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寇莫追的典故_穷寇莫追的典故将军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7 0
  1. 一擒一纵文言文
  2. 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详细点,因为我文才不好
  3.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什么意思?
  4. 关于欲擒故纵的诗句

“虎踞龙盘”出自〈〈太平御览〉〉,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的地势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宜将剩勇追穷寇,”引自〈〈后汉书.望甫嵩传〉〉:“兵法,穷寇莫追.”这里改变了这个用法.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则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

霸王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刘邦

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穷寇莫追的典故_穷寇莫追的典故将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擒一纵文言文

〖懊悔无及〗 成语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傲睨得志〗 成语典故: 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昂然而入〗 成语典故: 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昂然直入〗 成语典故: 何进昂然直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安身之处〗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安身之地〗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

〖傲贤慢士〗 成语典故: 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步步为营〗 成语典故: 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71回

〖败兵折将〗 成语典故: 袁本初败兵折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

〖不测风云〗 成语典故: 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不成体统〗 成语典故: 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不此之图〗 成语典故: 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

〖不次之图〗 成语典故: 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宝刀不老〗 成语典故: 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

〖步罡踏斗〗 成语典故: [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兵精粮足〗 成语典故: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不可造次〗 成语典故: 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兵疲意阻〗 成语典故: 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背若芒刺〗 成语典故: 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病势尪羸〗 成语典故: 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不世之略〗 成语典故: 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避凶就吉〗 成语典故: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

〖避嫌守义〗 成语典故: 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

〖把薪助火〗 成语典故: 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饱学之士〗 成语典故: 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拨云雾见青天〗 成语典故: 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不置褒贬〗 成语典故: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别作良图〗 成语典故: 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出榜安民〗 成语典故: 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赤膊上阵〗 成语典故: 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才薄智浅〗 成语典故: 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

〖踌躇不定〗 成语典故: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踌躇不决〗 成语典故: 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草船借箭〗 成语典故: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目

〖尺寸可取〗 成语典故: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

初出茅庐〗 成语典故: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唇齿之戏〗 成语典故: 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乘其不备〗 成语典故: 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赤身〗 成语典故: 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或谁或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

〖赤身露体〗 成语典故: 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或睡或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初生之犊不惧虎〗 成语典故: 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才疏智浅〗 成语典故: 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尘头大起〗 成语典故: 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

〖赤体上阵〗 成语典故: 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

〖才望兼隆〗 成语典故: 今卿亦须荐一才望高隆者,代卿为妙。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残贤害善〗 成语典故: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

〖村野匹夫〗 成语典故: 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东冲西突〗 成语典故: 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

〖得而复失〗 成语典故: 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大获全胜〗 成语典故: 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大吉大利〗 成语典故: 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大计小用〗 成语典故: 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丁宁告戒〗 成语典故: 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

〖刀枪剑戟〗 成语典故: 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大仁大义〗 成语典故: 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也大仁大义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

〖胆丧心惊〗 成语典故: 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低头丧气〗 成语典故: 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答问如流〗 成语典故: 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

〖等闲人物〗 成语典故: 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

〖等闲视之〗 成语典故: 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等闲之辈〗 成语典故: 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等闲之人〗 成语典故: 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大雨滂沱〗 成语典故: 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

〖大言欺人〗 成语典故: 军败于当阳,詈穷于夏口,亘亘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地远山险〗 成语典故: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明日复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蠹政病民〗 成语典故: 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抵足而眠〗 成语典故: 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

〖抵足而卧〗 成语典故: 一日,众官皆散,权(孙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灯烛辉煌〗 成语典故: 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大展经纶〗 成语典故: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成语典故: 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

〖恩荣并济〗 成语典故: 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恩怨分明〗 成语典故: 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反败为胜〗 成语典故: 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

〖法不徇情〗 成语典故: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纷纷穰穰〗 成语典故: 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

〖反覆无常〗 成语典故: 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成语典故: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封金挂印〗 成语典故: [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反客为主〗 成语典故: 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凤毛鸡胆〗 成语典故: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繁礼多仪〗 成语典故: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费力劳心〗 成语典故: 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

〖放龙入海〗 成语典故: 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成语典故: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

〖奋武扬威〗 成语典故: [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拂袖而起〗 成语典故: 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

〖放鱼入海〗 成语典故: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滚鞍下马〗 成语典故: 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各霸一方〗 成语典故: 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

〖骨颤肉惊〗 成语典故: 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深奥血污……不知主何吉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盖地而来〗 成语典故: 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写‘天公将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割恩断义〗 成语典故: 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股肱心腹〗 成语典故: 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葛巾布袍〗 成语典故: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

〖国家大计〗 成语典故: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

〖鼓角齐鸣〗 成语典故: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官轻势微〗 成语典故: 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

骨肉之恩〗 成语典故: 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骨肉之情〗 成语典故: 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成语典故: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

〖过五关,斩六将〗 成语典故: 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割须换袍〗 成语典故: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割须弃袍〗 成语典故: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光阴荏苒〗 成语典故: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鼓噪四起〗 成语典故: 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缓兵之计〗 成语典故: 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虎荡羊群〗 成语典故: 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虎踞鲸吞〗 成语典故: 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好谋无断〗 成语典故: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

〖好乱乐祸〗 成语典故: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漂狡锋协,好乱乐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虎狼之穴〗 成语典故: 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红旗招展〗 成语典故: ***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虎入羊群〗 成语典故: 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

〖虎体熊腰〗 成语典故: 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何往不利〗 成语典故: 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

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详细点,因为我文才不好

1. 请教第一十六计欲擒故纵的典故和当今应用事例

探源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故事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2. 七擒七纵文言文翻译

建兴三年,诸葛亮带领军队到了南中(今云南,四川,贵州交接地带),凡打仗的都胜利了。

听说有叫孟获的人,是南蛮人所信服的。(因此)下命悬赏活捉他。

已经成功了,诸葛亮使他参观汉军的兵营阵列,说:“这些军队怎么样?”孟获回答说:“以前不知道虚实,因此失败。现在蒙您的恩使我观看兵营阵列。

如果只是这样,一定可以胜利!”诸葛亮笑,放了他使他继续作战。七次放了七次活捉。

但诸葛亮还想放了孟获。孟获说:“汉军威镇天下,南方人再不反了。”

于是诸葛亮进军,南方平定。随后把他的部下还让他带领 。

3. 《欲擒故纵》古文和翻译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 今金 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 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 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暂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4. 西游记1到30回的大概内容,每回150字左右,不要文言文的,,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

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

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陈光蕊喜中状元,招为宰相女婿,被任为江州州主。

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其妻被抢,刘洪冒保赴任。陈被龙王救活,收于龙宫。

其妻生子,抛于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名江流,后又起法名玄奘。

长老为其说知身世。玄奘寻见母亲。

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刘洪被处极刑。

陈光蕊还阳。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

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

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

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

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

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王 禹正空门 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

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凤音显象化金蝉 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

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 弟圣僧,赐号为三藏。

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唐僧骑马西行。

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

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

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

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现款违背师言。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

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

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收伏熊罴怪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

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

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

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

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怪入洞取。

5. 欲擒故纵文言文全文翻译

战阵,攻无不克蜀汉建兴三年,放了七次又活捉了七次。

孟获不肯走了:“之前不知道您军队的虚实、尊敬他。听说蛮族的渠帅中有个叫孟获的人,诸葛亮率军进攻南中(平定南方蛮族的叛乱)!我们绝不再造反了,(诸葛亮)让他观看蜀汉大军的兵营,战无不胜,是很容易战胜的?”孟获回答说:“这样的军队怎么样,说。

南中平定了,放了孟获,问他说。等到抓住孟获以后。

现在承蒙您恩赐让我观看(贵军的)兵营、战阵?牛不牛。”于是大军行进到滇池。

如此这般。”诸葛亮笑,(所以)悬赏将士生擒孟获;如果您军队的实力不过是像这样子:“您,真是天威啊,全部使用本地民族的渠帅担任官吏,让他组织军队再战,所以打败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民都佩服,然而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再战。

6. 一篇古文翻译

郑光是宣宗的娘舅,他家乡的私人府第看守非常放肆骄横,被乡里视作祸害,全年所收的租税都不向上交纳,户部侍郎韦澳担任京兆尹,擒获后用刑具拘禁他,到延英宫与皇帝对审,皇上问:“你拘禁郑光的庄吏,他犯了什么罪?”韦澳将全部禀告了皇上。

皇上说:“您想如何处置他呢?”韦澳说:“我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皇上说“郑光很爱惜他,怎么办啊?”韦澳回答说:“陛下把臣从宫中调任为京兆尹,就是让臣处理京畿附近的问题,如果郑光的庄吏,作了一年蠹虫,却免于应受的重刑,那样的话,朝廷的法规只能在贫困的百姓中执行,这样的旨意我不敢领。”

皇帝说:“确实是这样,但是郑光,再三的在我这里说情,你能免于法规吗?不行的话,判重刑不判***可以吗?”韦澳回答说:“我不敢不领旨,但我可以先关着他,等他把一年中所贪的税物交出来再放他,也可以当作惩罚。”皇帝说:“好啊,郑光贪乡里的税物,你按相关的法规处理吧。”

韦澳出了延英宫,直接回府,执行杖刑,让他交出所贪的税物几百斛,才放了他。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什么意思?

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纵:放开。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商战之欲擒故纵

●先播种后秋收

有个大的电器公司,其产品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急需扩大生产规模,但公司当时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搞扩建项目,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兼并其它的小企业,利用改造小企业原有的设备。如何兼并对方?如果对方一点好处都得不到,怎么会俯首称臣呢?电器公司给小企业三大好处:

一是抽一部分技术人员对小企业职工进行培训;

二是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小企业原有设备进行改造;

三是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小企业可使用公司的品牌。

结果轻而易举地吞并了这些小企业,使这家大电器公司,少花70%的资金,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盈利。这就像先播种后秋收一样,先博得对方的好感,达到你的目的,这比主动冲击成功率要高得多。

●给你一些甜头让你割舍不掉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是一开始就向中国倾销商品,而是***取“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先无偿向中国提供价值400万美元的可乐灌装设备,花大力量在电视上做广告,提供低价浓缩饮料,吊起你的胃口,使你乐于生产和推销美国的可乐,而一旦市场打开,再要进口设备和原料,他就要根据你的需要情况来调整价格,抬价收钱了。

10年来,美国的可口可乐风行中国,生产企业由一家发展到8家,销量、价格也成倍增长。美国商人赚足了钱,无偿给中国设备的投资早已不知收回几倍,这就是先让你尝到些甜头割舍不掉,然后再实施自己的***,这种欲擒故纵之术,在商场中比比皆是。

●制药公司利用抽奖方式使***药上钧

1966年,武田制药公司推出了一项看似***消费的活动——“武田制药爱福彩卷”抽奖。此次抽奖设1600多名高贵奖品,参加的条件非常简单,只要消费购买维他命E百锭一盒,便可参加。具体要求是,消费者要在空盒上注明自己的姓名与住址,以及药房的店名地址。

在空药盒雪片般寄来参加抽奖时,武田制药公司动员了许多专家来鉴定盒子的真伪。通过这一活动,他们最大的目的就是使***药上钩,这些***药和出售***药的商店多数都成了武田制药公司的瓮中之鳖。

关于欲擒故纵的诗句

意思是:

穷寇也要追,要乘胜追击,不要像楚霸王项羽,为沽名钓誉,自恃强大,没有对刘邦赶尽杀绝,致使刘邦打败了项羽后,做了汉高祖。

出自:

***的《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原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着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七律·人民***占领南京》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欲擒故纵》古文和翻译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 今金 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 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 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暂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2.解答《欲擒故纵》古文相关题目

译文:诸葛亮带领军队到了南方的中部,凡打仗的都胜利了。

听说有叫孟获的人,是南蛮人所信服的。因此下命令使他生着到来(生擒)。

已经成功了,诸葛亮使他参观汉军的兵营阵列,说:“这些军队怎么样?”孟获回答说:“以前不知道虚实,因此失败。现在蒙您的恩使我观看兵营阵列。

只是这样,一定可以胜利!”诸葛亮笑,心里知道孟获还不服,放了他使他继续作战。七次放了七次活捉。

但诸葛亮还想放了孟获。孟获说:“汉军威镇天下,南方人再不反了。”

于是诸葛亮进军,南方平定。随后把他的部下还让他带领 1.(七次放了七次活捉。

但诸葛亮还想放了孟获。) 2.选A,都是代词 B前者是如果,后者是好像 C前者是容易,易于,后者是改变 D前者是再,又一次,后者是(更加?不是很确定),但两者不同。

3.古文欲擒故纵原文

欲擒故纵: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

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译义: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

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按照《易经·需》卦的原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就能赢得光明战争结局。

有同名**《欲擒故纵》。

4.欲擒故纵的成语典故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欲擒故纵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三国人物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5.运用抑扬手法的古诗词

古典诗词中的“抑扬”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作品,一般不会引人入胜。相反,顿挫抑扬,往往金声而玉振;曲径通幽,每每引人寻踪而探胜;欲擒故纵,才见诗意文情和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

一、欲抑先扬 欲贬损则先赞颂,欲表今日之衰则先写昔日之盛,欲抒苦闷哀愁则先写激昂欢乐……这种手法使诗文一放一收,跌宕起伏,逸趣横生,可以收到曲折尽情之妙。如:

闺中**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本写“怨”,而一二句却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突出**天真无忧不知愁,后两句笔峰陡然一沉,感情“抑”了下来——“忽见陌头杨柳色”,刹那间,陌头柳色牵动了**的春心,勾起了她无限的眷恋和苦闷:“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恨,更深一层地写出**内心痛切的离愁别恨。前之景愈乐,后之情愈悲;前之兴愈浓,后之怨愈深。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玉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破阵子》

这首词写人生的荣辱成败之感,主要情思仍在抒壮志难酬、恢复大业未成的哀伤。全篇上下段共十句,前九句都是写杀敌报国、恢复山河、建立功名的惊人壮业的,这是扬;仅末尾,“可怜白发生”一句点题,这是抑,透过这一句,表明前九句所写的都只是虚幻的梦想,末尾一句压倒了前面九句,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二、欲扬先抑 欲杨先抑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可借用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凡文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谓之抑。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使文章有气有势,光焰逼人。”如:

1.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王维少年行》后两句用“孰知”“纵死”反跌句式,一反一正,衬托强烈,抒发不畏艰苦、为国献身、流芳千古的豪迈志向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从前六句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身世飘萍的自哀相交织的苍凉低回之心绪。末二句跌转,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只要保全节操,将忠魂永存,宁可为国献身,名垂青史,决不屈辱求生。这两句的语势,显得斩钉截铁,气势高亢,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由上可见,运用抑扬手法可以避免诗情的直白呆板,变直抒其情为波澜起伏;运用抑扬手法可以蓄势,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有意从反面着笔,然后陡然一转,显示作者的真意所在,产生了一种激***感的力量。

6.形容无心的诗词

天可补,海可填,山可移,此情既往,不可复追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情不知缘何所起,亦不知结局所终

寒玉本无心,奈何总深情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7.欲擒故纵的文言文翻译

建兴三年,诸葛亮到达南中,所到的地方都胜利了。听说有个叫孟获的人,被蛮人所服从,希望能够生擒他。在生擒他之后,让他在营阵之间观察,诸葛亮问他:“这军队怎样?”孟获回答道:先前不知道你营地的情况,所以战败了。现在受您的带领观看了营阵,若果只是如此,那么肯定容易胜利。”诸葛亮笑了,放了他再次交战。其次擒获其次放掉,然而诸葛亮依旧放回他。孟获(最后一次被捕获后)没有回去说道:您是拥有向天一样威严的人,南蛮以后不再造反了。“于是孟获回到了滇池。南中于是平定了,这都是诸葛亮征服主帅的心所造成的。

呵呵打了那么多的字,***纳吧。原创的。不过有可能1%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