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三缄是什么生肖_金人三缄其口原文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18 0
  1. 金人缄口的成语解释
  2. 金人铭文言文翻译
  3. 《孙楚·反《金人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4. 三缄其口是何意?出自于哪?
  5. 三缄其口的意思及故事

现代人对成语“三缄其口”的解释很简单,缄:封。三:泛指多次。意思是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其实,这里面的“三”不是多次,而是指一尊铜雕像。

 在周王朝时期太庙的石阶前,曾立有三尊人物雕像,分别为“玉人”“金人”和“石人”的形象。第一尊为以布箍嘴,表情严肃的铜铸“金人”。用布勒住嘴巴,意为少说多做,惜言如金。胸前勒文“金人”,背后有“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事必多患”的铭文。教人慎于言行。

 第二尊为双手张开,作侃侃而谈状的“石人”。与“金人”相对而立,此尊雕像的用意是教人要仗义执言,敢于伸张正义,立场坚定。面对异端邪说要不屈从,不阿谀,心如磐石。石人胸后勒文“无少言,无少事”。

金人三缄是什么生肖_金人三缄其口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尊为一尊“玉人”,为绿衣打扮,象征玉的温润洁净,“玉人”表情温恭,谦谨,不动声色的表情似是在教导人们面对一切都应心如止水,淡然处之。要人们控制内心的欲念,修身养性,克己复礼,洁身自好,方能守身如玉

 历史沧海横流,大浪淘沙,这三尊雕像已不复存在,或毁于战火,或长眠于地下。但据《说苑敬慎》记载,孔子崇尚周礼,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制度,立于周朝太庙石阶下,抚金人而感叹。这就是“三缄其口”的由来,所以根据孔子当时的情况,“三”就不是“多”的意思了,而是单指周太庙前用布绕嘴三周的“金人”。

金人缄口的成语解释

成语: 三缄其口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解释:缄:封。在他嘴上贴了 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示例:危行言逊,祸免生肘; 金人示诫,~。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近义词:缄口不言、守口如瓶 、默不做声反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 ;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翻译:孔子前往周国游说,在太庙前观看。右边石阶前立有一个金子铸造的人偶,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然后在她的背后刻上:古时候说话谨慎的人,禁忌说话啊~~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容易出错吖……

金人铭文言文翻译

成语原文:金人缄口

标准发音:jīn rén jiān kǒu

繁体写法:金人缄口

金人缄口是什么意思: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金人缄口成语接龙:众口铄金 → 金人缄口 → 口不二价

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jīn rén jiān kǒu***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对应近义词:金人三缄

《孙楚·反《金人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1. 金人铭的原文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

(《家语》无此二句)勿谓莫闻,天妖伺人。(《家语》作“勿谓不闻,神将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家语》作“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

(“曰”《家语》作“口”,当从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

(《家语》作“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人皆趋彼,我独守此。(“趋”《家语》作“取”)众人惑惑,我独不从。

(前句《家语》作“人皆惑之”,“从”作“徙”)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后句《家语》作“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 。

2. 文言文翻译,急

铭金人云: “无多言, 多言多败; 无多事, 多事多患①。 “至哉斯戒也! 能走者夺其翼, 善飞者减其指②, 有角者无上齿, 丰后者无前足, 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古人云: “多为少善, 不如执一③; 鼠五能, 不成伎术④。 ” 近世有两人, 郎悟士也, 性多营综, 略无成名, 经不足以待问, 史不足以讨论, 文章无可传于集录, 书迹未堪以留爱玩, 卜筮⑤射六得三, 医药治十差 ⑥五, 音乐在数十人下, 弓矢在千百人中, 天文、画绘、博⑦, 鲜卑语、胡书⑧, 煎胡桃油⑨, 炼锡为银, 如此之类, 略得梗概, 皆不通熟。 惜乎, 以彼神明, 若省其异端, 当精妙也。

译文孔子在周朝的太庙里看见一个铜人, 背上刻着几个字, 说: “不要多说话, 多说话多受损; 不要多管事, 多管事多遭灾。 ” 这个训诫说得太好了。对于动物来说, 善于奔跑的就不让它长上翅膀, 善于飞行的就不让它长出前肢, 头上长角的嘴里就没有上齿, 后肢发达的前肢就退化, 大概大自然的法则就是不让它们兼有各优点吧。 古人说: “干得多而干好的少, 那就不如专心干好一件事; 鼠有五种本领, 却都难派用场。 ” 近世有两个人, 都是聪明颖悟之辈, 兴趣广泛。 却粗略而无法成名, 经学经不起提问, 史学不足以应对, 文章水准够不上编集传世, 书法作品不值得保存赏玩, 为人卜筮六次里面只对三次, 替人看病治十个只有五个痊愈, 音乐水准在数十人之下, 射箭本领也不出众, 天文、绘画、棋艺、鲜卑话、胡人文字、煎胡桃油、炼锡成银, 像这一类的技艺, 也略微了解一个大概, 却都不精通熟悉。 可惜啊, 以他们这样的绝顶聪明, 如果能割舍其它爱好, 那一定会达到精妙的地步。

注释

①《说苑, 敬慎》 : “孔子之周, 观于太庙, 右陛之前, 有金人焉, 三缄其口, 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 戒之哉! 戒之哉! 无多言, 多言多败; 无多事, 多事多患。 ”

②指, 当为“趾” 字之讹”

③执一; 专一。

④《说文》 : “五伎鼠也, 能飞不能过屋, 能缘不能穷木, 能游不能度谷, 能穴不能掩身, 能走不能先人。 ”

⑤卜筮: 古时预测吉凶, 用龟甲称卜, 用蓍草称筮, 合称卜筮。

⑥差(chài柴去) : 病愈。

⑦博: 同棋, 指围棋。 博, 指六博, 为古代一种博戏。 共十二棋, 六黑六白, 两人相博, 每人六棋, 故名。

⑧胡书: 胡人的文字。 这里当指鲜卑文字。

⑨胡桃油: 胡人用以作画的一种材料。

评语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 因此, 一个人不可能穷尽一切知识, 精习各种技气, 贪大求多, 势必四处出击, 分敬精力, 最终学无所长, 徒自伤悲, 与其如此, 不如有所取舍, 用心专一, 正如古人所说, “多为少善, 不如执一。 ”

3. 《陋室铭》全文翻译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4. 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扩展资料: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也反映了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陋室铭

5. 陋室铭全文和翻译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 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结构整理:

课文的题目叫“陋室铭”。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不忘记,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述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就是要就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一、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第二部分:描写陋室的特点

第三部分: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表现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怀。

二:重点段落分层

第二部分:

1、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烘托陋室不陋。

2、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衬托陋室不陋。

3、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6.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阅金经: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原文: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扩展资料: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836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7. 陋室铭原文,翻译

陋室铭百科名片《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

8. 《陋室铭》全文翻译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9. 《陋室铭》的原文,翻译及课释

原文

陋室⑴铭

山不在⑵高,有仙则名⑶。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⑷。斯是陋室⑸,惟吾德馨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⑺。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可以调⑽素琴,阅金经⑾。无丝竹⑿之⒀乱耳⒁,无案牍⒂之劳形⒃。南阳⒄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⒅,孔子云⒆:何陋之有⒇?

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三缄其口是何意?出自于哪?

《孙楚·反《金人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晋太庙左阶之前②,有石人焉,大张其口,而书其胸曰:“我古之多言人也。”无少言,无少事。少言少事,则后生何述焉。我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③,赜无深而不探④,理无奥而不钩⑤。故言满天下,而无口尤⑥。夫唯言立,乃可长久。胡为块然⑦,生缄其口⑧。自拘广庭,终身叉手。凡夫贪财,烈士殉名⑨。盗跖为浊⑩,夷、柳为清(11)。鲍肆为臭(12),兰圃为馨(13)。莫贵澄清,莫贱滓秽。二者言异,归于一会。(14)。尧悬谏鼓(15),舜立谤木(16)。听***风谣,惟日不足。道润群生(17),化隆比屋(18)。末叶陵迟(19),礼教弥衰。承旨则顺,忤意则违。时好细腰,宫中皆饥(20)。时悦广额,下作细眉。逆龙之鳞,必陷斯机。括囊无咎(21),乃免诛夷(22)。颠覆厥德(23),可为伤悲。斯可用戒,无妄之时(24)。***说周庙(25),于言为蚩(26)。是以君子,追而正之。

注释

①反《金人铭》,是与《金人铭》唱反调。《金人铭》本书已选,请参看。

②太庙:帝王的祖庙。

③《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孔颖达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为***之志。”

④颐(ze):幽深玄妙。

⑤奥:深奥。钩:探取。

⑥尤:过失。

⑦块然:孤独的样子。

⑧缄:闭。

⑨烈士:刚烈之士,亦指有志建立功业的人。殉名:舍身以求名。《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徇,通“殉”。

⑩盗跖(zhi):春秋战国之际人,名跖,一作蹠,奴隶起义的领袖,旧时被诬称为盗跖。《庄子·盗跖》说他率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11)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起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他,不受。后两人闻周文王善养老而入周。武王伐纣,他与叔齐劝谏。武王灭商后,他们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柳: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任士师(掌刑狱的官)。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

(12)鲍肆:卖鲍鱼的市场。鲍鱼,咸鱼。《孔子家语·六本》:“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13)兰圃:种兰花的园田。馨(xin):香。

(14)会:聚集,聚会。

(15)谏鼓:相传尧时曾设鼓于庭,使民击之以进谏。《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

(16)谤木:即“诽谤木”,也叫“华表木”。相传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舜立诽谤之木。”

(17)群生:百姓。

(18)化:教化。隆:深厚,程度深。比屋:一间房屋连着一个房屋。指一家挨着一家。

(19)陵迟:衰颓。

(20)《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21)括囊无咎:括囊:封闭口袋,比喻慎密,不轻易说话。无咎:没有过失。《易·坤》:“***,括囊,无咎无誉。”

(22)诛夷:杀戮。

(23)颠覆:颠倒。厥:其。《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24)无妄:不能预期的,出其不意的。

(25)《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26)蚩(chi):痴。

译文

晋国太庙左边台阶的前面,有一个石雕的人,张着很大的口,而在它胸前写道:“我古之多言人也。”不要少说话,不要少干事。少说话,少干事,那么,后生记述什么呢?我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它们对幽深玄妙的事物,没有什么深处而不进行探索的。对道理也没有深奥之处而不探取的。所以,言论传遍天下,而没有口上的过失。只有言论能站住脚,才可长久。为什么孤孤独独的,活着而封上自己的口?自己拘束于大庭广众之中,一辈子叉着双手?凡人贪财,刚烈之士为名而死。盗跖是污浊的,伯夷、柳下惠是清白的。卖鲍鱼的市场是臭的,种兰花的园圃是芳香的。不要尊重澄清的,也不要轻贱污秽的。两者言论虽然不同,最终汇集在一起都要倾听。尧悬挂谏鼓,舜设立谤木。听取***集民谣,每天都感到不够。他们的治国之道润泽了百姓,他们的教化深厚地感化着百姓的家庭。末世衰颓,礼教更衰颓。符合皇帝的旨意就顺利,与皇帝的旨意矛盾就不顺利。当时国王喜欢细腰,宫中人都挨饿。国王喜欢宽大的面额,下面都把眉毛弄细。对皇帝进行谏诤,必定陷入危机。闭上嘴不说话,才没有过失。只有这样,才免去被杀。颠倒了尧舜的品德,可以为之伤悲。这一点可作为鉴戒,以免去出乎意料的祸难。借托周庙的名义,搞了个《金人铭》,这种言论可以说是 *** 。因此君子才追述这件事,并来纠正它。

三缄其口的意思及故事

释义缄:封闭。用三张封条贴在嘴上。形容其言谈相当谨慎,或一句话也不肯说。

出处佚名《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一次到周国首都参观周王的祖庙时,看到在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它的背上还刻着字,写道:“这是古时候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三缄其口,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出自《太公金匮》。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缄其口的意思及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

 三缄其口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解释:

 缄:封。三,泛指多次。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

 《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结构:

 动宾式

 近义词:

 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声

 反义词:

 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押韵词:

 刀头剑首、只鸡絮酒、阋墙谇帚、拿不出手、举十知九、行家里手、三不朽、旷古未有、志冲牛斗、狮子吼、......

 举例造句:

 但他们又会时常安慰自己,说自己的那些儿难以启齿的事儿别人不会知晓,就是知情的人也会三缄其口替他保守秘密。

 成语典故:

 孔子崇尚周礼,曾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 制度。据《说苑.敬慎》载,孔子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 人,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大概这给孔子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所以孔子在谆谆教诲***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后来人们便以“三缄其口”比喻“慎言”了。人们常用的“缄默不语”也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成语举例: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