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神逸的书法作品,心旷神怡书法作品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7-07 0
  1. 56字硬笔书法作品
  2.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什么?
  3. 常州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4. 苏堤清明即事书法作品
  5. 客厅挂什么书法好 客厅挂什么书法寓意好

 硬笔书法首先是书法,其次才是硬笔工具。在当代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样面临着继承、发展的重大课题,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历史使命也要求其不断地完善自身。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160字的硬笔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160字的硬笔 书法作品欣赏

 160字的硬笔书法作品1

心旷神逸的书法作品,心旷神怡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60字的硬笔书法作品2

 160字的硬笔书法作品3

160字的硬笔书法作品4

160字的硬笔书法作品5

 学习硬笔书法的意义

 1、学习硬笔书法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郭沫若通知早年在1962年给《人民 教育 》杂志题词中这样说过:?培养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一名学生如果每天能够踏踏实实地练字,认真、干净、一笔一画地完成每天的作业,实际上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踏实、稳健、不慌张、严谨认真的好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对自己意志和品德的磨练与考验。

 2、学习硬笔书法也有利于身心发展。

 因为书写时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杂念,一心钻到写字中去了,听凭心 手相 应,笔纸接触,这样长期的书写训练,久而久之会使人的身心处于平静状态,其情绪达到了宁静安详的境地,心态平静,办事自然就没那么浮躁了。这样既练了字,又培养了性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3、学习硬笔书法相当于在进行着爱国教育。

 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从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 文化 中产生的图形文字,到殷商甲骨文、金文、以及毛笔创造的秦篆、汉隶、唐楷、晋行、无不光彩夺目。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东坡等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了感人的《兰亭序》、《自书告身》、《自叙帖》等千古不朽的珍贵遗产,感动了每个炎黄子孙。尤其硬笔书法中常书写的楷体和行书更是在风格、体型、笔法上独树一帜,从毛笔书法艺术中脱颖而出,成为应用最广、***皆受益的?大众艺术?。谢稚柳先生说? 学书法 、识国宝,当有益于爱国之心?。

 4、在学习硬笔书法的同时其实也是在陶冶着情操。

 书法之审美,千变万化,或雄浑、或精致,或奔放、或沉郁,观之心旷神怡,书写愉悦流畅。练习硬笔书法于咫尺方寸之间,展现布局、笔法、章法。既要巧思,也要抒情。习字须心平气和,宜于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经常习字是青年人修心养身,调节心理的张扬、冲突、紧张的一方?良贴?。学生的学习每天接触大量的枯燥知识,使学生习惯于 抽象思维 ,久而久之想像力,灵活性等形象思维退化。通过一定硬笔训练,配以名句、赋、诗、词、 散文 的练习,使单调的学习气氛中,融入人文精神,生活哲理、审美心理等有较好作用。人文素质是近年来学生诸多素质中最基础的素质。人文素质具有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融通性。而硬笔书法教育是?专业与人文融通?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每个人写的文字体现了他的修养、性格、学识甚至健康。也有人说,文字是人的第二外貌,就是说,你的一手好字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外貌上的不足,相反亦然。对于学生来说,一手好字能受益一生。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职业的原因,一手粉笔字,就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形象,一手钢笔字则在学生家长面前树立了形象。如果将来当一名老板或秘书,那你的一手字体现了公司的形象。记得一位老总在电视招聘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被公司聘用,那么以后你的每一个*** 总结 都必须是手写的,你说你的字好坏重不重要。

 在当今世界上有目共睹的经济大国日本,为了用书法提高国民素质,1959年成立了全日本书道研究会,每年举办一次?全书研?,至今从未中断。他们从小学至中学再到文科大学的习字和书法,都是学生的必修课。日本国的书法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已大大超过了这个?宗祖国?。另一个经济大国美国,虽然没有与汉字书法相媲美的书法艺术,但他们仍不甘示弱,从仅有的26个简单字母构成拼音文字中,组织出具有特定含义,用来窥测书写者的内心世界。目前大约有一千多家公司经常在各种管理决策人选上求助于笔迹分析专家。据有关资料介绍,韩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同样把书法教育当作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节,统一安排,常抓不懈。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重视书法,练好硬笔书法。

 写字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普通的一件事。把字写好,写漂亮,有利于 人际交往 ,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有助于学习毛笔书法,有助于审美情操的提高。学习硬笔书法,写好字将是受益于终身的大好事,一手好字陪伴一生幸福,其意义十分重大。应该好好练习硬笔书法。

56字硬笔书法作品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大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意味

神***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书法中的神***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评审书法的好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评论者的主观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首先爱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欢纤细秀美,有的人喜欢厚重粗狂;有的人偏爱端正静气的楷书,有的人偏爱生动流畅的行草。其次,文艺修养有深浅,审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写实,有的人追求写意;有的人推崇传统,有的人推崇创新。

编辑本段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者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它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意思是你对众多的剑器有鉴赏的经历,自然就能辨识其优劣;你会弹奏多种曲调也就懂得了音律。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千古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应有一定了解。对目前书法发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辩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马克思说:“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书法欣赏何尝不是如此!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宝知识及其发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产品出现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书法作品的产生同样与文房四宝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笔、墨、纸、砚的发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后翻铸而成。这些与后来用笔写出的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笔书写,由于笔的性能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有所区别。王羲之书“兰亭”用的是鼠须笔,茧纸,与今天我们用羊毫笔生宣写出来的就不同。何况从古至今制笔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种。另外纸的品种性能也花样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砚的改革、装裱的方法形式、质量也都影响着书法作品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时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编辑本段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一)整体把握

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话“学习的标准,就是欣赏的标准”。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正像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这里主要指“神***”。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可绍于古人”。在观神***后,再兼之于形质,此为欣赏书法的诀窍,而斤斤于点画者是难以得其真谛的。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或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或空旷疏朗上下呼应。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如苏东坡的《寒食帖》,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反之,过于工整、齐平而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局部分析

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但是,作为整体效果是由局部的、单个的字与线条构成的,如果单个的局部的字与线条不美,那么整体的美也就无从谈起。应该说“单个的线条是美的,组合得好,就达到了更高的美”。在这里我们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笔法和墨法三个方面来谈:

1、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

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也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历代书家都有关于结体的论述。作为书法欣赏者应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对书法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楷书有唐欧阳询的《大字结构三十六法》,明李淳进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研究行书结体的优秀范本。出自宋人之手的《草诀百韵歌》也为后代所广为流传。总的来说,行草书中“违”的成分多些,楷隶篆中“和”的成分多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已有人将篆隶以草法为之,以强调“抒情达意”,这样的篆隶“和”的成分就大大减少,也颇具时代特色。即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之理。

现代“流行书风”中所谓“丑书”也是以多种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结字变化追求一种“从多种矛盾中求统一,又从统一中制造一定的矛盾”的构字技巧,使作品呈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虽至今争议不绝,但作为一种尝试,也不妨在争论中让欣赏者做出抉择,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我们在欣赏时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它以丰富和提高欣赏技能。

2、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 “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圆,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 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笔偏侧(指一偏到底),写出的线条(点画)则扁、薄、浮、弱,抛筋露骨,就无美感可言。

再谈“涩”。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而笔迟涩进。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因为屋漏的水沿着墙壁(土墙)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墙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线产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见曲、似滞还流的水痕,这正契合了书法线条涩的表现。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圆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古人有“横鳞竖勒”之说,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是一种蓄势的前进。刘熙载说:“笔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涩矣。”这样的线条,不轻滑,不飘弱,而有沉着、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另外,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书法线条的节奏也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不能平铺直叙。体现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

当然,各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规律和标准。正如《书谱》中所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书法都应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灵活运用,方能进入书法欣赏之堂奥。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编辑本段书法欣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作为书法欣赏,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稳定注意

书法欣赏要充分发挥“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时能清晰地观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远离其它事物,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它受人的个性、兴趣、信念的制约,在具体欣赏书法时,必须把其感受、思维、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们一眼就可以扫过去,甚至也评论一番,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艺术欣赏要有一段时间用来感受、思考、理解,从而加速心理活动的运转,尤其是对于有着巨大艺术容量的作品,更应反复观赏、玩味,方可有所得。宋《续书断》中记载,一次欧阳询出行看到索靖写的碑,第一次大体看了一下就过去了,第二次经过时,先是坐了下来仔细的品味,越看感觉越好,干脆就住了下来,在碑旁过了三天三夜才肯离去。这足以说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细观赏品味才能体会其深刻艺术内涵。此故事也是“稳定注意”的绝好范例。

(二)、多欣赏原作

探索书法美,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多看原作,因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缩小印刷的,一米或几米的作品缩印成只有十几厘米或几厘米大小,往往失真。如同真实的风景和风景的照相比较一样,从一张风景照片上是无法体验到走进真山实水中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的。而我们面对书法原迹,既可远观,又可细加品赏,用笔技巧墨色变化都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三)、多读书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与学识和阅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欣赏水平和层次必须有多方面的学养的支撑,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因为不但书法内容既深又广,而且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原理是相通的。所谓“字外功”、“画外功”、“功夫在书外”的说法,其中多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四)、书法创作实践

要能鉴赏书法,不但要学习书法,还应亲自进行书法创作实践,只有书法家才能敏锐地感觉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就像只有诗人才能在诗作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状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一样。没有对创作的深刻体验就难以获得书作中最深层的意蕴。

以上只是谈了书法欣赏中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目的是为学习书法的老年学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这些所谓的方法规律很具体,但实质上还是较为抽象的原则。它不像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那样有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这也是书法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理解和掌握这一品评欣赏标准的程度如何,与欣赏者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接触和认识的深度有关,与其书法造诣的高低有关,还与其字外的知识修养和个性气质有关。至于书法欣赏更深的层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王羲之的真水无香书法欣赏.应从整体欣赏到局部欣赏.一是整体欣赏:欣赏整体美,看章法布局.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成篇,构成章法整体.二是局部欣赏:看字法,笔法,墨法.理解和掌握这一品评欣赏标准的程度如何,与欣赏者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接触和认识的深度有关,与其书法造诣的高低有关,还与其字外的知识修养和个性气质有关。至于书法欣赏更深的层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什么?

 硬笔书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很实用,但是书法界却不重视。硬笔书法界自己一直在努力,从艺术水平到工具更新、表现形式,多方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56字硬笔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56字硬笔 书法作品欣赏

 56字硬笔书法作品1_黄鹤楼(崔颢)

 56字硬笔书法作品2_蜀相(杜甫)

 56字硬笔书法作品3_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56字硬笔书法作品4_ 清明 (杜牧)

56字硬笔书法作品5_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硬笔书法的好处

 硬笔书法的有利于身心发展。因为书写时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杂念,一心钻到写字中去了,听凭心 手相 应,笔纸接触,这样长期的书写训练,久而久之会使人的身心处于平静状态,其情绪达到了宁静安详的境地,心态平静,办事自然就没那么浮躁了。这样既练了字,又培养了性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硬笔书法相当于在进行着爱国 教育 。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从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 文化 中产生的图形文字,到殷商甲骨文、金文、以及毛笔创造的秦篆、汉隶、唐楷、晋行、无不光彩夺目。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东坡等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了感人的《兰亭序》、《自书告身》、《自叙帖》等千古不朽的珍贵遗产,感动了每个炎黄子孙。尤其硬笔书法中常书写的楷体和行书更是在风格、体型、笔法上独树一帜,从毛笔书法艺术中脱颖而出,成为应用最广、***皆受益的?大众艺术?。谢稚柳先生说? 学书法 、识国宝,当有益于爱国之心?。

 在学习硬笔书法的同时其实也是在陶冶着情操。书法之审美,千变万化,或雄浑、或精致,或奔放、或沉郁,观之心旷神怡,书写愉悦流畅。练习硬笔书法于咫尺方寸之间,展现布局、笔法、章法。既要巧思,也要抒情。习字须心平气和,宜于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经常习字是青年人修心养身,调节心理的张扬、冲突、紧张的一方?良贴?。学生的学习每天接触大量的枯燥知识,使学生习惯于 抽象思维 ,久而久之想像力,灵活性等形象思维退化。通过一定硬笔训练,配以名句、赋、诗、词、 散文 的练习,使我们单调的学习气氛中,融入人文精神,生活哲理、审美心理等有较好作用。人文素质是近年来学生诸多素质中最基础的素质。人文素质具有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融通性。而硬笔书法教育是?专业与人文融通?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写的文字体现了他的修养、性格、学识甚至健康。也有人说,文字是人的第二外貌,就是说,你的一手好字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外貌上的不足,相反亦然。对于学生来说,一手好字能受益一生。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职业的原因,一手粉笔字,就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形象,一手钢笔字则在学生家长面前树立了形象。如果我们学生将来当一名老板或秘书,那你的一手字体现了公司的形象。我记得一位老总在电视招聘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被我公司聘用,那么以后你的每一个*** 总结 都必须是手写的,你说你的字好坏重不重要。

 在当今世界上有目共睹的经济大国日本,为了用书法提高国民素质,1959年成立了全日本书道研究会,每年举办一次?全书研?,至今从未中断。他们从小学至中学再到文科大学的习字和书法,都是学生的必修课。日本国的书法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已大大超过了我们这个?宗祖国?。另一个经济大国美国,虽然没有与汉字书法相媲美的书法艺术,但他们仍不甘示弱,从仅有的26个简单字母构成拼音文字中,组织出具有特定含义,用来窥测书写者的内心世界。目前大约有一千多家公司经常在各种管理决策人选上求助于笔迹分析专家。据有关资料介绍,韩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同样把书法教育当作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节,统一安排,常抓不懈。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重视书法,练好硬笔书法。

常州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毫无疑问,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正是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而这也是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所提出的。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三月,也就是公元353年所创作。当时王羲之是会稽内史,他与朋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欢聚一堂,这些文人在一起当然离不开吟诗作赋,曲水流觞。而后,在***结束以后,王羲之就将这次友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全部整理成集,并亲自作序。在这篇序文中,王羲之不仅记载了这次盛会,更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对时光流逝,宇宙之大的感慨,而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兰亭集序》。

后来历朝历代,无论是尊如皇帝,还是文人墨客,都对《兰亭集序》评价极高,像唐太宗也是对其推崇备至,甚至还想将其作为殉葬品,只是后来《兰亭集序》真迹就已经失踪,后来传世的也都是各种临摹版本。

从书法角度来看,《兰亭集序》也是公认的完美书贴,所用字体是行书,全文28行,324字,这篇书法文字遒媚飘逸,每个文字都十分精妙,点画有如舞蹈一般,给人感觉美不胜收。王羲之作为书法大家,经典作品也不少,但是最为出名的还是这副《兰亭集序》,而《兰亭集序》更是被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奉为极品。而且,这部书法作品也透露出东晋的书法文化,其字体圆转流美,可以很明显感觉到东晋楷书的成熟,在这副行书作品中隐隐蕴含着楷书的骨力。

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毫无争议的,因为这幅书法作品完全符合书法的基本审美,正如古人评价“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最为难得的是笔法刚柔并济,线条变化灵活,懂得书法之人欣赏《兰亭集序》时,总能感受到一种非凡的艺术美感。

只是很遗憾,到现如今也没有见到《兰亭集序》的真迹,可能早已在历史中被毁坏了,如果《兰亭集序》真迹在世,那绝对是无价之宝。

苏堤清明即事书法作品

常州是我国有这2500年之久的文化古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荟萃。如此文化,书法发展必然不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常州的优秀书法作品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常州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常州优秀书法作品1

 常州优秀书法作品2

 常州优秀书法作品3

 常州优秀书法作品4

 作家用笔与书家用笔

书法讲究用笔,文学也讲究用笔,从用笔切入,可以从一个特别的角度看到书法与文学的关系。

书法用笔的范例不胜列举,我们看一看《岳阳楼记》在不同书家手里的不同用笔吧。董其昌的行书《岳阳楼记》,前半部分用笔厚重,后半部分用笔轻盈,厚重之笔配以浓墨,轻盈之笔配以淡墨。最后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八个字的用笔与前面又有变化,几乎全是中锋用笔,线条纤细而劲健、圆转而顺畅、秀丽而飘逸。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厚重与轻盈的用笔都统一于疏朗的章法之中,营造出鲜明的淡雅之境。

张瑞图的行草书《岳阳楼记》在用笔上则是另一种风格。张瑞图写行草喜欢用尖锋,一个笔画的起笔往往呈现“尖”的形态,给人一种锋芒外射的印象,其行笔又喜快捷,让人有痛快淋漓、斩钉截铁的感觉。在张瑞图的《岳阳楼记》中很难看到圆转之笔,而惯常用的是翻转之笔,使作品呈现一片方折之形,避开了圆转用笔的“软媚”,棱角鲜明、强悍有力,从而营造出通达洞透的意境。

书家在书写《岳阳楼记》时,不知是否体会到范仲淹在作此文时的用笔。作为文学作品的《岳阳楼记》,其用笔也是很有讲究的。

从整体结构看,作者用笔的重点是提笔与顿笔的配合。开头一句用“庆历四年春”这个年号和“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个事由提起叙述,然后稍稍一顿,落笔于“属予作文以记之”,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此后每一部分都顺着这个思路逐个提起一段内容,把要表达的东西层层展开再充分铺垫之后,重重一顿,落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文眼上。这一顿似乎还嫌不够,随之又做重复一顿:“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以这重复一顿结束全文,把主题强调得更加鲜明而坚定。

从每个段落看,作者用笔的重点在于排笔绘画中指线有规律地排列与顿笔的配合。文中几乎每一段都用了排笔,用排笔充分铺陈;凡铺陈之后均要用顿笔,以顿笔揭示铺陈的那些现象背后的精神指向。使读者先展波澜壮阔的画卷,然后又使读者掩卷沉思,去体会画卷的深层意境。比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一段,连着五个排比句,然后用顿笔引出一类“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情状;“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段则连着用七个排比句,而后用顿笔引出另一类“迁客骚人”“宠辱皆忘”“其喜洋洋”的情状。

从文章的开合承转看,作者用笔的重点在于圆笔与折笔的配合。一味的圆笔会使文章滑向平庸,一味的折笔会使文章跌入晦涩,而二者的结合则使文章开合有力,承转有度,步步深入。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到“若夫*雨霏霏”,再到“至若春和景明”,一路下来都是非常顺畅自然的圆笔;而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则是急骤翻转的折笔。从以上两种情状再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又是大翻转的折笔。以圆笔开始,使文章行云流水;以折笔入味,使文章充满哲思。

从文章的韵律看,作者用笔的重点在于重笔与轻笔的配合。有重有轻,方有节奏,轻重配合才出韵律。凡交待事由的内容都用轻笔轻轻带过,凡展示景象的都用重笔浓墨重彩;凡用于衔接的地方都用轻笔轻盈自然,凡用于揭示思想的地方都用重笔重锤猛敲。轻与轻又不同,重与重有区别,轻重穿插配合默契,形成圆熟而美妙的节奏与旋律。

《岳阳楼记》丰富的用笔创造了作品鲜明而辩证的意境。这种意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淡泊高雅,一方面是通达洞透。没有后者,很难有真正的淡泊高雅;没有前者,也谈不上通达洞透。董其昌书写的《岳阳楼记》,用圆转、劲健的用笔突出了原作的淡泊高雅之境;张瑞图书写的《岳阳楼记》,用翻转方折之笔突出了原作通达洞透之境。两人都抓住了原作意境的一个方面,也都发挥了个人的书写个性,所以两幅《岳阳楼记》都实现了个人的创作意图,也挖掘了原作的艺术潜质。

客厅挂什么书法好 客厅挂什么书法寓意好

苏堤清明即事书法作品如下:

《苏堤清明即事》是南宋作家吴惟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赏析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

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

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

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1、四字书法:烹茶听雪、香远益清、室雅人和、高瞻远瞩、宽仁厚德、海纳百川、***当头、鸿福满堂、崇贤尚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淡泊明志、天道酬勤、天顺人和、上善若水、鹏程万里。

2、古典诗词书法:陋室铭、诫子书、观沧海、爱莲说、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岳阳楼记、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日常装修中,可以在家里的客厅里加入一幅中国书画作品,会更加和谐。书画作品不仅可以装饰家居环境,让人心旷神怡,还能体现中华数千年的底蕴,以及中国家庭情感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