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故事合集_诸子百家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2 0
  1. 诸子百家
  2. 诸子百家的小故事
  3.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
  4. 诸子百家的简介(历史上的)
  5. 孔伋的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
  6. 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
  7. 秦时明月诸子百家到底是说啥的?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诸子百家的故事合集_诸子百家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家等等。后人把***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韩非子》(《滥竽充数》—《韩非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歧路亡羊》—《列子》

《两小儿辩日》—《列子》)《愚公移山》—《列子》

《匠石运斤》—《庄子》)庖丁解牛》—《庄子》

《陷井之蛙》—《庄子》)《东施效颦》

成语

哀而不伤《论语》 安不忘危《周易》 安常处顺《庄子》

揠毛助长《孟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 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东施效颦《庄子》 安如磐石《荀子》

拔毛连茹《周易》 白驹过隙《庄子》 百战百胜《孙子》

半途而废《礼记》 饱食终日《论语》 抱关击柝《孟子》

杯水车薪《孟子》 比肩继踵《晏子春秋》 避实就虚《孙子》

鞭辟入里《论语》 变化无常《庄子》 冰炭不相容《韩非子》

兵不厌诈《孙子》 兵贵神速《孙子》 并日而食《礼记》

并行不悖《礼记》 博闻强志《荀子》 跛鳖千里《荀子》

不丰不杀《礼记》 不共戴天《礼记》 不苟言笑《礼记》

不教而诛《论语》 不近人情《庄子》 不可终日《礼记》

不愧不怍《孟子》 不肖子孙《庄子》 不亦乐乎《论语》

不耻下问《论语》 温故知新《论语》 学而不厌《论语》

诲人不倦《论语》 择善而从《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

***薪之忧《孟子》 察言观色《论语》 沉鱼落雁《庄子》

宠辱不惊《老子》 出生入死《老子》 出尔反尔《孟子》

川流不息《论语》 创巨痛深《荀子》 春露秋霜《礼记》

刺刺不休《管子》 从容不迫《庄子》 从心所欲《论语》

大惑不解《庄子》 呆若木鸡《庄子》 道听途说《论语 ,

名言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诸子百家的小故事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至关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其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中国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即彼此批评驳议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山东省邹城市的孟庙,会按照古法举行成年加冠礼,在集体叩首之后,老者主持加冠仪式,少年加冠之后便正式成年。千百年来殿堂里的亚圣孟子,注目着无数后辈少年加冠成年。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对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遗憾自己不能亲自聆听孔子的教诲,只能成为私淑***,但孟子却坚定地视自己为孔子的直接继承人。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头的这句话就是孟子思想的基础。

位于河南开封的游梁祠,2014年夏季,河南孟氏宗亲会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祭祀仪式,仪式里有一项告祖的内容,孟氏后人准备重修游梁祠。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着他的***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和孔子困厄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同,孟子在各国都收到了统治者的厚待享有丰厚的待遇。当年孟子生平出游第一事就是游梁说惠王。在魏国国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国君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却毫不客气地回答,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在儒家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施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梁惠王虽然多次向孟子请教,但他只想通过战争使魏国扬威于天下,与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爱民,不弑杀,省刑罚,减免赋税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孟子的仁政主张很难被统治者真正接受。孟子最终对梁惠王绝望了,生气地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然后离开魏国。孟氏宗亲的祭奠过后,游梁祠重归平静,世代在这里看守的孟氏后人细心的打扫着院落。实际上游梁祠大部分已毁,所剩殿宇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厂房,祠内仅存的两方石碑,一方为康熙二十八年阎兴邦《重修游梁祠书院碑》,另一方为嘉庆年间之碑,碑上面的字迹剥落模糊,游梁祠的破落情形仿佛就是当年盛名之下的孟子在宣讲仁义之说时的遭遇。

离开魏国后,孟子转赴齐国,他对齐国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想尽快到达稷下学宫。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这里汇聚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他们收徒讲学交流论辩,各种思想交汇碰撞,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场所。对于稷下学宫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是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汇聚在稷下学宫的学者,被后世统称为稷下学派,事实上稷下学宫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学派,而是包含了儒、道、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家学派。稷下学士们在学宫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他们相互辩论又相互汲取,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标志。到达齐国后孟子受到很高的礼遇,他继续宣传他的仁政学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稷下学宫中,孟子和不同学派的学者展开激烈的辩论,他抨击最厉害的当数当时广为流传的一种学说即墨家。孟子是邹城人,墨子是滕州人,两个人的家乡离的很近,又都是师从儒家,但两者秉承的学术思想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甚至完全对立。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中,和百家诸子的塑像不同的是墨子的塑像极具特立独行之状,完全颠覆了学者惯常的衣冠整齐和文质彬彬,相反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手执树杖、跨步向前,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和塑像一样墨子纪念馆也和其他纪念馆不同,这里几乎就是一座展现古代发明创造和奇思妙想的科技馆。墨子被誉为科圣,宋健高度评价墨子为唯物始祖科圣墨翟。抛石机,是墨家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发明的一个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最初是用于守城,它是把石块或者是火球放入一端,通过一个辘辘牵引拉下,再通过支点的弹力把石头抛出城外用来砸伤城外的敌人。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就是说圆一个中心,同长也就是半径相等,旋转一周就形成了一个圆,这是古代关于圆的最早概念,相当于现在的圆规。战国初年,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一个人风尘仆仆赶了十天路来到楚国,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游说楚国国君的同时,墨子和楚王请来的能工巧匠公输班进行了一场模拟攻防战,公输班组织了九次进攻被墨子九次击破,公输班的办法用尽了,墨子的应对方法还有余,墨子也依靠自己高超的防御术,成功化解了两国的一场战争。墨子的楚国之行是贯彻他一如既往的兼爱、非攻主张。

传说墨子曾作出一种可以再天上飞行三天三夜的木鸟,那只传说中飞在空中的木鸟让人向往。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思想也是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子对自己的学说身体力行,他生活极其简朴,和***们吃菜羹,穿粗布短衣,为了制止兼并战争,他们奔走在各国之间。和其他学派相比,墨子和他的***们可能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信奉墨子学说的人称为墨者。墨者一开始就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他们的最高领袖称为钜子,钜子职位由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墨子则是墨家的第一位钜子,墨者内部有严密的法规,所有的墨者都得服从钜子的命令,他们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为了反对战争,为了使天下人都相亲相爱,可以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以自苦为极严格服从纪律,***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受到尊崇的原因。然而在儒者眼中,墨家完全排斥礼乐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

孟子出生比墨子晚,没有见过墨子,但他对墨子及墨家学说非常了解,他抨击墨家兼爱思想,认为不重视礼不分亲疏贵贱的兼爱是糊涂的。在诸子百家当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无疑是最讲究中庸之道的,他们不走极端,讲究仁义礼乐,追求天下和谐的秩序,怀有救济苍生的远大理想。然而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争频仍的时代,孟子和孔子一样虽然周游列国,不惮艰险以弘扬儒家,但终究不能为用,晚年时也选择了教学著述之路。

明朝张路所绘的《老子骑牛图》,图中老子坐于青牛之上,手持《道德经》卷,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一书中曾记载了孔子向老子问学的故事,孔子说,老子像神龙一样深不可测。传说老子看到周道衰败,骑着一头青牛西出函谷关,汉朝人刘向在《列仙传》中这样写道,‘老子西游,关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老子骑牛,紫气东来,这是后人为老子附会的神仙一般的描述,而且因为画里的老子的坐骑不是马而是牛,据说也有特指,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合乎孜孜不倦地入世进取的儒家特点,而牛所代表的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西出函谷关的老子被关尹喜拦住,非要他写点什么才放他走,结果使老子留下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出关而去,这篇文章就是《老子》又称《道德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位老子,他们时代不同、国籍不同,可见司马迁已经搞不清到底哪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术上的疑古思潮盛行,老子的存在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老子》一书也被盖上了许多晚出的标记,引起了学者的质疑。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究竟是否真有其人,问题的解答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证据。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村的楚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书写于战国中期的竹简,其中就有《老子》的片断。《老子》历来被视为难读之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道。这是一个生成万物,又不能够明明白白说清楚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的本质是无为而无不为,为此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之势,放弃争斗,回归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学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庄子将这种思想发扬得更加绮丽多彩。庄子与老子齐名,世称老庄。庄子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但与孟子的积极入世相比,庄子的思想完全是出世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炎炎夏日,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谭雄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这是元代刘贯道所做的著名的《庄周梦蝶图》。图中描述的是《庄子·齐物论》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飞翔自由自在,一梦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迷惑了,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就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庄周梦蝶的故事。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庄子,深深地体会到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主张追求精神自由,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要讲究无用之用,随波逐流才能保全自己,体现了一个学者在乱世的无奈。庄子认为,道就是世界的本源,我们一切从哪来,那个来源处就叫道;道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我们世上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类事物它的背后决定它是什么的那个东西就是道。就像现在的我们说高大上的时候,我们是站在一个角度说的,我们说卑贱的时候,也是站在一个角度说的,如果我们换了这个角度换了这个位置,高大上还是高大上吗?

安徽蒙城是庄子的故乡,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传播。有一天,庄子和朋友惠施一同到濠水游玩,庄子看着水中自由游动的鱼群感叹说,‘这些鱼游得悠闲自在一定非常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哪里知道鱼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受,你不是鱼,自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说法,你问我,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我的,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鱼的快乐的’,这就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濠水之上的那次著名的辩论。庄子困于现实,羡慕鱼群的自由自在有感而发,在感悟上庄子显然十分超脱,但是在辩论上他却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名辩高手惠施。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也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作为魏国的相国,当纵横家张仪展开连横行动时,惠施也在推动合纵抗秦之策,但在对抗中惠施处在了下风,他曾在张仪的逼迫下改装易行仓皇逃出魏国。不过在学问上,他远胜张仪留下了自己的声名。惠施知识渊博,庄子说他的书有五车之多。有一个叫黄缭的人,问惠施天不会掉下来地不会陷进去的原因,以及风雨雷霆的发生,惠施想也不想脱口而应。但惠施是如何回答的,史书没有记载,而惠施的著作大部分已经失传,惠施的答案自然也不得而知。

战国时期,包括惠施在内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积极于讨论名实问题长于辩论,他们提出了一些奇怪的命题,如卵有毛,犬可以为羊,火不热等等,然而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说法,包含了朴素的逻辑学和辩证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辩者被后人称为名家,其代表人物除了宋国的惠施之外,还有后期的墨家和赵国的公孙龙。两千三百多年前,当人们已经把老子乘牛过函谷关奉为一个紫气东来的传说时,另一个人骑着一匹白马来到了函谷关前,只是这位乘白马的人并没有受到如同老子般的礼遇,相反他被看守城门的秦国卫士拦在了城门之外,这个人叫公孙龙。公孙龙与惠施同样好辩,当时的马匹流行疫病,为了防止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国在函谷关口贴出了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这天赵国的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要入关。关吏说,你可以入关但是你的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说,我骑的白马不是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住了,公孙龙说,白是指颜色而言,马是指名称,名称和颜色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不是马。关吏被公孙龙的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居然放他的马过关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但是白马非马确实是使公孙龙名声大噪的命题。公孙龙的理论力图把物体的概念和物体本身区分开来,其中包含了逻辑学方面的探索,但是他过于强调概念的存在,使自己陷入了诡辩。在我们的历史上,名家的贡献被大大地贬低了,最后没人理解没人用了。我们考虑问题,怎么才能把问题说清楚,重要的是我们懂不懂得概念思维,能不能把概念把事物做概念式的理解。如果我们有这个本领的话,我们就可以把事情表达的更清楚。政治、治理国家也是要说清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名家会对政治有相当大的作用,可是当时的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北京密云,古为燕国渔阳郡,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稷下学者的神器传说,这位学者名叫邹衍。相传邹衍在辅佐燕昭王时的一个春季来到密云,见此地依然还是冬天,寒气太盛草木不长,百姓生活很苦,于是他便在密云的一个山头上吹起了律管,演奏春之曲,一连吹了三天三夜,邹衍吹律之后,暖风随即而来,阳光明媚冰消雪化,农民赶紧耕地下种,这年庄稼长的特别好五谷丰收。邹衍又从全国找来了许多当地缺少的良种教给农民识别,教他们不同的耕作方法,从此这里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为了纪念邹衍,当地老百姓曾经修筑邹子祠。数千年过去,曾经香火繁盛的邹子祠早已难寻踪迹,但黍谷山上不断变化的光影之中似乎依然能看到这位战国时期可以尽言天事的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邹衍的身影。邹衍吹律的背后,其实是利用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邹衍就是以为主张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学者。邹衍喜欢谈天事,创立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被用为王朝更迭的理论依据,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邹衍在总结了前人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想象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说,大***说。他认为中国叫赤县神州,在中国之外还有九个像赤县神州一样大的州合成一个大州,而这样的大州又有九个,周围有大瀛海环绕,这才是八极,在那里才有八个方面的终极之处,中国只是整个大***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大***说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学者对世界的思考

每年的农历二十七,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基本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而在曲阜孔庙的祭孔大典最为热烈。自汉代开始,在祭祀孔子的时候,开始有其他的儒家任务陪祀,这些陪祀的儒者都是后人认可的历朝历代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们中间有孔子知名的七十二***,有战国的孟子、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等人,这些陪祀者数量最为庞大的时候有150多人,他们或者和孔子同处大成殿,或者列于大成殿东西厢房之中一起享受后人的朝圣,然而当人们把最繁盛的香火供奉给万圣师表的孔子以及诸多儒家大贤的时候,更多的人却没有注意到,可以比肩亚圣孟子的大儒荀子却不在其中。荀子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学宫长,是当时最知名的学者,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然而荀子没有出现在孔庙配享的塑像中并不是疏忽,而是他的主张在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长久没有得到认可。荀子名荀况,是赵国人,出身法家人物辈出的三晋,荀子却心向儒学,也是因为出身三晋荀子的儒学有了不同寻常的法治色彩,他也更看到了人心之恶。和孟子提出性善论讲究仁爱不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他认为趋利避害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使人向善,正因为如此需要礼义来教导民众,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所以礼法是统治的要义,统治者要隆礼重法,以外在的法规来规范人民。荀子一改儒家是古非今缅怀上古的做法,反对法先王的说法,提出法后王,这使他的思想带有了因时变革与时俱进的特点。虽然荀子以及他的学说没有被孔府承认,甚至不能列于孔庙之中,但荀子的思想却从来没有离开儒学的发源之地,在他灵魂深处生长的思想之树宛如孔庙之中苍劲的银杏,两者同样枝繁叶茂而又相通相融生生不息。事实上,荀子的性恶论只是他不能配享孔庙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荀子教出的学生,数千年来一直被儒家所诟病。荀子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他们声名显赫,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他们为此后的王朝提供了一套缘法而治的统御之术,他们的名字是李斯和韩非。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和老师荀子一样韩非子的学说也融合了诸家之长,不过在取向上韩非子抛弃了老师倡导的礼义转而宣传法治,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没有法令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也不能治理好国家,而受到法令的约束即使是桀纣那样的暴君也不会把国家乱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而且像尧舜那样的圣君百年难遇,像桀纣那样的暴君也是世所罕见,大部分的国君都是中人之姿,一个中等的国君守着法来治理国家,就好比一个笨拙的工匠收着轨距尺寸来做工,怎么也是大致不差的。韩非提倡君主的极端专制,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战国法家反对思想自由,但是法家本身却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对自然、人性、政治、社会等做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法家的政治实践让其学术思想逐渐落实成为一种,在当时看来行之有效的治国之术。当然,其也为随后的统治者在治国中,***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基础才能长治久安,提供了可供反思的明鉴。

轴心时代的中国,既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众说融汇的时代。所谓百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战国时期学者们各执一说,既相互批评又相互交融,用百家争鸣这样的词来形容并不夸张。

两千多年之后,曾经建高门大屋有康庄之衢的稷下学宫,早已变成了一坡黄土,但这黄土孕育和见证了那样一个诸子蜂起百家跌出的精彩时代。即便此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私学被禁止,即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成了千古绝响。但是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于千古流传的丰富典籍,而且绵延不绝地影响历代文坛士林,他们一起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独特风貌,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以及未来。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的简介(历史上的)

几千年前,老子骑着青牛出关,被守关的尹喜挡住了,非要他留下买路的东西不可。原来这尹喜会“望气”,早在老子到来之前,便见紫气东来,知道必有高人会打此经过,特意加紧守候。老子无奈,只好加班加点,一口气写完那部后来享誉全球的《道德经》。尹喜叩首相谢,老子把鞭子朝牛背轻轻一甩,出关去了。

这“紫气”可不是憋气憋得脸发紫哦,那可是修炼达到的很高的功夫,我等想要达到那种层次,恐怕很难。“厚半仙”估计已经走到半道上了,咱就是紧赶慢赶,离她还差一大截呢,更别说是老子了,那是“忽远又忽近,忽近又忽远……”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

(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

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

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

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

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

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

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

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到底是庄子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一梦变成了庄子?还是物我两忘,谓之“齐物”?庄周梦蝶,如此一个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中奇异诡谲的梦境。

后世常常用“庄周梦蝶”来描绘人生如梦般的恍然、浑然不觉。这样一个庄子的玄奥的寓言便传为非人非物、似梦非醒的幻境,或者,人们人为建构起来的梦境。也很难去想象千年前的庄子是否真在一梦醒来,恍然疑心自己梦中化为蝴蝶;还是蝴蝶梦里变成了自己。我们也很难仔细揣摩这样一个诡异的譬喻后面,庄子只是表达一种“物化”的境界呢还是“自喻适志”的感怀而已?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便会对其中的恢弘大气的想象和绮丽繁复的意象油然生出一些感染和感动。庄子的意出尘外、不凝滞于物的心性溢出字里行间。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又是何等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经验总结和智慧光芒。而,庄周梦蝶,一个似乎比起逍遥游要简单而狭窄一些的梦境要表达的又可是“至人无己“这样一种与前者相呼应的人生哲理?还是,可以浅薄地说,庄周梦蝶,不过就是庄子一觉醒来的恍然不知梦境物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今天,却只能感叹,我非庄子,安知其梦里梦外有何深沉的领悟?

庄周梦蝶,也作为一个美丽的意向被运用在后世的文学哲学作品当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的《锦瑟》可谓是色彩绚烂、意象旖旎,被广为传唱。最是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统摄了前面朦胧恍惚的意境,委婉低回,意味无穷。还有清代的黄景仁《濠梁》中“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都借用了《庄子》中的典故。梦蝶的庄周,抑或蝶梦的庄周,成为一个后世充满揣摩和想象的梦境,在某些夜晚潜入我们的心里

蝴蝶,本也是美丽的事物。翩跹起舞便飞进花间词曲、飞进梁祝的缱绻传说、飞进庄周的梦里。并一直延绵过千年的时光罅隙,飞入我们的梦境。

梦欤?实欤?蝶欤?我欤?

孔伋的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目前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家,纵横家.一 , 儒家 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 个重要学派.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崇尚《周礼》 ,认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 . 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观:「仁」是是***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 ,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 . 己的本分; 「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 , , 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 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 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 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 「人之异於 , 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认为人与禽兽无异, 「饥 荀子主张「性恶论」 而欲饱,寒而欲暖」 ,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 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 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被历 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 及道德的主流.二,道家 「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 的根源. 「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 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 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於形驱,只求逍遥 及心灵上的开放.以下是道家的观念: 宇宙观: 「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 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 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 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 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 人们必须「知足寡欲」 「柔弱不争」 「顺应自然」 , , , 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三 , 墨家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 并称「显学」 .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观:提出「兼爱」 ,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 是由于人不相爱. 政治观:主张 「尚贤」 , 「尚同」 提倡选任贤才, , ,反对一 消除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 切侵略战争. 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 主张节俭, 提出 「节用」 「节葬」 「非乐」的思想. , , 宇宙观:提出「非命」 ,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 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 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 「事鬼」 , . 由于墨家从创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 是社会中底层的学者,所以墨家更能体会到战乱时 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所以相对于儒家的 过分讲求"礼" 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 , 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 被儒生辱为"*巧之技" 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和思想上比「仁 , 爱」更难遵从的「兼爱」 ,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统治者 的支持,日后发展不大.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还擅於守城 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 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 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与《荀子》 《韩非子》 , , 《庄子》 《吕氏春秋》 《淮南於》等书,其思想则 , , 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四 , 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 ,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 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 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 ,反对贵族垄 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 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 法律的作用就是 「定分止争」 , 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 「兴功惧暴」 ,鼓励人们 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 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 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 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 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把守旧的儒 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 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 掌军政大权;术指的是驾御群臣,掌握***,推行 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 维护君主地位. 五 , 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 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 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 , , , , 《六韬》 《三略》和《尉缭子》等. ,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 .中国自古 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 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 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 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 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 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孙膑 齐国阿鄄(今山东阳谷,甄城县)人,孙武的 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 他曾 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 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 , 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 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於桂陵,马陵. 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 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 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六 , 纵横家 「纵」指「合纵」 「横」指「连横」 , . 所谓「合纵」 ,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 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谓「连横」 ,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 交策略.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 「纵」 ,东西向称为「横」 .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 ;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 联合,故称「连横」 .所谓「纵横家」 ,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称苏秦和张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 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 和纵横家.后来的主父偃也是纵横家的代表,纵横 家的著苏秦的《苏子》 ,张仪的《张子》等大部分在 汉朝前亡佚.现在仅存的鬼谷子是纵横家唯一的议 论著作.另有《战国策》是记录纵横家言行的书籍 代表人物: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籍贯不详,据 考为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 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 出的两个***〔见《战国策》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 为其***之说〔见《孙庞演义》 . 〕七 , 名家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 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 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 而辩的内容, 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 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 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的没落, 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 也因为***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八 , 阴阳家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 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 划分」进而提出「大***」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外则为「大***」之一.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 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 . 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 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九 , 杂家 严格说来, 「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 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 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 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 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 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 博***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 可行的治国方针. 代表人物:吕不韦十 , 农家 农家者流,出於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 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连孔子亦曰: 「所重民食. 」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 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 「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 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十一, 十一 , ***家 ***家者之起源,当盖出於稗官,即出於以说 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於刍荛.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 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 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 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 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十二, 十二 , 医家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 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 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 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 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代表人物: 扁鹊 扁鹊,并非真名实姓.人们把他和黄帝时的扁 鹊相比,并且称呼他「扁鹊先生」 .连史书也以扁鹊 称呼他.扁鹊原姓秦氏,名越人.生于公元前 407 年至公元前 310 年,大约和孔子同时.扁鹊是中国 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 传记的医学家,著有《内经》和《外经》 ,发明了四 诊法(即望,闻,问,切) .

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需要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启发人的思维。

扩展资料: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性本善,说教化可以唤起人的善的本质,类似于***教的“只要信仰,便可得救”。同为儒家的荀子认为“性本恶”,为他的学生李斯和韩非提供了严刑厉法的理论。但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也许后者最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

百度百科-孟母三迁

百家争鸣的故事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家等等。后人把***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关于“父母教,须敬听”的故事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 有关德行的故事

1、曾子穿着破烂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听到后赠送给他***邑,曾子坚决推辞而不接受。有人说:“这不是你要求的,是国君主动赠给你的,为什么坚决推辞?”

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赠予,经常会害怕别人,赠予别人的人经常会傲慢地对待别人。即使国君赏赐我,不傲慢地对待我,我怎么能不害怕呢?”孔子听到这番话后,说:“参的话可以保全自己的气节了。”

2、曾子的后母对待他没有恩情,供养却从不减少。连累他的妻子因为梨蒸不熟,而被休弃。到死没再续娶。他儿子曾元请求他再娶,他告诉儿子说:“殷王武丁因为后妻***了自己的儿子孝己,周朝大臣尹吉甫因为后妻流放了儿子伯奇。我比上不如武丁,比中不如尹吉甫,哪能知道不会出现差错呢?”

扩展资料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百度百科-曾子

三字经中的历史故事如烽火戏诸侯等等

所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孟子小的时候,孟母靠织布养家供孟子上学,但是孟子贪玩不爱学**,孟母一开始认为是邻家小朋友带坏了孟子,就搬家了。搬了新地方,孟子仍然贪玩不爱学**,孟母继续搬。孟子仍然不改,孟母再搬家。可是,贪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已经搬了三次家了,孟子仍然不爱学**,孟母认为不是邻居影响了孟子,而是孟子自己不爱学**。于是就”断机杼“,杼这个字是指织布机上的梭子,没有梭子就无法织布。孟母用这种方式告诉孟子,我在织布供你上学,你若不上学,我还织什么布?孟子恍然大悟,认真求学,终成一代大儒!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十国后晋时期的人,家住今天天津蓟县。古代称蓟州渔阳。古时属于燕国,地处燕山,所以称他窦燕山。他出生富贵之家,但为富不仁,坑蒙拐骗,昧良心做事,很缺德。30多岁了都没有一个子女,窦燕山很着急啊,突然一天做梦,梦见了父亲,父亲托梦说:”你干的坏事太多,所以没有子女,要尽快行善积德,痛改前非,才能改过呈祥“。从此,窦禹钧开始天天做好事,就像换了一个人,铺桥修路,接济贫寒,还帮没钱的孩子出学费让他们读书,大积阴德。不久妻子,连生五子,窦禹钧就把全部的精力用来培养五个儿子,结果五个儿子都先后登科及第,长子、次子、四子都中进士入翰林,三子/五子也在朝做官。这就是"五子登科“的来历! 积极向上的故事有哪些?

很多,比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故事取材于《列子:仲尼篇》:

孔子有一个***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子夏坐下之后,孔子继续说道:“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众 ,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扩展资料:

《仲尼篇》选自《列子》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人”。

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

《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

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严讳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

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秦时明月诸子百家到底是说啥的?

“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韩非子》(《滥竽充数》—《韩非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歧路亡羊》—《列子》

《两小儿辩日》—《列子》)《愚公移山》—《列子》

《匠石运斤》—《庄子》)庖丁解牛》—《庄子》

《陷井之蛙》—《庄子》)《东施效颦》

《秦时明月第三部诸子百家》故事梗概 公元前222年,秦发兵六十万攻楚,楚军节节败退。乱军之中,日后的名将之星蒙恬(蒙武之子)与未来的西楚霸王少羽第一次在沙场相遇。 楚军寡不敌众,情况危急万分,少年霸王与帝国将星的初次交锋,胜负难测…… 两年之后,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然而,乱世并未结束,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为颠覆大秦而崛起。他们分别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医家、农家,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如今,天下反秦势力最后的堡垒--墨家机关城,正遭遇三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盗跖虽然成功脱出,赶往求援,却被一神秘少女拦住去路。与此同时,墨家巨子率领各家英雄在赶往机关城途中,也遭到了阴阳家高手出其不意的暗袭。 机关城中,身中剑伤的盖聂挥剑斩向身后…… 十二年后,纵与横再次交锋,鬼谷的宿命之战,终将在此有一个了结! 墨家机关城会否就此陷落?墨家众人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天明的面前究竟还有多少荆棘之路在等待着他? 被阴阳家虏去的高月又会有何遭遇? 要以孤家寡人对抗诸子百家,嬴政能有几分胜算? 在这动荡的乱世中,谁才能成为正真的王者? …… 秦时明月《诸子百家》***观看(下载好麻烦~~) ( 优酷抢先出全集,快去看吧,不然被封了就没机会看了) 这个地址有11~34集。 这个地址有9~15集 这个地址有1~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