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内伤中医解释,外感内伤的症状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10 0
  1. 什么叫内伤,知道的告诉一下
  2. 中医认为胃肠病是怎么发生的?
  3. 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虚实病机有何不同?
  4.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病因
  5. 憋出内伤 什么意思

外 字开头的成语:

外方内员

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外感内伤中医解释,外感内伤的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外感内伤

①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外合里应

外面攻打,里边接应

外简内明

谓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外强中干

亦作“外强中乾”。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

外宽内忌

谓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外宽内明

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外宽内深

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外厉内荏

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外强中瘠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外巧内嫉

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外圆内方

外表随和,内心严正

什么叫内伤,知道的告诉一下

咳嗽(hāisòu)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人体自我防御机制的一部分。中医认为,咳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外感风寒、燥热、湿邪、内伤情志、饮食不当等。咳嗽虽然不是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下面是关于咳嗽的中医解读和治疗方法。

中医解读

中医认为,咳嗽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根据不同的外邪,外感咳嗽可以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燥热等类型。风寒咳嗽的症状包括咳嗽有痰、痰白稠、喉咙疼痛、流清涕、头痛身疼等;风热咳嗽的症状包括咳嗽干、痰黄稠、喉咙痛、口渴、头痛、发热等;暑湿咳嗽的症状包括咳嗽黏稠、痰白、喉咙不适、口干、身疼等;燥热咳嗽的症状包括咳嗽干、痰少、喉咙痛、口干、便秘等。

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是由内因引起的。常见的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当、气血不足、肺失宣降等。情志不畅会导致肺气失宣,引起咳嗽;饮食不当会导致痰湿内生,引起咳嗽、痰多;气血不足会导致肺失宣降,引起咳嗽、气短;肺失宣降会导致咳嗽、气短、痰多等症状。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咳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法。根据咳嗽的类型和症状,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桑叶、蜜炙甘草、杏仁、苦杏仁、白芥子、罗汉果、薄荷、板蓝根、黄芩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润肺止咳、宣肺化痰等。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咳嗽的另一种方法。针灸可以调节人体气血、神经、免疫等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肺俞、风门、肺经等。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中医治疗咳嗽的一种传统方法。中药熏蒸可以通过吸入药物蒸汽,达到润肺止咳、祛痰化瘀的效果。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贝、百部、薄荷、桔梗等。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饮食应根据咳嗽的类型和症状进行调理。例如,对于风寒咳嗽,应少吃寒凉食物,多吃温热食物,如姜、葱、蒜、胡椒等;对于燥热咳嗽,应少吃辛辣***性食物,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西瓜、黄瓜等。

结尾

综上所述,咳嗽虽然不是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中医治疗咳嗽主要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蒸和饮食调理等方面入手。如果患有咳嗽,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认为胃肠病是怎么发生的?

内伤:①中医指由饮食不适、过度劳累、忧虑或悲伤等原因引起的病症。②泛指由跌、碰、挤、压、踢、打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的损伤。

现今也泛指于受伤,另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之义,也稍有无奈之义。形容极度受不了、于是无言。

内伤,语出《素问·疏五过论》。其中含义为:①病因之一。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 ②病证名。与内损同,由撞击跌仆、强力负重或其他因素伤及脏腑气血的一类病证。

中医内伤的慨念有:1.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房事过度等等;2.病名,又叫内损,多由跌打、坠堕、碰撞、用力举重、旋转闪挫等外伤较重,损及肢体内部组织和内脏而致。一般有伤气、伤血、伤脏腑之分。a.伤处肿胀不明显痛无定处为伤气,用复元通气散加减治疗;b.伤处疼痛显著,皮色发红或青紫,甚至血溢妄行出现发热、寒战、便血、尿血、咳血等症为伤血,可以用蒲黄散加减治疗;c.胸胁或腹中疼痛剧烈,伴有昏厥、吐血、便血等为伤脏腑,蒲黄散或桃仁承气汤加减治疗。

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虚实病机有何不同?

中医认为,胃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其饮食、情绪、七情六*(注:“七情”即 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种情志变化。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并不致病。不良的精神***。超过机体的耐受限度,可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六种气候变化,简称“六气”。六气并不引起人体发病。当气候异常变化时或人体抵抗力低下而成为致病条件时,则称为“六*”。)、外感内伤(注: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劳逸不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饮食不当或不洁可直接损伤脾胃气机,使脾胃气机阻滞而发病。情绪波动可导致肝郁气滞,横逆克犯脾胃。),导致胃肠疾病。外感寒邪,凝聚于中焦(注: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使脾胃功能受阻而发病等等,均足以证明脾胃病的发生、发展的具体原因。

胃肠主饮食物的受纳,最易被饮食损伤,如伤食胃痛,就有胃脘胀痛、嗳腐吐酸、呕恶厌食各种表现。此外,还有脘腹胀满,按之痛甚,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胀痛得减,大便溏烂(注:大便不成形。)、恶臭难闻,或大便秘结等。舌苔多厚腻,脉象多滑实(注:滑脉是指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胃主受纳水谷,但一次的摄入量很有限,***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了胃的承受能力,便会导致饮食停积难化,阻塞气机,出现胀闷、疼痛。由于胃中有饮食停积,气机壅滞(注:气机被堵塞。),病证属实,所以,其疼痛往往按之更加厉害。

饮食进入胃以后,在胃气的作用下,形成食糜,向肠传送,中医就有“胃以下降为顺”的理论。饮食停积,气机壅阻,胃失去和降的作用,反致上逆,胃中***谷物挟腐浊之气,随之上泛,也就出现了嗳腐吞酸(注: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食积可减轻几分,气机可得通畅,所以,一般呕吐后胀痛会得到减轻。伤于食必厌恶食物,故出现厌食现象,怕闻到饮食气味。食积气滞,湿食下移,故大便溏泻(注:大便稀薄或成水状。),味臭难闻;如果食积已经化热,会导致肠燥津亏(注:大肠津液亏虚。),出现大便秘结。食滞内停,胃中浊气上腾,舌苔表现为厚浊而腻;由于食积,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注:气血充实,脉道就通畅,脉搏才能往来流利。),所以,脉行流利,应指圆滑。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病因

在内伤杂病中,凡属痰湿、水饮、瘀血、虫积、食积,以及气化亢进、气机郁滞者,均属实的病机,而凡属正气不足者,则均属虚的病机,即明确认定有邪为实,不足为虚。外感病则不尽然,其主要是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以及正与邪抗争的反应程度来分析其虚实。凡属体质壮实,抗病力强,对邪气斗争呈亢奋性反应者,则属实;凡属正气不足,功能衰退,抗病力低下,对邪气无制而呈衰退性反应者,则不论其邪气之盛衰如何,均属正虚。

憋出内伤 什么意思

病因就是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包括外感病因(六*、疠气)、内伤病因(七情、饮食、劳逸)、病理产物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和其他病因(外伤、***、胎传)。

六*又称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的概念是从六气转化而来,六种气候因素四季轮转,六气太过或者不及就会产生六*。夏天当热不热冬天当冷不冷,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暴寒暴暖都会让人生病,对病人来说六气就转化成了六*,对抵抗力强没有生病的人来说就是六气。即使气候正常,也有抵抗力差的人会生病,所以六*不管天气是否正常,都是客观存在的。

六*的致病特点

1、 季节性 ;一般来说春天多风,夏天多暑,长夏多湿,秋天多燥,冬天多寒;其中以暑邪和燥邪较为突出。

2、 地域性; 以中国而言,一般西北多燥寒,东南多湿热,沿海地区会加上风。具体情况还要依据当地的地形环境来定,如潮湿环境多湿邪,干燥高温环境多暑邪火邪燥邪等。

3、 相兼性; 六种邪气可单独致病,也可相兼侵入人体。以风邪为代表,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相兼致病。

4、 转化性; 六*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向不同方向转化。转化方向多由人体体质决定,如阴虚体质缺津液,容易化燥;阳虚体质阳气不足,容易化湿等。

5、 外入性; 六*邪气多由人体表层(肌腠、口鼻等)侵入,初期多为表证,随着时间推移向不同方向转化,成为里证。

六*各自的性质与特点

风邪

在致病因素中,具有升发向上向外、使肌腠开泄、善行数变的特性的外邪称之为风邪,因其“动”的特性,所以是阳邪。风是春季的主气,但四季常有,所以风邪引起的疾病不限于春季。

风性升发向上向外,所以易伤阳位(人体上部、外部)。肺是人体最上面的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易受风邪侵袭引起肺气不宣,会有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喘等症状;此外风邪向上游走上扰头面,会有头(上)身痛的症状;

风性使肌腠开泄,毛孔疏松,会有恶风、汗出、发热(低热)的症状;

风性善行而数变,所以病位也有游走不定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等;此外还有多变的特性,发病急变化快,如癫痫、中风、面瘫等;

风性主动,有动摇不定的特性,所以风邪作用人体后会有不自主的动作,如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的症状;

风为百病之长,风使肌腠开泄,使其他邪气易于侵袭人体,所以常和其他病邪联合使人致病。风邪致病以汗出恶风、瘙痒、游走不定、动摇不宁为主要特征。

寒邪

在致病因素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之为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是冬季的主气,但其他季节也会因温差大等原因,人体易感受寒邪。

寒邪伤于肌表会阻遏卫阳,会有恶寒,无汗,发热的症状,这是“伤寒”;如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不同脏腑会有不同部位的局部冷感(痛)和症状,这是“中寒”。

寒性属阴易伤阳气,阴盛则寒,阳气受损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

寒性凝结,血液凝结阻滞后就会不通则痛,会有局部冷痛,遇寒加剧的症状;

寒性收引,寒邪会使毛孔收缩,会有无汗、发热的症状;使气机收敛闭郁,气血凝滞会有头身痛,脉紧的症状;使筋脉收缩拘急,会有拘挛作痛、屈伸不利的症状。

寒邪常与风邪相兼入侵人体,寒邪致病以寒象,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无汗,筋脉拘急为主要特征。

湿邪

在致病因素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之为湿邪,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是长夏的主气,但不管什么季节只要气候潮湿,都容易感受湿邪。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与寒邪不同,寒邪是直接损伤阳气,湿邪是留滞在人体局部阻滞气机升降出入,湿邪堵在哪里哪里就会有胀闷感。

湿性重浊,重就是沉重,会有头重身困、四肢沉重的症状;浊就是秽浊,会有分泌物、排泄物秽浊油腻的症状;

湿性粘滞,粘是粘腻不爽,滞是停滞。会有舌苔粘腻,分泌物粘浊,大便粘腻不爽和小便涩滞不畅等症状。此外粘滞还代表湿邪发病缓慢缠绵,病程长常反复的特性;

湿性趋下,湿有下趋之势,容易伤及人体下部和阴位,症状也以下部居多,如下肢水肿,带下,排泄物异常等;

湿邪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湿邪致病以局部胀闷、局部沉重、分泌物和排泄物浑浊不爽为主要特征。

燥邪

在致病因素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之为燥邪。燥为阳邪,易伤阴液。燥是秋季的主气,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气候干燥的地区也容易感受燥邪。

燥性干燥,燥与湿相对,燥去湿来湿去燥来。干燥容易损耗人体津液,津液亏损就会有皮肤干涩、鼻干咽燥、嘴唇干裂、毛发干枯、大便干燥等症状;

肺为娇脏,喜润勿燥,所以最易受燥邪侵袭,容易损伤肺阴,会有干咳、痰少或黏、痰中带血等症状。

所以燥邪致病的症状以伤津和伤肺为主,主要特征有口鼻咽等官窍干燥,皮毛干枯不荣等。

火(热)邪

在致病因素中,具有火热升腾特性的外邪称之为火(热)邪。火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火是夏天的主气,火邪为火热所化,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首先要区别温、火、热的关系。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温能化热,热能生火,它们在程度上有区别。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邪就是阳气过盛,常有灼热和向上的特性,凡人体头面部位有红赤,灼痛肿痛,上火,生疮等热象,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易伤津耗气;火邪蒸腾津液,常常会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赤短等伤津症状;火热亢盛,会加快阳气运行,也会有汗出、发热等耗气症状,阳气损耗过多还会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的气虚症状;

火邪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高热会使肝风内动,会有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热能加速血液运行,迫血妄行,会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状;

火邪易扰心神;火与心气相应,火热亢盛影响心藏神的功能,会有烦躁、失眠等症状;

火邪易致疮疡;火邪入血分,在局部聚着散不掉,就会形成局部的红肿热痛的疮疡。

火邪可以外感而来,也经常内生为内火,火邪致病以高热、津亏、耗气、出血、肝风内动、心神不定等为主要特征。

暑邪

在致病因素中,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之为寒邪,暑为阳邪,是盛夏的主气,多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

暑邪是阳邪,是盛夏的火气所化,暑邪侵入会有壮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阳热症状;

暑邪其实就是夏季的热邪,同样有热邪的伤津耗气特性,会有汗出、口干舌燥、尿赤短等症状;

暑邪常与湿邪相兼侵入,因为夏季不仅炎热而且潮湿多雨,所以除了暑热症状外,常常会有四肢困重、局部胀闷、分泌物和排泄物浑浊不清等症状;

不同于其他五*都可外感也可内生,暑邪只有外邪不会内生,但有轻重之分,分为伤暑和中暑。伤暑有发热、汗出、口渴、困乏等症状;中暑会有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暑邪以壮热、阴亏、气虚、湿阻为主要特征。

在致病因素中,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称之为疠气,由疠气引起的疾病称之为瘟疫或温疫。与六*不同,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口鼻等途径进入人体致病。疠气的传播途径有空气、饮食、蚊虫叮咬等。

疠气一般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会在大面积流行且死亡率高。疠气有传染给动物不传染给人的,也有传染给人不传染给动物的。且每种疠气发病脏腑不同,同一种疠气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一部位而发病,所以症状相似。

六*和疠气,均属外感病邪,性质和致病特点各有不同,但症状以火热之证居多,所以也称为外感热病。

内伤是中医术语,疾病分内伤外感两大类,外感是由于感受自然界致病因素导致的,内伤是饮食不洁或不节,过劳过逸。

情绪也是内伤的重要因素,喜怒哀忧悲恐惊会很容易影响内脏,就是俗称的憋出内伤。

中医内伤的慨念有1.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房事过度等等;2.病名,又叫内损,多由跌打、坠堕、碰撞、用力举重、旋转闪挫等外伤较重,损及肢体内部组织和内脏而致。一般有伤气、伤血、伤脏腑之分。

古人说的内伤是:内伤之论多矣,诸书统以七情赅之。喜盛伤心,怒盛伤肝,恐惧伤肾,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是就五脏之性情而论也。而余则统以一心括之。夫心者,神之主也。凡视听言动,及五劳等情,莫不由心感召。人若心体泰然,喜怒不能役其神,忧思不能夺其柄,心阳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