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议论文,居安思危议论文素材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11 0
  1. 800字高三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议论文
  2. 常见议论文引用的古诗和论据
  3. 高中生于忧患议论文800字
  4.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谁的文章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是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其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意思是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居安思危议论文,居安思危议论文素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800字高三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议论文

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经受磨练,方能“称王”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舜从种田的人成为王,傅说从盖房子的人成为王,胶鬲从打鱼卖盐的人中发迹出来,管夷吾从普通人成为发迹,孙叔敖从一个渔民成为名人,百里奚从一个小商贩成为国家栋梁。这不都说明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么?

常见议论文引用的古诗和论据

曾经有个故事:沙丁鱼生性不好动,经过长途运输后,往往缺氧而死。倘若放入几条它们的天敌----鲶鱼,沙丁鱼不得不拼命游动,如此反倒不因缺氧而亡。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放眼世界,小到个人、团队的进取,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无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对于个人而言,“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勾践卧薪尝胆就是这样的楷模。而纣王建酒池肉林,是“死于安乐”的典型。海尔张瑞敏常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微软比尔?盖茨亦有言:“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正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常备不懈获得成功。“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让我们在忧患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不能在享乐中走向衰败。

 对于团队而言,忧患意识促使团队不断进取,反之,团队则将“死于安乐”。昔日的诺基亚,雄霸天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公司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公司仍固执地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优势,公司对iPhone的发展是那么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今日的诺基亚四面楚歌。古人云:“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在自我陶醉中,危险必然悄然降临;不能居安而思危,就不能防范于未然;没有高瞻远瞩,就容易“死于安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酷和土豆处安而不沉溺,虽居前而不松懈。2个月前,惊蛰刚过,优酷和土豆就宣布合并,这一不亚于春雷的声音立刻震惊我们。是什么迫使这对排名前二的网络***冤家牵手合作?是激烈的商业竞争,更是骨子里强烈的忧患意识。商海沉浮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两家大佬强强联手。“畏亡者存,畏危者安”,团队要时刻警惕未来的困境和危难,才能不断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地震高发、***稀缺的日本,将花期短暂的樱花作为国花,来告诫国人美好易瞬间即逝,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握当下。当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他们不谈“崛起”,仍在谈论《日本沉没》等科幻***和“列岛沉没、***匮乏、生存危机”等,***持续强化忧患意识。金融危机的当下,冰岛、希腊因过度安乐而破产。而我国亦曾经类似。 “万方来朝,海内承平”的康乾盛世中,忧患意识日渐消磨,武备不修,防务废弛,终在帝国主义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丧权失地,生灵涂炭,蒙受百年国耻。而如今在大兴土木、好大喜功、“国际大都市”等政绩工程中,又尚存几许“忧患意识”?为此xx大报告中提出“两个清醒”,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一个国家要如此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

 同沙丁鱼一样,时刻想着桶里的危险,才能不断进取,立于不败。让我们默念“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高中生于忧患议论文800字

议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文材料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用课本材料中平常人们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作例证,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课本的材料包括课文实例、课内名言名句和有关写作的知识短文,可以说积累课本材料是医治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就赏试给大家分类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古诗文论据及运用材料的方法:

一、一个材料几个角度

古诗文有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下面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进行分析:

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际遇进行思考:如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等.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立论: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可提炼观点:要勇于认错、改过;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可得出结论: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3)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

从***本身来看: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缪贤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二、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有些古诗文材料虽然不同,但把它们加以重组、整合,会发现它们还是可以用来说明同一观点的:

(一)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

1.亲情友情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陶渊明摆脱官场的束缚,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陈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东南飞》)

(2)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的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六国论》)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师说》)

(二)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就语重心长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住社稷.欧阳修就曾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民心向背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4)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过秦论》)

3.情与理

(1)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失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陈情表》)

4.环境保护

(1)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寡人之于国也》)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阿房宫赋》)

(三)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成材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报任安书》)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勾践灭吴》)

2.骨气品格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屈原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

3.爱国正直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近体诗八首》)

(3)触龙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触龙说赵太后》)

(4)象邹忌那样,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5)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不愧为治乱之贤臣.(《勾践灭吴》)

4.价值取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报任安书》)

(2)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五人墓碑记》)

(四)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1.自信自爱

(1)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项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最终让刘邦跑了.(《鸿门宴》)

(4)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与朋友游褒禅山,本来可探得奇景,但由于有人打退堂鼓,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胆识谋略

(1)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靠的是超人的胆量.(《烛之武退秦师》)

3.说话艺术

(1)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赵太后盛怒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触龙说赵太后》)

(3)烛之武以退为进,柔中有刚,循循善诱,娓娓说理,移花接木,巧用激将,终于劝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4.自知之明

(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邹忌讽齐王纳谏》)

(2)河伯一开始看到黄河如此壮阔,暗暗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见到大海后知错能改,慨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5.坚持不懈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3)从王安石游褒禅山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精神.(《游褒禅山记》)

6.善于应变

(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2)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势,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对,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7.善纳雅言

(1)齐威王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使齐国大治.(《邹忌讽齐王纳谏》)

(2)越王勾践面对臣下的进谏,虚心接纳,求贤若渴,“执其手与之谋”;吴王夫差却刚愎自用,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勾践灭吴》)

三、运用古诗文材料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可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要求,借用古诗文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形象.”“你不朽,你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设”、合理虚构的精神.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根据作文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大胆改造,把刘兰芝比作水,焦仲卿比作山,“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写作材料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2002年湖南考生的作文《英雄爱国无敌》就选用了屈原、荆轲、文天祥等先哲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壮举来诠释“选择须无愧于天,无愧于心”这一中心论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

四、避免“堆砌材料”之嫌的几招

在考前备考以及应考构思时,我们的总方针是,尽可能的占有最多的材料.但是,真的要写进文章中,还是必须先进行筛选、协调和组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多角度多领域举例

如果选用的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材料就显得单一,或给人以堆砌之感,如能从不同角度举例,例子的代表性、典型性就强得多了.2003年高考作文《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诠释了同是H2O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所呈现出的异样的特色、寄寓的不同情怀.“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而四个分论点,又都能紧紧抓住“感情影响着事物的认知”这一写作重点进行.

(二)明引暗引相结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帮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立足课本,对课本的内容随手拈来,或明引,或暗引.其化用、移用课本知识的功夫,显然得益于对课本的认真学习和博闻强记,以及临场的机智运用.

(三)例前例后有分析

简单地罗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与论点脱节,从而难以起到“据”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留意论据与论点的粘合作用,千万不能“以例代证”.2004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注意到在例前例后作分析,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一道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使文章内容充实的重要途径.熟读,熟记,熟用是积累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一向忽视的语文教材中,挖掘、储备30-50个事例,并按不同话题的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论据材料,或者将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论据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使之满足不同话题的论证需要,从而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谁的文章

夜很静,却暗藏危机;海很蓝,却蕴含凶险;曼陀罗花很漂亮,却满含毒液……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的美丽,还要看到危险,这要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丢在了一锅沸水里,它很快就跳了出来,并没有被烫伤。科学家们又把青蛙放在适合它的清水中,再慢慢的给清水加热。青蛙在清水中快乐的游弋,即使温度慢慢的升高,它也没有跳出来,而是继续呆在水中,也许青蛙并没有发现,死亡正在悄悄的向它逼近。最后,青蛙被慢慢的烫死了。其实,慢慢加热青蛙逃生的时间更充裕,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是因为青蛙在开始适合的清水中安于现状,缺少忧患,当水慢慢加热也没有逃生,最终丢了小命。科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之为“青蛙效应”。

 我国家电生产商——小天鹅公司。它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是他懂得居安思危。这个公司老板每天都要求员工唱两首歌:一首是国歌、一首是国际歌。激励员工向歌词唱的那样,每天一积极的态度、保持拼搏,让每一个员工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

 还有一家公司用了更巧妙的办法。由于发现有员工工作不积极,于是公司从国外引进我们一批机器人。并告知员工,如果有人效率不高的话,公司就用机器人替工。这样一来,每个员工都有被代替的风险,这种忧患意识深深的刻在了他们脑海里,工作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而那些机器人却一直静静的躺在角落里,一直没被开封过。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有时遇到一个难题,一定会认真思考,往往会在思考中突破;相反,有时遇到一些简单的题目,往往因为不认真思考而屡屡丢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于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二理想和现实的联系是许多细节的完美连接。自己能轻易办到的而不尽力,自己难以完成的有缺乏信心和勇气。所以留下太多的遗憾。

 不要认为寂静就代表和平;不要以为漂亮就代表善良;不要以为简单就可以不尽力而为。其实很多时候,心态是决定结果的重要因素。常存忧患意识,用理性的心态看待问题也是成功的关键。

篇二

泾溪石险流湍之处,操舟人如履薄冰,百倍警惕,故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人在这里翻船,然而水静无险之处,却因为麻痹大意,心不在焉,时时有船只倾覆的事故发生。悠悠万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与死的关键始终是人的态度。

 唐朝早期的政治家房玄龄,家境殷实,身处承平之时,但他却能够居安思危,看出隋朝灭亡的征兆,投靠李世民,为李唐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忙着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终生保持谦虚的作风,被誉为“一代良相”,位列“十八学士”之首。然而,他的儿子在极其优越的家庭条件下却不学无术,违背祖训,不知进退,位高权重却还得陇望蜀,阴谋发动宫廷***,结果东窗事发,身死人手。

 同为一家,同仕一朝,父亲在优越的家世中自我砥砺,始终勤勉,做出了一番光耀后世的勋业,可歌可颂;然而子孙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不知谨慎,数典忘祖,因罪被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言不虚。

 往事越千年,至理总不变,总有人在或忧患或安乐的环境中演绎一出悲喜剧。张国立乃当代圈中大腕级人士,他的家境本不好,但他通过自己的一番奋斗,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可谓“生于忧患”的代表。他的儿子张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顺着父亲为自己铺就的人脉关系路步入演艺圈,应该说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先是***,后是,两次被捕,陷入了窘境,还让父亲张国立无颜地在公众面前致歉。张默在顺境中本应该居安思危,本可以一帆风顺,但他却舍弃了正途,误入了歧途,掉进了黑暗的深渊,丢失了光辉的明天。真希望他能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收回放纵的心思,不再让父辈痛心。

 不管是历史的忠告,还是现实的警示,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于苍茫、沧桑之中,而真理却可以如长河淘洗后留下的珍宝,愈积愈多,愈久愈厚,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这瑰丽的珍宝之一。正如孟子所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忧生乐死的道理不仅是说给众生的,也是说给国家的,因为治世之道和修身之道在根本上是一回事,都易在忧患中有所警惕而存活,又易在安乐中有所麻痹而终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佳话,商纣当政设酒池肉林则让人唾骂,勾践灭吴卧薪尝胆令后世敬佩,霸王封王骄傲大意使千古生憾……莫在艰难时丧气,勿在安逸时骄气,才能一世顺气。

 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风高浪急,修身路、治世路时刻都应该以审慎的心态走着,这样,不仅是“终岁”,就是万世也能不闻倾覆人了。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2]其根本;欲流之远[3]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思)国之治(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4]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6]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7]元首,承天景[8]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9]终者盖[10]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14]之以严刑,振[15]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岂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17]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18]百川;乐盘游[19],则思三驱[20]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21]终;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22]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24]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25]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27],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0]长(chá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

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通“震”,威吓。 

[16]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17]谦冲:谦虚。冲:虚。自牧:自我约束。牧:养。这里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游逸,指从事打猎。 

[20]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一

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扩大九德的修养。宏:使……光大。兹:此。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臯陶谟》:“宽

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

(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彊而义。” 

[24]简:同“拣”,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劳神苦思:劳 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具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吴越这样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他们能拥戴您也能推翻您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的吗?如果看见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警戒;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就想到用三面捕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宏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