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出自_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出自 想近的语句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11 0
  1. 书法名言警句
  2.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3. 自成一家是什么意思
  4. 议论文常用名言警句
  5. 宋代四大书家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最为出色,除此之外你知道励志的书法 名言 名句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推荐的励志书法名言名句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励志书法名言名句(热门版)

 1)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出自_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出自 想近的语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3) 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4)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5)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 草书 》

 6)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7)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8)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9)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0)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1)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12) 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13) 书肇于自然。蔡邕

 14)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15)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6) 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17) 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18) 故以道德、事功、 文章 、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9)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20) 字无百日功。

励志书法名言名句(最新版)

 1) 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2)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4) 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5)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6)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7) 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8)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9)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10) 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1)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12)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13)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4)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5)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6)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7)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18)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19)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20)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励志书法名言名句(经典版)

 1) 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2)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3)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4) 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5)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6) 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7)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8)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9) 欧阳询: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励志六字书法名言名句}.

 10) 认真写字快乐无穷,用心做事精彩一生。

 11)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12)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13)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4)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15)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6)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7)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8)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19)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20)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看了励志书法名言名句还看:

1. 学习书法的名言

2. 励志书法名言警句

3. 励志4字书法名言名句

4.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书法

5. 激励学习的名言书法

书法名言警句

由于王羲之《兰亭序》是魏晋风度的审美典范,而魏晋风度的审美风尚对后世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兰亭序》对后世书风的影响是任何一件作品都难以比拟的。王羲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后人对他的技法的学习,有时则表现为后人对他的艺术精神(魏晋风度)的理解和把握。前者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消极影响,后者则促进了书法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本文限于篇幅,仅从各个时代撷取有代表性的书家来分析王氏书法的影响。

唐代立国之初,太宗李世民为政治文化统一的需要提倡南朝文化,其于书法,更出于个人的审美趣味,极力推崇王羲之。先是在史官编纂《晋书》时,亲为王羲之作传论;而后是于贞观初年下诏,出内府金帛征求王羲之墨迹,并命“弘文馆”(唐代专门的书法机构)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鉴别编目,又御选榻书人精工榻模,广为流传。为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可谓不遗余力。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书法,除了因国家政治文化统一需要外,个人的审美情趣尤其值得考察。其所作的《王羲之传论》称:

……所以详察古今,研今自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风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在《传论》中,李世民历数各家之短,独赞王羲之书“尽善尽美”。指出王羲之书法技巧之精湛“点曳之工,裁成之妙”,评价王羲之书法的韵味“烟霏露结”,“凤翥龙蟠”。初看起来,李世民欣赏的是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其实,王羲之之所以能折服帝王之尊的李世民,除了王羲之书法形式之美而外,更深层的是形式之中所蕴含的神韵。这似乎令人费解,其实作为万人之尊的皇帝,一方面需要“治国平天下”,在“治国平天下”中实现自我价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而,在其书论中鼓吹“筋骨”、“骨力”,甚至以兵喻书,把书法比作打仗。(见李世民《论书》)。另一方面,当个体价值在社会群体中得以实现后,思考个体身心自由与健全的道家哲学就成了“高处不胜寒”的皇帝也不可或缺的了。因而,李世民折服“神气冲和”。优美无比的王书,主张“思与神会,同乎自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李世民《指意》),这才是李世民“尊王”思想的本质所在。从现存李世民书法《晋祠铭》来看,完全是王羲之书作的翻板,影响可见一斑。

李世民“尊王”的审美倾向,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和薛稷的书法创作,使初唐书法笼罩在尚“意”书风之中。如果说李世民和“初唐四家”的书法创作还仅只是侧重对王羲之书风的继承而无多少新意的话,那么盛唐的颜真卿、张旭、怀素的书法创作则完全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精神的弘扬与创新,使唐代书法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奠定了唐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颜真卿行书是沉抑顿挫、至刚至大的儒家面目,其行书追求自然,不计工拙,随处可见的涂抹无不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震撼力;张旭的草书气势连绵,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有吞吐洪荒的气慨;怀素的草书绝去人间烟火,如一缕清烟。从表现形式看,颜真卿、张旭和怀素的书法与王羲之书风截然不同,但其艺术精神却是共通的。王羲之书法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得意忘形,借汉字线条抒写性灵的创新的艺术精神在颜真卿、张旭和怀素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也正是他们抓住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本质,才使这三位在书史上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家。

宋代有成就的书法家“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同样抓住了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精神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苏轼,杰出的文学家及书画家。在当时,苏轼是一个士大大领袖式的人物,其诗文书画不过“博学余暇,游手于斯”的副产品。他真正的抱负是在政治上干一番大事业,脑子里充满了忠君爱国,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但是,苏轼的艺术创作和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不在于此,苏轼虽然志在仕进,可终其一生也未能施展宏图。建立于易文化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生哲学,本来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两个方面,入世与出世,进取与退隐,杀身成仁与颐养天年,就象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构成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这种阴阳(儒道)互补的文化特征,在苏轼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加之宋代佛与道合流,禅意识空前盛行,政治上的不得志,更促使苏轼一头扎进了佛道之中,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这和王羲之是非常相似的。佛家万物皆空,一切虚幻与道家的“无我”,佛家的“本心”与道家的“齐物”在苏轼思想中完整的契合。基于这样的思想,苏轼在书法理论中主张“不践古人”,认为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就在于对传统“法”的突破,这种创造性的突破可称为“无法之法”。“王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东坡集》)。对于崇尚规矩的唐楷,苏轼认为未免匠人之气,评价张旭、怀素书法“粉饰”、“市倡抹青红”、“妖歌曼舞”。苏轼提倡“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天真浪漫是吾师”,崇尚自然纯朴,清闲妙丽的艺术风格。不难看出,苏轼一方面要突破传统书法(主要是王书之法)的技法,但其书法的审美情趣却和王书非常相似。这些,无不说明魏晋风度的审美风尚和王羲之书风对苏东坡书法的深刻影响。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书法观念上一承苏东坡“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而提出“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观点,在创作上和东坡一样实践着魏晋风度的美学精神。至于米芾,自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集古字”主要是“集”(学习、临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从现存米芾所临《中秋帖》来看,其临摹“二王”书法几乎可以乱真,但米芾“集古字”的目的并不是亦步亦趋,而是“总而成之”,即其所谓“集古成今”。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魏晋风度的审美风尚及王羲之对米芾的影响是如何深刻了。宋四家中的蔡襄。用笔受唐人影响较大,书风追求静中有动,明显受到了王羲之书风的影响,但其书法缺少个性,不足论之。

元至清中叶的书法主流是笼罩在复古主义的思潮下的,这里的“古”,主要就是指王羲之书风。他们的书法完全是学习从王羲之起的一派王书体系,以得晋人和王羲之风韵为最高宗旨。

元代书坛的****赵孟兆页是复古主义的旗手。他的小楷法度严谨,字形峭拔秀丽,结体妍媚舒展,线条清劲圆畅,既不臃肿,也不浮滑,布白停匀,秀逸可爱,直接二王遗韵。行草亦以晋人为风范,不过技法精熟,温润婉丽,有一种说不出的风韵和意态,是典型的唯美主义的代表。

明代初至明中叶的几代帝王喜爱翰墨,尤爱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于是朝野一体,掀起了学“阁帖”的热潮。明中叶的书坛高手尽出吴中,“吴中三子”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各有所擅,但都是王羲之书风的延续。

元明两代书家大多集结在复古主义的大旗之下,亦步亦趋,刻意描摹王书,在观念和形式上没有太多的拓展。从形式上看,他们是王羲之书风和魏晋风度的代表,但其艺术精神实则背离了张扬个性、表现性灵的魏晋风度的审美趋向和王羲之书风的内涵,使书法本体的发展陷入了沉滞的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明末后期从复古主义思潮的阵营走出了一支叛军:王铎、徐渭、傅山、倪元璐、黄道周、八大山人等,他们一反元代赵孟兆页之风,甚至不惜破坏复古主义者所遵循的“二王”的经典的“法”,使书法走向了抒情与表现,真正从审美内涵和艺术精神上继承了魏晋风度和王羲之书风。

尽管如此,元代以后以王羲之书风为审美典范的复古思潮主导下的“帖学”的消极影响还是延伸到了清中叶。

清中叶后,因“小学”的盛行,文人研究汉魏碑刻,并从汉魏碑刻中领悟到了不同于王羲之(元明尊为“帖学”)的粗旷、豪放、朴拙、大气、宽博的美,于是“碑学”兴起了。“碑学”在书法史上的兴起,其价值就在于使书法在复古主义的旗帜下重描摹王派书法技法,忽略其艺术精神而沉寂了几百年的书法重新回到了借助线条与结体来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魏晋风度和王羲之书风的精神上来,从而使书法本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书法名言警句1

 1、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6、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10、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1、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12、***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15、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1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2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2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2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7、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2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29、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30、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3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32、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3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36、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8、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39、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40、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41、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4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4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4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47、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4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49、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50、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51、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5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3、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54、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55、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56、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5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

 5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59、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

 60、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61、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6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

 63、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

 64、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65、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66、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6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68、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69、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70、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71、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72、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73、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74、书肇于自然。——蔡邕

 7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7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77、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78、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79、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80、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1、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8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

 83、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8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8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86、字无百日功。

 87、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8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8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9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9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92、一样事,百样做。

 9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94、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95、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96、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98、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9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00、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0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03、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0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05、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106、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07、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108、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109、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11、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112、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13、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

 1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15、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17、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18、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

 119、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120、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12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122、打怕的人是***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123、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124、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书法名言警句2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8、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0、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1、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2、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13、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14、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15、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16、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17、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18、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19、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20、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21、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2、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23、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2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25、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26、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2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28、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29、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30、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书法名言警句3

 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书法名言警句4

 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3、书肇于自然。——蔡邕

 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书法名言警句5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书法名言警句6

 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1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书法名言警句7

 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自成一家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褚遂良、米芾、最为出色。今天我为你分享的是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精选

 1) 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谚远《法书要录》

 2)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齐为体,方正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明.项穆《书法雅言》

 3)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唐.孙过庭《书谱》

 4) 草书之法,笔要方,势要圆。最忌扛肩阔脚,体势疏懈;尤忌连绵游丝,点画不分。清.朱屡贞《书学捷要》

 5) 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及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宋.朱文长《续书断》

 6) 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东晋.王羲之《笔势论》

 7) 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迟笔法在于疾,疾笔法在于迟,逆入倒出,取势加功,诊候调停,偏宜寂静。其于得妙,须在功深,草草求玄,终难得也。唐.张怀灌《论用笔十法》

 8) 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书学详论》

 9) 凡事有志竟成......。清.梁献《学书论》

 10) 有天才者或未能精之,有神骨者则其功夫全弃,但有佳处,岂忘存录!唐.李嗣真《书后品》

 11)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唐.孙过庭《书谱》

 12)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13)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14)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5)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16)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7)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8)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9)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20)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推荐

 1)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2) 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5) 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6)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7)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8) 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9)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0)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11) 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2)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13)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14)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5)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6)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7)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8)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19)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20)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大全

 1)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2)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3)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4)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5)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6)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7)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8)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9)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10)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11)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12)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3) 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4)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5)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6)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17)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18)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9)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20)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看了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还会看:

1. 古代名人名言赏析大全

2.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

3. 古代名人名言手抄报内容

4. 经典古代名人名言

5. 有关古代的名人名言

6. 古代名人名言精选大全

议论文常用名言警句

题库内容:

自成一家的解释

[be unique in one?s style;h***e a style of one's own]

技艺 、 思想 、主义等有独到之处,以自己 独特 的风格而形成一派 详细解释 谓在学术或技艺上有独特的创见或风格,能自成流派。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 :“天文则星占、月会、浑图、周髀之流,艺文则 《四部》 、 《七録》 、 《中经》 、 《秘阁》 之辈、莫不各逾三箧,自成一家。” 宋 黄庭坚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诗:“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 逼真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 :“ 杜陵 只欲脱去 唐 人工丽之体,而独占 高古 ,盖意在自成一家,不肯随场作剧也。” 老舍 《四世同堂》 二一:“该用西药,我用西药;该用中药,就用中药;我是要 沟通 中 西医术,自成一家。”

词语分解

自的解释 自 ì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 自满 。 自诩 。自馁。自重(恘 )。 自尊 。自谦。 自觉 (?)。自疚。自学。 自圆其说 。 自惭 形秽。 自强不息 。 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当然 : 自然 。自不待言。自生自灭 一家的解释 .一个 家族 ;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 彼此 ,如 家人 之相亲。《管子·霸言》:“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说林训》:“一家失熛,百家皆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 家训 ·兄

宋代四大书家分别是谁?

谈勤奋

1、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乔·雷诺兹 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陶潜 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也会生锈。——老舍 4、科学的心灵,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懒汉。——华罗庚 5、勤奋是生命的灵魂。——狄更斯 6、人类为求取幸福,所不可避免的条件是勤奋。——列夫·托而斯太 7、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8、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勤奋又谦虚的一代。——巴甫洛夫 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唯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谈惜时

1、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道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4、少年辛苦终成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5、一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孙中山 6、如果有什么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 7、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盲人作家:海伦·凯勒

谈礼貌

1、礼貌是快乐地做事情的方法。——爱默生 2、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一切学识都重要。——贺拉斯 3、得饶人处且饶人。——曹雪芹 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5、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穆尼尔·纳素夫

谈青春

1、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巴金 2、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青年时代要比其它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年,不让自己的心灵冷切、变硬、僵化,谁就是幸福的人。——别从斯基 3、青年是一个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4、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华,你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王尔德 5、***都有可惊人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赖在我。”——纪德 6、我顿时想起我那忘却的青春岁月……那时,我也是这样的孤独,但却充满着惬意,富有诗情。——海塞 7、充满灵魂的青春,是不会那么快消失的。——卡落莎 8、岁月流逝,青春的美酒并不总是清澈的,有时它会变得浑浊。——莱格 9、春天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中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寒罗

谈幸福

1、人生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陈独秀 2、人的精神上的忍受力是极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彻底地消灭人们对幸福的希望。——希尔德烈斯 3、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果戈里 4、如果你能够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乌申斯基 5、所有的人和一切生物一样,都希望获得他们的本性或体质所能容许的最大幸福…… ——欧文 6、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的美的音乐是慈悲。——罗曼·罗兰 7、真正的幸福绝不定居于一处,探寻无着,又无处不在;金钱买不到,却又唾手可得。——波普 8、在这人世,流泪未必为了绝望,往往为了借自己所流的眼泪,感受自己的幸福。——陀思妥耶夫斯基 9、我学会了寻求幸福的方法: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他们。——弥尔顿 10、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罗曼·罗兰

谈天才

1、天才杂逆境中才能显出,富裕的环境反而会埋没它。——贺拉斯 2、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 3、修凿可以是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布莱克 4、有些人是无所事事的天才,有些人是勤勤恳恳的天才。——哈里勃尔顿 5、天才出自勤奋。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谈纳谏

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我们决不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并坚信成功的个人、团体和事业,必定是从错误的改正中磨炼出来的。——周恩来 3、我们到不怕承认自身的“弱”,愈知道自身弱在哪里,愈好来尽力加强它。——闻一多 4、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这些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列宁 5、即使批评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真理,也应该欢迎。——斯大林 6、君之群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王符 7、批评和呼吸一样,是人类少不了的东西。——艾略特 8、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德谟可利特

谈改革创新

1、科学所以叫做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斯大林 2、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创造新生活。——李大钊 3、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鲁迅 4、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张大千 5、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6、新手永远应当凭独创的作品开始他的事业。——契诃夫 7、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莎士比亚 8、艺术总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使人产生疲倦。——刘湛秋 9、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

谈环保

1、人只能按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2、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卢梭 3、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4、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长冈半太郎 5、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其自然。——埃斯库罗斯 6、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曲格平

谈求实

1、真实是人所持有的最高级的东西。——乔叟 2、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3、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4、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5、不踏实的人就像水上浮萍。——中国谚语 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7、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终将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 8、一个事实,抵得上整船的装饰品。——英国谚语

谈清正廉洁

1、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谦矣。——《吕氏春秋》 2、***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3、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略,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4、好官必不爱钱。——吴汝纶 5、勿贪意外之财。——朱柏庐 6、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王通 7、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

谈爱国主义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5、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6、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个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7、我们要把心灵的美丽的***献给祖国。——普希金 8、对于人和国民来说,最伟大最神圣的东西是自己的祖国。——哈里斯 9、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10、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11、连祖国都不会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拜伦 12、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巴甫洛夫 13、爱国高于一切。——肖邦 14、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洛夫 15、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谈尊师重教

1、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曲啸 2、教师是太阳底下无法再优越的职业。——夸美纽斯 3、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斯大林 4、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5、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陈云 6、教师——他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指路明灯。——苏霍姆林斯基 7、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8、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振兴,在开学校。—— 9、轻视教育的人是唯一的不学无术之辈。——贺拉斯 10、为孩子们建立课堂,胜于为成年人建造监狱和绞台。——库克 11、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杜兰

王羲之虽被唐太宗奉为“书圣”,可他的书法艺术并没有在唐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自从《兰亭序》被唐太宗带入坟墓之后,王羲之那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婉约飘逸的行书意味也似乎被世人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过于自由的草书和过于规范的楷书。

祭黄几道文卷(楷书)然而,历史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的,当泾渭分明的草书和楷书艺术在唐代的张旭、怀素和颜真卿、柳公权那里发展到了极致之后,一种重归行书的“尚意”之风渐渐笼罩了宋代的书坛。行书艺术也随之而重新抬头,于是便有了苏、黄、米、蔡四大书家。同当年的王羲之一样,苏、黄、米、蔡的书法也是诸体兼得、以行为主,“尚意”追求也不以力量和规则见长,而是以意象和趣味取胜。但是,苏、黄、米、蔡不可能继续沿着当年王羲之的魏晋风度一路飘逸萧散下去。而是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方面改弦易张、另辟蹊径。

自元代开始,就有人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相提并论,称之为“宋四家”。而到了明代,有人便提出异议,认为从时间上看,蔡襄比其他三人都早,却排在最后,不合逻辑。因疑“苏、黄、米、蔡”中的后者应为北宋后期的蔡京而非蔡襄,并推论说,由于后人厌恶蔡为人奸诈,是有名的佞臣,故去京而换襄,遂导致时间上的错乱。这种观点虽能自圆其说,但不太符合北宋书法发展的逻辑。尽管蔡京的书法成就确乎不低,可就其开创性而言,却远不能与蔡襄相比。不仅后来的黄庭坚、张邦基、朱弁、王十朋、解缙、李东阳、王世贞等人都曾盛赞过蔡襄的作品,就连苏轼也称其为“本朝第一”。更大的可能是,由于后人考虑到苏轼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所以才在四家次序上做了改动。

蔡襄是仁宗时期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职。他的楷书庄重严谨,得唐人颜真卿之法度,行书则潇洒简逸,承五代杨凝式之意韵。在书法史上,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人物。在创作态度上,蔡襄也表现出“重法”与“尚意”的双重品格。据说他写《书锦堂记》时不仅严格遵守前人法度,而且每个字都要写上数十遍,择其善者而用之,称为“百衲碑”,可谓严谨到了拘谨的程度;然而在他日常生活的书札中,却常常无意间表露出一种盎然之趣和蓬勃生机,这也正是宋人所要发展和崇尚的东西。蔡襄流传下来的书迹颇多,有《茶录》、《牡丹谱》、《寒蝉赋》等楷书作品,《与杜长官帖》、《陶生帖》、《大研帖》、《扈从帖》、《澄心堂纸帖》、《持书帖》、《自书诗札》等行书作品,另外还有《万安桥记》、《书锦堂记》、《刘蒙伯墓碣文》等石刻。从其迥然相异的两种风格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由唐书“重法”到宋书“尚意”的艺术历程。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袖,苏轼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而且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早年学徐浩、柳公权,中年学颜真卿、杨凝式,因而也有着一个由“重法”到“尚意”的转变过程。在创作动机上,苏轼认为书法和绘画一样,只是文人修养的自然表露而已,没有必要刻意而为之,所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认为写字重要的不是技法上的功夫,而是文化上的素养。他甚至认为“口必至于忘声而后能言。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只有进入到一种忘情的自由状态,才可能在无意间调动出全部的文化积累,创作出富有韵味的作品。在创作方法上,苏轼反对陈陈相因、恪守死法,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只有懂法而又不拘泥于法,才可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此,他自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评草书》)。在创作风格上,苏轼认为书法的妙处既不在工也不在奇,而只在“天真烂漫”。所谓“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在创作实践上,苏轼擅长行、楷,以行书见长。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创造出一种刚健有力而又婀娜多姿的独特风格,所谓“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和子由论书》)。今存苏轼的作品主要有《黄州寒食帖》、《新岁展庆帖》、《前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等,石刻则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表忠观碑》、《柳州罗池庙碑》等。这些作品初看字形扁阔、欹侧倾斜,不甚规范。可将它们放在整幅字中细细品味,则会觉得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是那样生动灵活、清新自然、富有个性。正是由于上述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贡献,使得苏轼不仅居于“宋四家”之首”而且真正将“宋书尚意”的美学倾向确立下来。

黄庭坚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学于苏轼门下,号称“苏门四学士”。在书法上,他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受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对于苏轼更是推崇备至。同苏轼一样,黄庭坚也十分重视书家的学识和修养,认为“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跋周子发帖》)。同苏轼一样,黄庭坚也十分重视学者的人品和个性,认为“一丘一壑,自须胸次有之,但笔间哪可得?”(《题七才子画》)“若灵府无程,纵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书缯卷后》)。同苏轼一样,黄庭坚也反对死守陈规,主张发挥个性,倡导“不烦绳削而自合”(《题李白诗草后》),认为“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沿着苏轼开辟的道路,黄庭坚进一步颠覆了唐人的法度。在字体结构上,他不像苏轼那样化方为扁,以生动见长,而是中宫紧缩,四缘扩散,甚至运用移位的方法来突破字与字之间的界限。在用笔方式上,他不像苏轼那样化拙为媚,以趣味取胜,而善于用夸张有力又涵蕴深厚的长笔,创造出苍老豪迈的韵味,形成了自己纵横奇崛、波澜老成的独特风格。今存黄庭坚书迹甚多,大字行书有《黄州寒食诗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等,小字行书有《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定翊正墓志稿》等,草书则有《李白忆旧游诗卷》、《刘梦得竹枝词卷》、《诸上座帖》等。看黄庭坚的字同读他的诗一样,有一种“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感。

米芾是“宋四家”中唯一没有中进士的人,但从其有关绘画和书法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同样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米芾学书,渊源甚广,上溯魏晋,下及隋唐,钟鼎铭文,竹简碑刻,无所不学。但他学古而不泥古,敢于怀疑甚至批判自己学习的对象。米芾学习柳公权,却又说他是“丑怪恶札之祖”;米芾效法颜真卿,却只肯定他的行书,“真便入俗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或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米芾性格上的狂放不羁,二是由于米芾书法上的风格变换,三是由于到了米芾所处的北宋晚期,“尚意”的宋人似乎已有了更多的自信;可以不在前人的“法度”面前顶礼膜拜了。米芾传世的书法作品比较丰富,楷书有《向太后挽辞》,行书有《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有《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在“宋四家”中,米芾的笔法变化最多,风格也最为全面,他善于取众家之长化为己用,时人称“集古字”。在他的《蜀素帖》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潇洒飘逸;在他的《虹县诗卷》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黄庭坚的老成持重

从这一意义上讲,米芾可谓北宋书法的集大成者。因而后世的董其昌“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总的来说,无论是真、行、草、篆,米芾都能以意为主,得天纵之趣。正像宋高宗在《翰墨志》中所说的那样:“以芾收六朝笔墨,副在笔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从这一意义上讲,宋代书法的美学倾向,既可以看成是对唐代法度的“否定”,又可以看做是对六朝精神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单就书法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而言,我们自然不能说“宋四家”已超过了东晋“二王”的水准。但毕竟表现出了更为丰富的主观个性、更为多元的创作可能,如奇峰秀立,带给我们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