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理解写作文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2 0
  1.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2. 记径山之游文言文阅读
  3. 文言文卢柔原文
  4. 表达老师会用人的成语
  5. 卢柔文言文
  6. 汉书礼乐志原文及翻译

词目

登高能赋

发音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理解写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dēng gāo néng fù

释义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引用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入扬雄八篇。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 登高能赋 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剬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 《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经籍四等 ...百二十二卷。 文者,所以明言也。古者 登高能赋 ,山川能祭,师旅能誓,丧纪能诔,作器能铭,则可以为大夫... 《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卢恺 ...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 登高能赋 ,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 《北史》卷三十·列传第十八 ...神欢者,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 登高能赋 ,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 ...。然则赋也者,所以因物造端,敷弘体理,欲人不能加也。汉书曰: 登高能赋 ,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智深美,可以列为大夫也。释... 《全后汉文》卷八十四 ...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 登高能赋 ,睹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魏志·武纪》注引《... 《唐文拾遗》卷十三 ...,轩冕相继,形诸雕篆,可得言焉。曾祖某,齐中散大夫陈留太守。 登高能赋 ,凌云之气已遒;下车布德,甘露之祥斯表。固已陈诸往谍,... 《唐文拾遗》卷二十二 ...四刹,堂构免坠,诒厥无惭。非石何以表其贞,非文何以纪其远。且 登高能赋 ,古或无遗;遇物斯铭,今岂遐弃。」纷然递进,来以求蒙。... 《全陈文》卷十三 ...由兴作,情以词宣,形言谐于韶夏,成文畅于锺律,由来尚矣。未有 登高能赋 ,而韬斐丽之章,入谷忘归,而忽铿锵之节,故总辔齐镳,竞... 《全陈文》卷十五 ...沈府君集序  陈亢有云,「趋庭学诗,又闻君子。」毛苌亦云,「 登高能赋 ,可为大夫。」言其善观民风,则与图王政。若沈恭子者,斯... 《全隋文》卷十一 ...抚己惟旧,怀恩守节。昔荷故臣,攀号声折。   登高能赋 ,大夫就列。金华式肇,更奉清切。修竹贞松,含霜抱雪。...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四十三 ...汉英灵,多惭光价。祖靖虑,魏银青光禄大夫汾州刺史,银章青绶, 登高能赋 ,扬波流恶,政以镇成。父(阙一字)汉周革路大夫仪同三司...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四十七 ...强识,君子所尚。结?升朝,敷衽受职。开物成务,率由兹道。是以 登高能赋 ,可列大夫;试讽籀篇,乃得为史。然而算祀悠邈,载籍实繁...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九十八 ...通乎政本;诗人五际,比兴存乎国风。故体物成章,必寓情於小雅; 登高能赋 ,岂图荣於大夫?盖欲乐道遗荣,从心所好,非敢希声刻鹄,... 《楹联丛话全编》楹联丛话 廨宇 ...新建仰山楼,胡书农学士集句,联云:“闭户自精,云无心以出岫; 登高能赋 ,文异水而涌泉。” 奉新县冯川书院...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大夫[dà f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士***,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朝有礼官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等官职,均为六百石,品秩低于县令(县令为千石至六百石)。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古代官职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隋唐以后以大夫为官阶之称号。明清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称校尉。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语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其伯应(袁可立子)之谓乎?”

品级

奉政大夫,正六品;奉议大夫,正六品

奉直大夫,从六品;奉训大夫,从六品

纪和大夫,正六品;司玄大夫,正六品

保合大夫,正六品;保冲大夫,正六品

中良大夫,正六品;中涓大夫,正六品

庆喜大夫,正六品;嘉成大夫,正六品

引证解释

1.古代官职名。

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唐、宋时期尚存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明、清时期废除。

2.古代爵位名。

如秦汉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其中大夫居第五级,官大夫为第六级,公大夫为第七级,五大夫为第九级。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隋、唐、明、清时期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谓,专为封赠时用。

3.对于手工艺人的敬称。

《京本通俗***·碾玉观音》:“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

由来

大夫一称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夫、八十一元士。”)。后周成王制周礼,亦设有公、卿、大夫、士等官。到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士大夫”。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级序列仍用“大夫士”。

《荀子·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分而言之,无论在春秋以前或战国,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职和爵位的人,社会地位比士高。

为什么从战国开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这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出现了一批布衣卿相。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大夫与春秋时期也不大一样。春秋时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亲分封而来的,并且是世袭的。战国时期的大夫正演变为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职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数不再是靠宗亲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袭,它们中的多数是由士升上来的。"士大夫"是上述情况在观念上的反映。从时代看,这一概念在战国中叶以后才流行开来。

从内涵上考察,士大夫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内容:

其一,指居官与有职位的人。

《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用现代话说,士大夫是职能官。《墨子·三辩》批评“士大夫倦于听治”。这里泛指一切官吏。《战国策·秦策二》载:“诸士大夫皆贺。”这里的士大夫指楚朝廷之臣与王之左右。

《荀子·王霸》云:“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这里的士大夫指一切居官在职之人。

《君道》又讲:“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行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士大夫指诸侯以下的官吏。文官称士大夫,武官也称士大夫,《荀子·议兵》载:“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吴子·励士》:“于是(魏)武侯设座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

记径山之游文言文阅读

大夫,古代是一种官职,春秋时代的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

汉又有所谓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都不是医官。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清 钱谦益 《南征吟小引》:“‘语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其伯应(袁可立子)之谓乎?”

到了宋朝,开始设置大夫以下的官阶。医官中最高级是大夫,其次为郎,

又称序,以下便是医效,祗侯等。后世的人,因为大夫是医官最崇高的职位,

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官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把医生

称为郎中。

文言文卢柔原文

记径山之游

(宋)蔡襄

临安县之北鄙,直四十里,有径山在焉。山有佛祠,号曰承天祠。有碑籀述载,本初唐崔元翰之文,归登书之石,今传于时云。

始至山之阳,东西之径二。自其西,壁绝襟绕,轿行少休。松桧交错,盘郁蒙翳,寻丈之间,独闻语声。跻棱层,披翠茜,尽十里许;下视来径,青虬蜿蜒,抟岩腾霄;且及其颠,峡束洞隐,几不容并行。已而,内括一区,平盈坦壑,四面五峰,如手竖指,一峰南绝,卓为巨擘,屋盖高下在掌中矣。峰间小井,或云故龙湫也,龙亡湫在,岁率常一来,雷雨暝曀,而乡人祠焉者憧憧然。环山多杰木,丝杉翠桱,千千万万,若神官苍士联幢植葆,骈邻倚徙,沉毅而有待者。导流周舍,锵然璆然,若銮行佩趋而中节者。由西峰之北数百步,矻然钜石,屏张笏立,上下左右可再十尺,划而三之若”川”字,隶文曰:”喝石岩”,其传甚神。并岩被谷,修竹茂密,尝以契刀刻竹两节间,成”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字云尔。

由东迳而往,坎窞为池,游鱼旷空。其西迳东折,蹴南峰领脰之间,平地砥然,盈亩而半,偃松一木,其高丈,其荫四之,横柯不竦,如芝孤生。松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爱,即之煮茶。凡茶出北苑第品之无上者,最难其水,而此宜之。偃松之南,一目千里,吴江之涛可挹,越岫之桂可搴。云?霭褰,状类互出,若古图画虫蟗断裂,无有边幅,而隐显之物尚可名指。群山属联,呈露冈嵴,矫矫翦翦,咸自意气,若***百端,欲圣智之亢而不知其下也。临观久之,魁博通幽之思生焉。古人有言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旨乎哉!予于斯见之矣,曷止大夫之为也。

大凡言之,天邻地绝,山回物静,在处神巧,举可人意。虽穷冬阒寂,未睹夫春葩之荣,薰风之清,秋气之明,然取予者犹在也。既归,无几何,而曩所历者重钩复结无一见焉。追而言之,若觉而言梦,使人悄怆而不知其自也。

同游者建安黄瑊君度,岳阳朱师德宗哲;又君度之侄子常、子美,甥杜沂皆从游。其前与谋而后以事己之者,朱宗哲之兄师道希圣,杜沂之父叔元君懿,揭阳卢几举之三人,莆阳蔡襄一与之善,惜乎不及俱也。书所经见,往贻之,人一通。尝刻竹两节间之十字,其游之年月日也。

(有删改)

注 碑籀:碑文。崔元翰:即崔鹏,唐朝人,以文学知名。归登:字冲之,中唐人,擅长书法。若***百端,欲圣智之亢而不知其下也:古人轻视***,认为是街谈巷议,不入大雅之堂,所以有此说法。这里比喻径山高出浙西群山。取予者:指大自然。取予:收取和给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临安县之北鄙 鄙:边境。 B.龙亡湫在 亡:死亡。 C.若銮行佩趋而中节者 中:符合。 D.重钩复结无一见焉 见:通”现”,出现。

解析 B项,亡:离开,离去。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 A项,副词,将要,将近/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况且。?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C项,介词,拿、用。?D项,?助词,相当于”的”。

答案 A

8.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径山景致”在处神巧,举可人意”的一组是( )

壁绝襟绕,轿行少休 青虬蜿蜒,抟岩腾霄 环山多杰木,丝杉翠桱 矻然钜石,屏张笏立 临观久之,魁博通幽之思生焉 追而言之,若觉而言梦

A.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 径山景致”在处神巧,举可人意”是说径山景致处处都神奇灵巧,一切都令人满意。是说山险。是作者的感悟。是形容作者事后追记游历的感受。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径山位于临安县北郊四十里处,从南麓登山有东西两条山路,其中西面的山路十分陡峭。

B.西面山路两边长满松树和桧树,浓荫遮天蔽日,游人相距虽不过几丈,但彼此之间只能听到说话的声音。

C.径山四面为五座高峰环环围住,有若竖起五指的手掌,又以南面山峰最高,承天寺就坐落在其中。

D.虽说严冬时节游山,但那与天邻近、与地隔绝、山峦环绕、万物静谧的径山景致,登临观赏仍让作者生发出高蹈出世的念想。

解析 第一段和”屋盖高下在掌中矣”均表明,承天寺的寺院房屋应在五峰环环围住的径山之中。

答案 C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山多杰木,丝杉翠桱,千千万万。

(2)松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爱,即之煮茶。

(3)书所经见,往贻之,人一通。

参考答案 (1)全山多巨大的树木,细叶的杉树和苍翠的桱木,成千上万。(关键词:”杰”“丝”)

(2)松树下面有一个石潭,泉水向上涌起仿佛沸滚,水色洁白可爱,可用它来沏茶。(关键词:”“泓”“即”)

(3)(所以)记下游览时见到的景色,寄给他们,每人一篇。(关键词:”书”“贻”“通”)

参考译文 临安县的北郊,距县城约四十里,径山就在那里。山上有座寺庙,叫承天寺。有石碑记载(建寺的经过),是初唐时崔元翰撰写的碑文,由归登书写镌刻的,拓本到今天仍有流传。 初到山的南面,登山的路有东西两条。从西面的路登山,山路在陡峭的山腰间盘旋,轿子到

表达老师会用人的成语

1. 终于魏中书监 文言文翻译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

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

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

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

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

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寻授襄州总管司录,转治中。

大象元年,征拜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

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恺有吏干,赐钱二十万,并赉杂彩三百匹,加散骑常侍。

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

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

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

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

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

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

子义恭嗣。完全翻译不太容易,里面有涉及很多史事及人物,大概直译了一下,有两句我也不甚理解

全文不敢一定准确,不过纯手打,将就着看,以下是译文:卢恺,字长仁,涿郡(地名)范阳(地名)人。其父名卢柔,曾为官至(魏)中书监。

卢恺为人甚孝又喜交友,英姿飒爽,懂一些书记工作,擅长写应用文。周齐王宪招他做了自己的书记员。

后来做了容城伯(爵位),***邑一千一百户。在随王宪伐齐的时候,卢恺说降了柏杜镇。

升官吏部大夫,增加了***邑七百户。做染色生意的王神欢,曾试图通过贿赂进入官场,冢宰(官名)宇文护准备提升他做计部下大夫(官名)。

卢恺进谏说:“古时候能登高做赋的人,可以做大夫(官名),访求贤人选用官员,需要详查和慎重。王神欢是染匠出身,没有特殊才能,只是因为家里殷富而贿赂官员就进身搢绅之列,恐怕会像鹈鹕皮囊里的刺一样露出来被人知道。”

宇文护就停办了此事。北周建德年间,增加了***邑二百户。

一年多后,做了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下令各地挑一些老牛,准备杀了慰劳百官臣工(士人)。

卢恺进谏说:“当初田子方赎老马(注:田子方见有人要杀老马吃,就用钱赎了它,以免其死),传为美谈。如果大家听了你的敕令,杀老牛慰劳士人,对施行仁政来说是个污点。”

武帝很赞赏卢恺说的话就听从了(不杀老牛)。后来卢恺做了礼部大夫,做了出使陈国的副使。

以前去陈国(访问)的人到了陈国都会遵守陈国的礼仪,到了卢恺出使陈国时,卢恺只依照本国(周)的礼仪,陈国的人不能使其屈服(遵从陈国礼仪)。建德四年秋季,李穆攻下了轵关、柏崖二镇,让卢恺写了捷报(露布,即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即捷报),武帝看了很高兴,说:“卢恺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不好意思,这半句我也没搞懂。

”很快授予他襄州总管司录(官名),后又改做治中(官名,类似州长秘书、助理类)。

大象元年(武帝后的皇帝的年号),征调卢恺做了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年(隋文帝年号),授卢恺等同于三司(三司,唐代之前最显赫的官位)待遇,授尚书省吏部侍郎职,进位为侯爵,仍兼任尚书左丞的职务。

每次向皇帝奏事时都刚直正色,不管皇帝高兴还是生气,都一样处之。皇帝称赞卢恺有才能,赐给钱二十万和彩帛三百匹,并赐散骑常侍(官名)职。

开皇八年,皇帝亲自考察百官,评卢恺为优异。卢恺坚决推让,不敢接受,高祖(隋文帝)说:“你在吏部勤于职守,以前就全都知道。

现在评你为优异,众人的意见相同,你应该当仁不让不必惭愧!你所做的我都知道,不必推辞!”一年后,授礼部尚书衔,同时兼管礼部尚书的事。恰逢国子博士(相当于翰林一类的称呼)何妥和右仆射(官名)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一些苏威(见不得人)的事。

卢恺因与(苏威)事相关,皇帝就把。

2. 谁能告诉我文言文《蠹众木折》 原文+翻译

发 音 dù zhòng mù zhé

释 义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 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示 例 请记住~的教训。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3. 文言文三人市虎的原文加译文

原文

庞葱 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1)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至,竟不得见。(17)

注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竟:果真 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译文:

魏国的太子将被送往赵国都城邯郸去作人质。魏王(即魏惠王,或称梁惠王)派庞恭陪送前去。 临别时,庞葱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跑来报告:‘不好了,市上出现一只老虎,正在四处咬人!’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恭说:“如果不一会,又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也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那我要有点怀疑了。”庞恭说:“如果再过一会,又有第三个人跑来,还是这样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这时,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说:“那我当然会相信了。” 庞恭接着道:“市上明明没有老虎,谁也都知道市上不可能出现老虎,然而‘三人言之则成虎’。现在我到赵国去,邯郸(赵国国都)离大梁(魏国国都)要比这儿离市远得多。我去后,诽谤我的人也一定不止三个,那时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很勉强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陪太子去吧!”庞恭去赵国后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开始魏王不信,后来说他坏话的人多了,魏王竟然相信了。庞恭从邯郸回来后,便果真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再也没被魏王召见。

4. 文言文《卢钧传》

——《旧唐书》卷一七七 [说明]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文宗时任左补阙、给事中、华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武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宣宗时任宣武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受宰相令狐綯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懿宗初年去世。

卢钧历任数道节度使,多有政绩,尤其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没有像前任节度那样贪财致富。他为政廉洁,将“市舶使”这一直接管辖外国商船的职务交由监军使担任,自己从不干预。

卢钧是唐朝后期治理广州比较清廉的一位节度使。 卢钧,字子和,本是范阳人。

祖父是卢灵,父亲是卢继。卢钧在元和四年进士及第,又应试“书判拨萃”科,调授校书郎,历任诸侯幕府僚佐。

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补阙。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因此出名。

经尚书郎,出任常州刺史。九年,拜官给事中。

开成元年,又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这年冬天,代替李从易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珍奇货物云集。旧节度使设法兴利以致富,凡镇守南海的,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

卢钧性情仁慈宽恕,为政廉洁,请监军使担任市舶使,自己一点也不干预。自从贞元年间以来,有罪流放到岭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孙贫困。

瞧淬,虽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还京。凡是在岭南境内的,卢钧减省俸钱为他们营办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丧,则为他们出医药办殡殓;有孤儿 *** ,为他们办婚嫁,共数百家。

因此山越的俗民,叹服他的德义,令虽不严而众人向化。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

先前土人与蛮人、僚人杂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时阻挠,就互相煽诱反乱。卢钧到任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居、不通婚姻,蛮人不许拥有田地宅院,于是境外清肃,而互不相犯。

会昌初年,迁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杀刘稹,命卢钧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氵名磁观察等使。

这年冬天,诏书命卢钧派五千泽潞镇军去代北防戍。卢钧登上城门钱送戍卒,他们的家属搭帏幄旁观。

泽潞军一向骄横,因为与家人告别,乘醉倒戈返攻城门,监军使让州兵拒战,直到晚上,经安抚慰劳才将乱卒平定。诏书命卢钧入朝,拜官户部侍郎、判度支、升任户部尚书。

大中初年,卢钧任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宋毫汴颍观察等使,在任时又加官检校司空。四年,入朝任太子少师,进勋位上柱国、封爵范阳郡开国公、食封邑二千户。

六年,再任检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九年,颁下诏书说:“河东军节度使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胸襟宏大。

蕴藏着山河的灵气、怀抱有执政的才能。多才多能而从不炫耀,行为韬晦反而更显扬。

从岭南直到太原,五次更换节钺,仁爱之声满路,舆论越加赞颂。希望你任藩镇时和气不要衰退,让台阁中的清风时常存在,应该升任宰职,用作群僚表率。

可授官尚书左仆射。” 卢钧历任中央、地方,功绩众多。

后辈子弟,多官至高位。到这次紧急征他入朝,以为应作宰相,虽任尚书仆射,心***别失望。

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宰相令狐绚厌恶他,于是他被停罢仆射官,仍然加授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

舆论认为卢钧是长者,都谴责令狐綯滥弄权力。令狐綯惧怕,十一年九月,任卢钧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入朝任太子太师,去世。 (黄正建 译 ) [原文] 卢钧,字子和,本范阳人。

祖炅,父继。钧,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

太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历尚书郎,出为常州刺史。九年,拜给事中。

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

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洺磁观察等使。

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 大中初,检校尚书。

5. 翻译古文识途老马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不难于师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6. 文言文:解扬守信原文,译文即答案

原文:

晋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

译文:

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叫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并说:“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发,快要到宋国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解 扬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礼收买他,让他对宋国人说相反 的话。解扬不答应。楚王再三劝诱,他才答应了。楚王让解扬登 上楼车,叫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借机传达了晋君要宋人坚守待援的命令。

7. 古文翻译:反裘负刍

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翻译魏文侯外出***,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禾,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这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说:“我爱惜我的皮衣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计谋才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8.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译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端坐,检查管理没有遗漏,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的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听不到你的美名,这是自暴自弃。”

9. 古文《于令仪诲人》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8)。"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0)。[1]

作品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2)长(zhǎng)厚:为人忠厚。忤(wǔ):触犯。 (3)盗:小偷。 (4)乃:原来。 (5)素:向来。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6)邪:同“耶”。 (7)十千:指一万铜钱。 (8)去:离开。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译文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问。”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10. 文言文:“率由旧章”之弊原文和翻译

出处:《诗经·大雅·***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编辑本段释义

1.完全依循旧规办事。《诗·大雅·***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汉书·朱穆传》:“ 建武 以来,乃悉用宦者……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试杂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旧章。”《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他果然听了 姚老先生 之言,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2.原封不动,老样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亲友们还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旧章,并没有发生激剧的变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生活方式虽然率由旧章,而到底在物质上,却掺进了不少的新奇东西。”

卢柔文言文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出处:宋·陶谷《清异传》:“冀州儒李大壮畏服小君,万一不遵号令,则叱令正坐,为绾髻,中安灯碗燃灯火,大壮屏气定体,如枯木土偶,人诨目之曰补阙灯檠。”

登高能赋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广开才路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弘奖风流 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之人。对才华出众之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它人奋发上进。亦作“宏奖风流”。

骥服盐车 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出处:《战国策·楚策六》:“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法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加膝坠泉 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同“加膝坠渊”。

出处:《旧唐书·姜公辅传》:“公辅一言悟主,骤及台司;一言不合,礼遽疏薄,则加膝坠泉之间,君道可知矣!”

加膝坠渊 加膝:抱在膝上;坠渊:推下深渊。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

出处:《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汉书礼乐志原文及翻译

1. 终于魏中书监 文言文翻译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

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

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

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

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

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寻授襄州总管司录,转治中。

大象元年,征拜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

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恺有吏干,赐钱二十万,并赉杂彩三百匹,加散骑常侍。

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

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

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

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

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

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

子义恭嗣。完全翻译不太容易,里面有涉及很多史事及人物,大概直译了一下,有两句我也不甚理解。

全文不敢一定准确,不过纯手打,将就着看,以下是译文:卢恺,字长仁,涿郡(地名)范阳(地名)人。其父名卢柔,曾为官至(魏)中书监。

卢恺为人甚孝又喜交友,英姿飒爽,懂一些书记工作,擅长写应用文。周齐王宪招他做了自己的书记员。

后来做了容城伯(爵位),***邑一千一百户。在随王宪伐齐的时候,卢恺说降了柏杜镇。

升官吏部大夫,增加了***邑七百户。做染色生意的王神欢,曾试图通过贿赂进入官场,冢宰(官名)宇文护准备提升他做计部下大夫(官名)。

卢恺进谏说:“古时候能登高做赋的人,可以做大夫(官名),访求贤人选用官员,需要详查和慎重。王神欢是染匠出身,没有特殊才能,只是因为家里殷富而贿赂官员就进身搢绅之列,恐怕会像鹈鹕皮囊里的刺一样露出来被人知道。”

宇文护就停办了此事。北周建德年间,增加了***邑二百户。

一年多后,做了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下令各地挑一些老牛,准备杀了慰劳百官臣工(士人)。

卢恺进谏说:“当初田子方赎老马(注:田子方见有人要杀老马吃,就用钱赎了它,以免其死),传为美谈。如果大家听了你的敕令,杀老牛慰劳士人,对施行仁政来说是个污点。”

武帝很赞赏卢恺说的话就听从了(不杀老牛)。后来卢恺做了礼部大夫,做了出使陈国的副使。

以前去陈国(访问)的人到了陈国都会遵守陈国的礼仪,到了卢恺出使陈国时,卢恺只依照本国(周)的礼仪,陈国的人不能使其屈服(遵从陈国礼仪)。建德四年秋季,李穆攻下了轵关、柏崖二镇,让卢恺写了捷报(露布,即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即捷报),武帝看了很高兴,说:“卢恺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不好意思,这半句我也没搞懂。

”很快授予他襄州总管司录(官名),后又改做治中(官名,类似州长秘书、助理类)。

大象元年(武帝后的皇帝的年号),征调卢恺做了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年(隋文帝年号),授卢恺等同于三司(三司,唐代之前最显赫的官位)待遇,授尚书省吏部侍郎职,进位为侯爵,仍兼任尚书左丞的职务。

每次向皇帝奏事时都刚直正色,不管皇帝高兴还是生气,都一样处之。皇帝称赞卢恺有才能,赐给钱二十万和彩帛三百匹,并赐散骑常侍(官名)职。

开皇八年,皇帝亲自考察百官,评卢恺为优异。卢恺坚决推让,不敢接受,高祖(隋文帝)说:“你在吏部勤于职守,以前就全都知道。

现在评你为优异,众人的意见相同,你应该当仁不让不必惭愧!你所做的我都知道,不必推辞!”一年后,授礼部尚书衔,同时兼管礼部尚书的事。恰逢国子博士(相当于翰林一类的称呼)何妥和右仆射(官名)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一些苏威(见不得人)的事。

卢恺因与(苏威)事相关,皇帝就把。

2. 终于魏中书监 文言文翻译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

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

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

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

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

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寻授襄州总管司录,转治中。

大象元年,征拜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

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恺有吏干,赐钱二十万,并赉杂彩三百匹,加散骑常侍。

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

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

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

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

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

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

子义恭嗣。完全翻译不太容易,里面有涉及很多史事及人物,大概直译了一下,有两句我也不甚理解。

全文不敢一定准确,不过纯手打,将就着看,以下是译文:卢恺,字长仁,涿郡(地名)范阳(地名)人。其父名卢柔,曾为官至(魏)中书监。

卢恺为人甚孝又喜交友,英姿飒爽,懂一些书记工作,擅长写应用文。周齐王宪招他做了自己的书记员。

后来做了容城伯(爵位),***邑一千一百户。在随王宪伐齐的时候,卢恺说降了柏杜镇。

升官吏部大夫,增加了***邑七百户。做染色生意的王神欢,曾试图通过贿赂进入官场,冢宰(官名)宇文护准备提升他做计部下大夫(官名)。

卢恺进谏说:“古时候能登高做赋的人,可以做大夫(官名),访求贤人选用官员,需要详查和慎重。王神欢是染匠出身,没有特殊才能,只是因为家里殷富而贿赂官员就进身搢绅之列,恐怕会像鹈鹕皮囊里的刺一样露出来被人知道。”

宇文护就停办了此事。北周建德年间,增加了***邑二百户。

一年多后,做了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下令各地挑一些老牛,准备杀了慰劳百官臣工(士人)。

卢恺进谏说:“当初田子方赎老马(注:田子方见有人要杀老马吃,就用钱赎了它,以免其死),传为美谈。如果大家听了你的敕令,杀老牛慰劳士人,对施行仁政来说是个污点。”

武帝很赞赏卢恺说的话就听从了(不杀老牛)。后来卢恺做了礼部大夫,做了出使陈国的副使。

以前去陈国(访问)的人到了陈国都会遵守陈国的礼仪,到了卢恺出使陈国时,卢恺只依照本国(周)的礼仪,陈国的人不能使其屈服(遵从陈国礼仪)。建德四年秋季,李穆攻下了轵关、柏崖二镇,让卢恺写了捷报(露布,即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即捷报),武帝看了很高兴,说:“卢恺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不好意思,这半句我也没搞懂。

”很快授予他襄州总管司录(官名),后又改做治中(官名,类似州长秘书、助理类)。

大象元年(武帝后的皇帝的年号),征调卢恺做了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年(隋文帝年号),授卢恺等同于三司(三司,唐代之前最显赫的官位)待遇,授尚书省吏部侍郎职,进位为侯爵,仍兼任尚书左丞的职务。

每次向皇帝奏事时都刚直正色,不管皇帝高兴还是生气,都一样处之。皇帝称赞卢恺有才能,赐给钱二十万和彩帛三百匹,并赐散骑常侍(官名)职。

开皇八年,皇帝亲自考察百官,评卢恺为优异。卢恺坚决推让,不敢接受,高祖(隋文帝)说:“你在吏部勤于职守,以前就全都知道。

现在评你为优异,众人的意见相同,你应该当仁不让不必惭愧!你所做的我都知道,不必推辞!”一年后,授礼部尚书衔,同时兼管礼部尚书的事。恰逢国子博士(相当于翰林一类的称呼)何妥和右仆射(官名)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一些苏威(见不得人)的事。

卢恺因与(苏威)事相关,皇帝就把。

关于汉书礼乐志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援,易之赚赚,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讦者为之,则苟钩稣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家者流,盖出于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闯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此亦刍莞狂夫之议也。

(总言以上诸子)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去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胧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总言诗赋)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专,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春秋之后,周道渐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

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

2、翻译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

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着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来***礼仪制度的推展。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礼仪的官职。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喜欢攻击别人阴私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

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木为橡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

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纵横家这个流派,大概是的出于古代的外交官。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称赞遽伯玉的使者说:”好使者呀!好使者呀!“

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事情的利害得失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言辞,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从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

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

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小官。 (这一派) 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孔子说:”虽然是小的技巧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所以君子是不学的。“但是它也不会消灭。

(***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忘记了;***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

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以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

他们的言论虽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是互相消灭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与义,敬与和,虽然性质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繁杂但是目标致。“

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归趋,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

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地方再去加以追求了,***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

从前孔子去世以后,简洁平实而涵义精深的言论就无人能够传授了;七十贤去世以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就开始产生分歧。所以《春秋》分成了五个学派,《诗经》分成了四个学派,《易经》有了好几家的传注。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到了秦朝,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就焚毁儒经,想用来使百姓变得愚味无知,利于统治。

汉朝建立以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书籍中文字残缺、竹简脱落礼乐制度也衰败到了废弛的地步。皇上感慨地声称道:”朕对此非常有旅啊!“

于是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了抄书的机构,上自儒经,下到诸子百家的传注与著述,全都收藏到了秘府之中。到了成帝的时候,见于书籍严重散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散失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儒经、传注、诸子之书和诗歌、词赋,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命令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之书,命令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之书。

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名,总结它的大要内容,抄录下来然后呈报给皇上。工作即将完毕之际,适逢刘向去世了。哀帝就又让流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续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

刘歆于是总括了整理完毕的全部书籍的内容,然后向皇上早报了他的《七略》,包括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现在节取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来完善图书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