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是指谁_王佐之才说的是谁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6 0
  1. 三国演义曹操的军师叫什么名字
  2. 曹操的王佐之才指的是谁镇守许都
  3. 王佐才也指的是谁
  4. 拥有“王佐才也”的谋臣是指谁应该是三国时期的人
  5. 王佐之才的标准是怎样的?三国真正的王佐之才是谁?
  6. 古代,王佐之才指的是什么人物

许攸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以下是对许攸为人的具体分析:

1、极具才能

王佐之才是指谁_王佐之才说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许攸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三国志》中陈寿称他为“王佐之才”。

裴松之注引前代史料中记载,在官渡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的时候。许攸向袁绍献计,从另外的道路到许都把天子接来。从这个记载看来,许攸不但有胆识,而且有头脑,计策也恰恰是曹操所害怕的。

2、会权衡利弊,有道德底线

许攸是一个很会为自己打算的贪官。但他也有道德底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走出有违道德的路的。

投奔袁绍,许攸是存在着一种投机的思想的。但他并没有在计策不见用的情况下离开袁绍。说明他虽然投机,还是讲究人情世故。直到家人被收押,在袁绍身边呆不下去了,才最终反戈一击,给袁绍造成了致命打击。

2、有气魄

《武帝纪》“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接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这段记载说出了许攸是南阳人,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有点气魄,敢于跟人同谋废立皇帝

2、贪财

《三国志》的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攻击琼等。”许攸爱财,袁绍不能满足他的贪欲,所以就背叛投向曹操了。

3、贪功

官渡之战后,许攸夸耀功劳,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因此触怒曹操被杀。

扩展资料

1、对许攸的历史评价

(1)袁术:“许子远凶*之人,性行不纯。”

(2)孔融:“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

(3)荀彧:“许攸贪而无治。”

(4)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

(5)罗贯中:“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

(6)何焯:“许攸卖国邀功,小人之尤者,收治之殊快也。”

2、文学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许昌。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

三国演义曹操的军师叫什么名字

王佐并非哪一个具体人物,而是指能够辅佐君王,具备非凡治国能力的人。王佐之才是对一个人所能给予的最高评价,能够堪当王佐之才者,必定为天下大才

以下这些算是王佐之才:

伊尹: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姜尚:武王伐纣的首席谋主、主要军事统帅、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

姬旦: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为秦国后来的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肖之子和不孝之子区别在于:

一、意思不同

不肖之子,指不能继承祖辈事业的、没出息的、品行差的子孙或晚辈。不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古时会说“不肖罪孽深重”,意思就是“我(谦称)罪孽深重”。

而不孝之子,意思就是不孝敬父母的晚辈。

二、包含范围不同

不肖之子包含了不孝之子,即不孝之子可以称之为不肖之子,而不肖之子不一定是不孝之子,因为不肖的晚辈中,可能是没出息或者品行差,但是可能会是孝顺长辈的。

曹操的王佐之才指的是谁镇守许都

有:荀攸、董昭、王朗、刘晔、荀彧。

1、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2、刘晔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刘晔七岁时,母亲去世。其母临终时说:“你父亲(刘普)的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我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局,希望你和你哥哥(刘涣)长大后能除去此人。”

刘晔十三岁时就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也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汝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杨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3、王朗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

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后为丞相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都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4、董昭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昭自此成为曹操的谋士。

建安年间(198年)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职,多有功劳,深受曹操器重。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谋划都是出自董昭之手。曹丕继魏王位后,董昭任将作大匠。

曹丕称帝后,升任大鸿胪。此后先后担任侍中、太常、光禄大夫、太仆等重要职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转任卫尉。太和六年(232年)升任司徒。青龙四年(236年)卒,时年八十一,谥曰定。

5、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百度百科-曹操

百度百科-荀彧

百度百科-刘晔

百度百科-王朗

百度百科-董昭

百度百科-荀攸

王佐才也指的是谁

王佐之才镇守许都的是荀彧。

官渡之战时,曹操命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镇守许都,但是荀彧深刻的影响了官渡之战的走向,当时曹操写信给荀彧询问撤退,荀彧回信鼓励曹操继续坚持,因此出现了情见势竭这句成语。

他的坚定态度和乐观情绪深深感染了愁眉不展的曹操,在荀彧的坚定支持下,曹操终于打消了撤退的念头,咬紧牙关继续与袁绍周旋,并终于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

荀彧的人物生平: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永汉元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

拥有“王佐才也”的谋臣是指谁应该是三国时期的人

三国里王佐之才一般指的是荀彧荀文若,可能其他人有相当的才干,但《三国志》里明确记载有“王佐才”之名的只有荀文若,是何顒见过年少时的文若后如此称赞他。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三国杀里武将荀彧的称号就是王佐之才啦。。O(∩_∩)O

王佐之才的标准是怎样的?三国真正的王佐之才是谁?

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古代,王佐之才指的是什么人物

王佐之才?主要是对治国能力的评价,而在三国时期能被评选为?王佐之才?的人无外乎诸葛亮、周瑜、荀彧和司马懿了。这几个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权力阵营,但是却在各自的领域中表现出出众的辅政才能,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

一、?王佐之才?的标准是怎样的

所谓的?王佐之才?也就是?佐王之才?,?佐?即辅佐,?王?指君王,也就是辅佐君王的才能,引申为治国才能。在不同的时期,对?王佐之才?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在战乱时期,要在文治武功等方面给予君主好的建议和意见,确保战争的胜利,同时在任用人才上,能给君主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总之,就是辅佐君主,确保政治权利和统治的稳固,不在战术上失败,不在用人上失误,确保政治权利不易主。

二、三国真正的王佐之才是谁

在评判三国时期的?王佐之才?时,荀彧、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经常被拿来做对比,如果从能力来看,他们各自辅佐君主安定了局势,确保了统治权力的稳固,都是比较厉害的角色。但是从能力来评判的话,诸葛亮要优胜于周瑜,与司马懿?旗鼓相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诸葛亮得势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被重用,当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举起了曹魏的?大旗?,在战势上大获全胜。而荀彧对曹魏的成功功不可没,所以,这几人都能称得上?王佐之才?。

在三国那样战乱纷飞的年代,能出现荀彧、诸葛亮、周瑜和司马懿这样有雄韬武略的治国之才,可谓是?时势造英雄?。虽然这些古人已经随着历史而?远去?,但是他们为了***主上而出谋划策的故事仍在民间流传,为人所称道。

指那些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经天纬地之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将相之才。

如楼上说的:

帝王之师如:张良、刘伯温

王佐之才如:荀彧、李靖

不是开国功臣就是能辅佐主公中兴的股肱之臣。他们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