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过改过_知过能改的下一句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7-06 0
  1.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前面一句是什么(知错能改善莫大)
  2.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下一句是什么?
  3.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后面应该怎么说
  4. “人谁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何意?蕴含什么哲理?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出自《千字文》全文及解释如下:

知过改过_知过能改的下一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周兴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屈服贤君。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前面一句是什么(知错能改善莫大)

“大焉”的意思是:很大啊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解释犯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谁能不犯错误?犯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

例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切不可一错再错。

近义词亡羊补牢、收之桑榆、见兔顾犬

反义词屡教不改、无药可救.

扩展资料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近义词

亡羊补牢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示例学习中出现问题我们要及时补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反义词

屡教不改

解释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自***《论十大关系》:“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例子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屡教不改。

语法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下一句是什么?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前面一句是什么,知错能改善莫大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出自《左...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前面一句是什么,知错能改善莫大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2、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3、《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

4、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

5、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7、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

8、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

9、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

10、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11、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后面应该怎么说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拼音是rén shuí wú guò? guò ér néng gǎi ,shàn mò dà yān 。gǎi guò bú lìn ,cóng shàn rú liú 。

一、释义

谁没有过错,有过错后能改,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二、出处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原句:“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2、“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出自? 宋代苏轼的《上皇帝书》。

语句:“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在《上皇帝书》中说:“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所绝无而仅有。”

译文: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这就是尧、舜、禹、汤的所努力而力行,秦、汉以来的没有皇帝做到而只有您。

扩展资料

1、《左传》的简介:

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2、《上皇帝书》的思想背景: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指出,皇帝与“大夫”们不一样,“大夫”最需要的是功名,而皇帝需要的则是“人心”。

富国强兵能给“大夫”们带来功名,却也会使皇帝丧失人心。以其去争论变法的对错,不如直接看看人心之向背。人心之所欲,行之必有利;人心之所弃,行之必遗后患。此所谓:“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

以上资料参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以上资料参考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人谁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何意?蕴含什么哲理?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而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还要归结于其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做到知错就改。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颗敢于正视错误的心。

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一代圣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我们。犯了错误及时的改正,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错误毫无悔改之心,那这个人终难成大器。当我们发现错误的时候停下前进的脚步,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尊严而一意孤行,那么最终只能是一败涂地。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因为知错能改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有可能犯错,但是如果犯错了可以改正,就是一件大好事。这句话出自《左传》,背后还有一段知错不改,导致自食其果的故事。无论是这句话本身,还是话背后的故事,大抵是老祖宗在向我们传达: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许多时候,容错需要心胸,而改错则是智慧。

1、“知错能改”背后的故事

为了让“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内涵更饱满些,我们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据记载,在春秋时期,晋灵公虽身居高位,但是德不配位,他脾气不好,性格残忍,喜欢滥杀无辜。除了脾性不好之外,作为君主,他宠幸佞臣,生活奢侈,以重税压榨民众,以至百姓苦不堪言。

在晋灵公的无道统治下,危险渐渐萌芽,局势也颇为动荡。为了避免出现***,晋灵公手下两位说得上话的大臣,即赵盾和士季冒死劝谏,希望晋灵公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性,明白自己的过错。

当时,为了劝谏晋灵公,士季就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即“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晋灵公根本就听不进去,更要命的是,他不仅不听,还派人暗杀赵盾。

晋灵公这种不认错的态度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同时他的残暴已经伤透了民众的心。

于是,人们集结起来开始反抗他的暴政,最后,晋灵公死在了赵穿的刀下。

故事中,晋灵公身份尊贵,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与普通人比起来,算是“天之骄子”了。同时,人的脾性有急躁的,有温和的,他显然属于前者,性格特质本称不上善恶,但是他不仅没有意识到暴躁和贪婪是一种需要改正的坏习惯,还恣意妄为,我行我素,一错再错,最后自掘坟墓,让自己在“恶”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如果晋灵公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担起他尊贵身份背后的责任,或许他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2、为何知错能改,就属“善莫大焉”?老祖宗逻辑里有“大智慧”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尽力规避犯错,希望事事圆满顺利,于此,我们十分避讳“错误”。同时,比起圆满,我们亦更倾向于别人能“不犯错”是最好的。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绝对不是人们纵容自己错误的借口,而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一路成长,都是跌跌撞撞从不断试错中过来的。

犯了错误,就意味着我们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名为“后悔”的陷阱。如果我们一路前行,一直我行我素,无视自己一路走来给自己挖的“坑”,“掉坑里”只是时间原因。

有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缺乏人生经验,阅历不足,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经过历练或者旁人点拨,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改正,当我们发现并改正的那一刻,便是“成长”。所谓成熟,在颜小二看来,就是这种“成长”的叠加。这也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里面的逻辑,蕴含着智慧“克服自己短视,放眼未来”的大智慧。

同时,老祖宗之所以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因为他们深知“知错不改,是放弃自我救赎”。

所谓知错不改,他们往往知道这么做是错的,但是依旧刚愎自用、恣意妄为,这种时候,不仅给旁人带来麻烦,还会给自己埋下身死形灭的危险。危险来临之时,改错不改错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没有机会了。或者这么说,知错不改,实则是浪费自己自我救赎的机会。

3、启发:容错需要心胸,而改错则是智慧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人非圣贤,总会犯错,所以将心比心之下,我们懂得推己及人,可以去原谅“新人”的莽撞,可以原谅旁人无心之失。毕竟谁也无法知道,下一次犯错的是不是自己。自己的宽容与善意,是可以感染身边人的。

当然,颜小二这里说的“容错”并非纵容,我们“容错”是有原则的,容的是“知错且改错且值得被包容”的人。我们应该谨记,有些逾越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错误,是无“包容”可言的,而对错误的盲目宽容,实则是一种捧杀,“熊孩子”便是这种无原则容错的产物。

同时,我们当明白,“改错”并非是承认自己“不行”,更不是一种让人丢人的行为,而是一种智慧的体会。毕竟,还有什么比犯错之后进行深入骨髓的反思并获得更上一步的发展,更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历练呢?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