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如释重负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7-07 0
  1. 诏书观察隋恭帝诏书
  2. 表达十分轻松愉快的成语
  3. 求几个常用的成语
  4. 怎么看待曹丕和司马炎所谓的禅让的
  5. 丑逆的引证解释丑逆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6. 卿莫负我|卞范之
  7. 求一些隋唐的正史要白话文

安心乐意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暗气暗恼 受了气闷在心里。

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如释重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六十二回:“又着了那暗气暗恼在心里,就是铁石人也禁不的。”

黯然魂销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黯然无神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

出处: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巴巴劫劫 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出处: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碌践红尘。”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悲喜交集 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出处:《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出处: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不紧不慢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惨然不乐 表情凄楚的样子。

出处: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

茶饭无心 没有心怀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忙得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称心快意 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出处:《与妻书》:“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称心如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出处: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先生》:“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

愁肠百结 愁肠:忧愁的心肠。百结:极多的结头。忧愁苦闷的心肠好象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出处:《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愁肠百结虚成着,口口口行没处论。”

愁多夜长 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出处:《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愁山闷海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愁云惨雾 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出处:宋·释道源《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时有圆应长者,出众作礼问曰:‘云愁雾惨,大众呜呼,请师一言,未在告别。’”

春风得意 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满面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莼羹鲈脍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莼鲈之思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澹泊寡欲 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出处:三国·魏·曹植《蝉赋》:“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废然而反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出处: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甘心情原 指完全愿意。

甘心情愿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

出处:宋·王明清《摭青杂说·项四郎》:“此事儿甘心情愿也。”

感激不尽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鼓舞欢欣 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

挂肚牵心 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观望不前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归心如箭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归心似箭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鹤怨猿惊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忽忽不乐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急杵捣心 形容惊异不安的心情。

襟怀洒落 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出处: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三·跋唐子西贴》:“不妄与人交,而襟怀洒落,人自受之。”

近乡情怯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出处: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惊魂未定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精神抖擞 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精神焕发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旧恨新愁 新的愁苦和以前未排解的苦闷。

出处:宋·向滈《如梦令·道人书郡楼》词:“旧恨新愁无际,近水远山都是,西北有高楼,正好行倚。”

开怀畅饮 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那老头子哭丧着脸,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匉訇一声,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

旷心怡神 舒畅心胸,愉悦精神。

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劳心焦思 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唐·杜甫《忆昔二首》一:“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劳心苦思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出处:唐·杜甫《忆昔二首》一:“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满腹牢骚 牢骚: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满面红光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茫然若失 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抚然茫然自失之貌。’”

闷海愁山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面如死灰 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灭此朝食 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捏一把汗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

平心定气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出处:宋·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平心而论 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平心而论,王弻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

平心静气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平心易气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同“平心静气”。

屏气敛息 屏:闭住;敛:收住。闭住气,收住呼吸。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时止住了呼吸。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屏气慑息 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出处:唐·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迫不及待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迫不可待 形容心情急切。同“迫不及待”。

七拱八翘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泣血稽颡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迁延顾望 指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同“迁延观望”。

迁延观望 指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愀然不乐 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

出处:《荀子·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求贤如渴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人莫予毒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人琴俱逝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出处: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人琴两亡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出处: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容光焕发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处: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

柔肠百结 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出处:《花月痕》二七回:“秋痕给跛脚提醒这一句,柔肠百转,方觉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整整和跛脚对哭到天亮。”

柔肠寸断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出处:清·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如饥如渴 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如渴如饥 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同“如饥如渴”。

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如有所失 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若释重负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若有所失 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搔首踟蹰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赏心乐事 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赏心悦目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神***飞扬 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神***焕发 神***: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形容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出处:《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焕发,如神仙中人。”

神***奕然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奕然。”

神***奕奕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奕然。”

神清气朗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神清气爽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神完气足 精神饱满,气息充足。

神怡心旷 精神愉悦,心胸开阔。

神怿气愉 形容欢欣愉快。

舒眉展眼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爽心悦目 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遂心满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遂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出处:《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

陶情适性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体贴入微 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四》:“至于寻常写景,不必有意惊人,而体贴入微,亦复人不能到。”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痛快淋漓 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3回:“买了一票砖,害得人家一个痛快淋漓。”

徒乱人意 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出处: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唾壶击缺 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唾壶敲缺 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同“唾壶击缺”。

挖耳当招 见别人举手挖耳朵,却误以为是在招呼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万念俱灰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处: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惘然若失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出处:《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诏书观察隋恭帝诏书

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出处: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不省人事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宋·汪应辰《与朱元晦》:“问其无所苦否,则曰‘无事,无事’。寻即不省人事。”

不忘沟壑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苍黄反复 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

唱对台戏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触目如故 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出处:宋·李昌令《乐善录·洪州刘生》:“未周岁,公主忽告殂,国主不胜其哀,怒曰:‘吾不敢复见刘生,其官物不一与,遣归洪州。’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

穿窬之盗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春意阑珊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出处: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蹉跎日月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晋·阮籍《咏怀》诗:“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蹉跎时日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郎君奉尊堂之命,远来游学,不可蹉跎时日。”

蹉跎岁月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晋·阮籍《咏怀》诗:“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殆无虚日 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大礼》:“先自前一月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

颠来倒去 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将简帖儿掂,将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放马后炮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非昔是今 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否去泰来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出处: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否往泰来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同“否去泰来”。

出处: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抚今悼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

出处:明·陈子龙《张邵阳诔》:“抚今悼昔,怆然悲鸣。”

抚今思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同“抚今悼昔”。

出处: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抚今痛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同“抚今悼昔”。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感惠忘仇,抚今痛昔。”

抚今追昔 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吾道洵堪千古,抚今追昔,能无黯然。”

抚时感事 指感念时事,伤怀往事。

出处: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故尝读孔北海与魏武帝及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彼其抚时感事,慷慨自数其齿,其言激壮,有足悲者。”

感今怀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出处: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感今思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出处: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感今惟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出处:晋·卢谌《赠刘琨》诗:“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高抬贵手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谢宁寺丞惠希夷》:“能斟时事高抬贵手,善酌人情略拨头。”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故我依然 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说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还是个依然故我,也无味的很。”

顾而言他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出处:《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观往知来 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出处:《列子·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光阴荏苒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何必当初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出处:晋·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华亭鹤唳 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梅》:“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呼?’”

极往知来 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出处: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记忆犹新 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见猎心喜 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见猎心喜。”

鉴前毖后 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鉴往知来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借箸代筹 箸:筷子;筹:过去用以计算的工具,引伸为策划。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事情。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今不如昔 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温录·冷斋不读书》:“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今非昔比 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处: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今是昔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同“今是昨非”。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今昔之感 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四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

旧病难医 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医。”

旧话重提 过去说过的,现在又提起了。

出处:柯岩《寻找回来的世界》:“迟威他们不再决定调吴家驹时就抛这个材料,现在都旧话重提,原因何在呢?”

旧事重提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见日 开:散开。拔***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见日,何喜如之!”

***见天 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同“***见日”。

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出处:《晋书·王衍传》:“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出处: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来者可追 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出处:《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历历在目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出处:唐·杜甫《历历》诗:“历历***事,分明在眼前。”

门生故吏 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暮去朝来 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年复一年 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弃瑕录用 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录用。”

前尘影事 指往事。

钦差大臣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出处:清·阮葵生《茶余客话·钦差官使》:“三品以上用钦差大臣关防,四品以下用钦差官员关防。”

趋之若骛 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趋之若鹜 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日复一日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日月蹉跎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晋·阮籍《咏怀》诗:“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如梦初醒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如梦方醒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若释重负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稍纵即逝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少纵即逝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石火光阴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时移世异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史不绝书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事过景迁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同“事过境迁”。

事过境迁 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事往日迁 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暑来寒往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出处: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暑往寒来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数往知来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出处:《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死去活来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已经吓得死去活来。”

岁序更新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心回意转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训门人·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心有余悸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

旭日东升 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

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旭日始旦。”

烟云过眼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掩鼻而过 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出处:《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一场春梦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出处:五代前蜀·韦縠《才调集·张泌〈寄人〉诗》:“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宋·赵令持《侯鲭录》卷七:“有老妇年七十,谓坡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一苇可航 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出处:《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一拥而上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依然如故 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遗老遗少 遗老:旧称前朝的旧臣;遗少:留恋旧时代的少年。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老人和青年。也泛指留恋过去、思想顽固陈旧的人。

出处: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这一个所谓‘错’,就使《文选》之类在遗老遗少们的心眼里保住了威灵。”

以往鉴来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出处:《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忆苦思甜 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意转心回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训门人·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引以为戒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出处:《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于今为烈 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出处:《孟子·万章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玉漏犹滴 指夜还未过去。玉漏:计时的漏壶。

远年近日 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同“远年近岁”。

出处:元·刘君锡《来生债》楔子:“到家中我将这远年近日欠少我钱钞的文契,我都烧了。”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传把那远年近日欠下我的银子,都对付在你身上,你还我银子来。”

远年近岁 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

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张郎,将俺那远年近岁欠少我钱钞的文书,都与我搬运将出来,算一算是多少。”

云过天空 云彩飘过之后,天上格外空阔。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云开见日 拔***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见日,何喜如之。”

云开见天 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云消雾散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云消雨散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云烟过眼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重温旧梦 温:复习,指回忆,体味。比喻再经历一次过去的光景。

出处: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重过感旧园二首》诗:“水木清华负郭园,三年客梦此重温。眼中故物诗留壁,身后浮文酒满樽。”

顾左右而言他 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表达十分轻松愉快的成语

隋恭帝诏书

隋恭帝杨侑

1、《壬戌诏书》

义宁元年十一月

王道丧乱,天步不康, 古往今来,代有其事,属之于朕,逢此百罹,彼苍者天,胡宁斯忍!襁褓之岁,夙遭悯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兴言感动,实疚于怀。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时称舟楫,大拯横流,纠合义兵,翼戴皇室,与国休戚,再匡区夏,爰奉明诏,弼予幼冲,显命光临,天威咫尺,对扬尊号,悼心失图。一人在远,三让不遂,黾勉南面,厝身无所,苟利社稷,莫敢或违,俯从群议,奉遵圣旨。可大赦天下,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皆赦除之;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

2、《丙寅诏书》

义宁元年十一月

朕惟孺子,未出深宫,太上远巡,追踪穆满。时逢多难,委当尊极,辞不获免,恭己临朝,若涉大川,罔知所济,抚躬永叹,忧心孔棘。民之情伪,曾未之闻,王业艰难,载云其易。赖股肱戮力,上宰贤良,匡佐冲人,辅其不逮。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位无贵贱,***赏罚,咸归相府,庶绩其凝,责成斯属,逖听前史,兹为典故。因循仍旧,非曰徒言,所存至公,无为让德。

3、《丁未诏书》

义宁二年春正月

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

4、《戊辰诏书》

义宁二年春三月

唐王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唐国置丞相已下,一依旧式。

5、《乙巳诏书》

义宁二年五月

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金根车驾,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蒨车,儛八佾,设钟虡宫悬。王后、王子、王女爵命之号,一遵旧典。

6、《戊午诏书》

义宁二年五月

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逮丕愆, 哀号承感,心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 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离, 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籓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期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手***,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闻。

求几个常用的成语

安安逸逸 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给他娶了亲,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不想命该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所以哥哥躲出门的。”

安步当车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安闲自在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博弈犹贤 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出处: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称心快意 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出处:《与妻书》:“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称心满意 称心如意。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称心满意,就死何恨。”

称心如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出处: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先生》:“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

春风满面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东游西荡 无所事事,到处闲诳。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

东游西逛 无所事事,到处闲诳。同“东游西荡”。

出处:《人民文学》1***8年第2期“‘四人帮’横行时,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东游西逛,学得‘油腔滑调’。”

附肤落毛 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出处:晋·范亨《燕书》:“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

酣畅淋漓 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出处:《晋书·阮修传》:“常步行,以百姓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宋·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酣痛淋漓 形容非常畅快。同“酣畅淋漓”。

出处: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

吉祥如意 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恶限临逼。”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举重若轻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可心如意 符合心意。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快心满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快心遂意”。

快心遂意 犹言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淋漓尽致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无疑。”

龙言凤语 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满面红光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飘飘欲仙 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风朗月 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同“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清闲自在 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昼之所思,夜之所梦,连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闲自在。”

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如愿以偿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若释重负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神闲气静 指神气悠闲安静。同“神闲气定”。

尸禄素飡 指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同“尸禄素餐”。

尸禄素餐 指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亦作“尸禄素飡”。

遂心快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遂心满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遂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出处:《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

恬然自足 指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

出处:《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借也。”

痛快淋漓 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3回:“买了一票砖,害得人家一个痛快淋漓。”

闲情别致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闲情逸趣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像心称意 指称心满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一个是萧管朋友贾清夫,一个是拳棒教师赵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离左右。”

谢天谢地 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出处: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心旷神愉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心满意得 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出处: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心满意足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宋·吕祖谦《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心怡神旷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泰和记·刘苏州席上写风情〉》:“幸青皇肯怜,故红妆相向,心怡神旷。”明·张居正《游衡岳后记》:“及登衡岳,览洞壑之幽邃,与林泉之隈隩,虑澹物轻,心怡神旷。”

心悦神怡 犹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怡然自得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意满志得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出处:清·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自得 指悠闲如意。

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莫不***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自适 悠闲适意。

***自在 指悠闲舒适。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

出处:《诗经·小雅·***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悠然自得 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悠闲自在 闲暇舒适,无忧无虑。

出处: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悠悠忽忽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怅自失。”

悠游自得 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悠游自在 形容悠闲而舒适。同“悠游自得”。

悠哉游哉 指悠闲自在。

展眼舒眉 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

出处:元·郑***《王粲登楼》第三折:“几曾道展言舒眉,则被你误了人儒冠布衣。”

志得意满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未免志得意满,自繇自主,要另立个铺排,把张家来出景,渐渐把丈人丈母放在脑后,倒象人家不是刘家的一般。”

志满意得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出处:宋·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拄颊看山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出处:宋·范成大《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先生有道抗浮云,拄颊看山意最真。”

樽前月下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无官一身轻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出处:宋·苏轼《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记得***纳哦~

怎么看待曹丕和司马炎所谓的禅让的

迫不及待 解释: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万念俱灰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处: 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谢天谢地 解释: 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解释: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 《诗经·王风·***葛》:“彼***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心神不宁 解释: 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解释: 〖解释〗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人逢喜事精神爽 解释: 〖解释〗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畅。

出处: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若释重负 解释: 〖解释〗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出处: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伶牙俐齿 解释: 伶、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冰雪聪明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冥顽不灵 解释: 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出处: 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好汉不吃眼前亏 解释: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出处:

例子: ~,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投机取巧 解释: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出处: 陈毅《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诗:“投机取巧最可耻。”

丑逆的引证解释丑逆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到东汉末年,曹操、曹丕父子,一个表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一个则导演了一出堪称世界政治史上绝妙之作的“禅让”大戏。成为后世欲禅让者学习的楷模。赵翼说:“至曹魏创此一局,而奉为成者,且数十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以后历代代起之君,在以新代旧之时,总不忘这么一段“禅让”的戏路。宋齐梁陈,权臣弄权自不待言,即使是打来的江山,仍要如此。如隋唐的替代鼎革,仍有隋禅唐册,其言云:“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离,三灵该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若释重负,感泰兼怀。”虽然语气是重了点,对隋不留半点情面,但毕竟还是“隋”禅“唐”的啊!

可见 曹丕和司马炎闹出的禅让 只不过是一场 闹剧 “观政治,可知“禅让”,而所谓“禅让”,不过一皇帝的新衣耳。”是典型的既要当又要立牌坊!

卿莫负我|卞范之

丑逆的引证解释是:⒈丑恶悖逆。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⒉指叛逆的人。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济阳江录》:“我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何面目就桓求生乎?”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王宫再沦于丑逆,虏马四饮于江沱,社稷阽危,_舆幽辱。”《隋书·恭帝纪》:“若释重负,感泰兼怀,***手***,俾除丑逆。”。

丑逆的引证解释是:⒈丑恶悖逆。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⒉指叛逆的人。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济阳江录》:“我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何面目就桓求生乎?”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王宫再沦于丑逆,虏马四饮于江沱,社稷阽危,_舆幽辱。”《隋书·恭帝纪》:“若释重负,感泰兼怀,***手***,俾除丑逆。”。注音是:ㄔㄡˇㄋ一_。结构是:丑(独体结构)逆(半包围结构)。拼音是:chǒunì。

丑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丑恶悖逆。2.指叛逆的人。

二、网络解释

丑逆丑逆,汉语拼音chǒunìㄔㄡˇㄋㄧ_,出自《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关于丑逆的成语

丑声四溢百拙千丑丑声远播子丑寅卯比物丑类丑八怪恶直丑正当面出丑地丑力敌躁言丑句

关于丑逆的词语

恶直丑正批逆鳞幺么小丑当面出丑丑声四溢地丑力敌丑声远播终身之丑躁言丑句百拙千丑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丑逆的详细信息

求一些隋唐的正史要白话文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卞范之,字敬祖,济阴宛句人,他不仅和羊孚关系密切,还结交桓玄。

桓玄准备篡位谋反,任卞范之为丹杨尹,桓玄篡位,以卞范之为侍中,配班剑二十人,加称号为后将军,封爵位为临汝县公。

那篇惮位的诏书,就出自卞范之手笔。桓玄之乱平定后,卞范之在江陵被斩杀。

禅位诏书是前朝皇帝退位前留给继任者,也被称为篡位者的非常有重量性的、代表性的圣旨,它从表面上承认了继任者的合法性,

汉献帝禅位给魏文帝曹丕。

禅位诏书原文:“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祇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魏元帝禅位给晋武帝司马炎。

禅位诏书原文:"咨尔晋王: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惟三后陟配于天,而咸用光敷圣德。自兹厥后,天又辑大命于汉。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方轨虞夏四代之明显,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辅亮我***,勋德光于四海。格尔上下神祗,罔不克顺,地平天成,万邦以乂。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於戏!王其钦顺天命。率循训典,底绥四国,用保天休,无替我二皇之弘烈。"

晋恭帝禅位给宋武帝刘裕。

禅位诏书原文:“咨尔宋王:夫玄古权舆,悠哉邈矣,其详靡得而闻。爰自书契,降逮三、五,莫不以上圣君四海,止戈定大业。然则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昔在上叶,深鉴兹道,是以天禄既终,唐、虞弗得传其嗣;符命来格,舜、禹不获全其谦。所以经纬三才,澄序彝化,作范振古,垂风万叶,莫尚于兹。自是厥后,历代弥劭,汉既嗣德于放勋,魏亦方轨于重华。谅以协谋乎人鬼,而以百姓为心者也。

昔我祖宗钦明,辰居其极,而明晦代序,盈亏有期。翦商兆祸,非唯一世,曾是弗克,矧伊在今,天之所废,有自来矣。惟王体上圣之姿,苞二仪之德,明齐日月,道合四时。乃者社稷倾覆,王拯而存之;中原芜梗,又济而复之。自负固不宾,干纪放命,肆逆滔天,窃据万里。靡不润之以风雨,震之以雷霆。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岂伊博施于民,济斯黔庶;固以义洽四海,道威八荒者矣。至于上天垂象,四灵效征,图谶之文既明,人神之望已改;百工歌于朝,庶民颂于野,亿兆踊,倾伫惟新。自非百姓乐推,天命攸集,岂伊在予,所得独专!是用仰祗皇灵,俯顺群议,敬禅神器,授帝位于尔躬。大祚告穷,天禄永终。于戏!王其允执其中,敬遵典训,副率土之嘉愿,恢洪业于无穷,时膺休祐,以答三灵之眷望。”

隋恭帝禅位给唐高祖李渊。

禅位诏书原文:“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造丕愆,哀号永感,心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致九合于诸侯,决百胜于千里。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系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藩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其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手***,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闻。”

以上几份禅位诏书,大概都是说本朝天数已尽,而古代就有帝位贤者居之的惯例,所以要避位让贤。其中晋恭帝写的比较诚恳,他是几位禅位帝王中最想赶紧走下九五之位的人,而隋恭帝的诏书让人看了比较心塞,首句还叙述了隋炀帝被害的事情。

转自《以实言史》

卷一 本纪第一

书名: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回目录 下一页

◎高祖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

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

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

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

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

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

号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

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

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受禅,补千牛备身。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

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

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高祖颇以自负。大业初,

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

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高祖历试中外,

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会有诏征高

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

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十一年,

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

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十二年,

迁右骁卫将军。

十三年,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群贼蜂起,江都阻

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俄而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

太宗与王威、高君雅将集兵讨之。高祖乃命太宗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

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东。威、君雅见兵

大集,恐高祖为变,相与疑惧,请高祖祈雨于晋祠,将为不利。晋阳乡长刘世龙

知之,以告高祖,高祖阴为之备。

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

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甲戌,遣刘文静使于突厥始毕可

汗,令率兵相应。六月甲申,命太宗将兵徇西河,下之。癸巳,建大将军府,并

置三军,分为左右:以世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大都督,左统军隶焉;太宗为

敦煌公、右领大都督,右统军隶焉。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石艾

县长殷开山为掾,刘政会为属,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分为左右统军。开仓

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秋七月壬子,高祖率兵西图关中,以元吉为镇北将军、

太原留守。癸丑,发自太原,有兵三万。丙辰,师次灵石县,营于贾胡堡。隋武

牙郎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

乃止。有白衣老父诣军门曰:“余为霍山神使谒唐皇帝曰:‘八月雨止,路出霍

邑东南,吾当济师。’高祖曰:“此神不欺赵无恤,岂负我哉!”八月辛巳,高

祖引师趋霍邑,斩宋老生,平霍邑。丙戌,进下临汾郡及绛郡。癸巳,至龙门,

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隋骁卫大将

军屈突通镇河东,津梁断绝,关中向义者颇以为阻。河东水滨居人,竞进舟楫,

不谋而至,前后数百人。

九月壬寅,冯翊贼帅孙华、士门贼帅白玄度各率其众送款,并具舟楫以待义

师。高祖令华与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引兵渡河。屈突通遣其武牙郎将桑显和率众

数千,夜袭长谐,义师不利。太宗以游骑数百掩其后,显和溃散,义军复振。丙

辰,冯翊太守萧造以郡来降。戊午,高祖亲率众围河东,屈突通自守不出,乃命

攻城,不利而还。文武将吏请高祖领太尉,加置僚佐,从之。华阴令李孝常以永

丰仓来降。庚申,高祖率军济河,舍于长春宫。三秦士庶至者日以千数,高祖礼

之,咸过所望,人皆喜悦。丙寅,遣陇西公建成、司马刘文静屯兵永丰仓,兼守

潼关,以备他盗。太宗率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前后数万人,自渭北徇三辅,所至

皆下。高祖从父弟神通起兵鄠县,柴氏妇举兵于司竹,至是并与太宗会。郿县贼

帅丘师利、李仲文,盩厔贼帅何潘仁等,合众数万来降。乙亥,命太宗自渭汭屯

兵阿城,陇西公建成自新丰趣霸上。高祖率大军自下邽西上,经炀帝行宫园苑,

悉罢之,宫女放还亲属。

冬十月辛巳,至长乐宫,有众二十万。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右翊卫将

军阴世师、京兆郡丞滑仪挟代王侑以拒义师。高祖遣使至城下,谕以匡复之意,

再三皆不报。诸将固请围城。十一月丙辰,攻拔京城。卫文升先已病死,以阴世

师、滑仪等拒义兵,并斩之。癸亥,率百僚,备法驾,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

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元为义宁。甲子,隋帝诏加高祖***黄钺、使持节、大都督

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为令。以

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太宗为京兆尹,改封秦公;姑臧公元吉为齐公。十二月

癸未,丞相府置长史、司录已下官僚。金城贼帅薛举寇扶风,命太宗为元帅击之。

遣赵郡公孝恭招慰山南,所至皆下。癸巳,太宗大破薛举之众于扶风。屈突通自

潼关奔东都,刘文静等追擒于阌乡,虏其众数万。河池太守萧瑀以郡降。丙午,

遣云阳令詹俊、武功县正李仲衮徇巴蜀,下之。

二年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总兵七万,

徇地东都。二月,清河贼帅窦建德僭称长乐王。吴兴人沈法兴据丹阳起兵。三月

丙辰,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隋太上皇于江都宫,立秦王浩为帝,自称大丞相。

徙封太宗为赵国公。戊辰,隋帝进高祖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之礼。唐国置丞相

以下,立皇高祖已下四庙于长安通义里第。

夏四月辛卯,停竹使符,颁银菟符于诸郡。戊戌,世子建成及太宗自东都班

师。五月乙巳,天子诏高祖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王后、王女爵

命之号,一遵旧典。戊午,隋帝诏曰:

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造丕

愆,哀号永感,心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

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致九合于诸侯,决百胜于千里。

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系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

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

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

驾,须归藩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其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

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

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趋上尊号,

若释重负,感泰兼怀。***手***,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仍敕有司,

凡有表奏,皆不得以闻。

遣使持节、兼太保、邢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兼太尉、司农少卿

裴之隐奉皇帝玺绶于高祖。高祖辞让,百僚上表劝进,至于再三,乃从之。隋帝

逊于旧邸。改大兴殿为太极殿。

甲子,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命刑部尚书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

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官人百姓,赐爵一级。义师所行之处,给复三

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丁卯,宴百官于太极殿,赐帛有差。东都留守官

共立隋越王侗为帝。壬申,命相国长史裴寂等修律令。

六月甲戌,太宗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尚书右仆射,相国府司马刘文

静为纳言,隋民部尚书萧瑀、相国府司录窦威并为内史令。废隋《大业律令》,

颁新格。己卯,备法驾,迎皇高祖宣简公已下神主,祔于太庙。追谥妃窦氏为太

穆皇后,陵曰寿安。庚辰,立世子建成为后太子。封太宗为秦王,齐国公元吉为

齐王。封宗室蜀国公孝基为永安王,柱国公道玄为淮阳王,长平公叔良为长平王,

郑国公神通为永康王,安吉公神符为襄邑王,柱国德良为长乐王,上开府道素为

竟陵王,上柱国博乂为陇西王,奉慈为渤海王。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癸未,封

隋帝为酅国公。薛举寇泾州,命秦王为西讨元帅征之。改封永康王神通为淮安

王。壬辰,加秦王雍州牧,余官如故。辛丑,内史令窦威卒。秋七月丙午,刑部

尚书萧造为太子太保。追封皇子玄霸为卫王。西突厥遣使内附。秦王与薛举大战

于泾州,我师败绩。

八月壬午,薛举死,其子仁杲复僭称帝,命秦王为元帅以讨之。丁亥,诏曰:

“隋太常卿高颎、上柱国贺若弼,并抗节不阿,矫枉无挠;司隶大夫薛道衡、刑

部尚书宇文弼、左翊卫将军董纯,并怀忠抱义,以陷极刑:宜从褒饰,以慰泉壤。

颎可赠上柱国、郯国公,弼赠上柱国、杞国公,各令有司加谥;道衡赠上开府、

临河县公,赠上开府、平昌县公,纯赠柱国、狄道县公。”又诏曰:“隋右骁卫

大将军李金才、左光禄大夫李敏,并鼎族高门,元功世胄,横受***,朝野称冤。

然李氏将兴,天祚有应,冥契深隐,妄肆诛夷。朕受命君临,志存刷荡,申冤旌

善,无忘寤寐。金才可赠上柱国、申国公,敏可赠柱国、观国公。又前代酷滥,

子孙被流者,并放还乡里。”凉州贼帅李轨以其地来降,拜凉州总管,封凉王。

九月乙巳,亲录囚徒,改银菟符为铜鱼符。辛未,追谥隋太上皇为炀帝。宇

文化及至魏州,鸩杀秦王浩,僭称天子,国号许。

冬十月壬申朔,日有蚀之。李密率众来降。封皇从父弟襄武公琛为襄武王,

黄台公瑗为庐江王。癸巳,诏行傅仁均所造《戊寅历》。十一月己酉,以京师谷

贵,令四面入关者,车马牛驴各给课米,充其自食。秦王大破薛仁杲于浅水原,

降之,陇右平。乙巳,凉王李轨僭称天子于凉州。诏颁五十三条格,以约法缓刑。

十二月壬申,加秦王太尉、陕东道大行台。丁丑,封上柱国李孝常为义安王。庚

子,李密反于桃林,行军总管盛彦师追讨斩之。

二年春正月乙卯,初令文官遭父母丧者听去职。黄门侍郎陈叔达兼纳言。二

月丙戌,诏天下诸宗人无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每州置宗师一人,以相统摄。

丁酉,窦建德攻宇文化及于聊城,斩之,传首突厥。闰月辛丑,刘武周侵我并州。

己酉,李密旧将徐世绩以黎阳之众及河南十郡降,授黎州总管,封曹国公,赐姓

李氏。庚戌,上微行都邑,以察氓俗,即日还宫。甲寅,贼帅朱粲杀我使散骑常

侍段确,奔洛阳。

夏四月乙巳,王世充篡越王侗位,僭称天子,国号郑。辛亥,李轨为其伪尚

书安兴贵所执以降,河右平。突厥始毕可汗死。五月己卯,酅国公薨,追崇为

隋帝,谥曰恭。六月戊戌,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

癸亥,尚书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以讨刘武周。秋七月壬申,置十二军,

以关内诸府分隶焉。王世充遣其将罗士信侵我谷州,士信率其众来降。西突厥叶

护可汗及高昌并遣使朝贡。

九月辛未,贼帅李子通据江都,僭称天子,国号吴。沈法兴据毗陵,僭称梁

王。丁丑,和州贼帅杜伏威遣使来降,授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楚王。

裴寂与刘武周将宋金刚战于介州,我师败绩,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死之。并州总

管、齐王元吉惧武周所逼,奔于京师,并州陷。乙未,京师地震。

冬十月己亥。封幽州总管罗艺为燕郡王,赐姓李氏。黄门侍郎杨恭仁为纳言。

杀民部尚书、鲁国公刘文静。乙卯,讨刘武周,军于蒲州,为诸军声援。壬子,

刘武周进围晋州。甲子,上亲祠华岳。十一月丙子,窦建德陷黎阳,尽有山东之

地。淮安王神通、左武候大将军李世绩皆没于贼。十二月丙申,永安王孝基、工

部尚书独孤怀恩、总管于筠为刘武周将宋金刚掩袭,并没焉。甲辰,狩于华山。

壬子,大风拔木。

三年春正月辛巳,幸蒲州,命祀舜庙。癸巳,至自蒲州。甲午,李世绩于窦

建德所自拔归国。建德僭称夏王。二月丁酉,京师西南地有声如山崩。庚子,幸

华阴。工部尚书独孤怀恩谋反,伏诛。三月癸酉,西突厥叶护可汗、高昌王曲伯

雅遣使朝贡。突厥贡条支巨鸟。己卯,改纳言为侍中,内史令为中书令,给事郎

为给事中。甲戌,内史侍郎封德彝兼中书令。封贼帅刘孝真为彭城王,赐姓李氏。

夏四月壬寅,至自华阴。于益州置行台尚书省。甲寅,加秦***州道行台尚

书令。秦王大破宋金刚于介州,金刚与刘武周俱奔突厥,遂平并州。伪总管尉迟

敬德、寻相以介州降。

六月壬辰,徙封楚王杜伏威为吴王,赐姓李氏,加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丙

午,亲录囚徒。封皇子元景为赵王,元昌为鲁王,元亨为酆王;皇孙承宗为太原

王,承道为安陆王,承乾为恒山王,恪为长沙王,泰为宜都王。

秋七月壬戌,命秦王率诸军讨王世充。遣皇太子镇蒲州,以备突厥。丙申,

突厥杀刘武周于白道。冬十月庚子,怀戍贼帅高开道遣使降,授蔚州总管,封北

平郡王,赐姓李氏。

四年春正月丁卯,窦建德行台尚书令胡大恩以大安镇来降,封定襄郡王,赐

姓李氏。辛巳,命皇太子总统诸军讨稽胡。三月,徙封宜都王泰为卫王。窦建德

来援王世充,攻陷我管州。

夏四月甲寅,封皇子元方为周王,元礼为郑王,元嘉为宋王,元则为荆王,

元茂为越王。初置都护府官员。五月己未,秦王大破窦建德之众于武牢,擒建德,

河北悉平。丙寅,王世充举东都降,河南平。秋七月甲子,秦王凯旋,献俘于太

庙。丁卯,大赦天下。废五铢钱,行***通宝钱。斩窦建德于市;流王世充于蜀,

未发,为仇人所害。甲戌,建德余党刘黑闼据漳南反。置山东道行台尚书省于洺

州。八月,兖州总管徐圆朗举兵反,以应刘黑闼,僭称鲁王。

冬十月己丑,加秦王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齐王元吉为司空。乙巳,赵郡王孝恭平荆州,获萧铣。十一月甲申,于洺州置大

行台,废洺州都督府。庚寅,焚东都紫微宫乾阳殿。会稽贼帅李子通以其地来降。

十二月丁卯,命秦王及齐王元吉讨刘黑闼。壬申,徙封宋王元嘉为徐王。

五年春正月丙申,刘黑闼据洺州,僭称汉东王。三月丁未,秦王破刘黑闼于

洺水上,尽复所陷州县,黑闼亡奔突厥。蔚州总管、北平王高开道叛,寇易州。

夏四月庚戌,秦王还京师,高祖迎劳于长乐宫。壬申,代州总管、定襄郡王

大恩为虏所败,战死。六月,刘黑闼引突厥寇山东。置谏议大夫官员。秋七月丁

亥,吴王伏威来朝。隋汉阳太守冯盎以南越之地来降,岭表悉定。八月辛亥,以

洺、荆、并、幽、交五州为大总管府。改封恒山王承乾为中山王。葬隋炀帝于扬

州。丙辰,突厥颉利寇雁门。己未,进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王讨击,大败之。

冬十月癸酉,遣齐王元吉击刘黑闼于洺州。时山东州县多为黑闼所守,所在

杀长吏以应之。行军总管、淮阳王道玄与黑闼战于下博,道玄败没。十一月甲申,

命皇太子率兵讨刘黑闼。丙申,幸宜州,简阅将士。十二月丙辰,校猎于华池。

庚申,至自宜州。皇太子破刘黑闼于魏州,斩之,山东平。

六年春正月,吴王杜伏威为太子太保。二月辛亥,校猎于骊山。三月乙未,

幸昆明池,宴百官。

夏四月己未,旧宅改为通义宫,曲赦京城系囚,于是置酒高会,赐从官帛各

有差。癸酉,以尚书右仆射、魏国公裴寂为左仆射,中书令、宋国公萧瑀为右仆

射,侍中、观国公杨恭仁为吏部尚书。秋七月,突厥颉利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

王屯并州以备之。

八月壬子,东南道行台仆射辅公祏据丹阳反,僭称宋王,遣赵郡王孝恭及

岭南道大使、永康县公李靖讨之。丙寅,吐谷浑内附。九月丙子,突厥退,皇太

子班师。改东都为洛州。高开道引突厥寇幽州。冬十月,幸华阴。

十一月,校猎于沙苑。十二月乙巳,以奉义监为龙跃宫,武功宅为庆善宫。

甲寅,至自华阴。

七年春正月己酉,封高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

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二月,高开道为部将张金树所杀,以其地降。丁巳,幸

国子学,亲临释奠。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吴王伏威薨。三月戊寅,废尚书省

六司侍郎,增吏部郎中秩正四品,掌选事。戊戌,赵郡王孝恭大破辅公祏,擒

之,丹阳平。

夏四月庚子,大赦天下,颁行新律令。以天下大定,诏遭父母丧者听终制。

五月,造仁智宫于宜州之宜君县。李世绩讨徐圆朗,平之。六月辛丑,幸仁智宫。

秋七月甲午,至自仁智宫。巂州地震山崩,江水咽流。八月戊辰,突厥寇并

州,京师***。壬午,突厥退。乙未,京师解严。冬十月丁卯,幸庆善宫。癸酉,

幸终南山,谒老子庙。十一月戊辰,校猎于高陵。庚午,至自庆善宫。

八年春二月己巳,亲录囚徒,多所原宥。

夏四月,造太和宫于终南山。六月甲子,幸太和宫。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

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备突厥。八月,并州道总管张公谨与突厥战于太谷,王

师败绩,中书令温彦博没于贼。九月,突厥退。冬十月辛巳,幸周氏陂校猎,因

幸龙跃宫。十一月辛卯,幸宜州。庚子,讲武于同官县。改封蜀王元轨为吴王,

汉王元庆为陈王。加授秦王中书令,齐王元吉侍中。天策上将府司马宇文士及权

检校侍中。十二月辛酉,至自宜州。

九年春正月丙寅,命州县修城隍,备突厥。尚书左仆射、魏国公裴寂为司空。

二月庚申,加齐王元吉为司徒。戊寅,亲祠社稷。三月辛卯,幸昆明池。夏

五月辛巳,以京师寺观不甚清净,诏曰:

释迦阐教,清净为先,远离尘垢,断除贪欲。所以弘宣胜业,修植善根,开

导愚迷,津梁品庶。是以敷演经教,检约学徒,调忏身心,舍诸染著,衣服饮食,

咸资四辈。

自觉王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乃有猥贱之侣,规自尊高;

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嗜欲无厌,营求不息。出入闾里,

周旋闤阓,驱策田产,聚积货物。耕织为生,估贩成业,事同编户,迹等齐人。

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

每罹宪网,自陷重刑,黩乱真如,倾毁妙法。譬兹稂莠,有秽嘉苗;类彼淤泥,

混夫清水。又伽蓝之地,本曰净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近代以来,多立寺舍,

不求闲旷之境,唯趋喧杂之方。缮***崎岖,栋宇殊拓,错舛隐匿,诱纳奸邪。或

有接延鄽邸,邻近屠酤,埃尘满室,膻腥盈道。徒长轻慢之心,有亏崇敬之义。

且老氏垂化,实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谓玄门,驱驰世务,

尤乖宗旨。

朕膺期驭宇,兴隆教法,志思利益,情在护持。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

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寇等,有精勤

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大寺观居住,给衣食,勿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戒行有阙、

不堪供养者,并令罢遣,各还桑梓。所司明为条式,务依法教,违制之事,悉宜

停断。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事竟不行。

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诏立秦王为

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八月癸亥,诏传位于皇太子。尊帝为太上皇,徙

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于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

蛮夷率服,古未尝有。”无忌上千万岁寿。高祖大悦,以酒赐太宗。太宗又奉觞

上寿,流涕而言曰:“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于是太

宗与文德皇后互进御膳,并上服御衣物,一同家人常礼。是岁,阅武于城西,高

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置酒于未央宫,三品已上咸侍。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

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太宗奉觞上寿曰:“臣早蒙慈训,教以文道;爰从义旗,平定京邑。重以薛举、

武周、世充、建德,皆上禀睿算,幸而克定。三数年间,混一区宇。天慈崇宠,

遂蒙重任。今上天垂佑,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此岂臣智力,皆由上

禀圣算。”高祖大悦,群臣皆呼万岁,极夜方罢。

九年五月庚子,高祖大渐,下诏:“既殡之后,皇帝宜于别所视军国大事。

其服轻重,悉从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是日,崩于太安宫之

垂拱前殿,年七十。群臣上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十月庚寅,葬于献陵。高

宗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

孝皇帝。

史臣曰:有隋季年,皇图板荡,荒主燀燎原之焰,群盗发逐鹿之机,殄暴

无厌,横流靡救。高祖审独夫之运去,知新主之勃兴,密运雄图,未伸龙跃。而

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辞答李密之书,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洎

讴谣允属,揖让受终,刑名大刬于烦苛,爵位不逾于珝轴。由是攫金有耻,伏莽

知非,人怀汉道之宽平,不责高皇之慢骂。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诛文静则

议法不从,酬裴寂则曲恩太过。奸佞由之贝锦,嬖幸得以掇蜂。献公遂间于申生,

小白宁怀于召忽。一旦兵交爱子,矢集申孙。匈奴寻犯于便桥,京邑咸忧于左衽。

不有圣子,王业殆哉!

赞曰:高皇创图,势若摧枯。国运神武,家难圣谟。言生床笫,祸切肌肤。

《鸱鸮》之咏,无损于吾。

上面是冰山一角而已

更多在:旧唐诗 新唐诗: 说唐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