎ 子路曰:「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本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

——(建本.5)

◎ 大学之教也:时禁于其未发之曰预,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建本.9)

◎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不驯;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建本.9)

◎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建本.10)

◎ 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建本.10)

◎ 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辨,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

——(建本.10)

◎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在;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建本.10)

◎ 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

——(建本.10)

◎ 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建本.10)

◎ 入知亲其亲,出知尊其君;内有男女之别,外有朋友之际;此圣人之德教,儒者受之传之,以教诲于后世。——(建本.11)

◎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建本.13)

◎ 孔子曰:「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闻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诗》曰:「不愆不亡,率由旧章。」夫学之谓也。——(建本.14)

◎ 孔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建本.15)

◎ 生而尊者骄,生而富者傲。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建本.16)

◎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建本.17)

◎ 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建本.18)

◎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建本.19)

◎ 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建本.21)

◎ 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建本.23)

◎ 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建本.26)

人生真理:

学无止境,应抓紧时间,活到老学到老

解析成语“妖由人兴”:不战而霸,齐桓公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三声)]。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U(四声)],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为而不有。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夸盗。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情薄如纸的诗句。

宋国跑了,陈蔡邾反倒与齐国走得更近了,好不容易抱上了粗腿哪能那么轻易撒手。

四国压境,遂国应声而灭,鲁庄公慌了。

儿啊,齐侯是你舅父,向他低头认个错不丢脸。

自打诸儿死后,文姜断了念想,于是专心回鲁辅佐他的儿子。本来她是主张与齐国争锋的,可是现在,别说人家有仨跟班,违抗周王诏命,这顶大帽子一扣,就已经承受不起了。

鲁庄公召开紧急会议,申繻、施伯、曹刿一帮大夫一致同意与齐国结盟。

鲁庄公命施伯修书一封,大意是说偶感风寒,错过了上国盟会之期,死罪死罪。然而签订城下之盟诚非鄙国所愿,若上国兵退柯地(山东阳谷县东北),寡人愿携玉帛与上国请罪结盟。

柯乃齐国边邑,在鲁庄公看来,在你的地盘上结盟才不致丧权辱国。齐桓公参透了鲁庄公的小心思,欣然同意。

盟会之日转眼即到,鲁庄公询问诸人谁愿陪同前往,曹沫亢声曰:末将愿往!

鲁庄公有些犹豫:乾时一战,卿乃齐人手下败将,再随寡人前去,恐怕齐人会笑话的。

曹沫愤然道:主公岂不闻知耻而后勇乎,此番前去,臣定当不辱使命。

庄公嘉许其志,点头应允。

按照规定,只准一君一臣上台歃血,齐国这边是齐桓公和管仲,鲁国这边自然是鲁庄公和曹沫。

曹沫上台时隰朋拦住了他,请将军摘下宝剑!

曹沫眼珠子一瞪:怎么,在你们地盘你们就仗势欺人?

齐桓公摆了摆手:曹将军忠勇,就让他带着吧。

曹沫心想,齐国安检也太草率了,我袖筒里还有把匕首呢。

一盂牛血端了上来,齐桓公刚伸出食指,曹沫一步跨到他的身边,抽出匕首逼在他的脖颈上。

事发突然,管仲欲出手已是来不及了。

既是结盟,不管国大国小都要平等相待,遂国就不说了,请君侯还我汶阳之田!

齐桓公额上已是冷汗直流:将军稍安,此事容以后再议。

什么以后,就是现在!曹沫稍稍压低了声音,君侯,难道想让你我君臣血溅当场吗?

齐桓公回望一眼管仲,管仲轻轻点了下头。

好吧,诸侯结盟即为兄弟,无相侵夺,寡人就将汶阳还于贵国。

曹沫见齐侯说的恳切,撤掉短剑,立于鲁侯身旁,气色如常。

盟会结束,齐桓公依然愤愤不平。这个曹沫,野蛮人吗,汶阳那么好一块地方,真的还给他?

一定要给,管仲道,答应过的事情立马兑现,正为彰显我国信义,这对我国立定霸业会有极大的帮助。

不出管仲所料,齐国退还汶阳之后,一干小国纷纷伸来橄榄枝,要求归附。

曹沫手剑劫齐侯,夺回侵地,一举洗刷了乾时之辱,成为中国刺客第一人。

卫国、曹国一看,鲁老二都服了,咱也别等了,派出使臣入齐邀盟。

帮帮我啊!

《增广贤文》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心。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酒肉朋友朝朝有,无钱无势亲不亲。相逢好比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日我问人。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百炼化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

如若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狡起,世间呆汉喝西风。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茫茫四海人无数,那个男儿是丈夫。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随它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

少时总觉为人易,华年方知立业难。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毁身每是作恶日,成名皆在行善时。

莫把真心空计较,唯有大德享万年。谗言败坏真君子,美色消磨狂少年。

神仙难断阴骘命,皇天不昧苦心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鬼神可敬不可谄,怨家宜解不宜结。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

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善业可为须着力,是非闲杂莫劳心。

良田不由心田置,产业变为冤业折。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是客。

阴地不如心地好,命运在人不在天。有理问得君王倒,有钱难买子孙贤。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枯木逢春犹再岁,人无两度再少年。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蜗牛角上校雌雄,石火光中争长短。

留心学到古人难,立脚怕随流欲转。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也闲。

妙药难医冤孽病,横财不富命穷人。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命中只有八合米,走尽天下难满升。知恩报恩天下少,反面无情世间多。

荣宠旁边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各人生死各人了,管人闲事受人磨。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红粉佳人休说老,风流浪子莫叫贫。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得食猫儿强似虎,褪毛鸾凤不如鸡。

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当路莫栽荆棘树,它年免挂子孙衣。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慢又遇顶头风。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根。畜牲易度人难度,宁度畜牲不度人。

天作棋盘星作子,水有源头木有根。昨日花开今日谢,百年人有万年心。

北邙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守口不谈新旧事,知心难得两三人。欲知世情须尝胆,会尽人情暗点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人生七十古来稀,问君还有几春秋。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层山水一层人。闷坐书馆闲操心,看来全是论古今。

书中有真就有***,世人认***不认真。***作真时真亦***,真作***时***也真。

真真******难分解,***者自***真自真。回忆世情般般***,借***修真破迷津。

由来富贵三更梦,何必楚楚苦用心。识透人情惊破胆,看穿世间心胆寒。

白璧易埋千古恨,黄金难买一身闲。人生究竟归何处,看破放下随万缘。

佛法浩瀚广无边,度尽人间苦和难。开启自性真智慧,笑游清秀山水间。 求***纳

翻译古文

我来帮你解释一下吧。其实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我把它叙述一下:

宋玉如遭雷击一般颤抖起来,冷汗涔涔而下:“先生从小教我爱我,我却在众人非难他的时候背叛了他。他最孤独绝望的时候,他最心爱的***却拜倒在权贵的脚下!我永远忘不了他看我时那样蔑视的神色,我现在从哪里都能看到这种蔑视的神色,包括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时候!后来我遭受了那么多非人的屈辱,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惩罚,但比起我对先生犯下的罪行,这些惩罚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我杀死了天下品行最高洁的人啊!”他一伸手,又去抓那条鞭子。

紫竹惊呼一声,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揽在怀中:“你现在的样子,三闾大夫在天有灵,也一定会原谅你的,任何人都会原谅你的。你就忘记了这些惨痛的事情罢!”

“原谅我?哈哈……”宋玉突然干笑了几声,“他们当然会原谅我,因为他们自己也都是凶手。看看他们自鸣得意的样子!可是,我怎么能够忘记!我写作的时候,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写出一些模仿先生的句子,让我逃不脱内心的歉疚。”他突然一推紫竹,“所有的人都鄙视我,为什么你还在这里惺惺作态?我已经帮了你们的忙,你还来找我做什么?”

“我也不知道找你做什么。我只是想看见你,抱紧你。我,我再也不能离开你……”紫竹轻轻抚摩着他的脸,所有的柔情仿佛都从指尖倾泻。

宋玉的面颊,渐渐开始发烫,然而他忽然低低地***一声,将紫竹远远推开。“朝云夫人,请不要忘记了您高贵的身份。”宋玉面沉似水,却挡不住眉间的耻辱,“我是个低贱可耻的罪人,夫人以后还是不要再见我的好。”

“高贵?”紫竹悲伤地说,“难道你还不知道,我跟你一样渺小和屈辱吗?”

“很快这种屈辱就会停止了。”宋玉漠然打开了屋门,“夫人请回吧。”

“你……”紫竹忽然预感到某种不幸,却又无法探知。“你要做什么事,为什么不能告诉我?”

“你走吧。你是巫山的朝云暮雨,而我,只是树阴中可怜的小草,我们永远逃不开密林的阻挡。”宋玉背转身,不敢再看紫竹询问的眼睛。

十六 伤雨

紫竹回到高唐行馆的时候,正看见楚襄王斜倚在自己的床榻之上,仿佛正在酣睡。紫竹不敢惊动,静悄悄地走开。

“你上哪里去了?”襄王的眼睛,忽然睁大了凝视着她,让她不由颤抖了一下。

“去……景夫人那里。”紫竹低声说道。

“那个奇怪的女人,还是少去招惹她的好。”襄王的语气忽然有些疲惫,“我这些天在朝云庙里斋戒祝祷,却一无所获。我想神女不会再来,你就是她送给我做为替身的吧,我应该对你好一点。”他忽然现出了难得的温柔神色,向紫竹招了招手,“过来。”

紫竹的心头微微一暖,顺从地走过去。

襄王轻轻携了她的手,继续和颜悦色地道:“你虽然不是瑶姬,但也很美,如果你对寡人顺从一些,寡人也会好好待你。身为大王,要找一个贴心的人也不容易呀。以后有什么心事都告诉寡人,什么事都不要隐瞒,好么?”

“是。”紫竹有些感动,真诚地说,“我也不愿意总是惹大王生气。”

襄王揽过了紫竹的腰肢,让她斜靠在自己身上,细细端详着她美丽的脸。忽然,他皱了皱眉:“你下颏的伤痕是怎么回事?”

紫竹不由呆了一呆,方才答道:“是我刚才不小心……让树枝刮伤的。”

襄王疑惑地眯起了眼睛:“寡人倒觉得象是马鞭之类击伤的,你刚才去景夫人那里是坐马车吗?寡人马上就把那不长眼睛的马夫给杀了!”

“不,是我自己不小心给树枝刮的。”紫竹连忙重复道,可语气已经开始慌乱。

“!”襄王忽然狂暴地把紫竹掀到地上,坐直了身体,“亏了寡人刚才还对你说了些知心的话!为什么你口中从来就只有猜忌和谎言?”他捏住她的下颏,直到伤处又渗出了血丝,象受伤的野兽一样低沉地怒吼着,“为什么,为什么寡人这些年来,除了虚无缥缈的神女,找不到一个真心的女人?”猛地甩下紫竹,扬长而去。

紫竹失神地坐在地上,头脑里一片混乱。本来他们可以和好的,可她又惹恼了他。但是,为了宋玉,她怎么可能告诉襄王实情?是的,为了宋玉,她可以做任何事情,一点也不懊悔。

“朝云夫人。”尖细如针的嗓音又刺到了心头,雍容华贵的景夫人款款地走了过来,脸上带着高雅的笑容,“怎么样,你见到他了么?”

紫竹茫然地点点头,厌倦地说:“你不要问我,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

“可我还有很多话要告诉你呢。”景夫人在窗前的矮几前坐了下来,眼光扫过茶盏中漂浮的瑶草的花朵。“都是关于宋玉的,你肯定会有兴趣。”

紫竹没有出声,只是用指甲一下一下地刻着胸前黑纹的迷构木。

“他们叫我景夫人,我丈夫自然姓景。‘景’,是楚国贵族的姓氏。”景夫人娓娓地开始叙述,“我的丈夫叫景差,出身高贵,文才出众,连屈原也不得不佩服的。他无心政治,一直都是大王的文学侍臣。可是他最后却落得流放边荒,害得我重新回到宫中过着不伦不类的日子,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我不知道。”紫竹虚弱地说,她已分明从景夫人的语气中感受到强烈的仇恨之意,却不敢往下想。

“自然都是宋玉那小子的本事了!”景夫人哼了一声,鄙夷地说,“他出身卑贱,行事更为卑贱。先是出卖了自己的老师屈原——那顽固的老东西也是自己活该——先王过世后又靠出卖自己当上了当今大王的文学侍从。我丈夫争辩了几句,大王居然完全被那竖子所迷惑,竟将我丈夫流放苗疆。哼,宋玉若不是生了一副好皮囊,此刻还不知在操着什么***的活计呢,不过,”景夫人忽然嘲讽地笑了,“他现在操的,也是同样***的活计。”

“你胡说!”紫竹愤怒地道,“你来就是为了向我污蔑他么?他的文才是天下公认的,凭你怎么说也抹杀不去!”

“文才,文才有什么用?”景夫人依然端庄优雅地望着紫竹,“你怎么这么天真?他和你一样,不过是大王床第间的玩物。你们这些***的人,都只能‘以色事君’!”

以色事君! 紫竹忽然想起了唐勒以前提起宋玉时的鄙夷神情,又仿佛看见了宋玉眉心羞于启齿的耻辱。“你胡说!”紫竹本能地抗拒着,“你妒忌他,才这样恶毒地诋毁他!”

“其实我知道你已经相信了我的话。”景夫人款款地站起身来,“没关系,他对周围的鄙视已经习惯了,何况一切也都快结束了。”她微笑着肯定地说,仿佛说出口的,是神巫的预言。

十七 云变

黄昏来临了。当紫竹注意到这一点时,脸上不由现出了惊恐的神情。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抚过身上青紫的淤痕,绝望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摧折。

脚步声响,襄王果然到来了。

“恭迎大王。”紫竹驯服地跪了下去。现在她的一举一动,已经是很标准的顺从的后宫嫔妃了。

楚襄王满意地微笑了一下,他喜欢看见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自己卑微的身份。忽然他皱了皱眉:“你在哭?”

“臣妾不敢。”紫竹使劲地睁着眼睛,生怕睫毛微微一眨,就会将满盈的泪水剪落。

襄王重重地哼了一声:“不敢?”正想发作,忽然强压下怒气,“明天我们就离***梦回京了,你随寡人再去祭祀一下巫山神女吧。”

紫竹心中很是惶惑,此刻天色已晚,谈何祭祀?然而她稍一露出迟疑神色,襄王已经烦躁地跺了跺脚,当先出房去了。

紫竹赶紧跟了上去,她明白任何一点触怒他的地方都会带来严重的惩罚。而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惩罚,尽管她明白是要摧毁她残留的自尊,也不得不最终屈服了。他是大王,他是主宰,他就是掌握人们命运的神。

看到宋玉的时候紫竹强力地控制着自己才不至于失态。宋玉看起来更加消瘦了,但那仿佛正是在他俊秀的面容上增添了坚毅之气。紫竹望着他身着白袍的身影,似乎是看见了初春最后一根残留的冰柱,尽管不断融化,却依然傲岸地挺立。可谁会知道他心中承受的煎熬呢,紫竹想着,幸好云梦台上肆虐的大风很快就把泪痕吹干了。

此刻的楚襄王正在虔诚地焚香膜拜。“宋玉,”襄王望着远处巫山上浩淼的云气说道,“寡人要你写的《神女赋》可完成了么?”

“尚未完稿。”宋玉躬身答道。

“你这些天都忙什么去了,居然不用心给寡人做事?”襄王的声音略带恼怒,“传我的话,回京***取消。寡人就不信精诚之心不能感化神女重现。”

“大王,”宋玉走上一步说道,“回京的日程是多日前定下的,沿途至京城都已做好了准备,仓促取消恐怕不妥吧。”

“你也敢教训我?”襄王严厉地道,“难道寡人还没有教会你如何做一个臣子吗?”

宋玉的脸上拂过一丝痛苦之色,却依然道,“臣不过是代传神女娘娘的话罢了。”

“你说什么?”襄王又惊又怒,“虽然寡人平日纵容于你,却不能容忍你亵渎了神女!寡人这么多天求一见而不可得,你是什么东西,竟然又见到了她?她……她怎么说?”

“神女娘娘说她已谴下朝云夫人来服侍大王,让大王好自珍惜。若还在此肆意留连,就无异于白日寻梦了。”宋玉直起身子,平视着襄王说。

“放肆!”襄王忽然抓过一只祭祀的酒坛,把里面的酒浆都泼到宋玉身上,“早告诉过你不许这样看寡人!”

宋玉犹似不觉,长叹道:“君王失掉了自己的尊严,怎么还能指望楚国强盛起来呢?先王被强秦所虏的耻辱,恐怕大王早在朝云暮雨的美梦中忘了吧。”

“好!好一个犯颜直谏!”襄王冷笑道,“你放心,寡人不会象先王对待屈原那样把你革职流放的,我知道这样反而是成全了你们的名气。今天晚上,你到寡人那里去,寡人好好教你为臣之道!”说着,也不理会众人,径直走回马车,绝尘而去。

寒风吹来,宋玉被酒浆浸湿的身体簌簌发抖,而他的脸色,在众人暧昧的眼光中更为苍白。他默默地回转身,向云梦台下走去。

“你要去哪里?”紫竹追了上来,关切地问。

“你怕我会***么?”宋玉忽然苦笑了一下,“放心,我受得了,比这更大的羞辱我都受得了。也许大王确实已经彻底地打败了我,我已经完全沦为了他的奴隶。”

“你没有。”紫竹仰望着他,眼光里充满了爱慕和敬佩,“所有的大臣,只有你敢那样对大王说话。你根本不是自己设想的那么软弱!”

“那是因为我已经领受过了他最重的惩罚!”宋玉的眼睛里忽然闪动着一抹妖异而仇恨的光芒,“他施加给我的,是男人最深切的耻辱!每当我说了他不想听的话,他就会在晚上折磨我,要磨灭我残存的一点内心的尊严,要我最终心甘情愿地受他的奴役!我越是反抗,这种折磨就越是深重,我想,再这样下去,我终于会崩溃了!”他蓦地用拳头挥击着围墙,大笑着,“你们都来蔑视我,都来唾弃我吧,我是个最懦弱最卑贱的御用文人!我那些帮闲的文字,又有哪一篇是真正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呢?”

“宋玉……”紫竹拼命抱住他,几乎被强烈的酒气所熏倒。“带我一起走吧,明知道逃不掉我们还是去试试吧。只有这样,才能显示我们不甘心受他奴役的决心!”

“我不逃。”宋玉忽然很冷静地说,“我要用别的办法来显示这决心。”

十八 迷雨

半夜里,紫竹被突然降临的喧哗声吵醒。“他们在叫嚷什么,是在叫‘抓刺客’么?”紫竹披衣坐起,仓皇地问身边侍女。

“听说刺客已经被抓住了,大王平安无事。”侍女扶了紫竹下地,忽然焦急地问道,“夫人要去哪里?”

“去看看。”紫竹脸色惨白,仿佛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

“刺客有什么好看,说不定还有危险呢。”侍女搀扶着紫竹,犹是不愿。

紫竹忽然一个耳光打在侍女脸上:“罗嗦什么?”

侍女万料不到平日软弱可欺的朝云夫人竟象突然间变了一个人,不敢违抗,只好扶了紫竹跌跌撞撞地往襄王今日留宿的书房走去。

书房处早已严密地布置了侍卫,而当先昂扬地走出来的,正是唐勒。他的衣袖上,染了几点血迹。

唐勒看见紫竹,颇为吃惊,面色也不太自然起来:“夫人有何贵干?”

“刺客呢?”

“刺客已经被我拿下了,大王正在里面亲自审问。”唐勒低着头,以臣子的恭敬答道。

“你也能捉拿刺客?”紫竹狐疑地打量了一下文质彬彬的唐勒。“我去看看刺客是什么人。”

“夫人不必进去了。”唐勒忽然挡在书房门前,“至于刺客,我们都认识,他就是宋玉!”

紫竹啊的叫了一声,捂住胸口,仿佛要把心都呕出来。她虽然一直有些怀疑,却总希望宋玉不会亲自来做这种冒险的举动,可他,竟然真的做了。“让我进去!”紫竹推着唐勒,“再不让开我可要***了!”说着真的举起了手掌。

唐勒定定地望着焦躁的紫竹,努力压下了心底的悲伤。“你自己保重。”他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侧开了身体。

紫竹一瞥间发现唐勒也受了伤,但她根本来不及询问,甚至来不及思索,就只管打开了房门。

“你来做什么?”楚襄王端坐在桌案后,吃惊地问。他的手里,还把玩着一把短剑。

紫竹不待他发作,已经妩媚地笑了起来:“听说大王在审刺客,我想着应该挺有趣儿的,就来凑凑热闹。”一面说,一面腻在襄王身边。眼光虽然瞟过柱子上五花大绑的宋玉,面色却一点没有改变。

襄王不再理睬紫竹,叹息着对宋玉说道:“你出生微贱,是寡人一手提拔你到今天的位置。你究竟是受了何人差遣,竟来行刺寡人?”他的面上,竟然有一副深重的失望神情。

宋玉闭目不答。

紫竹忽然笑了起来:“大王,你闻闻他身上那么重的酒气,定然是喝醉了犯的糊涂。说不定等明天酒醒了,他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是么?”楚襄王打量了一下宋玉,习惯性地皱着眉头。

“我没有喝酒。”宋玉忽然凝视着襄王道,“可惜我下手早了一点,本来跟你同床的时候才是最好时机,可我实在不想再领受你教我的‘为臣之道’了!”

“放肆!”楚襄王涨红了脸,拍案而起,“若不是那个侍卫舍命相救,寡人说不定真会为你所伤!”他的语气忽然和缓下来,“宋玉,寡人一向怜惜你的才华,你若老实招供幕后主使,寡人也不会太为难你。否则,事关重大,寡人也不能对你手下留情了。”

“我的主使人?”宋玉笑了起来,“就是你千方百计要杀死的尊严啊。”

“来人!”襄王忍无可忍,冲着门外叫道,“带下去严加审讯!”

“大王……”紫竹正想说什么,却被襄王粗暴地打断,“你也小心一点,别以为寡人什么都被你们蒙在鼓里。”

十九 云魂

砰地一声,紫竹撞开了荒木终日幽闭的房门。拂起面前散落的发丝,紫竹终于看见荒木从暗影中抬起头来。

“早告诉你不要这么疯跑,象什么样子?”荒木的声音,象一个标准的神巫,空空荡荡,不带任何感情。

“哥哥,我要救宋玉。”紫竹急促地说,“只有你能帮我,我知道你和宋玉本来就是一伙的。”

“胡言乱语。”荒木仍旧埋头注视着面前的青铜小鼎,里面散发的白色蒸气模糊着他的脸。“我跟他毫无交道,我也无法帮你。”

“你们以前支使我刺杀大王不成,现在又支使了他!”紫竹冷笑着盯着面无表情的荒木,“现在他一失败,你们就全都躲藏起来了!”

“难道不应该这样么?”荒木象看着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免不了有人做牺牲。宋玉,他是自己愿意的,他甚至发誓说不会泄露任何秘密。”

“可是现在,他正不知道在吃什么样的苦!”紫竹悲愤地说,“我打听不到关于他的一切消息,我想,你总是可以告诉我罢。”

“爱莫能助。”荒木往鼎中加入一把药草,用木勺细细搅动。“你走吧。”

紫竹沉默了一会,象是下定了一个决心:“哥哥,我知道你是爱我的。如果你想要我的身体,就拿去吧。”一面说,一面解开了衣带。

“你……”荒木忽然把手中的木勺向紫竹掷来,“你忘了我们家族的诅咒了么?”

“它会因**而毁灭,是么?”紫竹忽然疯狂地笑了起来,“那就毁灭吧。与其我们绝望地屈辱地活在世上,不如一切都毁灭了吧!”

荒木眼睁睁地看着,阴影在他面上掠过。“我帮不了你,你应该去找唐勒。是他,负责对宋玉的审讯。大王说,如果问出了结果,就可以破格提拔他接替宋玉的位置。”

“谢谢你,我不会连累你的。”紫竹深施了一礼,转身便走。

“等一等!”荒木犹豫了一下,取出了两粒药丸。“吃了这药,可以让宋玉陷入沉睡,免得多受痛楚。”

紫竹咬咬牙,终于接了过来。尽管唐勒秉性正直,但紫竹也不敢设想为了功名他会用什么手段来对付宋玉。

紫竹并不知道此刻唐勒在什么地方,但楚襄王既然又离宫去了朝云祠,紫竹索性让马夫驾车四处搜寻。途中似乎是景夫人叫了她,紫竹也恍若不闻飞驰而去。

紫竹终于发现唐勒的时候他正在水边洗手。当紫竹叫了他的名字并盈盈地向他走去的时候,唐勒的脸色一时苍白如死。

“唐勒,你中的毒似乎还没有痊愈吧。”紫竹忽然轻快地说,“我哥哥的医术是不错的。”

唐勒错愕地望着紫竹,半晌方道:“我不愿意跟他们搅在一起。”

紫竹心中一懔,难道他已从宋玉口中得知了什么吗,试探道:“唐勒,文学侍臣的头衔虽然不是很高,却是大王身边少有的亲近职位。你也应该满意了。”

“是的。”唐勒老老实实地说,“我也这样想,我以后可以有很多进谏大王的机会。”

“你舍命相救大王,大王很欣赏你啊。”紫竹继续绕着弯子,“也是凑巧,昨晚是你当值?”

“不,我每个晚上都在大王近处随侍。”唐勒仍然是恭谨有礼地答道。

每个晚上!紫竹忽然惨淡一笑:“是么?包括大王在我那里留宿的时候?”

“是的。”唐勒的脸色更加苍白。

“哦,是的。”紫竹平静地重复着他的话,心中却恨不得***地抽他一鞭。每个晚上襄王对她做了什么,他一定会听见。这种残酷的折磨,也许只有木头人才能忍受,亏他一直若无其事的样子!“以你的文才,却做当值侍卫,不是太委屈你了吗?”

“大王说这是考验我对他的忠心。”

紫竹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大王真是厉害,对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手段。这次让你负责审讯宋玉,并许以取代宋玉职位的诱饵,你一定异常卖力吧。”

唐勒忽然昂然地抬起头来,“宋玉弑君,罪无可恕,我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罢了。”

“臣子?不如叫奴才!”紫竹尖锐地打断了唐勒,“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大王是多么荒****!”

“大王的宫闱之事,恐怕不是我们做臣子的可以品评的。”唐勒忽然叹了一口气,“其实我也很同情宋玉,不想为难他,可惜他始终不肯招认幕后的主谋。”

“你……你把他怎么样了?”紫竹紧张地问,冰凉的手指掐住了唐勒的胳膊。

“我迫不得已,对他……动了刑。”唐勒的表情,忽然痛苦万分。

紫竹放开了手,退后了几步。“你跟他们都是一样的,唐勒。是我以前想错了。”

“不,紫竹,你听我说。”唐勒忽然拽住了紫竹,急促地说道,“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是一心想让他招供,把他拷打得昏去数次。可到后来我根本下不了手了,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感觉遭受酷刑的不是他,而是我!我跑出来,在这里不停地洗手,我觉得自己的手上沾满了罪恶!可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明明是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

“我不要听你说,我要去见他!”紫竹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把唐勒拖上了马车,“你现在重蹈的,正是宋玉的覆辙啊。”

二十 逝雨

唐勒刚命目瞪口呆的狱卒打开了牢门,紫竹就已扑到了宋玉身边。“宋玉!”紫竹一眼望见他身上的斑斑血痕,只叫得这两个字,就已泣不成声。

“你来了。”宋玉微微睁开眼睛,勉强一笑。每次见她,他似乎都是这三个字,但其中的深情,已足以让紫竹沉溺,至死而不悔。

唐勒悄悄地向门外退去。

“唐兄!”宋玉戴着铁镣的手忽然向唐勒伸去,“请留步。”

“何事?”唐勒的眼光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宋玉,于公于私,他们毕竟一直都是对手。

“我的《神女赋》尚未完成,烦唐兄帮我取些笔墨,也算了结我最后的心愿。”宋玉轻轻揽着紫竹,眼光却诚挚地望着唐勒。

“这个……”唐勒犹豫着,忽然抬头望见宋玉信任而坦荡的目光,终于点点头,出去了。

“宋玉,宋玉……”紫竹喃喃地叫着,极度的悲愤充斥了她的身心,不知说什么才好。她紧紧地靠着宋玉,仿佛一只烧断了翅膀的夜蛾,兀自在灰烬边留连不去。

“你赶快逃走吧。”宋玉凝望着她,急促地说,“留守京城的公子子兰要篡权夺位,楚国很快就会大乱了!”

“他就是你宁死也不愿意说出的主谋吗?”紫竹簌簌的泪水滴在宋玉胸前可怖的伤口上,“他们争权夺位于我们有什么相干呢,不管谁当了大王,我们的命运又会有什么不同?”

“我知道,但我不愿意再在大王面前屈服!。”宋玉似乎又陷入了莫名的迷乱,“我要永久地摆脱耻辱的阴影,哪怕只是给他们当做工具!你别管我,自己走吧,唐勒应该可以帮助你。”

“不要提唐勒!”紫竹怨愤地说,“就是他把你折磨成这个样子,他居然还用铁链锁住了你的手足!我恨不得把他……”

“不,他是个君子。”宋玉痛苦地皱了一下眉,却依然掩饰着平静地说,“虽然他对我用刑,但他的行为一直光明磊落,他甚至已给我对待逆臣最好的待遇了。他让我想起以前在屈原先生门下时,那个天真纯洁的宋玉。只希望他最终不要象我这样,先出卖他人,再出卖自己,最终厌弃自己的存在……”

“笔墨来了。”唐勒故意放重自己的脚步,走了进来。不知是否听见了刚才的话,他的呼吸有些急促。

“唐兄,我有一事相求。”宋玉忽然紧握了一下紫竹的手,似乎传达着自己的歉意。

“我尽量给你办到便是。”唐勒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沉声道。

宋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慎重而缓慢地说道:“我穷毕生精力,加上这篇《神女赋》,共存赋二十余篇。现在我把它们都托付给唐兄,你是最适合保管它们的人。交给你,我也安心了。”

“你不怕我出于妒忌毁掉它们?”唐勒冷冷地望着宋玉,嘶哑地道,“你知不知道我一直都在妒忌你。”

“你不会。”宋玉忽然坦荡地微笑道,“因为你最懂得它们的价值。”

唐勒不再答言,将笔墨放在了宋玉身前。

宋玉急切地俯下身去,仿佛面前放着的,是比他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不行!”紫竹忽然抢过了笔墨,含泪望着宋玉迸裂的伤处洇出的鲜血,“我们没有时间了,我要救你逃走。你以后要写多少都没有关系。”

“没有别的机会。”宋玉清醒地望着紫竹,这种清醒让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心生悱恻,“其实你何必自欺欺人呢?”

“我们……可以逃走的。”紫竹求助般地望了望面无表情的唐勒, 终于颤抖着展开了空白的竹简,“好!你念,我写。”

“也好。”宋玉无力地拖动了一下铁链,疲惫地靠到墙上。“《神女赋》的前半章已写成,接下来是‘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他低沉而清晰地念着, 显然这后半章的腹稿早已烂熟于胸。而他的眼神,却一直望着紫竹,仿佛要让她知道,他这每一个字,都是为她所写。

紫竹慌乱地抄起竹简,一字一字开始记录,然而不一会,滴下的泪水已经将书写的墨迹浸得一片模糊。

“你让开,我来!”一旁呆立的唐勒忽然一把推开了紫竹,“宋玉,到现在我才真正佩服你。”

“等等。”紫竹轻轻擦去宋玉额头的冷汗,取出了两粒药丸。“吃了它,可以让你少一些痛苦。”

“不。”宋玉咬牙支撑着刑伤的痛楚,“我要清醒地把《神女赋》念完。”

“可我实在看不下去……”紫竹呆呆地大睁着双眼,深怕睫毛一眨,就会将盈满的泪水剪落,“那么,就吃一粒吧。”

宋玉点点头,服下了一粒药丸,朝唐勒道:“有劳唐兄了。”

紫竹跪在宋玉旁边,抬起头一动不动地仰望着他,就象痴情的湘夫人,完全忘记了处境的危险。此时此刻,只要能这样毫无顾忌地热切地望着他,无论什么样的代价,她都可以付出,不顾一切。

宋玉面色平和,眉宇间却有淡淡的忧伤,叙述着梦中与神女的相会。“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人与神的恋情,若即若离,随即天各一方,永远美好而绝望。

忽然,宋玉抽搐了一下,一股紫黑的血从他口中涌出。他抬手止住了紫竹的低呼,攥住铁镣,继续清晰地念了下去:

“……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唐勒忘情地记着,不自禁地叫道:“好,与《高唐赋

写小人谗言的文言文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才学,有别具一格的***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以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看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固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辅佐您的大人才。大王***如终极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如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奇地说:“不是您

这样说,我几乎失往了他!”于是发文把它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定处理毫无保存,同事、下属都以为他有才干,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天策府建成后,他做中郎。王做皇太子,(杜如晦)与玄与玄龄一起治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奏上《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担任几个职务,暗中讽喻杜如晦等。天子说:“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很久后,因病辞职,(天子)下诏发给原来的奉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碰到病重,天子下诏书让皇太子往问候,天子还亲身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天子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沉痛悼念的心意。

有一天,(天子)吃瓜时发现味道好,就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天子曾经送房玄龄一根黄银带,说:“杜如晦和您一同辅佐我,现在只见到您。”泫然流泪说:“世代带着黄银带,鬼神见它害怕。”又取出金带,派房玄龄送到杜家。后来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日一样,第二天向房玄龄说了这件事,命令送自己所用的饭菜往祭奠。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往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

当年(杜如晦)做宰相时,天下刚刚平定,官府的所以规章制度,都是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天子住所议事,房玄龄一定会说:“没有杜如晦不能商量这些事情。”等到杜如晦到了,最后卒用的是房玄龄的计谋。一般杜如晦擅长于决断,而房玄龄善于出点子,两人深深地相互了解,所以能够同心商量,来辅佐天子。当时说到好的丞相,一定会说到房、杜。

1. 形容小人挑唆的文言文

1. 楚怀王拘张仪

原文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王之幸夫人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内之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子。楚王惑于虞乐,必厚尊敬亲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德子无已时,秦女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遽说楚王出张子。

译文

楚怀王拘留张仪,准备杀了他。这时怀王的佞臣靳尚对怀王说:“君王把张仪拘禁下狱,秦王必定愤怒。天下诸侯一看楚国失去了盟邦秦国,楚国的地位就会低落。”接着靳尚又对怀王的宠妃郑袖说:“你可知道你马上要在君王面前失宠了吧!”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张仪是秦王有功的忠臣,现在楚国把他拘留下狱了,秦国肯定要楚国释放张仪。秦王有一个美丽的公主,同时又选择美貌善玩且懂音乐的宫女作陪嫁,为了使她高兴,此外秦王还陪嫁了各种金玉宝器,用上庸6县送给她作为享乐的费用,这次正想让张仪献给楚王为妻。君王必定很爱秦国公主,而秦国公主也仰仗强秦来抬高自己身价,同时更以珠宝土地为资本,四处活动,她势必会立为君王的妻子,到那时秦国公主就等于君临楚国,而君王每天都沉迷于享乐,必然忘记你,你被忘掉以后,那你被轻视的日子就不远了。”

郑袖说:“一切拜托您办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好。”靳尚说:“您为什么不赶快建议君王释放张仪。张仪如果能够获得释放,必然对您感激不尽,秦国的公主也就不会来了,那秦国必定会尊重你。您在国内有楚国的崇高地位,在国外结交秦国,并且留张仪供您驱使。你的子孙必然成为楚国太子,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利益。”郑袖立刻就去说服楚怀王放了张仪。

2. 屈原曾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他认为自己竭忠尽智,为楚国尽心尽力,但是整个朝廷上没有明主——楚怀王偏听偏信,被小人蛊惑,下没有贤臣——诸如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人进献谗言, 毁妒贤臣。所以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感叹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

2. 求几句古文古诗,写“小人”有关的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 *** ,重利轻死。

不畏人诛,岂顾物议。

结交

唐 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宋 欧阳修

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

圣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

第一百七十五

宋 文天祥

小人困驰骤,后生血气豪。

世事固堪论,我何随汝曹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宋 陆游

汉祸始外戚,唐乱基宦寺。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

公卿恬骇机,关河入危涕。

草茅岂无人,死抱经世志?

酒德

唐 孟郊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

君子法天运

唐 韩愈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论语绝句一百首

宋 张九成

君子何尝去小人,小人如草去还生。

但令鼓舞心归化,不必区区务力争。

君子吟

宋 邵雍

君子与义,小人与利。

与义日兴,与利日废。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

尚德树恩,尚力树敌。

君子作福,小人作威。

作福福至,作威祸随。

君子乐善,小人乐恶。

乐恶恶至,乐善善归。

君子好誉,小人好毁。

好毁人怒,好誉人喜。

君子思兴,小人思坏。

思兴召祥,思坏召怪。

君子好与,小人好求。

好兴多喜,好求多忧。

君子好生,小人好杀。

好生道行,好杀道绝。

3. 求不要听信小人话的文言文句子

巧言令色,鲜矣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离骚》选段: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已,早晨进谏晚上又丢官。他们攻击我佩戴惠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我的心情。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4. 喻世事冷漠的文言文

感觉挺多的啊,什么”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由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

“ 最深刻反映世态炎凉的应该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字面上的意思是:贫穷的人住在繁华喧闹的街市,也无人探望问候,而富有的人即使住在深山老林里,也有他的关系很远的亲戚上门走动。出自《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书中也有其他句子反应人情冷漠的。抄如下: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 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心。

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洒肉朋友朝朝有,无钱无势亲不亲。

相逢好比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

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日我问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百炼化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

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 如若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狡起,世间呆汉喝西风。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茫茫四海人无数,那个男儿是丈夫。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随它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 少时总觉为人易,华年方知立业难。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毁身每是作恶日,成名皆在行善时。 莫把真心空计较,唯有大德享万年。

谗言败坏真君子,美色消磨狂少年。 神仙难断阴骘命,皇天不昧苦心人。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鬼神可敬不可谄,怨家宜解不宜结。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

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 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

善业可为须着力,是非闲杂莫劳心。 良田不由心田置,产业变为冤业折。

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是客。 阴地不如心地好,命运在人不在天。

有理问得君王倒,有钱难买子孙贤。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枯木逢春犹再岁,人无两度再少年。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

蜗牛角上校雌雄,石火光中争长短。 留心学到古人难,立脚怕随流欲转。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也闲。 妙药难医冤孽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命中只有八合米,走尽天下难满升。

知恩报恩天下少,反面无情世间多。 荣宠旁边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

各人生死各人了,管人闲事受人磨。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红粉佳人休说老,风流浪子莫叫贫。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得食猫儿强似虎,褪毛鸾凤不如鸡。 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

当路莫栽荆棘树,它年免挂子孙衣。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慢又遇顶头风。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根。

畜牲易度人难度,宁度畜牲不度人。 天作棋盘星作子,水有源头木有根。

昨日花开今日谢,百年人有万年心。 北邙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

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守口不谈新旧事,知心难得两三人。

欲知世情须尝胆,会尽人情暗点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人生七十古来稀,问君还有几春秋。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层山水一层人。

闷坐书馆闲操心,看来全是论古今。 书中有真就有***,世人认***不认真。

***作真时真亦***,真作***时***也真。 真真******难分解,***者自***真自真。

回忆世情般般***,借***修真破迷津。 由来富贵三更梦,何必楚楚苦用心。

识透人情惊破胆,看穿世间心胆寒。 白璧易埋千古恨,黄金难买一身闲。

人生究竟归何处,看破放下随万缘。 佛法浩瀚广无边,度尽人间苦和难。

开启自性真智慧,笑游清秀山水间。

5. 有没有跟君子小人有关的古文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自:《论语·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

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出自:《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

“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

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出自《论语·子路》

说,同“悦”,高兴。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

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