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翻译是什么_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翻译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8 0
  1. 韩侂胄荐叶适文言文
  2. 宋史 杨万里传的全文翻译
  3. 宋江起河朔文言文翻译
  4. 宋史折御卿传文言文
  5. 文言文胡铨传
  6. 宋史孙傅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欧阳珣,字全美,吉州庐陵人。崇宁五年进士。调忠州学教授、南安军司录,知盐官县。以荐上京师,遇国难,及出使,加将作监丞。金人犯京师,朝议割河北绛、磁、深三镇地讲和。珣率其友九人上书,极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及事急,会群臣议,珣复抗论当与力战,战败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不战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时宰怒,欲杀珣,乃遣珣奉使割深州,珣至深州城下,恸哭谓城上人曰:“朝廷为奸臣所误至此,吾已办一死来矣,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金人怒,执送燕,焚死之。

译文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翻译是什么_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欧阳珣,字全美,是吉州府庐陵县人。崇宁五年(1106)考取进士。调任忠州州学教授、南安军司录,做盐官县知县。因为被推荐到了京城,正好遇上国难(指金军统帅完颜宗望起兵进犯宋军),等到他出使金国时,加封将作监丞。金人侵犯京城,朝廷商议割让黄河以北的绛州、磁州、深州三镇之地(与金国)讲和。欧阳珣率领他的朋友九个人一起上书,极力劝谏说“祖宗之地一尺一寸也不可以拿来送人。等到形势特别危急时,恰逢群臣商议对策,欧阳珣又提出全力抗敌的意见,认为应当与金军全力作战,(如果)战败而失掉土地,以后再夺回来道理在我们一方;(如果)不战而割让土地,以后再夺回来道理就不在我们一方了。当时宰相大怒,想杀掉欧阳珣,就派欧阳珣奉命割让深州(给金国),欧阳珣来到深州城下,恸哭着对城上的人说:“朝廷被奸臣所耽误到这种地步,我已经做了一死的准备来了,你们这些人应当努力为了忠义报效国家。”金人大怒,抓起他来送到了燕地,烧死了他。

韩侂胄荐叶适文言文

 洪皓是宋朝的著名人物,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洪皓传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宋史 洪皓传 译文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年时即有奇特的节操,慷慨激昂有经略四方的志向。中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王黼、朱勔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极力推辞。宣和年中,任秀州司录。发生洪灾,民众大多失业。洪皓报告郡守请求自任救荒事务,开仓降价卖粮给民众。民众突然涌聚,洪皓害怕他们发生***争斗,于是用青白色旗帜将他们分别开来,并用颜色在其手上做出识别的记号,命令严格而恩惠遍及每一位民众。浙东向朝廷运送的粮食经过城下时,洪皓报告郡守扣留下来,郡守不答应,洪皓说:“我愿以一条性命换取十万人的生命。”***对他切骨感激,称他为“洪佛子”。后来秀州士兵反叛,抢掠民众,无一人得免,只有经过洪皓家门时说:“这是洪佛子的家。”不敢侵犯。

 建炎三年(1129)五月,高宗将到金陵,洪皓上书说:“内乱刚刚平定,外患却日益狂炽,如果轻易到建康,恐怕金军乘虚侵犯。应该先派亲近的前去经营准备,等到防御设置完备,再回去不晚。”当时朝廷计议已经决定,没有听从,不久就后悔了。后来,高宗问宰相最近谏言阻止高宗出行的是谁,张浚回答说是洪皓。当时计议派遣使者到金朝,张浚又把洪皓推荐给吕颐浩,吕颐浩召见洪皓谈话,大喜。洪皓当时正在服父亲丧期,吕颐浩解下自己的衣服和毛巾,让他换下黑色的`丧服入朝答对。高宗为国事艰难、两帝流亡到北方感到忧虑。洪皓尽力劝解说:“天道循环不常,金朝怎能长期***中原!这正像春秋时邲、郢之战,上天大概是警告晋国训诫楚国吧。”高宗大喜,连升洪皓五官,擢升为徽猷阁待制,***借礼部尚书,任大金通问使,龚王寿为副使。令他同执政草拟国书,洪皓想有所改变,吕颐浩不高兴,于是压下洪皓升迁的命令。

 当时淮南盗贼接踵而起,李成刚接受招降,即命令知泗州以羁縻他。于是命令洪皓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使李成率所部护卫洪皓到南京。等到经过淮南时,李成正与耿坚共围楚州,责备权楚州事贾敦诗投降敌人,实际上是李成持有反叛之意。洪皓先送信给李成,李成以汴河干涸,虹州有红巾贼寇活动,军粮缺乏,不能前往。洪皓听说耿坚起于义兵,可以用道义感动他,派人秘密劝他说:“你不远数千里赶赴国家急难,山阳即使有罪,也应当禀告朝廷;现在擅自围攻,名为勤王,实际上是做盗贼。”耿坚被劝说动心,于是强迫李成收兵。

 洪皓到达泗州境内,迎接的骑兵前来,龚王寿说:“虎口不能入。”洪皓于是返回。上奏说:“李成以朝廷粮饷供应不继,有‘率部到建康’的话。今靳赛占据扬州,薛庆占据高邮。万一三人背叛连成一气,以什么来对付他们?这是忍辱含垢之时,应派人前往劝说,给他们加官进爵,并将京口纲运的粮食供给他们,如同晋明帝对待王敦那样才行。”奏章上报,高宗立即派使者抚慰李成,供给粮米五万石。吕颐浩厌恶他直达皇帝而不先报告丞相,上奏洪皓***托事由稽留不行,被贬官二秩。洪皓于是请求出滁阳路,从寿春经东京前行。到达顺昌,听说群盗李阎罗、小张俊阻遏颍河上道路。洪皓同其党羽相遇。劝说他们说:“自古以来没有白头贼。”其党羽后悔领悟,洪皓派人持书到盗贼巢穴,李阎罗、小张俊两人接受命令,领兵加入宿卫。

 洪皓到达太原,滞留将近一年,金朝对待宋朝使节的礼仪日益怠慢。等到洪皓一行到云中,粘罕强迫洪皓、龚王寿两位使节出仕刘豫。洪皓说:“不远万里衔命而来,不能奉迎两帝南归,只恨自己无力杀死叛逆刘豫,又怎么能忍心侍奉他呢!留下也是死,不担负刘豫的官职也是死,我不愿苟且偷生,愿就鼎镬死而无悔。”粘罕大怒,准备杀掉他。旁边有一金将感叹说:“这是真正的忠臣啊!”用眼光阻止剑士,跪下为洪皓求情,得免死流递到冷山。流递,如同流放。只有龚王寿到汴京接受刘豫的官职。

 云中至冷山有六十天行程,距离金朝都城仅一百里,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四月草木才开始生长,八月天已下雪,居民穴居,是金陈王悟室的部落。悟室敬佩洪皓,让他教授八个儿子。有两年不供给食物,盛夏时以粗布为衣,曾经大雪柴尽,用马粪燃火煨麦充饥。有人献攻取四川的计策,悟室拿来询问洪皓,洪皓极力挫折他。悟室极想南侵,说:“谁说海大,我的力量可以让它干涸,只是不能让天地相互冲击。”洪皓说:“战争如同烈火,不节制必将自焚,自古以来没有四十年用兵不止的情况。”又数次述说前来的目的是为了两国大事,既不接受使者,反让教授小孩,不是古代接待使节的礼节。悟室有时回答有时沉默,忽然发怒说:“你当和好的官员,但口气如此强硬,以为我不能杀掉你吗?”洪皓说:“我自忖应当死去,只是贵国没有使节的借口,愿意投水而死,你们可以说我坠落深渊而死。”悟室为他的忠义感动而止。

 宋金和议将要成功,悟室询问双方所议定的十件事情,洪皓逐条分析十分详细。大意是说封册不过虚名,年号本朝自有;三千两金是景德时没有的,东南地区不宜蚕食,绢帛不能增加;至于取淮北民众,景德年间记载还能够复查。悟室说:“诛杀投顺的人为什么不能?”洪皓说:“过去魏侯景投到梁,梁武帝打算用他向魏交换其侄儿萧明,侯景于是叛乱,攻陷台城,中国决不会重蹈覆辙。”悟室说:“你的性情耿直不会诳骗我,我同你一起到燕京,遣送你回去商议。”于是起程。恰逢莫将到金朝,双方协议不合,事情又中止下来。停留在燕京刚满一月,兀术杀死悟室,牵连悟室党羽数千人,只有洪皓与悟室议论不同几乎被他处死,因此得以免死。

 这时正值徽、钦二帝迁居到五国城,洪皓在云中秘密派人前去上奏,进献桃、梨、粟、面等物,二帝才知道高宗即位。洪皓听说徽宗去世的消息,面朝北方跪拜痛哭流血,日夜哀悼,择日写文祭奠,言辞激烈,徽宗旧臣读之都流泪痛哭。绍兴十年(1140),通过间谍赵德,写下机密事情数万字,藏于破烂棉絮中,归来交给高宗,说:“顺昌之战,金人震惧魂飞魄散,燕山珍宝全部转移到北方。打算放弃燕京以南地区。王师急忙撤还,自丧良机,现在再次举兵北伐仍然可行。”绍兴十一年,又求得太后书信,派遣李微持信归来,高宗大喜说:“我不知太后是否安宁将近二十年,虽然派出百批使者,不如这一封书信。”这年冬天,又秘密送回奏书说:“金朝已厌倦兵事,必然不能持久,过去以妇女随军行动,现在已不敢这样做。如果同金和议还没确定,不如乘机出兵进击,恢复故土易如反掌。”又说:“胡铨的奏疏在这里曾被发现,金朝知道中国有人才,更加害怕。张丞相名声震动金朝,可惜没有得到重用。”又询问李纲、赵鼎是否平安,并进献宋朝前六位皇帝的遗容和徽宗的遗书。以后棺椁和太后归来的音讯,洪皓都事先报告。

 当初,洪皓到燕京,宇文虚中已接受金朝官职,于是推荐洪皓。金帝听说洪皓之名,想让他担任翰林直学士,洪皓极力推辞,洪皓有逃归的意愿,于是向金朝参政韩昉请求,希望到真定或大名耕种自养。韩昉大怒,才改变洪皓的官职为中京副留守,又降为留守司判官。多次催促洪皓上任,洪皓请求不到职,韩昉最终没有让他屈服。金朝法律规定,虽没有改变官职但曾经担任宋朝使者的人,永远不能归去,韩昉于是命令洪皓主持云中进士考试,想以此让洪皓中计。洪皓又以生病为由推辞。不久,金朝皇帝生子大赦天下,允许使者还乡,洪皓与张邵、朱弁三人都在派遣之中。金朝害怕洪皓为患金朝,又派人追赶洪皓,七名骑兵赶到淮河,但洪皓已经登上舟船南下了。

 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洪皓在内殿参见高宗,极力请求回乡侍奉母亲。高宗说:“你的忠贞贯通日月,志不忘君,即使是苏武也不能超过你,怎能舍我而去呢!”洪皓请求朝见慈宁宫太后,宫女设置布帘,太后说:“我过去就认识尚书。”下令撤除。洪皓自建炎三年出使,到这时归来,滞留金朝共十五年。同时出使的十三人,只有洪皓、张邵、朱弁得以生还,但忠义之声闻名天下的,只有洪皓一人而已。洪皓入朝之后,归来会见秦桧,双方交谈连日不止,他说:“张和公是金朝所忌惮的,然而却得不到任用。暂驻居在钱塘,但景灵宫、太庙都极尽土木的豪华,岂不是表示不愿意恢复中原吗?”秦桧不高兴,对洪皓的儿子洪适说:“你父亲确实忠贞有节操,得到皇上眷宠。但是做官如同读书,太迅速结果却淡而无味,应该像黄钟、大吕连绵悠扬才行。”八月,朝廷任命洪皓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金朝派人来索取赵彬等三十人的家属,高宗诏令让他们归去。洪皓说:“过去韩起向郑国求环,郑,不过是一小国,仍能以正义为理由拒绝给予。金既以淮河为界,此地的官员都是吴郡人,应该留下不遣返,这是顾忌敌人了解此地的虚实。金正被蒙兀所困扰,故意表示强大来试探一下中国,如果急忙听从它,必然以为我朝没有人才,更加轻视我朝了。”秦桧说:“你不要说我朝没有人才。”不久洪皓又上奏说:“恐怕因为不放还官员的缘故,有可能导致破坏盟约,应该告诉他们说:‘等到渊圣和皇族归来后,再放还。’”又说:“王伦、郭元迈以身殉国,遗弃不管,以后遇到危急怎么能让大臣效命?”秦桧大怒,洪皓又说到和室捻互相声息,秦桧更加恼怒,这些记载在《秦桧传》中。第二天,侍御史李文会弹劾洪皓没有探视母亲,被逐出朝廷出知饶州。

 第二年,发生水灾,中官白锷宣传:“处置调理乖度无方,洪尚书名闻天下,为什么不用他?”秦桧听说更加恼怒,把白锷关入大理寺狱中,不久又流放到岭表。谏官詹大方于是弹劾洪皓和白锷是刎颈之交,两人互相吹捧,于是洪皓被罢免提举江州太平观。白锷当初不认识洪皓,只是随从太后从北方归来,在金国时听说洪皓的大名。

 不久为母亲服丧,有人还在说洪皓鄙视宰相,被贬为饶州通判。李勤又依附秦桧诬陷洪皓散布欺骗世人的谣言,又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到英州安置。在此位停留九年,才复任朝奉郎,迁移到袁州,到南雄州去世,时年六十八岁。他去世后一天,秦桧也死了。高宗听说洪皓去世,嗟叹惋惜,追复他为敷文阁直学士,赠给四官。过了很久,又追复徽猷阁直学士,谥号“忠宣”。

 洪皓虽然长期被扣留金朝,经受了难言的苦楚,但被金人敬佩,他所著作的诗文,被人们争相抄录传诵刻版印刷。归来后,金朝使者每次来到时,都一定询问洪皓任何官,居在哪里。性情耿直忠义,即使是面临艰难危险也没有丝毫改变,懿节后的亲戚赵伯璘隶属悟室之下,十分贫寒,洪皓接济他。范镇的孙子范祖平为人做奴仆,洪皓请求金人释放了他。刘光世小妾所生的女儿给人养猪,洪皓为她赎身然后让她出嫁。其他贵族流落卑贱的人,都尽力扶持接济。只被秦桧所嫉恨,没有死在敌国,反而死于谗言奸佞之手。

 洪皓学问渊博长于记忆,著有文集五十卷和《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儿子洪适、洪遵、洪迈。

 宋史 洪皓传 原文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王黼、朱勔皆欲婚之,力辞。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其后秀军叛,纵掠郡民,无一得脱,惟过皓门曰:“此洪佛子家也。”不敢犯。

 建炎三年五月,帝将如金陵,皓上书言:“内患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宜先遣近臣往经营,俟告办,回銮未晚。”时朝议已定,不从,既而悔之。他日,帝问宰辅近谏移跸者谓谁,张浚以皓对。时议遣使金国,浚又荐皓于吕颐浩,召与语,大悦。皓方居父丧,颐浩解衣巾,俾易墨衰绖入对。帝以国步艰难、两宫远播为忧。皓极言:“天道好还,金人安能久陵中夏!此正春秋邲、郢之役,天其或者警晋训楚也。”帝悦,迁皓五官,擢徽猷阁待制,***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

 璹副之。令与执政议国书,皓欲有所易,颐浩不乐,遂抑迁官之命。

 时淮南盗贼踵起,李成甫就招,即命知泗州羁縻之。乃命皓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俾成以所部卫皓至南京。比过淮南,成方与耿坚共围楚州,责权州事贾敦诗以降敌,实持叛心。皓先以书抵成,成以汴涸,虹有红巾贼,军食绝,不可往。皓闻坚起义兵,可撼以义,遣人密谕之曰:“君数千里赴国家急,山阳纵有罪,当禀命于朝;今擅攻围,名勤王,实作贼尔。”坚意动,遂强成敛兵。

 皓至泗境,迎骑介而来,龚璹曰:“虎口不可入。”皓遂还,上疏言:“成以朝廷馈饷不继,有‘引众建康’之语。今靳赛据扬州,薛庆据高邮,万一三叛连衡,何以待之?此含垢之时,宜使人谕意,优进官秩,畀之以京口纲运,如晋明帝待王敦可也。”疏奏,帝即遣使抚成,给米伍万石。颐浩恶其直达而不先白堂,奏皓托事稽留,贬二秩。皓遂请出滁阳路,自寿春由东京以行。至顺昌,闻群盗李阎罗、小张俊者梗颍上道。皓与其党遇,譬晓之曰:“自古无白头贼。”其党悔悟,皓使持书至贼巢,二渠魁听命,领兵入宿卫。

 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二使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酋唶曰:“此真忠臣也。”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递冷山。流递,犹编窜也。惟璹至汴受豫官。

 云中至冷山行六十日,距金主所都仅百里,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陈王悟室聚落也。悟室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矢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室锐欲南侵,曰:“孰谓海大,我力可乾,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皓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又数为言所以来为两国事,既不受使,乃令深入教小儿,非古者待使之礼也。悟室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

 和议将成,悟室问所议十事,皓条析甚至。大略谓封册乃虚名,年号本朝自有;金三千两景德所无,东南不宜蚕,绢不可增也;至于取淮北人,景德载书犹可覆视。悟室曰:“诛投附人何为不可?”皓曰:“昔魏侯景归梁,梁武帝欲以易其侄萧明于魏,景遂叛,陷台城,中国决不蹈其覆辙。”悟室悟曰:“汝性直不诳我,吾与汝如燕,遣汝归议。”遂行。会莫将北来,议不合,事复中止。留燕甫一月,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与异论几死,故得免。

 方二帝迁居五国城,皓在云中密遣人奏书,以桃、梨、粟、面献,二帝始知帝即位。皓闻祐陵讣,北向泣血,旦夕临,讳日操文以祭,其辞激烈,旧臣读之皆挥涕。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魄,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亟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十一年,又求得太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朕不知太后宁否几二十年,虽遣使百辈,不如此一书。”是冬,又密奏书曰:“金已厌兵,势不能久,异时以妇女随军,今不敢也。若和议未决,不若乘势进击,再造反掌尔。”又言:“胡铨封事此或有之,金人知中国有人,益惧。张丞相名动异域,惜置之散地。”又问李纲、赵鼎安否,献六朝御容、徽宗御书。其后梓宫及太后归音,皓皆先报。

 初,皓至燕,宇文虚中已受金官,因荐皓。金主闻其名,欲以为翰林直学士,力辞之。皓有逃归意,乃请于参政韩昉,乞于真定或大名以自养。昉怒,始易皓官为中京副留守,再降为留司判官。趣行屡矣,皓乞不就职,昉竟不能屈。金法,虽未易官而曾经任使者,永不可归,昉遂令皓校云中进士试,盖欲以计堕皓也。皓复以疾辞。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朱弁三人在遣中。金人惧为患,犹遣人追之,七骑及淮,而皓已登舟。

 十二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请见慈宁宫,帟人设帘,太后曰:“吾故识尚书。”命撤之。皓自建炎己酉出使,至是还,留北中凡十五年。同时使者十三人,惟皓、邵、弁得生还,而忠义之声闻于天下者,独皓而已。皓既对,退见秦桧,语连日不止,曰:“张和公金人所惮,乃不得用。钱塘暂居,而景灵宫、太庙皆极土木之华,岂非示无中原意乎?”桧不怿,谓皓子适曰:“尊公信有忠节,得上眷。但官职如读书,速则易终而无味,须如黄钟、大吕乃可。”八月,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金人来取赵彬等三十人家属,诏归之。皓曰:“昔韩起谒环于郑,郑,小国也,能引义不与。金既限淮,官属皆吴人,宜留不遣,盖虑知其虚实也。彼方困于蒙兀,姑示强以尝中国,若遽从之,谓秦无人,益轻我矣。”桧变色曰:“公无谓秦无人。”既而复上疏曰:“恐以不与之故,或致渝盟,宜告之曰:‘俟渊圣及皇族归,乃遣。’”又言:“王伦、郭元迈以身徇国,弃之不取,缓急何以使人?”桧大怒,又因言室捻寄声,桧怒益甚,语在《桧传》。翌日,侍御史李文会劾皓不省母,出知饶州。

 明年,大水,中官白锷宣言:“燮理乖盭,洪尚书名闻天下,胡不用?”桧闻之愈怒,系锷大理狱,寻流岭表。谏官詹大方遂论皓与锷为刎颈交,更相称誉,罢皓提举江州太平观。锷初不识皓,特以从太后北归,在金国素知皓名尔。

 寻居母丧,他言者犹谓皓睥睨钧衡。终丧,除饶州通判。李勤又附桧诬皓作欺世飞语,责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年六十八。死后一日,桧亦死。帝闻皓卒,嗟惜之,复敷文阁直学士,赠四官。久之,复徽猷阁直学士,谥忠宣。

 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锓梓。既归,后使者至,必问皓为何官、居何地。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懿节后之戚赵伯璘隶悟室戏下,贫甚,皓赒之。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刘光世庶女为人豢豕,赎而嫁之。他贵族流落贱微者,皆力拔以出。惟为桧所嫉,不死于敌国,乃死于谗慝。

 皓博学强记,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勇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子适、遵、迈。

宋史 杨万里传的全文翻译

1. 韩侂胄荐叶适 文言文 翻译

韩侂胄为相时,尝招致水心叶适,已在座,忽门外有以漫刺求谒者,题曰:“水心叶适候见。”坐中恍然。

胄以礼接之,历举水心进卷中语,其客皆曰:“某少作也,后皆改之。”每诵改本,精好逾之。遂延入书院饭焉。出一杨妃手卷,令跋其后,索笔即书曰:“***、天宝间,有如此姝,当时丹青,不及麒麟凌烟,而乃诸此;吁,世道判矣!水心叶某跋。”又出米南宫贴,即跋云:“米南宫笔迹尽归天上,犹有此纸散落人间;吁,欲野我遗贤,难矣!”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座骇然。胄大喜,密语之曰:“自有水心在此,岂天下有两子张耶?”其人笑曰:“文人才士,如水心一等,天下不可车载斗量也。今日某不***水心之名,未必蒙与进至此!”胄然之,为造就焉。

某人姓陈,名谠,建宁人,后举进士。

韩侂胄当宰相时,曾经招致一名叫叶适号水心的,已经入座。忽然门外有人投名片来访问他.名片上写着:"叶水心等候求见。"屋中的人很诧异。

韩侂胄按照礼仪接见他,接着举出叶适投来卷文中的话语, 来客作答:"那是我年少时作的, 后来改过的." 每读改本, 精好得很. 於是请来客到书院款待吃饭.其时韩侂胄拿出一幅杨贵妃的手卷,要他作一篇跋后.客当即索笔题词曰:"***天宝年间,有这样的女人,当时的文墨,虽不及'祥兽凌云健笔意纵横',而做到这样已很难得.啊!古来就是这样认定的!叶水心跋." .宰相又拿出米芾的帖来,客当即跋文云:"米芾笔迹全归了天堂,还有遗墨散落在人间,哦!令我民间遗老为难喽.就是这样问来问去,答辞简略意义深刻,满座惊愕.韩侂大喜,耳语来客:"这里已有水心在,难道世间有两个水心吗?" 客笑着说:"文人才子像水心这样的人能有这样多吗?今天如果不借水心之名,决没有蒙您如此接待!".韩侂胄认为对,成就了这件事。

客人姓陈名谠,建宁人,后考中进士。

2. 韩侂胄荐叶适翻译(文言文)

原文

韩侂胄为相日,尝招致水心叶适,已在座矣。忽门外有投漫刺求见,题曰水心叶适候见,一座骇然。侂胄乃匿水心于别室,延见之,历问水心进卷中语。其人曰:“此皆某少作也,后已改之。”每诵改本,语更精妙。韩骇然曰:“自有水心在此,岂天下有两子张耶!”其人曰:“文人才士,如水心一等,天下不可车载斗量,今日不***水心之名,未必蒙延进如此。”侂胄笑而然之,为造就焉。

翻译

宋朝韩侂胄做宰相时,曾经礼请叶适(号水心)。一天,叶适已坐在相府里,忽然门外有人投送名片拜谒,名片上写着:水心叶适要求接见。这时,在座的人都感到非常惊奇。韩侂胄就让叶适躲到另一间房子里,然后延请那个求见者。见面后,韩侂胄逐个提问叶适过去文章中的句子。那人答道:“这些文章都是我年轻时写的,现在我已重新修改。”他每诵读被修改过的文章,语句比前更加精妙绝伦,韩侂胄诧异地说:“已有一个水心先生在这里了,难道天下真有两个相同的子张(孔子的学生)吗?”那人回答说:“像水心先生那样有才识的读书人,天下真是多得像车载、斗量那样,但是,我今天不借用水心先生的大名,恐怕未必能受到您亲自款待吧!”韩侂胄笑了,承认他说得有理,后来就选拔那人去深造了。

3. 韩托胄荐叶适

宋朝韩侂胄做宰相时,曾经礼请叶适(号水心)。一天,叶适已坐在相府里,忽然门外有人投送名片拜谒,名片上写着:水心叶适要求接见。这时,在座的人都感到非常惊奇。韩侂胄就让叶适躲到另一间房子里,然后延请那个求见者。见面后,韩侂胄逐个提问叶适过去文章中的句子。那人答道:“这些文章都是我年轻时写的,现在我已重新修改。”他每诵读被修改过的文章,语句比前更加精妙绝伦旦护测咎爻侥诧鞋超猫,韩侂胄诧异地说:“已有一个水心先生在这里了,难道天下真有两个相同的子张(孔子的学生)吗?”那人回答说:“像水心先生那样有才识的读书人,天下真是多得像车载、斗量那样,但是,我今天不借用水心先生的大名,恐怕未必能受到您亲自款待吧!”韩侂胄笑了,承认他说得有理,后来就选拔那人去深造了。

第一个骇然为惊奇,是因为韩侘胄已经请了叶适,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对叶适这个人感到惊奇。第二个为看到他的文章后感到诧异,以为天下有两个叶适。

评价可以灵活的写:比如冒充叶适的人,如果不借用叶适的人名恐怕永远得不到重用,说明他很聪明

4. 宋史丘崇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丘崇字宗卿,江阴军人。隆兴元年进士,为建康府观察推官。迁太常博士,出知秀州华亭县。捍海堰废且百年,成潮岁大入,坏并海田,苏、湖皆被其害。崇至海口,访遗址已沦没,乃奏创筑,三月堰成,三州舄卤复为良田。除直秘阁,入奏内殿,因论楮币折阅,请公私出内,并以钱会各半为定法。诏行其言,天下便之。召除户部郎中,被命接伴金国贺生辰使金历九月晦与《统天历》不合崇接使者以恩意乃徐告以南北历法异同合从会庆节正日随班上寿金使初难之,卒屈服。光宗即位,擢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崇素以吴氏世掌兵为虑,奏曰:“臣入蜀后,吴挺脱至死亡,兵权不可复付其子。臣请得便宜抚定诸军,以俟朝命。”挺死,崇即奏:“乞选他将代之,挺长子曦勿令奔丧,起复知和州。”朝廷命张诏代挺,遂革世将之患。其后,韩侂胄复以兵权付曦,曦叛,识者乃服崇先见。韩侂胄招以见,出奏疏几二千言示崇,盖北伐议也,知崇平日主复仇,冀可与共功名。崇曰:“中原沦陷且百年,在我固不可一日而忘也,然兵交胜负未可知。此必有夸诞贪进之人,攘臂以侥幸万一,宜亟斥绝,不然必误国矣。”升刑部尚书、江淮宣抚使。金人拥众自涡口犯淮南,或劝崇弃庐、和州为守江计,崇日:“弃淮则与敌共长江之险矣。吾当与淮南俱存亡。”益增兵为防。侂胄诛,改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淮南运司招辑边民二万,月廪不继,公肆剽劫,崇乃随所屯,分隶守臣节制。其西路则拣刺为御前武定军,以三万人为额,分为六军,余汰归农,自是月省钱二十八万缗,米三万四千石。武定既成军伍,淮西赖其力。以病丐归,拜同知枢密院事。卒,谥忠定。

5. 江万里

元兵渡江,江万里隐身在草野中,被搜寻的骑兵捕获,他破口大骂,就要被杀了,然而过后逃了出来。

在之前,江万里听说襄樊失守,就在芝山后花园开凿了一个池塘,在亭上匾额上写上“止水”两字,人们不明白这用意。等到警报传来,他就握着看门人陈伟器的手说:大势不可支撑了,我虽然不在职位上了,也应当与国家共生死。

等到饶州城破了,元兵抓住了江万顷,索取金银,得不到,就把他肢解了。江万里最终投止水死了。

左右人员还有他的儿子江镐也相继投入池塘中,尸体堆积起来。第二天,只有江万里的尸体浮出水面,手下人草草的收殓了他。

江万里没有儿子,以四川人王橚的儿子为自己的后代,就是江镐。这事情上报朝廷,赠予他太傅、益国公的名位,后来又加赠太师名位,谥号为文忠。

6. 留耕堂记是文言文吗

留耕堂记

叶 适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当身而足,则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焉;爱牵于子孙,不能业焉。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已多而犹不足者,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嗟夫!若是则诚不可禁已。虽然,其留者则必与是心俱,彼心不丧,术不谬,阡连陌接,谷量山积,而隐诸方寸之小,无惭焉可也,不然,则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子孙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水火盗贼,俄反顾失之,皆是也。故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货虽不留,心足以留也。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葛君宅才数亩,无高垣大屋之居,桑树,依约可数。有二子,行称其文,卑躬侧履,非礼不动,草衣木食,自乐其乐。然后知方寸之小为无穷,而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若夫由是以致其用,则犹外物也哉!

7. 杨万里刚正不阿文言文翻译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8. 文言文阅读中《宋史刘甲传》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刘甲字师文,是淳熙二年进士,屡经升官做到度支郎中。

出使金国,到达燕山。自从绍兴以后凡是出使遇到忌讳,爱辞谢宴席,都不能豁免,这是秦桧规定的。

九月三日,金人设宴招待刘甲,因这天是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推辞赴宴。还朝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

程松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手,派刘甲为兴元府知府、利东安抚使。当时蜀地出兵失败,令人攻陷西和、成州、吴曦焚毁河池县。

在此之前,吴曦已经派姚淮源献四个州给金人,金人铸了印信立吴曦为蜀王。刘甲向朝廷告急,请求下令命两个宣抚司合力捍卫抵御。

吴曦派后军***王铖,准备将赵现带书信给刘甲,刘甲援引大道理拒绝。吴曦双派他弟弟吴旼邀请刘甲见面。

刘甲呵斥赶走吴旼。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反叛的消息,韩侂胄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

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晓谕兵士,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不久,安丙等人诛杀了吴曦。

金人进屯八里山。刘甲分派部队进守各个关口,潼川的守卫部队驻扎在饶凤等待敌人。

金人知道有防备,退去。皇上考虑刘甲精诚忠信,任他为宝谟阁学士,赐给衣带、鞍马。

这年,和议达成,朝廷听说彭骆与安丙关系不好,写信问刘甲,(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用的人才。自从杨辅被召回朝廷,西部的很多事情,朝廷的意见很多由刘甲决定。

第二年,任命刘甲代理四川制置司事。在此之前,对于来安抚四川的大臣,诸将都侍奉他。

有叫作互送礼的名目,实际就是贿赂。刘甲下令首先废除这一项。

安丙增收田税,刘甲命下属官吏讨论,从一府情况来看,每年减收共一百六十万缗、米麦一万七千石,边地百姓感动哭泣。嘉定七年,死在任上,享年七十三岁。

刘甲年幼丧父,多受磨难,母亲生病,割大腿上的肉朝奉。平时经常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只是脚踏实地罢了。”

白天所做的事,晚上一定要写下来。写文章平易朴淡,有奏议十卷,理宗下诏追封谥号“清惠”。

原文: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

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

还除工部侍郎。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

时蜀口出师败纽,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

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

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

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

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戌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

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

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

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

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

出自:《宋史》宋史简介:《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宋史特点:《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

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作者简介:1. 脱脱(1314年-1355年),字大用,哈萨克蔑儿乞部人。

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其祖上跟随蒙古军从哈萨克草原来到中原。

伯父伯颜,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父马札儿台,仁宗以来即居要职,伯颜罢相后即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黄河民工起义,组织抗元红。

9. 宋史李好义译文

李好义,下邽人。

祖师中,建炎间以白丁守华州,积官忠州团练使。父定一,兴州中军统制。

好义弱冠从军,善骑射,西边第一。初以准备将讨文州蕃部有功,开禧初,韩侂胄开边,吴曦主师,好义为兴州正将,数请出精兵袭金人,曦蓄异谋,不纳。

未几,关外四州俱陷,金人长驱入散关,曦受金人说,以蜀叛。好义自青坊闻变亟归,与其兄对哭,谋诛之。

李好义,是下邽人。祖父李师中,建炎年间以白丁(平民)的身份戍守华州,多年累积升官到忠州团练使。

父亲李定一,是兴州的中军统制。李好义刚成人就加入军队,擅长骑射,在西边以他的(骑射)最好。

最初以准 备将 的身份讨伐文州的蛮夷人有功劳,开曦初年,辅常滇端鄄得殿全东户韩侂胄扩宽边疆,吴曦主持军队大事(作为主帅),李好义作为兴州正将,多次请求出动精兵袭击金人,吴曦心怀不轨,不予***纳。不久,关外四州都沦陷,金人长驱直入到达散关以内。

吴曦受到金人说服,凭借蜀地叛乱。李好义在青坊听说变故,立刻回归,和兄弟相对痛哭,***诛杀吴曦。

都是我手动一字一句翻译的!太长了!你需要哪段还是具体告诉我。

宋江起河朔文言文翻译

《宋史·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讙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曰:

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南北和好逾二十年,一旦绝使,敌情不测。而或者曰:彼有五单于争立之祸。又曰:彼有匈奴困于东胡之祸,既而皆不验。道涂相传,缮汴京城池,开海州漕渠,又于河南、北签民兵,增驿骑,制马枥,籍井泉,而吾之间谍不得以入,此何为者耶?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一也。

或谓金主北归,可为中国之贺。臣以中国之忧,正在乎此。此人北归,盖惩创于逆亮之空国而南侵也。将欲南之,必固北之。或者以身填抚其北,而以其子与婿经营其南也。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二也。

臣窃闻论者或谓缓急,淮不可守,则弃淮而守江,是大不然。昔者吴与魏力争而得合肥,然后吴始安。李煜失滁、扬二州,自此南唐始蹙。今曰弃淮而保江,既无淮矣,江可得而保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三也。

今淮东、西凡十五郡,所谓守帅,不知陛下使宰相择之乎,使枢廷择之乎?使宰相择之,宰相未必为枢廷虑也;使枢廷择之,则除授不自己出也。一则不为之虑,一则不自己出,缓急败事,则皆曰:非我也。陛下将责之谁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四也。

且南北各有长技,若骑若射,北之长技也;若舟若步,南之长技也。今为北之计者,日缮治其海舟,而南之海舟则不闻缮治焉。或曰:吾舟素具也,或曰:舟虽未具而惮于扰也。绍兴辛巳之战,山东、***石之功,不以骑也,不以射也,不以步也,舟焉而已。当时之舟,今可复用乎?且夫斯民一日之扰,与社稷百世之安危,孰轻孰重?事固有大于扰者也。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五也。

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人,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但闻某日修某礼文也,某日进某书史也,是以乡饮理军,以干羽解围也。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六也。

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今也国家之事,敌情不测如此,而君臣上下处之如太平无事之时,是人不能悟之矣。故上天见灾异,异时荧惑犯南斗,迩日镇星犯端门,荧惑守羽林。臣书生,不晓天文,未敢以为必然也。至于春正月日青无光,若有两日相摩者,兹不曰大异乎?然天犹恐陛下不信也,至于春日载阳,复有雨雪杀物,兹不曰大异乎?然天犹恐陛下又不信也,乃五月庚寅,又有地震,兹又不曰大异乎?且夫天变在远,臣子不敢奏也,不信可也;地震在外,州郡不敢闻也,不信可也。今也天变频仍,地震辇毂,而君臣不闻警惧,朝廷不闻咨访,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臣不知陛下于此悟乎,否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七也。

自频年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又旱,湖广则又旱,流徙者相续,道殣相枕。而常平之积,名存而实亡;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而有事,将何以仰以为资耶?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八也。

古者足国裕民,惟食与货。今之所谓钱者,富商、巨贾、阉宦、权贵皆盈室以藏之,至于百姓三军之用,惟破楮券尔。万一如唐泾原之师,因怒粝食,蹴而覆之,出不逊语,遂起朱泚之乱,可不为寒心哉!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九也。

古者立国必有可畏,非畏其国也,畏其人也。故苻坚欲图晋,而王猛以为不可,谓谢安、桓冲江左之望,是存晋者,二人而已。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近时刘珙可用则早死,张栻可用则沮死,万一有缓急,不知可以督诸军者何人,可以当一面者何人,而金人之所素惮者又何人?而或者谓人之有才,用而后见。臣闻之《记》曰:"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言必闻其声。"今曰有其人而未闻其可将可相,是有车而无式,有言而无声也。且夫用而后见,非临之以大安危,试之以大胜负,则莫见其用也。平居无以知其人,必待大安危、大胜负而后见焉。成事幸矣,万一败事,悔何及耶?昔者谢玄之北御苻坚,而郗超知其必胜;桓温之西伐李势,而刘倓知其必取。盖玄于履屐之间无不当其任,温于蒱博不必得则不为,二子于平居无事之日,盖必有以察其小而后信其大也,岂必大用而后见哉?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十也。

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勿矜圣德之崇高,而增其所未能;勿恃中国之生聚,而严其所未备。勿以天地之变异为适然,而法宣王之惧灾;勿以臣下之苦言为逆耳,而体太宗之导谏。勿以女谒近习之害政为细故,而监汉、唐季世致乱之由;勿以仇雠之包藏为无他,而惩宣、政晚年受祸之酷。责大臣以通知边事军务如富弼之请,勿以东西二府异其心;委大臣以荐进谋臣良将如萧何所奇,勿以文武两途而殊其辙,勿使赂宦者而得旄节如唐大历之弊,勿使货近幸而得招讨如梁段凝之败。以重蜀之心而重荆、襄,使东西形势之相接;以保江之心而保两淮,使表里唇齿之相依。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增屯聚粮,治舰扼险。君臣之所咨访,朝夕之所讲求,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庶几上可消于天变,下不堕于敌奸。

然天下之事,有本根,有枝叶。臣前所陈,枝叶而已。所谓本根,则人主不可以自用。人主自用,则人臣不任责,然犹未害也。至于军事,而犹曰"谁当忧此,吾当自忧"。今日之事,将无类此?《传》曰:"木水有本原。"圣学高明,愿益思其所以本原者。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

十四年夏旱,万里复应诏,言:"旱及两月,然后求言,不曰迟乎?上自侍从,下止馆职,不曰隘乎?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故天地之气隔绝而不通。"因疏四事以献,言皆恳切。迁秘书少监。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高宗未葬,翰林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万里上疏诋之,力言张浚当预,且谓迈无异指鹿为马。孝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僣非权臣而僣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建皇极于圣心,公听并观,坏植散群,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又论:"古之帝王,固有以知一己揽其权,不知臣下窃其权。大臣窃之则权在大臣,大将窃之则权在大将,外戚窃之则权在外戚,近习窃之则权在近习。窃权之最难防者,其惟近习乎!非敢公窃也,私窃之也。始于私窃,其终必至于公窃而后已。可不惧哉!"

绍熙元年,借焕章阁学士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参知政事王蔺以故事俾万里序之,而宰臣属之礼部郎官傅伯寿。万里以失职力丐去,帝宣谕勉留。会进《孝宗圣政》,万里当奉进,孝宗犹不悦,遂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开禧元年召,复辞。明年,升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僣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子长孺。

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并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励,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

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死居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集市中,老百姓都高兴地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翰林侍讲学士张木式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谪守袁州,杨万里上疏抗争,要求留张木式在朝,又致书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劝说他,张木式虽然没有留住,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后杨万里迁太常博士,不久升太常寺丞兼吏部侍右郎官,又转将作少监,出任漳州知州,后改知常州,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高宗称他为“仁者之勇”,遂有重用他的意思,于是提升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服丧期满,被征召为尚左郎官。

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五月,因发生地震,杨万里应皇帝诏命上书说:

“臣听说在没有事的时候说有事,不影响其为忠臣;在有事的时候说没有事,其奸佞之心就严重了。现在宋金两国南北和好已超过二十年,一旦使者断绝来往,敌情就会变化莫测。可是却有人说,金人有当年匈奴‘五单于争立’的祸乱,又有人说,金人有当年匈奴被东胡族围困的灾难,后来都不确实。道途纷纷传说,金人修缮汴京城池,开凿海州漕渠,又在河南、河北征调民兵,增加驿骑,赶制马槽,疏通井泉,我们的间谍却根本没有办法混进去,这究竟是要干什么呀?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一。

“有人说金主回北方,可为大宋庆贺。臣以为大宋的忧患,正在这里。金主北归,大概是接受了完颜亮倾国南侵惨败的教训。将要南侵,必定要稳定内部或者是以自身镇抚其北方,而令他的儿子和女婿经营其南边。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二。

“臣私下听说有的大臣认为,淮河遇到缓急不可守,就建议弃淮河而守长江。这是非常不对的。过去吴国通过与魏国激战而取合肥,然后吴国才安。李煜失掉了滁、扬二州,从此南唐开始破败。今天说放弃淮河而退保长江,既然没有淮河了,长江能保得住吗?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三。

“今淮东、淮西共有十五个郡,所谓防守的将帅,不知道陛下是让宰相去选择呢,还是枢密院去选择?让宰相去选择,宰相未必会为枢密院考虑;让枢密院去选择,则将帅的提拔授予不在枢密院的职权范围。一方不为另一方考虑,另一方则非职权范围内的事,缓急败了事,则都说这不是我造成的。那陛下将责备谁呢?臣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四。

“南方和北方各有擅长的技术,像骑马,像射箭,是北方擅长的技术;像水战,像步战,是南方擅长的技术。今天为北方谋利益的人,日日修缮和整治他的海船,而我南方的海船却从没有听到说修缮整治。有人说,我们的海船是平时就整治好了,也有人说,我们的海船虽然没有准备好,可是我们怕干扰老百姓。要知道,绍兴辛巳年(1161)的宋金战争,山东和***石之战的取胜,不是靠骑马,不是靠射箭,也不是靠步兵,而是靠舟战。那时候的船,现在还能再用吗?而且,对百姓一时间的干扰,与国家百代的安危,究竟谁轻谁重?事情终究有比干扰百姓还要大的东西。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五。

“陛下以为今日是何等时候呀?金人日益进逼,边界日受侵扰,却没有听到防御金人的是什么策略,保卫边界的是什么办法;只是听到某日修某礼文,某日献某史书,这样是用礼仪来治军,用笔墨来解围。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六。

“臣听说古代的君主,人不能感悟他,则天可以感悟他。今天国家的事情,敌情不测是这样严重,而我国君臣上下处在这种时候却像处在太平无事的时候,这说明人已经不能感悟他了。所以上天呈现灾异,前些日子荧惑星侵犯南斗星,近些日子镇星又侵犯端门星,荧惑星守羽林星。臣是一介书生,不懂得天文,不敢以为这就必然是灾祸。到今年春天正月太阳呈现出青色没有光辉,好像有两个太阳互相摩碰,这不是太奇怪吗?然上天还恐怕陛下不相信,春天本来是很暖和的,可是突然出现雨雾杀伤万物,这不又是太奇怪吗?要是说上天的变异太远,臣子不敢启奏,不信是可以的;地震发生在外地,州郡不敢奏闻,不信也是可以的。可是现在上天不断发生变异,地震就离京都咫尺,而君臣却没有听到有什么警觉和恐惧,朝廷也没有听到有任何咨询和访问。人不能感悟皇帝,则天地可以感悟皇帝。臣不知道陛下对这些变异感悟了,还是没有感悟?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七。

“自数年以来,两浙离京师最近而首先发生旱灾,接着,江淮又发生旱灾,湖广又发生旱灾,人民流亡相继,道路上饿死的人相接。而常平仓的积蓄却名存而实亡;入粟的命令上面颁行而下面怠慢。平静而无事,不知道如何振救它,一旦发生灾荒而有事,又怎么能够依靠它得到资助呢?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八。

“古代富国裕民,只依靠粮食和钱币两物。今天所谓的真正钱币,都被富商、巨贾、宦官和有权有势的贵族、官僚等满室收藏起来了,至于老百姓和军队使用的,只有破脏的纸币。万一像唐朝的泾原之师那样,士兵因不满意粗劣的食物,而把它倒在地上践踏,并破口大骂,从而酿成朱氵此那样的叛乱,那不是很寒心的吗?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九。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建立,必有让别国感到可怕的东西,不是怕其国家,而是怕其国人。所以苻坚想吞并东晋,王猛却认为不可,说东晋的谢安、桓冲,是长江以南众望所归的人物,这说明保存东晋的是谢安、桓冲两个人。前些时候,著名的宰相如赵鼎、张浚,著名将领如岳飞、韩世忠,都是金人所害怕的。近时的刘珙可以用却早死,张木式可以用却沮丧而死,万一有急难,不知道督率诸路军马的有何人,可以当一面的有何人,而为金人平时所畏惮的又有何人?而有的人说,人的才能,要用了以后才能看见。臣听到《记》上说:‘***如有车子,我一定看到它的样式,***如有言论,我一定听到它的声音。’今天说有这样的人才,却没有听说过他可以做大将、做宰相,这不是有车而没有样式,有言论而没有声音吗?而且要等到用后才能看见,那么若不在大安危的环境里安排他,在大胜败的战争中试验他,是不可能看到他的作用的。平时相处没有办法知道他是什么人,必等大安危、大胜负以后才知道他是什么人。事情成功,当然是万幸的;事情失败,懊悔怎么来得及呀?过去谢玄北御苻坚,郗超知道他一定会取胜;桓温西伐李势,刘忄炎也知道他一定会成功。因为谢玄走路,在履屐之间都无不表现出他的稳当;桓温玩..博游戏,没有把握取胜他决不去玩,这两个人在平时无事之时,就已经让人从他们的小事情的成功中而相信他们干大事也一定会成功。难道一个人一定非要大用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才能吗?臣所说的在无事的时候说有事,此其十。

“希望陛下超然远视,昭然远悟。不要夸耀圣德的崇高,而要增加自己的才干;不要依靠中国的人口众多,而要加强自己所未能准备好的防备。不要以天地的变异为自然,而要效法周宣王惧灾的态度;不要以臣下的忠言逆耳,而要体察唐太宗的劝导臣下提意见的诚心。不要把后妃宦官亲信危害政治看成小事,而要借鉴汉、唐末年造成国家祸乱的原由和教训;不要把仇敌的包藏祸心,看成无其他图谋,而要吸取宣和、政和晚年遭受酷祸的教训。督责大臣通晓边事军务像富弼所奏请的那样,不要因政事堂、枢密院东西两府的区别而不同心同德;委任大臣推荐谋臣良将像萧何所做的那样,不要以文武两途而行为完全不同。不要使贿赂宦官的人得到旄旗符节,像唐朝大历时候的弊端那样;不要使收买宠幸的人得到招讨的职务,像梁朝段凝那样招致失败。以重视川蜀的心情而重视荆、襄,使东西方的形势紧紧相连;用保长江的决心来保卫两淮,使它们像表里和唇齿一样互相依存。不要认为海路没有问题,不要认为大江可以依靠。要增加驻军,集聚粮食,治理战舰,扼守险要。君臣所咨询访问的,早晚所研究追求的,暂时放置不急的事务,精心研究备敌的良策。这样也许上可以清除天变,下不会陷入敌人的奸计。

“但天下的事情有根本,有枝叶。臣前面所陈述的,都不过是枝叶。所谓根本,就是君主不可刚愎自用。君主如刚愎自用,则臣下不敢负责任,但这还没有什么害。至于军事,还说‘谁应当忧虑这个,我当自己忧虑。’今天的事情,是不是有些像这样?《传》说‘:木和水都有自己的本原。’陛下学识高明,希望用心思考它所以形成本原的原因。”

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他日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们。杨万里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

淳熙十四年(1187)夏天发生旱灾,杨万里又应皇帝诏令上书,说:“旱灾已经两个月,然后才让大家进言,这难道不太迟了吗?进言的范围,又只上自侍从官,下止馆职官吏,这难道不太狭隘了吗?今天之所以发生旱灾,是由于上面朝廷的恩泽不能施及下面,下面老百姓的苦情不能上达朝廷,天地之间的气隔绝而不能畅通。”于是疏列两件事情上奏,言词都很恳切。不久,升任秘书少监。遇到高宗驾崩,孝宗想行三年丧,修建了议事堂,令皇太子参决一切事务。杨万里上奏章力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要是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何如辞谢而不居位。愿殿下三番五次推辞,而不要居这个位。”太子为之恐惧。高宗没有安葬,翰林学士洪迈不等集体商议,就独自把配享高宗的已逝大臣吕颐浩等的姓名奏上。杨万里上疏抨击他,极力说张浚应当配享,并且说洪迈这样做无异于指鹿为马。孝宗看了他的奏疏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的馆职调出任筠州知州。

光宗即位,征召他为秘书监。入对时,奏言:“国家有一种无形的祸患,超越职权行事,不是权臣而甚于权臣,扰乱国家,不是盗贼而甚于盗贼。这就是朋党之论呀!大概想激起人君的愤怒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挖空天下的人才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朋党之说的兴起,其开端源发于士大夫,而其祸患遍及于天下。过去的事情已经很清楚,希望陛下建公正的准则于圣心。秉公听取意见全面观察事情,破坏党派解散群体,确是君子就重用他,确是小人就废弃他,不要问他是哪党哪派的。”又说“:古代的帝王,固然能够了解自己掌握了大权,但是却不知道臣下窃弄大权。大臣窃弄大权则权在大臣,大将窃弄大权则权在大将,外戚窃弄大权则权在外戚,亲近小人窃弄大权则权在亲近小人。窃弄大权,最难防备的,那只有亲近小人了!他们不敢公开窃权,而是暗中窃权,但开始暗中窃权,其最后必然是公开窃权,这难道不可怕吗?”

光宗绍熙元年(1190),杨万里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适值《孝宗日历》修成,参知政事王蔺根据过去的规矩要杨万里为之做序,而宰相却令礼部郎官傅伯寿做序。杨万里便以失职而请求离职,皇帝宣命竭力挽留。遇到进奉《孝宗圣政》,应当由杨万里奉进,可是孝宗还是不高兴,万里遂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称说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触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不赴任,请求祠禄官,授给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从此不再出面了。

宁宗即位,召赴行在,他辞谢。后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到了退休的年龄,他请求退休。进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1203),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开禧元年(1205)又召他,他再一次推辞。第二年,升宝谟阁学士。逝世,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为人刚强而偏狭。孝宗起初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因此不被重用。韩..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许以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韩..胄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做记。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胄把持国柄的时候。韩..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家里人知道他是忧国,因此凡是邸吏通报当时的政治形势的都不告诉杨万里。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胄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言留别妻子,写完后就逝世了。

杨万里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其子名长孺。

宋史折御卿传文言文

1. 文言文宋江起河朔翻译

宋江在河朔起事,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宋江军队将到海州,叔夜派***侦知他们的去向,宋江军队直接到海边,抢走大船十多艘,运载战利品。张叔夜于是招募死士得到一千人,在城边设伏,而让轻兵在海边抵抗,引诱宋江军队作战。先把壮卒埋伏在海旁,等两军作战时,用火烧掉宋江军队的船只。宋江军队听说船被烧,都没有斗志,伏兵乘机攻击,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宋江才投降。

加任直学士,改任知济南府。山东各地盗贼突然到来,叔夜估计无力抵挡,对僚佐们说:“如果束手等待援兵,百姓将没有一个活下来,应当用计拖延。如果能拖延三天,我的大事就能成功。”于是拿出原来用过的赦免盗贼的文书,让邮卒送到郡里,盗贼们听说,果然稍稍松懈。叔夜在谯门会饮,显示自己的闲暇,派官员把恩旨告诉盗贼。盗贼猜疑不止,到晚上还未做出决断。叔夜调派五千士卒,趁盗贼松懈时加以攻击,盗贼们溃逃了,追杀数千人。因战功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骑兵,与诸将并力截断敌人归路,奏章未上报。改任知邓州。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出发。到了尉氏,与金人游兵相遇,转战前进。十一月十五日,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皇帝点头同意。加任他为延康殿学士。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皇帝派使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仲努力吧!”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到达白沟时,车夫说:“过了界河了。”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2. 宋江起河朔踞什么意思

应该是《宋史》中关于宋佳的记述吧,意思就是宋江从淮南起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宋史·张叔夜传》所叙:“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

3. 关于宋江的文言文原文

真实的宋江在历史上有过短短的一些描述.1、《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2、《宋史·徽宗纪》:“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3、《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4. 关于宋江的文言文原文

楼主您好;

真实的宋江在历史上有过短短的一些描述。

1、《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2、《宋史·徽宗纪》:“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3、《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A 过了一段时间,提拔他担任同中书门下平幸事,晋升为门下侍郎.进:进位、晋升.(2)C “必须得到朝廷批准”错,地方官或者将领聘用参佐,不必得到朝廷批准.(3)B “部将论安进攻沙陀人李克用不力”于文无据,且原文为“即遣安等屯北百井,安擅还,从谠合诸将,帝持安出,斩之鞠场”,是从谠会合其他将领抓住论安并将其斩首示众.(4)①释:释放;问:追究;猜:猜嫌.句子翻译为:从谠因为张彦球本来出于好意,而且有才华可以重用,就释放不追究,反而将军队交给他统领,对他没有一点儿猜嫌,所以得到他死命效力.②道:取道;从:使…跟从,率领.句子翻译为:沙陀军队不敢取道太原,只沿着繇岚、石并河向南进发,只有李克用率领几百人马从太原城下拜访从谠,向他辞行,从谠将名马珍宝等礼物送给他.答案:(1)A(2)C(3)B(4)①从谠因为张彦球本来出于好意,而且有才华可以重用,就释放不追究,反而将军队交给他统领,对他没有一点儿猜嫌,所以得到他死命效力.②沙陀军队不敢取道太原,只沿着繇岚、石并河向南进发,只有李克用率领几百人马从太原城下拜访从谠,向他辞行,从谠将名马珍宝等礼物送给他.参考译文:从谠,宇正求.进士及第后,担任校书郎,多次升职至左补闻.咸通年间,担任吏部侍郎,选拔官吏排出次序公平恰当.出京担任河东节度使,又调任宣武节度使,因为政绩考核优异而闻名.僖亲即住,召从诜回京担任刑部尚书.过了一段时间,提拔他担任同中书门下平幸事,晋升为门下侍郎.沙陀都督李国昌侦察到唐朝边境多灾多难,就侵入占据振武、云朔等州,向南侵略太谷.河东节度使康传圭派遣大将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抵抗李国昌,作战多次被打败,朝廷下令康传圭将苏弘轸斩首示众.张彦球所带领的军队谋反,进攻康传圭,杀死了他,抢劫官府仓库为乱.朝廷对此感到担忧,皇帝想派大臣监临控制,就拜从谠为检校司徒,以宰相的职务再次担任河东节度,兼任行营招讨使,下诏让他自行选拔参谋幕僚.从谠到任后,再也没有关于叛贼的消息,他就追究逮捕反贼,杀掉其为首的分子.因为张彦球本来出于好意,而且有才华可以重用,就释放不追究,还将军队交给他统领,没有一点儿猜嫌,所以得到他死命效力.想谋反的头目和原来就狡诈的人都不敢闹事,一闹事就被抓获,所以那些士兵都胆战心惊. 恰逢黄巢进犯京城,皇上驻留梁州、汉中一带.皇上下诏命令从谠出动所带领的军队跟随北面招讨副使诸葛爽入关讨伐叛军.从谠组织五千军队,派遣部将论安跟随诸葛爽.而李克用认为太原有机可乘,率领沙陀军队忽然进入太原地区,在汾水东岸筑营,解释说讨伐敌人需要,不断向朝廷索要兵员粮饷.从谠用酒食犒劳李克用的军队,李克用远远地对从谠喊道:“我将要带领军队向南进发,想和从谠阁下当面约谈.”从谠登上城墙,开导勉励李克用,感慨万千,使李克用立功报答天子厚恩,李克用无话可说,拜两拜离去.却暗地里放纵部下大肆抢掠,来撼动人心.从谠追上论安,使他与王蟾、高弁等将领追击李克用,恰好振武军节度使契苾通到达,与沙陀作战,沙陀大败带兵退走. 从谠就派遣论安等驻守北百井,论安擅自回来,从谠会舍诸将,命令将论安抓住拉出,在蹴鞠场将其斩首.中和二年,朝廷赦免沙陀,让他们攻打叛军自我赎罪,沙陀军队不敢取道太原,只沿着繇岚、石井河向南进发,只有李克用率领几百人马从太原城下拜访从谠,向他辞行,从谠将名马珍宝等礼物送给他.第二年,叛军被平定,皇帝下诏命令李克用代理管辖河东.车克用派遣使者来说:“我正在雁门省亲,希望从谠公慢点走.”从谠当天就让监军用从寓担任兵马留后,掌书记刘崇鲁担任观察留后,下令说李克用到了,按隶属关系为他效劳,才出发. 黄头军因为粮草缺少就抢劫从谠的财物,从谠抄小路奔向绛州,恰好道路堵塞不通,耽误了好几个月才到达朝廷,皇上召见他,授于司空职务,重新掌握大权,晋升为太傅兼侍中.跟随皇帝到兴元年间,因为生病而请求退休,朝廷授予他太子太保爵位,他就回家.去世后,谥号文忠.。

文言文胡铨传

1. 文言文翻译《宋史·崔彦进传》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

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

王黼、朱勉皆欲婚之,力辞。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

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其后秀军叛,纵掠郡民,无一得脱,惟过皓门曰:“此洪佛子家也。”不敢犯。

建炎三年五月,帝将如金陵,皓上书言:“内患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宜先遣近臣往经营,俟告办,回銮未晚。”

时朝议已定,不从,既而悔之。他日,帝问宰辅近谏移跸者谓谁,张浚以皓对。

时议遣使金国,浚又荐皓于吕颐浩,召与语,大悦。皓方居父丧,颐浩解衣巾,俾易墨衰绖入对。

帝以国步艰难、两宫远播为忧。皓极言:“天道好还,金人安能久陵中夏!此正春秋邲、郢之役,天其或者警晋训楚也。”

帝悦,迁皓五官,擢徽猷阁待制,***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副之。令与执政议国书,皓欲有所易,颐浩不乐,遂抑迁官之命。

时淮南盗贼踵起,李成甫就招,即命知泗州羁縻之。乃命皓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俾成以所部卫皓至南。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登政和五年进士第。王黼、朱勉皆欲婚之,力辞。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

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其后秀军叛,纵掠郡民,无一得脱,惟过皓门曰:“此洪佛子家也。”

不敢犯。 建炎三年五月,帝将如金陵,皓上书言:“内患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

宜先遣近臣往经营,俟告办,回銮未晚。”时朝议已定,不从,既而悔之。

他日,帝问宰辅近谏移跸者谓谁,张浚以皓对。时议遣使金国,浚又荐皓于吕颐浩,召与语,大悦。

皓方居父丧,颐浩解衣巾,俾易墨衰绖入对。帝以国步艰难、两宫远播为忧。

皓极言:“天道好还,金人安能久陵中夏!此正春秋邲、郢之役,天其或者警晋训楚也。”帝悦,迁皓五官,擢徽猷阁待制,***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副之。

令与执政议国书,皓欲有所易,颐浩不乐,遂抑迁官之命。 时淮南盗贼踵起,李成甫就招,即命知泗州羁縻之。

乃命皓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俾成以所部卫皓至南京。比过淮南,成方与耿坚共围楚州,责权州事贾敦诗以降敌,实持叛心。

皓先以书抵成,成以汴涸,虹有红巾贼,军食绝,不可往。皓闻坚起义兵,可撼以义,遣人密谕之曰:“君数千里赴国家急,山阳纵有罪,当禀命于朝;今擅攻围,名勤王,实作贼尔。”

坚意动,遂强成敛兵。 皓至泗境,迎骑介而来,龚□曰:“虎口不可入。”

皓遂还,上疏言:“成以朝廷馈饷不继,有‘引众建康’之语。今靳赛据扬州,薛庆据高邮,万一三叛连衡,何以待之?此含垢之时,宜使人谕意,优进官秩,畀之以京口纲运,如晋明帝待王敦可也。”

疏奏,帝即遣使抚成,给米伍万石。颐浩恶其直达而不先白堂,奏皓托事稽留,贬二秩。

皓遂请出滁阳路,自寿春由东京以行。至顺昌,闻群盗李阎罗、小张俊者梗颖上道。

皓与其党遇,譬晓之曰:“自古无白头贼。”其党悔悟,皓使持书至贼巢,二渠魁听命,领兵入宿卫。

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二使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酋唶曰:“此真忠臣也。”

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递冷山。流递,犹编窜也。

惟□至汴受豫官。 云中至冷山行六十日,距金主所都仅百里,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陈王悟室聚落也。

悟室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矢然火煨面食之。

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室锐欲南侵,曰:“孰谓海大,我力可干,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

皓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又数为言所以来为两国事,既不受使,乃令深入教小儿,非古者待使之礼也。

悟室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

和议将成,悟室问所议十事,皓条析甚至。大略谓封册乃虚名,年号本朝自有;金三千两景德所无,东南不宜蚕,绢不可增也;至于取淮北人,景德载书犹可覆视。

悟室曰:“诛投附人何为不可?”皓曰:“昔魏侯景归梁,梁武帝欲以易其侄萧明于魏,景遂叛,陷台城,中国决不蹈其覆辙。”悟室悟曰:“汝性直不诳我,吾与汝如燕,遣汝归议。”

遂行。会莫将北来,议不合,事复中止。

留燕甫一月,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与异论几死,故得免。 方二帝迁居五国城,皓在云中密遣人奏书,以桃、梨、粟、面献,二帝始知帝。

2. 宋史折可适传翻译

原文都没有看到,变化翻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只找的一个介绍 折可适的小短文,分析如下:

折可适(1051—1110),宋朝边将。字遵正。党项族。折克氏。折克俊子。 幼年喜读书。未冠,沉厚智略,敏于决断,通诗文、医药、占卜,善驰射。经鄜延帅郭逵荐举,试廷中,补披带班殿侍,充鄜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从种谔出塞,勇健,益知名。宋元丰五年(1082),与夏人战于三角岭,收复米脂城,败敌于蒲桃山。元佑六年(1091),以所部兵八千,于洪德砦伏击夏国梁氏兵十万,破敌,以功积官至皇城使、成州团练使、知岷、兰州、镇戎军。绍圣二年(1095),与总管玉文振统熙、秦、庆三道兵筑好水川,因兵失道死,获罪,留职责效,奉诏袭夏国大将嵬名阿埋,昧勒都逋,俘其族属三千人,取天都山,迁东上阁门使、洛州防御史、泾原钤辖、知州事。拜和州防御使,进明州观察使,为副都总管。崇宁三年(1104),以轻骑援钟传,破敌解围。谏言开垦广土,进筑要害,被***纳。继以踏口之战,损兵数百,为钟传所劾,贬郑州观察使。不久复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渭州,拜淮康军节度使。大观元年(1107),被谤陷,出为佑神观使。次年,诬解,复知渭州。大观四年(1110),受命帅泾原,到任四月,以疾告老。是年十月二十九日卒。有文集十卷、奏议三十卷,边议十篇。

3. 文言文阅读 宋史·何继筠传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周广顺初,为率府率,奉朝请,贫不能振。

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

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

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

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

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

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

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

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

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

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罕儒轻财好施。

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钜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

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

」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4. 吕大忠传 文言文 翻译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 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 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 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 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 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 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5. 文言文宋史韩丕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梳理

1、判断句

(1)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

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1)读书于骊山、嵩阳。(于骊山、嵩阳读书。)

(2)伤于稽缓。(于稽缓伤。)

(3)或申以谐谑。(或以谐谑申(之)。)

(4)丕起寒素。(丕(于)寒素起。)

(5)(丕)不奔竞于名宦。((丕)不于名宦奔竞。)

(6)终以迟钝不敏于用。((丕)终以迟钝于用不敏。)

(7)虽不优于吏事。((丕)虽于吏事不优。)

3、省略句

(1)(丕)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为人讲说。(省略主语)

(2)(丕)与之偕行,遂薄游两川。(省略主语)

(3)刘熙古延(之)置(于)门下。(省略宾语、介词)

(4)(丕)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声名籍甚。(省略主语)

(5)常加督责(之)。(省略宾语)

(6)或申(之)以谐谑。(省略宾语)

(7)丕乃表求(知)外郡。(省略谓语

(8)丕起(于)寒素。(省略介词)

(9)(丕)不奔竞于名宦。(省略主语)

(10)(丕)召入为翰林学士。(省略主语)

(11)(丕)终以迟钝不敏于用。(省略主语)

(12)(丕)虽不优于吏事。(省略主语)

4、被动句

(1)拜右谏议大夫。(无形式标志词,动词“拜”直接表被动)

(2)召入为翰林学士。(无形式标志词,动词“召”直接表被动)

(3)俄罢职。(无形式标志词,动词“罢职”直接表被动)

5、宾语前置句

(1)以冲澹自处。(反身代词作宾语前置)

(2)能以清介自持。(反身代词作宾语前置)

附录:

《宋史·韩丕传》原文

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父果,晋开运中,为曲阳主簿,契丹攻城,陷没焉。母改适他氏。丕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为人讲说。常有山林之志,家虽甚贫,处之晏如。年长,始学文。开宝中,郑牧知文州,与之偕行,遂薄游两川。及牧知成都,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声名籍甚,公卿多荐之者。尝著《孟母碑》《返鲁颂》,人多讽诵之。解褐大理评事、通判衡州。石熙载荐其文行,代还,以文学试中书,擢著作佐郎、直史馆,赐绯鱼。未几,改左拾遗。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雍熙初,加虞部郎中。二年,与贾黄中、徐铉同知贡举。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又舍人王祐以前辈负气,每陵轹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就改职方郎中。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赐金紫,知河阳、濠州。

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嘉重之。淳化二年,召入为翰林学士,终以迟钝不敏于用,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就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就加礼部。大中祥符二年,卒。

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云。

(节选自《宋史》)

6. 翻译文言文:《宋史》丰稷

《宋史》丰稷 翻译 丰稷,字相之,明州鄞县人。

登上第,为谷城令,以清廉明察著称。从安煮出使高丽,海上大风,桅杆折断,船几乎覆盖,众人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丰稷却神色自如。

煮叹息说:“丰你不易测量的。“我知道封丘县,神宗召回答,问:你从前在海上遇到风暴,为什么不害怕?”回答说:“巨泡几天,风浪固其常罢了,凭仗军威,还怕什么!皇帝很高兴”,提拔为监察御史。

治理参知政事章请托的事情,没有什么改变阻挠,从重视陈州。徒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提点利州、成都路刑狱。

入为殿中侍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

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一动一言,思所以为则于四海,为法于千载,则教化行,习俗美,而中国安矣。”

刘奉世册立夏国嗣子乾顺,而乾顺来贺坤成节,奉世遽出境,稷劾之,奉世以赎论,迁右司谏。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密令蜀道织锦茵。

稷于正衙论曰:“二圣以俭先天下,而宗王僭侈,官吏奉承,皆宜纠正。”既退,御史赵?几谓曰:“闻君言,使?几汗流浃背。”

改国子司业、起居舍人,历太常少卿、国子祭酒。车驾幸太学,命讲《书·无逸篇》,赐四品服,除刑部侍郎兼侍讲。

元祐八年春,多雪,稷言:“今嘉祥未臻,沴气交作,岂应天之实未充,事天之礼未备,畏天之诚未孚欤?宫掖之臣,有关预政事,如天圣之罗崇勋、江德明,治平之任守忠者欤?愿陛下昭圣德,祗天戒,总正万事,以消灾祥。”帝亲政,召内侍居外者乐士宣等数人。

稷言:“陛下初亲万机,未闻登进忠良,而首召近幸,恐上累大德。” 入朝任殿中侍御史。

上疏哲宗说:“陛下眼力足以看清万事的统,而不能用照明;智谋足以应付变曲应,而不能用他们的智慧。顺考古道,二帝之所以圣人;效法文王,成王这样认为。

希望以《洪范》为借鉴,训为宝鉴,一言一行,想以此为则在四海,为法律在千年,那么教化行,风俗习惯美,而中国怎么了。”刘奉世册立夏国儿子干顺,而乾顺来祝贺坤成节,冯奉世马上出境,国家弹劾的,冯奉世以赎罪论处,升为右司谏。

扬、楚二王为皇帝的叔父,没有人都尊宠,秘密让蜀道织锦褥。国家在正衙评论说:“二位圣人以节俭先天下,而宗王奢侈,官吏奉承,都应该纠正。”

退出,御史趟?几乎对他说:“听到你说的话,使?多少汗流浃背。”改国子司业、起居舍人,历任太常少卿、国子祭酒。

皇上临幸太学,命令他讲《尚书·无逸篇》,赐给四品服,任刑部侍郎兼侍讲。元八年春,多雪,后稷说:“现在吉祥尚未达到,渗气交作,难道应天的果实不充足,侍奉上天的礼仪不完备,畏惧上天的的确不孚吗?宫廷的臣子,有参与政事,如天的罗崇勋、江德明,治平之任守忠的人吧?希望陛下圣德美盛,恭敬上天的告诫,总正万事,以消除灾祸。

“帝亲政,叫内侍在外的音乐人宣等几个人。后稷说:“陛下开始亲理万机,没有听说登进忠良,而首召见宠幸,恐怕上多次大的德行。”

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江宁府,拜吏部侍郎,又出知河南府,加龙图阁待制。章惇欲困以道路,连岁亟徙六州。

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入对,与蔡京遇,京越班揖曰:“天子自外服召公中执法,今日必有高论。”

稷正色答曰:“行自知之。”是日,论京奸状,既而陈瓘、江公望皆言之,未能动。

稷语陈师锡等曰:“京在朝,吾属何面目居此?”击之不已,京遂去翰林。又乞辨宣仁诬谤之祸,且言:“史臣以王安石《日录》乱《神宗实录》,今方修《哲宗实录》,愿申饬之。”

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

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江宁府,任命吏部侍郎,又从河南知府,加龙图阁待制。章想困在路上,连年多次迁徙六州。

徽宗即位,任命左谏议大夫召,道任御史中丞。进入回答,与蔡京遇到,京越班行礼说:“天子从外地召公中执法,今天一定有高论。”

国家严肃地回答说:“做自己知道的。“这一天,论蔡京狼狈为奸,不久陈酵、江公望都说的,不能动。

国家对陈老师锡等说:“京在朝廷,我们有什么脸在这?“打不完的,京就离开翰林。又请求辨别宣仁诽谤之祸,并且说:“史臣认为王安石《日录》《神宗实录》混乱,现在正在修撰哲宗实录》,希望整顿的。

“当时宦官逐渐增多,国家有《唐书·仇士良传》读到上帝面前,读几行,皇帝说:“我已经告诉。”国家为如果不听到的人,读完后就停止了。

曾布得助嬖昵,将拜相,稷约其僚共论之。俄转工部尚书兼侍读,布遂相。

稷谢表有佞臣之语,帝问为谁,对曰:“曾布也。陛下斥之外郡,则天下事定矣。”

改礼部。论宋用臣不当赐美谥,不为书敕。

哲宗升祔,议功臣配享,稷以为当用司马光、吕公著。或谓二人尝得罪,不可用。

稷曰:“止论其有功于时尔,如唐五王岂非得罪于中宗,何嫌于配享?”又言:“陛下以‘建中靖国’纪元,臣谓尊贤纳谏,舍己从人,是谓‘建中’;不作奇技*巧,毋使近习招权,是谓‘靖国’。以副体元谨始之。

7. 宋史傅尧俞传古文翻译

傅尧俞(***~1091),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河南)。未冠举进士,知新息县。仁宗嘉佑末为监察御史。英宗时,转殿中侍御史仍兼侍读,娶陈省华之女为妻、后迁起居舍人,再迁右司谏、同知谏院。后除侍御史知杂事。神宗熙宁初,知和州、庐州。神宗三年(1070),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两年之间凡六徙,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其位而行”。哲宗立,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元佑四年(1089)为御史中丞,迁吏部尚书、中书侍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五)。六年卒,年六十八。谥献筒。有《傅献简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存《草堂集》一卷(藏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宋史》卷三四一有传。

宠辱不惊

北宋神宗时,傅尧俞奉调进京。当时,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本想傅尧俞能助他一臂之力,傅尧俞却说:“推行新法,世人都认为不妥当。如果我在谏院任职,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王安石听后很恼怒,先后把他调任河北转运使、江宁知府,后来又迁任许州、河阳等地。两年间,傅尧俞一直奔波于调动的途中。

北宋神宗时期,傅尧俞在朝中与王安石不睦,外放为官,后被贬至黎阳县草料场管理仓库。郡里的长官来黎阳视察,傅尧俞也随着众人参加迎接的行列。郡太守顾及他曾任御史,要找其他官吏代他处理草料场的事务。傅尧俞说道:“担任什么样的官职,就要尽什么样的责任,怎能荒废职责呢?”他每天都去仓库处理公务,十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宋哲宗即位后,傅尧俞升任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傅尧俞厚重寡言,为人不设城府,论起朝廷大事,在皇帝面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曾上奏章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如让我举荐正直,处置奸佞,我虽才疏学浅,但怎敢不尽心尽力而为?如果让我窥探别人隐私,吹毛求疵,实在不是我的志向。”当初,他由谏官外调为地方官员,众人都认为他对新法有看法,一定不会执行。可是傅尧俞对朝廷的法令一律遵照执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君子要根据所处的职位来行事。谏官有向朝廷进言的责任,郡守则应该按照朝廷的法令政策处理事务。”

司马光曾说:“清廉、正直、勇敢三种品德,一个人很难兼备。我却在傅尧俞身上见到了。”邵雍也说:“傅尧俞清廉而不炫耀,正直而不偏激,勇敢而又温和,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胸无城府

成语“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出处:《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宋史孙傅传文言文翻译

1. 全文翻译谁有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

建炎二年(1128),高宗在淮海策问进士,胡铨对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回答说:“汤、武顺从民众而兴起,桀、纣顺应天道而灭亡。现在陛下起于干戈锋镝之间,外乱内讧,而策问臣下数十条,都质问于天道,而不倾听民众呼声。”

又说:“现在的宰相不比过去的晏殊,枢密、参政又不是过去的韩琦、杜衍、范仲淹。”答问长达一万多字,高宗看到而惊异,打算把他列为众多进士中的第一名,有人忌恨他的耿直,移为第五名。

授予抚州军事判官,没有上任,恰逢隆佑太后逃避金兵到赣州,金军随后追击,胡铨以漕司檄文统摄本州幕僚,召募乡丁辅佐官军抵御,受赏转承直郎。服父丧,从乡先生萧楚学习《春秋》。

绍兴五年(1135),张浚设都督府,辟举胡铨任湖北仓属,胡铨没有赴任。有诏令到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推荐他,赐对,任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八年(1138),宰相秦桧主持议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南来,朝廷内外群情激愤。胡铨违抗诏令上疏说:“臣谨案,王伦本是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由于宰相无知,于是推举他出使敌国。

专门从事诡作怪诞之事,欺骗蒙蔽皇上视听,骤然得到***美职,天下之人都切齿唾骂。现在无故引诱敌使前来,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想让我朝臣服它,是想让我朝充当刘豫的角色。

刘豫以臣子之礼侍奉敌人,南面称王,自以为奠定子孙万代不变的大业,而一旦豺狼改变主意,便突然揪住绑缚他们,父子都成为阶下之囚。借鉴并不遥远,而王伦又想让陛下仿效刘豫。

天下,是祖宗的天下,陛下所居的皇位,是祖宗的皇位,怎么能以祖宗的天下送给金人,将祖宗的皇位变成金朝藩臣的位子!陛下一旦屈膝,那么祖宗在天之灵蒙受夷狄的污辱,祖宗数百年赤子臣民,全部沦为奴隶,朝廷宰执全部成为陪臣,天下士大夫都会撕毁冠冕,变穿胡服。以后豺狼的欲求将更加贪得无厌,怎么能知道它不会像无礼对待刘豫那样对待我朝呢?“三尺孩童是没有什么知识的,但如果指着猪狗让他下拜,他也会怫然大怒。

现在的金人就是猪狗,我朝堂堂大国,一个接着一个朝拜猪狗,这种举动,连童孺都会感到羞耻,而陛下能够忍心这样做吗?王伦的议论这样说‘:我一屈膝那么棺椁就能回来,太后能够归来,钦宗也能归来,中原土地可以得到。’哎呀!自从发生变故以来,主持和议的人谁不以此劝说引诱陛下呢!但是最终没有一次应验,由此就可以知道敌人的真实意图了。

但陛下至今仍没有醒悟,竭尽人民膏血而不加抚恤,忘记国家奇耻大辱而不报复,含垢忍羞,甘心情愿举大宋江山而臣服敌人。即使是金朝一定可以和好,全部像王伦所说的那样,天下和后代将把陛下看成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况且敌人时常变诈毫无信义,而王伦又以奸邪***,棺椁一定不会交还,太后一定不会回来,钦宗一定不会南归,中原土地一定不会得到,而此时一旦屈膝以后不能再伸,国势陵夷不能再振,可以痛哭流涕长久叹息了。

“过去陛下曾辗转海上,势如危卵,当时还不忍北面臣服敌人,况且现在国势稍振,众将尽锐,士卒思奋报效。比如不久前金人嚣张,伪齐入侵,曾经失败于襄阳,失败于淮上,失败于涡口,失败于淮阴,这同以前被迫蹈海那种危险的局面相比较,已是大大不同,倘若不得已而用兵,我朝岂会一定败在金军手下呢?现在无故反而臣服金人,打算屈皇帝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将士未战而士气已懈。

这就是鲁仲连所以义不称秦为帝,不是珍惜以秦为帝这一虚名,而是珍惜天下有不能尊其为帝的形势。现在朝内的百官,朝外的军民,万众一声,都要吃王伦之肉。

议论纷纷,陛下没有听到,恐怕一旦发生变故,将有不测的祸患。臣私下认为不斩除王伦,国家的安危存亡不可知。

“虽然如此,王伦并不足道,秦桧以腹心大臣竟然也这样做。陛下有尧、舜那样的天资,秦桧不能***皇上如同唐、虞,而打算引导陛下成为后晋石敬瑭。

近来礼部侍郎曾开等引用古代教训阻止他,秦桧竟然厉声斥责说:‘侍郎了解过去的事例,难道只有我不知道!’那么秦桧坚持己见拒绝谏言,已由此可见,而又奏***令台谏、侍臣计议能否和议,大概是害怕天下议论自己,而让台谏、侍臣共同分担指责罢了。有识之士都认为朝廷没有人才,哎,可惜啊!“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发左衽变成少数民族的奴隶了!’管仲,是霸者的辅佐,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

秦桧,是大国的宰相,反而驱使衣冠之俗,变成左衽之乡。这样秦桧不仅是陛下的罪人,实际上也是管仲的罪人。

孙近附和秦桧,于是得到参知政事的官职,天下希望得到治理如同饥渴,而孙近位居重位,不敢对事情否定认可。秦桧说可和,孙近也说可和;秦桧说皇上当拜领金朝国书,孙近也说当拜。

臣曾到政事堂,三次质问而孙近避而不答,只是说‘:已令台谏、侍从计议。’哎呀!参赞国家大政,只是这样占居要位。

***如敌骑长驱直入,还能折冲御侮吗?臣个人认为秦桧、孙近也应当斩首。“臣身为枢密院官属,同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区区之心,希望砍下三人头颅,挂在大街之上,然后拘留金使,以无礼谴责,兴问罪之师,这。

2. 胡铨传翻译

当时金国派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的部队号称八十万,刘海旦触测吠爻杜诧森超缉宝放弃了楚州,王彦放弃了昭关,濠州、滁州都沦陷了,只有高邮的守将陈敏在射阳湖抵抗敌人,而大将李宝预告求得密诏作为自我保全的方法,控制军队不去救援。

(胡?)铨上奏弹劾他,说:“我接受诏令让范荣防备淮河,李宝防备长江,有紧急事情时相互救援。现在李宝见事情紧急不去救,如若射阳失守,就大势已去了。”

李宝害怕,才出师(和陈敏)成掎角之势(进攻敌人)。当时下了大雪,河中都结了冰,(胡)铨先拿铁锤砸冰,士兵都拼死作战,金兵就退却了。

3. 胡铨谪昭州文言文答案

原文

胡铨谪昭州,临安遣人械送贬所。敦复往见守臣张澄曰:“铨论宰相,天下共知,祖宗时以言事被谪,为开封者必不如是。”澄愧谢,为追还。始桧拜相,制下,朝士相贺,敦复独有忧色曰:“奸人相矣。”张致远、魏矼闻之,皆以其言为过。至是窜铨,敦复谓人曰:“顷言秦之奸,诸君不以为然,今方专国便敢尔,他日何所不至耶?”

权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故事,侍从过宰相阁,既退,宰相必送数步。敦复见桧未尝送,每曰:“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寻请外,以宝文阁直学士知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闲居数年卒,年七十一。

敦复静默如不能言,立朝论事无所避。帝尝谓之曰:“卿鲠峭敢言,可谓无忝尔祖矣。”

(选自《宋史?晏敦复传》)

译文

胡铨被贬到昭州,临安派人让他载上刑具押送到昭州去。晏敦复去拜见守臣张澄说:“胡铨评议丞相,天下人都知道,祖宗时就因为言论而被贬谪过,治理开卦的人决不能做这样的事。”张澄羞愧地道歉,因此追赶着去掉了胡铨的刑具。当初秦桧刚做丞相的时候,旨意刚下,朝廷众人都来相贺,只有晏敦复面有忧色说:“奸佞的小人做了丞相了。”张致远、魏矼听到这句话,都认为他言过其实。等到这一次陷害胡铨,晏敦复对人说:“我以前说秦桧是一个奸佞小人,你们都认为我说的不对。现在他刚手握大权便敢做这样的事,以后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晏敦复是吏部尚书,同时兼任江淮等地的路经制使。按照旧例,他要去宰相阁汇报,退出的时候,宰相一定要送他几步。可是晏敦复从来没见秦桧出来相送过,于是每每对人说:“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不久他就请求外调,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去做了衢州的知县,监督亳州明道宫。他在家闲居了几年后辞世,享年七十一岁。

晏敦复为人沉默寡言好像不能开口说话一样,但是在朝廷上议事却从不忌讳什么。皇帝 曾经这样评论他:“您为人耿直敢言,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先祖啊。”

4. 宋史胡铨传选段翻译

当时金国将士驱散了忠义、纥石烈志宁的士兵号称有八十万之多,刘宝弃楚州城(而逃)。

王彦弃昭关城(而逃),濠州、滁州都沦陷了。只有驻守高邮的官员陈敏在射阳湖抗击敌军,然而大将军李宝打算为保自己的安危而求一封秘密的诏函,坐拥军队却不去营救。

胡铨上书皇上说:“微臣受圣上的诏令命令陈敏守淮水,李宝守长江,(让他们)根据战争的缓急情况来互相支援。如今李宝看见陈敏情况危急却不营救,如若射阳失守,(我们的)大势就不保了。”

李宝(得知此事)害怕了,这才开始出兵助阵。当时天降大雪,河水都结冰了,胡铨手持铁锤捶打冰面,士兵在战场上也都很卖命,金人这才(被迫)退兵。

5. 晏敦复传文言文答案

译文

胡铨被贬到昭州,临安派人让他载上刑具押送到昭州去。敦复去拜见守臣张澄说:“胡铨评议丞相,天下人都知道,祖宗时就因为言论而被贬谪过,治理开卦的人决不能做这样的事。”张澄羞愧地道歉,因此追赶着去掉了胡铨的刑具。当初秦桧刚做丞相的时候,旨意刚下,朝廷众人都来相贺,只有敦复面有忧色说:“奸佞的小人做了丞相了。”张致远、魏矼听到这句话,都认为他言过其实。等到这一次陷害胡铨,敦复对人说:“我以前说秦桧是一个奸佞小人,你们都认为我说的不对。现在他刚手握大权便敢做这样的事,以后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敦复是吏部尚书,同时兼任江淮等地的路经制使。按照旧例,他要去宰相阁汇报,退出的时候,宰相一定要送他几步。可是敦复从来没见秦桧出来相送过,于是每每对人说:“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不久他就请求外调,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去做了衢州的知县,监督亳州明道宫。他在家闲居了几年后辞世,享年七十一岁。

敦复为人沉默寡言好象不能开口说话一样,但是在朝廷上议事却从不忌讳什么。帝曾经这样评论他:“你为人耿直敢言,可是说没有辱没你的先祖啊。”

经费不足——没有办法让寺庙兴旺起来

——回答的意思是说:就是让你来做主持,当然需要你去筹集经费自己让它兴旺起来——也就是说钱是寺的关键,住持是钱 的关键

6. 晏敦复传文言文答案

译文

胡铨被贬到昭州,临安派人让他载上刑具押送到昭州去。敦复去拜见守臣张澄说:“胡铨评议丞相,天下人都知道,祖宗时就因为言论而被贬谪过,治理开卦的人决不能做这样的事。”张澄羞愧地道歉,因此追赶着去掉了胡铨的刑具。当初秦桧刚做丞相的时候,旨意刚下,朝廷众人都来相贺,只有敦复面有忧色说:“奸佞的小人做了丞相了。”张致远、魏矼听到这句话,都认为他言过其实。等到这一次陷害胡铨,敦复对人说:“我以前说秦桧是一个奸佞小人,你们都认为我说的不对。现在他刚手握大权便敢做这样的事,以后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敦复是吏部尚书,同时兼任江淮等地的路经制使。按照旧例,他要去宰相阁汇报,退出的时候,宰相一定要送他几步。可是敦复从来没见秦桧出来相送过,于是每每对人说:“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不久他就请求外调,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去做了衢州的知县,监督亳州明道宫。他在家闲居了几年后辞世,享年七十一岁。

敦复为人沉默寡言好象不能开口说话一样,但是在朝廷上议事却从不忌讳什么。帝曾经这样评论他:“你为人耿直敢言,可是说没有辱没你的先祖啊。”

经费不足——没有办法让寺庙兴旺起来

——回答的意思是说:就是让你来做主持,当然需要你去筹集经费自己让它兴旺起来——也就是说钱是寺的关键,住持是钱 的关键

 导语:《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宋史孙傅传文言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条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条没有***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守门的人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

  宋史简介: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例如,从《宋史·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宋代高度发展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

 以志来说,《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仅次于列传。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仅见。其中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还包括职官的食邑、荫补、俸禄等,从中可以看出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此外,《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编得也比较好。《宋史》的志书基本上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况。

 史学价值

 《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

 史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

 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