韫椟而藏是什么意思_韫椟而藏诸怎么读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06 0
  1. 关于隐退的成语
  2. 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3. 匣的四字成语
  4. 论语第九篇
  5. 带椟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1、yùn,wēn,动词,收藏,蕴藏,如石韫玉而山辉,常用于人名。

2、韫组:含韫、韫匮、包韫、韫韍、韫晦、韫椟、韫望、韫素、韫椟未酤、韫蓄、韫韥、韫玉砚、韫箓、怀韫、韫椟而藏、韫匵藏珠、椟韫、韫玉待价、韫藏、韫怀、韫椟待价、韫韣、韫价、玉韫珠藏、珠藏韫柜、韫蠢、怀珠韫玉、韫籙、韬光韫玉、韫丘、韫匵而藏、韫藉、韫椟藏珠。

关于隐退的成语

1. 带椟字的成语

买椟还珠

韫椟而藏是什么意思_韫椟而藏诸怎么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 椟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带犊字成语。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韫椟藏珠: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韫椟而藏: 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还珠买椟: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同“买椟还珠”。

鸿函钜椟: 指丰富的藏书。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3. 有椟字的成语

有椟字的成语有11个,其中最常见的是(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结构连动式。

用法常用在“是、像、等于”之类动词后作宾语。多用于书面。一般用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还;不能读作“hái”。

辨形椟;不能写作“犊”。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例句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的蠢事。

英译buy basket without the jewels

成语故事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4. 把买椟什么什么这个四字成语添完整

成语: 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简拼: mdhz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取精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5. 带椟字的成语

带椟字的成语如下: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韫椟而藏 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韫椟藏珠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鸿函钜椟 指丰富的藏书。

还珠买椟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同“买椟还珠”。

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关于隐退的成语

朝令夜遁: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出处进退:指出仕或隐退。

出处语默: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

飞遁离俗: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文行出处: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关于隐退的诗句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

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

往常时狂痴,险犯著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纳,谢谢O(∩_∩)O

形容隐退的成语

朝令夜遁: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出处进退:指出仕或隐退。

出处语默: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

飞遁离俗: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有形容隐退的 4字成语吗

朝令夜遁: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出处进退:指出仕或隐退。

出处语默: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

飞遁离俗: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文行出处: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勇退急流: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隐退,以明哲保身。

用舍行藏: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韫椟藏珠: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韫椟待价:韫椟:藏在匣子里。把玉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韫椟而藏:韫椟:藏在柜子里。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韫椟未酤:韫椟:藏在柜子里;酤:卖。藏在匣子里尚未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韫匵藏珠:韫:藏;匵:木匣子。把珠宝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韫匵而藏:韫匵:藏在柜子里。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韫玉待价:韫玉:把玉藏在匣子里。把玉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张良慕赤松:慕:羡慕;赤松:仙人赤松子。张良羡慕赤松子。比喻功成名就后,想要隐退,摆脱世俗,追随神仙。

表示隐退的词语

朝令夜遁

出处进退

出处语默

飞遁离俗

飞遁鸣高

功成身退

文行出处

勇退急流

用舍行藏

韫匵而藏

韫玉待价

功遂身退

退避贤路

退让贤路

角巾东路

啸傲林泉

进退出处

身退功成

退藏于密

避让贤路

肥遁鸣高

肥遯鸣高

流行坎止

行藏用舍

菟裘归计

望帝啼鹃

三年不蜚

闲鸥野鹭

张良慕赤松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关于隐瞒的成语

黯淡无光 黯淡:同“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昏暗不明亮 阐扬光大 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春光漏泄 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资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光焰万丈 光焰:光辉.形容极其辉煌灿烂 光宗耀祖 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 晖光日新 指进德修业不懈,日日更新 辉光日新 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回光反照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驹光过隙 指光阴易逝 敛锷韬光 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流光瞬息 形容时间极短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资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陆离光怪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掠影浮光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满面红光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暗淡无光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八面见光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晨光熹微 熹微:天色微明.早上天色微明.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刀光剑影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德厚流光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电光朝露 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电光石火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发扬光大 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风光旖旎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浮光掠影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刮垢磨光 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 光彩夺目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光辉灿烂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光可鉴人 光:光亮;鉴:照.闪闪的光亮可以照见人影.形容头发乌黑,肌肤润泽艳丽或器物光滑明亮. 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光阴似箭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光明正大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光风霁月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光复旧物 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光芒万丈 形容光辉灿烂,照耀到远方. 光天化日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光阴荏苒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光前绝后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光前裕后 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 光怪陆离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晦迹韬光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湖光山色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浑俗和光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积厚流光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 回光返照 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火光烛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目光如豆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流光易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鲁殿灵光 灵光:汉代殿名.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目光炯炯 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目光如炬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著.也形容见识远大. 目光如鼠 形容人眼神奸滑. 奇光异彩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日月重光 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谦尊而光 尊者谦虚而显示其美德. 容光焕发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鼠目寸光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水色山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石火电光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韬光晦迹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星灭光离 比喻朋友关系不能继续. 夜光之璧 珍贵的璧玉,夜间放光. 一寸光阴一寸金 比喻时间十分富贵. 正大光明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凿壁偷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光华夺目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光***夺目 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 赫赫之光 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扯空砑光 扯空:说***话.砑光:纸及布匹用石头磨光,使发光泽,叫“砑光”;比喻沾别人光.指花言巧语,骗人钱财. 刀光血影 形容血腥的杀戮. 东壁余光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返照回光 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风光月霁 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浮光略影 见“浮光掠影”. 浮光跃金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光彩陆离 色***斑斓错杂. 光彩耀目 光***鲜明,视之耀眼. 光彩溢目 犹光彩夺目. 光车骏马 装饰华丽的车马.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 光阴如箭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化日光天 ①谓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 混俗和光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吉光凤羽 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吉光片裘 同“吉光片羽”. 霁月光风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金光盖地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绝后光前 绝:断绝;光:光大,扩充.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 磊落光明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零光片羽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 鲁灵光殿 ①汉代著名宫殿名.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明光烁亮 光亮耀眼. 明光锃亮 见“明光烁亮”. 明光铮亮 见“明光烁亮”. 暮景残光 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片光零羽 比喻零星的珍贵品. 潜光匿曜 见“潜光隐耀”. 潜光隐德 谓隐藏德才. 潜光隐耀 隐藏光***.常指隐居. 日月无光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十光五色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石火光阴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水光山色 泛指山水景色. 韬光敛彩 收敛光***.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韬光敛迹 同“韬光晦迹”. 韬光灭迹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韬光俟奋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韬光隐晦 同“韬光养晦”. 韬光隐迹 同“韬光晦迹”. 韬光用晦 同“韬光养晦”. 韬光韫玉 隐匿光***,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韬曜含光 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 无私之光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煦色韶光 谓晴暖美丽的风光. 迅电流光 比喻光阴像电光迅速地消逝. 养晦韬光 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旖旎风光 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或自然风景. 一扫而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油光晶亮 形容非常光滑明亮. 油光可鉴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油光水滑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游光扬声 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油头光棍 指浮浪子弟. 余光分人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重光累洽 同“重熙累洽”. 珠光宝气 珠、宝:指首饰;光、气:指闪耀的光彩.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波光鳞鳞 〖解释〗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漏泄春光 〖解释〗①透露春天的资讯.②指密传讯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弢迹匿光 〖解释〗指隐藏行迹与光***,不使外露. 霞光万道 〖解释〗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血光之灾 〖解释〗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 一而光 〖解释〗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黯然无光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抽象、隐退的反义词

楼下所说的抽象的最佳反义词是:具体!

隐退的最佳反义词是:出世!

这个回答得很好!

隐退的反义词是放彩吗

隐退

[yǐn tuì]

隐退,读音yǐntuì,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逐渐消失。

中文名

隐退

拼音

yǐntuì

近义词

归隐

反义词

复出

隐退

yǐntuì∶隐没;逐渐消失

往事早已从他的记忆中隐退了

∶退出政治生活,隐居起来;退隐;引退

歌手李娜隐退的原因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感情原因,有的说是她厌倦了红尘,有的说是她想在音乐上追求更高的层次,还有的说是她受到了佛性的引导---,不一而足。当然也许真正的原因是佛曰不可说的。试想,一个不善交际的歌手,有着一副天籁般的嗓音,这简直就可说是怀璧其罪了,只有脱离了红尘,也许才能找到一方安静的乐土。不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这是回家了,这其中是否包含了太多的难言之隐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那么一天,她真正的参透了佛理,能够一切随缘话,在歌迷的强烈要求下,再重新复出也不是不可能的。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隐退的近义词是什么

退隐_词语解释

拼音:tuì yǐn

解释:1.辞官隐居。2.后退隐没;消失。

例句:人们独居和退隐时,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物时,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匣的四字成语

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gu)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问老师:如果我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个好价钱卖掉呢?

美玉,就是美德,子贡这是从侧面问老师,老师怀才抱德,其才其德,如天下之重宝,要不要求出仕。

孔子回答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当然要把它卖掉!我是在等识货的人!

孔子怎么会不出仕呢?他一生都在等待出仕的机会,但除了在鲁国短暂执政之外,再也没有等来。

这一章的关键,在于子贡说的“求”,与孔子说的“待”。如果是求,首先不是你求,就求得来。其次,如果志在必得,就会不择手段。

“待”,就不一样,待贾而沽,我只专心修炼自己的,不断地提高自己,等来了,我就百分百发挥出来。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说的是孔子得了重病,眼看着就熬不过去了,他的***子路就给他安排后事,让自己的徒弟们扮演家臣,准备以大夫或者诸侯之礼来厚葬孔子。

孔子病好了一些以后,知道这个事情非常的生气,怒斥子路。说到:子路啊!你这是欺诈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很长时间了。我本来已经不是大夫,没有资格有家臣了,你还给我弄些家臣。我这是欺骗谁呢?是要欺骗老天吗?

况且我与其死在这些***扮的家臣之手,死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来收尸,何如死在我的***们——你们面前呢!我即便得不到风光的大葬,难道我会死在路上吗?难道没有人会为我收尸吗?

你这样弄虚作***,是败坏我的名节呀!如果我死了,真的用大夫或者诸侯的礼节来葬我,我这一世克己复礼为仁的英名不就毁了嘛,你简直太糊涂了。

通过这一段,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孔子的为人操守,一定要克己复礼,一定要遵守礼法,不能僭越。

没有就是没有,不是就是不是,不能因为好面子,而***装什么!与其死后得那些虚名,远不如实实在在的做一些实事。

具体这一章怎么解释,请大家再听一听我昨天的解读,或者看一看秋艳整理出来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第13章,也是一番师徒对话。通过这段对话,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孔子,也就是我们儒家的宗师,他是如何对待入世的。

先看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gu)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新

这里面先给大家解释几个字。

第一个是韫。这个韫,是藏的意思。

第二个是椟。椟是干什么的?是柜子或者匣子,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成语叫买椟还珠。

就是说一个人买珠子,结果他看上了装珠子的盒子,却对于珍贵的珠子视而不见。

第三个字贾(gu)。贾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商人。

在过去,行走的商人叫商人,坐地商叫贾。比如说我开个店,你上门来买卖,这是贾。走街串巷,走南闯北做生意,这叫商。

行商坐贾,现在一般都叫商人了,贾就很少出现了。但大家一定要知道,在古代那个时候商和贾的联系与区别。

子贡就和老师开个玩笑,两个人就打了一个哑谜。通过这个哑谜,大家就可以看出我们儒家的价值观。

子贡说:老师,如果有一块美玉,我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

这里面的美玉其实是比喻美德,或者说才能,经天纬地之才。这是子贡从侧面问老师,老师怀才抱德,其才其德如天下之重宝,就像珠子一样珍贵。

要不要出仕呢?就是出来做官,把才能发挥出来呢?还是把它藏起来,不被人发现好呢。

孔子就回答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思是:“卖掉啊!卖掉啊!我在等识货的人”。大家想一想,一颗珠子再珍贵,你放在柜子里边不用,那么它的价值在哪里啊?

而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它的价值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对于一个有德有能的人,必须要为社会做事,大家才能够感受到他的价值,否则他有再多的才能,不为人知,从来没有做过贡献,那么有和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一生其实都在寻找机会,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贡献国家与社会啊?那当然是出来做官了,像尧舜禹汤,周公文武这些古圣先贤,他们都是一国之君,周公是执政,相当于实际的掌权者。

由于他们的存在,整个社会大治,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而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其位谋其政,才能能够让才能得到尽情地施展。

而孔子生不逢时,他的出生决定了他不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出生在破落贵族家庭,他没有这个机会在那个位置上,那怎么办啊?那就想办法出来做个官,争取能够得到任用,让自己有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但是除了在鲁国曾经当过司寇,就是相当于司法部长,有一段短暂的经历,有过夹谷之盟,助实力衰弱的鲁君,逼退了当时比较强盛的齐国国君,以后其实基本上就没有再得到施展的机会了。

后来他带着***周游列国十三四年,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有的机会是有了,但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就主动放弃了比如说在卫国。

后来在其他国家干脆就没有,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他一直没有忘掉自己一颗济世、拯救苍生的心,从来没有。

求而不得,就开始教育自己的***,让自己的学问和抱负,通过***们传之于天下,教化万民。

这一章的关键,大家要看,一个是“求”和“待”,求是子贡说的,就求得一个好价钱,好卖掉。还是“待贾者也”,这两个字大有学问。

求当然是主动的啦,第一个就是你求也不一定能求得来,我想做大官,我想当皇上就当得了吗?不是那么简单。

第二,如果我非要怎么样,往往就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就会看对方需要,投其所好,卖出去的已经不是自己的价值观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

这样的人有没有?很多呀!那种事是君子不屑为之的,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我们都知道兵家有两个人比较出名,并列的,一个是孙子,就是孙武,一个是吴子,是吴起。《孙子兵法》,其实还有个《吴起兵法》。

这个吴起,他就是孔子的门生,或者说是***的***,就是有人说是子夏的***,有的人说是曾子的儿子(曾参的儿子也叫曾申)的***。这个人是山东菏泽人,是非常有才能的。

他本身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经到处奔走寻求门路,花了不少钱,弄的是倾家荡产,也没有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了别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30多个人,把诽谤他的人全杀掉了。

在临逃走的时候,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去了孔子***曾参的儿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没有回去守孝,曾申认为这个人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就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从此以后他弃儒学兵,开始学习兵法。

在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就发兵攻打鲁国,当时的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又担心吴起因为妻子的缘故不能尽心尽力。

吴起知道以后拔剑就把自己妻子杀掉了,以表示我和齐国人没有关系,你不用担心我。

结果鲁穆公就任用吴起为将,打败了齐国,对于吴起来说,这是建功立业的一仗,但是他得到这个位置,得到这个机会,是以残忍的杀掉自己的妻子作为代价的。

这样的求非君子所为,不是孔老夫子这样的人能够做得出来的,这就是“求”。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而“待”它不一样,待价而沽,我专心修炼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当自己能力足够,品德足够的时候,机会来了,有人请我出去做事,我能够正常的发挥自己的价值,能够利国、利民、利天下,那么我就好好的去发挥。

孔子曾经做过司寇,做过官。他做官时间很短,整个鲁国的经济政治面貌就不一样了,曾经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达到这个水平,可见孔子的治国才能那是杠杠的。

因此受到了三桓,也就是季孙、叔孙和孟氏的排挤,恐怕他后来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我们多次说过,孔子是有这个能力自立为王的,只是不齿于这么做而已。

再到卫国的时候,刚才说过,他曾经得到过一次这样的机会,卫灵公给他六万石的年薪,然后请他做官,而且还把他拉出来和他们一起走,招摇过市,你看我任用贤能了。

但孔子一看,他们只是拿自己当门面,当摆设,并不是真心想用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时候,挂冠而去,不干了,我再找另外的机会。

大家想一想,如果说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为了自己的利禄,为了自己个人得到好处,他会这样做吗?他能够弃之如敝屣吗?

我相信不会的,而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就是因为他胸怀天下,济苍生,救万民,才有这样的行为。

那引申过来了,我们在公司工作也罢,或者为客户服务,其实都应该是这个态度。我的存在就在于我的价值,能够发挥我就燃烧自己,好好的为客户服务,为公司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

如果说我不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认可,咱也别浪费别人的金钱,也不用耽误自己的时间,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在这里,华杉解释为,就是说,求包养与待包养的关系。就是刚才那句话,同样是包养,差距大了。那有的人会问呀,等不来怎么办呢?

问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求包养的人,不是待包养的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机会就发挥,没机会就怀才抱德,即便是进棺材也不遗憾。

举个例子像谁呢?颜回,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因为什么呢?学无止境啊!没有工作,我正好自修,反正也不闲着。

说到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颜回。上一章我们说过颜回。历史上孔子对他特别好,孔子其他***也非常佩服他,但是颜回好像没留下什么东西,除了在《论语》里有出现以外,其他地方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就是因为颜回之所以称为复圣,就好像是孔子一样,就是因为他帮了孔子做了大量的事情,你比如说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写春秋,对于当时中国的古文化整理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而这个贡献不是孔子一个人做的。

颜回作为他的首席大***,在其中出了相当大的力,但是这些力出是出了,名声都在孔子那里面,而很少有颜回的署名权。

所以说大家都深知其名,但看不到他的著作,其实他的著作就是在孔子整理的文化之中,这是看不见的功绩。

再说一下,在此之前有一个人挺牛的,姜太公。姜太公就是“待贾者”,他有足够的才能,钓到了周文王,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大业。

我们说过,姜太公是康熙之前中国的武圣,也是兵家鼻祖,谋略家鼻祖。

颜回是早逝,没有得到这个机会,否则的话,他就会像西方的柏拉图一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其实就相当于中国的颜回和孔子,也相当于后来的徐爱和王阳明。

孔子没有得到从政的机会,得到了教育的机会,自己开辟了一个教育的途径,结果成为了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还有一个人,大家特别熟悉,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27岁的之前,高卧隆中,躬耕于南阳。后来被刘备发现,三顾茅庐请出来,从此以后,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备,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先得天下三分之一,尔后又一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这个机会是待来的,我有能力,有人求我,我就干,没有人呢,我就老死山林;做学问,也未尝不可!大家想,如果诸葛亮不从政的话,不去带兵打仗,那么他是不是一个文学家?是不是高人雅士呢?一样是啊!干什么都行!

只是由于重点在治国,所以他的其他的名声才被埋没了,就像我们的***一样,一个道理。

人各有命,要接受命运的安排,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能做的就是很小的一部分,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原则坚持住就好了。

时间也到了,我们再简单的回顾一下,就是子贡和孔子打了个比方。有一个美玉,我们是把它藏起来呢,还是把它卖掉呢?

孔子说当然是卖掉了,我待价而沽,我们这种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展示自己,以求得到一个机会。

但是这个不是不择手段的去得到的,而是展示出来以后,有人真正需要,请我们出来做事,我才去做的。主动就是主动地展示自己,修养自己;被动就是让别人来主动找我们。

直接不做事,不是儒家的思想。和道家不一样,道家是隐藏于高山,自己自得其乐,逍遥自在,儒家不是的。

好了这一章,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认真聆听,仔细思索,然后考虑一下自己如何做。一定记住,君子求诸己。有什么事,先把它用在自己身上,有所得,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学习下一章。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就提到了“何陋之有”这一句千古名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说。

论语第九篇

1. 关于“盒”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韫椟藏珠、龟玉毁椟、金钗钿盒、买椟还珠、钿合金钗。

1、韫椟藏珠

读音:yùn dú cáng zhū

解释: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白话释义: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边,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是藏它呢还是卖它呢?

2、龟玉毁椟

读音:guī yù huǐ dú

解释: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季氏》:“虎儿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白话释义: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

3、金钗钿盒

读音:jīn chāi diàn hé

解释:指的是金钗和钿盒,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出处:元男吕《香遍满 闺情》:金钗钿盒重新整,翠被香温叙旧情。

白话释义:金钗和钿盒重新整理,翡翠羽制成的背帔上的香味是旧情的味道

4、买椟还珠

读音: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白话释义: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就买下木匣,把珍珠退给了卖主。

5、钿合金钗

读音:diàn hé jīn chāi

解释: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白话释义:只有将以前的东西代表情义,钿盒和金钗寄送过去。

2. 一个人手上一个匣子打四字成语

买椟还珠

发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买椟还珠的故事

示例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近义词 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取精

3. 带有盒字的四字成语

没有带盒字的四字成语,有带盒字的四字词语,如:八音盒子,有声盒带,亮盒子摇,红线盗盒,摄丝盒子。

1、八音盒子

[bā yīn hé zi] 西洋乐器名。形为方匣,内置发条,机动发音,能奏出固定的乐曲。

2、有声盒带

[yǒu shēng hé dài] 指盒式有声带。《文汇报》1987.1.10:“有声盒带‘热’得快,‘冷’得也快,市场销售‘寿命’缩短。”参见“有声带”。

3、亮盒子摇

[liàng hé zi yáo] 敞开盒子摇,比喻公开而毫不含糊的言行。跟“盖着盒子摇”相对。

4、红线盗盒

[hóng xiàn dào hé]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欲吞并潞州节度使薛嵩之地,薛嵩甚为忧虑。

5、摄丝盒子

[shè sī hé zi] 用细竹丝编成,部分加漆的盒子。

扩展资料:

盒字简介:

〈名〉(形声。从皿,合声。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本义:底盖相合的盛器) 同本义。

如:合,器名。——《广韵》;合子,盛物器。——《正韵》

盒字组词:

1、提盒

[tí hé] 有提梁的盒子,多为两层或三层,形状不一,用竹、木、金属、塑料等制成,多用来装饭菜、糕点等。

2、饭盒

[fàn hé] 用来装饭菜的盒子,用铝、不锈钢等制成。

3、抬盒

[tái hé] 旧时赠送礼品用的大木盒,多为两层或三层,由两人抬着。

4、盒饭

[hé fàn] 装在盒子里出售的份儿饭。

5、擡盒

[tái hé] 一种用两人抬着盛放礼物的箱盒。

4. 带有盒字的四字成语

没有带盒字的四字成语,有带盒字的四字词语,如:八音盒子,有声盒带,亮盒子摇,红线盗盒,摄丝盒子。

1、八音盒子 [bā yīn hé zi] 西洋乐器名。形为方匣,内置发条,机动发音,能奏出固定的乐曲。

2、有声盒带 [yǒu shēng hé dài] 指盒式有声带。《文汇报》1987.1.10:“有声盒带‘热’得快,‘冷’得也快,市场销售‘寿命’缩短。”

参见“有声带”。 3、亮盒子摇 [liàng hé zi yáo] 敞开盒子摇,比喻公开而毫不含糊的言行。

跟“盖着盒子摇”相对。 4、红线盗盒 [hóng xiàn dào hé]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欲吞并潞州节度使薛嵩之地,薛嵩甚为忧虑。

5、摄丝盒子 [shè sī hé zi] 用细竹丝编成,部分加漆的盒子。

扩展资料:

盒字简介: 〈名〉(形声。

从皿,合声。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

本义:底盖相合的盛器) 同本义。 如:合,器名。

——《广韵》;合子,盛物器。——《正韵》 盒字组词: 1、提盒 [tí hé] 有提梁的盒子,多为两层或三层,形状不一,用竹、木、金属、塑料等制成,多用来装饭菜、糕点等。

2、饭盒 [fàn hé] 用来装饭菜的盒子,用铝、不锈钢等制成。 3、抬盒 [tái hé] 旧时赠送礼品用的大木盒,多为两层或三层,由两人抬着。

4、盒饭 [hé fàn] 装在盒子里出售的份儿饭。 5、擡盒 [tái hé] 一种用两人抬着盛放礼物的箱盒。

带椟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论语》:子罕篇第九

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注释

罕:稀少,很少。

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评析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纯:丝绸,黑色的丝。

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评析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注释

意:同臆,猜想、猜疑。

必:必定。

固:固执己见。

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评析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评析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纵:让,使,不加***。

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评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注释

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记·仲尼***列传》中未见此人。

试:用,被任用。

译文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评析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较清贫,所以掌握了这许多的谋生技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注释

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叩:叩问、询问。

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竭:穷尽、尽力追究。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评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注释

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译文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评析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注释

齐衰:音zī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

瞽:音gǔ,盲。

作:站起来,表示敬意。

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译文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评析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十一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

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

弥:更加,越发。

钻:钻研。

瞻:音zhān,视、看。

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评析

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十二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病间:病情减轻。

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译文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评析

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

十三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韫匵:音yùn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善贾:识货的商人。

沽:卖出去。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评析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十四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评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十五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注释

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十六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十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十八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十九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篑:音kuì,土筐。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二十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二十一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评析

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

二十二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译文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评析

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二十三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二十四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

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

说:音yuè,同“悦”。

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末:没有。

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评析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见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题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办事。

二十五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二十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评析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二十七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衣:穿,当动词用。

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评析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二十八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十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三十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注释

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立:坚持道而不变。

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三十一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1、买椟还珠

成语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龟玉毁椟

成语拼音:guī yù huǐ dú

成语解释: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韫椟藏珠

成语拼音:yùn dú cáng zhū

成语解释: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4、冥室椟棺

成语拼音:míng shì dú guān

成语解释:冥:昏暗;椟:匣子。房间昏暗,如同棺材一样

成语出处:《古文苑·秦诅楚文》:“拘圉其叔父,寊者冥室椟棺之中。” 9

5、韫椟待价

成语拼音:yùn dú dài jià

成语解释:韫:藏;犊:木匣子。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