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见是谁写的_刮目相看讲的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7-05 0
  1. 思辨,刮目相看的近义词
  2. 修刮的词语修刮的词语是什么
  3. 刮面的成语刮面的成语是什么
  4. 刮目相待成语含义及造句
  5. 让歪果仁刮目相看的「成语中翻英」
  6. 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翻译!

今非昔比、判若两人、刮目相看、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1、今非昔比

解释: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刮目相见是谁写的_刮目相看讲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自: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示例:“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不可欺敌。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变化非常大

近义词人世沧桑、今是昨非、日新月异、地覆天翻、昨今不同、昔不如今

反义词慕古薄今、厚古薄今、依然如旧

2、判若两人

解释: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

出自: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示例: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不同

近义词判若鸿沟、迥然不同

反义词半斤八两、一如既往、依然故我

3、刮目相看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自:无名氏《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示例:世界也~,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朱自清《这一天》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

近义词另眼相待、刮目相见、另眼看待、另眼相看、刮目相待、肃然起敬

反义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掉以轻心、视同一律、横加白眼、不屑一顾、视如草芥、等闲视之

4、脱胎换骨

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自: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示例: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神爽体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换骨夺胎、洗心革面、洗手不干、换骨脱胎

反义词执迷不悟、本性难移、旧瓶新酒、死不改悔、顽固不化

5、改头换面

解释: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示例:冤债原从隔世深,相逢便起杀心。~犹相报,何况容颜俨在今。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面目一新、面目全非、新瓶旧酒、洗面革心、洗心革面、涣然一新、耳目一新、改天换地、痛自创艾、乔装打扮、改朝换代

反义词庐山真面目、依然如故、原封不动、一如既往

思辨,刮目相看的近义词

刮目相待的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子我真是得刮目相待了,几日不见,你的语文进步得这么快。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刮目相看、刮目相见、另眼相看

反义词冷眼旁观、不屑一顾、等闲视之

扩展资料

1、刮目相待的近义词

刮目相看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例子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

2、刮目相待的反义词

等闲视之

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你不要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耽误我的大事。

例子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否定句,反问句

修刮的词语修刮的词语是什么

刮目相看近义词:

另眼相看,刮目相待,刮目相见,另眼看待,肃然起敬

[拼音]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面的成语刮面的成语是什么

修刮的词语有:刮野扫地,刮目相见,熬肠刮肚。

修刮的词语有:黄皮刮瘦,刮地皮,刮骨吸髓。2:注音是、ㄒ一ㄡㄍㄨㄚ。3:拼音是、xiūguā。4:结构是、修(左右结构)刮(左右结构)。

修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修面刮脸。

二、引证解释

⒈修面刮脸。引鲁迅《朝花夕拾·后记》:“然而怎么又长了那么长的络腮胡子了呢?难道夏天时疫多,他竟忙得连修刮的工夫都没有了么?”

三、网络解释

修刮xiūɡuā修面刮脸。鲁迅《朝花夕拾·后记》:“然而怎么又长了那么长的络腮胡子了呢?难道夏天时疫多,他竟忙得连修刮的工夫都没有了么?”

关于修刮的成语

刮野扫地刮目相待吞刀刮肠刮垢磨痕刮刮匝匝刮肠洗胃刮目相见刮地皮熬肠刮肚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修刮的详细信息

刮目相待成语含义及造句

刮面的成语有:刮地皮,刮目相见,刮垢磨痕。

刮面的成语有:刮垢磨痕,熬肠刮肚,刮地皮。2:拼音是、guāmiàn。3:结构是、刮(左右结构)面(独体结构)。4:注音是、ㄍㄨㄚㄇ一ㄢ_。

刮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吹面;扑面。

二、引证解释

⒈吹面;扑面。引宋杨万里《兰溪解舟》诗之四:“际晚江风刮面来,晓寒已去却重回。”清金农《闻喜县中早发行四十里宋秀才士谔乃出丰馔相邀午食因纪长歌并以述连日劳役之不同也》诗:“脯腊_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_羹。”

三、网络解释

刮面刮面,读音guāmiàn,汉语词语,指吹面;扑面。

关于刮面的诗句

几阵金飙刮面风力如刀刮面寒天风刮面寒

关于刮面的词语

刮目相待吞刀刮肠刮肠洗胃刮骨吸髓刮目相见金篦刮目佛面刮金刮垢磨痕刮野扫地刮地皮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刮面的详细信息

让歪果仁刮目相看的「成语中翻英」

  一、刮目相待成语解释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二、刮目相待成语近义词

 拭目以待 [ sh m? yǐ di ]

 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刮目相看 [ guā m? xiāng kn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思是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另眼相看 [ lng yǎn xiāng kn ]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见 [ guā m? xiāng jin ]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

  三、刮目相待成语造句

 1、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2、好久没用酷我K歌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先进了这么多。

 3、你进步这么快,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4、我真是得刮目相待了,几日不见,你的语文进步得这么快。

 5、他最近进步很大,我们真得刮目相待。

 6、他日别人肯定会士别三日对我们刮目相待。

 7、她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让人重新刮目相待。

 8、内涵女一枚,瞬间刮目相待,肃然起敬。

 9、觉得她的文笔越来越好了,刮目相待啊!于是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10、2012让自己都能够刮目相待。

 11、经过陈立青刚刚的表现,陈立军早就对这个小弟刮目相待了,连忙点头。

 12、看完残卷的记录,舂吾顿时对莎敏刮目相待。

 1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当再次出现之时,他已褪去懦弱的外衣,完成了一次华丽的逆袭。

 14、白公子,我卢得意都该对你刮目相待了。

 15、有些熟人很久没见,确实是需要重新认识一遍。但是不要忘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16、小明小时侯学习很差,而现在他居然成为了一名科学家,真是应该刮目相待了!

 17、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也是鼓励和表扬的结果,士别三日需刮目相待!

 18、毕业才几天,他就在教学上取得了这么多成果,真是士别三日,的确应当刮目相待。

 19、昨天你还什么都不会,可是今天你却什么都会,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20、师弟,这九玄秘卷是老祖的信物,相信金英姑娘见到也会对你刮目相待的!

 21、还不是后来那个让鲁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

 22、田伯光,殊不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23、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还真让我刮目相看了。

 24、到了这株老金桂,而且还让周老教授刮目相待。

 25、张水衣却是无语言他了,张元宗等人更不由对此少年刮目相待。

 26、沈大少,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2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秦夏更甚,如今面对艾德,他心中只有冷笑。

 28、老大,你放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不会让你丢脸的。

 29、鲁肃曾言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也。

 30、多年不见,他成了让大家刮目相待的人。

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翻译!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拼音]

guā mù xiāng kàn

[出处]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例句]

他的球技令我们对他刮目相看。

[近义]

另眼相待 刮目相见 另眼看待 另眼相看 ...

[反义]

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掉以轻心 视同一律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

(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而我不***,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易不正当之,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励,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苛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无漠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点评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1924、1926年中国***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开宗明义,作为一所大学首先要明确它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作为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而不应该片面的注重分数的高低。在研究学问之外砥砺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大学生所必须的。而作为学校之主体的师生应该建立一种互敬互爱、互相劝勉的关系。所有这些举措都为北京大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正是这篇简短的演说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