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无所出翻译,计无所之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7-22 0
  1. 成语文言文翻译
  2. 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的翻译
  3. 亦不可入,是什么意思?
  4. 文言文横着竹竿进城阅读
  5.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6. 萝卜汤的启示阅读短文答案
  7. 无计可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计无所之的区别是什么
  8.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的人,刚开始他竖着长竿子拿它,没法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最终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计无所出翻译,计无所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

《执竿入城》出自《笑林》。《笑林》为三国魏邯郸淳撰,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鲁迅《古钩沉》辑本较完备。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笑林》一书的影响。

邯郸淳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yì)、杨修为曹植的“四友”。”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又懂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方圆遐迩许多人都知其名。

成语文言文翻译

《截竿入城》邯郸淳〔魏晋〕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去。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最有学识的人,只是见过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扩展资料

“执长竿入城门者”的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1、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的翻译

1.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3.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龙。

4.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翻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7.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8.狐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 20个成语文言文及翻译

1.曾经沧海 曾:曾经。

经:经历。沧海:大海。

唐朝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意思是曾经见过大海的水,别的水就很难谈的上了。

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2.草菅人命 菅:一种野草。

《汉书·贾谊传》:“其视,若艾草菅然。”(艾:通刈,音意,割草。)

意思是他把看得像割草一样。形容统治者的残酷横暴。

3.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晋朝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意思是按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来选用词语。后用“按部就班”表示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4.白驹过隙 驹:少壮的马。过:越过。

隙:缝隙。《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郤。”

(郤:同隙)意思是像少壮的马在细细的缝隙前飞快地驰过。后用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5.别开生面 唐朝杜甫《丹青引》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凌烟功臣:指画在凌烟阁里唐朝初年功臣的画像。

将军:指画家曹霸。)原意是画像的颜色已经暗淡了,但经画家下笔重画,就有了新的面貌。

后以“别开生面”指另创新的格局或新的形势。6.兵不血刃 兵:武器。

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迩:近)意思是武器锋刃没沾上血,远近各邻国就降服了。

原指不必打仗就能取得胜利。后也指不经激烈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7.拨乱反正 拨:除去,废除。反:同返,返回。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8.惨淡经营 惨淡:辛苦,又写作惨澹。唐朝杜甫《丹青引》诗:“意匠惨淡经营中。”

原意是说下笔之前,苦心构思。后以“惨淡经营”指苦心经营。

9.得鱼忘筌 筌:用的竹器。《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意思是筌是用来的,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10.独木难支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意思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支撑得住的。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11.恶贯满盈 贯:穿钱的绳子;盈:满。

《尚书·泰誓》:“商罪贯盈。”意思是商纣王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

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12.尔虞我诈 尔:你;虞、诈:欺骗。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我不骗你,你也不骗我。

后用来表示彼此互相欺骗。13.耳提面命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意思是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14.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15.钩心斗角 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6.狗尾续貂 续:连接。貂尾是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

晋书·赵王伦传》引当时谚语说:“貂不足,狗尾续。”原意讽刺封官太滥,貂尾不够,只好用狗尾来代替充数。

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17.刮目相看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思是跟人离开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8.管中窥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有时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19.汗牛充栋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意思是书籍藏起来可以堆满屋子,搬起来可以让牲口累的出汗。形容藏书非常多。

20.画饼充饥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意思说是,推荐人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不过是在地上画的饼,只中看,并不能吃。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

5.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

亦不可入,是什么意思?

1. 求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 译文

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者,莫之及也。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

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才智高超的人,仅仅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就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启发与借鉴: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愚蠢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从老人这个方面又看出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执竿者”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

“老父”还不如执竿者,自作聪明,乱指挥,却把事情弄得更糟,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2. 鲁人锯竿入城的译文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才智高超的人,只是(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出处:《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扩展资料

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愚蠢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不能太死板,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从老人这个方面又看出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执竿者”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老父”还不如执竿者,自作聪明,乱指挥,却把事情弄得更糟,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词语注释:

1、鲁:鲁国。

2、执:手拿着。

3、老父:老人。

4、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5、亦:也。

6、俄:一会儿,不久。

7、但:只是;不过。

8、计无所出:办法没有(可以想)得出来(的)。计:方法,计策。

9、遂:于是;就。

10、初:最初,刚开始。

11、以锯:用锯子。

12、依:按照。

13、中截:从中间断开。

14、何不以锯中截之: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锯断再进入城门。何:为什么。

15、.…者:……(样)的人。

16、世之愚,莫之及也: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

17、依而截之:省略句,应为“依之而截之”。

《太平广记》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7年),次年(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故事的主流。

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故事,都跳不出这个范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故事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

3. 文言文 鲁人锯竿入城中 俄 的意思

标准答案来了一会儿全部的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文言文横着竹竿进城阅读

亦不可入的意思:也不能进入城门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1. 文言文:执竿入城 阅读答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义解释

执(握,持) 之(代词,它,代长竿) 至(来到) 截(截断)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翻译: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翻译: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2. 文言文(载竿进城)

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提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③。

——《笑林》

[注释]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③遂——于是。

3. 文言文截竿入城的翻译

<;截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截竿入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截竿入城>;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

“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作指挥,弄巧成拙 ,但乐于助人。

事实可以一手拿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成一个斜坡,进入城门,如果把竹竿放平进去,容易扎瞎别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体。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1,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cagd语言来讲就是piecewise.

字词理解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老人。古时指老年男子。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

遂:就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

启示: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4. 古文《载竿进城》的翻译

原文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2,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④锯中截而入?”遂⑤依而截之。

——《笑林》

2注释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

③ 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④以——用

⑤遂——于是。

3翻译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话将长竿子截断了。

5. 截竿进城 文言文 答案写出这则故事的大意

是笑林中的故事吧?

如果问翻译的话,给你大意:

从前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有个老头儿笑了,说:“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寓意的话,如下:

这则寓言讽刺了自作聪明、乱指挥的人和不会思考只会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萝卜汤的启示阅读短文答案

明史 刘基传

原文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濠,仕宋为翰林掌书。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多连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使者计无所出,乃为更其籍,连染者皆得免。

译文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今温州文成县)。曾祖父刘濠,在宋朝任翰林掌书一职。宋亡之后,同县人林融举兵准备兴复宋室。事情败露后,元朝派专使调查并登记林融一党名录,很多无辜的人被牵连进去。使者路过青田夜宿刘濠家。刘濠把使者灌醉,然后放火烧了房子,名册全被烧毁。使者想不出办法交差,刘濠就替无辜者更改名册然后交给使者,因此许多被牵连的人都幸免于难。

原文

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基博通经史,於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译文

刘基幼时聪颖异常,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基的父亲刘爚说:“您祖上德行深厚,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您家门庭。”元至顺四年,参加科考选为进士(中三甲第20名),授职高安县承,有廉洁刚正的好名声。后行省大臣征召他,(改任行省职官掾史),不久,刘基辞官离开。(至正九年)起用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因建言监察御史失职一事,被台臣所阻,两次递上辞官文书后归隐。刘基博通经史,对于书籍没有不细心研读的,尤其精通星象谶纬的学问。西蜀的赵天泽谈论江左的杰出人物时,首先称赞刘基,认为刘基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

原文

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国珍气沮。及左丞帖裏帖木儿招谕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後。国珍惧,厚赂基。基不受。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复辟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上其功,执政以方氏故抑之,授总管府判,不与兵事。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见志。时避方氏者争依基,基稍为部署,寇不敢犯。

译文

方国珍乱起海上,抢掠海边郡县,官府不能制服他。行省又任命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建议修筑庆元等城墙逼阻强盗,方国珍气势受到阻止。待到左丞相帖里帖木儿招降方国珍,刘基即建言,方氏兄弟是首乱,不诛杀不足以惩戒后来者。方国珍听后万分恐惧,即遣人厚礼贿赂刘基。刘基拒不接受。方国珍于是派人乘船走海路到京城,贿赂朝廷当权者。朝廷于是颁诏安抚国珍,并授予他官职,却怪责刘基擅自专权,将他关押在绍兴。方国珍一伙海盗就更加骄横猖狂了。没过久,山寇盗贼四处蜂起,行省又派刘基去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镇守处州。经略使李国上报刘基的功劳,当时执政的官员因为方国珍的原因故意压制他,只给刘基授职总管府判,并不给予兵权。刘基于是弃官回青田,创作《郁离子》,抒写自己的心志。当时为避方氏作乱的人们争相归依刘基,刘基稍作部署,盗寇就不敢前来进犯。

原文

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後,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後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锺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易耳 。天道後举者胜 ,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

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後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译文

待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说刘基及宋濂等人的名声,派人带上礼物去聘请。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刘基,他这才出山。刘基一到,就向朱元璋呈上“时务十八策”。太祖朱元璋非常高兴,(命人)建造礼贤馆作为刘基等人的住处,礼数很是周到。起初,太祖朱元璋以韩林儿为宋室之后,尊奉他为小明王。年初,中书省设御座向小明王行礼,惟独刘基不参拜,说:“(韩林儿)不过牧童罢了,奉承他做什么?”因此拜见太祖,上陈天命所在。太祖询问征讨的计策,刘基说:“张士诚怯懦只知自守,不值得忧虑。陈友谅劫持主上威胁属下,名号不正,但他地处上游,心思没有一天不想灭我,应该先图谋取他。陈友谅一旦被消灭,张士诚势力孤单,就可以一举拿下。这之后向北平定中原,那么王业就可以成功了。”太祖听后十分欢喜,说:“先生有好计策,请勿吝惜,详尽说来。”当时恰逢陈友谅攻陷太平,图谋东下,气焰十分嚣张,诸位将领有议论投降的、也有议论逃跑退守钟山的,刘基睁着眼只是不说话。太祖把刘基召入内室,刘基愤激说:“主张投降及逃跑的,应该斩首。”太祖说:“先生的计策怎么谋划?”刘基说:“贼寇骄狂,等他们深入的时候,埋设伏兵拿下他们,就容易了!上天的法则是后发起进攻的胜,夺取军威克制敌人以成就王业,就看这次行动了。”太祖用他的计谋,诱使陈友谅军队到来,然后打败了他,并且把攻克敌军的奖赏赏给刘基。刘基推辞不受。(不久)陈友谅的军队又攻陷安庆,太祖想要自己带兵讨伐他,向刘基征询意见。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太祖亲自带兵攻打安庆。从早晨打到黄昏一直攻克不下,刘基请太祖直趋江州,捣毁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得以西上。陈友谅出乎意料之外,带着他的妻子儿女向武昌逃奔,(接着)江州投降。驻守龙兴的大将胡美派他的儿子表达诚心归顺的意愿,请求不要遣散他的部属。太祖感到为难。刘基从后踢太祖床榻,太祖突然明白过来,答应了他的请求。胡美投降后,江西诸郡县随后全部攻下。

原文

基丧母,值兵事未敢言,至是请还葬。会苗军反,杀金、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摇动。基至衢,为守将夏毅谕安诸属邑,复与平章邵荣等谋复处州,乱遂定。国珍素畏基,致书唁。基答书,宣示太祖威德,国珍遂入贡。太祖数以书即家访军国事,基条答悉中机宜。寻赴京,太祖方亲援安丰。基曰:“汉、吴伺隙,未可动也。”不听。友谅闻之,乘间围洪都。太祖曰:“不听君言,几失计。”遂自将救洪都,与友谅大战鄱阳蝴,一日数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徙别舸,坐未定,飞礮击旧所御舟立碎。友谅乘高见之,大喜。而太祖舟更进,汉军皆失色。时湖中相持,三日未决,基请移军湖口扼之,以金木相犯日决胜,友谅走死。其後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译文

刘基的母亲过世,正值兵事没敢说及,这时才向太祖请求回家葬母。恰逢苗军反叛,杀死金华、处州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的局势摇动不定。刘基到了衢州,为守将夏毅晓谕安抚各属县,然后又与平章邵荣等谋划收复处州,浙东乱局最终平定下来。方国珍向来畏惧刘基,写信致以问候。刘基复信中,宣示太祖的威望盛德,方国珍于是备礼入贡。太祖多次写信向刘基咨询军国大事,刘基逐条详细作答,全都言中要害。不久刘基赶赴京城,太祖准备亲自出兵援助安丰。刘基说:“汉(陈友谅)、吴(张士诚)窥伺我军空隙,不可轻举妄动。”太祖不听。陈友谅听到这个战报,趁着间隙大军围攻洪都。太祖才后悔说:“没听您的忠告,几乎败事。”于是亲自带兵救援洪都,和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一天里打了大小数十战。太祖坐大船督战,刘基在一旁侍奉,突然跳起来大声呼喊,催促太祖换船。太祖仓促之间搬到别的船只,还未坐定,敌人的飞跑已经击中太祖原先的坐船,大船立即被炸毁。陈友谅站在高处看到太祖的坐船被炸,无比高兴。但是太祖的船只进攻依旧,汉军都大惊失色。两军在湖中相持三日,没有决出胜负。刘基请太祖把军队转移到湖口去扼制他,然后等到“金木相犯”的日子再决战。最后陈友谅兵败,在逃亡中战死。之后太祖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大略像刘基谋略的那样。

原文

吴元年以基为太史令,上《戊申大统历》。荧惑守心 ,请下诏罪己。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後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译文

吴元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任命刘基为太史令,刘基上呈《戊申大统历》(洪武元年刊行,岁次戊申,即公元1368年)。荧惑(火星)停在心宿的位置(预示有灾祸),请太祖下诏书罪己;天大旱,就请太祖审理判决滞留的案件。太祖就命刘基审理冤案,为民***,随即大雨有如水注。于是上请太祖立法定制,以防止官府滥杀无辜。太祖刚想,刘基恳请听听缘故,太祖把自己做的梦告诉他。刘基说:“这梦是得土得众的征象,应该停止行刑等候佳音。”三天后,海宁受降,太祖听了很高兴,于是把囚犯交给刘基,然后放了他。不久,太祖拜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原文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初定处州税粮,视宋制亩加五合,惟青田命毋加,曰:“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帝幸汴梁,基与左丞相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启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帝归,愬基僇人坛壝下,不敬。诸怨基者亦交谮之。会以旱求言,基奏:“士卒物故者,其妻悉处别营,凡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胔骸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帝纳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会基有妻丧,遂请告归。时帝方营中都,又锐意灭扩廓。基濒行,奏曰:“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王保保未可轻也。”已而定西失利,扩廓竟走沙漠,迄为边患。其冬,帝手诏叙基勋伐,召赴京,赐赉甚厚,追赠基祖、父皆永嘉郡公。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译文

太祖登上皇帝位,刘基奏明拟立军卫法。起初制定处州税粮数目,参照宋制,每亩再加五合(同“盒”)。只有青田县不用附加。皇帝说:“朕要让这成为伯温家乡世世代代的美谈。”皇帝巡幸汴梁,刘基和左丞相李善长留守京城。刘基对皇帝说,宋元因为过于宽纵而失去天下,现在应该整肃纲纪以稳定人心。皇帝命御史纠察弹劾不要有所避忌,凡是宿卫宦官有过失的,都奏请皇太子予以法办,人们都害怕刘基执法的严厉。中书省都事李彬犯了贪赃放纵的罪行,左丞相李善长与他素来关系密切,要御史台暂缓置办他的案件。刘基不从,快马驰奏皇帝。皇帝批复可以行刑。刚好遇上大旱求雨,刘基随即处斩了李彬。由此刘基与李善长结了怨。皇帝回来后,李善长告发刘基在祭祀的坛壝下行刑,对天地之神不敬。平日许多怨恨刘基的人也乘机交相谮毁。恰逢旱灾皇帝向大臣请教办法,刘基上奏说:“士卒之中有过世的,他们的妻子全都编集于别的营地,但凡数万人,阴气郁结,再加上工匠死亡的尸体没有及时安葬,张士诚的降将、官吏全数编入军队,足以冲犯国家初定的和气。”皇帝接纳了刘基的谏言,但过了十来天依然没下雨,皇帝很生气。当时恰逢刘基的妻子病丧,刘基就告请回家发丧。那时皇帝刚刚在营建中都,又专心致力于消灭扩廓部。刘基临行前,上奏说:“凤阳虽然是皇帝的家乡,但不是建都最适合的地方,王保保的军力不可轻视。”不久皇帝的定西失利,扩廓部逃到沙漠,最终成为朝廷的边患。那年冬天,皇帝手诏叙述刘基的作战功勋,并诏刘基赶来京都,皇帝的赏赐很丰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接连几次想要给刘基提高爵位,刘基坚决辞谢没有接受。

原文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於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後宪、广洋、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於乡。

译文

当初,太祖因事责备丞相李善长,刘基建言说:“李善长是旧功臣,他能调和众将。”太祖说:“他屡次想害您,您竟为他的处境着想吗?我将要拜您为丞相。”刘基赶紧叩首说:“这就像换栋梁柱,需要有大木才成。如果把小木绑起来代替它,那么房子将立刻倾覆。”等到李善长被罢相,皇帝想让杨宪为丞相。杨宪向来与刘基交好,刘基却极力谏言说不可,并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缺少做丞相的器量。当宰相的人,要保持心静如水,要用合理的道义作为权衡的标尺,而自己不能主观臆断。杨宪就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说“他的气量恐怕比杨宪还要小。”皇帝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回答说:“就譬如驾车,我担心他会把车辕都给毁坏掉。”皇帝接着说:“(那么)我的宰相,实在没有谁能超过先生的了。”刘基回答说:“臣过于憎恨坏人坏事,又忍受不了繁琐的工作,如果当了宰相,就会辜负皇上的隆恩。天下之大何必担心没有大才,只要明主全心全意去寻求(就会有的),目前这几个实在看不出可以的。”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为相都没成功。洪武三年,刘基任弘文馆学士一职。十一月,皇帝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官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皇帝恩赐告老还乡。

原文

帝尝手书问天象。基条答甚悉而焚其草。大要言霜雪之後,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其韬迹如此,然究为惟庸所中。

译文

皇帝曾经御笔写信向刘基询问天象,刘基逐条回答,内容也很详尽,之后他就把草稿烧了。大概的意思是说,霜雪天之后,一定有阳春,现在国威已经树立,应该少接济威猛而施行宽大的政策。刘基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料事如神,性情刚毅嫉恶如仇,凡与人物多有违逆。至此回家归隐,只是饮酒下棋,从来不说及自己的功劳。县令几次求见不得,于是化装为村夫微服参谒刘基。刘基刚好在洗脚,让他的侄子带入茅舍,烧饭招待县令。县令告诉刘基:“我是青田知县。”刘基惊起自称草民,辞别离开,最终不肯再见。刘基如此隐藏自己的行迹,然而终究被胡惟庸所陷害。

原文

初,基言瓯、括间有隙地曰谈洋,南抵闽界,为盐盗薮,方氏所由乳,请设巡检司守之。奸民弗便也。会茗洋逃军反,吏匿不以闻。基令长子琏奏其事,不先白中书省。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戚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後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後,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译文

当初,刘基说殴、越之间有块空地叫谈洋(今文成朱阳乡),南抵福建,是盐盗聚集的地方,曾与方国珍勾结作乱,请求朝廷设置巡检司驻守这里,使奸民不致猖狂。恰好遇上茗洋(今文成东头乡)逃军造反,官吏隐匿不报,刘基让长子刘琏上朝奏明此事,事先没有向中书省奏明。胡惟庸刚好当左丞相执掌省事,挟着以前论相的怨恨,于是阴使官吏攻讦刘基,说谈洋之地有王气,刘基企图在这里做墓,百姓不同意,就请朝廷设立巡检司驱逐平民百姓。皇帝虽然没有降罪于刘基,然而听后心有所想,最终剥夺了刘基的爵禄。刘基内心恐慌上朝谢罪,就留在了京城,不敢回来。不久,胡惟庸为宰相,刘基十分忧伤地说:“使我的话没有应验,那是苍生的福气啊。”由于忧虑愤恨不过刘基身体疾病发作,洪武八年三月,皇帝亲自写了诰书赐给他,并派使者护送他回家乡。刘基回到家后,病更重时,把天文之书交给长子刘琏,说:“你赶紧把它呈给皇上,千万不要让后人学它。”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宽仁威猛各朝下来好似循环往复,当今国家最重要的在于修养道德审清刑案以祈求国运长久。各个地理要害之处都要和京师的声势互相联络。我想写一份遗表,胡惟庸在权的时候,交上去没有益处。等到胡惟庸事败后,皇上必定想念我,如果他有问什么,你就秘密把这遗表向皇帝奏上。”刘基回来住了一个月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五岁。刘基在京师生病期间,胡惟庸曾派医来,刘基吃了他的药,感觉有拳头大小的东西积聚在腹中。后来中丞涂节首先告发胡惟庸谋逆大罪,曾说过他用毒药害死刘基等等的话。

原文

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於色。帝察其至诚,任以心膂。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 :“吾子房也。”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顾帷幄语秘莫能详,而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於世。子琏、璟。

译文

刘基髯须卷曲如虬,相貌修长伟岸,为人刚毅慷慨,有高尚的节操,谈论天下安危,正义感立刻从神色上流露出来。皇帝考察知道他为人至诚,将他引为亲信股肱。每次召唤刘基,就让旁人退避,密谈多时。刘基也自认为是遇到世上难遇的明主,凡事只要知道没有不尽言的。一旦皇帝遇上危急艰难情况,振作发奋勇敢的志气,凡有谋划即刻拟定,人们都猜测不到。闲暇时则向皇帝铺叙陈述儒家王道。皇帝每次都是谦恭地细听,常常称呼刘基为“老先生”而不直呼姓名,并对人说:“刘基就是我的'子房(张良)’。”又说:“刘基多次用孔子的话来教导我。”只是帐幕之中的谈话因秘密而不能知道详情,但世间所传却很神奇,大约都是些阴阳风角(古占候之事)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内容。刘基所做的文章,“气昌而奇”(气势恢宏苍劲而且奇崛不俗),与宋濂并列为一代文宗。所创作的著作有《覆瓿集》、《犁眉公集》流传于世。儿子有刘琏、刘璟。

无计可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计无所之的区别是什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义解释

执(握,持) 之(代词,它,代长竿) 至(来到) 截(截断)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翻译: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翻译: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1、无计可施?[ wú jì kě shī ]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出处:元·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翻译:他翻来覆去犹豫不决,就是没有办法可用。

2、束手无策?[ shù shǒu wú cè ] 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

出处:宋·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翻译:士大夫考虑不到这个地方,一旦事情发生变化,就像被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

3、计无所出?[ jì wú suǒ chū ] 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

翻译:后主叫群臣一块讨论,都想不出什么办法。

4、计无由出?[ jì wú yóu chū ] 想不出什么办法。同“计无所出”。

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苻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控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而授焉,坚攀之,得登岸而走。

翻译:晋朝时期,前秦王苻坚被慕容冲的军队袭击时,苻坚乘坐黑马在战斗中不幸堕入深渊,慕容冲的追兵马上就要来到,苻坚此时想不出什么办法。这时黑马走近深渊,低头来拉苻坚,苻坚不能抓到,黑马跪地伸长脖子,苻坚终于攀沿而上,得以逃走。

5、计无所之?[ jì wú suǒ zhī ] 犹言计无所出。想不出什么办法。

出处:唐·姚察等《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

翻译:子仙等处境窘迫,想不出什么办法。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翻译如下: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才智高超的人,只是(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鲁人锯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鲁人锯竿入城启发与鉴赏:

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愚蠢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不能太死板,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从老人这个方面又看出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执竿者”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

“老父”还不如执竿者,自作聪明,乱指挥,却把事情弄得更糟,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