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28年是谁_《隐姓埋名》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5-31 0
  1. 于敏是我国氢弹之父,他都有哪些伟大功绩?
  2. 93岁“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你知道于老的哪些成就?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在该领域的成就是非常重大的。他1950年归国之后,就一门心思将自己的全部放在祖国的核武器研究上。

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要求绝对保密,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就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一过就是28年的时间。促使他和他的同事们这样奉献的原因,是他们心中永远怀着一颗建设祖国的心和希望徐国富强的愿望。

在我国百废待兴的时候,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先驱们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邓稼先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他为我国的核武事业奋斗了终身,由于长期与核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打交道,最后还由于核辐射患了直肠癌,于北京不幸逝世,那时,他才62岁。

隐姓埋名28年是谁_《隐姓埋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本来应该有非常享受的生活和待遇,因为他们的成就,没有一个国家会拒绝他们的到来。但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国,决定回国的时候,他才26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看到祖国对核武建设如此重视的邓稼先,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这一回,就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祖国大地上。

他还有许多同事,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个时代充满志向的年轻人,都为祖国的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个时候,他们心中所想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尽快强大起来,希望在自己所学的领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

怀着这个朴素的理想,他们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也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但就算这样,他们也丝毫没有怨言。因为前辈们心中明白,只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出去,祖国才可以成为真正富强的国家。

于敏是我国氢弹之父,他都有哪些伟大功绩?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

1929年 9月入北平武定侯小学,至3年级。?

1932年 入北平四存小学四年级,至毕业。?

1935年 11岁,入北平志成中学,读一年级。?

1936年 12岁,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1937年 13岁,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因父亲患重病,邓稼先一家滞留沦陷后的北京。?

1939年 15岁,9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0年 5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7月-9月,在昆***学补习班学习。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1941年 17岁,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号:A-4795。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此学习四年,终生受益。杨振宁也在联大读物理系及研究生,比他高三班,两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联大,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的***组织),积极参加***。?

1945年8月 21岁,邓稼先大学毕业,正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之时。9月,在昆明文正中学执教数学。

1946年1月 22岁,在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6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是年,许鹿希考入北京大学,在给一年级物理课助教时,两人初识。

1947年 23岁,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

1948年 24岁,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物理系读研究生。

1950年 26岁,8月20日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氘核的光致蜕变》(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8月29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1年 27岁,加入九三学社。

1952年 28岁,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1953年 29岁,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系许德珩教授的长女。

1954年 30岁,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 是年,女儿典典(邓志典)出生。

1956年 31岁 4月,加入中国***。儿子平平(邓志平)出生。 是年,与***、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7年 33岁 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1959年 35岁 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我国***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1962年 38岁 9月11日,由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此时,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3年 39岁 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接聂荣臻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的原班人马,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年 40岁 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1967年 43岁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1年 47岁 “文化大革命”的侵袭九院,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蒙冤被整,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班级送到上海,在1***1年8月16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1***2年 48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年 55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 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1980年 56岁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

1982年 58岁 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当选为***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4年 60岁 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5年 61岁 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 是年,因“***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 62岁 4月2日,由邓稼先和于敏署名,包含九院(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多位科学家心血的建议书完成,上交中央。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5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7月17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月29日,卒于北京。 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

1989年 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9年 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93岁“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你知道于老的哪些成就?

关于核武器,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我不知道,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用石头”核武器毁***地的威力,我们在广岛和长崎早已见识过。但是即便核武器的危害这么大,我们依旧不能没有核武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只有有核武器才有话语权,才不会受到某些国家的霸凌。

从1964年我国第一款***是爆炸成功之后,我们记住了钱学森和钱三强的名字,三年后,也就是1967年氢弹再次爆炸成功,而我们却不知道谁是总设计师,直到28年之后,通过解密军事机密档案,我们才知道,中国的氢弹之父原来叫于敏。

在1964年的时候,于敏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没有含义,因为他只是我国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手下的一个年轻人而已。于敏出生于1926年天津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44年于敏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两年之后,于敏爱上了理论物理,随即他又转到理学院去学习理论物理学,大学毕业之后,于敏留校继续上了研究生,随后留校做了一个普通助教。

1951年,国家成立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此时钱三强是这家研究所的所占,他需要大量物理方面人才加入研究所,这时候钱三强发现了于敏,于是于敏正式加入到钱三强的研究所中,成了一名研究员。

1960年,国家开始氢弹的秘密研究,研究小组牵头人正是钱三强,而于敏此时是钱三强的得力干将,因为氢弹研究的隐秘性,于敏不得不隐姓埋名长达28年之久。这也是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之后,为什么人们不知道于敏的原因。

如果只是参与研发氢弹,那于敏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科研人员,也没有必要让美国人如此重视,而美国人之所以重视于敏,还因为于敏在研发氢弹的同时,完成了我国氢弹的基本构型设计,在国际上被称之为“于敏构型”。

许多人对“于敏构型”的重要意义并不清楚,在这里我只说一点,当今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构型,一种叫T-U构型,另一种就是于敏构型,这两种构型的氢弹可以长时间保存,除了这两种构型的氢弹之外, 其他氢弹的保存时间都不会太长。而在氢弹小型化方面,于敏构型显然是更好一些。而我们都知道,氢弹的威力比***要大不少,如果氢弹能完成小型化实验,那小型化氢弹就能让我国的核武器领先其他国家。

然而正如知乎上一位网友所说,于敏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除了他的于敏构型之外,更重要的是,于敏是完全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下完成氢弹研究。而且他也是我国所有核物理学家当中,唯一没有出国留学的一位。很多人都亲切地称于敏为“国产土专家”在这里土病是不是歧义,恰恰相反,一个土字道出了人们对于敏的感激,和对他贡献的认可。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2019年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于敏被誉为“氢弹之父”。

于敏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氢弹的Teller-Ulam构型和爆炸原理

据称,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eller-Ulam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Teller-Ulam构型解密的资料相对较多,是利用初级小型***爆炸产生的X射线对次级核聚变材料进行加热和压缩,触发更猛烈的核聚变反应。据传于敏构型比Teller-Ulam构型更加轻巧,但这方面的公开资料不多。

于敏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起,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