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际会,避力葭方,际遇遭遇类比推理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2 0
  1. 最悲伤的文言文
  2. 王维考进士的文言文
  3. 陈与义的资料
  4. 形容夏季蝉声的诗句

彭孙遹词论及其《延露词》探析

提 要

清词乃词学继宋词后另一高峰,而清初词坛之繁花盛景,尤其为词学研究者所关注。彭孙遹身处此一时代,与王士祯、尤侗、邹只谟等人交游频繁,相继唱和,捷才高妙,文藻斐然,令王士祯亦自叹不如。其《延露词》三卷,往往被认为***之作,而未能得到公允之评价与研究;然则其中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言情写景,各有可观。除其词作之外,论词之著《金粟词话》亦见其词学观点。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屡见批评《金粟词话》之语,固二人持论不同,意见相左,然亦可见其词论备受注意。

遭遇际会,避力葭方,际遇遭遇类比推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由彭孙遹词论及词作二部分出发,佐以彭孙遹散见《国朝名家诗余》中其他评论,及诸好友对《延露词》之评价进行探讨,进而观察其理论与创作二者配合实践状况,以明其二擅专长,卓然出群之名家地位。

关键字:彭孙遹、延露词、金粟词话、清词、广陵词人

前言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又号信弦、金粟山人,生於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五月初四 ,卒於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浙江海盐县武原镇人。年二十九(顺治十六年1659)成进士。旋以江南奏销案被累落职。年四十五而事得解,复就内阁中书,候选主事。康熙十七年(1678)开博学鸿词科,天子亲擢一等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纂修《明史》总裁。年六十七 致仕归,御赐「松桂堂」额,遂以名其集。羡门能诗善赋,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富捷才,善书法。有《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淮集》三卷、词评《金粟词话》一卷。

其诗文俱丽,「尤工倚声,渔洋推为近今词人第一」 ,然《延露词》三卷以往被评为「纤佻亵狎」 、「浮艳之至」 ,甚或以为有文无质,词中之下乘。 其中言情之作虽多,亦有悲愤之慷慨,实与所遭遇之「江南奏销案」有密切关系。 此案对清代士人造成重大打击,鞭朴纷纷,衣冠扫地,现任官员降二级调用,进士举人俱革去衣顶,仕籍学校,为之一空。羡门亦因遭冒名逃税而被削去进士功名,故於词中时时吐露因奏销絓误,对仕途利禄倏忽飘散之忐忑。

羡门罹祸后四处游历,数度至广陵,而与王士祯等人交游密切;广陵词人处於清初词坛繁花盛开时期,往来唱和,相互品评。然由於往来皆为名家,羡门少有人关注,故而不揣简陋,由羡门词论著手,以《金粟词话》为主,旁及与诸友品评之语,试图建立其理论体系;再剖析《延露词》内容,分类其中题材与风格,最后检视其词论与创作实践配合程度,多方观察,以期发明其词论与词作配合实践。

壹、彭孙遹之词论

《金粟词话》 一卷,《词话丛编》析为18则,为学者研究羡门论词之主要依据。然羡门与诸友人相互唱和酬作,亦留有许多评语。经初步统计,羡门评《广川词录》(民国辛巳年1941董氏刊本)中董俞樗亭《玉凫词》5则;《广陵倡和词》(清刊本)中曹尔堪顾庵《南溪词》、王士禄西樵《炊闻词》各1则;《国朝名家诗余》(清康熙中休宁孙氏留松阁刊本)中龚鼎孳芝麓《香严词》4则、宋琬荔裳《二乡亭词》2则、曹尔堪顾庵《南溪词》9则、王士禄西樵《炊闻词》5则、尤侗悔庵《百末词》26则、黄永艾庵《溪南词》2则、尤侗悔庵《月湄词》10则、董以宁文友《蓉渡词》2则、王士禛阮亭《衍波词》29则,以及台北国家图书馆藏精钞本曹贞吉实庵《珂雪词》62则。目前总计158则,远超过《金粟词话》八倍以上,方为羡门词论之主要文本依据。

然《金粟词话》为羡门有意识组织而成,因此本节探讨羡门词论将以之为主,次援用其他评语为佐证,据此析出羡门论词主要观点,以期爬梳其论词体系。

一、词体以艳丽为本色

词乃於饮宴上竞唱***,合於音乐所用,体制本易於抒情,且历来题材多写男女情爱,於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词为艳科小道之概念。明词以冶艳为尚,清初亦承袭此一本质概念,《金粟词话》云:

词以艳丽为本色,要是体制使然。如韩魏公、寇莱公、赵忠简,非不冰心铁骨,勋德才望,照映千古。而所作小词,有「人远波空翠」,「柔情不断如春水」,「梦回鸳帐余香嫩」等语,皆极有情致,尽态穷妍。

羡门以为,因体制使然,词之本色即为艳丽;并举韩琦、寇准、赵鼎等三位宋代宰相为例,虽位高权重,然则所作小词皆「极有情致,尽态穷妍」,乃词之本色使然。故此,羡门词作多数极为香艳穠丽,与其诗赋奏议等皆不相类,乃明体制与作品之关系者。

然「艳丽」与「鄙俚」则不可等同而语,羡门将其截然二分,《金粟词话》中有两则批评俚俗之词:

山谷「女边著子,门裏安心」,鄙俚不堪入诵。如齐梁乐府「雾露隐芙蓉,明灯照空局」,何蕴藉乃沿为如此语乎。

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是尽头语。作艳语者,无以复加。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

以为黄庭坚「女边著子,门裏安心」之词不堪读,可见羡门於「***」及「鄙俚」之区隔极为讲究;而后人学柳不学其唐人妙境,尽由浅俚处求,故而流於粗俗柔靡,乃学柳之过,非柳之罪。羡门此处为柳永翻案矣。孙克强曰:「清初人不避绮艳,但反对*亵,这是与明人的不同之处。然而追求绮艳又难免滑入*亵,二者之间并无清晰的界线。」 此固为清初词风之弊,羡门亦在所难免;然意识艳语至极则可能流於鄙俗,而竭力避免,著实不易。

二、词境以自然为宗

虽然词体以艳丽为主,然羡门以为词境之表现,必须「自然」。《金粟词话》云:

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乃造平澹耳。若使语意澹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駸駸乎绝唱矣。

然惜「梦窗、后村、白石以下,雕缋过之,终无以尚其天然之美也。」 自然并非纯粹指写景朴拙、造语平澹,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刻画雕镂,直至不见斧凿痕,所指乃「刻画之自然」。谢章铤认为此「尤为词中中肯之论」 。而羡门评论诸家词作,亦以此为佳处,如:

彭羡门云:「结以自然为妙。」(曹尔堪《南溪词》〈好事近.夷门书屋〉,国朝名家诗余本)

彭羡门云:「漱玉叠字平侧多拗,此更极其自然,全首流利,诵之不留于口。」(尤侗《百末词》卷下〈玉蝴蝶.雪窗忆卿谋〉)

彭羡门云:「但见工巧都无组织之迹。」(尤侗《月湄词》卷四〈瑞鹧鸪第三体.芭蕉〉)

羡门曰:「如不经人意处正自邈不可及。」(曹贞吉《珂雪词》卷上〈满江红.题阮亭寓竹〉)

羡门曰:「弥淡弥真。」(曹贞吉《珂雪词》卷上〈减字木兰花.杂忆〉)

论及自然之创作手法,以为所云绚烂,若未从自然中来,其实乃是平澹;若语意澹远,然加以刻画,便能渐进高妙,至於绝唱。评实庵词:「不事雕锼俱成妙诣,此绚烂极而平淡生也。」(曹贞吉《珂雪词》〈沁园春.读子厚新词却寄〉,卷下)所意即此也。谢章铤曾言:「语弥淡,情弥苦,非奇丽为佳者矣。羡门深窥此秘。……著墨无多,寻味不尽,亦异乎屯田俳语矣。」 於词之深处用力,乃使平淡而隽永,余韵无穷,乃其独得法门。晚清况周颐提出「重拙大」之理论,其「拙」乃不作态、妙造自然,与羡门颇为相合。

然自然若用於品评写景之作,则最高妙者,乃在画图意境:

羡门曰:「拟倩好手写此一段作画,恐画亦不尽也。」(曹贞吉《珂雪词》卷下〈风流子.题刘岱儒葭水山房〉)

彭羡门云:「夜淡弦清,酒阑人静,觉星桥火树中别有一幅五石散。」(龚鼎孳《香严词》卷下〈吴门元夜值雨.和张材甫上元韵〉)

彭羡门云:「六幅图。」(王士禄《炊闻词》〈眼儿媚.和徐野君赠人韵〉,国朝名家诗余本)

如绘风景,历历在目,情景交融固为佳妙,若图画亦不能尽词情,方是最上乘之作。羡门以自然为要求,其词作则描绘风景栩栩如生,刻画雕琢,於不经意处工,对照其「自然」说,亦得充分印证。

三、爱花间,独目南宋

羡门於词之风格,爱花间、北宋,诸家评论已见其风格之承袭,如:

先生之词,瓣香秦柳,嗣响南唐,有目者所共赏,固不***人言以为重也。

羡门惊才绝艳,长调数十阕,故堪独步江左。至其小词,啼香怨粉,怯月凄花,不减南唐风格。

彭羡门孙遹真得温、李神髓,由其骨妍,故词媚而非俗艳。

亦曾曰:「仆最爱牛峤词『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犹让此忍笑含羞四字。忍笑含羞可作温柔乡记。」(王士禛《衍波词》〈菩萨蛮.秘戏〉,卷上)又曰:「词之以情胜者推周秦,以气胜者推苏陆,以雕镂胜者推高史。」(王士禄《炊闻词》〈念奴娇.送方邺还宣城兼怀唐畊鸣舍人用孝威韵〉,清刊本广陵倡和词)由此便可见其爱好。清初词坛承袭云间余韵,尊花间、草堂,重视五代北宋小令,且不脱前明习染,词意微带冶艳。羡门之偏爱花间,为当时主流正统;然其独目南宋词人,实属难得。《金粟词话》推史达祖为第一:

南宋词人,如白石、梅溪、竹屋、梦窗、竹山诸家之中,当以史邦卿为第一。昔人称其分镳***,平睨方回,纷纷三变行辈,不足比数,非虚言也。

推史达祖之原因,固由於其雕镂刻画,辞情俱到,其作品中感叹身世凋零,自伤未得仕用等复杂情怀,亦令羡门心有戚戚焉。

此外,《金粟词话》中对雄健豪放之稼轩词评价颇高,能欣赏稼轩高妙之处:

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措宕,不可一世。今人未有稼轩一字,辄纷纷有异同之论,宋玉罪人,可胜三叹。

稼轩善於抒其不平之气,且善於鎔铸典故,造成其词非凡气势。羡门学其高妙之处,发而为词,迭有佳作。此类词作将留待「词论与词作之印证」一章深入举例说明。而羡门对於豪放词家爱用之长调,亦直指其妙,《金粟词话》云:「长调之难於小调者,难於语气贯串,不冗不复,徘徊宛转,自然成文。」其长调55阕,俱见胸襟,可见羡门以艳丽为词体本色,却不以婉约为宗而斥黜豪放。羡门品评诸友词作,喜用「激昂」一词:

彭羡门云:「五岳方寸历落激昂,露尽英雄本色。」(宋琬《二乡亭词》卷下〈贺新郎.为侍御杨琢庵题像〉)

羡门曰:「激昂自喜。」(曹贞吉《珂雪词》卷下〈贺新凉.东夜书怀〉)

羡门云:「意气激昂,才人何所不可。」(王士禛《衍波词》卷下〈南浦.寄兴〉)

可见亦为其偏爱之风格;《金粟词话》中亦品评诸友词风:

龚中丞(鼎孳)芊緜温丽,无美不臻,直夺宋人之席。熊侍郎(文举)之清绮,吴祭酒(伟业)之高旷,曹学士(尔堪)之恬雅,皆卓然名家,照耀一代。

明白词之多种风格,且能兼容并蓄,乃其所秉持之开放心胸。羡门不宥於当时风气,而别於众人所见,并且驳斥对豪放词不以为然之评论,因此於其《延露词》中,亦可见所欣赏之婉约柔媚及豪宕慷慨二种不同之风格。

四、论咏物词及取材之法

史达祖为南宋咏物名家,羡门推为第一,亦学其咏物高处。其《松桂堂集》卷三十三、三十四中,俱为咏花之作,计一百三十余诗,分咏百余种花,可见其对咏物之作费尽心力。阮亭即点出:「羡门刻意高、史,故多神妙之诣。」 而关於咏物词,《金粟词话》云:

咏物词,极不易工,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即间一使事,亦必脱化无迹乃妙。

羡门评《珂雪词》亦曾曰:「咏物诗词贵在取意不取象,写神不写形,如此结语,妙在形象之表。」 《远志斋词衷》言:「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 亦与羡门所言相合。又言「金粟咏萤、咏莲诸篇,可谓神似矣。」 羡门咏萤、莲二词,留待下节「咏物摹态之作」讨论。然此论说明了咏物词不易作,乃由於必要字字刻画,同时也表示用事必脱化无迹,均紧扣词境天然之主张,亦表明其创作方***。此外,论填词取材之法,以为填词之首要需多读书,《金粟词话》中言:

词虽小道,然非多读书则不能工。观方虚谷之讥戴石屏,杨用修之论曹元龙,古人且然,何况今日。

饱学之士,乃有取资,因此羡门以为读书为填词之预备。而多读书之功,见诸羡门词作中援用前人诗句故事以入词者,常於词后自注出处,俱见巧思;又如词作中常见借鉴、化用名家之句,流畅不涩。然则饱独诗书,更须善使材料,因此羡门提出剪裁之法:

作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颖,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不可不知也。

又评云:「用蜡事僻而巧,典而新。」(曹贞吉《珂雪词》卷下〈水龙吟.咏蜡梅〉)选用故实必须去陈出新,由以上二则可知,「博览约取」及「用事尖新」乃羡门创作之准则。

总体而言,羡门以为词之本色应为艳丽,且要字字刻画雕琢,但应以自然之方式表现,不见斧凿痕迹,方为佳作。而艳词虽为之擅长,然亦体认词之多种风格,同时肯定南宋词人如史达祖、辛弃疾之佳处,不加排斥,而能涵容欣赏,乃一评论家所应有之态度

贰、《延露词》内容探讨

关於《延露词》名称由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言:

延露,鄙曲名。淮南人间训云:「夫歌***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此延路阳局。」马融《长笛赋》:「下***制於延露巴人。」高诱淮南注:「延路鄙歌曲也。」文选五臣注:「延露小曲名。」孙遹词名延露,盖取义於此,谦辞也。

以「延露」名词集,除自谦外,尚有视词为鄙俗小道,不足挂齿之含意。

《延露词》三卷,依词牌字数多寡顺序排列,卷一小令,卷二小令、中调,卷三长调。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武原彭氏家刊本,附有诸家评语於该阕之后,经统计共有湘尹(严绳孙)、阮亭(王士祯)、程村(邹只谟)、悔庵(尤侗)、羿仁(彭孙贻)、云客(彭珑)等六家,每家评语数量不一,最多者为阮亭80则,次为悔庵35则、程村31则、湘尹27则,羿仁与云客各6则。总计评语凡185则。此评语乃亲近之好友所评,虽不免溢美,却为众词话外,可取资以论羡门词之重要资料。

以下便以《延露词》为讨论内容,据词作题材分项讨论,并用诸家评语以为佐证。然由於其中题材驳杂,风格多样,且诸多唱和之作亦涉及其他分类,故而将以其他特色为依归,此类和韵之作不另。现略分类如下:

一、妩媚闺艳之作

羡门七言绝句有《松桂堂全集》卷三十一《金粟闺词》百首,於词则多为香艳之作,《延露词》中此类作品为最多,亦即羡门为人目为「***专家」之原因。所谓***之作,乃写男女爱欲闺阁之事,如〈卜算子.赋艳〉:

又报玉梅开,笑泥青娥饮。去岁留心直到今,醉裏如何禁。 身作合欢牀,臂作游仙枕。打起黄莺不放啼,一晌留郎寝。

词中状写男女情爱毫不保留,悔庵评曰:「妖艳至此,当令元十一退舍。」 其专写男女***之词又可分为明白露骨及含蓄酝藉者。前者如〈双调望江南.初见〉下片:「行酒罢,灭烛更相邀。并体花间刚恰好,凌波一捻已魂销。何况是今宵。」 再〈浣溪沙.***〉:

睡鸭凄清夜未眠。银荷低照象牀边。七襄锦被八蠺绵。 臯厌细拖纨簟上,诺龙私贮绣襟前。玉郎长得玉人怜。臯厌,见《水经注》。

羡门以藻饰文***写闺阁之物,细描精绘,金碧华美,营造意象媚而不*;然细究其中所用典故,则露骨甚矣。「臯厌」、「诺龙」二者,俱为媚药。羡门自注见《水经注》,《湘烟录》载:「孙汝徵云,臯厌者水虎之势也,可为媚药,善使内也。」又《投荒杂录》:「有水虫名诺龙,……里人货其僵者,以蜂俱用为妇人惑男子术。」 程村评此词云:「羡门向有无题诗:『九转金丹消竹叶,十香红汗污桃笙』,仆常谓其意亵而词雅,此又过之。」 用典雅之词粉饰狎亵词意,确为羡门佳处。含蓄者如〈虞美人.闺情〉:

连枝兰烛荧荧影。帘外秋风冷。神丝绣褥郁金香。不觉犀梳低堕枕函傍。

纎纤玉指如萌削。数遍阳台约。脂殷粉弱最伤情。偏是行云梦好易为醒。

不流俗艳,反而风流香腻。羿仁评曰:「行云梦好易为醒,子山赋梦无此清绮。」 以庾信〈梦入堂内〉诗为比,以为清绮更胜。又〈长相思.目成〉:

启围屏。下重旌。解意银缸故不明。今宵好目成。 夜香清。坠钗横。灯下频频相唤声。教人待怎生。

由层层掩映屏幕中走出一女子,烛光蒙昧不定,正适合以眼神传达心许之意;良宵苦短,一切深意,尽於相唤声中不言而喻,即李调元《雨村词话》云:「咏目成情景,皆以静会得之。」 又云:「其艳体独步,不特阮亭所称『子城一带绿阴中』也。」 所谓即羡门〈捣练子.送春〉词,其词曰:

啼鸟歇,小庭空。几阵廉纤几阵风。独倚危阑闲极目,子城一带绿阴中。

然则李氏张冠李戴,阮亭评曰:「仆有『绿杨城郭是扬州』之句,是相敌不?」 程村评曰:「『子城一带绿阴中』似韦端己得意之句。」 所指乃程村评语。但本阕幽静淡雅,却归入艳词,不仅李氏如此以为:

阮亭尝戏谓彭十是***当家,骏孙辄怫然不受。一日,彭赋风中柳离别词云:……阮亭见之,谓曰:「试以此举似他人,得不云吾从众耶。」彭一笑谢之。

阮亭所言即评羡门〈风中柳.离别〉语 ,其词谓:

槐树阴浓,小院晩凉时节。别离可奈肠如结。歌喉轻啭,听唱阳关彻。情脉脉、几回呜咽。 细语叮咛,道且自消停这歇。灯火髙城更未绝。残妆重整,送向门前别。拚今宵、为伊啼血。道字衬。

本词写离别之情辗转反覆,临行之际,无语凝咽,恻恻感伤。程村云:「换头以下逼真宋词神品。」 阮亭以此为羡门***之作,羡门亦由原先「怫然不受」至「一笑谢之」,可见皆以情致缠绵为艳。如此一来,则《延露词》中大半皆为艳词,不仅写闺中幽怨、女子姿态、模拟女子心境,连同即景抒情之作,亦可归入。因此羡门赋艳非仅男女闺阁之事,亦包含写情妩媚婉转之篇什。

《金粟词话》云:「近人诗余,云间独盛。然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其〈旷庵词序〉亦言:

历观古今诸词,其以景语胜者,必芊绵而温丽者也;其以情语胜者,必*艶而佻巧者也。情景合则婉约而不失之*;情景离则儇浅而或流於荡。

然阮亭曰:「彭羡门善於言情,春暮之什,亦自矜胜。」 「善於言情」,乃其长处,兹举阮亭所指〈踏莎行.春暮〉为例:

莺掷金梭,柳抛翠缕。盈盈娇眼慵难举。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 尺五楼台,秋千笑语。青鞋湿透胭脂雨。流波千里送春归,棠梨开尽愁无主。

本阕写景秀逸,情致婉约,以暮春景致凋零冷落,烘托词中女子闲愁,令人心折。尤其「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二句,落花因有情而随风飘散,蜂蝶却无情留恋芳丛,有情无情间,恰好切合心境。此句一出,引起诸多评论,如程村云:「张子野『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词筌》谓其无理而妙;羡门落花二语愈无理则愈妙,试与解人参之。」 《柳塘词话》云:「延露词绰然有生趣,而又耐人长想。如『旧社酒徒零乱,添得红襟燕』、『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词家所谓无理而入妙,非深情者不办。」 深情者而善於言情,最能触动读者之心。羡门能情景合一,婉约而不流佻达儇薄,创作技巧可谓高矣。

二、题画赠答之作

此类作品二十多首,包含十二首〈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韵〉,三首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 ,均为和王士祯韵之作。或因均为赠好友所作,较易吐露心声,故於题赠作品中,可见其胸怀。如〈小桃红.题悔庵桃花源乐府〉:

好把荷衣制。归隐从兹始。烟外迷津,云中问渡,桃花春水。想武陵当日避秦人,五柳前身是。 一曲红牙试。千载还神似。玉骨蝉轻,仙踪羽化,碧霄髙逝。想世间不屑折腰人,今古皆如此。

全词以隐逸为主题,除「桃花源」及陶潜相关典故以外,「荷衣」乃指隐士服装,所用词调小桃红更与题旨相合。上片写桃花源事,下片始抒怀,玉骨三句怀想古来德行高超者,已於朗朗青空间羽化登仙,再不可寻。再则千古以来写桃花源故事均多,而不屑逢迎折腰者多不见合於世,仅能於理想国度中得以幸存,然朝代更迭,至今仍不见渊明辈,暗隐慨叹之意。悔庵云:「是羡门自命语,仆何足以当之。」 乃明好友之深意。

〈沁园春.题影,赠吴中友人〉则用屈原典故:

其状若何,珠玉为容,冰雪为肠。问对朕者谁,心知沤露,如卿有几,手淬风霜。读损羲爻,搜奇禹简,探得灵威字数行。低回处,叹无情山水,阅尽兴亡。 悲歌慷慨苍凉。正散发、行吟白日长。尽家徒四壁,贫如司马,目空一世,狂甚袁羊。奇服灵均,高冠子夏,杂佩缤纷 若香。身名事,付杯中醽醁,枕畔沧浪。

羡门自题小影以赠友人,其实乃发抒一己之困郁。词中以珠玉容、冰雪肠自况,且叹生命如沤泡朝露瞬间即逝,不能久长,有情人随时代故去,只无情山水能冷眼看尽兴亡。下片遍举目空富贵者,并以安贫乐道,德行高洁自勉,将睥睨世俗声名,且饮且醉,摒除世间尘俗,宠辱不动於心。又〈瑞鹤仙.题袁氏园亭〉一阕:

携来一片石。直压倒、江上三山无色。名园堪永日。有翠干萧森,明玕鲜碧。桐阴竹实。看联翩、鵷雏接翼。问何人、领袖烟霞,身是东吴倦客。

犹忆。梁鸿庑下,梅福门前,旧曾相识。重逢此地,同访琼花消息。待粗酬婚嫁,远寻禽向,五岳安排游屐。记他年、行药归来,龙鳞千尺。

上片写园亭之景,然「问何人、领袖烟霞,身是东吴倦客」则以己身宦游,倦极而思隐於烟霞山林之中转入怀想。下片与园亭主人约定,待吩咐儿女婚嫁完毕,定重逢此地,摒去一切物故,仅访花、寻禽,行药、游屐,同享园亭之景。

阮亭云:「故是意气所寄。」 於此中可见好友交谊,及平生所怀抱之愿。

三、节日时令之作

羡门常於节令或季节转换之值有感而填词,如词中与春尽日相关之作品有〈绮罗香.春尽日有寄〉、〈捣练子.送春〉、〈点绛唇.送春日与袁重其花下小饮〉等三首。节令则特别於五日、九日、七夕等时感触较多。此类与时序相关之词作约有十九首,以下举二阕说明之。

「五日」乃五月五日端午节,为重要节令之一,仪式活动多,其〈满江红.五日观竞渡〉云:

且往观乎,阊门外、今朝水戏。见两两、灵丝艾虎,钗头纷缀。旧俗吴中犹未改,习流人鬬鱼龙技。看彩云、一派锁清濠,波如沸。 流览罢,心犹悸。凭吊处,情难已。向风前酾酒,何妨沉醉。千古三闾同一哭,江潭不少人憔悴。待为书、重续贾长沙,投湘水。彩云港在闾门外,见《姑苏志》。

词中记录当时人於头上簪灵丝艾虎头饰,出观赛舟竞渡以及水中逞能斗技活动,气氛热闹欢庆。然欢乐尽歇,惆怅便生;流览罢后,却念及投水之三闾屈原,於江潭边憔悴神伤不已,直要续写贾谊〈吊屈原赋〉,以慰英灵。羡门於五日之作另有〈玉楼春.五日饮虎邱山下题壁〉,上片写过云檐寺故人留醉,下片则写:「醉后难平多少事。仰天欲问天何意。偏使鸡鸣狗盗生,却令赋客骚人死。」同为五日有感,情绪更为激越呐喊。

相较於端午之情绪波动,七夕之作则较婉约有致,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闰七夕咏牛女〉:

晓露招凉,秋梧益叶,双星低映清宵。想天潢再驾,绮节重邀。翠鹊仙翎未满,又河边、催唤填桥。迎车罢,虹川波委,月幕香飘。 迢迢。灵辰相望,早一年两度,邂逅云霄。笑孤明寳婺,独处珠匏。休问故人机素,怕龙梭、一月长抛。愿从此,金章玉蔀,只闰今朝。婺女星在织女南,匏瓜星在河鼓东,离珠北。俱见天官书。

由气候描写起,如此凉冽之清宵时分,天边有双星可见,正是牛、女相逢之佳时。翠鹊忙碌搭桥,又迎来车驾,为二人相会张罗停当。***波平,月色飘香,二人相对时,莫问织女独处之苦,怕想起龙梭如岁月,抛掷又是一年。但愿此后年年均两度七夕,甚或日日闰七夕,好令二人长相见。湘尹评此词:「字字鲜丽,此亦借七襄之锦杼轴予怀者。」 本阕用字刻画精细,以代称时间之蔀法 更以「金章玉蔀」形容之。羡门因闰七夕有感,同情牛、女一年一会,於时间之久长深感不忍,甚或盼扰乱时序,令二人得以厮守,其多情可见一斑。

四、羁旅行役之作

羡门因奏销案落职后曾有壮游,《鹤徵录》言:「先生成进士数年即为万里之游,所过名山大川仗剑赋诗,自甲辰至丙午囊中得诗三百余篇,名曰《南淮集》。」 后客寓广陵,虽有好友相伴,然人离故土总觉悲凉。虽自问「此生为客几时休」 ,然「自被浮名羁绊后。长似断蓬流。」 且「侬家远在吴江尾」 ,亟思归家而不得,故集中有不少羁旅行役之作,约十八首左右,处处显现游子思归心态,及无意中透露对功名之感。客途中作如〈生查子.旅夜〉: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怨枕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梦好却如真,事往翻如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阮亭评曰:「梦好十字见道之言。」 羡门此词吐露因思乡而辗转未能眠之心境,夜夜与愁同寝,即使微醺薄醉亦无法进入梦乡。然「梦好却如真,事往翻如梦。」二句极富哲理。羁旅流离使往日美好犹如一场虚幻,只能於梦中回忆。湘尹云:「只有襄王忆梦中,今又得羡门矣。」 实因归不得者方汲汲於梦;〈浪淘沙.客窗夜雨〉下片:「酒后转凄然。著处堪怜。故乡只在睡乡边。好嘱梦儿归去也,片刻团圆。」 亦是同样心境。

客途旅梦往往难以将息,游子不断怀想过往,愈发凄凉,见诸〈三姝媚.旅梦〉:

花宫清磬杳。听城头一派,角声悲绕。晩来清味,只秋窗无火,暗萤相照。解带将眠,刚月色、瞳胧来到。千里江关,十年心事,相思多少。 恍在旧家庭馆,见朱幌微垂,绿窗初晓。惊伊消瘦,把别时踪迹,向侬都告。旅泊频年,和梦也、分明知道。莫是相逢无几,依然去了。

秋日角声最易触动别愁,寤寐恍惚,彷佛回到故乡。只因曾经历,旧家一窗一帘方才如此令人眷顾;物事如此,故乡

最悲伤的文言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体裁:七言律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编辑本段译文

译文一:

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译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译文三:

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

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个春秋。

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

一生动荡如同被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惶恐,

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译文四:

自己由于数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以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让忠心永垂史册!

编辑本段诗人简介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编辑本段诗歌背景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

“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作此诗20天后,崖山海战以宋朝惨败而结束,陆秀夫背赵昺跳海而死。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朝灭亡。

编辑本段诗歌注解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第一句写了自己的经历。“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宋代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中可选一经。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后官至丞相。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雨打萍写出了个人力量对于国家是微不足道的,表现了作者更希望有更多清醒的有志之士齐心挽回这样的局面。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的一滩。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七言律诗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元世祖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编辑本段词中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编辑本段理解性诗句

这种以死明志的气节在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体现这种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时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一: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赏析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赏析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文章通过对个人身世和国家遭遇的感慨表现作者对国家败局的无奈和对历史浮沉的感慨,体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战争前,伶仃洋和伶仃岛曾被英美侵略者的***贩子用趸船和快艇强占,成为对我国进行***走私的跳板。

评价

诗人是在用这首诗感慨自己的遭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他是用自己的汗水十年寒窗考上的文官,却不得不指挥军队保护江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他能力有限,无法抵挡住敌人的进攻,致使江山沦陷.他一边在抒发着自己的忠君情操.打算一死抱国,又一边痛恨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家.从惶恐滩头说惶恐就可以看出,诗人为自己努力做出的结果是非常伤心的,而零丁洋里叹零丁又道出了那时的人心不齐,想保护国家的人少之又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没有保护住国家,只要退而求其次,以自己的死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和伤悲,让后世来尊敬他.

诗人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那种要名不要利的人.如果投降蒙古军队可以受到万民拥戴,那么他还会这么坚决的要死吗?最后一句表面看是千古绝句.然则暴露了诗人的本意--他要名垂千古.从本质上说,其实诗人并不十分高尚.诗人没有保护住自己的国家却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其实是很让里曲解的,容易让人们想到做事尽力就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一种十分消极的影响.

这首诗也暴露出了大宋王朝灭亡的原因.诗人是一个文官,文官去带兵打仗,有很高的胜算吗?读经书出来的文弱书生怎么能去带兵打仗?专业不对口,诗人再努力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王维考进士的文言文

1. 伤感的古文,诗句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个人比较喜欢先秦文学.总觉得那时候的文字可以让别人有种发呆的感觉. 诗经中除了蒹 葭就是这首***微了. 特别喜欢里面的那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小童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骚不百鸣,惊四千里梦。 方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窗外月朦胧,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短有谁听。 3.思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去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7.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8.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9.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0.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其实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彼***葛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萧兮,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11.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摸鱼儿 金·元好问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宋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

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别本尧道作秋江、赵学初作曾心传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秋月尘——落花赋 秋风渐起残花落, 月下漫舞似婆娑。

尘埃素裹芳华梦 子午交替又秋风。秋月尘 [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2. 文言文最伤感的是哪篇文章

是苏轼的《江城子》!! 这是内容: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 *** 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

3. 大家觉得最伤感的古诗古文是什么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无言独上西楼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 求一篇伤感的古文~~~

盛装伪笑语,相思半,犹奏离歌。奈何桥头,无语对孟婆。相思怨,化做想思泪,唤祢前生零落记忆…

_________题记

相思似海深,旧事入天远。落笔怎描相思怨,更使人,愁肠断。梧桐树,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摇曳惆怅,念祛千里烟波,惟洧泪千行。终不忘,伤叶待零,直至青丝鬓白。烛炬垂泪到天明,亦多可悲。半纸爱恋,一世相思,直至心哀尽。

奈何桥头,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彼岸,花开不败。一千年,花开不见叶,叶繁不见花,花花叶叶不相见,亦如你我。今世,愿化一叶红透忘川,只为唤你前世零落记忆。孟婆言,世间情仇终如梦。喝一碗汤,忘却前世忧伤。吾泣泪,轮回几多长,不堪忘,生死两茫茫… 若是今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若是来世缘未尽,宁负苍天不负卿。

5. 忧伤的文言文、诗词有哪些

文言文当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诗应该是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词应该是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6. 有什么悲伤的古文句子形容爱情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陈与义的资料

1. 关于王维的文言文

人间词话王国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 ***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十八〕尼***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C(演奏) 2.A(A.介词,在; B.代词/结构助词,的; C.因为/凭借;D.担任/动词,装作) 3.B(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王维服药***装不能说话) 4.(1)恰好王缙请求削免自己的刑部侍郎官职来赎兄罪,于是特别赦免他,并责备(责罚)授予(授职、任命)他太子中允的官职。

(2)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敦促(督促)劝勉(鼓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 参考译文: 王维,字摩诘,是太原祁县人。

父名处廉,官位终於汾州司马,家迁到蒲,於是成为河东人。 王维在***九年考中进士。

奉养其母崔氏以孝见称。和弟王缙都有俊才,在博学多艺上也齐名。

兄弟友好,为士人们推崇。历任右拾遣、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

居母丧,因哀痛毁伤得骨瘦如柴,几乎不能胜任服丧。丧满除服,拜授吏部郎中。

天宝末年,任给事中。 吃药使自己下痢,诈称哑了。

安禄山平素怜爱他,派人把他接到洛阳,拘禁在普施寺,强迫他接受伪官。安禄山在凝碧宫宴会他的徒众,乐工都是梨园***、教坊工人。

王维听了很悲伤,暗中作诗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贼平后,陷没在叛贼中的官分三等定罪。王维因为《凝碧诗》传闻到皇帝驻跸之地,肃宗称赏他,恰好王缙请求削免自己的刑部侍郎官职来赎兄罪,於是特别赦免他,责授他任太子中允。

乾元年间,迁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又拜任给事中,转任尚书右丞。 王维以诗名著称於***、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

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圆绘,就有所不足,至於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於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

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 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血,到晚年长斋, *** 华美的衣服。

得到宋之间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歌咏整天。曾汇集他在田园所作的诗,称为《辋川集》。

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以玄谈为乐。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专心惮诵。妻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

乾元二年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为王缙在凤翔。

忽然索笔作辞别王缙的书信,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扔下笔便去世了。 代宗时王缙任宰相,代宗好文,常对王缙说:“卿兄在天宝年间诗名冠於当世,朕曾在诸王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

现在有多少文集,卿可以献进来。”王缙说:“臣兄在***年间有诗百千余篇,天宝乱事后,十不存一。

最近在中外亲故间相互搜集汇编,总共得到四百多篇。”次日把它献上,皇上优诏褒赏。

王缙另有传。

3. 崔枢应进士的文言文翻译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我们家重土葬,如果我死了,你能始终如一照顾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

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

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供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说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

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

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

沛帅王彦对他的节操感到敬佩和惊奇,想留他做幕僚,他不愿意。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终于掌握考选文士的权利,享有清廉的名声

4. 《牛徽举进士》文言文翻译

牛徽考中进士,经过多次提拔而担任吏部员外郎。乾符年间选拔官把不加节制,官吏中有很多奸猾之凡,每年选调官吏选四千人,牛徽用刚直严明(的态度)来治理(这个问题),杜绝委托求情,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牛徽的父亲牛蔚到梁地去躲避祸乱.在途中生了病,牛徽与儿子抬着(牛蔚乘坐的)竹轿,经过栈道时,强盗击打他的头部,(牛徽)血流满面,(可)他仍抬着轿子不停步。强盗紧追不舍.牛檄对强盗行礼说:“***都有父亲,现在我的父亲年老而且生病了,希望不要惊吓他。”强盗被他的话感动了,就不再追逼。到了前面的山谷,又遭遇强盗。(强盗们)于是互相转告说:“这是一个孝子啊!”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牛徽一家)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把稠粥和汤水进献给牛蔚(吃),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

抵达梁地,牛徽赶赴天子所在的蜀地谒见皇上,请求回家侍养生病的父亲。恰好被授予谏议大夫一职,他坚决推辞,拜见宰相杜让能说:“皇上行幸他处应该随从,父亲有病应当侍奉,而且我的哥哥已经在朝廷做官,我请求回去为父亲请医问药。”父亲去世后,牛徽客居梁、汉两地。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朝廷征召牛徽担任中书舍人,牛徽以身休有病推辞,(后来)改任给事中。张浚讨伐太原,引荐牛徽担任判官,皇上下令当地官员督促牛徽赴任。牛徽叹息说:“王室刚刚恢复,国库已经耗尽,应当与地方诸侯和睦相处并把他们作为屏障,可又要连续用兵,诸侯与朝廷不是一条心,一定会有后顾之忧。”牛徽不肯赴任。

张浚果然战败,朝廷又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杨复恭在山南反叛朝廷,李茂贞请求朝廷授予招讨符节去讨伐杨复恭,还没等朝廷答复,他就与王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批。孛茂贞屡次请求,皇上召集群臣商议,群臣不敢说话。牛徽说:“朝廷正处多事之秋,李茂贞确实有功劳。现在杨复恭依仗兵力作乱而李茂贞去讨伐他,李茂贞的罪过在于没有等待命令下达罢了。我听说两个藩镇的士兵乱杀无辜,(如果)不早一点有所控制,那么梁、汉两地的人就要(被)杀光了。请朝廷把招讨符节授予李茂贞,明确规章,那么军队就会有所畏惧。”皇上说:“对。”

于是把招计使的符节授予李茂贞,李茂贞果然平定了叛乱,但是他更加骄横,皇上派遣宰相杜让能率其讨伐他,牛徽劝谏说:“岐地,是国都的西门。李茂贞凭借他的军队而(变得)暴虐,如果使他(对朝廷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利,(而)使皇上的威严爱到挫伤怎么办?希望慢慢制约他。”皇上不听劝谏。

(讨伐李茂贞的)军队出发了,皇上史召见牛徽说:“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考虑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牛徽回答说:“我的职责是劝谏,所谈的都是有关军事、国家的重要道理,如果询问平定叛贼的日期,希望陛下用占卜的方式去推求,责求将帅,这不是我的职责。”不久,朝廷的军队果然被击败。

原文如下:

徽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棍杜干请,法度复振。

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日:“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日:“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懂饮奉蔚,留信宿去。

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日:“王室方复,唐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

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

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

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参考译文:

王维字摩诘,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做诗词(连续的词章),和他的弟弟王同样有名,(他们哥俩的名望在于)资助人、有孝道,讲究友谊。***初年,升为进士,后来调任太乐丞,这样升到济州司仓参军(的职位)。张九龄执政的时候,

又被提拔为右拾遗。做过监察御史。母丧,他几次痛不欲生。服孝期后,又转任给事中。

安禄山造反,玄宗向西安转移驻守,王维被叛军抓住,用药迫害他,使他的嗓子发不出声音。禄山以前就知道他的才能,把他接到洛阳,强迫他做给事中。禄山在凝碧池设宴席,召集所有的

梨园诸工一起奏乐,各位艺人都悲泣,王维听说后悲痛得最厉害,赋诗一首

表达心中的悲痛。叛军被剿平后,王维等人都被投到监狱。只是以诗名传播天下,当时王缙的地位已很显赫了,请求降低自己的官位来为王维赎罪,肃宗也很吝惜王缙的才华,低任他为太子中允。过段时间之后,转任中庶子,最后任尚书右丞。

王缙担任蜀州刺史不能够还朝,王维表示“自己有五方面不足,而王缙有五个方面长处,我自己在省府任职,而王缙在远方,我愿意把所担任的官职归还朝廷,回到乡村,使缙能够回到京师做官”。朝廷经过议论认为他的想法没有罪过。后里召回王缙担任左散骑常侍。王维是上元初年死去的,活了六十一岁。他病重的时候,缙在凤翔地方,他留下书信一封与他做别,另外还有给其他漆树朋友的书信字札数件,做完这些他就死了。死后朝廷追赠他为秘书监。

维擅长草书、隶书,善于绘画,名盛于***、天宝间,当时一些达官贵人都希望跟他结交,宁王、薛王对待他如同师友。他绘画的构思如同神助,他画的山水空灵远阔,云的形态、石的颜色,绘画的技艺如同得到天机,模仿不上来。有个人出示一幅《按乐图》者,没有标明其中内容,维看了说:“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这个人不信,于是召集乐工表演此曲,(见果然如此)方才相信。

他们兄弟都很虔诚地信奉佛教,食不荤, *** 艳丽的衣服。别墅在辋川,那地方有风景很有名,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把辋川这个居所改建为寺庙,死的时候葬在了辋川之西侧。

宝应年间,代宗对王缙说曰:“朕曾经听许多王公大臣说王维作了许多乐章,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多少?”派宫里的王承华负责收集,王缙仅收集了几十篇不到百篇的样子。

6. 曹修古进士起家 文言文阅读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奠。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司天监主簿苗舜臣等尝言,土宿留参,太白昼见,诏日官同考定。及奏,以谓土宿留参。顺不相犯;太白昼见,日未过午。舜臣等坐妄言灾变被罚。修古奏言:"日官所定,希旨悦上,未足为信。今罚舜臣等,其事甚小,然恐***自此畏避,佞媚取容,以灾为福,天变不告,所损至大。"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委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录其婿刘勋为试将作监主簿。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

觐知封州,侬智高乱,死之,见《忠义传》。弟修睦,性廉介自立,与修古同时举进士,有声乡里,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知邵武军。御史中丞杜衍荐以为侍御史。岁余,改司封员外郎,出知寿州,徙泉州。坐失举,夺一官罢去。后以知吉州,不行,上书请老,不听,分司南京,未几致仕,年五十一。章得象表其高,诏还所夺官,卒。

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至觐,又能死其官,而修睦亦恬于仕进,不待老而归,世以是贤之。

形容夏季蝉声的诗句

简介

陈与义是宋代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最近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 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编辑本段简斋体

陈与义,号简斋,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 ,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

编辑本段经历介绍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今河南杞县境)酒税监。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人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陈与义自陈留避难南奔,经襄阳,转湖南,绕广东、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抵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陈与义为高宗旧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而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授参知政事(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高宗说:“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则认为,二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难于返回。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廷复以资政殿学士(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举洞霄宫系衔)。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四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陈与义传 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陈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liǎnrèn:整理衣襟,表示恭敬),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1113)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今河南开封),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这里特指两广一带)。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年)夏,至行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1137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1138年),扈跸还临安。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与义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1]

编辑本段诗词创作

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早期诗歌 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如《襄邑道中》写春日乘船而游,表现对风光的流连和对现实的冷漠,然而文字明快,情真意切。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类似于这样的诗。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特别是由陈留至临安走了三年多,一个读书人既无宽裕的资费又无别人照料,其艰辛之状可想而知。然而这一趟长途跋涉却对他的思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跃,也是他的诗词创作的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痛恨于金兵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慨叹时势。如《伤春》、《居夷行》、《次韵尹潜感怀》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伤春》写的是“靖康之难”,金兵入侵,高宗南逃,个人流浪,权奸误国。“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写国中无人,朝臣白食俸禄。“初经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写皇帝逃跑,孤臣奋战。“稍喜长沙向延图,疲兵敢犯犬羊峰”。写向子湮(字延图)在长沙抵抗金兵。全诗对朝廷给予幽默而辛辣的讽刺,特别是以皇帝和孤臣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较强的鞭鞑力量。所有这一切都出于对“庙堂”的谴责,对权臣误国的痛恨,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复兴的希望。 《居夷行》开篇写道:“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这是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呐喊。其中又写道:“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是说金兵既然入侵,皇帝屈膝,权奸谄媚,力求议和,而有志之士只有冷眼悲伤。本想等待时机收得中原,而掌权者热衷于偏安以苟活,我们等到老死恐怕也没有希望。“皇天岂无悔祸日,君子慎惜经论时”。愿朝廷改弦更张,下定决心,收复故土,使满腹经纶的志士派上用场,为国为民尽忠尽孝;不然苦读春秋的书生、知勇双全的将领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仍然劝谏圣主拿出勇气,对光复抱有一线希望。 《次韵尹潜感怀》为建炎年间作品,当时他由礼部侍郎已经外放。金兵渡过淮河,逼近长江,临安也危在旦夕。而陈与义是一名放臣,无权参与朝政,只有表达心愿而已。全诗不长,兹录如下: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国难当头,天子蒙尘,山河破碎,家国不保,由谁来“静风尘”呢?徒有“金陵龙虎气”,谁也改变不了屈辱的现状。陈与义说是“迷路”,实际上十分清醒。只有清醒的人才会说出迷路的话,以敲击昏君、发蒙权臣。言外之意是督促朝廷调兵遣将,组织人马,共图收复失地,以雪靖康之耻。

编辑本段思乡作品

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法驾导引》中的“归路碧迢迢”。《点绛唇》(***寒食)中的“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木兰花慢》中的“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等等都是写对故乡的怀念。归途遥远,又一定是杂草丛生,无路可寻,欲归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长期在外难解乡音,父老子弟们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呢?年龄不算大(逝世时才四十九岁),依然喜爱北方衣着,可是现在却是南方打扮。这些诗句钓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怀恋故乡之情,任何一个羁旅它乡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 牡丹(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①, 十年伊洛路漫漫②。 青墩溪畔龙钟客③, 独立东风看牡丹。 题解洛阳是作者的家乡。洛阳牡丹天下闻名。作者晚年身在南方,看到牡丹开放,联想到故园风物,不免兴思念旧国之情;但又感到自己年已衰老,对国事已无能为力,因而诗作的情绪是低沉的。 注释 ①汉关——指中原。  ②伊洛——伊河、洛水,都在河南省境内。洛阳就在洛水北岸。 ③青墩溪——在浙江省桐乡县,作者年老退隐之地。  语译 胡骑闯进中原已经十年,伊河洛水似乎远在天边。一个年迈衰翁,独立青墩溪畔,春风里眼看牡丹心想家园。 赏析 陈与义是洛阳人。伊、洛即伊水和洛水,洛阳即是洛水之北的意思。青墩溪在浙江桐乡县。龙钟客,指年老体弱的人。自从金人入侵,淮河以北的土地沦陷于敌人之手,作者已有10年不见家乡的容颜了。洛阳以盛产牡丹名闻天下,此刻作者在遥远的异乡独自一人默默伫立在春风之中,注视着故乡的名花。“独立东风”一句涵着多少意思?粗说,可以说是国破家亡的遗恨;细说,则可能包括对种种往事的回忆,对将来的种种预测和憧憬,等等。作者没说出来,读者可作合理的联想,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编辑本段写景作品

陈与义还有不少寓忧国忧民于写景咏物之中的诗。这些诗往往语言隽永秀丽,形象鲜明,多为体物写志,爱国怀乡之作。如: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送人归京师》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春日二首》之一 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语言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他确是鹤立一代的大手笔之一。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而游离世外。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有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陈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国牺牲的精神。 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但于现实不甚相符,故有学者猜测,此为作者一处笔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集评: 黄升云:去非词虽不多,语意高绝,识者谓可摩坡仙之垒。(《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 谭莹云:敢信坡仙垒可摩,词名《无住》却无多。杏花影里人吹笛,竟到天明奈若何?(《论词绝句》) 胡仔云:(前半阙)数语奇丽。《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 张炎云:“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 沈际飞云:意思超越,腕力排奡(峻按,奡音奥,劲健也),可摩坡仙之垒。又云: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也;渔唱三更,冷语也;功业则欠,文章自优。(《草堂诗余正集》) 刘熙载云:词之好处,有在句中者,有在句之前后际者。陈去非《虞美人》:“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此好在句中者也。《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昔”,俯注“一梦”,故此二句不绝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傥谓现在如此,则呆甚矣。(《艺概》卷四《词曲概》) 陈廷焯云:陈简斋《无住词》,未臻高境。唯《临江仙》云:“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又云:“长沟流月”,七字警绝;“杏花”二语,自然流出,若不关人力者;“古今”二语,有多少感慨!情景兼到,骨韵苍凉,下字亦警绝。(《云韶集》卷四)

编辑本段陈与义诗集

(卷一) 岸帻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八关僧房遇雨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 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八音歌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八音歌 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 丝鬓那可避,会当来如期。竹固不如肉,飞觞莫辞速。 匏竹且勿喧,听我歌此曲。土花玩四时,未觉有荣辱。 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 巴丘书事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跋江都王马 天上房星空不动,人间画马亦难逢。 当年笔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龙。 跋任才仲画两首 远游吾不恨,扁舟载幅巾。山色暮暮改,林气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因知子任子,胸怀非世人。 前年与孙子,共作南山客。扶疏月下树,偃蹇涧边石。 赋诗题古藓,三叫风脱帻。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畴昔。 跋外祖存诚于帖 乱眼龙蛇起平陆,前身羲献已黄墟。 客来空认袁公额,泪尽惭无杨恽书。 拜诏 ***山下闻皇牒,地藏阶前拜诏书。 乍脱绿袍山色翠,新披紫绶佩金鱼。 北风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 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 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 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别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枫欲尽时。犹能十日客,共出数年诗。 供世无筋力,惊心有别离。好为南极柱,深尉旅人悲。 别大光 堂堂一年长,渺渺三秋阔。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发。 岁穷窗欲霰,人老情难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热。 饮尽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屡惊骨。 衡阳非不遥,雁意犹超忽。一生能几回,百计易相夺。 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他夕怀君子,岩间望明月。 别孙信道 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极知身有几,不奈世相违。 岁暮蒹葭响,天长鸿雁微。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 别岳州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寂寞短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别诸周二首 风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总非家。临行有恨君知否,不见篱前稻著花。 陇云知我欲船开,飞过江东还复回。不似周颙趋阙去,山灵应许却归来。 病骨 病骨瘦始轻,清虚日来人。今朝僧阁上,超遥久风立。 茂林榴萼红,细雨离黄湿。物色乃可怜,所悲非故邑。 泊宋田遇厉风作 逐队避狂寇,湖中可盘嬉。 泊舟宋田港,俯仰看云移。 造物犹不借,颠风忽横吹。 洞庭何其大,浪挟雷车驰。 可怜岸上竹,翻倒不自持。 老夫元耐事,淹速无无期。 会有天风定,见汝亭亭时。 五月念貂裘,竟生薄暮悲。 萧萧不自畅,耿耿独题诗。 不见梅花六言 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 想得苍烟玉立,都藏江上人家。 ***菖蒲 闲行涧底***菖蒲,千岁龙蛇抱石癯。 明朝却觅房州路,飞下山颠不要扶。 长干行 妾家长干里,春慵晏未起。花香袭梦回,略略事梳洗。妆台罢窥镜,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轻,浑不闻橹声。曲岸转掀篷,一见兮目成。羞闻媒致辞,心许郎深情。 一床两年少,相看悔不早。酒懽娱藏阄,园嬉索斗草。含笑盟春风,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鷁首生羽翼,蛾眉无光辉。寄来纸上字,不尽心中事。 问遍相逢人,不如自见真。心苦泪更苦,滴烂闺中土。寄语里中儿,莫作商人妇。 长沙寺桂花重开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陈叔易赋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韵 维摩之室本自空,忽惊满月临丹宫。稽首世尊真实相,不比图画填青红。 天女之孙擅天巧,经纬星宿超庸庸。沦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园中。 意匠经营与佛会,七宝欲动声珑珑。眉间毫光放未尽,指下已带旃檀风。 飞梭本是龙变化,挟大戚德行神通。恍若只洹遇佛影,岂彼台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议,细看众巧无遗踪。日浮鸡园赤烂烂,天入鹫岭青丛丛。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觉已挫千魔锋。龙天四众俨然侍,喜满尺宅俱成功。 向来八风几卷地,众宝行树无摧桻。老萧区区佛所悯,岂与十二蛲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帐,一朝入海奔雷公。幸留此像不为少,福聚万纪兼千总。

1. 关于夏季蝉的诗句

关于夏季蝉的诗句 1. 描写夏天蝉的诗句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咏蝉》朱受新

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

陈正见《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

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

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

《立秋日闻蝉》 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病蝉》 贾岛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2. 描写夏天蝉的诗句古诗词

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6、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7、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8、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10、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11、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12、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13、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1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5、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16、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17、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18、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3. 描写夏天蝉鸣的诗句

闲听蝉鸣读蝉诗

蝉,俗称知了,也叫蚂蛣鸟、蛣蟟猴,世界上现有3000多种。在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00种左右,并根据其生长季节,将其分为春蝉、夏蝉、秋蝉。春蝉鸣声尖而高,夏蝉鸣声响亮,秋蝉的鸣声听起来有些哀转。雌蝉不会鸣叫,故称“哑蝉”,古希腊诗人萨拉朱斯曾有两句非常幽默的《咏蝉》小诗:蝉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为它们有不会开口的太太。

虽然说雄蝉被人们誉为“不知疲倦的歌手”,但它唱歌却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一对鸣器。这鸣器内有气腔,外有响板,气流从气腔中冲出,响板和全身震动,便发出了声音。昆虫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雄蝉的歌唱能反映出天气的变化。例如,众蝉齐鸣,是好天气,蝉鸣嘎然而止,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天气阴沉,忽有蝉鸣,说明天气即将放晴。唐朝著名诗人许裳在《闻蝉》一诗中就有明确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则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一诗中告诉人们在苏州一代,蝉鸣开始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时吸食植物的汁。然而,古人却误以为蝉靠饮露为生,因而把蝉视为高洁的昆虫,不少文人雅士也就写下众多的咏蝉诗,或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濯淖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这里以蝉为比喻,高度赞扬了屈原的高风亮节,不随波逐流。隋朝旧臣虞世南,才高学广,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并深得器重。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已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说,只要立身高洁,不需凭借任何力量,自可声名远扬。而晚唐诗人李商隐满腹经纶,抱负高远,却想不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终身。因而在听到蝉鸣之后,便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于是以《蝉》为题作诗一首:“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抓住蝉的特点,以情作诗,为情造文,诗中的蝉可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与颂扬蝉的高洁相反,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各作有一首《蝉》诗。在陆龟蒙的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而在罗隐的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两诗借蝉言志,对唐末的社会***、官场污浊,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曾担任任侍御史的唐代诗人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受人诬陷被以贪赃罪名下狱。身陷囹圄的诗人在闻听蝉鸣后,联想自己的遭遇,便吟出一首也写过一首《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借蝉抒怀,对当时社会的落后险恶进行了披露,并对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进行了描写。全诗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蝉声响亮而高远,对此许多诗人也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南北朝时期梁朝辞赋家萧子范曾作有《后堂听蝉》一诗:“试逐微风远,聊随夏叶繁,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全诗紧扣听蝉,一句一事,笔墨变幻,追新出异,如今读起来,似乎可使人们听到夏蝉的鸣声,看到夏蝉的活动。唐代诗人虞世南则作有一首题为《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全诗表面是重写蝉声的远扬,实际是借以比贤德之人自然声名远播,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显然是对人的品格美的赞颂,读之可从中悟出些道理。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卢仝则作有《新蝉》一诗:“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短短几句,便把蝉鸣的声音描写得栩栩如生,那声声吟唱像幽咽的流泉,仍然响在人们耳边。而宋代词人王沂孙所作的 《齐天乐·蝉》托物抒怀,在描写蝉鸣的声音中流露封建士人对国家破败、身无所托的悲伤:“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

此外,唐朝诗人雍陶也作有一首《蝉》诗:“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清代诗人朱受新作有《咏蝉》一诗:“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南朝诗人陈正见偶得一首《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这些诗作虽同样是即景写景,描写蝉鸣,读之却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机趣。

4. 描写夏天“蝉的”有哪些诗句

1、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精舍》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5. 描写夏天蝉的诗句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咏蝉》朱受新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

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陈正见《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

《立秋日闻蝉》 杨万里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病蝉》 贾岛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6. 描写夏天“蝉鸣”的诗句有哪些

1、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原诗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2、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初秋行圃》

原诗

《初秋行圃》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译文

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3、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出自两汉佚名的《明月皎夜光》

原诗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

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夜空,东边墙角下不时地传来蟋蟀的吟唱。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众多的星星是这样闪烁璀璨。晶莹的露珠已沾满了地上的野草,时节流转转瞬间又是夏去秋来。树枝间传来秋蝉断续的鸣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飞往何方?昔日与我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已经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念曾经的交情,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把我抛弃!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来盛物斟酒,牵牛星也不能用来负轭拉车!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样坚固,仔细想来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

4、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上曲·其一》

原诗

《塞上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5、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原诗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译文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7. 描写夏天蝉鸣的古诗词有哪些

1、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4、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5、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6、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7·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8、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9、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望***纳

8. 描写夏蝉的诗句有哪些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宋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唐 · 李商隐《霜月》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清 · 袁枚《所见》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南北朝 · 王籍《入若耶溪》6、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7、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 唐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8、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唐 · 骆宾王《咏蝉 / 在狱咏蝉》9、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唐 ·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10、绿槐高柳咽新蝉 —— 宋 · 苏轼《阮郎归·初夏》11、湖上西风急暮蝉 —— 宋 · 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12、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 宋 · 杨万里《初秋行圃》13、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 唐 · 李商隐《乐游原》1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唐 · 李商隐《柳》15、乱蝉衰草小池塘 —— 宋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