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于成见什么意思-囿于成见的出处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9-08 0
  1. 成见的意思是什么
  2. "囿"怎么读?什么意思?
  3. 耶律孟简作诗明志文言文翻译

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 精髓解读:"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 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 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

成见的意思是什么

囿 yòu 的意思是:养动物的园地;亦指局限,拘泥。

出处:先秦·佚名《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囿于成见什么意思-囿于成见的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释义: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

相关组词

园囿、野囿、拘囿、郊囿、囿人、诗囿、别囿、花囿、局囿、囿苑、玄囿、鹿囿、林囿、困囿。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囿,苑有垣也。从囗,有声。一曰禽兽曰囿。?,籀文囿。

白话版《说文解字》:囿,有矮墙围护的苑圃。字形用“囗”作边旁,用“有”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囿”是养禽兽的园子。?,这是籀文写法的 “囿”字。

词语解释

1、局囿 [ jú yòu ]?

释义:局限,限制。

2、花囿?[ huā yòu ]?

释义:花圃。

3、诗囿 [ shī yòu ]?

释义:诗的园地。

4、郊囿 [ jiāo yòu ]?

释义:城外蓄养鸟兽的园囿。

5、困囿 [ kùn yòu ]?

释义:陷入麻烦、困境之中,走不出来之意。

"囿"怎么读?什么意思?

问题一:成见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成见即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且因为认识僵化所以才导致了成见的形成。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二:对你有成见了是什么意思? 5分 有难以纠正的,不正确的,顽固的偏见

问题三:成见是什么意思?和偏见有什么分别? 基本信息  词目:成见  拼音:chéngjiàn  英文:prejudice   词义:  ①对事物所形成的看法,见解:胸无成见,必然随波逐流。②执拗不变的看法;偏见:囿于成见|有了成见,怎能公正。  近义词:偏见[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基本解释  [prejudice] 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消除成见不要抱成见  详细解释    1. 对事物所形成的自己的见解。  《镜花缘》第十八回:“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大抵每出了一个缺,看应该是那一个轮到,这个轮到的人,才具如何,品行如何,藩台都有个成见的。”  2. 预定的意见。  《天雨花》第十六回:“天子道:原来刺贼之谋,非起於仓卒,竟是卿之成见了。”  3. 固执不变的看法,偏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而世之贵兰者必贱蕙,皆执成见,泥成心也。” 沙汀 《闯关》六:“ 左嘉 认为 余明 对待知识分子显然怀有成见。”释义  词目:偏见  拼音:pīan jìan bias; partiality;  基本解释  [prejudice;bias] 片面的见解;成见固执的偏见不应有的偏见  详细解释  1.  从侧面看到。《汉书?杜邺传》:“疏贱独偏见,疑内亦有此类。” 颜师古 注 邺 自谓傍观而见之也。”《汉书?匈奴传赞》:“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 匈奴 之终始也。”  2.  片面的见解;成见。《庄子?齐物论》“与物相刃相靡……不亦悲乎” 晋 郭象 注:“各信其偏见,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吾虽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执偏见,但求夜光於巨海,正自未得耳。” 宋 司马光 《辞枢密副使第六札子》:“未尝有四海之内,卿士大夫、农商工贾,异口同辞,咸以为非,独信二三人之偏见,而能成功致治者也。” 清 陆以 《冷庐杂识?岳忠武于忠肃》:“文人立论,往往好逞偏见,如 魏叔子 谓 岳忠武 不当班师。”徐迟 《地质之光》:“凡是胸无偏见的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毕竟是有正义感的。”[编辑本段]概述  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这一定义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篇》。  有很多理论用来解释偏见的形成。如:最常见的社会学习理论,它认为偏见的习得途径与其他态度和价值观的习得相同。人们从他们的家庭、伙伴、大众媒体以及他们身处的社会中学会了偏见。动机理论用来解释偏见是如何满足个体需要的,如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偏见起源于群体间的竞争,是“群体或权力必然的结果”,另一种则认为偏见是一种人格障碍。认知理论则认为,基于社会知觉的特点,即使没有经历引发偏见的社会化过程,没有群体间竞争或人格障碍的情况下,看似无害的认知偏差会导致偏见的产生。

问题四:乐于成见是什么意思 成见chéngjiàn

[prejudice] 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问题五:成见是什么意思 在人脑中已经形成的无法改变的对某个人不好的看法。

问题六:成见是什么意思 成见

chéngjiàn

[prejudice] 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耿固定不变的看法

问题七:偏见 成见 区别是什么 选偏见。

成见即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且因为认识僵化所以才导致了成见的形成。

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

本题中,郎平出任美国女排教练是事情的表象,因此我们应该摈弃”偏见“。

望纳~

问题八:有成见是什么意思 成见 :

chén jiàn

①对事物所形成的看法,见解:胸无成见,必然随波逐流。②执拗不变的看法;偏见:囿于成见|有了成见,怎能公正。

耶律孟简作诗明志文言文翻译

y?u

(形声。从囗(w?i),有声。?囗?表示范围和区域。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

囿,苑有垣也。?《说文》

有垣曰苑,无垣曰囿。?《字林》

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国语?周语》

王在灵囿。?《诗?大雅?灵台》

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周礼?囿人》疏

启县囿卖酒,游人沓至。?洪迈《夷坚丁志》

又如:囿苑(饲养禽兽的园囿);囿人(官名。主管苑囿禽兽);囿游(帝王的离宫别苑)

泛指四周有栏挡的菜园、果园〖garden〗

〖正月〗囿有韭。?《大戴礼记》

事物的萃聚之所〖centre〗

游乎六艺之囿,驰骛乎仁义之涂。?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1.养动物的园子:鹿~。园~。

2.局限,被限制:~于成见。

3.借指事物萃聚之处:?游于六艺之~?。

1. 李延彦作诗的解释

李延彦献百韵诗与上官,中一联云:"舍弟江南役,家兄塞北亡."上恻然曰:"君家凶祸,一至与此!"李延彦曰:"实无此事,图对偶亲切."一客谑:"何不言"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犹得保全兄弟,"

我的理解是:为了做出彩,不择手段。宁愿牺牲自己亲人朋友的生命利益。。 *** 之徒。

文章解释:李延彦献了百韵诗给上司看,其中有一句:"舍弟江南役,家兄塞北亡.”意思是我的兄弟们死于江南塞北他乡。他的上司很同情说:“你家真是可怜啊,竟到此地步”。李延彦说,没有这种事,只是想对上偶,做做诗。 有看客就戏谑讽刺道:“李延彦阿,你怎么不说你的妻妾们都跟和尚道士偷情呢?那样还至少保全了兄弟!”

2. 文言文 居大不易 翻译

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

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又有什么难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儿戏罢了!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3. 文言文《陈师召作诗怨马》的意思

原恋驼节徽惬和界偷兢:李东阳尝得良马,送陈师召骑入朝。归,成诗二章,怪而还其马,曰:“吾旧所乘马朝回必成六诗;此马上止二诗,非良也。”东阳笑曰:“马以善走为良。”公思之良久,复骑而去。

[注]李东阳:明大臣,字宾之,号西涯,天顺进士,孝宗时为文渊阁大学士,武宗时为首辅,善文章书画。陈师召即当时学者陈音。

译文:李东阳曾得到一匹好马,送给陈师召骑着上朝。回来后,做成两首,心中奇怪,还马给李东阳,说:“我以前骑的马上朝回来必成六首诗;这匹马上只能成二首诗,不是好马。”李东阳笑着说:“马是以走的快为好马。”陈师召想了良久,又骑着马走了。

陈师召有些迂腐,他忽略了马行走的速度,既然两点间的距离已经固定了,马跑得快了所用的时间当然就短了,愧斋先生也就作不出六首诗了,他却把这怨到了马的身上,所以李东阳才说“好马跑得快”。这则短文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认识问题一定要全面,不能囿于成见。

4. 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5.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6. 郑柏桥开仓济民 文言文翻译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7. 文言文三人市虎的原文加译文

原文

庞葱 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1)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至,竟不得见。(17)

注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竟:果真 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译文:

魏国的太子将被送往赵国都城邯郸去作人质。魏王(即魏惠王,或称梁惠王)派庞恭陪送前去。 临别时,庞葱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跑来报告:‘不好了,市上出现一只老虎,正在四处咬人!’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恭说:“如果不一会,又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也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那我要有点怀疑了。”庞恭说:“如果再过一会,又有第三个人跑来,还是这样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这时,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说:“那我当然会相信了。” 庞恭接着道:“市上明明没有老虎,谁也都知道市上不可能出现老虎,然而‘三人言之则成虎’。现在我到赵国去,邯郸(赵国国都)离大梁(魏国国都)要比这儿离市远得多。我去后,诽谤我的人也一定不止三个,那时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很勉强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陪太子去吧!”庞恭去赵国后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开始魏王不信,后来说他坏话的人多了,魏王竟然相信了。庞恭从邯郸回来后,便果真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再也没被魏王召见。

8. 《居大不易》的古文翻译

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

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又有什么难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儿戏罢了!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