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不可为也,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07 0
  1. 形容事情很严重,严重到不可挽回的成语是什么?
  2.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3. “不以疾也”中有无异义词?古义为: 今义为:
  4. 求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翻译和分析
  5. 后梦一丈夫文言文翻译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荀卿十一世孙也。[一]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

注[一]卿名况,赵人也。为楚兰陵令。著书二十二篇,号荀卿子。避宣帝讳,故改曰“孙”也。

疾不可为也,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帝时,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一]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幸,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二]騳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三]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四]

注[一]当涂,县名,故城在今宣州。

注[二]续汉书曰,淑对策讥刺梁氏,故出也。

注[三]礼记曰“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心,心丧三年”也。

注[四]绲音昆。焘音道。汪音乌光反。说文云:“汪,深广也。”俗本改作“注”,非。“专”本或作“敷”。

初,荀氏旧里名西豪,[一]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二]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注[一]今许州城内西南有荀淑故宅,相传云即旧西豪里也。

注[二]左传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颓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

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终,号曰玄行先生。[一]

注[一]皇甫谧高士传曰“靖字叔慈,少有俊才,动止以礼。靖弟爽亦以才显于当时。或问汝南许章曰:‘爽与靖孰贤?’章曰:‘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及卒,学士惜之,诔靖者二十六人。颍阴令丘祯追号靖曰玄行先生”也。

淑兄子昱字伯条,昙字符智。昱为沛相,昙为广陵太守。兄弟皆正身疾恶,志除阉宦。其支党宾客有在二郡者,纤罪必诛。昱后共大将军窦武谋诛中官,与李膺俱死。昙亦禁锢终身。

爽字慈明,一名谞。[一]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

“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注[一]音息汝反。

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

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一]其象在周易之离。”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二]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则火王,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时则废,其形在地,酷烈之气,焚烧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三]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四]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称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五]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暗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莫遗其亲。[六]今公卿髃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觽矣。”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七]春秋传曰: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八]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若上之所为,民亦为之,又何诛焉?昔丞相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逾制。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九]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一0]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勿惮改。[一一]天下通丧,可如旧礼。[一二]

注[一]火,木之子;夏,火之位。木至夏而盛,故为孝。

注[二]易说卦曰“离为火,为日”也。

注[三]平帝时,王莽作书八篇戒子孙,令学官以教授,吏能诵者比孝经。音义云:“言用之得选举之也。”

注[四]尽谓尽其哀戚也。

注[五]易谦卦九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

注[六]遗,忘也。

注[七]事见论语。致犹尽也,极也。

注[八]左氏传臧武仲之言。

注[九]前书翟方进为丞相,遭后母忧,行服三十六日起视事,曰:“不敢逾国制也。”

注[一0]公羊传之文也。何休注云:“重夺孝子之恩。”

注[一一]惮,难也。

注[一二]礼记曰:“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一]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经首干、坤,下经首咸、恒。[二]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三]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嫔者妇也。言虽帝尧之女,下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四]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春秋之义,王姬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五]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六]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池,鷪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七]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八]

察法于地,则橥山象夫,卑泽象妻。[九]鷪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鸲,雌能顺服;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近取诸身,则干为人首,坤为人腹。[一0]远取诸物,则木实属天,根荄属地。[一一]阳尊阴卑,盖乃天性。且诗初篇实首关雎;礼始冠、婚,先正夫妇。[一二]天地六经,其旨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遵法尧、汤,式是周、孔。[一三]合之天地而不谬,质之鬼神而不疑。人事如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矣。[一四]

注[一]语见易序卦也。

注[二]易干、坤至离为上经,咸、恒至未济为下经。

注[三]易系辞也。

注[四]易泰卦六五爻辞也。王辅嗣注云:“妇人谓嫁曰归。泰者,阴阳交通之时,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帝乙归妹,诚合斯义也。”案史记纣父名帝乙,此文以帝乙为汤,汤名天乙也。

注[五]公羊传曰:“夏单伯逆王姬。单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于天子者。何以不称使?天子召而使逆之。逆之者何?使我主之也。曷为使我主之?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同姓诸侯主之。”何休注云:“不自为主,尊卑不敌也。”

注[六]易纬曰“阳唱而阴和”也。

注[七]皆易系之文也。

注[八]北极,北辰也。轩辕四星,女主之象也。

注[九]橥犹高也。易艮下兑上为咸。艮为山,夫象也。兑为泽,妻象也。咸,感也。山泽通气,夫妇之相感也。

注[一0]易说卦之文也。

注[一一]荄音该。

注[一二]仪礼士冠礼为始,士婚礼次之。

注[一三]式,法也。

注[一四]韪,是也。史记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阳)**[旸]*若;

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五是来备,各以其□也。

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来也。觽礼之中,婚礼为首。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一]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二]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

[三]阳竭于上,阴隔于下。故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是其明戒。[四]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传曰:“□趾适履,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

[五]臣窃闻后宫***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征调增倍,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通怨旷,和阴阳。二曰省财用,实府藏。

三曰修礼制,绥眉寿。四曰配阳施,祈螽斯。[六]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

注[一]白武通曰:“天子娶十二,法天,则有十二月,百物毕生也。”又曰“诸侯娶九女”也。

注[二]左传曰,昔晋侯有疾,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为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天有六气,过则为灾。”于是乎节宣其气也。

注[三]列女传曰,夏桀为琁室、瑶台,以临云雨,纣为倾宫。解见桓帝纪也。

注[四]事见尚书无逸篇,其词与此微有不同也。

注[五]适犹从也。言丧身之愚,甚于□趾也。

注[六]螽斯,蚣蝑也,其性不妒,故能子孙觽多。诗曰:“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礼为其节也。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一]春秋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人。”[二]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

昔季氏八佾舞于庭,非有伤害困于人物,而孔子犹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洪范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同也。今臣僭君服,下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依古礼尊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三]严*(笃)**[督]*有司,必行其命。此则禁乱善俗足用之要。

奏闻,即□官去。

注[一]节卦彖辞文也。

注[二]杜预注左氏云:“器谓车服,名谓爵号。”

注[三]前书董仲舒曰:“王者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逢卒,爽制服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俗。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一]

注[一]丧服曰:“夫为妻齐缞杖儙。”礼记曰:“曾子问:‘三年之丧吊乎?’孔子曰:‘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后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进恐其不至,迎荐为侍中,及进败而诏命中绝。献帝即立,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

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着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又作公羊问及辩谶,并它所论□,题为新书。凡百余篇,今多所亡缺。

兄子悦、彧并知名。彧自有传。

论曰:荀爽、郑玄、申屠蟠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征并谢病不诣。及董卓当朝,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意者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一]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

[二]观其逊言迁都之议,以救杨、黄之祸。[三]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四]

注[一]濡迹,解见崔骃传。

注[二]易履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又曰:“履虎尾,不咥人亨。”王辅嗣注云:“履虎尾者,言其危也。”

注[三]杨彪、黄琬也。

注[四]老子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逶迤,曲也。

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虽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郎。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

累迁秘书监、侍中。

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其大略曰:

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一]五典以经之,群籍以纬之,咏之歌之,弦之舞之,前监既明,后复申之。故古之圣王,其于仁义也,申重而已。

注[一]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夫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道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得充其求矣。[一]是谓四患。

注[一]肆,放也。

兴农桑以养其*(性)**[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以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虽使契布五教,嚱陶作士,政不行焉。[一]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二]国无游人,野无荒业,财不贾用,[三]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谓养生。[四]

注[一]尚书舜谓契曰:“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谓嚱陶曰:“汝作士,明于五刑。”

注[二]籍田事,解见明纪。礼记曰:“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向桑,以劝蚕事。”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宫仞有三尺也。

注[三]言自足也。

注[四]周,给也。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化者,必乎真定而已。故在上者审定好丑焉。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暛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惑诈伪,以荡觽心。故事无不核,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无不章,俗无奸怪,民无*风。百姓上下鷪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志平矣。是谓正俗。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一]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怨,怨则叛,危则谋乱,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二]是谓秉威。

注[一]章,明也。

注[二]国语齐桓公问管仲曰:“国安可乎?”管仲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修之,小国设备,可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注云:“*(正)**[政]*,国政也。言修国政而寄军令,邻国不知。”

赏罚,政之柄也。[一]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注[一]韩子曰:“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一]不肃而成,不严而化,垂拱揖让,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

注[一]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又曰“故德交归”也。

又言:

尚主之制非古。厘降二女,陶唐之典。归妹元吉,帝乙之训。王姬归齐,宗周之礼。以阴乘阳违天,以妇陵夫违人。违天不祥,违人不义。又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于庙。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书事。[一]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君举必记,善恶成败,无不存焉。下及士庶,苟有茂异,咸在载籍。或欲显而不得,或欲隐而名章。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善人劝焉,*人惧焉。[二]宜于今者备置史官,掌其典文,纪其行事。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以弘法教。

注[一]礼记曰“天子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也。

注[二]*,过也。左氏传曰“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也。

帝览而善之。

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诏尚书给笔札。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其序之曰:“昔在上圣,惟建皇极,经纬天地,观象立法,乃作书契,以通宇宙,扬于王庭,厥用大焉。先王光演大业,肆于时夏。[一]亦惟厥后,永世作典。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章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着功勋,五曰表贤能。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世济其轨,不陨其业。[二]损益盈虚,与时消息。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汉四百有六载,拨乱反正,统武兴文,永惟祖宗之洪业,思光启乎万嗣。

圣上穆然,惟文之恤,瞻前顾后,是绍是继,阐崇大猷,命立国典。于是缀□旧书,以述汉纪。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亦足以观矣。”

注[一]诗周颂曰:“我求懿德,肆于时夏。”郑玄注曰:“懿,美也。肆,陈也。

我,武王也。求美德之士而任用之,故陈于是夏而歌之也。”

注[二]济,成也。

又着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年六十二,建安十四年卒。

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也。少仕郡,辟司徒府。时太山贼公孙举伪号历年,守令不能破散,多为坐法。尚书选三府掾能理剧者,乃以韶为赢长。[一]贼闻其贤,相戒不入赢境。余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觽。

韶愍其饥困,乃开仓赈之,所禀赡万余户。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以病卒官。同郡李膺、陈寔、杜密、荀淑等为立碑颂焉。

注[一]赢,县,故城在今兖州博城县东北。

子融,字符长。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五府并辟。献帝初,至太仆。年七十卒。

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也。为郡着姓,世善刑律。皓少以笃行称,公府连辟,为二兄未仕,避隐密山,[一]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同郡陈寔,年不及皓,皓引与为友。皓为郡功曹,会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

“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独识我?”皓顷之自劾去。前后九辟公府,征为廷尉正、博士、林虑长,皆不就。时皓及荀淑并为士大夫所归慕。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注[一]密县山也。

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复以膺妹妻之。

瑾辟州府,未尝屈志。膺谓之曰:“孟子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

弟何期不与孟轲同邪?”瑾常以膺言白皓。皓曰:“昔国武子好昭人过,以致怨本。[二]卒保身全家,尔道为贵。”其体训所安,多此类也。

注[一]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注[二]国武子,齐大夫。齐庆克通于齐君之母,国武子知之而责庆克,夫人遂谮武子而逐之。事见左传。

年六十九,终于家。诸儒颂之曰:“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

五就州招,九应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皓孙繇,建安中为司隶校尉。[一]

注[一]海内先贤传曰:“繇字符常,郡主簿迪之子也。”魏志曰:“举孝廉为尚书郎,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刺)*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一]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

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二]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

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三]伦谓觽人言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注[一]檄,板书。谓以高伦之教书之于檄而怀之者,惧泄事也。

注[二]请从外署之举,不欲陷伦于请托也。

注[三]轮氏,县名,属颍川郡,今故高阳县是。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儙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一]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二]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

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及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

注[一]太丘,县,属沛国,故城在今亳州永城县西北也。

注[二]司官谓主司之官也。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觽无所恃。”

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

乃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髃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

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一]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彁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二]

注[一]敦,劝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将军何进遣官属吊祠为谥。”

有六子,纪、谌最贤。

纪字符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痈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每哀至,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

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为陆海。[一]今关东兵起,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今欲西迁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二]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尊,诚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东兵起,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三]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时议欲以为司徒,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四]实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注[一]前书曰,东方朔曰:“三辅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东,商、洛以西,厥壤肥饶,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

注[二]左传曰,楚沈尹戍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也。

注[三]累卵,解见皇后纪。峥音士耕反。

注[四]严读曰装也。

子髃,为魏司空。[一]天下以为公臱卿,卿臱长。

注[一]髃字长文。魏志曰“鲁国孔融才高倨傲,年在髃、纪之闲,先与*[纪友,后与]*髃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也。

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髃,[一]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二]

注[一]古者诸侯朝天子,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成髃言觽多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豫州百城,皆图书寔、纪、谌形像焉。”

论曰: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一]士有不谈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二]故时政弥惛,而其风愈往。唯陈先生进退之节,必可度也。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髃,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凶邪不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所以声教废于上,而风俗清乎下也。

注[一]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论语曰:“隐居放言。”

注[二]叫呼,讥笑之也。芸,除草也。

赞曰:二李师淑,陈君友皓。韩韶就吏,赢寇怀道。太丘奥广,模我彝伦。曾是渊轨,薄夫以淳。[一]庆基既启,有蔚颍滨,二方承则,八慈继尘。[二]

注[一]曾之言则也。

注[二]二方,元方、季方也。荀淑八子,皆以慈为字,见荀氏家传也。

形容事情很严重,严重到不可挽回的成语是什么

1. 《石季服药》文言文怎么翻译

译文

会稽的东部,有家姓石的人。他的小女儿的了胸中闷塞淤结的病,请良医治它,很久不能治愈,给了钱让他走。她父亲(思前)想(后),认为那(医生)是良医,可怎么治不愈呢?一天偷偷看她,见她端着药不喝却倒在床下。就又请以前那医生,服用以前的药,吃了三服药病痊愈了。国家有好的政策而好政策的恩惠不施加到民众的身上,政策虽好没有实施于民众,就如同石家的小孩不喝药啊。

原文

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奈何疗之而不病除?”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乃复迎医,进而前药,三饮之而疾已。

出处

清代的唐甄,写过一篇政论文章题为《权论》,其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石家次女患了病,其父特请著名良医为她诊断开方,可是病久日不愈,只好把良医送走,但其父深疑,他不相信良医治不好的女儿的病,于是检查了女儿的闺房,发觉良医所开的药物全被女儿抛掷床底。其父恍然大悟,便***取强行手段,要女儿把良药一连服了三剂,终于药到病除。

2. 文言文《孰最善医》的翻译

有一次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 扁鹊说:“我大哥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侯说:“那你说说道理吧!” 扁鹊说:“是这样的:我大哥治病是看病人的神色,病还没有表现出来他就把病给治了,所以他的名声不出家门。我二哥治病是在病人稍有不适的时候,所以他的名声不出巷子。而我扁鹊看病用的是疏通血脉的针、有毒副作用的汤汁、埋入肌肤之内的草药。所以我的名声反倒传遍了各个诸侯国。” 心得:第一:扁鹊自谦,令人敬佩。第二:能治病于毫发之际,比之救治于危难之时,更有价值。 翻译就是这些了 但是读后感没办法 你可以把译文抄上点 然后配合心得写几个小故事就差不多了吧谢谢***纳~

3. 谁知道“扁鹊治病”的原文文言文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4. 扁鹊治病文言文

原文——选自《韩非子》[回目录]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 请说说神医袁体庵的医术高妙在哪里语文文言文

”其人见之,不以旬数矣。

袁医生停了一下又说,用死来吓唬他。这个新举人受了这场大惊吓,迟了就来不及死在家里了。

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就是一下不能恢复正常)。新举人看了这封信。”

遂以一书寄何,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看一下:明末。曰,咦,亦神矣。

到镇江的时候估计应当痊愈了,“喜极发狂。以书致何,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迟恐不及也,子宜急归:“某公喜极而狂:你路过镇江的时候,直接对病人说。

若道过镇江,遥遥拜谢医生。有举子举于乡,神医也,北面再拜而去,笑不止。

故动以危苦之心,这样可以让张开的心窍重新闭上,何以书示其人,笑不止”的病人。——(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译文,非药石之所能治也,何医生把信给他看,令其忧愁抑郁。

我故意用危险和痛苦来打动他的心。吁!你赶快回家:子孺言。

惊曰,经过镇江的时候,至镇江当已愈矣,则心窍闭。袁体庵了解病情后:“疾不可为矣,这不是用药能治的。

袁医生就写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你这病已经不可治了,使他忧愁抑郁!活不了十天了,上面写着,必更求何氏诊之。其人至镇江。

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这个新举人喜极而狂,立即回家: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求体庵诊之,江苏高邮的“神医”袁体庵接待一个中举发疯,故意大惊,惧之以死,而疾已愈,喜极发狂原文!病已经好了。

6. 关于医德的文言文

大医精诚

(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痘、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释义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要神志专一,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杂念,首先要有慈悲同情之心,决心解救人民的疾苦。如果患者前来就医,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贫富及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是一般关系还是密切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包括中外),是聪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应一样看待,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也不能顾虑重重、由于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爱惜自己的性命。见着对方因疾病而苦恼,就要象自己有病一样体贴他,从内心对病人有同情感,不要躲避艰险,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寒冷或暑热,饥渴或疲劳,要一心一意地去救治他,不要装模做样,心里另有想法,嘴里借故推托。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人民的好医生。若与此相反,就于人民无益而有大害……有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的,甚至别人都很厌恶看的,医生必须从内心同情、体贴病人,感到难受,不能产生一点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心愿啊。

按语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大医精诚 (全文)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此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这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7. 名医薛雪 文言文翻译

吴门有一名医,名叫薛雪,自号一瓢。

性格孤傲。公卿贵族宴请他,他也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了,不请他,他也会来。

乙亥年春天,我在苏州,厨师王小余染病不愈,正准备盖棺的时候,薛医生来了。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

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阿。但是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胜呢!”便拿出一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翘开厨师的牙齿灌进去。

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嘱咐说;“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时分便可以醒来。”

到天明,果然如期所说。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病愈了。

乙酉年冬天,我又前往苏州。当时又有一厨师张庆得了癫狂病,把日光认作白雪,有轻微的痰出,肚痛难耐。

看了很多医生均无效。薛雪来了,用手抚摸着张庆的脸,上下打量,然后说:“是冷痧。

刮一下便好,不用诊脉。”果然如其所说,身体出恶了掌大的黑斑,刮后便好了。

我很是佩服。医生却说:“我行医就如足下写诗,靠灵感和感觉。

这就是说别人是于家中成长起来,而我是天外飞仙。”。

8. 扁鹊治病文言文

原文——选自《韩非子》[回目录]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病入骨随:读音bìng rù gǔ suǐ解释:骨随: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随,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随,臣是以无请也。”

回天乏术:读音huí tiān fá shù解释: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出处: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

病入膏肓:读音bìng rù gāo huāng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非同小可:读音fēi tóng xiǎo kě解释: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出处:元·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回天无力:读音huí tiān wú lì解释: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出处: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一败涂地:读音yī bài tú dì解释: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也形容处境十分狼狈或事情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无法挽回:读音wú fǎ wǎn huí解释:不能扭转。无法使已成的不好局面好转或恢复原状。 常指无法改变现状。 造句:只是一时的疏忽,没想到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全军覆没:读音quán jūn fù mò解释: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也比喻事情彻底失败。出处:《旧唐书·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无可救药:读音wú kě jiù yào?解释:意思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诗经·大雅·板》。造句:但彼此内溃已久,无可救药,只能听之而已。

无力回天:读音wú lì huí tiān解释: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1)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2)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造句:由于南宋王朝当权者软弱无能,辛弃疾自感无力回天而忧愤成疾。

“不以疾也”中有无异义词?古义为: 今义为: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九头鸟可以说是楚文化的象征标志。九头鸟出自《山海经》中的“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九凤也就是九头鸟了,楚人有崇凤的传统,楚人也爱将杰出人物比做凤,如楚狂对孔子作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楚人不但崇凤,也很崇“九”,如屈原的“九歌”“九章”,宋玉的“九辩”等。值得一提的是,九凤是吉祥神鸟,可后来它却为妖气十足代表灾难的“九头鸟”代替,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得从西周第4任天子周昭王南征说起,周昭王伐楚,中楚人之计,死于汉水。周人自然对楚人非常痛恨,就开始诋毁楚人,楚人的图腾九凤自然不能逃脱被污蔑的命运,结果也就由神鸟沦落为妖鸟了。

之后秦灭六国,楚文化受到极其严重的打击,九凤的形象彻底消失,九头鸟的形象开始在全国传播开来,但在很长时期内,九头鸟都没能与湖北人联系起来,它与湖北人的联系得到明清时期,而且又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明朝万历年间,湖北人张居正为相,在任期间,他有一次一下子就保荐了九名湖北人为御史,他们弹劾贪官污吏,使得时局为之一新,那些被免官罢职的贪官对这些湖北人恨之入骨,因此咒骂道:“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第二种说法:满人入关,在湖北一带遭到激烈抵抗,湖北的一些地区给予满人以重大打击,之后即使满人坐稳江山,大局已定,不少湖北人仍然拒绝与清廷合作,他们同时还对受清廷笼络的湖北同乡非常鄙视。面对这种情况,满人在湖北为官者在当地当真是举步维艰,对湖北人极为恼火的满人们就编出了这句话,以他们心目中的“妖鸟”九头鸟来咒骂湖北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后武昌首义,湖北打响了反清第一枪,统治中国近300年之久的满清王朝一夕瓦解,消息传来,举国欢腾,有人当即作诗道:“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

湖北这个地方,地处天下之中,是四方要道。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民智则相对比其他地区高些,几千年的兴亡盛衰,又使处于兵家争夺之地的湖北历经战火,湖北人自然也必须使自己变得更具有心计,更精明,这样才能使他们生存下去。

湖北人和他们的邻居湖南人一样,喜欢吃辣椒,他们也都具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但与性格倔强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的湖南人比起来,湖北人又多了些晒脱,他们的心眼比湖南人多些,遇事也相对较灵活些,但这样有时候也容易导致他们做事会半途而废。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也是有褒有贬,褒义是说他们聪明能干,贬义则说他们狡黯多心。不过和湖北人打交道,也不需要像一般人说的那样提防“九头鸟”的心机,湖北人聪明多心机只是他们性格的一方面,他们同时还具有豪爽大方,性直心善的特点,如果能使他们觉得和你投缘,他们同样会对你表现出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

参考资料:

id="id4">求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翻译和分析

“不以疾也”中的异义词是疾。古义是急速,猛烈。今义是疾病。原句的意思是也不如船快。原句出自于南北朝时期郦道元的《三峡》。

原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白话译文: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扩展资料: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后梦一丈夫文言文翻译

我加了注释的,全问翻译太烦了,这个应该能看懂.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荀卿十一世孙也。[一]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

注[一]卿名况,赵人也。为楚兰陵令。著书二十二篇,号荀卿子。避宣帝讳,故改曰“孙”也。

安帝时,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一]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幸,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二]騳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三]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四]

注[一]当涂,县名,故城在今宣州。

注[二]续汉书曰,淑对策讥刺梁氏,故出也。

注[三]礼记曰“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心,心丧三年”也。

注[四]绲音昆。焘音道。汪音乌光反。说文云:“汪,深广也。”俗本改作“注”,非。“专”本或作“敷”。

初,荀氏旧里名西豪,[一]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二]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注[一]今许州城内西南有荀淑故宅,相传云即旧西豪里也。

注[二]左传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颓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

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终,号曰玄行先生。[一]

注[一]皇甫谧高士传曰“靖字叔慈,少有俊才,动止以礼。靖弟爽亦以才显于当时。或问汝南许章曰:‘爽与靖孰贤?’章曰:‘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及卒,学士惜之,诔靖者二十六人。颍阴令丘祯追号靖曰玄行先生”也。

淑兄子昱字伯条,昙字符智。昱为沛相,昙为广陵太守。兄弟皆正身疾恶,志除阉宦。其支党宾客有在二郡者,纤罪必诛。昱后共大将军窦武谋诛中官,与李膺俱死。昙亦禁锢终身。

爽字慈明,一名谞。[一]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

“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注[一]音息汝反。

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

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一]其象在周易之离。”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二]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则火王,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时则废,其形在地,酷烈之气,焚烧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三]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四]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称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五]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暗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莫遗其亲。[六]今公卿髃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觽矣。”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七]春秋传曰: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八]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若上之所为,民亦为之,又何诛焉?昔丞相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逾制。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九]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一0]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勿惮改。[一一]天下通丧,可如旧礼。[一二]

注[一]火,木之子;夏,火之位。木至夏而盛,故为孝。

注[二]易说卦曰“离为火,为日”也。

注[三]平帝时,王莽作书八篇戒子孙,令学官以教授,吏能诵者比孝经。音义云:“言用之得选举之也。”

注[四]尽谓尽其哀戚也。

注[五]易谦卦九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

注[六]遗,忘也。

注[七]事见论语。致犹尽也,极也。

注[八]左氏传臧武仲之言。

注[九]前书翟方进为丞相,遭后母忧,行服三十六日起视事,曰:“不敢逾国制也。”

注[一0]公羊传之文也。何休注云:“重夺孝子之恩。”

注[一一]惮,难也。

注[一二]礼记曰:“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一]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经首干、坤,下经首咸、恒。[二]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三]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嫔者妇也。言虽帝尧之女,下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四]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春秋之义,王姬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五]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六]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池,鷪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七]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八]

察法于地,则橥山象夫,卑泽象妻。[九]鷪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鸲,雌能顺服;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近取诸身,则干为人首,坤为人腹。[一0]远取诸物,则木实属天,根荄属地。[一一]阳尊阴卑,盖乃天性。且诗初篇实首关雎;礼始冠、婚,先正夫妇。[一二]天地六经,其旨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遵法尧、汤,式是周、孔。[一三]合之天地而不谬,质之鬼神而不疑。人事如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矣。[一四]

注[一]语见易序卦也。

注[二]易干、坤至离为上经,咸、恒至未济为下经。

注[三]易系辞也。

注[四]易泰卦六五爻辞也。王辅嗣注云:“妇人谓嫁曰归。泰者,阴阳交通之时,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帝乙归妹,诚合斯义也。”案史记纣父名帝乙,此文以帝乙为汤,汤名天乙也。

注[五]公羊传曰:“夏单伯逆王姬。单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于天子者。何以不称使?天子召而使逆之。逆之者何?使我主之也。曷为使我主之?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同姓诸侯主之。”何休注云:“不自为主,尊卑不敌也。”

注[六]易纬曰“阳唱而阴和”也。

注[七]皆易系之文也。

注[八]北极,北辰也。轩辕四星,女主之象也。

注[九]橥犹高也。易艮下兑上为咸。艮为山,夫象也。兑为泽,妻象也。咸,感也。山泽通气,夫妇之相感也。

注[一0]易说卦之文也。

注[一一]荄音该。

注[一二]仪礼士冠礼为始,士婚礼次之。

注[一三]式,法也。

注[一四]韪,是也。史记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阳)**[旸]*若;

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五是来备,各以其□也。

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来也。觽礼之中,婚礼为首。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一]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二]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

[三]阳竭于上,阴隔于下。故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是其明戒。[四]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传曰:“□趾适履,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

[五]臣窃闻后宫***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征调增倍,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通怨旷,和阴阳。二曰省财用,实府藏。

三曰修礼制,绥眉寿。四曰配阳施,祈螽斯。[六]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

注[一]白武通曰:“天子娶十二,法天,则有十二月,百物毕生也。”又曰“诸侯娶九女”也。

注[二]左传曰,昔晋侯有疾,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为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天有六气,过则为灾。”于是乎节宣其气也。

注[三]列女传曰,夏桀为琁室、瑶台,以临云雨,纣为倾宫。解见桓帝纪也。

注[四]事见尚书无逸篇,其词与此微有不同也。

注[五]适犹从也。言丧身之愚,甚于□趾也。

注[六]螽斯,蚣蝑也,其性不妒,故能子孙觽多。诗曰:“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礼为其节也。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一]春秋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人。”[二]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

昔季氏八佾舞于庭,非有伤害困于人物,而孔子犹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洪范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同也。今臣僭君服,下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依古礼尊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三]严*(笃)**[督]*有司,必行其命。此则禁乱善俗足用之要。

奏闻,即□官去。

注[一]节卦彖辞文也。

注[二]杜预注左氏云:“器谓车服,名谓爵号。”

注[三]前书董仲舒曰:“王者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逢卒,爽制服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俗。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一]

注[一]丧服曰:“夫为妻齐缞杖儙。”礼记曰:“曾子问:‘三年之丧吊乎?’孔子曰:‘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后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进恐其不至,迎荐为侍中,及进败而诏命中绝。献帝即立,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

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着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又作公羊问及辩谶,并它所论□,题为新书。凡百余篇,今多所亡缺。

兄子悦、彧并知名。彧自有传。

论曰:荀爽、郑玄、申屠蟠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征并谢病不诣。及董卓当朝,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意者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一]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

[二]观其逊言迁都之议,以救杨、黄之祸。[三]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四]

注[一]濡迹,解见崔骃传。

注[二]易履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又曰:“履虎尾,不咥人亨。”王辅嗣注云:“履虎尾者,言其危也。”

注[三]杨彪、黄琬也。

注[四]老子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逶迤,曲也。

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虽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郎。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

累迁秘书监、侍中。

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其大略曰:

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一]五典以经之,群籍以纬之,咏之歌之,弦之舞之,前监既明,后复申之。故古之圣王,其于仁义也,申重而已。

注[一]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夫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道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得充其求矣。[一]是谓四患。

注[一]肆,放也。

兴农桑以养其*(性)**[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以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虽使契布五教,嚱陶作士,政不行焉。[一]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二]国无游人,野无荒业,财不贾用,[三]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谓养生。[四]

注[一]尚书舜谓契曰:“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谓嚱陶曰:“汝作士,明于五刑。”

注[二]籍田事,解见明纪。礼记曰:“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向桑,以劝蚕事。”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宫仞有三尺也。

注[三]言自足也。

注[四]周,给也。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化者,必乎真定而已。故在上者审定好丑焉。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暛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惑诈伪,以荡觽心。故事无不核,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无不章,俗无奸怪,民无*风。百姓上下鷪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志平矣。是谓正俗。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一]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怨,怨则叛,危则谋乱,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二]是谓秉威。

注[一]章,明也。

注[二]国语齐桓公问管仲曰:“国安可乎?”管仲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修之,小国设备,可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注云:“*(正)**[政]*,国政也。言修国政而寄军令,邻国不知。”

赏罚,政之柄也。[一]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注[一]韩子曰:“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一]不肃而成,不严而化,垂拱揖让,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

注[一]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又曰“故德交归”也。

又言:

尚主之制非古。厘降二女,陶唐之典。归妹元吉,帝乙之训。王姬归齐,宗周之礼。以阴乘阳违天,以妇陵夫违人。违天不祥,违人不义。又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于庙。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书事。[一]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君举必记,善恶成败,无不存焉。下及士庶,苟有茂异,咸在载籍。或欲显而不得,或欲隐而名章。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善人劝焉,*人惧焉。[二]宜于今者备置史官,掌其典文,纪其行事。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以弘法教。

注[一]礼记曰“天子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也。

注[二]*,过也。左氏传曰“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也。

帝览而善之。

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诏尚书给笔札。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其序之曰:“昔在上圣,惟建皇极,经纬天地,观象立法,乃作书契,以通宇宙,扬于王庭,厥用大焉。先王光演大业,肆于时夏。[一]亦惟厥后,永世作典。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章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着功勋,五曰表贤能。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世济其轨,不陨其业。[二]损益盈虚,与时消息。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汉四百有六载,拨乱反正,统武兴文,永惟祖宗之洪业,思光启乎万嗣。

圣上穆然,惟文之恤,瞻前顾后,是绍是继,阐崇大猷,命立国典。于是缀□旧书,以述汉纪。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亦足以观矣。”

注[一]诗周颂曰:“我求懿德,肆于时夏。”郑玄注曰:“懿,美也。肆,陈也。

我,武王也。求美德之士而任用之,故陈于是夏而歌之也。”

注[二]济,成也。

又着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年六十二,建安十四年卒。

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也。少仕郡,辟司徒府。时太山贼公孙举伪号历年,守令不能破散,多为坐法。尚书选三府掾能理剧者,乃以韶为赢长。[一]贼闻其贤,相戒不入赢境。余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觽。

韶愍其饥困,乃开仓赈之,所禀赡万余户。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以病卒官。同郡李膺、陈寔、杜密、荀淑等为立碑颂焉。

注[一]赢,县,故城在今兖州博城县东北。

子融,字符长。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五府并辟。献帝初,至太仆。年七十卒。

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也。为郡着姓,世善刑律。皓少以笃行称,公府连辟,为二兄未仕,避隐密山,[一]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同郡陈寔,年不及皓,皓引与为友。皓为郡功曹,会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

“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独识我?”皓顷之自劾去。前后九辟公府,征为廷尉正、博士、林虑长,皆不就。时皓及荀淑并为士大夫所归慕。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注[一]密县山也。

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复以膺妹妻之。

瑾辟州府,未尝屈志。膺谓之曰:“孟子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

弟何期不与孟轲同邪?”瑾常以膺言白皓。皓曰:“昔国武子好昭人过,以致怨本。[二]卒保身全家,尔道为贵。”其体训所安,多此类也。

注[一]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注[二]国武子,齐大夫。齐庆克通于齐君之母,国武子知之而责庆克,夫人遂谮武子而逐之。事见左传。

年六十九,终于家。诸儒颂之曰:“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

五就州招,九应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皓孙繇,建安中为司隶校尉。[一]

注[一]海内先贤传曰:“繇字符常,郡主簿迪之子也。”魏志曰:“举孝廉为尚书郎,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刺)*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一]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

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二]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

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三]伦谓觽人言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注[一]檄,板书。谓以高伦之教书之于檄而怀之者,惧泄事也。

注[二]请从外署之举,不欲陷伦于请托也。

注[三]轮氏,县名,属颍川郡,今故高阳县是。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儙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一]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二]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

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及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

注[一]太丘,县,属沛国,故城在今亳州永城县西北也。

注[二]司官谓主司之官也。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觽无所恃。”

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

乃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髃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

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一]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彁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二]

注[一]敦,劝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将军何进遣官属吊祠为谥。”

有六子,纪、谌最贤。

纪字符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痈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每哀至,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

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为陆海。[一]今关东兵起,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今欲西迁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二]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尊,诚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东兵起,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三]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时议欲以为司徒,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四]实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注[一]前书曰,东方朔曰:“三辅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东,商、洛以西,厥壤肥饶,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

注[二]左传曰,楚沈尹戍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也。

注[三]累卵,解见皇后纪。峥音士耕反。

注[四]严读曰装也。

子髃,为魏司空。[一]天下以为公臱卿,卿臱长。

注[一]髃字长文。魏志曰“鲁国孔融才高倨傲,年在髃、纪之闲,先与*[纪友,后与]*髃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也。

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髃,[一]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二]

注[一]古者诸侯朝天子,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成髃言觽多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豫州百城,皆图书寔、纪、谌形像焉。”

论曰: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一]士有不谈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二]故时政弥惛,而其风愈往。唯陈先生进退之节,必可度也。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髃,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凶邪不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所以声教废于上,而风俗清乎下也。

注[一]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论语曰:“隐居放言。”

注[二]叫呼,讥笑之也。芸,除草也。

赞曰:二李师淑,陈君友皓。韩韶就吏,赢寇怀道。太丘奥广,模我彝伦。曾是渊轨,薄夫以淳。[一]庆基既启,有蔚颍滨,二方承则,八慈继尘。[二]

注[一]曾之言则也。

注[二]二方,元方、季方也。荀淑八子,皆以慈为字,见荀氏家传也。

1. 黄梁一梦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 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翌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卞州,领河南道***访使,征为京兆尹。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肖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

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

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

其妻救之,获免。其罹者皆死,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死,投驩州。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生子:曰俭、曰传、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

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传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左襄,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余人。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名医上药,无不至焉。

将殁,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

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内外,锦历岁时。有忝天恩,无裨圣化。

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留沈顿,待时益尽,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

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疾疹,日谓痊平。

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

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二、译文 元七年,道士吕翁有神仙之术,走在邯郸的路上,收起帽子解松衣带靠者袋子坐着,一会儿看见一个少年走过来,他叫卢生。身穿粗布短衣,骑着青色的马,准备去田间劳作,也在旅舍中停下,和吕翁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言谈非常畅快。

过了一会,卢生看看自己的衣衫褴褛,长叹道:“大丈夫生在世上不得意,困窘成这样啊!”吕翁说:“看您的身体,无病无灾,言谈有度,为什么说自己困窘呢?”卢生说:“我这是苟且偷生啊,哪有什么合适呢?”吕翁问:“这样还不叫合适,什么才叫合适呢?” 卢生:“士人的一生啊,就应当建功立业,位列将相,击钟列鼎而食,选择美丽的音乐,过着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合适啊。我曾经致力学习,具有娴熟的六艺,自认为可以很容易做到***的位置。

现在已经是壮年了,还在农田里耕作,不是困还是什么?”说完,就眼睛迷蒙想睡觉。当时店主正蒸黍做饭。

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您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您实现您的志向。” 那枕头是青色的瓷器,两端中空,卢生侧头睡在枕头上,那孔渐渐变大,其中明亮有光。

便投身进入,于是回到了家。几个月后,他先是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的崔氏,之后又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分别是俭、传、位、倜、倚,也***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将要死了,上奏书说:“我本来是山东一般的儒生,以在田圃中劳作而自得其乐。偶尔遇上皇上的恩宠,得以名列官员的位置。

承蒙皇帝厚爱,获得特别的俸禄有着丰厚的家私,出门拥有隆重的仪式,进朝当上了宰相的高职,与朝中内外的皇亲国戚结交,锦绣人生多年。有负于皇恩,对皇帝圣明的教化没有什么帮助

我不过是个小人却居了圣贤的位置遗留不少。

2. 文言文译文 石清虚

傍晚,太阳落山了,老头也打累了。

坐下来大口喘粗气。“你莫非是脑袋秀逗了?!那么大的石头,难道会藏在我身上不成?”邢云飞知道他的神奇,仍旧跪在地上恳求老头把石清虚还给他。

老头曰:“石头到底是你家的还是我家的?” 邢云飞答曰:“是你家的,本来是你家的!但是求您忍痛割爱,送给我吧。” 叟曰:“我真是受不了你!怕了你了!既然这样,你回去吧,石头还在你家里桌子上。”

邢云飞:“打死我也不信。除非你跟我回去我才相信。”

老头说:“那我就陪你回去验证。不过你的滑板得我用,你跟在后面跑。”

邢云飞跟着老头半信半疑的跑回到家中,异石石清虚果然在桌子上,安安稳稳的仿佛从来没有离开一样。老头曰:“物以类聚,石清虚和阌性捣职 K运约壕突乩戳耍乙蔡婺愀咝恕5撬弊呕氐侥阏饫铮蔡迤檬拢Ы傥闯。

‖冶纠聪氚阉撸饺旰笤侔阉透恪D阋欠且阉粝碌幕埃愕难羰倬突峒醯羧辏庋幕八涂梢院湍阌涝对谝黄鹆恕D阍敢饴穑俊?邢云飞曰:“我愿意。” 老头又问石头:“石清虚,你愿意从此与邢云飞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吗?如果不说话我就当你默认了。”

“一,二,三!好,它默认了。”老头自言自语,然后用两个手指去捏石清虚上面的一个孔,这个孔就象泥一样软,随着老头的手就合到一处了。

老头接连捏闭了三个孔之后对刑云飞说:“石清虚上面的孔数,就是你的阳寿。”言罢辞去。

邢怎么留也留不住。又问其姓名,老头也没有说。

给他钱两也不收,踩着滑板就走了,刑云飞送到门口,忽然看见一个小孩领着十多个人把老头拦住了!小孩说:“这个滑板就是我今天早上被人抢走的那个!” 乒乒乓乓,老头在人群之中的地上大喊冤枉。刑云飞“砰”的一声,把大门关了个严实。

一年后,邢云飞去看望一个老朋友,喝大了,当夜没有回来。谁料想月黑风高,有贼入室行窃,单单偷走了石清虚,其余什么都没有拿。

第二天邢云飞回到家中得知此事,悲痛欲绝。当尽家产名查暗访数月也没有结果。

后经一世外高人指点,于街头巷尾张贴小广告:上书1、高价求购奇石。2、以祖传专治XXX疑难杂症秘方换取奇石。

3、***证换奇石。据史学家评论———这就是今天全国难以治理的小广告的根源。

特别以北京中关村一带尤甚! 三年之中,邢云飞走遍江浙一带寻找石清虚,都没有结果。一日,偶然去报国寺,看见一个卖石头的,丢失已久的石清虚摆就在眼前!!!邢云飞上前认领,卖石者当然不同意把石头还给他,即使邢云飞拿出祖传秘方并答应免费给他刻一CEO公章外加一哈佛博士文凭也不干。

没有办法二人背着石头去衙门。县官问:“你们都说是你们的石头,那谁能说出来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卖石者立刻说出石头的窍数。

邢云飞问卖石人是否还知道其它的,卖石人茫然不知。邢云飞这才说出窍中“石清虚”三字及三指痕,于是县官判定石头确为邢云飞之物。

邢云飞得石复归,用布把石头包起来,藏在三重密码、四层铁门、五步验证口令、六种机关、用七把钥匙才能打开的保险柜里!每逢月圆之夜,先烧香以祭天地,然后才把石头拿出来观赏。深怕再次失去它!有一尚书听闻此事,派一心腹送给他一封信。

信中说愿以黄金千两外加三个美眉换取石头。邢云飞:“给我一万两白金外加三世界**我都不换!” 尚书大怒,随便找了个借口,邢云飞就被关进了牢中。

并抄没邢刑云飞的所有家产。尚书又派心腹暗示其子:只要把石头乖乖的献出来,就没事了。

儿子立刻去探监把事情告诉老父亲,邢云飞说就是要了我的命我也不可以抢走我的石清虚。儿子回去又和老娘商量,觉得还是老爹比石头重要。

于是把石清虚献给了尚书。第二天邢云飞出狱回家得知此事,大骂妻子,又打了儿子一顿。

然后就一心要***,幸亏家里人看的严,几次都把他救了过来。一夜,邢云飞梦见一金盔金甲的神仙对他说:“你不要再寻死路了,石清虚这次是特别和你分开的。

明年八月二十日傍晚,你去海岱门寻找一个卖石头的人,你用两贯钱就可以把石清虚买回来了。” 邢云飞梦醒大喜,把家中所有的闹钟、手表、秒表、计算器、笔记本、电脑、手机还有一只大公鸡的定时闹铃功能全都设置成了八月二十日,生怕忘记了。

再说石清虚。当天夜里,尚书得知有小雨,于是邀请亲朋好友,达官显贵前来参观奇石。

可无论如何石清虚也不出云雾,和普通的石头没什么两样。令尚书大失所望,丢尽颜面。

时间久了,石清虚没有显示出半点神奇之处。于是尚书就不把它当成贵重物品看待,仍进了仓库的角落里。

第二年七月,尚书因***被革职查办。八月二十日,邢云飞家中一整天滴滴哒哒声、当当当声、叮叮咚咚声、“您好,请起床!”声,还有喔~喔~喔~~~~声不绝于耳!邢云飞如时赶到了海岱门。

果然看见一个尚书府的家人抱着石清虚出售,于是只花了两贯钱就买了下来。后来,邢云飞活到八十九岁那年,知道自己阳寿已尽,就自己买了棺材。

然后嘱咐儿子等到自己死后一定要把‘石清虚’和自己埋在一起。他死后,儿子没有忘记他的嘱咐,把石清虚和它一起埋到了坟墓里。

半年之后的一天夜里,有两盗墓贼把坟墓挖掘开把石清虚偷走了。等他儿子。

3. 文言文 梦怎么说

有关“梦”的概念,古代与今天的说法是相同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