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翻译-死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9-11 0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什么意思
  2.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及原文
  3. 《孙子兵法》的道天地将法的理解
  4.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5. 孙子兵法中。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什么意思

孙子兵法始计篇》。

根据查询古诗文网得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摘自《孙子兵法始计篇》,解释: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多少人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不能不慎重对待。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什么意思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显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考察研究。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翻译-死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及原文

1、该句的大意为:“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国家兴亡的紧要之处,是千万生民存亡的关键,是必须要认真考察研究的”,这句话强调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军事建设的重要性。

2、该句出自兵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始计篇》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

(1)《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2)《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道天地将法的理解

原文

1.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1.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2.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3.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4.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5.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6. 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 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孙子兵法中。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什么意思

翻译:.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及国家的存亡,

不可不慎重地加以探讨研究。

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善策中的最上策;不战而使敌人完全屈服,才是善策中的最上策.

从来没有过持续用兵作战而对国家有利的。(穷兵黩武必然会造成国力衰弱。)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兵者,国之大事”,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见得为所有的治国者所深知。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不仅在《始计篇》从生死存亡的战争后果论述了重战的思想,在《作战篇》又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同样,出于战争后果的考虑,《火攻篇》则告诫人们:“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 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