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往修来,洗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_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11 0
  1. 今生诸事都事与违愿,是不是前世造孽太深?请懂佛教的朋友作答
  2. 带心成语有哪些成语
  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4. 多宝如来的多宝如来的大愿

阿弥陀佛!

大多数人不知道佛曾经讲过很多做人的方式方法和道理,一般佛所讲的都是很高深的,不容易明白的“大道理”,其实错了,佛所讲的佛法,不过就是因果律和因缘法,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什么样的“起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是在讲,应该怎么去做事做人!

特别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里面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学佛的时候,我的老师就让我都背下来,在考问我这里都是讲的什么,我说,这是教我们怎样的为人处事,怎样的避免犯错误结因果,怎样的出离五浊恶世!

改往修来,洗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_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计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计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今生诸事都事与违愿,是不是前世造孽太深?请懂佛教的朋友作答

赞叹,你是大根器之人,只是未遇良师,可能时机不到吧!有疑问才会有方向,比那些稀里糊涂念佛的强多了!机缘一到,既是你成就之时!建议你看看金刚经和佛说大乘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 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是佛陀告诉怎样做人,怎样修行的金玉良言,***浅显易懂,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但能常念,讲给他人,功德无量,能依佛之教,人格圆满,必定成佛,每读之,常法喜充满,情不自禁,欢喜踊跃,也体现了译经的高僧文化水平和极高的修为!

***如下;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中不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计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计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愿你早日成就!阿弥陀佛

带心成语有哪些成语

这是因为你以往生修福不够,如布施、帮助***等等,相反可能做了很坏事,故而造成今生福报小或没有福报,事与愿违,所以今生要多生布施,多做好事,见到好的事多随喜,这样就会培养以后生的福报了,如果有志气,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那个世界可是比地球好多了,没有任何痛苦的事,只有无穷无尽的快乐,要什么有什么,都是自然化生出来的,大地、住、用的等都是七宝所成……,详细见这里

顶生王的故事

《贤愚经》中顶生王的公案:

过去无量不可思议的时劫中,有一位叫瞿萨离的大王,统摄天下八万四千小国,他有两万夫人,两万婇女,一万大臣。有一天瞿萨离王的头顶上,忽然生出一个疱,形状象蚕茧,洁净清彻,也不疼痛,并且渐渐大起来。当长到象瓜瓢那样大时,劈开来一看,只见里面有个童子,相貌非常端正,发色绀青,身色紫金。

国王叫相师占卜吉凶,相师告诉大王:“这孩子身相雄伟,福德很大,以后一定是位统领四方的圣王。”于是就给他取名为顶生王。

顶生长大以后,果然英德卓越,大王赐封他为一个小国的国王。不久大王病危,很多小国的国王都前来看望,但是大王的病还是不见好转,最终病故。

这些小国的国王对顶生说:“大王已经驾崩,请你继承王位。”

顶生说:“***如我真有做大王的福份,就应当由四大天王和帝释天一起来迎接授予,我才登位。”顶生王刚发完誓,四大天王就拿着盛满香汤的宝瓶,从天而降,给顶生王灌顶(按过去的习俗,国王登基时要灌顶。),接着,帝释天也从天宫中下来,把宝冠戴在顶生王的头上,并与四天王共同称赞顶生。小国王们又一次劝请顶生做大王,统治四方。

顶生又说:“***如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国应当顺从于我,不是我顺从于国。”刚发完誓,国中所有的宫殿、园林、浴池都向着顶生王而来,金轮宝、象马宝、玉女宝、摩尼宝、大臣宝、将军宝也都应声而来。顶生王就这样登上转轮王的王位而君临四天下。

有一天,顶生王在国中巡视,见到很多人在耕地,就问旁边的大臣:“这些人在作什么?”

大臣回答:“人要靠粮食才能活命,所以他们在种谷子养活自己。”

顶生王当时就发誓:“如果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国家就应该有自然的百味饮食,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他刚发完誓,国中果然出现自然饮食。

顶生王继续巡视,这一次见到很多人在纺纱织布,就问:“你们在干什么?”

这些人说:“虽然有饮食,但没有衣服遮身,所以还要纺纱织布做衣服。”

顶生王又发誓:“***如我真有做国王福份,国中就应当自然出现妙衣,赐给万民,使他们不再贫乏。”刚发完誓,只见所有的树上都出现各种颜色的妙衣,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去取自己喜欢的衣服。

顶生王又去巡视,看到很多人在制造、修理乐器,就问:“你们在干什么?”

他们说:“饮食衣服都有了,没有音乐也不行,所以我们在制作乐器。”

顶生王又发誓:“***如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所有好的乐器应当在国中自然显现。”话音刚落,各种乐器都自然显现悬挂在树枝上。人们随自己所好取下来弹奏,音声都很悦耳,听到的人无不喜欢。

由于顶生王福德巨大、恩泽四海,所以感召天降七宝,遍满所有国家。

顶生王问大臣:“你们说说看,这是谁的福德?”

大臣们回答:“既是大王的福德,也是人民的福德。”

顶生王又发誓:“***如是人民的福德,七宝应当普降,***如只是我的福德,就应当全都降落在我的宫殿当中。”这样发完誓,其它地方都停止降七宝,唯独他的宫殿里,降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珍宝雨。

顶生王尽情享受一切人间的快乐,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八万四千年。有一天,在宫殿前面忽然踊出一个夜叉,高声说:“东方的弗婆提国,富饶快乐,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大王你可以到那里去游玩游玩。”

顶生王答应了夜叉的提议,刚生起一个想去看看的念头,金轮宝就从虚空当中飞过来,然后群臣及白象宝、绀马宝等跟在后面,驾上金轮到到弗婆提国。弗婆提国的所有小王赶紧出来接驾。国王在弗婆提国享受五欲生活,一直过了八亿年。这时又听到夜叉来说:“西方的瞿耶尼国也很快乐,大王可以去那里看看。”

顶生王又到瞿耶尼国享受快乐生活,经过了十四亿年。

夜叉又说:“北方的郁单曰国土地丰饶平安,人民兴盛,可以去那里看看。”大王又来到郁单曰国,享受上妙五欲,过了十八亿年。

夜叉又说:“四天王天的快乐是难以估量的,大王可以到那里去游玩。”

顶生王和群臣、四种兵乘虚空飞行,一直飞到四天王天,四天王见到顶生王都很恐惧,立即***天兵,想把他拦住,但是奈何不了他,顶生王很轻松地闯入四天王的领土,自在悠闲地享受了数十亿年。

有一天,顶生王冒出一个,想要到忉利天去的念头,于是他带着部下,腾空而去。当时有五百个仙人住在须弥山的腹部,飞行过程中,顶生王的象马所排泄的大小便有些落到仙人们的身上。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互相询问:“这是谁的大小便竟然掉到我们身上?”

仙人当中的一位智者说:“我听说顶生王想到三十三天去,这些一定是他的象马所排泄的不净物。”

仙人们听了很恼火,就集体念咒,将顶生王和他的随从定在空中动弹不得。

顶生王知道后就发誓:“***如我真有福份,这些仙人就应当都侍候我。”因为顶生王的福德大,所以一发誓就灵验,五百个仙人不由自主地来到顶生王身边,有的给他扶轮子,有的给他牵马,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到三十三天。顶生王远远看到三十三天的快见城,又高又白,有一千二百个城门。天子们因为害怕顶生王,所以不仅关闭所有城门,而且还设了三重铁关。但是顶生王带着兵,毫无迟疑,直接飞到天门,然后吹响贝号,拉弓弹射,顿时一千二百个城门全部自动打开。帝释天王只好出城相见,并将他邀请到天宫***坐。顶生王与帝释天王的相貌几乎相同,最初见时很难分辨,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分清楚。顶生王在帝释天享尽五欲的快乐,一直经历了三十六代天帝释。

从以上顶生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的福报有多么巨大,他的寿命、受用、威势、眷属、衣食住行等,样样都是超乎寻常,他不仅享尽人生欲乐,而且一直发展到三十三天,以现在的话来讲,可谓是超级成功人士。与他的福报相比,现在的富豪们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现在要问,他靠什么获得这样大的福报呢?是不是通过顽强拼搏而获取成功的呢?下面就来看一下他的往昔因缘:

佛说:过去不可计量的劫数前,当时有一尊佛叫做弗沙佛,和***们在教化世间。某一天,一个办婚事的婆罗门,准备以手把大豆撒向新娘,这是当时的一种风俗。正在这时,他见到佛陀,心里很欢喜,就把大豆撒向佛作供养,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有一粒落到佛的顶上。以这个因缘,他感受了无量的福报:四粒大豆入钵的因缘,使他统摄四天下,一粒落在佛顶的因缘,使他在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当中享受快乐。

因为顶生王的成功途径,是以福藏根本的佛身为所依,所以虽然付出的只是一毛钱不到的豌豆,但却换来常人作梦也想不到的大富大贵。他并没有像现代人这样辛苦地求取财物,但因为他有福气在无上的大福田中种植福种,所以增上了无量福德。我们想一想,象我们这样满脑子都是邪分别的凡夫人,如果不依止三宝,只凭狂妄自大的我慢,认为自己能如何如何,以这样的我慢来奋斗,充其量又能获得多少呢?所以,我们应当懂得,佛身才是“天众世间福藏依”,应当在佛福田中种福。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众多,不可胜数。一天,佛陀与阿难到城里托钵,行至这户人家时,全家人都非常欢喜,于是乞请佛陀能接受供养。

富丽堂皇的屋内,铺设了上等的地毯;使用的食器,皆以金银琉璃打造而成,精致细巧,庄严无比。

阿难看到这户人家的果报如此殊胜,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请示佛陀:“他们以何因缘,今世能享有如此的荣华富贵?”

佛陀告诉阿难:“过去世时,这位屋主非常贫穷。有一年,村子发生饥荒,因为粮食短缺,所以百姓只能***撷水边的植物充当粮食。这天,屋主***了一些水草做成羹汤,全家人正要食用时,恰巧有沙门来托钵乞食,屋主的父母说:‘把我们的那一份拿去供养沙门吧!’

儿孙们看到自己的父母没有食物可用,纷纷将自己的羹汤供养父母,而屋主的父母又将所得供养沙门,所以最后这家人当天的食物通通都供养给托钵比丘。而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拮据而感到难过,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以上等饮食供养三宝。

因为这样真诚清净的布施,所以他们全家人命终后,得以不断受生人天享福,世世安隐快乐,财富丰饶。也因为这样的关系,他们世世共结眷属,同享福乐。”

全家人聆听了佛陀的开示,一起发心受持五戒。这家人命终之后即生天上,受福无量。

典故摘自:《杂譬喻经.卷二》

省思

《杂宝藏经》云:“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公案中的这户人家以至诚供养心,将其所仅有的微薄食物供养三宝,所以能世世共享福乐,共结法缘。佛法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把握当下的因缘,勤行布施,广积福德,必能为自己开创光明如意的未来

七宝随身

舍卫国中,有位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上降下了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珍珠、玛瑙等奇珍异宝,遍满整间屋子。长者见到如此殊胜的瑞相,连忙请占相师来为孩子看相。相师仔细端详后,告诉长者:“您这孩子相貌殊胜,绝非平凡之辈。”长者听了满心欢喜,于是请相师为孩子命名,相师问:“这孩子出生时,有什么瑞相吗?”长者回答:“这孩子出生时,天降七宝,遍满屋子。”相师便说:“这孩子福德广大,可以为他取名为‘勒那提婆’,也就是‘宝天’的意思。”

宝天渐渐长大,不仅聪颖灵敏、博学多闻,对于威德具足举世无双的佛陀,亦是打从心底崇敬,渴望承其教化。一天,宝天辞别了双亲,来到只园精舍,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佛陀慈悲地对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宝天马上示现比丘相,并且在聆听佛陀微妙法音的同时,证得阿罗汉果。

阿难尊者见到宝天比丘如此殊胜的果报,亦感欢喜,于是请示佛陀:“世尊,宝天比丘过去生修何福德,今世不仅出生时七宝随身,衣食无缺,亦能在听法当下,开悟证果?”世尊告诉阿难及在场大众:“无量阿僧只劫前,毗婆尸佛住世,度脱无量众生。一天,众比丘出外行脚,来到一个村落。居民见到威仪庠序、进止有节的僧众非常欢喜,纷纷供养饮食珍宝。有位穷人虽然也很欢喜,但因家中贫困,除了一把看起来很像珍珠的白石,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布施。于是他以无比恭敬之心,将自己最珍贵的白石供养僧众,并且发大誓愿,希望将来也能出家修行,成道证果。”

佛陀告诉阿难:“当时以白石供养僧众的贫人,就是现在的宝天比丘。由于过去生本着至诚恭敬心,以石为珠供养僧众,过后九十一劫,世世财宝充盈,衣食具足,无有乏少。今生有因缘随我出家,并且在听闻法音的同时,证得道果。”

与会大众听完宝天比丘的得道因缘,个个生起无上信心。有人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更有人速证菩萨不退转位,对于佛陀所说教法顶戴奉行,信受不渝。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二》

省思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无私无我中成就。宝天比丘之所以生生世世七宝随身,乃是缘于对三宝坚定至诚的恭敬心。这一份最珍、最贵、最恭敬的供养心,如珠之圆,似玉之润,所以感召生生世世珠玉相随。其得道证果亦然,因一念赤诚,对法百分之百信受,所以能够一闻法音,与法相应,即刻得道证果。

善光公主的故事

波斯匿王是个贤明的国王,心地仁慈,爱护百姓,同时也是佛陀忠实的在家***。不仅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广修布施供养,还经常亲近佛陀,听经闻法,是当时佛教的大***。

波斯匿王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善光。善光不仅长得十分庄严,身上还自然散发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聪明柔顺、智慧过人,因此皇宫上下没有不喜欢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妇更是对善光疼爱有加,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国事,正与善光公主话家常。他看着美丽的善光,心想:“善光生为我的女儿,拥有最优渥的环境,王后和我又对她这么疼爱,哪里是一般人比得上的?”,于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说道:“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波斯匿王心想善光公主一定会很感恩他,想不到善光却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招而来,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善光向来很少反对父亲的说法,现在竟说她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与波斯匿王无关,让波斯匿王有些不高兴。于是,波斯匿王又镇重地告诉她:“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都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结果善光还是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招,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波斯匿王听到善光仍然坚持己见,毫无感恩之心,实在有点生气,不知向来乖巧的女儿到底怎么了?于是抑住快要爆发的脾气,告诉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旧没有改变。

这下子,波斯匿王真的生气了,告诉善光:“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自己是有业力还是没业力!”于是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找一个最***贫穷的年轻乞丐,带回王宫见我。”过没多久,侍从便在城中找到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穷乞丐,向国王覆命。波斯匿王便将善光公主许配给这个穷乞丐,并说道:“如果是你有业力与我无关的话,从今以后,便可证明。”善光还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儿有业力。”说完,两人便离开了王宫。

乞丐青年不知哪来天大的福报,娶到美丽贤慧的公主为妻,心中十分欢喜却又有些茫然,全然没想到生活的问题,但善光公主却一点也不担心。善光先问他:“你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亲曾是舍卫城第一长者,可惜父母及亲人早都已经往生了,所以我才会失去依靠,流浪街头当乞丐。”善光又问:“那你还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里吗?”他说:“知道是知道,但是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诉他:“我想去看看,请你带路好不好?”于是乞丐便带着善光回到了旧宅。

善光沿着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处,地面竟神奇地开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宝藏自然浮现出来。乞丐青年从不知道原来父母亲埋了这么多宝藏在地下,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于是两人便用这些珍宝来盖房子,不到一个月,房子便盖好了,屋里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数不清。

话说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给了穷乞丐以后,气也渐渐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现在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了?于是便问属下善光的情况。属下回答:“她现在住的地方和财富,与王宫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叹地说:“佛曾经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果真一点也不错。”

当天,善光公主也请丈夫到皇宫邀请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发现屋子里的陈设装璜,竟比皇宫还要气派庄严,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十分赞叹。善光知道自己说过的话的确是真的,于是告诉父王:“因为过去修行善业的关系,今生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波斯匿王离开了女儿的家,便到精舍请问佛陀,“善光过去是修了什么福报,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灭后,当时的国王盘头王造了一座七宝塔供养佛舍利,而国王的***则供养一顶珍贵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将天冠中的如意宝珠,镶在佛龛上方的枨门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见此胜相而发愿言:“愿我将来身有紫磨金光,尊荣豪贵,不堕三恶八难之处。”“当时这位***即是善光。

后来,善光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又准备了种种天厨妙味、上好饮食,欲供养迦叶佛及四大声闻***。她的丈夫看见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劝丈夫说:‘请你不要阻止我,让我有这个机会供养迦叶佛,使如来受此供养、身心安乐。’丈夫听到善光这样说,便不再阻挠。当时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于前世阻止他人供养三宝,因此今生遭遇贫穷的果报。又由于他后来不再阻止善光供养,所以今生必需要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缘,才能得到大富贵,***使没有了善光,他又会回复贫贱的生活。善恶业报,因果历然,丝毫不爽。”

波斯匿王听完了佛的开示,豁然开朗,对因缘果报之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于是向佛顶礼后,便欢喜地离开。

省思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佛法是最积极的人生观。

现在的幸福是过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现在的果报,却不知积极行善开创,再大的富贵也会消失。善光公主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所以累生累世以来不断积极行善,生生世世都是光明富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现在恶业现前,也是过去自种的因,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心地保持光明,积极行善,恶业过去,一样能有光明的未来。

商贾造屋供佛

舍卫国有一位商人,因远行至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最后客死异乡,留下了年迈的母亲,独力抚养他的儿子。

儿子长大以后,也想象父亲一样到外地游历、做生意,看看外面的世界。祖母知道了以后,告诉他:“你的父亲就是因为到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才留下我们祖孙俩相依为命,我不忍心相同的事情再次发生,造成遗憾,所以你可否在城里的市集做生意就好了?”于是,孙儿听从祖母的话,到城里寻觅合适的地点,建造新店铺,买卖营生。

年轻的商人来到城里后,发现这里的居民,个个都会虔诚供养佛陀,心中大为欣羡,思惟着:“我新造的房舍已经完工,也应当学习城里的人,以恭敬心供养佛陀。”于是,商人来到佛陀的住处,至诚顶礼世尊,恭敬启请:“尊贵的佛陀,我以新建的房舍供养您,从今以后,请佛陀入城时,可至我新建的房舍内洗手、洗钵或者休息。”商人以至诚心供养佛陀,佛陀亦慈悲地接受供养。

后来,商人往生后,超生善道,成为天人。天人为了聆听佛法,亦来到世尊面前,恭敬乞请佛陀为其开示,当下便证得须陀洹果。

比丘们知道后,请佛陀开示:“这位天人过去生是什么因缘,感得超生天界?”佛陀说:“这位天人过去生是一名商人,他把新建的店铺房舍,至诚供养佛陀,所以今生得以超生天界。身为天人后,又因求法心切,得以聆听佛法大意,所以以此善根,当下证得须陀洹的果报。”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五》

省思

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个人都是***裸地来到这世间,亦将两手空空的离开。但因凡夫之心悭吝贪着,无法看清生命的真相,所以总是执迷于名利财色的追求,成为物质的奴隶。因此,当我们在欣羡他人的富贵长寿、怨怼自己的不顺遂时,更要提念:“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唯有把握当下每个布施的因缘,广修福德,才能为自己开创光明的未来。

供佛的不思议果报

佛陀时代,有修习外道法门的五位兄弟,生活贫苦,因此想学习外道的生天之道,希望可以远离饥寒交迫之苦。

有一天,老大“耶奢”召集弟弟们商量:“我们五位兄弟年纪都不小了,如此潦倒地过日子,总不是办法!不如专心修苦行,早日得到禅定,就能够生到天上去享天福。”老二“无垢”、老三“憍梵波提”及老四“苏驮夷”,听到老大这么说,立刻欣然同意。只有老幺“弗那”迟疑了一会,心想:“跟着兄长们修苦行也有许多年了,仍无法解答自己对生命的疑惑,不如留在山下,或许能找到生命的真义。”于是他说:“兄长们,我想先留在山下,如果你们有任何需要,我也好护持你们。”

兄长们也不勉强弟弟,隔天一早就出发上山了。弗那则照常耕种着家中唯一的一亩贫瘠田地。晨风徐徐中,突然,远远地走来一群托钵僧侣,仿佛破晓晨曦中一道曙光,尤其是为首的僧众,散发着无比的祥光瑞气,庄严相好的仪表,令他久久不舍移开目光。

原来这位正是久闻已福慧圆满的佛陀,来到此地托钵!弗那喜不自胜地飞奔回家,把最好的白饭满钵地虔诚供养世尊。之后,弗那继续他一天的耕种,直到太阳下山。

隔天当弗那踏出家门,准备下田时,赫然发现,田里原本干枯的稻禾,竟然变成一株株金**的稻禾,散发出一片柔和金黄的光芒!而且长得又高又壮,长达数尺,结实累累。

一阵欢呼跳跃后,他立刻小心翼翼地割了一些黄金稻禾,冲到最热闹的市集去,让大家瞧瞧这么不思议的稻子。当然,这些稻子很快就被大家抢购一空。于是弗那又回去割了许多到市集卖,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稻子割下来之后,竟然很快又生长出来。于是,这小小的一亩田,竟然怎么也***收不尽。

消息传出以后,甚至连国王都带着大臣们亲自下田来***割这神奇的黄金稻子,所有城里的人们也都好奇地来***割弗那的稻子,同样地都***割不尽。当然,弗那很快地便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数月后,到深山修苦行的兄长们,想到弟弟一人在山下过着贫苦的生活,便一起下山来看这可怜的弟弟。发现弟弟在短短数月中,竟然成为福可逾国的大富人家,惊讶地久久说不出话来。弗那请他们坐下后,便欢喜地说起供养佛陀一钵饭的事。

耶奢等听完后,欢喜踊跃地向弟弟说:“原来供养佛陀有这么殊胜的福报,那么,请弟弟也帮我们做一些欢喜团,让我们四人各拿一欢喜团去供养佛陀。我们不求听闻佛法,或是得到解脱,只求早日生天享福罢了!”

弗那很快地就准备好精致的欢喜团,让四位兄长带到佛陀所驻锡的精舍。见到慈悲的佛陀,老大恭敬地将欢喜团,放入佛陀的钵中,佛陀向他开示:“诸行无常。”接着老二也把欢喜团放到佛陀的石钵中,佛陀告诉他:“是生灭法。”老三恭敬供养时,则听到:“生灭灭已。”最后老四将欢喜团供养后,听到佛陀说:“寂灭为乐!”

虽然他们一时并没有悟到佛陀所说的道理,但是布施之后,都感到满心的清净法喜。当他们回到家里,便兴奋地讨论起每个人所听到的法语,这才发现,原来四句话连起来便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偈子。

带着恭敬供养后的清净心,他们***下来,各自思惟着偈语的道理,很快地就证到阿那含果。感恩之余,他们才体悟到外道求生天,享天福,仍是生灭的快乐,天福享完,仍要堕落受苦。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佛所,请求剃度出家,继续用功修行,不久就都证到阿罗汉果,永出三界生死轮回之苦,进入圣道。

典故摘自:《杂宝华经.卷四——弗那施佛钵食获现报缘》

省思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的清净心,因此,一无所求的虔诚供养,方为最无上的供养功德。

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入此堪忍之娑婆世界,乃至为上求下化自降其身而行乞的清净僧宝,皆为作众生福田,令众生植福培福,舍除悭贪、增长智慧,唯愿众生皆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圆满了脱生死之大事,故供养三宝得福甚大。若又能以一念至诚恭敬、无所求之心供养,则所得功德,更非人天生灭福报可以比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1、〔?别有心肝?〕指另有打算

2、〔?别有心肠?〕别:另外。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3、〔?不得人心?〕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4、〔?财迷心窍?〕迷:昏乱。指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

5、〔?称心快意?〕满足心意

6、〔?称心满意?〕称心如意

7、〔?茶饭无心?〕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8、〔?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9、〔?怵目惊心?〕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10、〔?触目惊心?〕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

11、〔?戳心灌髓?〕刺心并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难以忍受

12、〔?胆颤心惊?〕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13、〔?独出心裁?〕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独特新颖。

14、〔?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15、〔?贵在知心?〕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16、〔?好心好意?〕指怀着善意

17、〔?钩心斗角?〕钩:牵结。心:宫室的中心。斗:结合。角:檐角。

18、〔?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

19、〔?计上心来?〕计谋涌上心头

20、〔?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21、〔?空腹高心?〕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22、〔?空心汤圆?〕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23、〔?口传心授?〕心授:不立文字;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24、〔?口服心服?〕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25、〔?口快心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钩心斗角 gōu xīn dòu jiǎo

成语解释:钩:牵结。心:宫室的中心。斗:结合。角:檐角。原指建筑结构的交错、精巧;后指各用心计;互相斗争。

成语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成语繁体:钩心斗角

感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钩心斗角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角,不能读作“jué”。

成语辨形:钩,不能写作“勾”。

成语辨析:钩心斗角和“明争暗斗”都形容“各用心机;互相争斗或排挤。”但钩心斗角泛指人与人;人与集团;集团与集团之间的争斗;包括暗中斗争或公开竞争

近义词;明争暗斗

反义词:开诚相见、肝胆相照

成语例子: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钩心斗角,无所不至呢。(鲁迅《两地书》十五)

成语谜语:吃了鱼钩的牛去打架

成语故事: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晚唐帝王的大兴土木、骄奢*逸,十分感慨,就写一篇《阿房宫赋》来讽喻当时的统治者,文章描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原文如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多宝如来的多宝如来的大愿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中不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计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计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多宝如来发心护持《法华经》。在行菩萨道时立下大愿:即使入涅槃,也要出席法华会场,听经闻法。

于是,当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准备宣说《法华经》时,突然传来很大的赞叹声:“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用平等的大智慧教授菩萨法,以佛所护念的《妙法莲华经》为大众说法。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所教授的法,都是真实的。”

伴随声音出现的是一座高五百由旬、宽二百五十由旬的宝塔。塔外有用金、银、琉璃等七宝合成的幢幡装饰,塔上悬垂着万亿种璎珞、宝铃等等的宝物。

“这应是供养大德舍利的高塔,怎会出现在这里,还从塔内发出声音呢?”在场的佛***惊异无比,但还是赶紧礼拜;三十三天降下曼陀罗花雨;还未修成神通的人及非人,则用香花、璎珞、幡盖、音乐、舞蹈等来供养宝塔。

大乐说菩萨代大众问佛陀:“以什么样的因缘,这座宝塔会从大地涌出,还发出声音呢?”

佛陀回答:“这是多宝佛的宝塔来参加我们法华盛会。多宝佛虽已涅槃,但他在灭度前,曾交待***:起造一座大塔来供养我的全身舍利。今后十方国土,只要有宣说《法华经》的地方,我的庙塔就会涌现,并在塔中赞叹:‘善哉!善哉!’这就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多宝佛塔。”

大乐说菩萨又问:“世尊!能否用您的神通力让我们见到多宝佛身?”

佛陀回答:“多宝佛有深重大愿:‘如果有佛***想见到我的全身,必须请讲《法华经》的这位如来,***在其它地方说法的分身,然后我的全身才会显现。’”

大乐说菩萨:“我们也希望见到世尊的分身,并加以礼拜供养!”

佛陀点点头:“大乐说!我在十方世界说法的分身,现在也该***一处了!”

于是,佛陀从眉间白亳放出光芒,大众从光芒中,看到释迦牟尼的分身满布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国土,正在演说妙法。此时,诸佛告诉众菩萨:“我现在要去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处所,供养多宝如来的宝塔。”

到了娑婆世界,诸佛派遣大菩萨以宝花供养并问候释迦牟尼佛:“少病少烦恼吗?身心安乐吗?”又说:“我们的世尊也希望能见到多宝佛身!”

话说毕,一时,娑婆世界变得清净美妙,没有地狱、恶鬼、畜生等恶道。琉璃为地,宝树庄严。

释迦牟尼佛的分身诸佛都到齐了,各各坐在师子座上,听说要一同开宝塔,就从座中起来,安住在虚空中。

***们起立合掌,专注地看着佛陀。释迦牟尼佛以右手指开启七宝塔的门,大众看见多宝如来坐在宝塔中师子座上,全身不散,就像入禅定一般。多宝如来说:“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赶快宣说《法华经》吧!我可是为了听闻《法华经》,才到这里来的。”又分出半个座位,说:“释迦牟尼佛,来这里一起坐吧!”

释迦牟尼佛就进入宝塔,坐在多宝佛旁边。

大众仰望两位如来同在宝塔中的师子座上盘坐,又见到释迦牟尼无量无边的分身安住虚空中,都希望能升到虚空,好看清楚佛的相貌及听闻佛陀说法。释迦牟尼佛了解大众的心意,便以神通力让大众升上虚空。

释迦牟尼佛大声地告诉***:“我即将进入涅槃,这部《妙法莲华经》咐嘱在场的大众。在我灭后,能受持读诵并深入思维这部经典,是很困难的。大家应当发愿***,令法久住,才是真正的佛***,才是真正地供养我及多宝佛。”(《法华经·见宝塔品》)

摘自《香光庄严》

多宝如来心咒:

梵文:Namah Prabhūta-ratnāya Tathāgatāya !

Nǎmó pó pū dě hé tě náye dě tā gě dā ye。

那摩 婆扑得 呵特拿耶 得他葛搭耶。

多宝如来心咒功德:由于诸佛如来在因地所发誓愿各各不同,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号和心咒有共的功德,也有不共的功德。就共的功德来讲,得闻或者持诵多宝如来心咒,可以结下究竟解脱之因,将来必证佛果,诚如《法华经》所言:一称南摩佛,今已成佛道。约就不共的功德来讲,多宝如来心咒可以令持诵得闻者具足财宝,称意所需,受用无尽。在仪规中持诵这个心咒加持所烧元宝冥币,以及加持水米,可以令所烧之物变为无量无边之多,而且可以随受者心意变化财物,从而使无量无边的受供者皆得如意满足所求财物。

多宝如来烧财食供法

多宝如来烧财食供法

多宝如来一切珍宝妙供周遍法界大悲利益众生供施简仪

法藏上师 授

朱由穆居士 整理

本法系***菩萨大悲法门,原在部分同修中传授,经上师同意,整理编写为现在的本子,以利益更多的有情,没有传承的也可以修。本法在聚积福报、开显智慧方面有广大无边的效用。其修法至简至易又极为甚深、殊胜,每次只需十分钟左右,无论在寺院、农村、城市中皆可修持,又切合现代社会隐蔽、空间狭小等特点,方便易行、易于坚持,同时具备上供下施的功德,极其殊胜,求愿速满。愿有缘得之者珍惜,并能信受奉行,自利利他,福慧圆满。

修持本法有以下不可思议的殊胜效果,绝无虚妄:

(一)灭除一切贫穷、灾祸、仇怨、疾病以及种种有形无形、内外烦恼业障、逆缘。

(二)世出世间一切事业顺利如愿,于当生得衣食财富丰足,生生世世至成就无上菩提间永无钱财、受用匮乏;(注:这里指的当生,就是立即得现世报,非常迅猛)。

(三)诸佛菩萨金刚、一切圣众垂念、加被,天龙八部、十方财神、***善神护持,一切鬼神爱敬、拥护,得长寿、健康、平安。

(四)慈悲心、菩提心自然渐渐生起,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不坠三恶道。

(五)与***菩萨接无上菩提胜缘故,不久当证正觉。

一、修法预备

1、多宝如来像一尊(上面的多宝如来去相馆冲洗一张出来供就可以了)(无则可以释迦牟尼佛像代之,因此二尊同体故,或可以***菩萨像代之);

2、净水杯一只、香炉一座供于佛前;

3、干净铁皮桶一只,最好较深,以免灰烬飞扬,污染环境引起火灾,寺院、公墓中有专门火供处则不需,作供炉用;(给先烧纸钱的那种铁桶,在自家阳台花园就可以实施)

4、供品:白米七粒(或饭、面食)、黄白裱钱、金箔、元宝、冥币若干,多多益善,随行者发心置备,这些在淘宝或寺院门口那些宗教用品店都有卖的,如果怕烟多就少烧一些,如果住处方便实施就多烧一些,不过还是靠意念观想的;

可在户外,也可到寺院、公墓中火供处(金库、银库或干净焚化炉前),还可在家中阳台、窗台处修(有条件可取洁净闲静之处结坛)。自己或站或坐,在供炉前念修。

修法若不固定或者无条件则1、2可免,但最好长期坚持。以上种种设施注意整洁、干净,修法前漱口、洗面、洗手。

(一)净坛 持净水杯,颂“唵啊吽”3—7遍,右手中指沾净水于四方弹出, 观想化为无边甘露,涤荡法界,令坛场、世界清净。

(二)召请 燃好香三支,默颂:

1、以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三世佛

2、恳切默颂:那摩多宝如来 那摩大慈大悲***菩萨 那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声闻缘觉、天龙八部,十方财神、***神祗各3遍。观想以上圣尊围绕多宝如来降临,遍满前方虚空。

再默颂:恭请十方一切鬼神、历代先人、冤亲债主、六道有情同来道场。

观想一切六道含灵在诸圣下方围绕安住。

(三)发愿观想与一切凡圣大众共同恳切发愿:我今以此妙法,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法食甘露,悉得充满;财富珍宝,称意所需,受用无尽。自性具足之多宝如来智慧功德,圆满开显!

(四)施食及财供

将米饭、净水置于净地或施食板(用干净木板即可),同时观想法食、甘露遍满十方。在供炉内点燃供品。黄裱钱、金箔等要一张一张地焚烧。以上均同时观想自己化为多宝如来,在一片炽盛宝光中显露金身,自然流出多宝如来心咒加持(可默念或轻声颂念):

mà mó bō hǔ lā . dā nà yā. dá tǎ gǎ dā ya.

那 摩波 虎 喇. 答 那 呀. 答 塔 葛哒 呀.

随真言的宣说、流出、加持,观想每一食物、供品都化作无量无边的妙供甘露、财富妙宝以及其它所需物品遍满十方虚空法界,上供下施,由一切有情随心所欲,称意受用。

三、结行

(一)持诵加被。

1、焚烧供毕。合掌,观想与一切有情同念:那摩古鲁贝尔、那摩布达哑、那摩达磨哑、那摩僧噶哑。——3遍(这是梵文念诵的三皈依)

2、念六字大明咒:嗡 嘛 呢 叭 咪 吽 ——21遍

3、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 自在菩萨,行 深 般 若波罗蜜 多时, 照 见 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è 。shè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kōng bù

蕴皆 空, 度一 切 苦厄。舍利 子,色不异 空, 空 不

yì sè,sè jí shì kōng,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yì fù rú

异色,色即是 空, 空 即 是色。 受 想 行识,亦 复如

shì。shè lì zǐ,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bù shēng bù miè,bù gòu bù jìng,

是。 舍 利子,是诸法 空 相,不 生 不 灭,不 垢不 净,

bù zēng bù jiǎn,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wú yǎn ěr

不增不 减,是 故 空 中无 色, 无 受 想 行识,无眼耳

bí shé shēn yì,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nǎi zhì wú yì

鼻舌 身意,无色 声 香 味 触 法, 无 眼界, 乃 至无意

shí jiè,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识界, 无无 明, 亦 无无 明尽,乃 至无 老死,亦无

lǎo sǐ jìn 。wú kǔ jí miè dào,wú zhì yì wú dé, yǐ wú suǒ dé gù。

老死尽。无苦集灭 道,无智亦无 得, 以 无 所得故。

pú tí sà du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xīn wú guà ài。 wú guà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 蜜多故,心无 挂 碍。 无挂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jiū jìng niè pán。sān

碍 故,无 有 恐 怖, 远离 颠 倒 梦 想, 究竟 涅槃。三

shì zhū fó,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dé ā nuò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世 诸佛,依般若波 罗 蜜多故,得 阿耨 多罗三 藐三

pú tí。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shì dà shén zhòu,shì dà míng zhòu

菩提。故 知 般 若波罗 蜜多, 是大 神 咒, 是大 明 咒,

shì wú shàng zhòu,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néng chú yī qiē kǔ,zhēn shí bù xū。

是 无 上 咒,是无 等 等 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jí shuō zhòu yuē:jiē dì jiē dì, bō

故 说般若波罗 蜜 多 咒。即说 咒 曰:揭 谛揭谛, 波

luó jiē dì,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

罗 揭 谛,波 罗 僧揭谛, 菩提 萨婆 诃。——3遍

或者念心经真言: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1遍

4、念拔一切业障通生净土真言:

nā mó ā mí duō pó yè。Duō tuō qié duō yè。 duō dì yè tuō。

南无阿弥 多婆 夜。 哆 他 伽 多 夜。哆 地 夜 他。

mí lì dū pó pí。? mí lì duō。xī dān pó pí。? mí lì duō。

阿弥利都 婆毗。阿弥利 哆。悉 耽 婆毗。阿弥 唎 哆。

Pí jiā lán dì。? mí lì duō。pí jiā lán duō。Qié mí nì。Qié qié

毗迦 兰 帝。阿弥唎哆。毗 迦 兰 多。伽 弥 腻。 伽 伽

nuó。 zhǐ duō jiā lì。 Suō pó hē。

那。枳多 迦利。娑 婆 诃。 3——21遍

或者念 “那摩阿弥陀佛” 21——49遍

以上都观想与一切圣凡有情同念。

(二)回向 合掌念 “那摩阿弥陀佛” ——10遍

发大愿回向:以此功德力如来加被力法界缘起力遍及于一切

愿诸有情:业障消灭饱满安乐财富增盛受用无尽随所愿求悉得成满临命终时往生极乐圆证菩提!

你们值遇这个法门,都是具有无上的福缘,要好好珍惜!千万不要因为得到的容易,法本也简单,就轻慢了。这个法从小处讲,可以极大地增加你们的福报,使你们具足世间的各种受用,财富丰裕、顺缘具足,不为物质环境之所逼恼。要知道,佛是福慧两足尊,没有福报,修什么行呢?要学法,没资粮,要打座,没时间,处处有障碍,怎么办?其实也不是什么增加福报了,真实地讲,是开显!显发!开显你们自己本来具足的无量福德,开显自己本来具足的无量财宝受用。

这个话很难懂,很难懂,先相信吧!要牢牢地记住,深深地信进去。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他讲的什么?“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众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六祖得法后也深深感叹:“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们注意了,六祖被称为是东方如来,他的智慧功德深妙难思,这两位如来说出了一切生命最大的秘密,佛法修证中最深的密法!可惜大家都轻轻看过去了,稍好一点的也就能够领会:嗯,原来我们的心中是具有无限的潜能的,是可以成佛的……等等。我现在大慈大悲把这个秘密公开讲开了,你们要珍惜、要信受奉行、上报三重恩,下济三途苦等等,都是应该的。

他们二位讲的具足不是一般理解的自性、佛性那个,是真真切切的体相用、法报化,佛果正依庄严统一切具足!一切现成!一切圆满……是讲的这个!比方说,喏!(师指座中一人),你,现在,是一个亿万富翁,你信不信?……不信吧,哈哈!你说,啊,我穷光蛋一个,怎么会是亿万富翁?师父你要说我具有成为亿万富翁的可能,我还信一点,说我现在是亿万富翁,真是打死我也不相信的。对吧,哈哈……,这是很难相信,很难理解。(稍顷)不然佛法怎么叫不可思议?怎么叫百千万劫难遭遇!不过没关系,你们要真懂了,也不用坐这儿了。但这一点要记住,先记住了,以后慢慢会懂,哪天真懂了,就信了。那么反过来你先信了,慢慢就会懂。那么即身成就就有希望了,不要再百千万亿劫地滚了。先记住!啊!牢牢地记着这个信念,怀抱这个信念去修行,去做一切事就对了。

那么修这个法,首先要牢记、相信自己已经具足多宝如来的一切慈悲、智慧、功德、财宝、成就等等。你们修这个法可不是为了求财啊!这个要千万注意,如果是抱着求财之心来做,就大错特错、谬以千里了。你修这个法,是因为慈悲和无限的富足,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为了帮助众生,与别人分享你的富饶、你的智慧……是为这些。要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信念来修行,那么这样修去,你现在没钱的,会很有钱;事业不顺的,会很顺利,生活会很光明、吉祥,一切都会很通畅。这是修行的无上秘要,是真正的诀窍!这些话听进去,好好地信受奉行、如说修行,比你去灌几百个顶、学几百个法还要重要、还要珍贵!

现在这样的***,是极为稀有难遇的。你们到那些***那里,学什么呢?一去,红包拿来!然后骂你一顿:你们罪业深重啊!根器低劣啊!是混帐啊!都是要下地狱的啊……是不是?然后告诉你要洗心革面、忏悔罪业,至于学法,先磕十万个响头……就这些,对不对?(众答:是。)我不是说磕头不对,忏悔不对,你们听清楚啊!不是法不对。问题是教的人没有智慧,学的人更笨,当然有的人福缘好一点,头磕得多了,心理上会有些进步“…大概清净一点了吧!”,再磕,只要你坚持下去,清净的感受就更多了、增长了,慢慢地身心真的清净了。更多的人呢?昏头昏脑,又不能坚持,今天听这个说,明天听那个讲,一生就那么混过去了。这是很可惜,很可惜的。记住了,你们忏悔也好、磕头也好,不是因为你们是罪人、是***、业障深重,不是这些!是因为你们(对上师三宝)无比的信心、无限的恭敬、无限的诚恳,以及无量无边的智慧、福报、清净……是因为这些,你们才去“嗡,班杂尔萨埵吽…”这很重要、很重要!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就是如此,你怀抱什么样的信念、什么样的心态去修行是最重要的。如果以罪人之心、***之心(师指行人自认为是罪人、根器低劣等)去修,那很慢、很慢,不知多少个阿僧祗劫才转得过来……所以每个修法前要你们发大愿、发菩提心!

这样讲就是传法了,一定要担当得起,好好照着做。修这个法,就不用再去修其他财神法了,因为多宝如来就是最大的财神,财神中的财神,财神之王!你还用再去修(其它)吗?慢慢地福慧就流露了、显发了,就圆满了,这个法是很深很深的……

此殊胜秘法看完请速转,让别人也学着做,让别人发财,自己也得到功德,也是发财的因呀,就像你让别人抄经、供灯做善事,你也得到同样的功德一样,发菩提心的人呀,看完请立即转发出去吧,让所有众生都资粮充足,世间及出世间的福报皆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